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草清-第3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肆同情地看了看范晋,这次是范晋跳出来帮他背黑锅了,北洋公司几乎就是他这皇帝的私人公司,主业是吕宋、琉球到日本萨摩藩的海路贸易。朝鲜在这条线路的末端,利润太薄,公司也无意插手,都是日本和朝鲜在运作。
“北洋公司就不动了,容愿意去朝鲜寻利的商人自己鼓捣吧,等他们撬开了朝鲜的口子,朝廷再相机而动。在朝鲜未主动联络我英华之前,不派通事,不遣舰队。”
李肆定了调子,各方思忖,都觉能够接受。既想把朝鲜拉过来,就必须投入。可现在一国没有余力投入,驱策北洋公司这种级别的猛兽吧,敌意太浓,而且朝鲜又不像南洋,有那么大的利益摆在明处,招不来多少商人聚力。
如果有商人愿意自己出钱出力去撬门,那是再好不过。在此之前,朝廷自不能先遣使去朝鲜,免得双方关系定了调,限制住商人运作的空间。而且朝鲜内部还没多少支持英华的力量,现在遣使过去,多半是送脸上门。
“真不知道,会有谁盯住了朝鲜……”
汤右曾等人还颇为不解,看皇帝这态度,心中显已有了底,可这趟生意,不仅要搅动朝鲜局势,还要跟年羹尧乃至满清为敌,什么样的商人才会有这样的魄力?
“是有本事主掌一洋事务,却被朝堂推出门外的人。”
李肆若有所指地道,范四海原本是他看中之人,想用此人打理枢密院南洋事务,却遭政事堂群起反对。毕竟此人惹起过人心动荡,用他会损朝廷颜面,李肆也不得不从善如流,放范四海继续在江湖翻腾。
汤右曾不知道是没想起,还是装作没想起,还是一副疑惑模样:“商人逐利,朝鲜能有什么利?”
李肆耸肩,朝鲜是有利,但散于各处,还不知范四海能找到哪一桩利。
政事堂听政会结束,李肆上了马车,随手拆开一个小纸盒,从里面抽出一根宽度长度跟中指差不多的玩意,叼在嘴上,再刺啦划燃一根火柴……
白烟升起,李肆吞云吐雾,品尝着阔别十八年的香烟味道。
自万历年间,美洲烟草传入,中国烟草业就渐渐发展起来。前世李肆也算半个瘾君子,但这个时代的烟叶还多以黄花烟为主,加工方式也是晾晒,出来的水旱嚼烟都是那种味道浓烈,烟碱含量奇高的东西,李肆根本没办法适应。
这么多年下来,李肆早已对香烟没什么兴趣,可烟草行业他却不愿回避。烟草种植可以养活贫瘠山地的农民,流通和销售也能为一国贡献惊人赋税,虽有烟瘾之害,却跟鸦片不同,何乐而不为?
于是他通过太平洋公司,跟西班牙人交流沟通,从北美引进了适合烘烤工艺的烟草品种,在云南、广西和贵州一带试种。几年下来已扩展到上万亩,所产烟草也行销两广和南洋。
但李肆依旧不满意,烟草加工还是人工方式,出来的烟叶只适合烟斗,而且价格还不低,不是一般平民消费得起的。
在他的推动下,蒸汽机和生产线渐渐进入到烟草工艺的各个环节,烟叶烘烤、烟丝切割和裹烟分装也由机器代替了人力,现在他抽的就是云烟公司最新出品的“机烟”,还取了个“云罗香”的品牌雅名。
一盒二十支,市面售价三十文,还是太贵。因为销量还不够大,必须提高售价,否则难以维持生产,但相信这玩意会很快冲刷掉老式烟草,销量成倍增长。
云雾之间,李肆忽然想起前明崇祯年间的事,那时烟草正在中国广泛传开,据说因为有人将鸦片混在烟草里吸食,造出不少烟鬼,所以崇祯皇帝下了禁烟令。结果人们没法吸烟了,干脆直接吸纯的鸦片。
想到鸦片,李肆打了个哆嗦,南洋公司也建有鸦片种植园,说是药用,规模也不大,但这都是面上的,实情到底如何呢?
