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花团锦簇-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怀宇想了想,又出了个主意,“咱们家不是在城门附近有个小饭馆?我看不如现在那卖了试试,要是能行,就再说。”
  呦呦觉得这个办法好,花易岩也觉得可行,谭丽娘自然没有异议。这件事就交给呦呦和怀宇来操办,呦呦负责面块的制作,怀宇负责和饭馆的交涉以及面的售卖方法。
  第二天呦呦让厨房加班加点做出了二十几块面出来让人送到城门饭馆,她跟怀宇还亲自到了饭馆后厨去。怀宇告诉饭馆的伙计,让他们给客人推荐这种面,“而且要给那些急着赶路的人推荐,告诉他们只需要一盏茶的时间就好了,然后再推荐他们带一些路上走。”
  呦呦甚至还给他们写了几个套餐菜谱,比如可以加煮好的鸡蛋、酱好的牛肉。
  事情当然不会那么顺利,小二接连推荐了几个人都没有人要,呦呦有点着急。她在后厨里转圈踱步,思考着要如何把这个东西推销出去。呦呦回忆起前世超市促销的办法,有了办法。
  她让小井子回家去叫了两个管事,装作是要匆匆赶路的样子,问了什么才菜最快后就同意让小二送上推荐的方便面,同时还要了四个煮鸡蛋二两牛肉。
  小二不知道这是呦呦找来的“托儿”,立刻喜笑颜开地冲后厨喊:“方便面两碗碗,煮鸡蛋四个,酱牛肉二两嘞!”
  小二是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嗓门敞亮,这么一句话几乎整个餐馆都听见了,此时正是用餐高峰时间,饭馆里不说座无虚席也差不多,小二一句话引起大家的注意,所有人都看过来,好奇“方便面”是什么东西。
  接着,就看到小二端着一个托盘出来,上头除了一碗酱牛肉两个煮鸡蛋外,还有一个碗,里头放着两块圆饼。小二把这些东西一一摆放在桌子上,然后提了开水壶往里倒水,开水没过面饼后盖上盖子。
  “客官,等一盏茶的功夫就好,您二位先说话。”小二恭敬地退下去。
  过了大概一炷□□夫,泡面开始散发出香气,陆续的开始有人讨论这事什么食物。两个管事的也是聪明人,知道自己的人物就是推销这方便面,于是其中一个就把盖子打开了,方便面的香气更加浓郁了。管事用筷子搅了搅面,面饼遇水膨胀,显示出金黄的颜色。
  旁边桌子有人被香气吸引,觉得新奇,就让小二也给自己上一碗。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要吃面,甚至还有人要带走。
  方便面上市第一天,反映良好。
  过了两天后,孟许来到将军府,他已经听说了这两天方便面销售不错的事。他是经过深思熟虑后,觉得这门生意可行,就过来商议。
  呦呦在花易岩的陪伴下,将写好的契约放在他面前,然后告诉他,无论是买断还是入股,这钱或者股份的持有人都是陶陶,以后的支配使用权只有陶陶一个人才能决定。
  “我可以把方便面的制作方法和配料告诉你,以后方便面的经营生产我不再管,不过,将军府城门口的餐馆可以继续经营方便面。”
  “这是姐姐的嫁妆,赚了你们得益,赔了你们也没有损失。”呦呦看向孟许,“怎么样姐夫,条件不错吧?”
  孟许看了看坐在对面的花易岩,花易岩正端着一杯茶仔细地品着,仿佛没感受到孟许的目光,也没听到呦呦的话。
  孟许再转头看看呦呦,呦呦正笑眯眯地看着他。
  他笑了一声,拿起笔在已经写好了中间人签名和盖了官府官印的契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后来,孟许偷偷跟陶陶讲:不愧是两口子,手段都差不多,强买强卖的。                        
作者有话要说:  我会告诉你们这卷就要结束了吗?

