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草清-第1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返,因此没酝酿出结果。

儒党为主贤党为辅的都察院欲求不满,将枪口转向了朱雨悠之父,回到国子监任职的明襄侯朱慈允,搞得朱慈允焦头烂额,又起了退隐之心。

严三娘压住怒火,转回正题:“此事很是凶险,不管盘姐姐是什么状况,夫君都会很辛苦,咱们还是得有人陪在夫君身边。”

那到底谁去呢?

严三娘肯定去不了,关蒄这个小泪娃也不合适,安九秀和朱雨悠同时请缨,严三娘摇头:“前方可是战场,且不说你们的皇妃身份,万一谁再出点什么问题……”

安朱两女皱眉,那还有谁?

严三娘轻咬银牙,决然道:“那位虽是个意外,但进了咱们后园,也就不能出去了,让她去吧。”

是她啊,关安朱三位同时哼了一声,撅起了嘴巴。

就这么,宝音公主再次一头雾水地踏上了旅途。

李肆自然不清楚,自家媳妇以她们的“牺牲”,表达了对自己的支持。十一月二十七日,他已身处岳州以北,临湘县境,心中大石基本落定。

他收到了雍正的回信,算算脚程,几乎是一日一千二百里,不知道跑废了多少匹好马。

雍正的回信很有喜感,就一句话,一句跟“御批”不差分毫的话。

“知道了,朕对张伯行另有旨意,并着湖北巡抚鄂尔泰会办。”

知道了!?顶头还有个画得浑圆的圈!?如果不是心情依旧沉重,李肆几乎要笑出声来。好你个雍正,也敢吃起老子的豆腐来了!

这家伙就是用这句御批把他自己摆在主子位置,而李肆只是臣子……

算了,既然态度端正,这点颜面姑且让给他了,反正自己之前的亲笔信,也该是让雍正吃足了瘪。

既然雍正服软,李肆也就大人有大量,不去寻思是不是再回一“贴”,把优越感抢下来。

茹喜已有细报,结合这句“御批”,雍正很积极,直接给张伯行下了谕旨,具体经办人是鄂尔泰,人得由他还。

由此李肆放了鄂尔泰,让天地会的人在明,军情司的人在暗,扮作鄂尔泰家人,一同直奔武昌。

即便雍正已有了正面回应,李肆依旧没把希望都放在他身上。除开王堂合一路,格桑顿珠领着希望戴罪立功的禁卫,正从西面直逼武昌。此外,一组黑猫该已进了武昌,后续的黑猫、花猫也已快进武昌,同时天地会也开始牵武昌府城里清廷官员和绿营官兵的线。

安排妥当,李肆的心绪在茹喜所说的另一件事上扫了一圈,那就是为何之前雍正有所异动。原因正是萧胜所报的南洋之事,不知哪路欧人正蠢蠢欲动。具体是谁,跟雍正商谈进展如何,茹喜说没有探到,而她所下的判断也很公允,让李肆难以怀疑她在耍什么花招。

茹喜说,此事不可不信,却又难以全信,也符合李肆的判断。雍正多半是在恫吓。如果此事真有把握,他就没必要张扬。

接着又是个问题,雍正为何要虚张声势?是不是他要对老八开刀,动静可能很大,所以不愿有外在干扰?

罗堂远说了一件事,似乎与此有关,说在喇萨审问准噶尔俘虏时,有人说青海哪个台吉会投准噶尔。但青海之事隔得有些远,不该值得雍正这么上心。

情报不足,此事难以继续深想,李肆收回心绪,目送载着鄂尔泰的快蛟船离去,开始思考又一个问题,接回盘金铃后,此事该如何了结呢?

武昌府,总督衙门后堂偏厅里,马见伯正坐着等人。他恢复了一些血色,但眼神依旧恍惚,这是扯直了睡足两三天的结果。可他心神完全清醒,脑子也转着一个念头,此事到底会如何了结。

不多时,一个清瘦老者现身,正是湖广总督张伯行。马见伯起身打千,张伯行扶住,正要说什么,马见伯却道:“之前所移人犯,有劳制台处置。下官相信,制台定会奉公而断,下官还积有公务……告辞!”