龙门福建会馆,范四海笑得有些狰狞:“要撬开朝鲜之门,就得用非凡之器!”
第七百六十七章 朝鲜风云:歪打正着
在李光佐的眼里,年斌的笑容格外狰狞,而翻吐不定的嘴巴,似乎正亮着獠牙,反复咀嚼着他的心脏。
“我大清怀柔朝鲜,也不过是近些年来的事。顺治年间,世子都要入质京师。康熙大皇帝在位时,还曾否过你们肃宗的世子之选,让你朝鲜生出张禧嫔之乱。现在的大王,本想除掉近我大清的南人党,却被先皇警告,转而清除了近南蛮的东人党……李议政,你算算看,近百年来,你朝鲜王斗党争,都绕着我大清打转,你真以为朝鲜能挣脱我大清!?”
李光佐额头生汗,讷讷道:“这、这个,年公子该跟闵议政谈吧,闵议政他们,可是亲近大清的。”
年斌冷嘿了一声:“这话闵镇远自己就很明白,何须再跟他说,而跟你李议政说,是因为我们大帅,可以给你一个答案。”
李光佐眼瞳紧缩,他清楚年斌的来意,但年斌如此直白,还是让他意外。
“去年孝章世子病亡,大王无嗣,你们少论派被老论派死死压着,再无大义与之抗衡。老论派的大义是什么?亲近大清而已,你们要压倒老论派,只有借大帅之力,大帅能给你们大义!”
“大帅的大义是什么?保得朝鲜三千里社稷!老论派能保吗?他们昏聩、怯懦,不敢睁眼看这天下大势,不知道寰宇已变,朝鲜也得变!”
“大清已是颓势,你们朝鲜人心向大明,肯定想着脱清自立,可大清能容你们自立吗?你们也不可能投南蛮,那是道统沦丧之国。要怎样才能既守得礼教,又立于大清之外?这条路,靠朝鲜自己能走得通吗?”
年斌压下了嗓门,让他的话语因低沉而更具感染力。
“这条路,只有靠大帅!跟大帅携手,守住圣贤道统,自立于大清之外,这才是正确的方向啊。”
年斌的语气转为热诚:“李议政,老论派能推着大王,带着朝鲜走这条路吗?我觉得是不行的,只有你们少论派,你李议政,才能接下这样的重任。”
李光佐继续回避道:“年公子,您就不怕这些言语,传到大清朝廷那里,为年大将军惹来祸患吗?”
年斌微微一笑:“大帅称病不朝,反而伸手要朝鲜事务大臣之位,结果如何?”
李光佐心中剧震,年羹尧已跋扈到这种地步,铁了心地想要插手朝鲜,还有谁能阻他?
年斌走后,李光佐在家中辗转苦思,不觉已到深夜。
亲清还是远清,治国方略,世子的人选,妃嫔的人选,官位的争夺,这些都是区分朝鲜党争的坐标。但要追溯而上,却是两班门阀的宿怨。
最早是东人党和西人党,以汉阳为界线,士林官僚分化为东西两派,历经百年门阀沉淀,形成两个围绕朝政格局展开生死斗的利益集团。
东人党执政后分化出南人党和北人党,倭乱后北人党上台,又分化出大北和小北党。大北党争获胜,又分化出骨北和肉北党。西人党扶持仁祖大王上台翻了盘,主揽朝政五十多年,又分化出勋西党、清西党、山党和汉党。到肃宗时代,东人党里的南人党再度上台。
再经过肃宗张禧嫔和世子之争,西人党打败了南人党,分化出老壮派和少壮派,也就是老论和少论。
大致脉络如此,在这条脉络中,任何一个影响朝政变化的要素,都有可能成为党争的焦点,甚至在肃宗时代,王族服制问题都成为南人党打倒西人党的突破口,而对待大清的态度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坐标。
大清代明后,朝鲜党争都有这样一个潜规则,居于弱势一方,都会“远清”以示自己大义在手,执政一方不得不以现实出发,采取“近清”策略。肃宗到景宗时代,都是老论派执政,少论派自然要高举远清大旗。而现任大王搞“荡平策”,要四色合一(南人、北人、老论、少论),也将少论派纳入了朝堂中枢,少论派的“远清”口号就弱了许多。
如今朝鲜外势纷杂变幻,大清、年羹尧和大英三方绕着朝鲜。老论派将年羹尧视为大敌,策略是进一步靠近大清,借大清制压年羹尧。身为少论派领袖,李光佐只能选择靠近年羹尧,摆脱大清。
李光佐很清楚,他不跟老论派作对,就再代表不了少论派。不仅右议政的位置再难保住,说不定性命都要丢掉。朝鲜的党争就是你死我活,大王李昑的理想,若是没有外势影响,或许还有实现的可能,可现在两个敌人压在头上,还指望缓和党争,真是天真。
李光佐苦涩地自语道:“难道我还有选择?真是太天真了……”
跟年羹尧合作,就是与狼共舞,朝鲜前路通向何方,他根本看不清楚。
妻子膝行而来,求示是否安歇,李光佐忽然问:“若是有人闯进家中强暴你,你会怎么作?”
