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草清-第3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尽管当时已能确认,圣道十五年的国库收入将达九千万,比十四年增长近两千万,几乎就是翻跟头地涨,但皇帝把多收的全丢给了军队,大头还给了海军,大臣们自然要闹,当日政事堂几乎掀了殿梁。

可疯的不是李肆,而是英华一国啊。

去年年初御前定策时,李肆就有感觉,英华的又一轮高速膨胀已经开始了。下半年时迹象再明显不过,国库预估收入大大超过预期。到今年,也就是圣道十六年,国库年入将稳定超亿,预计会增长到一亿二千万两。

如此猛烈的变化正源于江南,江南融入英华后,岭南和江南就如化合作用,产生出更大的热量。

如今江南和岭南两个新型经济圈已经各见雏形,工业上,岭南以钢铁、造船和机械为代表的重工业为主,而江南则以纺织、食品等轻工业为主。岭南的技术、资本扑在江南上,整合了江南优良的轻工资源,包括廉价而海量的原料、高素质的工人和管理人才,使得江南原本被满清压抑的生产力猛然爆发。

短短数年里,江南光是棉织厂就开了上千家,棉织工人数十万,小厂用脚踏纺车,大厂直接上蒸汽机,月产棉布近千万匹,棉布价格被迅速打压下来,连广州棉织业都开始衰败,纺织厂不是转到江南,就是转产特种织造品,比如帆布。

从商业上看,江南又成为辐射中原和湖广市场的中心,而经营江南市场的航运业也覆盖住了朝鲜和日本,挤掉了岭南之前所拥有的航运枢纽地位,龙门、吴淞、宁波等港正有无数资本蜂拥而入,迫不及待地将其扩建为不亚于黄埔的大港。

但岭南的航运业并未因此低落,相反,向江南输入海量原料、工业品,转运江南的轻工纺织品去南洋,同时流通资本也向东南各国乃至云贵等偏僻区域深入。

水陆流通、城市港口基建和煤铁矿业是国税收入的三大背景行业,而消费品更是推高国税的关键行业。

丝绸、瓷器、茶叶老三样正因生产规模扩大、技术工艺革新而焕发出新的生机,棉布、钢铁、纸张,没错,纸张正成为新三样。英华出口商品里排名最靠前的这六样商品,圣道十五年的出口货值总额高达五千万两,但仅仅只是国内消费量的五分之一。

鼎革国体,开拓南洋,推广蒸汽机,之前所打下的基础,在融合江南后,红利一并爆发,让英华经济正呈现井喷的状态。

这是天大的好事,但背后也蕴藏着天大的危机。

年过八旬,垂垂老矣的段宏时在担忧,看透一国经济运转的刘旦在担忧,李肆当然也在担忧。

江南工厂林立,粮价一直偏低,家庭手工业因工厂廉价商货泛滥而破灭,江南困苦之民日增,这一点倒不是心腹之患。各家殖民公司配合官府在江南广募移民,纵然赤贫之人,乃至一身是债的破落户,也还有垦殖海外的出路。从圣道十五年下半年开始,江南终于掀起了移民大潮,不到半年的时间,统计有三十万多人去了南洋诸地。江南移民正迅速超越岭南移民,成为海外移民的主力。

忧虑的是市场,英华的国民收入还未普遍提高,资本急速倾泻到日常消费品上,市场容量就成了大问题。

忧虑的还有原料,主要是棉麻,倒不是说国中提供不了这么多原料,而是让国中太多土地都转为经济作物,风险太高。所谓经济作物,必然就要面临市场风险。

如果说科技能再迈进一步,催生更多行业和需求,推动工业结构更立体化,消费构成更复杂,让英华真正步入近代工业社会,靠英华自己都还有可能解决这两个问题。

但从技术、需求再到形成市场,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何况距离铁路和电气时代还远。同时英华这股勃起的工业潮规模太大,远非不列颠走向工业革命时的情况能比,因此……英华必须再度谋食于外。