  ☆、第一零零章

  第一百章
  转天就到了初六; 为了准备给萧沐仁的送行宴; 呦呦很是研究了一番菜谱,除了萧沐仁平时喜欢吃的那几样; 还另外准备了几样其他的,比如古老肉、酸菜鱼,呦呦还感叹这个时代还没有辣椒; 不然做个剁椒鱼头好了。
  为了招待萧沐仁; 怀宇和怀瑾都同夫子请了家留在家里。也得亏是怀宇和怀瑾成绩好,不然连着五天请假两次,夫子肯定会不高兴的。
  萧沐仁那天来的很早; 辰时正才过不久,呦呦还在安排厨房的事,谷子就来禀报说萧公子来了。呦呦抬起头看看天色,诧异; 这么早?
  “哥哥过去了吗?”呦呦手里没停,问谷子。
  “大少爷一直在前厅呢。”
  “行,我知道了; 你先去吧。”呦呦拍拍手上的面粉,洗了手; 回院子去换衣服了。
  谷子看着呦呦的背影,有点没搞懂; 怎么二小姐反应这么平淡?不过她也不会多问,按照呦呦吩咐去前头伺候着了。
  呦呦换了衣服,又去了正院谭丽娘那里看了一眼; 抱着小怀信逗了一会儿,才慢悠悠地往前头去。
  前厅里,怀宇在陪着萧沐仁说话,怀瑾在一旁陪着,看起来气氛还挺融洽。呦呦迈步进去,屈膝同萧沐仁见礼,又给怀宇问好,又拍了拍怀瑾的肩,然后才在椅子上坐下来。
  呦呦看了一眼萧沐仁,他虽然是笑着的,可是眼睛里似乎并没有笑意,就知道他还是不太愉快。呦呦没多问只看了一眼就收回目光,然后笑着问怀宇,“你们在说什么?”
  “在说嘉峪关。”怀宇告诉呦呦,“嘉峪关这个时候恐怕已经冰封了,我劝阿毓不如明年开春再走。”
  萧沐仁却摇头,“留到开春就会有人要我过完端午,过完端午就会有中秋,一直一直有借口,到时候怕是一年都走不了。”
  呦呦看向萧沐仁,他倒是看得明白,而且意志坚定。呦呦忍不住赞同的点点头,既然做了决定,就一往无前地往前去。
  “嘉峪关东通古肃州西有安西,虽然地处西北荒漠,却是城中有井,山上有泉,用水不患匮乏,那里虽然经常有吐蕃等外族侵扰,但是城池兼顾,里面城台、墩台、堡城都有,很安全的。”呦呦说了些她之前从《大鸿九州记》上看到的内容。
  萧沐仁的眼睛亮了亮,“呦呦妹妹知道这么多?”
  “书上都有写啊。”呦呦倒是不隐瞒,“而且自从三年前的北境一战后,西北地区也老实安分多了,我觉得起码十年内应该不会有战事了。”
  怀宇点头赞同,“有点道理,但是也不能掉以轻心。吐蕃游牧民族觊觎我大鸿朝许久了,此时又是冬季,吐蕃恐怕会有进犯,你到了那里,可万万要小心啊。”
  萧沐仁点头,“会的,你放心。”说完又笑了起来,“又危险有战事,才会有军功啊。”
  呦呦也觉得是这个道理,不然,他还去什么边关啊,直接在御林军里混个官职好了。挑战越大机遇越大,不过,“还是安全为主,不可贪功。”
  “好!好!我会的!”萧沐仁忙不了迭地点头,心中琢磨,呦呦妹妹是在关心我吧,是吧是吧。
  几个人说了一会儿的话,就到了正午时分,花易岩也从军营归来,孟许也推了手头的事过来了。午饭没有分开男女两桌,而是都围坐在一张大圆桌旁。
  宴后,呦呦找来纸和笔,让萧沐仁留下一个手的轮廓,萧沐仁问她要做什么,呦呦神秘地一笑,“过两天你就知道了。”
  呦呦从初六晚上开始赶工,在陶陶的帮助下,用了两天的时间,终于在初八晚上将手套缝制好完工了。呦呦用绸布将手套包好,和已经包好的十块方便面一起装在一个大包袱里,等到明天早上怀宇他们去送行时,一起带上。
  初九那天送走了萧沐仁 ,呦呦的生活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和规律,看似淡然的表面下,她还是有一点点的怅然若失。倒不是说她有多舍不得萧沐仁,只是任何一个朋友离去,都会产生离别之情吧。何况,萧沐仁算得上是她在这个时代唯一一个朋友了。
