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草清-第1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生儿生女一个样,这是矫情,即便自己这么觉得,对严三娘也不是安慰,所以李肆就以更直白的方式安抚着她。
抱起严三娘,李肆就朝屋子里走去。
“这不是要跟你继续努力么?”
“你这……你真是要走!?”
严三娘装恼,挥起粉拳要揍他,拳头到了脸边,却成了柔情蜜意的轻抚,她感觉到了,李肆下了决心,别人都劝不住。
刚才严三娘就在劝他,现在手下人也都成长起来了,有些事能放手就放开,“御驾亲征”这种事,尽量不要做了。
“鞑子有了新变化,手下人理解未必能到位,我不亲自盯着,可不放心。”
李肆自有主张,严三娘低喟一声,不敢再多说,手指轻轻挠着他的下巴,心说既然如此,就趁你还在家,跟你昏天胡地个够吧。
春意渐渐,这段日子,李肆在白城可是真正的昏天胡地,连日盘肠大战,花样不断翻新,还以“指导技艺”为名,诱得关蒄同意和安九秀一起陪他同床共舞。如果不是严三娘依旧绷着面子,以小夕夕需要照顾为由推脱了,李肆之前的春秋大梦还真有可能实现。
就在李肆幸福无边时,在衡州的谢定北却正从幸福的顶峰一下滑落到绝望的深渊。
“那……那……那是皇……皇上来亲征了么?”
衡州城北瞻岳门外,看着远处田野里升起的一堆仪仗大旗,还有明黄色如宝盖般的东西,谢定北的腿肚子软了,说话也哆嗦不定,引得身边的江求道凝住眉头,握紧了腰间的剑柄。
原本谢定北是何等昂扬啊,这半个多月里,就靠着两三千衡州城丁和民壮,跟何腾林最终聚起来的六七千绿营稳稳对峙,甚至还经常组织起突击队出城跟绿营对射,掩护自湘江南面过来运送人员物资的船队。在衡州城里,众人都称呼他为谢大将军,着实出尽了风头。
长沙清兵压来时,谢定北还豪壮地跟孟奎说:“有我谢定北在,北面就不必操心!”为此孟奎就没有分兵入城,而是缓缓进逼,以待清兵聚齐。
可现在清兵临城,大阵里涌出来这么一片仪仗,谢定北就被吓成了这样子,江求道心中很是不屑。
再看其他人,竟然不比谢定北好多少,特别是那个城丁头目张震南,居然也是一副痴呆状,就差一脑袋扎下去,当场向北叩拜了。
江求道暗想,怪不得进了湖南,当地人总是不像广东人那般合作,不是民勇抗击,就是乡绅拒门,鞑子皇帝在这里的积威可真是太深了。
“那真是鞑子皇帝来这了吗?”
江求道看向远处,两三里外那堆仪仗确实晃眼,他心中也颤了起来,真是那个已经坐了五十多年龙椅的皇帝来这了!?
“那不是皇帝亲征的骑驾卤薄,只是香案仪仗,是要向咱们宣读什么圣旨的。”
杨俊礼的嗓音响起,如一把刀子,将绑住众人心口的绳索割断,所有人都出了口长气。谢定北这个湖南招讨使要调度民勇,自然得有杨俊礼在背后以英华朝廷的力量来做笼络工作,他也陪着谢定北守了半月的衡州。
“不过瞧旁边的正蓝大旗,该是延信到了。”
接着他又来了这么一句,延信是正蓝旗都统,只论尊贵与否的话,这个都统比他的讨逆将军还光鲜,有这面旗帜在,肯定是延信本人了。
别人倒没什么,谢定北倒是哎哟一声软坐在地上,一边擦汗一边骂道:“那混蛋来就来吧,还打起皇……清国皇帝的宝盖,真是可恶!轰他!轰他!”
