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花团锦簇-第1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陶陶对上呦呦的眼睛,立刻就明白她想要做什么了,“去,当然要去。”
  于是这件事情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宋氏甚至才刚刚反应过来,陶陶和呦呦已经上了马车离开了。
  目送两家马车离开,宋氏长长叹了一口气。怀瑾听到了,让怀信先回去做功课,他一会儿检查,将人打发走了才问宋氏做什么叹气,“有什么不高兴的吗?”
  宋氏摇头,“不是不高兴,是羡慕。姐姐们脑子真好使,一句话说完就能明白话里的意思,我却总是要反应一会儿才行。”宋氏低着头,揉捏着自己的手指头,“我一直以为我已经很聪明了,现在一看,比两位姐姐真是差远了。”
  虽然宋氏的语气尽量平常平和,怀瑾还是从里面听出了羡慕、失落,甚至挫败的语气。他抬手覆上妻子的头顶,揉了揉,将她的头发揉乱。
  “你不要多想,大姐和二姐她们的默契是从小养成的,两个人眼睛一对就能明白对方的意思,别人羡慕不来的。”怀瑾揉完了妻子的头发,就垂下手来拉住她的手,“尤其二姐,二姐其实在这些事上特别敏感,爹和娘也很信任她,你要多和她们学,但是也不必妄自菲薄,用心学就行了。”
  两个人牵着手走回自己的院子,进了屋后宋氏屏退了跟来的下人,拉着怀瑾的手低着头说“对不起”。
  怀瑾见她终于说出来这句话,也微微松了一口气,不过没有说话,等着宋氏接着往下说。
  “前一阵子是我太得意忘形了。”宋氏垂着头,声音低低地说,“我不应该同你置气耍小性子,更不应该不尊敬婆婆,我太以自我为中心了。对不起。”
  怀瑾终于放下心来,将妻子搂进怀里,拍着她的后背安抚她,“好了好了,不要哭了,知道错了以后就要改正才行。”
  宋氏在怀瑾怀里啜泣着,过了一会儿才挣脱开来站好,用手帕擦掉眼泪,“时候不早了,你要不要再去看看公公?今晚像是喝了不少。我让人送热水过来,等你回来好洗漱。”
  怀瑾点头,在她额头上亲了一下,然后眨眨眼,“等我。”
  宋氏被他亲的脸红起来,等到人走了以后自己在床上坐下,回想今天发生的一切,默默地决定以后要以两位姐姐为例,学着将事情看得更加全面一些。
  从花家离开,呦呦和陶陶上了同一辆马车,打算等到岔路口要分开的时候呦呦再下车。和和美美在马车里坐着玩,萧沐仁则同孟许并排骑着马说着话。
  马车里呦呦和陶陶说的还是今日的事情,呦呦跟陶陶说,怕是以后要同大皇子和大皇子来往密切些了,她拜托陶陶帮忙挑选两件从广州来的舶来品,“腊月的时候大皇子妃生辰怕是要送礼。”
  陶陶点头答应下来,说回去就让人去挑选,然后看向呦呦,“你们同皇子交往的时候要有个分寸,不要太密切,毕竟现在这位还在呢。”
  “嗯,知道的,姐姐放心。”然后就转移了话题说起了怀瑾的媳妇,“宋氏看着比之前好了很多?姐姐看出来没有?”
  “看出来了。”陶陶笑起来,“不管怎么说都是读过书的,还是明理的,年轻人一时没想明白,想明白了这不就好多了?”
