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花团锦簇-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五福点头,“刚刚辰正,是一个人来的,听说昨天来之前叫过莫掌柜,不过莫掌柜没来。”
  呦呦听完了嘴角一翘,“陈掌柜是个聪明人。”起码比莫掌柜聪明,然后想了想对五福吩咐,“将陈掌柜请到外书房去,我一会儿先见他,其他的管事们来了,先请到厢房去喝茶。”
  等呦呦用完早餐到了前头,陈掌柜已经在外书房坐了好半天了,茶水都喝了一壶了。
  一见呦呦进来,陈掌柜立刻从椅子上站起身,对着呦呦行礼,“见过夫人。”
  呦呦点着头,脚步不停地往里走,身后跟着五福麦子两个大丫鬟还有四个二等丫鬟,陈掌柜等到所有人都进去了这才也跟着进去。
  呦呦进了屋在长案前坐下,然后请陈掌柜也坐。陈掌柜推辞着不肯坐,“我站着就好,站着就好。”说完看了一眼呦呦身后的几个丫鬟。
  呦呦会意,头一歪,四喜几个就退了下去。等到人都走了,陈掌柜就跪在地上,“请夫人恕罪。”
  “陈掌柜这是何意?快快请起。”呦呦故作诧异地问,实际上心里明镜一样,暗暗想:算你识相,三番几次地来求见,今天一来就立刻跪下来,不然你也和莫掌柜一样地待遇,卷铺盖走人吧!
  陈掌柜当然不能起来,不止不能起来,还得表现出自己的忏悔和诚恳地认错,“夫人,是我猪油蒙了心,做错了事,下次再也不敢了,一定会兢兢业业做事的,请夫人恕罪。”
  其实呦呦并不打算为难两个掌柜,她当时的确是很生气,可是如果当天他们不去找萧沐仁告状,或者下午立刻来同她认错悔改,说不定会网开一面。
  可是两人并没有,初七那天他们虽然来了,可是根据小厮的回报,陈掌柜还好,莫掌柜的态度却是十分过分的。也就是昨天和今天两天陈掌柜主动求见了,若是他和莫掌柜一样没有眼力没有心计,那家里两个铺子的掌柜都要裁撤了。
  见陈掌柜诚恳悔过,呦呦也就不不再为难他,让他把修改好的账册送到小荣子那里去,“跟荣总管一起对完了就回去吧。回去的时候告诉莫掌柜,他不用来了,铺子里的账册我都已经叫人整理好了。”
  陈掌柜一开始听呦呦说让他直接去找荣掌柜,心里的石头就放下来了,然而等听到呦呦叫他给莫掌柜传的话时,才明白自己到底躲过了多么大的一劫,又忍不住为自己的识时务点赞。
  陈掌柜的账册一交,基本这一年的所有账本就齐了,至于莫掌柜的那个,已经没有人关心他了。
作者有话要说:  啊,我爱剁手,剁手使我快乐,大家今天剁手了没有?