江求道跟杨俊礼对视一眼,莞尔而笑,都道这谢参将还真是赤诚小人。
第三百七十八章 战衡州:这是值得我亲临的圣地
衡州城如一条趴在湘江边的鳄鱼,瞻岳门就在又扁又长的嘴尖处。北面不远处就是自西向东汇入湘江的蒸水,在后面这一段也叫草河,草河与湘江交汇处,就是一线绝壁至江中的石鼓山,闻名遐迩的四大书院之一:石鼓书院就在这里。
除了这书院,一座古桥越过草河,跨南北而立,这就是草桥。草桥南岸到瞻岳门这一段,是一片旅店酒楼,红灯笼高挂,往日可是衡州最热闹的去处。当然,现在这时日,兵锋南北卷荡,业主们大多都搬进了城里,不敢再在城外逗留。
草桥北岸就是黄沙湾,清军在黄沙湾荒地里支起明黄华盖,自是来宣读“招抚”圣旨。谢定北一声令下,城门楼上几门小炮乱打一气,炮子大多落在草河里,溅起团团水柱,离那华盖还有一两里远,不像是示威,倒像是鸣炮迎旨一般,迎得清军哄笑不已。
谢定北被吓住了,脑子就转着日后有人“弹劾”他鸣炮迎敌,心怀不轨,自己该如何辩解的念头,赶紧喝止了炮击,也正好给了越草桥而来的清军使者宣读“圣旨”的机会。
“湖南提督?左都督?”文人小说下载
谢定北脸肉拧着,不敢说话,脑子里还转了一圈,自己这湖南招讨使,跟湖南提督到底谁大,然后赶紧朝杨俊礼一脸谄笑,躬身拱手,示意此处不是自己话事。
“轰他!”
杨俊礼倒是不客气,清军径直招揽谢定北,看来也是对衡州城防情况有所了解。派了个使者城下喊阵,不过是压己方气焰,最好的回应,就是把那使者轰成筛子。
咚咚两声炮响,像是打在了谢定北身上,他身子下意识地一缩,然后马上就挺直了。虽早有决断,可心中还是忍不住淌过一道淡淡苦水,以后自己跟北面,该是彻底绝了。
“果然是粗鄙的蛮夷!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道理都不懂,三国都没读过!?”
北面清军大阵后方,延信七窍生烟。
“湖南提督何腾林引军至黄沙湾西五里处扎营,特来请安,求授方略!”
部下来报,延信才勉强压下火气。
“他离那么远干嘛?想给贼军端了大营?孟奎的虎贲军就在南面三十里的文昌渡,着他滚过来并营!”
然后他看向部下,手掌一挥:“赶紧掘壕!将这黄沙湾南北护好!再临江垒起炮坡,咱们这一军,任务就是将贼军死死堵在衡州之南!”
有部下艰辛地吞着唾沫:“南面不仅有虎贲军一军,还有当地城丁民壮,加起来不止万人,咱们跟何军门汇合,也不过三万人,可真是很难扛住……”
延信怒哼一声:“虎贲军统制孟奎不过是个无名大盗,既不是那人头珠帘吴崖,也不是血磨盘贾昊,更不是李肆亲临!我军数倍于他,占着地利,只求个守势,这都还怕!?”
部下们对视一眼,虽不敢再说话,脸色却都一片苍白。这些将佐之前在宜章之战的清溪山战场,已经领教足了英华军的凌厉。当时是五倍于敌,却依旧大败而回,现在单独对阵虎贲军,心中还是一点没底。幸好,如延信所说,他们现在是守方。
部下们心气勉强提振起来,延信却是暗自翻腾,心乱难止。
让何腾林带湖南绿营从西面突袭衡州,是他受胤祯所令而为。胤祯还在向南急赶,出于拳拳报父之心,胤祯想在自己赶到湖南战场前,先给康熙送上一道喜讯,那就是朝廷大军已经“光复”衡州。
接着胤祯的计划就是以衡州为饵,引虎贲军北上,倚靠衡州,败敌于衡州城墙之下。
这盘算是好,问题是先得拿到衡州。英华军之前一直没来拿衡州,现在内部又人心纷乱,想必更是不会在意。只有己方占住衡州,再以此为基地南下袭扰,对方才会明白衡州的重要性,继而领军北上。
何腾林执行的就是这任务,毕竟以延信之军南下,动静太大。却不想何腾林手下的绿营太没用,围攻衡州半月都没什么结果。眼见胤祯星夜飞驰,已领前军到达荆州,延信不得不上报给胤祯,砸了胤祯的如意算盘。胤祯只好动用后备方案,让延信督军急攻衡州。
延信一动,虎贲军就动了。有那么一刻,延信都想派人去跟孟奎商量下,你别来凑合行不?让咱们在皇上面前挣点面子,拿下衡州再说?反正你们的炮厉害,要再拿回衡州城不易如反掌?你要多少银子,尽管开价……
形势木已成舟,延信只好占住草河北岸黄沙湾,掘壕固守,待胤祯大军南下。清军一边挖坑一边心中犯嘀咕,这地方可是凶地,六十三年前,定远大将军,和硕敬谨庄亲王尼堪就是在衡州兵败身死,而对手是另一个李,南明晋王李定国。
延信的郁闷没有持续几天,三月初,虎贲军进抵西湖,衡州城头也升起一面大红双身团龙大旗,让延信一张脸顿时又青又白。
李肆来了!