  呦呦也笑起来,“我不是挑她的刺儿,我这不是怕怀瑾同她生分嘛,怀瑾那么有主张,怎么可能看不出来她的变化,若是不及时指出来让她改正,将来夫妻两个‘相敬如冰’就不好了。”
  呦呦说着往窗外看了一眼,“咱们家从爹和娘开始,你和姐夫、哥哥和嫂子、我和阿毓,不说甜甜蜜蜜也算是恩恩爱爱,若是怀瑾和宋氏两个过的不好,咱们不也要跟着操心。”
  陶陶看着呦呦笑得更灿烂,“就你脸皮厚,还恩恩爱爱。”不过也不能否认呦呦说的是对的。
  马车首先到的萧府,等到车子停下来,萧沐仁先让人将大门的门槛卸下来,将已经玩睡着的和和美美乘坐的马车直接驶进院子,自己则绕到孟家的马车前头将呦呦接了下来,然后同孟许和陶陶告别,目送他们继续离开。
  回到家,呦呦先去看了两个孩子。呦呦先去看了美美,小姑娘今日同玉儿一起玩的很开心,当然也很累,小小一个人儿陷在厚重的被褥中,嘴巴还一动一动的,似乎在吃什么好吃的。
  呦呦看着女儿的睡颜欣慰地笑,然后把她手里攥着的一个圆滚滚的玉石球拿出来。呦呦端详了一会儿,才发现这个玉石球是花易岩平时拿在在手里转着玩的一对中的其中一个,也不知道怎么被美美拿了回来。
  “小家伙儿。”呦呦在女儿的额头上亲了一下,把玉石球放到枕头边上,心想少不得让萧沐仁再去淘一对给她爹。
  与此同时,已经到了家了的陶陶也发现,已经睡着的玉儿的手里也握着一个玉石球,她也认出来这个玉石球是花易岩的,就拿着球回去给孟许看了一眼,孟许看了就笑起来,“我敢保证,另一个绝对在你妹妹家。”
  陶陶想了想,也点头,“八成是了。”
  “算了不还了,一家一个吧。”孟许拿着玉石球端详了一下,“改天我再寻摸一对给岳父。”
  于是,等到几个月后的春节,花易岩一下子收到了两对上好的玉石球的时候,还十分稀奇纳闷,怎么今年的年礼都是玉石球?京里最近流行这个?
  话说远了,再说回来,呦呦看完了女儿就去看儿子。和和因为要去太学上学,所以到了中午才去的花家。陶陶家的琰琰几乎和他前后脚到的,两个人一见面就先拥抱了一下,一个喊“琰琰哥哥”,一个喊“和和弟弟”,然后就手拉着手疯玩起来了。
  玩了大半天,功课都没有做,回来的马车上就累得睡着了。呦呦亲自接了丫鬟递来的湿帕子给和和擦了手脸,有把外衣给他脱掉,盖好被子,回身吩咐伺候的丫鬟,“明天早上提前一个时辰叫醒他,让他起来把功课做好。”
  和和房间里的大丫鬟叫碧桃,听到这句话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略带哀求地同呦呦求情,“小公子不睡够了上课会没精神的。”
  呦呦看了碧桃一眼,碧桃立刻低下头去,应答到,“是,奴婢记下了。”
  呦呦这才站起来,心想:我没让他现在就起来做功课已经是很心疼他了。
  回到自己的房间时,萧沐仁还在外院没有回来,他之前说要安排小荣子一些事情,呦呦没有问是什么,萧沐仁想说的时候自然会说出来。
  让人服侍着换了衣服洗漱完毕,呦呦一个人盘着腿在炕上坐着,低垂着头的呦呦手里握着几张骨牌,被油灯照出来的影子投在墙上,整个人看着都十分的柔和温暖,萧沐仁进来的时候就看到这样的情形,不禁会心一笑。
  呦呦听到声音抬起头来,刚好对上萧沐仁的眼睛,于是翘起嘴角露出一个笑容,“回来了?”
  萧沐仁从门外迈步进来,回身将门关上,又走到窗子前将窗户推开一些,正是暑热的时节,虽然已经是夜晚,但是天气还是闷热的。呦呦睡觉的时候又习惯关门,萧沐仁只好将窗子打开一些,让凉风进来。
  “你在看什么?”萧沐仁在床边坐下,看到她手里拿着几张骨牌在玩摞乌龟,“在想事情?”这是呦呦的习惯,想事情的时候手里总要拿着些东西摆弄。
  “啊,是在想些事情。”呦呦点头,然后推着萧沐仁去洗漱,嫌弃地直皱眉,“洗完了回来跟你说。”
  萧沐仁不知道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不过还是依言去洗漱了,他今天喝了酒又出了不少汗,身上一股怪味他自己都很嫌弃。
  等到萧沐仁回来的时候,呦呦已经将骨牌收好放起来了,见萧沐仁回来就往床内侧挪了挪,“事情都安排下去了?”