  他还答应自己去喝茶听曲呢。呦呦闷闷地想,说话不算数的家伙。
  不过她并没有很多时间来埋怨萧沐仁,她自己还有很多事要做。陶陶开春要出嫁,谭丽娘现在一门心思地给她理嫁妆看嫁衣做首饰,家里的事情就交给了她和陶陶。
  而陶陶作为准新娘,呦呦又舍不得让她跟着瞎操心,只想让她轻松自在地过完最后这一段闺阁时光,于是只好自己一个人将所有的事情担起来。也幸好之前谭丽娘怀孕时她管家过一段时间,加上家里的下人都已经被谭丽娘□□的十分知礼能干,因此呦呦也没有觉得很难。
  过完年,进入洪武五年,照例是花坛夫妇进宫朝拜贺新年,等到朝拜结束,各大臣公侯纷纷出宫离去,谭丽娘却被叫住,让她到太皇太后的寿安宫去一趟。
  再从泰安宫出来的时候,谭丽娘手里捧着一块玉如意,是太皇太后问了她陶陶出嫁的日子后,赏给她做添妆。谭丽娘感念着太皇太后的恩德,决定把玉如意放在嫁妆的第一抬。
  二月初八那天,陶陶的嫁妆从花家出发,抬往孟府。第一抬自然是太皇太后赏的玉如意,第二抬是福禄寿三星,后面跟着珠宝首饰金银玉器布匹衣服以及床桌橱凳等大件物品,以及象征着土地宅院的土块和房子模型,一共有七十二抬,这其中还不算孟家给的聘礼,那些也让陶陶给抬了回去。
  二月初九,陶陶正式出嫁的日子。这一天虽然全家人脸上都带着笑,可是每个人眼睛都是湿润的,尤其是谭丽娘,一想到自己如珠如宝疼了十八年的女儿,就要嫁到别人家去做妻子媳妇母亲,要操持家事要立规矩,心里就像剜了一块肉似的。
  呦呦并不劝她,因为她自己心里也难受着呢。
  沐浴、开脸、上头、梳发,吉时到,新人堂前跪拜父母,花易岩说“往之女,家以顺为正,无忘肃恭”,谭丽娘说“必恭必戒,毋违舅姑之命”,等到陶陶被媒人扶着出了门,谭丽娘倒在花易岩怀里泣不成声。
  陶陶出嫁后,家里的日子一如往常,只是呦呦一时半会还无法习惯一个人睡觉的日子,经常会早上醒来张嘴就喊“姐”,喊完了才发现,哦,姐姐已经嫁人了。然后她就自己做起来穿衣洗漱去正院陪谭丽娘吃早餐。
  之前怀宇去太学时怕名额不够谦让过,现在除了怀宇和怀瑾,家里还有四个名额,花易岩提出让呦呦去太学读书,却被呦呦“严正”地拒绝了。
  我好不容易逃离了学校这个老笼,才不要再进去。呦呦心想。
  陶陶出嫁后不久,呦呦收到了来自萧沐仁的信件。信是小荣子送来的,同信一起送来的还有一个大包袱,说是萧沐仁送给她的嘉峪关特产。
  呦呦打开来看,发现都是些具有西北少数民族特色的物品,帽子、头巾、裙子,一家人都有份,还有一堆的发饰装饰品,呦呦辨认了一下,只能认出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其他的完全无法分辨。
  信是装在信封里的,一共三份,一份是花易岩的,一份写了怀宇的名字,最后一份是给呦呦的。呦呦对比了一下,好像她的比较厚。
  信里开头的内容差不多,都是报平安,然后描写了一下嘉峪关的风土人情。不同的是,给花易岩的信中有不少关于作战或者训练的请教,给怀宇的那封说了不少吐蕃和大鸿两方之间的不同和相似。
  而给呦呦的那封,除了报平安、介绍风土人情、感谢一番呦呦送的手套和方便面,说着两样东西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还另外有两张纸,上面是四个菜谱,写了所需材料用法用料,其中有一道菜居然还提到了孜然,最后在信的末尾说孜然是一种大鸿朝不曾听说过的食材,他已经包了一包让人捎回来。
  呦呦在心底翻个白眼,心想原来在你心里我就是个吃货?不过她比较感兴趣的是拿包孜然,呦呦翻了翻那个包袱里的东西,并不曾见到包孜然的包,就问怀宇看到没有。