妻子一惊,下意识就道:“当然是自尽以全名节……”
李光佐摇头:“不,你该忍辱偷生,尽心侍奉,免得贼子发怒,再去害儿女。”
妻子惶恐地道:“官人是疑妾身清白吗?何得这般讥讽?”
李光佐呵呵笑道:“那不是你,那是我……”
他一边笑一边流泪,暗道年斌说得没错,总得有人站出来,领着朝鲜向前走。即便是条屈辱之路,可自己领着,总比老论派那帮祸国贼子领着强。
第二天,文武官员在敬德宫依旧吵得沸沸扬扬,李昑将左未生的话传达给了朝堂,要求议出个章程,老论派提议遣使入京师,求告大清皇帝,以清制年。
李光佐的铿锵话语让争论拐到另一个方向:“领议政所言居心叵测,是要丧我朝鲜!大清非善主,早年质押世子,而后搅乱朝鲜国政,胡虏之国,却自居中华之位,亡我朝鲜之心不死!”
“大清凭何制压年羹尧?年羹尧只是求嫁翁主,大清会提什么条件?出兵!毁大报坛!这是最起码的,接着会是什么?嫁公主为王妃,断朝鲜血脉乃至剃发易服!这样的后果,领议政想过吗?”
殿上老论派诸臣脸色煞白,李昑也是心中透凉,李光佐的话没错。大清凭什么帮朝鲜?要帮自然就得给大清好处,上述种种,都不是不可能之举。清兵入朝鲜已不可容忍,剃发易服更是毁朝鲜道统,而嫁公主为王妃,就是直接夺朝鲜社稷!
李光佐逼视闵镇远:“下官觉得,领议政不止想过,还盼着这一天吧……”
指控对方卖国,这是党争的老套路了。换在往常,李昑还会出面打哈哈,调和双方,可此时李昑却觉得,闵镇远连带老论派,未尝没有这种居心。
“年羹尧能有多大祸害?他只是大清的一个大将军而已,他没有什么大义。不管是社稷还是礼教,他都夺不走!两害相权取其轻,甚至还能转害为利,我们朝鲜正该借助他的力量,重举中华道统!摆脱大清藩属之位,王上……”
李光佐叩拜道:“王上也能以承中华大义之名,自立为帝!”
闵镇远惶急的辩解和驳斥,在李昑耳里已成蚊蝇之声,前路在他眼中豁然开朗。没错……他为什么不能借年羹尧之力,领着朝鲜,走上独立自主之路?
这个李光佐,多半是被年羹尧收买了,不过也好,没有他,自己也没有向前走的力量。先让他出头吧……
想到圣道皇帝崛起于一隅之地,施圣治而夺满清半壁江山,李昑的雄心就呼呼烧了起来。老论派、少论派,年羹尧,都是他的敌人,但在朝鲜王国这个狭小空间里,自己根本伸展不开手脚,如果自己成了皇帝,朝鲜成了大朝鲜,事情就完全不一样了。
李昑挥手止住了已经在跳脚咆哮的闵镇远,看向少数忠于自己的官员:“司谏有什么话说?”