他已下了决断,拍屁股走人!

到了武昌府,交了人,得了休息,几乎快绷断的神经松弛下来,马见伯细一回想,已基本明白,自己冒死一搏,却真是抓了个烫手山芋回来。可此时后悔也再无用,不管是不该在天庙抓盘金铃,还是就该在安乡交给鄂尔泰。

万幸的是,自己终究还有个能扛下这桩祸事的上司。张伯行是个清官,是个寻常官员眼中的二愣子,他该是能体会自己一心为国的用心。由他处置盘金铃,应该不会像鄂尔泰那几个家伙,总给他一股市侩的恶感。

张伯行如果要放掉盘金铃,他也认了,就当自己空欢喜一场,平白丢了数十心腹部下的性命。如果丢开立场,盘金铃这个人,他是怎么也不愿为敌的,她让他想起了自己见过的那些在青康旷原苦修的高僧。盘金铃眼中那清澈,就如他们一般,蕴着透悟和深深的悯怀。

但他怎么也不愿当面听到张伯行将这个决定说出口,只好拱手而别。

看着马见伯如落荒而逃的身影,张伯行愣了好半天,才一叉腰,挥着扇子骂道:“马见伯!靠你这搓逼驴蛋……靠X@#^!”

张伯行并非穿越客,他是河南人,所以才会骂“靠”,这字其实就是“操”……

他当然得骂,虽然对盘金铃知之不深,但身为前朝孤臣,政治智慧可比骂他白痴的那些人高多了。听了师爷大致解说,他就恍然,马见伯丢来的是一个烫手山芋,还是特大号的。

现在马见伯这白痴一觉睡醒,终于回过了神。看他脸色,已经知道自己捅了马蜂窝。而这混账倒是光棍,一拍屁股就跑了!?然后让自己来顶缸!?

骂归骂,张伯行却没追出去,他也知道,这事终究得落到自己手上,因为他是湖广总督,湖北湖南两省军政的老大。虽然还有个荆州将军衮泰,但一般情况下,他是不管地方政务的。

早前当马见伯把人带进总督衙门时,张伯行就跟师爷连夜商量对策,已有了底调,这不是该怎么要挟李肆的问题,而是要怎么平息祸患。

自先皇康熙跟李肆在湖南惊天动地打过一场后,朝廷跟南蛮已经平静了一年多,正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和平,乃至蕴生了一些无言的默契。大家虽都当是敌国,却两不相犯。甚至以张伯行的级别,已经大略知道一些双方在藏地联手的事情,南北两位皇帝的关系,压根就不像是生死之敌。

民间甚至都有戏言,上联“一拥就正坐北”,下联“圣人无道朝南”,横批“一团和气”。这自是嘲讽南北两个皇帝都是一丘之貉,一个是反贼叛逆,一个是篡位夺嫡。

在如此格局下,如果马见伯真是干掉了李肆,那是不世奇功,可弄来一个盘大姑要挟李肆,这事就真荒唐了。

先不说朝廷拿不拿得出这个脸面,就说盘大姑面上可只是个民女,什么要挟,李肆认,他下面人也不认。李肆第二日就挥大军而上,这才是一个枭雄的本色。这小子在仁治盛世都能造反,几年间就从乡野里崛起,旷古绝今!就算他如传闻那般,是借了洋人之力,可非枭雄的话,怎么能开今日这局面?

所以张伯行确定,人肯定是要礼送回去的。

但绝不是现在,他可不想自己顶住了这个屎盆子,至少先得把官面流程做足,不然可架不住朝堂的汹汹弹劾。

一方面急报雍正,让雍正给自己下谕,自己就此不留手尾。马见伯在鄂尔泰那打了一转才找到自己,张伯行甚至猜想,雍正给自己的谕旨该是已在路上了。

另一方面,他既任了湖广总督,以后还得跟南蛮打交道,是不是可以趁着这个机会,解决自己上任后的一系列麻烦呢?比如缺粮少饷,比如两地通关……

可等了几天,上面还没什么动静,张伯行开始焦躁起来,南蛮大军直插武昌的迹象越来越多,越来越明显。他怕的就是在对方大军逼城的情况下被迫放人,那自己名声可就毁了。急调督标人马护城的同时,依旧敞开城门,摆出内紧外松的架势,这是显示自己心中无惧,可张伯行心中就一个劲地念叨,皇上的谕旨怎么还不到?再不到的话自己恐怕得把这个烫手山芋再度转手,比如丢给刚转任陕甘总督的年羹尧,或者是给正侯着接任两江总督的李卫。这两人是今上的心腹,他们随便怎么折腾都该没事。