  怀宇想了想,指着地上的一个箱子,“你看看那里头,那是萧公子让人捎来给咱们的书,里头好像还有别的,你自己找找。”
  呦呦打开箱子,先看到的是卷成卷的两幅画立在角落,呦呦摊开看了,应该就是想萧沐仁信里说到的那两幅画,一幅是大漠风光,一幅是西北民居图,呦呦看了一眼就放到一旁,准备一会儿再看。
  然后是一摞书,有甘肃当地的风物志还有讲吐蕃的书,呦呦翻了翻就放到了一旁,继续往下找,然后在角落里看到了一个布包,体积还不小。呦呦还想着,这么大一包孜然,得吃到何年何月啊。
  然而,一打开袋子,呦呦当时就震惊了,震惊过后就是喜出望外。这袋子里有没有孜然呦呦没看到,不过却看到了满满一袋子的红辣椒。
  辣椒啊!那是辣椒!日思夜想的辣椒,才想完剁椒鱼头,就有辣椒送来,真是心想事成啊!今天晚上就做剁椒鱼头吃!
  后来呦呦才发现,这一袋子装的都是辣椒,孜然被装在另外一个小纸包里,大概就二两多一点。
  呦呦觉得,果然还是得走出去啊,走出去才会看到世界的广阔,才会接触到更多更好玩的新鲜事物。能走出去,真好,她也想出去看看,不过,估计这一生没什么可能了吧,最多就是出去巡个铺子什么的。
  呦呦眨眨略微酸涩的眼睛,从箱子前直起身,让谷子把给自己的东西给搬回院子,她自己则宝贝似的提着 那袋子辣椒和孜然。
  回到院子呦呦让人找出称来称了称,这些辣椒都是干辣椒了,这么大一袋子也才两斤不到。呦呦看着这些干辣椒,觉得不能就这么单纯的吃了,不然简直是暴殄天物。
  她洗了手不用别人,自己亲自一颗一颗的辣椒剖开,将里面的辣椒籽挖出来,攒到一起,留着以后生芽种起来。不过辣椒就是辣椒,干了的辣椒威力也不曾消减,才扒了七八个,呦呦就已经被辣到涕泪横流,又不敢用手揉眼睛,只好一边剥一边让三元给擦眼泪。
  不过好在两斤辣椒也不多,半天就剥完了,辣椒籽剥出来有差不多一捧,呦呦将这些东西辣椒籽仔细地包起来放在书柜最上面的一个抽屉里,叮嘱谁也不许乱动,不然她绝不饶恕。
  等春天一到,天气回暖,呦呦立刻将辣椒籽找了出来,可是接下来又犯愁了,这要怎么种?直接撒土里吗还是先用水泡发芽?家里这么多人,从来没有人种过田,自然不知道要如何。最后呦呦决定两种方法都试试,最后证明,水泡发芽后再种土里的成活率最高。
  春天过去夏日跟随而至,小怀信满了一周岁,办了抓周宴,小家伙先是抓了笔墨纸砚,然后抓了木刀木剑,最后小手一划拉,竟然将这几样全都划拉到自己身边去了,惹得大家都笑起来。
  秋天的时候,呦呦赶在霜降前将让人将辣椒摘下来,刨除之前边长边摘了吃的部分,仍然收获了五十多斤的湿辣椒,呦呦挑出其中不少个个头比较大的留种,剩下的全部晒干磨粉或者炸成辣椒油。
  从此以后花家的餐桌上又多了几道不同的菜。等到第二年的时候,呦呦的辣椒开始大面积种植,除了自己家吃,还开始供应城门口和孟许名下的两间饭馆,不过都是限量销售,而且价格高的离谱。可即便这样,还是供不应求。
  一时间,京城里兴起了一种辣椒热潮。这种热潮连皇城里的皇帝都惊动了,甚至还在早朝上询问了,花易岩出列启奏的步子都要迈开了,又被他收回来了。他想起了呦呦说过的话:物以稀为贵,这辣椒用不了几年就会传遍大江南北,自家能多赚些就多赚些,过两年在推广。
  不过他的动作被上面的皇上看的一清二楚,退朝后就被留了下来。花易岩对皇帝向来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因此就说了出来,甚至连呦呦的叮嘱都实话实说了。
  皇上听了后哈哈大笑一场,“早就听说阿毓通你家呦呦交好,果然如此啊。朕不拦着呦呦攒嫁妆,不过,你家有这等好东西,为何不请朕品尝一番啊?”