  萧沐仁点点头,摸出枕头下头放着的蒲扇,一下下扇起来,“安排下去了,你有什么事?”
  “我问你啊,你觉得大皇子的才能够不够做下任君主?”呦呦说这句话的时候因为怕隔墙有耳,因此是贴在萧沐仁耳朵边上说的,吐出来的气息扑在他的耳朵上,一阵红一阵痒的。
  萧沐仁觉得心里身上都热,赶紧扇了两下扇子才算缓解了,“够不够的,目前来看比其他皇子好多了。”萧沐仁也压低了声音,“同他爹是没法比的。”
  呦呦想了想,也的确是这个道理,所谓“矮子里挑高个儿”,应该就是这个道理吧。
  “你说,大皇子什么时候回京呢?”呦呦也觉得离得太近了,很热,就主动拉开了距离,仰面躺在床上,看着床顶。
  “不知道,这得看皇上让他什么时候回来了。”萧沐仁想了想,“我估计,怎么也得腊月吧,正好回来过年。”
  不得不说,萧沐仁还真蒙对了,四个月后,大皇子于腊月二十二、小年的头一天到达京城。
作者有话要说:  嗯,大概还有十章左右完结,你们来猜一猜结局呀?

  ☆、第二四二章

  第二四二章
  过了十多天; 一进八月; 末伏的暑气还没散尽,一个消息将京城的气氛再次炒热。一向十分低调清廉的京城知府宋大人竟然开了三天的流水席; 说是为了自己母亲庆寿。
  皇上听说后并没有在意,“老太太七十了,人活七十古来稀; 做儿孙的开个三天流水席算什么。”
  皇上说完了将手中狼毫笔放下; 仔细端详了桌上的大红金箔纸,纸上一个行云流水的“寿”字。皇上点点头,吩咐太监取了白沙过来将墨迹吸干; “裱起来,给老人家贺寿去。”
  宋大人接到这样的贺礼,立刻带着全家朝皇宫的方向三叩九跪,感谢皇上的恩赏。然后又叫夫人给他换了衣服; 进宫谢恩去了。
  不过皇上并没有见他,皇上甚至都不在御书房,宋大人只能在御书房外的广场上再三叩九拜; 表达他对皇上的感谢。
  皇上给臣子之母贺寿,虽然只是一个“寿”字; 可是这个“寿”字和普通的“寿”字不同,这是御笔; 是皇上的恩典,说明皇上对宋大人的看重,甚至有人推测出宋大人怕是很快就要入阁拜相了。
  于是; 之前只是收到了请帖,只打算送一份不轻不重的礼物却并不打算亲自前往的一些官员纷纷重新变了主意,准备亲自前往了。既然要亲自前往了,那么寿礼就不好太轻了。
  王公贵族们不用说,宋大人是朝廷重臣,有实权,平时拉拢都拉拢不过来,只是以往宋大人太坚壁清野了,他们找不到机会,现在机会来了,当然不会不放过。就算当家人不会亲自前往,也会派个世子或者差不多地为的人去,寿礼更不会轻。
  另外一些官职差不多的比较有家底的也不太用发愁,总能找出一两件拿得出手的寿礼。但是那些没什么家底、又比宋大人官职低的官员就有些犯愁了,太轻了吧拿不出手,谁知道那天就要求上门去,太重了吧买不起,有点发愁。
  尤其是翰林院的这些官员,官职不高大多数都是近几年的进士,俸禄低外快少,堪堪能养活自己,所以都十分发愁。
  在一片愁云惨雾里,怀瑾就显得格外不同了,他既是宋大人的女婿,又是栎阳县主的儿子,“你的贺礼肯定不发愁吧?送的什么?前朝古董还是名人字画?”一个同僚在工作间隙的时候过来问他,顺手在他点心盒子里拿走一块玫瑰糕。
  “哪有,”怀瑾也捏着点心吃,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我娘说啦,府里的东西是府里的,我自己要是表心意就自己准备,不能跟府里的一起。”