“之前把衡州让给你,你不要,现在咱们要偷偷捡回来,你却像是被戳中了命根一般,亲自跑了过来,真是太无耻了!”
延信真想破口大骂,眼见原本的搭档噶尔弼被发落去了四川,他心中慌啊。本想借着拿回衡州,小胜一把,也好稳稳自己的位置,却没想又把那个大将军闻之腿肚子发软,皇上听到也要变色的李肆给惹了出来,这是何苦来哉。
“将军!将军!你没事吧!?”
直到部下唤他,延信才发现自己嘴里满是苦味,两眼模糊,身躯正摇摇欲坠。
“再掘壕沟!两道!?两道怎么够!?再加三道!”
延信的尖厉叫声在整座大营里回荡不停。
“那就是石鼓书院么……”
这时候李肆正在瞻岳门上看风景,第一眼看去的就是石鼓书院。天下有四大书院:除开睢阳、白鹿洞、岳麓三处,剩下一处就是这里,以尊荣论,石鼓书院在宋时被皇帝两度赐匾,名列四大书院之首,而以书院自身风景而论,石鼓书院更是当之无愧的第一。直入江中,卓尔不群,什么叫中流砥柱?瞧这石鼓书院就是。眼下是1717年,算算也有九百多年历史了。
“天王为何要亲身犯险?鞑子已如惊弓之鸟,即便那胤祯从北面带回善战之军,也无之前宜章之战的兵势,虎贲军一军凭天险和城墙而守,怎么也不会落在下风。”
杨俊礼很不解,即便胤祯大军南下,加上延信军,也不过六七万人。而此时虎贲军已经扩编到万人,加上辅助的湖南内卫和衡州城丁,可用之军逼近两万,即便孟奎统率之能弱于贾昊吴崖,要守住衡州,也该是没什么问题,为什么李肆又要带着禁卫营亲临战阵?
杨俊礼自己能想到的答案,就只是李肆可能又在构思什么大计划,要将衡州之战“炒”成宜章那样的大对决。
“这衡州……是处圣地,不仅留名千古,后世也会天下扬名。”
李肆含糊地说着,东北江中是石鼓山,书院之外,当年诸葛亮还在此料理荆襄事务。西面的西湖,就是周敦颐写《爱莲说》的地方。就近的演武坪,还是李定国败清军,斩尼堪的战场。
衡州承载着太多的历史,这些只是当世人所知的,而李肆所知更多。一百多年后,曾国藩就在演武坪募军操演,砥定日后“湘军”的根基。二百多年后,方先觉领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就在这里抗击日军四十七个昼夜,杀伤日军数倍于己。
南来北往,时势变迁,衡州就是这么一处圣地,如浓墨重彩的历史画卷,引得李肆也画性大发,要在这里涂抹上专属于自己的一笔。这是在向古往今来,魂灵寄于衡州的英雄致敬,也是向积于衡州的厚重历史致敬。
“颐公啊,现在不怪我把你拖了过来吧,这处战场,值不值得你呕心沥血画上几笔?”