  花易岩什么人,听话听音立刻明白,“皇上若是不弃,明日臣带些辣椒进来,请御厨烹调之。”
  “不不不,不用带来,朕跟你去你家!”说着就站起来叫太监给他准备便服换上。
  皇上莅临臣子家中,这是多大的恩赐。上一次还是十七年前先皇围猎归来路遇暴雨到老安国公家避雨,花易岩当然马上答应下来,同时立刻着人安排车马仪仗,却被皇上拦了下来。
  “哎,朕此次为微服出巡,不可声张,不可声张啊。”
  呦呦本来以为自己这辈子大概不会再有机会跪拜皇帝了,就算以后嫁人封了诰命也是见皇后太皇太后等人。
  花易岩回来时呦呦刚好写完给萧沐仁上个月来信的回复,正要给他送来请他找人走军驿送去,就听说花易岩带了客人回来,请夫人和小姐前去拜见。
  呦呦还在纳闷呢,什么样的客人竟然要全家出动去见?到了前院,见到皇帝,呦呦立刻跪下,行参拜大礼。
  等跪拜了皇上,得知他老人家(?)微服出访一趟竟然只为了吃一次辣椒,呦呦觉得自己简直要“黑人问号”了。
  不过人家到底是皇帝,呦呦只有听从的份,没有质疑的资格,得了吩咐就立刻去了厨房,边走边想前世关于辣椒的做法,最后想出来的也不过三四道而已。
  不过,就这三四道应该已经足够了,毕竟不能全都吃辣椒,总要有些别的菜才行。
  一个时辰后,呦呦端了四道辣椒主菜,身后跟着几个人手里也端着装菜的餐盘。
  呦呦端着盘子一一放到皇帝面前,给他介绍,“这是虎皮辣椒,用油文火煎之后表皮有焦黄之色,与虎皮相似而得名,这个是辣椒炒鸡蛋,将辣椒剁碎了同鸡蛋一起煎炒,这个是辣椒酿肉,将辣椒剖开填上肉糜上屉蒸之,这个鱼叫辣椒鱼,鱼腌好煎炸后勾芡汤汁,再撒上碎椒。”
  “皇上第一次吃辣椒,可能不太适应,请酌情。”呦呦介绍完全部后,对着皇上一行礼,就要退了下去,由花易岩继续招待皇上。
  呦呦虽然离去了,却留下了谷子在这里伺候,呦呦还怕皇上受不住辣,让人早早准备了凉白开备着。她自己则回了内院去陪着谭丽娘,然后思索着改天要不要试着炒个底料推出个麻辣火锅?冬天的话一定会广受好评的。
  皇上微服出巡是在洪武六年的七月,距离萧沐仁离开已经一年半了。
  接着秋天就到了,呦呦今年收获的辣椒有两百斤之多,除了进贡于皇宫内院、赠送与孟府、诚国公府、大长公主府等往来交好的人家,剩下的只够供应自家的饭馆和自己家中食用的了。
  秋天到了冬天来了,一年又一年,过完春节,进入了洪武七年。这一年,是大鸿朝的大比之年,这一年的春天,怀宇迎来他人生中第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作者有话要说:  本卷完事啦!即将开启下一卷!

  ☆、第一零一章

  第一零一章
  洪武七年才过元宵节没几天; 正月还没出去; 太皇太后就将皇帝叫到寿安宫去了。
  太皇太后去年腊月染了一场风寒,断断续续一个月都没好全; 同皇上说话时,声音还略嘶哑。皇上心疼她,劝说有什么话等全好了再说也不迟。
  “没什么大事; 风寒已经已经痊愈; 就是喉咙发痒而已。”太皇太后拉着皇上的手让他在自己的身边坐下,关心了皇帝的身体起居饮食得到皇上“一切都好”的回答后,太皇太后才问起正事。
  “阿毓他; 是五月初五的生辰吧?”