随着李昑态度亮明,少论派,大王派,乃至老论派一些反闵镇远的官员都站了出来,共同讨伐闵镇远,圣道十一年六月初,以闵镇远为首的老论派被逐出朝堂。
可当晋升为领议政的李光佐准备穷追猛打,将老论派骨干人物置于死地时,李昑却以强硬姿态拦住了。
“孤以宽仁治国,求四色合一……”
李昑这么说着,心中却道,不留下老论派,到时就没整治你的敌手了,这当然不行。
李光佐自然不敢违逆李昑,可也只是面上的,没过几天,闵镇远就在家中遇刺身亡,李昑除了咬牙暗恨之外,也不敢拿李光佐怎么办,现在还需要李光佐扶着他登上皇位。
“商人?暂时别理会了,这是国政之争,靠他们可办不了什么事。眼下也不是引大英出面的时候,等我登上皇位再说吧。”
当国丈黄远来请示英华商人范四海事宜时,李昑这么说着。他崇拜圣道皇帝,因此他更希望,能在双方接触时,以平等的姿态来往。有了新思路,他未尝不能二桃杀三士,自己搞定眼下的难题。
“朝鲜人也太生猛了吧,咱们动了动嘴皮,就倒了一党,暗杀了一个宰相……”
慕华馆,年斌被自己的成就惊住了,跟左未生谈起这事时,语气里满是不可思议。
左未生淡淡道:“没什么奇怪的,这就是小国之哀。”
他笑道:“可以回报大帅,派迎亲队伍入朝鲜,下一步……”
年斌点头:“先生放心,那李光佐很晓事,他已允了,扩建慕华馆,容下迎亲仪仗,再设翁主府长史,听参朝鲜国事。只要大帅随便找个理由,让翁主明年再嫁到年府,这时间足够咱们在朝鲜翻云覆雨。”
接着他皱眉道:“可南蛮水师巡航海路越加频繁,南蛮商人在全罗道活动也很猖獗,这也是麻烦啊。”
左未生鄙夷道:“区区逐利之辈,能翻搅起什么风浪?朝鲜可是立文整军,有六七百万人口的万乘之国!还跟大清牵着百年道义恩仇,这是商人能上得了台面的棋局?”
年斌道:“还是提防一些为好,我会让李光佐给全罗道水师施压,让他们清理清理那些商人。”
六月中,朝鲜全罗道南面,济州岛以北海面,几艘高挂朝鲜王旗的战船正向北驶去,长官坐舟的官舱里,烟雾升腾。烟雾中,几名朝鲜军将嘻嘻哈哈地笑着,手里嘴上都有一枝香烟。
“南蛮商人很识趣嘛,知道咱们大朝鲜水师天下无敌,二话不说就进献了所有货物……”
“他们东主叫范什么?哦,范四海,挺可怜的一人啊。其实想给他留点,可道统制使压着,一定要封禁南蛮商人,真没办法。”
“这香烟是不错,可价钱不高,没什么赚的。”
“值钱的是芙蓉膏,搜到那东西时,南蛮人人变了脸色,差点就要动手。”
说到芙蓉膏,一帮军将顿时来了兴趣,他们只依稀知道这东西好,可从没吃过。想到从南蛮手上抢走这东西,众人就又是舒爽又是后怕。当时还真是危险。南蛮商船也有炮,要真打起来,赢肯定能赢,就不知要死伤多少。
还是那范四海明白事理,知道这里是朝鲜海域,出了事他们南蛮国中都不会管,只好打落牙齿含血吞。谁让他没海贸堪合,非要走私呢。
这一趟缴了那范四海几十箱香烟,这玩意全罗道沿海已经不少见,都是范四海那帮南蛮海商走私来的。而芙蓉膏在全罗道也能见,却都是两班士人享受的矜贵玩意,那范四海穿上的四大箱芙蓉膏被缴了,估计要值上万两白银,也难怪脸色那么差,几乎就要搏命了。
兵丁很快取来了芙蓉膏,用箱子里附带的烟具,塞入制成丸状的芙蓉膏,就着烟火,一股异于香烟的雾气弥散而开。
舱里军将们眯着眼睛,仅仅只是闻着气息,就觉漂浮于云间,浑身开了百万窍,而那吸着的人,已经两眼失焦,瘫在了座位上,吐出一口长长烟气,有气无力地呻吟道:“要……要死了,舒服得要死了……”
济州岛南面,一艘六七百料的大海船正向南扬帆急进,船上范六溪道:“爹,为什么不让动手?咱们船上不是义勇出身,就是老底子的兄弟,怎么也能收拾了那帮家伙!”