李肆随口问着身边的边寿民。
“战场……此处若是作战场,真是可惜……”
边寿民的目光正被石鼓书院和草桥给紧紧吸住,回话里满是遗憾。
“主啊,赞美我的眼睛吧,我居然看到了这样美丽的景色,这还是人间吗!再有硝烟、炮火和战旗,那就像是天使与恶魔,征战于失乐园一般!”
李肆的御用画师郎世宁也跟来了,此刻正觉灵魂涤荡,在城头伸展双臂,疯癫一般呼号着。
“硝烟、炮火和战旗,那肯定是有的,不过……”
李肆看住了人影憧憧的石鼓书院,虎贲军没有去碰那里,清军也没碰,那是处圣地,双方都有顾忌,大批读书人聚在那,像是自有主张。
自有主张么,那是不可能的,李肆如此腹诽着。
“在那之前,说不定还会有一场无声的人心之战。”
李肆如此断言着,既是圣地,自然就免不了有些人将自己当作圣地之子,进而狂妄地向前多迈一步,想担起自己原本无力负担的重任。当然,背后绝少不了有心人的拨弄。
“趁着还没开战,我得先画好这失乐园平静时的模样。”
郎世宁却是手脚麻利地支起了画板,边寿民盯了一眼这老外,然后转头,依旧沉浸到前方那壮阔奇绝的景色中。
第三百七十九章 战衡州:神来一笔的人心之战
黄埔无涯宫肆草堂,一个年轻绿袍官员在侍女的引领下进了李肆平日办公的厅房。
“就是这里,只能呆两刻钟,动静别太大,侧面那门后还有人忙着。”
侍女吩咐妥当后就出去了,这官员支起画板,好奇地打量着这间长宽都不过三四十尺,一整面墙全是水晶琉璃的厅堂,这就是李天王的御书房?怎么感觉更像是睡午觉的地方?瞧中间那圈软榻,正凑成一个太极图,像摆阵一般,还有生死门之分呢。
盯在那软榻上的眼瞳瞬间扩散,然后紧缩,一缕黑亮发丝从软榻靠背处升起,接着露出一张清丽面容,如玉脸颊被日光晒得粉嘟嘟的,让那本觉得出尘的气质染上了一层艳丽。
这是位双十年华的丽人,发髻斜斜挽着,两眼刚刚睁开,该是刚刚睡醒,哈啊地伸了个懒腰,一股娇慵之气顿时在那年轻人心中冲刷开,让他难以自持,手中的画笔啪嗒一声掉落在地。
“谁!?”
那丽人转头看来,见着了年轻人,整个人僵住,接着脸色一抹,竟像是没事人一般转换过头去,嘴里嘀咕道:“就怪这家伙的软榻太舒服,害得人家都睡过头了。”
段雨悠一边嘀咕,一边擦汗,心说完了完了,在李肆处置公务的大堂里睡觉,这名声传出去,她可还怎么见人。
“贪睡的死丫头!还不起来!?不是让你叫醒我么!?”
一巴掌拍在睡得还沉的小侍女屁股上,六车一骨碌跳起来,睡眼惺忪地四处张望:“谁!?谁!?”
不敢去看这对主仆,那年轻官员低头拱手道:“下官郑燮,翰林院编修,受中书厅李大人所托,来绘一幅天王执政图。为免占天王太多时间,得空先来绘下这肆草堂置政厅,却不想冲撞了娘娘……恕罪恕罪!”
段雨悠眼神此时才恢复清灵,郑燮?
确实是郑燮,之前在小金明池见过,此时一身绿袍官服,却还是没掩住他那儒雅清奇之气。
“你还会画画?”
她想到的是另两个人,已在英华名声大传的边寿民,还有李肆的御用画师,洋人郎世宁。
“劳娘娘过问,下官略通一二。”
郑燮自谦外带自得地应着,心想这位娘娘不仅容颜绝美,气质还秀逸非凡,竟像是画中仙子一般,就不知道是严妃还是安妃。
“娘娘”一称,引得段雨悠心绪消沉,她低叹道:“我不是什么娘娘,不过是帮着李天王料理文书的侍女……”
接着她美目转向郑燮:“你也不必称呼李朱绶为李大人,大人一称,在咱们这可是不时兴的。”
侍女?有侍女敢堂而皇之地直呼中书令李朱绶的大名?郑燮下意识地答道:“谢娘娘指……”
话出口却醒觉不对,段雨悠微恼,挥袖起身,一把拧起还在犯迷糊的六车,就准备回她自己小厅里。
淡黄衣衫蹁跹拂动,身影也如蝶一般轻灵舒展,郑燮抬头,正想再致歉,见着如此美景,竟是一下呆住。段雨悠眼角扫来,两人恰恰四目相对,一瞬间似乎有千言万语来回,时光都凝固住了。
“兀那小贼,大胆!”