  皇上不妨问起这个,想了一会儿才模模糊糊地应道,“是五月的生辰,怎么; 皇祖母有什么交待吗?”
  太皇太后摇摇头,然后又点点头,“今年他都十七了; 明年就该十八了。虽然不为世人知,可到底是我洪家血脉。”说着又生起气来; 在炕桌上拍了一巴掌,“都是你那个没出息的老子; 喝了两盅酒,竟然做出如此无德之事!”
  皇上苦笑一声,父皇当年糊涂; 在安国公府避雨时“酒后失德”将安国公长媳认作了普通侍女,十月后生下了阿毓,而后“难产”而死。
  可是他一个当儿臣的能说什么呢?只能暗中不着痕迹地给这个皇弟些好处,毕竟若是被人发觉了,丢的是皇家的颜面。也幸好,勍弟王妃出自安国公府,关照起来没那么突兀。
  本来以为随着安国公去世,可以瞒一辈子的秘密,前年洪勍和王妃闲聊时被阿毓无意间听到,他将自己关在屋子里两天两夜不吃不喝,再出门第一句话就是要去西北从军。
  皇上安抚了太皇太后几句,请她保重身体莫要生气,“皇祖母是想召阿毓回来吗?按说参军两年了,是该回来探探亲了。”
  太皇太后点头,面上带笑,“不止要回来探亲,还要说亲!”太皇太后握着皇上的手,叹气,“别人家的孩子从十三四就开始相,十五六定下来,十七八成亲,就是你和勍儿,十八长子都有了吧?”
  皇上羞涩一笑,点头,“是。”然后重新说起刚才的事,“皇祖母刚才说,要给阿毓说亲,可是有相中的人选了?”
  太皇太后摇头,“现在适龄的名门贵族之女我已不熟悉,想着请皇后帮忙操持操持?”
  “皇祖母有事只管吩咐梓潼就是,何需请字?”皇上取了一个迎枕放在太皇太后身后让他靠的舒服一点,“不过,孙儿倒是有个人选,不如皇祖母听听看?”
  “哦?”太皇太后来了兴趣,“你一个皇帝,如何知道人家闺阁闺女的?”
  “其实不只是我知道,勍弟也知道。”皇帝想起福贤王曾经跟他说过的萧沐仁与呦呦的种种,忍不住笑意上涌,“其实要是仔细说起来,皇祖母恐怕也知道,就是花将军家的次女呦呦小姑娘了。”
  “竟然是呦呦!”太皇太后惊喜,然后仔细一想,似乎又在情理之内,“两个孩子虽然不是两小无猜,也算青梅竹马,呦呦是将军之女,还是我外孙女,阿毓是我孙子,身份也配得上,好!好!”太皇太后拊掌,“这是一门好亲事!”
  皇上还给讲了不少从福贤王那里听来的萧沐仁和呦呦来往之事,这些事中,十中有七八呦呦是占了上风的,“阿毓从军这两年,每次往京中寄信都会有将军府的一份,偶尔也会同花将军就练兵等事讨论,不过次次都是有呦呦小姑娘的信,除了信,还有不少其他的东西。”
  太皇太后听得津津有味,觉得这门亲事真是不错,两个孩子彼此有情又意,起码比“洞房花烛才初见”来得好。
  “那你赶紧下旨,让他早点回来,嘉峪关现在还冰封着呢,这旨意路上就要一个多月,阿毓归来再一个多月,差不多就到五月了,等他回来,你就赶紧下旨赐婚。这收拾房子准备婚事也要一年呢,等到呦呦及笄就成亲!”太皇太后吩咐道,一副迫不及待的样子。
  皇上立刻答应下来,然后又想到花易岩对呦呦的疼爱,劝说道:“皇祖母也别着急,这婚事讲究两家情愿,咱们还是问问花将军的好,”然后又想到那个不卑不亢里里外外一把好手的小姑娘,说:“也得看人家姑娘乐意不乐意。”
  太皇太后直点头,“是这个理是这个理,都说婚姻大事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可是小日子还得人家夫妻俩一起过不是?”