范四海摇头:“犯不着……”
范六溪跺脚道:“那些王八蛋!本就吃了咱们的银子,现在翻脸就不认人了!咱们的货可值一两万呢!本指望着靠这批货在全罗道打开局面,可现在……”
范四海叹气,以商人之力撬国门,的确是太过艰巨了。
之前他在福建会馆,以“非凡之器”说服了公司其他司董,支持他靠商货入朝鲜掠利。而他找到的“非凡之器”,就是香烟。
这东西是皇帝一手鼓捣出来的,范四海觉得很有前途。他以“江南商战”的经验,判断这种廉价而量大,属于消耗品的货物,一定能搅动朝鲜。为此他不惜让公司砸下重金,独家代理了云烟公司在朝鲜和日本的分销权。
可最初一趟铺货收效甚微,两班贵族看不起这种廉价烟草,一般朝鲜人却又买不起。好不容易推销出去几十箱,还被全州牧、罗州牧勒索了芙蓉膏。说不带去芙蓉膏,这香烟生意就别作了。
芙蓉膏这玩意,南洋公司私下在产,规模不敢弄太大,报的还是药用名义,毕竟英华禁毒,这玩意属于毒品。但福建、广东、暹罗、缅甸乃至吕宋等人,有不少人抽这东西,南洋公司一些“地区高管”就借职权驱策土人,建罂粟种植园谋利。这种地下生意,查不胜查,很难兜底。
范四海对这玩意不怎么上心,毕竟太贵,不是一般人能消费得起的,不符合他对“非凡之器”的定义。搞来那四箱芙蓉膏,只是应付差事。
可没想到,朝鲜加强了海域控制,之前收了银子笑脸相迎的朝鲜水师,居然翻了脸,直接查抄货物,那四箱芙蓉膏就成了最大的损失。
“去找你五桂叔,说朝鲜水师不落教,让白老大出两三条海鲤舰,冒充海贼,好好敲打一下那帮混蛋!银子我出!”
范四海肚子里也窝着一团火,怒火外,却也在揣测是不是朝鲜局势有变。暗道得跟冯静尧碰头商量一下,看他那里有没有新消息。
福华公司的朝鲜生意据点设在日本长崎,范四海回了长崎,正一面打理日本的香烟生意,一面琢磨怎么扩大朝鲜市场,有朝鲜人找来了,竟是朝鲜商人直接带全罗道水师统制的亲信追上了门,来势之急迫,都没顾得上整理仪容,一身腥臊味冲得范四海这个老赶海的也直皱眉头。
商人一脸殷切地道:“上次冒犯范东主,的确是上头压下来的严令,我们将军也只能依令行事,冒犯之处,还望范东主多多海涵……”
那亲信更绽开一张快烂掉的笑脸:“为示歉意,将军愿奉上女公子,伺候范东主起居。范东主以后出入朝鲜水路,只要不闹出太大动静,将军都会遮护住。”
直接送女儿……这赔罪的诚意太大了,大到了根本就不是赔罪的地步。
范四海问:“将军还有何求?”
商人和亲信异口同声地道:“芙蓉膏!”
第七百六十八章 朝鲜风云:帝国主义的毛孔开始渗出血腥臭气
“两班高门争抢这东西……我真是笨啊,非凡之器,这芙蓉膏才是非凡之器!”