  同僚们听了都十分惊奇,“你娘……这么……”他们想说你娘这么厉害,但是当着人家亲儿子的面又不好意思说出口,只能拍拍怀瑾的肩膀,以示同情。
  不过也有不相信地,狐疑地看着怀瑾,试探他,“你不是还有姐姐?”怀瑾的两个姐姐都嫁的好,一个是皇商,一个是十分得皇上看重的二品武将。
  一说这个怀瑾更气愤了,“这个主意就是我二姐出的!我大姐二比一,反对无效。只能偷偷摸摸地给我送些点心吃。”说到这儿,又拈起一块玫瑰糕吃起来。
  “那你怎么办?”另外一个心好的同僚有点同情怀瑾,心说:这当娘的和当姐的也忒狠了,哪像自己家里,有好吃的娘和姐姐都留给自己。这么一想,以前羡慕嫉妒怀瑾家世的心思又都烟消云散了。
  “我爹给我出了个主意。”怀瑾神秘兮兮地说。
  “快,说说。”
  “我爹说,我俸禄不多,平时宴请个同僚还要爹娘补贴,更没少占姐姐姐夫的便宜,”怀瑾略浮夸地将自己的可怜渲染了一下,“给岳祖母的寿礼贵的买不起,差的拿不出手,那就选个能消费得起又别出心裁的。”
  众人一听,都纷纷亮起眼睛,“你买了什么?”
  “选了一套水晶玻璃盘,从这么大的到这么大的,一套九个,寓意久久。”怀瑾一边比划着一边说,“每个盘子底上都画了西洋画,有山水花鸟人物,到时候往架子上一摆,特别好看。”
  听起来意思很不错,翰林院的这些翰林们都纷纷点头,觉得不错,“那你花了多少银子?”
  “西洋舶来品啊,”其中一个人皱眉,“怕是不便宜吧?”
  “不贵。”怀瑾摇头,伸出一只手比划了一下,“我那套因为数量多,所以比旁的贵了些,连包装一起,四十两。”
  怀瑾说完这句话,就听到了倒抽冷气的声音,大家伙儿纷纷议论起来。
  “四十两还不贵?这可是半年的俸禄了!”有人如是说。
  “若是东西好,四十两还真不贵了。”还有人这么说,“舶来品呢,从海外来的。”
  这样一说,四十两还真的很值了,于是众人纷纷问他在那个店铺买的,等下了衙,他们也要去看一看,说不定能淘到好东西呢。
  “就在前门大街上,挨着烟波楼,有一家典盛,很小的门脸,铺子也不大,但是东西很齐全,有舶来品也有大鸿朝的东西,都是上品。”怀瑾十分真诚地给他们推荐,“你们真的可以去看看。”
  只要你们在那里花十两银子,我就能的四两,你们花一百两,我就能得四十两,你们花的越多,我得到的越多。怀瑾偷偷笑一笑,二姐这个主意真是棒呢!
  没错,这个主意是呦呦给出的,因为陶陶前两天跟她讲,从广州运来的舶来品中,好的那部分卖的十分好,京城里的世家大户中都买了不少回去,有些品阶的官员也挑了几样回去,但是有些品质稍差一些的就很难卖出去,都堆积在库房里,又都是易碎品。
  “这样看下去,有些要亏本了。”陶陶微微叹气。
  呦呦没想到会是这样的情况,不过略想一想也就明白了,定位不同。孟家的铺子一向是专供上品甚至极品的铺子,接待的顾客自然也是有身份有脸面的贵族或者高级官员,这样的人当然看不上品质稍差的东西。
  “那给放到一个平民一点的铺子里去,怎么样?”呦呦给陶陶出主意,“也不要太普通的铺子,平民百姓肯定买不起的。”
  陶陶想了想,提到在烟波楼旁有一个铺子,“东西都是好东西,不过都是过时的,要不就是残次的,不过就算残次也是很小的瑕疵,不是十分明显的。”
  “那就放到那里去。”呦呦拍板,然后拉住陶陶的手,“我再给你出个主意,东西放到铺子里别人未必知道,让怀瑾给你打个广告去。”
  “广告?”陶陶疑惑,“什么叫广告?”