  ☆、第一九七章

  第一九七章
  腊月二十三这天是小年; 然而萧沐仁这一天却是要离开家去军营。
  头一天晚上 萧沐仁在床上安抚呦呦; “我会用了午饭再走,祭送灶王爷的事我来操办; 等到过年的时候,就要辛苦你了。”
  呦呦在他的怀里点着头,“你放心; 家里我没有问题的; 就是除夕祭祖怎么办?”这个时代,女人是不能主持祭祖的。
  “你抱着儿子。”萧沐仁想了想,说。其实按照萧沐仁的意思; 呦呦主持了就行了,但是又怕别人说闲话,那就让她抱着儿子,这样就算名正言顺了。
  呦呦想了想; 也只能如此了,然后嘻嘻笑着问萧沐仁,“我这算不算是挟儿子以令下人啊。”
  萧沐仁揉揉她的头; “不算。”然后在呦呦要瞪眼的时候赶忙补充,“你这是名正言顺啊。”
  “这还差不多。”
  第二天就是小年; 小年在现代似乎就是除夕春节的一个附属品,毕竟现代的时候除夕和春节的气氛都已经没有那么浓烈了; 更何况是个小年。
  可是在这个时代却不是,在这个时代,腊月二十三虽然是小年; 实际上却是民间祭祀灶君的节日。这一天里灶王爷要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家功过,辞灶便是送灶王爷起程。
  送灶王的仪式在厨房,一早上吉时的时候,萧沐仁带着呦呦,呦呦抱着包裹好的儿子,从正房去了厨房。
  在厨房的锅灶旁边正对风匣的墙上,贴着一张灶君神像,灶神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对夫妇,两个神位居画像中间,男的穿广袖蟒袍手捧一卷“奉本”,女的则是凤冠霞帔双手揣在袖子里。
  灶神夫妇的身侧还分别站着两个童男童女,手里分别端着一盘金银珠宝一盘水果点心。除了童男童女之外,还有两匹马作为他们升天的坐骑。神像不知是版画印刷的还是找人画的,竟然还算精致,就连灶王爷的胡子丝和灶王奶奶额头上的皱纹都看得清楚。
  在神像两边还有一副对联,用正楷字写的“上天言好事,下届保平安”,因为要送灶神上天,在灶神画像前还摆了贡品,比如糖瓜和麻糖。
  糖瓜是一种做成了南瓜形状的糖,主料是小麦和大米,麻糖则是用糯米、芝麻、和绵白糖等制作的切成方片的片糖,这两种糖都是特别甜特别黏的。供上这两种糖为的是让灶神夫妇吃了之后,嘴甜一些能多说些自家家的好话。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这两种糖都特别黏,希望灶神夫妇吃了之后,嘴巴能紧一点少生一些是非。
  除了糖瓜和麻糖,供品中还要有做成金银元宝样的点心还有水果,酒也是必不可少的。
  萧沐仁带着呦呦和孩子在灶神前跪下,先磕了三个头,呦呦抱着孩子磕头不方便就弯弯腰。之后萧沐仁接过小荣子递来的香烛点燃后插在香炉里,接下来就是倒了三杯酒洒在画像前,而且是一直从灶台前洒到厨房门外,最后是为灶神坐骑撒马料,也是从灶台前一直撒到厨房门外。
  这些仪式都结束后,萧沐仁亲手将灶神神像拿下来放在火盆里烧掉,一边烧一边念叨“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灶公灶母多辛苦,来年再送两斗谷”等民间俗语。
  灶神神像烧尽后,整个祭灶仪式就算结束了,一直等到除夕时,再设新神像就可以了。正常来说设新神像的时候也应该由萧沐仁主持,不过萧沐仁除夕不在家,这就没办法了,只能呦呦带着儿子来。
  祭灶结束后,一众人才散去,厨房开始忙碌起来,一大家子近百口人,还没吃饭呢。
  小年和大年是一样的,也要吃饺子,因为是给灶王爷送行的,就是所谓的“起脚饺子落脚面”。为了迁就萧沐仁,呦呦把晚上要吃的饺子提前到了中午,把中午要吃的铜锅涮肉推后到了晚上。
  饺子上羊肉馅的,羊肉是昨天新到的,一到了就被厨房挑了大腿处的肉躲了馅子,三分肥七分瘦,和出来的馅子特别香,煮出来的饺子更香。
  饺子热气腾腾的,盛在盘子里放在桌子上,呦呦和萧沐仁分坐两边,小和和躺在小木床里“啊啊啊”地叫着,似乎在表达对父母吃好吃的没有自己的份儿的不满。
  “你也想吃?”萧沐仁夹了一个饺子在儿子眼前晃了晃,“等你长了牙再说吧!”
  呦呦看他夹着饺子在小木床的半空上晃,吓得她胆战心惊的,刚忙用手接在底下,“你可小心点,掉了烫着他怎么办?”