将海量商货倾泻到海外去,赚取应得的利润,同时在海外获得稳定的原料地,不仅原料更为廉价,还能将风险转嫁出去。

跟之前不同了,这一次李肆可不是什么前瞻性、创造性地谋食于外,而是火烧眉毛般地行动起来。如果不能开渠容下这股工业潮,随之而来的就是产业败落,经济衰退。

而国中的王道社,乃至王道主义所造就的“天命派”也随之呼应,推动一国跨出中洲,在寰宇争取到跟英华国力匹配的“经济生存空间”。

用李肆私下对心腹亲信的直白话说,赛里斯要赤膊上阵,在寰宇立下字号,跟欧罗巴诸强并立争雄了!

争市场、争原料地,靠什么争?在这个时代,靠的是武力。

争了下来还要守住,没有足够强的武力,圈地再多,也只是镜花水月一场空。

这一争,动的是全球殖民格局,必然面临老牌殖民帝国的强烈反弹,应对这股压力所需要的军事力量,还要比单纯争胜所需的军力高出许多。

二十万陆军,三十万义勇军,陆军问题不大,反正满清作为预定的市场,已不需要武力震慑,陆军更多用在向北和向西搭建理想边境线这项百年战略上。

肩负着谋食于外重任的,依旧是海军。

去年检视海军家底,六艘战列舰,三十七艘巡洋舰,近百艘护卫舰,原本还觉得挺雄壮,可对应英华的目标,李肆的直觉反应就是……寒酸。

市场和原料地在哪里?印度、欧洲、美洲,欧洲列强已瓜分完了成熟的市场和原料地,正在作内部调整,同时培育未来的市场和原料地。在他们的版图上,赛里斯的空间,仅仅盖住了东亚。

要重写这个版图,除了以外交合纵连横之外,最终还只能依靠武力。

这就是李肆将天大的馅饼砸在萧胜脑袋上的原因,其实当初李肆丢出去的馅饼更大,他计划三年内爆出六十条战列舰,拥有单挑任何一家海上强国的实力。但萧胜没有失去理智,认真核算后,告诉李肆,不管是造船、人力还是维持,英华目前的极限是三十到四十艘战列舰。

这个数目的主力舰足以跟不列颠海军进行对决,因为在设定的印度洋、南洋乃至大洋战场上,没有哪个欧洲国家能有力量投放和维持这么大一支主力舰队。削减下来的主力舰定额可以转成巡洋舰,用来遮护海上贸易线,袭扰对方的主力舰队和贸易线。

“这也意味着海军要扩编一倍,至少加三万人啊!”

萧胜当时喊这话时,嗓门都抖得变了调。

就算只是每年十条,三年三十条战列舰,可英华国内只有黄埔、香港、暹罗三家船厂有造战列舰的技术条件和基础设施,因此李肆不得不一面催着萧胜亲自督导船厂开工,一边推动福建和江南的若干船厂进行改造,甚至连吕宋都没放过,要将蒲林造船厂扩建为大型船厂。

推动造船业进行新一轮扩张的工作大致落定,李肆就来了黄埔造船厂,跟萧胜一同巡视新的战列舰,他要亲眼看看将化身刀剑,为英华争利、立位的战舰。

在李肆和萧胜忙乎的同时,佛山制造局的试炮场里,头顶也已生白发的关风生和田大由带着大批工匠,正绕着一门巨大的火炮打转。此时半空飘着硝烟,极远处的海面上,一股水柱刚刚落下。

手臂伸进炮管,摩挲着膛线,关凤生嘀咕道:“不行,打了三发就磨花了,五寸炮还是靠不住。”

田大由道:“炮弹太重,装药也必须多,可后膛泄气就更严重了,只能再多装药,然后……膛线当然磨损得快。还得琢磨,不用钢不行,可这么大口径,用钢就得费老大功夫了。”

关凤生叹道:“罗浮山那帮炼丹士什么时候才能搞出稳定的击发引药啊,还是这样引火,泄气问题始终解决不了。”

捶着腰,连胡子都白了的米德生道:“别急……靠三寸炮足矣,洋鬼子就算鼓捣出了咱们的线膛炮,也来不及用到这一战上。”

说别急,关凤生就急了,高亢的嗓门顿显自早年铁矿炉头时代起就养出的摄人气息:“这不是简单的一战!四哥儿……陛下说了,这怕是经年甚至数年之战!枪炮之器在这数年里肯定要有大进展,咱们绝不能又落到了洋人后面!”