范四海是老狐狸,几句话就套出了对方的底细,他那四箱芙蓉膏是“新产品”,调治了口味,附送了烟具,两班贵族格外喜欢,很快就风靡全罗一道。
再回想自己的“江南经验”,范四海骤然醒悟,真正的非凡之器,是能给本地中间商带来暴利的东西,比如说英华盐业在江南迅猛拓展,靠的就是给商代留出厚利。
国门从来都是里应外合打开的,光靠外力并不足够。朝鲜商人和水师高官就是看到了芙蓉膏的惊人暴利,连女儿都要送出来,就为了攀上他这处货源。
“芙蓉膏……就是鸦片,国中严禁的毒品啊,被查到的话可是大麻烦。”
范六溪现在是好孩子,格外有法律观念,忐忑地劝着快笑岔了气的父亲。
“唔……对啊,去找公司的讼师来,仔细看看国中律法。”
范四海收了笑声,也有些凛然。之前只是捎带这玩意送礼,如果要当成主业来稿,得看看是不是违法。有早前闽粤风波的经历,加之英华现在重法风气正在凝聚,范四海也不敢横行无忌。
“圣道九年,朝廷颁有《禁毒令》,据说正在修订,明年会改为《禁毒法》。以《禁毒令》现有条款来看,但凡没有医药许可证而在国中种罂粟,以及在国中制造售卖罂粟制物的,都是重罪!吸食罂粟制物,不管是烟粉还是阿芙蓉,有功名的剥夺功名,有公职的逐退,还要押进天庙和各方开办的戒毒所。”
公司特聘的讼师很清楚相关法令,总结而言,英华对鸦片管控很严,除了特定医用品外,不准在国中种、卖和吸食鸦片。福建、广东潮汕乃至吕宋等地,抽鸦片的人不少,《禁毒令》也是东院在圣道九年的一项功绩。
讼师再道:“总司,南洋公司的罂粟园都是缅甸、暹罗一带土人的产业,至少名头上是,而我们是卖到朝鲜,这头尾都不涉本国,所以……”
范四海嘴角翘了起来:“所以,我们怎么卖,都是合法的。”
范六溪还是不忍:“鸦片终究害人,朝鲜人也是人啊,咱们这么干是不是有损阴德?”
范四海白了儿子一眼,再道:“那水师统制要送女儿过来,你收着当正妻如何?”
范六溪恼道:“爹,那是朝鲜女子!”
范四海耸肩:“这不就对了,朝鲜人终究是外人,别忘了,咱们华夏,内外有别。不害国人就是阴德,外人么……谁管他们死活。”
范六溪眼珠转了一圈,也释然了。
六月,青海那达慕召开,政事堂参政薛雪亲往西宁,大会青海蒙古诸部,推行“英华内藩新制”,为诸部重新划分地盘,授各部扎萨克之职。同时再与噶尔丹策零会盟,共商攻略乌苏雅里台大计。
英华所定的“内藩新制”不再将国中各族当作夷人,而是与汉人一家的“华人”。由此舍弃了明清时分封大小土司和王公的制度,湖广、西南和西北各族虽还是以土司、土州和旗盟制聚居,内里机制已有所不同。青海由此改为一省,由英华施行直接管辖。
乌斯藏问题,因与准噶尔共谋乌苏雅里台而暂时搁置,目前名义上其实还是满清统治地域。但就如缅甸北面掸邦、克钦等族地域被划为蒲甘,如扶南一般成为公司托管地一样,乌斯藏归由英华直接管治的前景已非遥不可及。
同月,临时转调交趾的贾昊领兵过昆仑关,着手镇压交趾郑杠反乱。安南前安都王郑㭎年初在黄埔病逝,其子郑杠潜入交趾太原和广宁一带,鼓动煤矿的矿工反乱,聚众号称三十万,席卷交趾北面多省地域,严重威胁交趾煤业。
交趾一国人心动荡,儒家士林除了把一篇篇求告天朝往援的文章写得花团锦簇之外,个个束手无策。贾昊入交趾后,局面顿时改观,甚至郑杠所聚乱贼都散去了一半,年内此乱该会彻底平定。
但就在此时,交趾士林们却活跃起来了,分作几党争斗不息。有暗求黎氏驱逐英华,恢复大越河山的复皇党,有呼吁交趾并入英华本土的昆仑党。要求保持现状,安稳民生的东林党仍是交趾儒士的主流,当然,这个东林党是因在升龙府之东的讲学林清谈国政而得名,不是那个大明的东林党,交趾人则称呼这东林党为……煤党。
除了这两项重点外,一国注意力还被定都之争,科举以及院事推选牵扯着,这番喧嚣一直延续到十月,又被交趾人的合并呼声再度翻搅起冲天热度。