  “掉不了,夹的牢着呢。”萧沐仁说完了似乎也想起来之前木头兔子脱手的事了,于是就笑笑收回了手放在碗里蘸了绵白糖吃掉了。
  说起来,萧沐仁这个毛病呦呦也是最近才发现的,他吃饺子竟然要蘸白糖。呦呦听说过吃饺子的时候要蘸醋的就蒜的,也听说过放辣椒油放孜然的,但是吃饺子蘸白糖这个习惯还是头一回听说。
  所以每次吃饺子的时候,听到萧沐仁跟丫鬟说“去厨房拿一碟白糖来”的时候,呦呦聚会露出嫌弃的表情,然而萧沐仁却从来不在乎,依然吃的不亦乐乎开开心心。
  用完了午饭,虽然萧沐仁十分想再陪着儿子再睡一次午觉,然而时间不再允许,只能收拾好行囊换好衣物骑马出门。
  呦呦想了想,这虽然不是有了孩子以后萧沐仁第一次出门,可是这同之前还是有些不太一眼,于是她决定抱着孩子去送萧沐仁,反正就是从正房到大门口的距离,多穿一点再包两层被子就行了。
  看到呦呦要抱儿子一起去送自己,萧沐仁却犹豫了,“要不还是别送了,你也别送了,万一冻着就不好了。”
  呦呦翻了个白眼,“你不想让儿子送吗?”
  萧沐仁点头,“想是想,就是……”
  还没等萧沐仁说完,就被呦呦给打断了,“这不就得了,行了,别矫情了就,快点吧,一会儿来不及了。”
  萧沐仁:夫人催着我出门离家,不能更难过了。
  然而等萧沐仁走了,呦呦一个人带着孩子回了内室,在炕沿上坐下,环视了一圈房间,偌大的房间只有自己和儿子,越发显得空荡荡,呦呦怅然若失。习惯了三人的生活,一下子走了一个,还真是冷清呢。
  小和和似乎也感觉到身边缺了一个人,瞪大着眼睛咕噜咕噜地看着四周,没有看到自己想找的人,就“啊呀咿呀”地对呦呦叫。
  “你也在找父亲啊,是吗?”呦呦点了点小和和的鼻尖,“可是父亲出去……嗯,出去工作去了哦。”呦呦想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合适的替代词,就只好直接用了“工作”。
  “啊啊啊。”小和和挥着手像是在应和着呦呦,又像是在表达不满,因为呦呦看到他的嘴角在向下撇。
  这个孩子有些小细节上越看越像大人,搞得呦呦都怀疑他是不是也是穿越的。不过小孩子不会说话,也问不出来,只能长大了看。
  “好了好了,你也别啊啊了,睡一会儿吧,啊,娘也好困。”说完把儿子放到他的小褥子上,盖上被子,自己也在旁边躺下来,一边拍着儿子的小胸脯,一边给他唱摇篮曲: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
  儿子什么时候睡着的呦呦不知道,反正她自己很快就睡着了,而醒来的时候发现,儿子醒的比她还要早,居然醒了也没有哭,还从睡觉的时候的仰卧翻了个身,变成了趴着。
  而且,呦呦还发现,小家伙趴着是趴着,底下还蹬着腿,似乎想要爬一爬?惊得呦呦立刻坐了起来,不是吧,他才一百天还不到,居然想要爬?
  别人是“没学会走就想要跑”,他现在是没学会做就要爬?
  “难道是个天才?”呦呦自己念叨着,觉得不太可思议,“莫非是穿越来的基因变异了?”