田大由也伸手摸了摸炮管,感受着扭曲的膛线,他慨叹道:“这时日就如炮弹,像是在这炮膛里转着一般,快得让人眨眼就看丢了。”

第八百二十章 早熟的耳朵战争

眺望里斯本的繁华港口和商业区,通事馆副知事,新一任里斯本公使汪由敦满足而又感慨地道:“离谢八尺等先贤西行来此已是十三年了,光阴如梭啊。”

身后的公使官员道:“是啊,今日里斯本繁华若此,大半仰赖与我们英华天朝的商货来往,国王若望五世已经在王宫准备了盛大的欢迎仪式,正侯着汪公,汪公是否……”

汪由敦摇手道:“不急,且先把今日欧罗巴形势道来。”

来时虽已心里有数,但汪由敦更希望听到来自第一线的汇报。

官员们也不再催促,至于在公使馆里等候的葡萄牙王室内务总管,就先让他等着吧。

近代欧罗巴从未平静过,1733年也是如此,波兰王位继承战争刚刚打响。这场战争的背景很深,大致可以描述波兰王位继承权引发争议,一方是法兰西波旁王朝,一方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

由于瑞典在之前的北方大战中失败,失去了对欧洲事务的话语权,俄罗斯安娜女王秉承俄罗斯一贯的扩张政策,迅速出兵干涉,清除了法兰西对波兰王位的主导权。法兰西将目标转向奥地利,拉上西班牙和撒丁等波旁家族国家,围攻奥地利。

汪由敦刚到里斯本时,战争刚刚在波兰打响,1735年议和,1738年签署《维也纳协议》,这场有些虎头蛇尾的战争在欧洲历史上并不怎么显眼,甚至不如1740年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引人注目,更比不上奠定近代欧洲格局的是随后的一场战争,也即是被温斯顿·丘吉尔评价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但也就是波兰王位继承战争,才为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乃至七年战争埋下了伏笔。

七年战争的导火索以及出场角色,都已在波兰王位继承战争里埋下,包括普鲁士的崛起,奥匈帝国的诞生,欧洲争霸格局的确立。

首先是法奥议和时,法兰西因为从哈布斯堡王朝手中拿到了洛林公国和那不勒斯、西西里王国,为安抚奥地利,许可奥地利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六世的女儿玛丽娅?特蕾西娅继承其位。

而普鲁士则因为法兰西的拉拢,以及奥地利的不信任,在这一战里打起了酱油,没有损耗元气,日后的腓特烈大帝以普鲁士王子的身份,悠然刷得了最初的战争经验。

俄罗斯对波兰王位的干涉,也使其在欧洲事务上的发言权更为增强,开始被整个欧洲视为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

不列颠在波兰王位继承战争中袖手旁观,一如两百年后德意志崛起时的绥靖姿态,这自然是辉格党领袖,首相之始的沃波尔所推动的政策。为此不列颠将在日后付出代价,包括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以及不得不面对的七年战争。

总括而言,欧罗巴的局势正急速向漩涡中迈进,欧洲的上层建筑,正处于分解和重组的风暴前夕。

汪由敦和英华外交官们自然还看不清后面的历史,甚至外交官们向汪由敦所讲解的1733年欧罗巴形势也有不少偏差,但汪由敦却敏锐地抓住了跟英华关系最紧密的一点,“不列颠人坐山观虎斗,但为何又未趁机出手夺利?”