六车终于开始忠实地履行自己护主的职责,叉腰呵斥着郑燮的无礼。
“你们画师,盯人都是这般直愣愣的么?”
段雨悠挪开眼神,只觉心头发慌,赶紧找着遮掩。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这是怎么也画不下来的。”
郑燮两眼还直勾勾的,嘴里来了这么一句。
“红颜非祸水,贱妾亦可惜。千忧惹是非,皆因尘俗起。”
段雨悠冷了脸色,原以为这郑燮还是正人君子,却没想也如此巧言令色。她已经动了报上名字的心思,免得他再出更不堪的言语。现在么,是先给他一个警告。
“是非……尘俗……没错啊,是非皆因心镜蒙尘。”
郑燮脸色一黯,低头自语,让段雨悠又记起昔日在黄埔书院里听到他那一阵悲悯吁叹。
“我记得你是恩科状元,既有功名心,为何还作出世语?”
段雨悠随口问道。
“下官非有意出仕,乃是家父于此前变乱中受伤,再难举会试。他嘱我一定要承他之志,下官即便自有心志,也难违家父所愿,只好……”
郑燮脸色沉重地解释道,段雨悠恍悟,之前舆论动荡,有商人唆使暴徒袭击《士林》报局,受伤的主笔郑之本,正是郑燮的父亲。
“原本我与家父在真州习文念书,四年前也得了生员,思着自有一番前路。却不想家父另有所志,不得已随家父来了广东,却是遭了这一番苦难……”
说到父亲,郑燮有一肚子苦水,因为父亲,他背井离乡,离开了最亲的乳母费氏,还断了跟徐家的婚约。到了这英华,父亲跟自己谋道不同,日日争吵。之后父亲重伤,他四处张罗救治,原想着父亲能转心回头,却不想父亲着了魔似的,要他来应恩科。现在虽然得中状元,又关在翰林院里,在这孔孟道已失国政之位的英华,竟找不到用武之地,反而是画名传扬开来,远非他自己所愿。
段雨悠心中某处也被挑了起来,就觉有股凄楚之线将她跟郑燮连在了一起。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有些事,总得从了老天。”
她下意识地就将李肆曾经说过的话搬了出来。
“人若飘萍,随波逐流,以我一身,见得天下苍生,莫不如此……”
郑燮摇头感慨道,段雨悠抿唇皱眉,压住了自己点头相合的冲动。可内心深处,却是万分赞同郑燮这句话。
难道不是这样吗?即便如自己,如郑燮这样的人物,也不得不在这大潮中翻滚,对自己的志向,自己的人生,毫无自主之力。一般百姓,更是连身家性命都无自主之力。为何要搅起这股冲天涡流?最终这涡流将天下席卷而过,又会留下怎样一个新世界呢?
“啊……一时心乱,竟说了这些有污娘娘尊耳的话,还望恕罪!”