  呦呦看着儿子自己蹬着腿,还吭哧吭哧的忍不住心里瞎想:这个时代,天才可不是什么好事啊。尤其是萧沐仁现在这么个身份,不尴不尬的,皇上虽然对着好,可是到底不能承认他的身份。
  可是说回来他又流着和皇上一样的血,怎么说着也算是皇家血脉,小和和当然也是。说句大不敬的话,若是哪天乳名和和大名萧靖的她儿子扯旗造反,谋权篡位,还算是名正言顺呢。
  可千万别是天才。呦呦又在心底默念了一遍。
  等到了晚间,容妈妈进来问晚上吃铜锅用羊肉还是牛肉。
  自从腊八那天容妈妈出了大纰漏,呦呦却没有处置她,反而让她戴罪立功地去调度施粥和施馒头的事宜,等她回来后自然有其他人将她的表现告诉了呦呦。
  呦呦知道一直以来容妈妈都很尽心尽力,腊八的纰漏肯定不是故意的。但是事情已经发生了,虽然差一点造成极坏的影响,可到底她补救回来了。
  而且大腊月的,各种事情都忙的很,若是没有容妈妈在身边,呦呦怕是也忙不过来。更尤其是,她这一年来用容妈妈已经用的顺手了,或者说,她和容妈妈之间已经形成了默契了,若是重新换一个人,呦呦不确定能有容妈妈用的顺心。
  所以初八那天晚上,容妈妈回到府里重新到正院来跟她请罪的时候,呦呦没有按照别人想的那样将容妈妈赶出府去,而是告诉容妈妈,她可以继续留在府里,也可以继续任职内管家,但是她有条件。
  容妈妈一听,不止不会被赶出府去,还能继续保留内管家的职务,当即对呦呦磕头,“夫人请说,只要我能做到,定会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没那么严重。”呦呦笑着摆摆手,心想: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呢。她不知道,容妈妈确实想这么说来着,后来想着腊八说死不吉利,就换了一套说辞。
  “我并不为难妈妈,只是妈妈既然犯了错,无论是无意还是有心,都要付出些代价。这个代价对于你来说也不算难,我想妈妈一定会答应的。”呦居高临下地看着容妈妈,想来着一天她也很煎熬,看着人也很疲惫,头发也不复平时整齐。不过一天而已。
  “夫人请说。”容妈妈已经做好了准备,就算夫人现在让她签卖身契,她恐怕也得签。要知道,忘记了腊八施粥这件事,往大了说可以说是“故意败坏主人家名声的”,到时候自己有十张嘴也说不清。
  “妈妈同我家签了五年的契约,约定任内管家一职,我家按正常的月例银付酬劳与妈妈。”呦呦给她说的明明白白的,“这次以后,我也不与妈妈签卖身契,但是,”呦呦注意着容妈妈的脸色,“从此以后只有我说不用妈妈了,妈妈才能立刻我家,只要在我不解雇你,你就只能在我家做事,而且,任什么职位做什么事,都由我说的算,等到妈妈六十岁之后,想在府里养老也行,自己出去也行,您还是自由身。”
  呦呦觉得这个条件算是很苛刻了,除了没有签卖身契,这和卖身为奴也没什么区别了,等于是买断了容妈妈之后的二十多年。反正如果是呦呦,她肯定会考虑一下,起码要讨价还价一番。
  没想到,容妈妈居然想都没想,立刻答应下来,而且还十分感激涕零的样子。
  其实呦呦的想法没错,容妈妈的想法也没错。主要是两个人的生存环境和成长经历不同罢了。呦呦虽然已经在封建的大鸿朝生活了十六年了,可是她骨子里的思想毕竟还是一个现代人,讲究的是平等互利互相尊重。
  容妈妈作为土生土长的封建人士,既经历过家人的背叛外人的欺凌,也见多了主人家的仗势欺人和腌臜伎俩,她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活着最重要。毕竟现在只要呦呦一句话,她就可以“得了重病暴毙”,也可以“手脚不干净偷盗物品”被送官。
  就这样,容妈妈依然在呦呦身边做事,但是人比以前看起来更加顺服了,不再是原来虽然尊重却仍有一丝倨傲的样子,而且事无巨细,并不再像以前,事事自己拿主意,只将最后结果报给呦呦,而是会在呦呦可能会有自己意见或主张的事情上,来询问她。