直到两百年后,不列颠的第一外交原则依然是,不允许欧洲大陆出现一个超然于他国的强者,因此从来都是投机客。国中的分歧只在于到底是大胆地投机,还是保守地投机,显然,沃波尔属于后一类。

官员们向汪由敦讲解了沃波尔政府的立场和政策,同时又提出了疑问,为何本国总要盯着不列颠?不列颠的殖民地主要在东洲,在西洲和中洲的势力远不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和法兰西。从利益冲突来看,英华似乎更应该将西班牙、法兰西跟荷兰列为寰宇之敌才对。

尽管通事馆的共识是将不列颠当作海上秦国,列为海上的百年宿敌,特别注意观察不列颠的动向,但这些官员在欧罗巴待久了,置身棋局中,对这种共识已有很大疏离。

汪由敦道:“欧罗巴自有格局,而不列颠恰好骑在这个格局内外,它正在编织的是又一个寰宇大局,这一点绝不可小觑。”

汪由敦其实也没有透彻的认识,只知道一个大概的方向。当他出面会见葡萄牙王室内务总管时,心头还在揣测着沃波尔的想法,那位第一财政大臣,到底会把不列颠带往什么方向呢?

“沃波尔会把不列颠带向深渊!”

伦敦,一家不起眼的小酒馆里,一个瘦弱的年轻军官正挥着酒杯大声嚷嚷着,但没人以为这个身上配有第一骑兵禁卫团纹章的军官是在说酒话,围在他桌子边的年轻人眼里闪烁的光芒足以说明这一点。

威廉·皮特,为跟他的儿子威廉·皮特区别,日后大家都称呼他为老皮特,老皮特和小皮特被尊称为不列颠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位首相,是他们带领不列颠跨入工业革命时代,是他们奠定不列颠的日不落帝国根基,但此时年方二十五岁的皮特还是小皮特。

“日不落帝国西班牙已经是跛脚的老虎,威风早已不在了,靠着一层虎皮继续霸占着美洲的富庶殖民地,那不过是一层手指都能捅破的虎皮!法国佬的手伸得太多,伸得太长,他们就跟无头苍蝇似的,在美洲乱窜,在亚洲乱窜,不列颠只需要一个拳头,不管是在美洲,还是在印度,只需要一个拳头……”

皮特以空酒杯为拳,蓬地顿在酒桌上:“就能把他们彻底赶出去!”

“波兰王位继承战争,法国佬必然要干涉,这是波旁家族对哈布斯堡家族的战争,法国也必然要拉上西班牙一起行动,不列颠作了什么?我们尊敬的沃波尔先生说,我们什么也不做,我们继续放出海盗、走私贩子,去跟海盗和走私贩子斗!”

“我们应该运用我们的武力,去夺取跟不列颠地位相配的利益!从敌人手上夺得殖民地!贸易权!在敌人软弱的时候,我们应该主动而勇敢地出击,就像女王(伊丽莎白)时代一样,大海是我们的,全是我们的!世界必须归于我们不列颠支配!世界地图必须重画!要符合我们不列颠人的需要……”

不管是此时年轻的皮特,还是未来的老皮特,作为不列颠历史上第一好战的首相,他从来都将武力当作不列颠通向天命之门的最可靠的依仗。

“不列颠的使命是支配整个世界”、“不列颠必须确保在各个方向都胜利”、“不列颠应该主动进攻”,老皮特掌管不列颠时所秉持的理念,为日后的美利坚合众国所继承,当然,是李肆前世那个位面的美国。

年轻人们群情激愤,甚至酒馆老板都喊着好,高呼“这一杯我请了!为了不列颠!”

有了免费的啤酒,皮特的酒馆演讲正要进入高潮,酒馆老板忽然发出了一声惨叫,如果钟上位在这里,不需要翻译,甚至不需要那老板再说什么,他都能理解这一声惨叫的意义。

“该死的沃波尔,他把烟酒关税改成了货物税,他要在分货场而不是码头收税!”

酒馆老板当然愤怒了,先不说那些从法国走私来的高档酒再没办法逃税,就是从威尔士等地运过来的本地酒,现在也必须多付税金。

那个刚跟酒吧老板通报了噩耗的消息灵通人士补充道:“可不止烟酒,沃波尔撤销了进口赛里斯货物的禁令……”

酒馆里沉寂片刻,接着响起了嘈杂的叫闹声,欢呼的有,叫骂的也有。皮特冷笑着等待下文,尽管他不知内情,可也知道绝对还有下文。

果然,那人继续道:“可沃波尔阁下也要在分货场对这些货物征收‘赛里斯税’,税金是货值的一倍!”