  “就是广而告之。”呦呦给她解释了一句,“哎呀,不重要了,就是让怀瑾当个托儿,让他去给你拉几个客户过来,你给他个提成,比如卖出十两银子给二两这种,他们翰林院肯定不少想买好东西又缺钱的。”
  “这个主意好,就这样。”陶陶笑着点头,“我回去就叫人把东西搬过去。”
  所以才有了怀瑾与同僚们的对话。
  八月初三那天,宋家老太太寿诞的正日子,京城里大半的官员都来了,王公贵族们也来了不少,有些没来的,也自己儿子或者弟弟过来了。
  对于来得这么多的客人,宋大人一开始很是惶恐,觉得来这么多人会不会给人结党营私的感觉。花易岩知道了,让怀瑾去和宋公子帮忙迎接客人,自己则把宋大人拉到一旁去说话去了。
  在宋大人的书房里,花易岩开诚布公地同他谈了起来,“你以为大家是冲你的来的?是因为皇上给老太太写了个‘寿’字。”
  “我知道是因为皇上写了个‘寿’字,”宋大人有些惆怅地说,“我有自知之明,我没这么大的面子,我这不是怕皇上多想嘛,现在储君未定,可不敢行差就错。”
  “亲家啊亲家,”花易岩无语地看着宋大人,“亲家你清正廉明政事很精通治下也很严明,但是这个对于上意你琢磨地不透啊。”
  宋大人看了一眼花易岩,撇嘴,“谁能比得上亲家你啊,谁都知道你是皇上的心腹。”
  花易岩笑了起来,“我知道你们嫉妒我,说酸话,我不在乎。”说笑了这样一句后,花易岩严肃地板起脸来,“宋大人,已经这个时候了,不要再装傻了,你我都知道,将来那位是大皇子无疑了 ,从你我两家成为亲家开始,你就应该知道我们已经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了。”
  宋大人依旧愁眉苦脸的样子,过了好半天才吐出一句“知道了”,然后皱着眉头问花易岩是什么打算。
  花易岩将家人的想法和计划说了一遍,宋大人细细地听了,边听边点头,然后指出某些地方的欠缺和不足,又说了自己的想法。
  花易岩也仔细地听了宋大人的意见,心说宋大人不愧是二十几年的老官吏,实际经验丰富得很,指出了很多的不足,完善了不少的计策。
  两个人在书房里嘀嘀咕咕了好半天,一直快要到开席了才出来。
  给宋家老太太过完寿辰后就是中秋节了,这一年的中秋节依然人不齐,不止人不齐,连谭丽娘今年都不在家,只有花易岩带着怀瑾夫妻俩还有怀信一起,听起来就十分地冷清。
  尤其是萧沐仁连着两天遇到了穿着春天旧衣服的花易岩后,终于将来来回回忙碌不停地呦呦拉住,“你等一等,我跟你说些事情。”
  呦呦看了眼萧沐仁,点点头,让容妈妈先下去,她同萧沐仁坐下来听他说话。
  “我连着两天遇到岳父了,”萧沐仁拉着呦呦的手,斟酌着同她说,“岳父甚至还穿着春末的衣服,像是挺旧的了。”
  呦呦眨眨眼,点头,“然后?”
  萧沐仁见呦呦没有理解,干脆直接说了,“我的意思是,岳母不在家,怀瑾媳妇不好插手岳父房里的事,你多回去照应着点,别让岳父受委屈。”
  呦呦反应了一会儿才明白,哈哈笑起来,“委屈什么委屈,爹那是故意的,那件衣服是娘亲手给他做的,他逢人就说,几乎半个京城官场都知道这件事情,他现在穿上,那是在表达对爱妻的思念之情!”