“东翁,荆州将军衮泰来了!急急奔波,人都累瘫了,正睡着呢。”

师爷过来禀报,张伯行不以为意地挥手,那家伙也是来要他放人的,先让他躺着吧,大家现在都是一根绳子上的蚱蜢。

还不解恨地再骂了一阵马见伯,张伯行出府巡城,这是他展示官声的一贯风格,却遇到武昌城守营的守备前来禀报,这守备请求封城。

南蛮打过来了!?张伯行吓了一大跳。

守备道:“制台之前驱赶了大批南蛮邪教之人出城,现在他们又回来了。说什么盘大姑在城里,要求官府放了盘大姑。这些人聚众鼓噪,标下怕起事端,特请暂时封城。”

张伯行大惊,他可真没想到,那盘大姑还有这般惑人之能!?

上了中和门城楼,看向下方,张伯行倒抽一口凉气,数千人正静静跪在城下,扯着形形色色的长幅,写着“积善行德,行医治人,无一可罪,恳求宽释盘大姑”一类的话。

“果然是遭了邪魔迷惑的愚昧男女……”

张伯行摇头下了城门楼,就吩咐着防备偷袭,再不理这些民人。

他本还不是特别上心,可回到总督衙门,师爷又递来消息,“岳州塘报说,正有无数江船顺江而下,不几日就要到武昌。看情形大多还是南蛮民人,怕有数万之众……”

数万!?算算时间,这该还只是先头赶到的!他们来干什么?

正诧异间,想到刚才城下那些教民,张伯行恍然,那定是来鼓噪要人的!

张伯行一颗心如铅一般沉了下去,忽然觉得,自己对盘金铃的认识有些肤浅了,他朝师爷吩咐道:“此女不止掌英慈院,还是那什么天主教的首脑?有此两处的文档么?速速找来!”

第四百九十三章 人心和肉包子

“就关在这里,没怎么为难,还找了安分婆子伺候……”

武昌府总督衙门一侧是一座小道观,现在却被围了个水泄不通,既有衙役,又有绿营,还有套着“亲”字的戈什哈,个个精悍,显是特选之人。

甘凤池和李四娘、贺默娘几人缩在街道远处打量道观,线人在一边低声介绍着。

甘凤池皱眉道:“强来的话,怎么也要三组黑猫,外围还得有花猫甚至军队接应。”

四娘摇头:“还不知里面布置,得翻一倍才能保稳,只能用天地会的人凑数。”

甘凤池鄙夷道:“天地会?那些人也就能下点迷药,洒点石灰而已……”

黑猫总共就二十来队,现在能汇聚到湖南的不到三分之一,而对方这布置还只是面上的,劫总督特监可不像劫县府监牢那般容易。

四娘也没丧气:“咱们只是预作准备,鞑子皇帝多半是要下谕旨放人的。”

甘凤池转向线人:“能有机会让咱们混进去看看么?”

线人皱眉:“守内房的是府衙班房的班头,我倒是都认识,可得有合适的由头。”

正说到这,门口的戈什哈朝这边扫视过来,几人赶紧装作路人,朝一侧的包子铺走过去。

铺主是个慈眉善目的大娘,笑着吆喝道:“上好的精肉包子,买包子送粥……”

贺默娘在后面佝偻着,看起来跟甘凤池和四娘不是一路的,她是在顾虑自己的装扮会不会吓到里面的食客。大娘却当是饿着了的穷苦人,朝她招呼道:“大妹子,这道观不施粥,得去城北的和尚庙。大娘帮不了什么,来拿个窝头吧。”

一个路人大声哎哟:“包大娘,还在卖呢?知不知那道观里关着什么?妖孽啊,一身带毒!前日就是从你铺子这过的!还不知蛊啊毒啊邪气啊是不是都飘到你包子上了!”