一派人认为交趾乃汉唐宋故土,既然交趾人自求内附,就该顺应人心,“光复”交趾。另一派人则认为交趾人多是越人,凭什么让他们也享受国人待遇,除非把所有越人赶到广南去,否则绝不同意。而中立派则说江南初定,国家还无余力照顾交趾,先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嘛。
交趾话题闹得沸沸扬扬,东面的朝鲜,自没多少人关注。即便是号称“开眼看世界”,专门报国外局势的《寰宇报》,对朝鲜也只有浅浅几则消息,说的是朝鲜走私海贸旺盛,朝鲜三道水师统制使被接连换了两个,依旧无力遏制走私之势。
而在工商类报纸上,高薪聘请熬制阿芙蓉熟工和调味师傅的广告越来越多,雇主是南洋公司各种植园,地点则是暹罗、缅甸和孟加拉一带。
各家船厂开始接到奇怪的订单,要求以海鲤舰为蓝本,建造更快的帆船,“最好是两三日就从西洋开到日本洋”,客户是这么要求的。
这个要求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对已在海鲤舰上摸透了快船原理的英华船厂来说,造出比海鲤舰还快的帆船不算太难。
进入十月,高丽参在国中渐渐流行,英华、江南和福兴三家银行在日本长崎开设分部,朝鲜稻米,金银铜等矿产也进入英华海商的转卖目录,这些迹象混在英华日日有新业,时时出新物的大潮里,也是毫不起眼。
十月中,《中流报》发布了一则消息,终于引起了一些人的关注。
年羹尧次子娶朝鲜翁主为正妻!
“年羹尧狼子野心,是想吞并朝鲜啊!”
“咱们怎能容那家伙得逞呢?朝鲜可是我华夏忠贞藩属,绝不能坐视它被年贼祸害!”
“少了朝鲜,我英华还能自承华夏正朔?”
一般的读书人开始闹腾了,尤其是那些血气方刚,读过通事馆暹罗通事陈润所著《华夏九服》一书,以将英华王道普泽寰宇为志的王道社成员,更跑到天坛挂标呈情。
政事堂的新闻发言人出面劝慰,那位政事堂参事情真意切地道:“朝廷绝没有忘记朝鲜,虽未建立官方来往,但民间已有充分交流,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双方必将开启和睦亲善之门……”
朝鲜全罗道罗州城里,一身便装的领议政李光佐在侍从的卫护下,巡行在城中街道。
不过一两里的街道,就能看到十多家挂着烟斗标志牌的新馆,馆门人来人往,进门的脚步匆匆,一脸似乎马上就要屎尿横流的惶急,出门的两腿虚浮,眼神发飘,仿佛刚游历过仙山神庭。
这些人一个个衣着体面,都是两班之人。李光佐凑到门边,还听得刚出门的几人一边打哈欠一边唠叨。
“这馆子不错,价钱便宜了很多啊,味道也很精纯,到现在还没转过神来。”
“还是洪牧守识趣,给华商开了道,整个罗州的福寿馆,用的都是这一批到的新货。”
“我们吃的是尾货,都能这般享受了,那些大人们该更是神仙般的享受。”
“要能窝在家中,吃着头货,这辈子再无所求了。”
“知足吧,一天吃一锅尾货,这一月的料钱就进去了大半,剩下些钱还能干什么?”
“有饭吃,有福寿膏吃,还求什么?”
“没钱怕什么?随便找点由头,在中人贱民身上捞就好。”
这几人显然是城中官吏,李光佐脸色铁青,却忍住了没发作。
带着几个随从进了馆子,片刻后就狼狈地退了出来,扶在墙角,翻江倒海地吐了起来。
“大人啊,开始就是这样,熬过这一两次,接下来就能品到神仙般的快活……”
门口烟馆伙计还在安慰着,李光佐呸呸吐了好几口,正想叫骂,一个人蹿出馆子,径直扑了上来,惊得李光佐和随从们全身都麻了,都当此人是政敌派来的刺客。
“钱袋!我要钱袋!没有钱就吃不了福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