  “是这个道理。”皇上也点头,“那,改天我让梓潼请花夫人进宫来你们商量商量?您也有几年没见过呦呦小姑娘了吧?”
  “好,不过不着急,等梓潼忙完这一阵子再说。”这件事算是这样定下来,太皇太后又问起皇上春闱的事准备的如何了。
  “今年定下了徐大学士为主考官,殿试的题目现在列出了三个,还没确定最终选题,我要再想一想。”皇上说。
  太皇太后点头,说了这么久的话,她也疲惫了,就让皇帝去忙,她要睡一觉。皇上扶着她躺下,又给盖好毯子,这才轻手轻脚退下去,刚走到宫门口,就遇到御书房的太监,说西北有八百里加急战报送来。
  皇上当即一皱眉,西北战报,会有何事?皇上接了战报奏折只看了一眼,就沉了脸。一旁跟随的太监们都忍不住神经一紧,生怕皇上发怒。
  皇上捏着奏折往前走了两步,突然回过神来,转身上了车辇让快走回御书房,然后吩咐人去请福贤王进宫,“要快!”
  福贤王一进御书房就看到皇上在中间转圈走,眉头皱的紧紧的,一副焦躁的样子,他忍不住叫道:“皇兄”。
  皇上一回头就见到福贤王,立刻对他招手让他进来,然后挥手让太监宫女们都退下去,指着案上,让福贤王自己看。
  福贤王不解其意,走过去拿起桌案上摊开的奏折看了一眼,不禁大吃一惊。
  奏折是嘉峪关总兵王成峰写来的六百里加急:洪武七年除夕夜,一队百余人的吐蕃士兵突然来犯,烧毁房屋十余座,死伤民众近百人,当晚值守官兵奋勇杀敌,歼灭大半,领队之人吐蕃三皇子在士兵掩护下逃走,校尉萧沐仁罔顾鸣金之命擅自带人追击,七日未归,臣遍寻嘉峪关附近方圆百余里,至今未曾寻得。
  福贤王看到此处腿突然一软,整个人踉跄了一下,伸手扶住了桌子才站稳。后面的内容他已经不想看了,无非是王成峰的请罪之词。
  最后看一眼日期,是正月初七那日发出的,除夕之夜走丢的人,初五那天依然不曾寻得。寒风凛冽数九寒天的荒漠之中,连干粮都未必有,说不定还有野狼猛兽。七天,七天还能回来吗?
  “皇兄……”福贤王看向皇上,说不下去。
  皇帝拍拍福贤王的肩膀,让他坐下,自己也在长案后面坐了。萧沐仁这些年几乎是以福贤王府为家的,福贤王对他的照顾又多,乍听闻这样的消息难免伤心失态。
  皇上叹一口气,“这消息送来的时候,朕刚从寿安宫出来,皇祖母刚才跟我说,要我下旨早点将阿毓召回来,然后给他指门如意的亲事。结果这话音还没落地呢,这消息就传来了。”
  福贤王默不作声,许久才点头,然后抬起头看向皇上,“说不定阿毓在王成峰奏折发出之后就回来了呢,说不定,说不定……”眼中一片希冀之色,可是兄弟俩都知道,可能性是微乎其微。
  嘉峪关除夕之夜被偷袭的消息很快就传出去了,虽然皇上严令宫人不得告诉太皇太后,但是太皇太后这些年在宫里总有消息渠道,晚上皇上和福贤王去请安的时候,特意问了一遍萧沐仁在嘉峪关如何了,皇上和福贤王眼神飘忽着,告诉她一切都好,心底送一口气,幸亏还不知道失踪之事。待老人家歇下后,皇上严令宫人不得将萧沐仁失踪的事告诉太皇太后天,违令者严惩不贷。
  元月十八日那天是个不怎么好的天气,一早上就阴风阵阵,似乎要下雪一般,呦呦抱着手炉歪坐在炕上往外看一眼,再转回头看一眼在自己身边捧着九连环玩的怀信。她最近心里有些烦闷,她把这个归结于大姨妈的到来。
  是的,呦呦今年十四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