之前的欢呼声也转作怒骂声,皮特大声道:“看哪,这就是我们尊敬的沃波尔阁下!当赛里斯商品危害到我们不列颠时,他的做法不是让军队去为我们声张正义,而是挥起屠刀,在我们不列颠人身上割肉!”

酒馆老板咬着牙甩着脸上的横肉,再喊道:“皮特先生,您说得真好,这一杯还是我请!”

伦敦,威斯敏斯特宫外,街道角落里,另一位威廉接见了一个满脸海风的汉子。

“普尔特尼先生,我是罗伯特·詹金斯,曾经是一位船长……”

那汉子说话时总偏着脑袋,给人一种左右不均衡的强烈感觉。

赋闲在野的威廉·普尔特尼皱着眉头,在记忆里刨着,忽然啊地一声:“你就是那个……”

詹金斯点头道:“是的,我就是那个被西班牙人割了耳朵的船长,我曾经向加勒比海司令官投诉,曾经向下院投诉,甚至向国王陛下投诉过,但是……没人理会我。”

他一边说着一边侧过脑袋,拨开头发,失去耳朵的部分看上去无比诡异。

威廉·普尔特尼眯着眼睛道:“是沃波尔先生没有理会你。”

詹金斯继续点头:“这样的暴行不能容忍,我的耻辱也是不列颠的耻辱,我相信普尔特尼先生您会理会的。”

普尔特尼叹道:“可我现在就是个平民,不再是下院的一员,我来这里只是拜访我的朋友。”

詹金斯踌躇地道:“听说……听说您跟威尔士亲王殿下关系很好,殿下一直都说,沃波尔那个混蛋没资格继续呆在下院,领导整个不列颠。”

普尔特尼沉默了片刻,低低笑道:“詹金斯先生,您的复仇之心并没有蒙蔽您的眼睛,您不仅找对了人,也找对了时候……”

扫视街道上匆匆行人,不少人都面带怒色,还偶尔能听到“赛里斯”或者“沃波尔”一类的字眼。

因为跟沃波尔政见不合而被赶出下院的普尔特尼出了一口长气:“沃波尔先生,就算还要待在下院,也必须服从不列颠的意志。”

他接着道:“对了,你丢掉那只耳朵呢?没了?再去找一只来,有大用处。”

半月后,已是五月初,沃波尔所定的新税制引发了全国工商乃至普通平民的不满,下院议厅里紧急召开的听证会上,沃波尔正为自己的政策竭力辩护。

“总之……不列颠不能贸然投入一场胜负难明的战争中,我们的税金应该用来扶持我们的工业,我们的贸易,而不是用在军舰和大炮上!”

沃波尔的陈词也是他的真实心声,他并非如政敌所宣称的那样懦弱怯战,而是他认为,武力从来都是一项风险高昂的投资,跟武力相比,维持低税率,让本国的金融力量专注于贸易事务上,才能获得稳定而丰厚的回报。那些终日叫嚣着战争的家伙都是肌肉发达头脑简单的蠢货,根本不知道一个国家的根本力量是在哪里。

听听这些议员在说什么?跟赛里斯开战?逼迫赛里斯签订贸易协定,禁止他们再通过葡萄牙向欧洲倾销货物?逼迫赛里斯退出印度,承认印度是欧洲人专属的殖民地?你们醒醒吧!如果战场是在大西洋,或许我们不列颠能握有八成胜算,可跟赛里斯开战?恐怕舰队没于风暴,官兵死于饥渴的数目要比被赛里斯人杀死的数目多得多!