包子铺里,食客和大娘同时惊住。

包大娘勉强笑道:“你王二傻满嘴就是昏话,真有什么毒飘着,那道观站几百号军爷,怕是早就没命了。”

道理是这般,可铺子里食客却都放下了包子,搁下了粥碗。

那路人丢了一句就走了,食客们一边起身丢铜板,一边议论起来。

“该不会是真的吧……”

“那里还真关着个妖女!知道为啥封城不?就因为好大帮受她邪惑的愚人跑来鼓噪!”

“是啊,听说那妖女浑身蛊毒,两眼还会勾魂,瞅谁谁就得跟她走,不然怎么来那么多邪人?”

“前阵子张青天驱的就是这帮人,依着我的话,就该全都劈了!现在可好,城里有妖女,城外有妖人!”

“不怕不怕,张青天是谁?往咱们武昌府一坐,妖魔鬼怪都要跑掉!一身三昧真火,用得着出刀子劈?”

“那倒是,得亏有张青天在,不然还镇不住这妖女,不过就这么关在城里,心头渗得慌啊。”

片刻后,铺子里再无食客,看包大娘脸色也变了,四娘不忍,说咱们不在乎,伸手要掏钱买包子,包大娘却连连摇手。

“大娘不想害人,别吃了!是觉得这两日家中狗儿不安生,原来是来了妖女!怎么就不赶紧剁碎了她呢!?这包子我得扔了,连蒸笼都得烧了,对,得烧了……”

包大娘吓得够呛,哆嗦着手脚,自言自语起来。这言语,这反应,让四娘觉得无比怪异,看这包大娘的脸,也像是一半慈眉善目,一半恐怖狰狞。

湖北武昌府浦圻县,浦圻知县领着县城佐僚站在城门外,迎着一拨急驰而来,挥着一面大红旗帜的马队。这帮戴着冬帽的满清官员虽然昂首挺胸,可马蹄袖都微微颤着,将他们心中的惶惧展露无遗,此时此景,显得分外怪异。

这一拨数十骑来到他们身前,马虽杂色,人却都是红衣蓝裤,胸甲和铁盔锃亮。为首一名军将肩上黑带缝的是三颗金星,让知英华军制的清廷官员咽喉发干。对方可是一位左都尉,至少都是统领三千大军的指挥使,不定还是一军副统制。

那知县拱手,对方却还高居马上,不得不再朝上举了举,就跟上香似的,再艰涩地道:“这位将军,若需米粮,本县尽力置办……”

那左都尉道:“你县是行进要道,我大军必占!”

知县和其他官员顿时脸色煞白,对方却再道:“撤去你们的兵丁,置于我军监管之下。城里就只留你县衙,且不生事的话,我们也不为难。就只以此城为辎重转运,事毕即退。”

这建议可真诡异,但更诡异的是,知县考虑了一会,却面露喜色地点了点头。

看看远处大军的逶迤尘浪,这帮清廷官员自然清楚,人家真要用强,这浦圻是当天就破,绝无幸免。人家也没要他投降,反而让他们继续呆在县城里,装出一副官府仍在的模样,他们也不必承担弃城失土的罪责。

不管对方如何处置,他们也没得选择,谁让朝廷在湖北根本就无力与南蛮一战呢?

红衣军将们拨马而回,奔出一截路后,有人终于忍不住开口问:“展统制,这事……怎么就觉得这么古怪呢?”

这左都尉正是神武军副统制,之前清廷江西绿营游击展文达,他笑道:“有什么古怪的?咱们此时跟清国非敌非友,能免动手最好,省一分力气算一分。”

接着他脸色沉凝:“再说了,这些人又不是真鞑子,只要不是铁了心要跟咱们为敌,又何苦动手?我猜……官家也就是这个意思。”

另一部下道:“人头珠帘来暂代咱们军正统制,那不就是要来杀人的么?”

展文达摇头:“吴将军又非嗜血之辈,他可没对民人下过手。”

刚才那部下却长叹一声:“咱们可训了一年多啊,连去交趾都没捞着!真没仗打,咱们难道要一年年熬出职衔么?”