  比如吃锅子这件事。呦呦之前命人买整阳和牛肉回来时,曾经无意间说过一句“其实牛肉比羊肉好吃”。容妈妈就记了下来,这就来问呦呦的主意,然后好叫厨房片肉了。
  呦呦在炕上坐着想了一会儿,决定还是用牛肉,“早上吃了羊肉馅饺子,晚上就吃牛肉吧,气味没那么大,不然还得洗头发。”想了想又补充,“再去问一声常安姑姑和丁香,看她们想吃羊肉的还是牛肉的。”
  容妈妈得了令转身出去了,先去了偏院,偏院里丁香依然在晒草药,见容妈妈来了就放下药材行了礼,得知容妈妈的来意,丁香问了问夫人想吃什么,得知呦呦想吃的牛肉,就微微点头。
  “请妈妈稍等,我去问问常安姑姑。”说完请容妈妈在厅里坐下,自己去了常安姑姑的房间 。
  常安姑姑正歪在榻上看书,听了来意,也问了一句“夫人说了想吃牛肉还是羊肉”,丁香告诉她容妈妈说夫人想吃牛肉,怕羊肉气味太大熏得慌。
  常安姑姑点头,于是就说:“那咱们也吃牛肉的吧。”
  丁香得了话,出去告诉了容妈妈,容妈妈再往厨房去传话。等她从厨房出来的时候,刚好看到一个正房的小丫头在外头探头探脑,就过去问她有什么事。
  “夫人请您过去一趟。”小丫头脆生生地回答。
  容妈妈想不明白呦呦有什么事,不过还是快步走回去。
  呦呦见到容妈妈进来,就请她在小凳上坐下,“妈妈,有些话我觉得还是要说一说。”
  容妈妈不明白呦呦什么意思,以为自己又做错了什么事,赶忙站起来听训。
  “坐,你坐。”呦呦让容妈妈坐下,才重新开口,“虽然腊八那天出了不小的纰漏,不过我已经做出处罚了,你就如往常一样就行,你的职责依然是内管家,像问话传话这些事,交给跑腿的小丫头们就行了。”呦呦说完就笑着看向容妈妈,“你说呢?”
  容妈妈红着脸点头,“夫人教训的是,是我着相了,我会改的。”
  呦呦点头,“还是一切如常就好,不然太反常了会被人看出来的。”
  等到晚上吃锅子的时候,依然是呦呦自己坐了一桌,常安姑姑几人另外坐了一桌,一起吃了小年饭。
  过了小年,离除夕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过年的氛围也越加强烈了。尤其是从小年夜开始就被燃放的烟花炮竹。
  萧家因为有婴儿,呦呦严令下人们在入了夜和小和和睡着的时候燃放炮竹,但是这只能约束自家人,附近还有好几家邻居,他们可不管这个,尤其是熊孩子们。
  刚开始的小和和还会被炮竹声给吓到,吓得乌拉乌拉地哭,到了后来似乎是习惯了,也不害怕了。有一天呦呦发现小和和躺着一动不动,眼睛也一眨不眨直勾勾地盯着窗外。
  呦呦看了一会儿,俯下身和他同一个角度后才看出来,小和和居然在看夜色里亮起来的烟花。也不知道他究竟能不能看懂。
  呦呦却想了起来,很多年前,谭丽娘刚同花易岩成亲的第一年,因为有了当爹的偏袒和庇佑,花家不止燃放了烟花,他还抱着怀瑾一起去点燃了就一个烟花桶。
  那些烟花的花样呦呦已经忘记了,可是那一年的温暖和笑脸,一直在呦呦的心底和脑里。
  这么想着,呦呦也在儿子身边躺下来,看着外面烟花不断地腾空而起,想着千里之外的京城中,是不是一家人又在燃放烟花,而这一年的怀瑾已经不用花易岩再抱着了,他已经长大了,可以自己大胆地去点燃烟花筒,为家人燃放美丽的烟花了。
  每个地方的习俗不同,关于过年的歌谣也不同,但是无外乎就是扫尘、做吃食。
  扫尘就是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家,清理箱、柜、炕席底下的尘土,粉刷墙壁,擦洗玻璃等等。家里下人多,呦呦只需要吩咐下去,然后在清扫内室的时候抱着儿子去书房的榻上坐着玩,等到清扫书房的时候,她再抱着孩子回内室。
  然后就是做吃食。做吃食还分三类,一类是祭祀祭祖用的,这类吃食要庄严庄重一些,中规中矩不能出错。一类是亲戚往来之间馈赠的年节礼,这一类吃食可以相对活泼有趣一些,能给人增添过年的乐趣。还有一类吃食就是自己用的了,这样的吃食点心讲究一个舒心顺心,还要有个好兆头。