沃波尔觉得很悲哀,不列颠的武力是有限的,越过好望角向东,不列颠的海军力量还远远不如法兰西。跟赛里斯开战,首先要跨过法兰西这道门槛。就算不列颠投入主力舰队,在印度洋也得有能停靠能补给的大港吧。

亚洲太远,不列颠的武力还伸不过去,而一些议员所提的跟葡萄牙开战,逼迫葡萄牙与赛里斯断绝贸易,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葡萄牙虽然一面跟赛里斯贸易,可一面还跟不列颠一直保持着同盟关系,同时又拉着西班牙和法兰西的大腿,去打葡萄牙,法兰西跟西班牙怕是要笑死,然后联手去保护葡萄牙,欧罗巴就此彻底乱套,这完全背离不列颠对欧洲大陆的政策。

“该死的赛里斯人!”

沃波尔暗暗嘟哝着,他现在只能指望以高昂商品税的手段堵住国门,把赛里斯的商品驱赶出去。而趁此机会,也能完成他关于增开消费税的执政宏愿。尽管这背离他之前一直坚持的低税政策,但他相信,不列颠的人民(商人和工厂主)是跟他站在一起的。

“第一财政大臣阁下,即便是东印度公司提出了最强烈的控诉,您也反对跟赛里斯开战,我认为您是对赛里斯人的力量产生了错判。赛里斯人的陆军非常强大,他们甚至可以在吕宋和缅甸组织十万人以上的现代军队进行会战,但他们的海军却非常弱,甚至都不如我们地中海舰队的三分之一。难道我们连击败这种对手的信心都没有了吗?在阁下您的眼里,我们不列颠难道已经败落到了这种地步?”

“即便是面对强大的西班牙和法兰西,我们也有胆量以武力保卫我们的利益,沃波尔阁下,您的陈词不能说服我们作出无愧于我们选民的决断!是否跟赛里斯人开战也许还不是一个成熟的议题,但……看在神的份上,您必须终止现在的税制更动政策!”

对手的反击依旧落在了沃波尔的税制改革上,让他露出了浅浅而自信的笑容,等会只需要列出去年因走私而损失的关税数目,以及推行新税制而会新增的收入数目就好,这项政策得罪的只是进口贸易商,出口商和工厂主是欢迎的,至于那些平民,谁理会……

另一个声音响起:“大臣阁下,赛里斯人太远,葡萄牙有顾忌,可西班牙就在我们眼前。西班牙人为阻绝我们在加勒比海的贸易,不惜用上最野蛮的方式,难道我们不列颠面对苟延残喘的西班牙,都没有以战争报复的勇气吗?”

啪嗒,一个纸袋丢到了桌子上,议员道:“我请求议长许可一位受害者进入下院议厅,向诸位解说西班牙人的罪行。”

那纸袋在桌上翻动着,一个东西滑出袋口,尊贵的下院议员们看得清清楚楚,顿时哗然,那是一只耳朵,人的耳朵。

沃波尔脸色顿时煞白,整个人呆在当场。

1733年,圣道十六年五月,詹金斯在下院陈词,沃波尔被迫决议:向西班牙宣战,这是他能安抚住国人,维持“赛里斯商品税”,以及保住自己地位的唯一选择,“詹金斯的耳朵战争”提前七年爆发。

第八百二十一章 红红火火又一年

看完不列颠报纸关于下议院“詹金斯耳朵事件”的报道,汪由敦几乎笑岔了气。真如詹金斯船长所说,他是被西班牙人割了耳朵的,那耳朵还能留到现在?怕早被行刑的西班牙人踢进海里喂了鱼。那耳朵分明就是别人脑袋上的,专门找来造势。

洋人的政斗果然是粗糙生涩啊,不过绕着内阁这盘棋打转,斗法而不是斗人,还真是另有一番学问,在这一点上,英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汪由敦发出了谦虚的感慨,但心情却更好了。通事馆的大方针就是遏制不列颠,将其势力从天竺挤出去。之前蔡新使团去了东洲,任务底限是买浦州,进一步的目标是推动西班牙去祸害不列颠的殖民地,要在不列颠的后院放火。

现在没等西班牙被挑唆起来,不列颠人自己就跳脚了,这时机简直是好得不能再好了!

