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传奇-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文爱卿,有次孙女婿,乃是福气啊,若不是郑爱卿早有婚配,朕都想着做媒了。”
“皇上赞誉,臣不敢当,清扬少年俊杰,臣之孙女定当珍惜。”
简单的询问结束,皇上接下来开始询问榜眼陈于泰和探花杨廷枢,不过问题都简单很多,没有什么为难的地方。
恩荣宴开始,皇上果然没有呆多长的时间,一刻钟之后就离开了,大概是朝中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处理。
离开的时候,文震孟盯着郑勋睿看了好一会,目光很是深邃。
当然,郑勋睿也注意到了其他人的目光,包含的意味都是不一样的。
皇上离开之后,宴会就显得稍微随便一些了,不过没有谁放开喝酒,也没有谁大口吃菜,恩荣宴不过是一个礼仪。
午时,恩荣宴结束。
看着满桌子的珍稀菜肴,郑勋睿有些遗憾,换做平时,他早就不会客气了,至少每样菜都是要品尝一下的,可现在不行,读书人都是斯文的,如此重要的场合,绝不能够失态,何况他是殿试状元。
午时二刻,礼部官员带着诸多的进士,前往孔庙行释菜礼。
孔庙在安定门内的国子监所在地,诸多的进士从正阳门出来,从崇文门进入,顺着大街朝着孔庙的地方走去,这一段路有些远,需要走一个时辰左右的时间。
郑勋睿隐隐感觉到有些饿,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有人会说,恩荣宴的那一天,恐怕是要饿肚子的。
所有人都在坚持,来到孔庙的时候,郑勋睿发现,不少人脸色都隐隐发白了。
所谓的释菜礼,也就是以菜蔬来拜见孔圣人,孔圣人是所有读书人的师祖,就连皇上也要不定期的拜祭孔圣人。
拜祭仪式结束之后,最令诸多进士激动的就是工部立碑题名了。
碑是立在孔庙里面的,不管是哪朝哪代,就算是朝代更迭,但不会有哪个朝廷毁掉孔庙里面的碑林,这些碑林悉数是历朝历代进士的名。
前世的时候,郑勋睿也见到过这些碑林,令他万万想不到的是,自己的名字也要被刻在碑林上面去了,而且是最前面的一个,不知道几百年之后,这里会是什么样的情形。
工部找寻的匠人,开始在早就立好的石碑上面打刻每一个进士的名字,包括个人的籍贯等等,以及殿试的名次。
看着自己的名字被第一个镌刻上去的时候,郑勋睿内心忽然有了一种隐隐的冲动,他要将这种尊重学问的风气延续下去,不管是多少年之后,也要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一个国家或者是民族才会真正的有希望的,这道理谁都清楚,但愿意真正这样做的人不一定很多,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学问被挂在了口头上面,得不到太多的尊重。
第一百零六章授官
三月二十一日,所有新科进士来到吏部,接下来就是授官仪式,授官仪式结束之后,历时三年的科举考试,所有的仪式全部都结束。
吏部授官的规矩是明确的,授官的仪式在乾清宫举行,一般都是等到早朝结束之后,皇上根据礼部拟好的敕书,宣布对新科进士授官,能够被授官和进入到乾清宫的,只有一甲的状元、榜眼和探花,状元被授予翰林修撰,榜眼和探花被授予翰林编修,至于说其余的二甲和三甲进士,纯粹是陪太子读书,跟着来到乾清宫,不能够进入到宫殿之内,在外面等候,等到一甲头三名进士被授官之后,跟着下跪行礼,叩谢皇上隆恩之后,就退出紫禁城了。
当然二甲进士授官也是很快的,多半被授予翰林庶吉士,时间最多推迟四到五日的时间,三甲的进士,就要看自己的本事了,若是能够很好的结交到恩师,也有可能成为翰林院庶吉士,或者是留在京城,进入六部、都察院等地方,成为八品的官员,关系不好的,多半都是外派,到地方去,那就要等候吏部授官,这个时间说不准,或许一个月左右。
郑勋睿等人跟随吏部官员来到乾清门,吏部官员通报守在外面的锦衣卫之后,带着众人走过了乾清门。
所有人都在乾清宫外面等候,此时早朝已经结束了。
一刻钟之后,一名太监站到了宫门外面,大声呼喊了。
“宣新科进士郑勋睿、陈于泰、杨廷枢觐见。。。”