展文达一鞭子抽在部下的马头前,假意叱道:“贪婪之辈!你们在绿营不过是千把,官家一下给你们提到校尉,相当于绿营的参将游击了,还不知足!”

部下都不满地道:“论人是差不多,可论能耐,咱们这校尉,怎么也比得过绿营的副将总兵吧!?”

欢声笑语中,马队朝一座旌旗招展的临时营寨奔去。

营寨外,无数马车大车摆开,车厢都敞着,竟是卖各色物事的流动杂货铺,还有卖吃食的,热气冉冉升空。

“精肉包子,广州西关精肉包子了啊,一笼八个十文!军爷折八了啊……”

“老陈,这都到湖北了,你哪里来的精肉啊,是不是人肉?”

“呸呸!你才吃人肉呢,这可是随军肉行置办的好肉,一时吃不完分卖出来的。”

“包子车”的车主老陈一边跟邻车说着笑话,一边招呼生意,然后就见几个衣衫破烂的小孩正朝他这包子车打望。

老陈心中一抖,忽然想起了六七年前的旧事,那时他开的只是粥铺,总有穷苦小孩来沾便宜乃至捣蛋。有一天……嗯,那也是个冬日,很冷的冬日,一对聋哑兄妹又来朝粥锅里丢石头,他正赶人时,却撞见了盘大姑。

这可是他老陈在天主会里的传统谈资了,盘大姑就如菩萨一般,降伏了那对兄妹心中的妖魔,同时也让他们的命运有了剧烈转折。那个妹妹默娘,不管是心性医术,都快成了第二个盘大姑。而那小子,年中还见过一回,穿着一身红衣军服,肩上一颗铜星,竟然也是个副尉了。

想到命运的转变,老陈嘴角不由自主地咧开了,他的变化虽然赶不上贺家兄妹那般剧烈,几年下来,依旧是个卖寻常食饭的铺主,可日子却已舒适得太多。以前还是租着屋子,现在自己有了六七间店面,媳妇生了两个儿子,一个闺女,就靠着英慈院,竟然没一个夭折,不是觉得不继续挣钱就不安心,自己一家完全可以坐食租钱。

这都是当今皇上,还有盘大姑一并造的福,当然,在老陈看来,早前经常见面的盘大姑更亲切。得知她被鞑子抓了,他才丢下了生意,在西关天主会的组织下一并来了这里。

他没本事和胆子上阵杀敌,但帮着大家料理食饭总行吧,同时顺带做做生意,只是顺带!

看着那几个小孩,老陈心说,可别真当自己是来做生意的……

“来,吃吧,不要钱。”

他招呼着那些小孩,可对方看着附近来回穿梭的红衣军将,都畏畏缩缩不敢动,老陈干脆提起笼子,直接塞了过去。

“为盘大姑积德,求老天爷保佑!”

老陈是这么想的,邻车人也纷纷过来给小孩塞吃食,他们也是这般想的。

营寨中心,大帐外的高台上,李肆看着外面另几处营寨,欣慰和警惕等几股相互矛盾的情绪正在心中交织。

“天庙和天主会不是一体的,天主会是教友自己为联谊和传递消息组起的,有时也请祭祀去讲经。每座天庙都是自己管理,我们这些巡行的主祭,就负责检查他们传教和讲义是否合规。天庙的财事是找英慈院的掌柜伙计兼管,祭祀的品行则是我们巡行时,从教友那里获知。”

“现在总共有一百一十七座天庙,根墙在册的教友大概有六七十万吧,核心的教友有十万左右。来的这些人,也有不少是感佩盘大姑在英慈院的善行,并不是教友。”

徐灵胎在一旁紧张地解释着,李肆审视的那些营寨,不是军营,而是从南面涌来的民人。这还只是“先遣队”,一部分在后面,一部分走了水路。

李肆眉头越皱越紧,徐灵胎吞了口唾沫,心说四哥儿当真忌惮上了天主教和盘大姑所吸聚的人心么?

片刻后,李肆忽然骂道:“老百姓居然比咱们军队还跑得快!扎营都不差章法!召集神武军所有校尉以上军将,去人家营地里好好看看!真是丢人!”