  最先做出来的是豆腐。豆腐本来是可以同外面店铺采买的,但是嘉峪关的店铺在腊月二十的时候就已经停止营业了,所以只能自己做。
  因为家里人口多,而豆腐又是消耗品,所以厨房特意开辟了一间厢房来做豆腐。做豆腐这件事不是吴嫂子的专长,只能交给嘉峪关本地的厨子。
  而呦呦早就在屋里等着了,等着喝豆浆吃豆腐脑了。想了想,其实呦呦也有很多年没有吃过刚出锅的热气腾腾的豆浆和豆腐脑了。
  喝豆浆吃油条,再加一碗小米粥,完美搭配。她还大发善心地蘸了一点放了白糖的豆浆给小和和尝了尝,品尝到久违了的甜滋味,小和和幸福地“咯咯”笑,眼睛又眯成了一条缝。
  呦呦看着儿子的笑容,人不住笑起来,幸福啊,多么简单,一口甜豆浆就行了。                        
作者有话要说:  还好还好,保住日更了。

  ☆、第一九八章

  第一九八章
  做豆腐、蒸馒头、蒸年糕、做点心、炸丸子……这个春节要准备的东西太多; 既要同通好之家互送年节礼; 又要准备萧沐仁下属的家里送来的年礼的回礼,甚至还有人送了小和和的百日礼。看起来过完年办宴的事是少不了了。
  过年除了吃好吃的; 当然还要穿好看的。春节的衣服,呦呦是从她月子里就挑选了的。挺了六七个月的大肚子,原来好看的衣服都不能穿了; 当然要趁着这个机会多做几件好看的衣服; 过年的时候也好穿着出去做客和招待客人。
  生完孩子后身材比原来要丰满了一些,原来的腰围胸围自然不能用了,要重新量体。这一量; 竟然发现呦呦的个子竟然也长了一些,起码长了一寸。
  她自己听到的时候还十分诧异,然后又了然道:“难怪我的裤子和裙子都短了一截,而且照镜子的时候也没有觉得胖; 原来是长个儿啦!”
  萧沐仁站在一旁看了看,又走到她身边抬手比了比,然后点头; “是长了一些,原来是到我腋下; 现在已经到肩膀头了。”说完又打量了呦呦一眼,皱着眉头; “再生几个,该不会和我一样高了吧?”
  呦呦翻了个白眼,这人脑回路怎么长大?然后又想起来什么似的歪着头问他; “你不是说只生两个就行了吗?”
  萧沐仁点头,“是的,生两个就行了。生两个长到我下巴就行了,太高不好看。”
  呦呦不妨他说出了后面的话,抑制不住地哈哈笑起来,结果因为笑得太用力,导致还没完全愈合的伤口又疼了起来,立刻“哎哟哎哟”地叫着对萧沐仁伸出手。
  萧沐仁赶忙扶住她,打横抱起来放到床上去,“看你还笑不笑。”语气虽然带了些埋怨,却更多还是心疼的。
  量了尺寸后,绣娘把花样子给呦呦拿过来让她挑,还有布料什么的。呦呦别看对吃食特别精通,可是对衣服花样布料什么的,却是“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
  对于进京之前的呦呦来说,穿的干净整齐舒适就行了,只要配色不太夸张,比如什么红配绿啊红配紫啊啊绿配紫啊这些特别奇怪夸张的,她都不挑剔。
  可是进了京城就不一样了。进了京城之后要面对的情况就复杂多了,又是进宫又是达官贵人之间的往来,还有小姐姑娘们之间的攀比,差一点都不行,不然丢的不止是面子了。
  所以怀宇也是考虑到这一点,才招了个绣娘给呦呦。这个绣娘说起来也很传奇,因为手艺太好,京城里好几家绣房抢她,就连宫里内务府也想用,可是她觉得给人做事太不自由,就想一个人做事。可是这个时代,越是有手艺的人越吃香,大家都想要,甚至有人为了将她夺取,还用了腌臜的手段。最后没有办法了,杜十娘只能借呦呦他们离京的机会离开京城,远离是非。
  是的,这位绣娘叫杜十娘。当然,跟怒沉百宝箱的那个名妓杜十娘不是一个人。但是呦呦还是觉得她命运如此不好,跟名字是有关系的。她曾经迂回地问过杜十娘,想不想改改名字,比如改成杜双五什么的。然而人家义正言辞地告诉呦呦:名字是父母取的,如同身体发发肤一样,不敢丢弃。
  呦呦:我还能说什么呢?