小侍女六车带着敌意,重重哼了一声,郑燮终于清醒过来,赶紧向段雨悠请罪。
“我……我说过了,我不是什么娘娘,不过是个小侍女。”
段雨悠心绪杂乱,一把牵住六车,径直奔进了自己的小厅,丢下一头雾水的郑燮在原地发呆。
“人心,世间最繁是人心,其中一项最为有趣,那就是超越自己所能,超越自己之责,为他人代言。善则害己,恶则害人。”
衡州瞻岳门上,李肆指着石鼓书院里那一大片人影说着。
“这道理我懂……”
一个长身玉立的女子侍立在他身边,一身素麻长裙,还有兜帽遮住容颜,只从下颌处见得玉脂一般的肌肤。而这女子开口的嗓音更如低沉歌咏一般,深深透进人心底处。
“比如说他们,开口就是‘为生民立命’,可遇见不老实安分种田,就想着靠自己双手过更好日子的人,就说是‘婪民’、‘刁民’或者‘小人’。骂矿工、骂机工、骂赶镖跑船的,至于那些来往乡野贩货的,更是他们口诛笔讨的恶德商人。反正啊,在他们眼里,只有秦时那耕战之民里的‘耕民’,才是他们嘴里的生民。”
“为什么他们要骂呢?因为天下只有耕战之民的话,那耕民就不得不依着他们的摆布,命运也全在了他们手里。他们在这些人身上榨取他们的道义,抒怀他们的悲悯,以他们为……白鼠一般,搭着他们心中所想的理想之治,浑然不顾民人自己所想。”
这女子自然是盘金铃,瞧她少有地滔滔不绝,李肆也笑了。
“也非他们本心如此,而是被千百年孔孟道及于国政,然后失了本色给害的。不过……金铃啊,你是被什么书生砸了场子么?让你别搅和老道和小神棍的一摊,你就是不听……”
盘金铃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她可真有口舌伶俐的一面,最早跟李肆在凤田村相遇时,就牙尖嘴利地质问过李肆的医理。可自从受恩李肆后,心性就豁然了许多,绝少再这般愤世嫉俗,也就是这会在李肆身边,心神完全舒展,不由自主地道出了心里话,隐隐有一股向李肆撒娇的味道。
“跟我入教又没什么关系,昨日我来衡州,想着在此立英慈院,却被一帮闻讯而来的本地乡绅阻住,说英慈院开膛破腹,有伤天合,绝不容在他们这淳淳书香之地开张。”
盘金铃左右瞅瞅,龙高山和格桑顿珠等侍卫都偏着头,视线没在这里,横下心来,指头勾住了李肆的衣袖,轻轻晃了两下。
“你这东主,可得为我做主!”
李肆呵呵一笑,他心思还在那石鼓书院上,没注意到盘金铃这小女儿神态,径直点头道:“做主!当然要做主!胆敢阻我盘菩萨行善的,来一个杀一个!”
盘金铃眼神迷离,嘴里却嗔道:“你杀得更多,我就得救更多,什么时候才是头啊?”
这话可是鼓足了心气才开的口,眼见李肆就要回头,凑上自己勾起的旧日话题,石鼓书院那边却传来一阵热烈呼喝,顿时将李肆的注意力引走。
“上天啊,为什么不下一阵惊雷将那些腐儒劈死!”
盘菩萨这时候也动了杀心,冷冷盯着石鼓书院,玉手捏成拳头,还在微微发抖。
“嘿……不出我所料,那帮家伙还真出了这招!?”
李肆是满心浸在石鼓书院了,等前方哨探带回消息,他是好笑又好气。
石鼓书院聚了好几百湖南当地的读书人,一帮原本埋在乡野里闷头读书的辫子哥,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纷杂消息,都纷纷从湖南各地赶来,要充当人肉盾牌,保护石鼓书院。
关于英华“毁儒”的谣言本就满地乱传,此时更有了具体版本,有说英华是要拆了石鼓书院,改建炮台,有说是要改建成英慈院,还有说是要改成什么天庙。
这些读书人不仅聚在石鼓书院,还守在城门外原本的香水庵里,正好堵住草桥南岸,英华军要出城向北行动,准会遭到他们的阻扰。到得那时,杀不杀呢?
英华军本没打算,那些读书人却已经做好了被杀的心理准备。听闻英华就为“毁儒”,在广州黄埔杀了上千“读书人”,他们都是抱着殉道的决心而来。刚才那阵高呼,内容是“有李无我!有英无儒!”
“来得这般整齐,背后到底是谁呢?”