身后新任銮仪使陇芝兰扑哧一笑,李肆这话是有点夸张,不过神武军训了一年多,跟其他军相比,确实差距还很大。跟那些由专业组团人士率领的民人相比,还真显不出太多训练有素的味道。

一把怪异口音转移了这个话题:“陛下,我见到了一支虔诚的十字军,在跟随陛下前进。”

李肆怒声道:“郎世宁!再提什么十字军,我把你架到火堆里烧了!”

十字军?虔诚?

李肆心中长叹,你们、他们,都是要盘金铃死啊……

第四百九十四章 她是罪恶之源

当鄂尔泰奔进总督衙门,见到正一脸淡然的张伯行时,他的感受就跟早前马见伯一般无二,这生不如死的日子总算是该结束了。

他吐着长气问:“张制台,收到皇上的密谕了吧!?”

张伯行点头,手指在桌面上叩着,不知在想什么,可鄂尔泰哪有心注意这些细节,径直道:“那就赶紧把人交给我!”

鄂尔泰没收到雍正的谕旨,但他已经清楚自己要来顶这个屎盆子,他也乐于挺身而出,为雍正背黑锅,想必张伯行也会很高兴,将这个烫手山芋转给自己。

张伯行的话如地府中幽幽传来:“不急,等我想清楚了罢……”

鄂尔泰跺脚:“想清楚!?张伯行,你还要想什么!?且不说皇上有旨,就说这武昌城,不日就将迎来数万大军,你再耽搁,这般罪责可是担不起的!”

张伯行笑了,笑得沉稳而笃定:“只是数万大军么?怕不止吧,根本就是地府之门大开,妖魔鬼怪全都涌了出来。鄂宪台,随我出去看看,顺便,跟你说说我的发现……”

鄂尔泰咬牙:“发现?还能发现什么?”

武昌府,城南望山门,登上城门楼,往西看去,江面船影憧憧,往南看去,尘浪翻滚,正有人潮逼近。

鄂尔泰脸色苍白,催促道:“张伯行,你到底还在想什么!?”

张伯行闭眼抚须,就在此时,江面轰鸣声不止,如闷雷劈空,硝烟道道升腾,竟是已经开战。

武昌和江水对岸的汉阳,遏大江两岸,乃长江锁钥。历代江防都以此为要害,驻有大队战船。到满清一代,康熙之时,尽管已无大战威胁,战船也不复前朝那般高大坚固,但数量却是足的。

早前岳州报说有大队南蛮船只顺江而下时,水师营就已严阵以待,此时已聚了百多条大长龙船,舢板战船无数,把江面堵得严严实实。

清军内河水师,此时只有几种船式,舢板、长龙、快蟹和快哨等,不求大,只求快。当然,快也只是相对那些大沙船,基本都是单桅双桅,绝少三桅大船。船小,干舷低,面宽底平。大的载有十门以下铁炮,小的就首尾两门炮,那炮也就是几十百来斤的小炮。

虽然船小炮弱,但架不住多,此刻在江面拉开,噼噼啪啪猛打一气,声势还颇为惊人,也取得了一些战绩。好几条试图继续前进的沙船被轰得原地打转,大群水手仓皇地弃船跳江。引得水师官兵和岸上看热闹的清兵都高声喝彩,至于那些倒霉的受害者,不过是路过的酱油众,清兵们压根都不关心。

喝彩声戛然而止,几条桅顶挂着蓝白相间长条旗的沙船驶了出来,那旗帜是南蛮湖南卫军水巡的标志,跟清廷水师在洞庭湖经常打照面。

以前是没什么大摩擦,并不清楚这些模样上依旧是沙船的家伙到底有什么能耐,现在清兵的好奇心得了满足。这几条沙船往江心一停,横过船身,隔着几十丈远,咚咚打桩声就连绵而起。

水柱溅飞,木片杂物乱舞,岸上的清兵就傻愣愣地看着十数条舢板在这一轮炮火中化作残片,还有两条快龙被利索地从中轰断,上百水师官兵如下饺子一般扑进江水里,拼命朝两岸游着。

两岸清兵清醒过来,心中怒火乱撞,太不公平了!起码是八斤炮吧!泥马在沙船上装这么大的炮,还要不要脸啊!