  萧沐仁听完呦呦的讲述后,哑口无言,愣了好半天才无声地笑起来,摇摇头,无奈的样子。
  呦呦见萧沐仁不再说话,就重新站起来打算去安排事情,才走出两步去,就又被萧沐仁重新拉住了,“没说完呢,先别走。”
  呦呦挑挑眉,重新坐下来好整以暇地看他,打算听听他还要说什么。
  萧沐仁这次要说的事就不需要委婉了,他直截了当地同呦呦说,中秋节去花家过。
  这次轮到呦呦发愣了,盯着萧沐仁看了一会儿确定他不是开玩笑后,才问出来,“怎么要去花家过节?”实际上这个问题问了等于白问,呦呦心里早就清楚,萧沐仁不过是怕花易岩他们冷清罢了。
  于是不等萧沐仁回答她,她就立刻点头,“好。听你的。”说完就重新站起来往外走,走了两步又停下来,转回身扑进萧沐仁的怀里,搂着他的脖子在两边脸颊上亲了一口,“你真好!”说完不等萧沐仁反应就松开他雀跃地出门去了。
  萧沐仁摸着自己的脸颊,看着呦呦轻快地出门,甚至像是要蹦跶起来,也笑了。我当然好,我对你最好,难道你才知道?
  晚上的时候萧沐仁抱着呦呦折腾了好几回,到最后的一次,萧沐仁搂着呦呦在她耳边问她,“我好不好?”
  呦呦被情|欲折磨的神思迷糊,根本没有听清萧沐仁问的是什么,只能一个劲儿地点头,满头的青丝垂下去,如瀑布一样在半空中荡啊荡的,萧沐仁的心也跟着这青丝一起荡悠着。
  按照萧沐仁的“要求”,呦呦在八月十四那天就带着一双儿女回了花家,而陶陶因为上有公婆在世而不能归来。
  作为出嫁回来的的姑奶奶,呦呦当然是不需要做事的了,她只要在院子里带着儿子女儿玩就行了。
  呦呦住的院子是她和陶陶未出嫁的时候住的院子,即便她们俩个出嫁已经快十年了,可是院子里的格局、房子里的布置和摆设都没怎么变过,除了将洗旧的桌布坐垫换了新的,很多东西还是原来一样。
  哦,变化最大的是书房,好几个书架的书都随着陶陶和呦呦的出嫁搬到了孟家和萧府。现在架子上只有象征性地摆了几本三千百和两套四书五经,再有几本话本子。
  呦呦将话本子拿下来翻了翻,觉得没什么意思,带着两个儿女去了前院花易岩的书房。
  走到半路的时候遇到宋氏,她身后的丫鬟手里拿着两个莲蓬,看到呦呦他们出来就是一愣,“姐姐这是要去哪里?”
  “闲坐着没事做,去外书房找两本书,你们这是去做什么了?”呦呦一眼就看到了她身后丫鬟拿着的莲蓬,兴高采烈地问这是从哪里来的。
  “庄子上的人刚送来的,今天早上新挖了两筐莲藕送来,还有一篮子莲蓬,我看着这两个最新鲜,就拿来给和和美美吃。”宋氏转身从丫鬟的手里将莲蓬接过来,递给和和和美美。
  和和美美到底是小孩子,立刻吵着让人给扒莲子吃,不肯再去前头看书了。
  宋氏见状,就对呦呦说:“要不,就让他们留下来玩吧,我房间有一套木牛流马,让人带着她们去玩,我陪姐姐去书房。”
  花家的书房分内外,内书房有好几个,几乎每个院子都有一个,给他们各自看书写字用。而外书房主要是花易岩用,里头不少的书籍字画,偶尔家里的男人们在里头聚头开小会。
  宋氏从来没有去过外书房,就是去前院找人,也都是在书房外头等着,由下人进去禀报的。十分神秘的样子。现在看这位呦呦姐姐的意思,似乎可以随意出入书房,宋氏想着趁此机会试试能不能也进去看看,这个外书房到底有什么神秘的。
  呦呦没有多想,叮嘱下人们将孩子看好,又告诫和和美美去看木牛流马的时候只能看不能乱动,“木牛流马非常珍贵非常少见,你们仔细看,看完了回来告诉娘长什么样子。”
  和和美美都点头答应,大声地说“记住了”,然后就同下人们往怀瑾和宋氏的院子走去。
  呦呦看着他们进了院子,这才回过头来对着宋氏笑笑,“多谢你了。”
  宋氏没想到呦呦会对她说谢谢,连忙摆手,“不谢不谢,我还要谢谢姐姐才是。”说完了竟然真的郑重地屈膝福了一礼给呦呦。
  呦呦没想到她如此郑重,很是不解,“这是何意啊?”