李肆思考的却是这个问题,军情处紧急启动了埋在驿递里的内线,连拆无数清廷文书,终于从湖南巡抚叶九思呈递给抚远大将军胤祯的急递中招到了答案。
“李光地的学生陈万策……他干这事不出奇,可出奇的是,胤祯居然全盘放手,还替陈万策从官面上遮掩,不让这一策进到康熙耳里。”
细细品味着这个消息,许久之后,李肆抽了口凉气,他忽然发觉,自己对胤祯这个人,似乎太过忽视了。此人的这番布置,还真是神来一笔。
跟这位大将军再度交手,竟是在人心一事上先摆开了战场。
第三百八十章 战衡州:不是我变了心
让李肆吃惊的并非是谣言,而是陈万策即将要干的一件事,湖南巡抚叶九思播传谣言,不过是为这事铺垫造势。
陈万策要干什么,都还不足以让李肆震动,因为陈万策也只是给胤祯打前站,真正的戏肉在胤祯身上。
英华军抢占衡州,延信不依不饶地在黄沙湾掘壕固守,图的是什么?只是迎候胤祯大军南下,与虎贲军对决?并非尽然如此,也为的是胤祯的谋划。
这位十四阿哥要干什么?哭孔!亲临石鼓书院去哭孔!严格说该叫悼儒,这也是从《正气》报倡导的哭孔行动里得来的灵感。陈万策先行一步,以理学大师李光地爱徒的名声,将聚在石鼓书院的读书人心气抬起来,接着胤祯出面,就在石鼓书院演上一场大戏。
石鼓书院就在瞻岳门东北不到一里处,寻常小炮都能打到,这事肯定不是下属的建言,而是胤祯自己拍脑袋想出来的大胆之行。他要趁着大军攻城的时候,亲自去石鼓书院悼念毁于英华之地的儒教道统。
大胆都是其次,胤祯对儒家士子“道统”的看重,让李肆觉得自己忽略了此人的潜质。原本的历史里,胤祯只在军事上显露过一定的才能,败策凌敦多布,复西藏,谏言康熙缓攻策妄阿拉布坦,在军事决策上也就是“不糊涂”的程度。除此之外,他再没什么表现,早早就因雍正得位而沉寂。
之前李肆在宜章跟胤祯对决,就军事而言,胤祯都还显得稚嫩,让李肆不怎么在意此人。可如今见着他这神来的一笔,顿时有所警惕,这家伙的路子,还真就是康熙的路子,假以时日,未尝不是个小康熙。
为何李肆会这么想?
“人心,大将军此举虽说冒险,却能得天下士子之心!万策也是想通了,不再劝大将军,非常之时,就得执决绝之心,行非常之事。”
荆州城外,陈万策向送行的胤祯拜别,胤祯竟也是深躬到底。
“还望先生打好招呼,胤祯不想皇上惊忧,等此事完结,再由胤祯自己奏报给皇上。”
两人对拜,胤祯仔细叮嘱道,陈万策露出了然的微笑。
“大将军放心,此事也就万策、叶九思和延信等人知晓,还特别防范着湖南县府官,特别是长沙知府……”
长沙知府沈敬是四阿哥胤禛门人,陈万策点出这一条,胤祯宽慰地笑了。
“大将军舍身护道统之名,定将感动天下士子。”
陈万策再这么说着,胤祯微微摆手,脸上却是笑容不减。
果敢、大胆,尤重人心,还特别看重汉人士子,这几乎跟青年时的康熙如出一辙,让李肆内心隐隐担忧。
他已经将历史大潮拐到了另一个方向,康熙之后,清国皇帝到底会是谁?一定还是雍正吗?这可真难说了,瞧眼下康熙和胤禛因为他李肆而渐生隔阂,胤祯的政治生命,也因他李肆而有了极大变化,难保康熙会将位置传给胤祯。
民间演义里所说的将“传为十四皇子”改为“传位于四皇子”这事多半是不存在的,但康熙对胤祯有传位之意却该是真的。
胤祯和胤禛这两兄弟的选择,就李肆前世所知,前者有太多优势。一是年轻,二是性格像康熙自己,三是有统领大军的经验。前世诸多人将胤禛这个“闲王”长期的默默无闻视为隐忍,这也是过分解读。康熙并没有给胤禛太多历练军政事务的机会,都是一些零碎小事,对其暴躁偏执的性格也有清醒认识。
当然,这也不意味着康熙驾崩前已经定好了储位人选,可原本的历史上,如果康熙驾崩时,胤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