清兵船队纷纷调头后退,这边南蛮的几条沙船也没再动,毕竟他们的船少,清兵水师要一窝蜂涌上来,还真架不住。

小舟来往,双方一番商谈后,南蛮船队又动了,大群沙船穿过清兵水师让开的水道,继续前行,这些都是一心只作生意的商人。原本因紧张局势而导致的水路断绝,因这一场对战而变成擦枪走火的误会。

如果可以忽略南蛮船队里,更多停在后方的那些船只,似乎没什么能再阻碍双方的和平。那些船,桅顶都飘着如蜈蚣风筝般的白色纸环。

江面平静下来了,城南岸上却又起了波澜,眼见烟尘渐近,数百清兵马队出城,准备驱赶城外那些拉着横幅,聚众鼓噪的民人。他们怕南蛮大军以这些民人为掩护,骤然攻城。

看着远处那些策马挥刀,朝民人汹涌而去的兵丁,鄂尔泰惊声道:“张伯行!你是铁了心的要起战端了!?”

张伯行依旧闭眼,摇头道:“那是督标诸将在行守城之责,难道鄂宪台要我开门迎贼?”

鄂尔泰道:“赶紧把人交出去,就没什么祸患了!”

张伯行睁眼,眼中闪过一丝鄙夷:“交了人,这武昌府,这湖广之土,乃至我大清,就没祸患了?难道我大清之安危,还得侯着南蛮赏赐?”

下方人声鼎沸,惨呼连连,接着响起枪声,排枪!鄂尔泰惊得一阵哆嗦。

城下远处,一队队南蛮红衣兵策马赶到,穿过被清兵驱赶而溃逃的人潮,跟清兵正面相对。他们没有跟清兵马队直接策马相战,而是纷纷下马,列成一个个薄薄的三列箭头阵,坐骑集中在箭头阵后方,排枪连连,那数百散乱的清兵马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片刻间就栽下好几十人。

带队将官还不甘心,指挥马队后退到城下护城河边,准备整队冲击那些步兵,可见到一个个箭头阵不断成型,后方还有冲天尘浪,不知是多少人马,知自己绝不是对手,无奈地带队退进了城池。

红衣兵这些骑马步兵继续朝前推进,却在护城河下遭遇城头清兵弓弩、火枪乃至火炮的轰击,试探了几次后,不得已地退却了。

眼见城防准备充足,鄂尔泰再忍不住,一把纠住张伯行的衣领,厉声道:“张伯行,你要抗旨!?你要跟南蛮擅起战端!?”

张伯行不屑地瞄了鄂尔泰一眼,再朝前方扬扬下巴,鄂尔泰看过去,那冲天尘浪下,人影渐渐清晰。虽有少数红衣军,大多数却是民人,估计有三五万之众。

张伯行道:“岳州塘报,还有好几万民人在路上,加上江面上的,估计有十万南蛮民人,会到这武昌城下。”

他摇着头,不知道是震惊、怜悯,还是其他什么感慨:“这都是因为,他们的盘大姑被关在了武昌。”

鄂尔泰再无耐心,沉声道:“张伯行,你到底在搞什么玄虚!?”

张伯行一声长笑:“玄虚!?真正的玄虚,就在那盘大姑身上!”

他抚着长须,目光坚毅,心胸中翻腾着一股磅礴的浩然正气,让言语格外有力。

“南蛮何以成事?是因为李肆的枪炮?不!是因为这个盘大姑!”

“她的英慈院,开膛破腹,以金铁入肺腑,行邪术支离人体,治好了人的皮囊,却吸走了人的精魄!”

“她还开育婴堂,以敞风冰降治小儿热,将小儿当牛马之类调治,不及寒热病理。看似小儿夭亡者骤降,其实那些活下来的,已然失心!”

“她还诱杏林内家,脱寒热之说,以器物究病理,宣扬什么病菌、毒虫致病,引医家弃人体五行经络之本!”

“她那英慈院所发医书,竟将人体五脏六腑心脉重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