  宋氏直起身,想要挽住呦呦的手,被她不著痕迹地躲开后也就不再勉强,伴着呦呦慢慢往前走,“多谢姐姐之前出言提醒,姐姐的话简直就是醍醐灌顶,有了姐姐的提醒我才不至于钻牛角尖走歪路,不然……”宋氏讪讪地一笑,“总之谢谢姐姐。”
  宋氏虽然说得不清不楚的,呦呦也听明白了,笑了笑让她不必放在心上,“我说句实话,也不怕你生气,我还是为了怀瑾,我看的出阿里怀瑾还是挺在意你的。”
  宋氏脸有点红,默默点头。
  呦呦同她往前走着,慢悠悠地说着话,“我跟你说明白了吧,怀瑾其实心里明白着呢,我敲打你一回你若是还不改,恐怕怀瑾过些日子也要疏远你冷淡你的。”
  宋氏还是只能点头,心里知道呦呦说的都是真的,也是一阵阵后怕。
  “我们家的孩子没有纳妾的例子,可是这惯例也不是不能打破,而且,就算不纳妾,夫妻之间如何只有自己才知道,外头对人表现的恩恩爱爱,回到房里冷冷冰冰的也不是没有。”呦呦停下脚步转头看向宋氏,“女人,首先要有独立的人格,然后要有独立的思想,做一棵树而不是一条藤蔓,明白吗?”
  宋氏觉得自己是明白的,有些不是很明白,但是也不敢再多问,只好点头表示她记下来了。具体的,打算回去慢慢思考吧。
  呦呦两个人一路来到外书房,外书房伺候着的小厮对呦呦和宋氏一行礼,将书房门打开,请她们进去。宋氏瞥了一眼小厮,见他果然没有多问,更加确定呦呦在这个家里的地位和影响力是高大深远的。
  呦呦进了书房左右看看,找到第二个书架,在书架旁边的挂着的小篮子里抽出一张木板,在第三排上面第二格挑了一本书出来,然后将木板放到原本书的位置,方便到时候放回去。
  呦呦拿完书一转头句看到宋氏正好奇地打量这间书房,不禁奇怪地问她,“以前没来过?怀瑾也没有带你来过?”
  宋氏摇摇头,“以前来禀事都是在外头等着小厮通传的,今天是头一次进来。”说完还有点不好意思。
  “同顺拦你了?”呦呦好奇,按理说不应该才是。
  “没有没有。”宋氏连忙摆手,“我以为外书房不能随便进,所以才让人通秉的。”在宋家的时候,外书房只有宋大人和她哥哥才能进的。
  呦呦点头,“那就是怀瑾的不是了,应该他领着你来一次才对。”呦呦状似无意地说了一句,宋氏却心惊了起来。
  她回想起自己第一次到外书房来替婆婆给公公传话,本来是让怀瑾带她来的,可是因为头一晚她同怀瑾置气了,怀瑾借口要考查怀信的功课,没带她来。
  怕是那个时候怀瑾已经对她起了生分的心了。
  呦呦说完刚刚那句话后,指着身后的书架给宋氏介绍书房的布置和书架的安排,哪里的东西不能动,哪类书分别放在哪里,又告诉她若是想要将书带出书房看,就取一块这样的木板放在书原本的位置上。
  宋氏照着呦呦教给的,也在书架上取了一本书后将木片放进去,同呦呦一起出了门。
  两个人一起回到内院的时候,下人说花易岩已经回来了,萧沐仁也跟着一起来了,怀瑾因为翰林院午休时间还没到,还没回来。
  宋氏见此,在亲自安排了茶水点心后,就回了自己的院子,替呦呦去带孩子了。宋氏很喜欢和和美美,尤其美美,软软的香香的,特别可爱,她一直抱着没撒手,一直到了午饭时间,才将两个孩子带到前头来一起用饭。
  因为中秋节而放了两天假的和和一整天都没什么意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