高兴之余,汪由敦总算对通事馆奉为圭旨,但大多数人理解不深的方针有了更深的体会。为什么要遏制不列颠人?因为这家伙有冲劲,詹金斯耳朵战争的实质是不列颠广大人民不满西班牙还霸占着富庶的加勒比海和美洲,要跟老朽帝国“均贫富”。作为继荷兰之后新生的航海强国,这是正常并且必然之举。

跟随汪由敦来到里斯本的还有个考察团,团长米安平是旧地重游,闻知这个消息,却长叹道真不是时候,问他为什么,已任天道院副山长的米安平一番回答,让汪由敦和公使馆外交官对不列颠的真面目又有了更深的了解。

米安平道:“国中已将天道分为真理和实学两途,真理就是探究天地本源的学问,实学则是真理经世致用之学,前者如力学,后者如观星定位之学。欧罗巴各国都在探究真理和实学两面,但有的只胜在真理,有的只胜在实学。独不列颠人在这两面都有定鼎之力,如牛顿的力学定律,如不列颠王室学会不断悬赏求解各类实学问题。”

“不列颠王室学会在二十年前悬赏解决经度定位问题,据说现在已经有人造出了八分仪和六分仪,能准确测出经度。这一桩课题陛下在天王府时代就已悬赏,到现在也已二十年,但我们的星相仪依旧缺乏真理之说支撑,偏差多靠揣测和经验修正,还是前几年看到《不列颠星表》才豁然开朗。可八分六分仪还不够精准,新的钟表法是以月距法为基础,更准更灵。若是此法真成,大海将是坦途啊。”

这一连串专业术语听得汪由敦等人脑子发懵,但即便没完全理解,也能明白,论航海技术,英华比不列颠还差得远,而且这个差距还是从学理到实际的技术都全面落后,有如宗师面对学徒,英华才刚刚入了精确天文导航技术的门槛。

来自工部船务司的官员遗憾地道:“听说不列颠三十年前就推行了造船文档存留制,造船法式也由此成了有根之木,可积跬成步。我英华造船虽已得葡西要义,还有自己所长,也在摸索这条路,却始终未找到靠此路连通衙门、船厂和民间有识之士,聚众人之智的法度,本来想借此行去不列颠……”

仅仅只是航海定位和造船,汪由敦等人就听出了巨大的差距,但也如米安平等人遗憾的那样,此时不列颠人一面向西班牙宣战,一面向英华商货征收惩罚性商税,对英华自已抱定十分警惕之心,绝不可能容英华科学界人士入境考察。

“诸位还是另寻他途,先看看其他国家吧,这不列颠……根底就是蛮横海贼啊。”

汪由敦毫不客气地揭了不列颠人的老底,谁让不列颠人此次仓促上阵,借口都没编圆呢。

以抢劫为主旋律的大航海时代已过,大家份地都圈得差不多了,要开始收敛手脚,当起文明人,但瞅着有可占的便宜,谁也不会客气。纵容走私是温柔一些的手段,在商业法则越来越完善的当今,走私总是落了把柄,乃至被人割了耳朵,那么就按照国家法则来吧,以国家的力量,以战争的手段重新排定交椅,分配财富。

可开战总还是要找借口的,这场“詹金斯耳朵战争”之所以出名,并不在战争规模,而在于不列颠人找的借口太过牵强,民间看着更觉扯淡,由此也能看出其国压抑得太辛苦的掠夺之心。

尽管汪由敦还不清楚蔡新使团的成果,但他相信,西班牙腓力五世一定会乐于接受英华的橄榄枝。后者刚被法王路易十五拉上波兰王位继承战争的战车,还不知该怎么脱身自保呢。

“趁他病,要他命!来人哪,准备纸笔,我要给腓力五世写信!愿他的神明保佑他,还能撑起整个西班牙。”

汪由敦赶紧行动,不能等到蔡新议出结果,他得先借势成事,就算成不了事,也能为蔡新那一面作好铺垫。

腓力五世本就有精神问题,收到伦敦的正式宣战书时,还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