  挑好的花样和布料,呦呦都交给了绣娘,让她自去准备,反正家里布料有的是,库存一堆。于是除了呦呦和萧沐仁的衣服,就连彼时还在月子里的的小和和都给准备了呢,百日的衣服、新年的衣服,夹袄棉裤小披风小帽子,和大人一样应有尽有。
  以至于有些下人背后说,给一个还吃奶的娃娃穿这么好,有点太过了。但是立刻又有人反驳,这是主人家自己的东西,愿意怎么办就怎么办。
  呦呦都假装不知道,我的儿子,当然要有最好的啊。
  等到了腊月二十八的时候,绣娘把做好的衣服都送了来,呦呦自己的最多,从里到外赶制了十三四套。主要是她胖了一点点,个子也长了不少,衣服都要重新做了起来。而且这十三四套衣服中家常衣服就有一大半,其余的都是为了春节出门做客准备的。
  萧沐仁也给做了七八套,男人嘛,要简约而不简单。
  至于小和和,正月出门的时候不带他,只做了四套在除夕晚上和正月初一早上穿,另外就是来客人时见见客人就好了。其中有一套是为了他百日宴的时候准备的,虽然百日刚好是除夕,但是除夕之前各家都送了  百日礼来,百日宴不能省。
  这一年十二月是个大月,三十天,因此除夕是名副其实的大年三十,从天才亮开始,萧家就热闹起来,厨房更是从天不亮就开始准备。
  萧沐仁不在家,很多应该由男主人完成大的事情,只能由儿子替代,当然,儿子也得由呦呦抱着。清早卯时正,呦呦穿得厚厚的,抱着被包在厚面被里的儿子,握着他的小手,将写着“吉祥”二字的桃符挂在大门口,然后就立刻回了院里,一边走一边把儿子紧抱在怀里,一只手还捂住他的耳朵。
  因为挂完桃符后,大门口就要放鞭炮了,一千响的红色鞭炮噼里啪啦地炸开,在大门前铺出一条红色的地毯。鞭炮一响起来,府里各处的春联和挂钱都陆续贴了起来,还有手巧的妇人剪了大红色的窗花贴上。
  霎时间,整个院子都红彤彤的,一派过年的吉祥景象。
  除夕的第一餐吃的是年糕,寓意年年高。而嘉峪关本地的风俗是除夕和春节早上吃面条,臊子面,寓意长寿。呦呦干脆让厨房准备了两样,想吃年糕的吃年糕,想吃面条的吃面条,若是京城来的人想试试臊子面,嘉峪关的想试试年糕,这样也很好,互相尝试一下对方的习俗嘛。
  中午的时候自然是盛宴,然而萧沐仁不在,主子只有呦呦和小和和两个人,算上常安姑姑和丁香两个人也还是四个人,绣娘杜十娘从来不肯与呦呦他们同食,几乎整日都在自己的小院子里研究花样配色,想要发明出一种新的绣法。
  呦呦请过她两次,她不来后来就不再请了。人和人不同,有的人就喜欢人多热闹,有的人就喜欢自己独处做事。呦呦更习惯于尊重不同人的不同生活习惯。
  中午照例是呦呦自己做几道菜,虽然人不多,但是该有的还得有,鸡鸭鱼肉都是全的。常安姑姑也是第一次吃到呦呦做的菜,吃了之后连连点头,难怪一向不吃外面进贡的食物的太皇太后都喜欢吃,味道确实棒。
  而出席晚宴依然是吃饺子。饺子馅和了好多种,牛肉的羊肉的鸡肉的,分别代表新一年牛气冲天、喜气洋洋、吉祥如意。
  “另外包一些放了糖的,一会儿让人去军营给爷送去。”军营里都是吃大锅饭,除夕夜就算是饺子恐怕也是包的大大的蒸饺子,有没有肉都不知道,更何况是白糖。
  除夕夜按照习俗是要守夜的,呦呦原本想着这算是到嘉峪关安定下来的第一个春节,又有了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