听到声音的郑勋睿等三人,诸多进士的注视之下,连忙朝着乾清宫走去,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官员带着他们,毕竟情况不一样,应该是他们自己决定礼仪的时候了。
进入到乾清宫,三人尚未来得及看见坐在御辇之上的皇上,就只能够老老实实的跪下了。
乾清宫之内,只剩下了内阁大臣。
“三位爱卿平身。”
皇上的声音传来的时候,最先起身的还是郑勋睿,动作麻利,不过这个时候动作麻利,可不是什么坏事情,表现出来了年轻活力和精干,须知朝廷之中,年纪大的官员遍地都是,年轻的官员数量不多。
郑勋睿等人刚刚起身,还没有来得及做其他的动作,皇上的声音再次响起。
“敕封郑勋睿为翰林院修撰。”
“敕封陈于泰为翰林院编修。”
“敕封杨廷枢为翰林院编修。”
三人再次跪下谢恩,授官仪式就此结束,前后不到半刻钟的时间。
仪式就是如此的简单,没有什么奉天承运,更没有什么皇帝诏曰之类的,三句话解决了一切的问题,这是郑勋睿希望看到的情况,说那么多没有用的废话,实在没有必要。
敕书很快到了三人的手上,这个敕书,也就是他们的官符了。
接下来三人就应该要离开乾清宫了,再之后就是到翰林院去报道上班了,翰林院位于东安门和东华门之间,距离紫禁城只有一街之隔,在皇城的范围之内。
“郑爱卿,朕上次询问你的事情,可否记得。”
“臣记得,皇上询问臣的婚事。”
“嗯,所谓齐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朕既然知晓你已经定下了婚事,就给你两个月的假期,回去完婚之后,到翰林院当值,陈爱卿和杨爱卿,朕也给你们一个月的假期,让你们回到家乡去,你们离开家很长时间了,应该回去看看,免得家人惦记。”
郑勋睿微微有些感动,想不到皇上想的如此的细致,不过隐隐间,他觉得没有这么简单,其实殿试结束之后,回到家乡去就是所谓的衣锦还乡,一般不需要皇上亲自开口,吏部都会办理好的,给与进士一定的假期,一般都是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一旦假期结束,进士就算是卖给帝王家了,几乎没有时间回家,除非是被罢免了官职。
“臣叩谢皇上隆恩。。。”
三个人再次跪下,但这一次不需要三跪九叩了。
因为有了皇上御批的假期,三人不用马上到翰林院点卯当值,不过他们也清楚,首先还是要到翰林院去的,至少需要去报道,将吏部的敕书送达翰林院,如此就表示他们已经是翰林院的官员了。
离开了紫禁城之后,其余的进士纷纷散去了,郑勋睿、陈于泰和杨廷枢三人,朝着翰林院的方向走去,地方他们早就知道了,成为殿试一甲的时候,他们就留意了翰林院的地方。
点翰林是非常尊贵的,翰林院负责制诰文字、簒修国史和译写文字,表面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重要的职责,而且翰林院的官员品阶都是较低的,身份最为尊贵的翰林学士,也不过是正五品的官阶,可谁都知道,内阁大臣几乎都是翰林院出来的,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以及侍读和侍讲等翰林官员,很容易见到皇上,皇上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也会找到这些人询问,朝廷的惯例,也是从翰林院之中提拔重要的大臣,譬如说礼部尚书、左右侍郎以及都察院都御史等等。
翰林还有一点特别引人注目的地方,那就是翰林官职是清贵之选,殿试一甲和二甲的进士才能够进入,若是得到进入文渊阁参与机密大事,则更是贵极人臣,这样的翰林能够熬上一段时间,是内阁大臣的不二人选。
郑勋睿和陈于泰之间的关系一般,但他知道陈于泰是周延儒的姻亲,而且陈于泰的父亲陈一敬、弟弟陈于鼎和族兄陈于廷都是进士,可谓是一门荣耀,陈于廷是东林党人,如今是南京右都御史,弟弟陈于鼎在翰林院。
按说面对如此显赫的陈于泰,郑勋睿应该是结交好关系的,其实一直以来,陈于泰都显得有些自得,不过熟知历史的他,不会和陈于泰交好,至于说杨廷枢,曾经有退出应社的经历,于陈于泰之间的关系,不可能很好。
三人一路寒暄,朝着翰林院而去,不过说的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话语。
来到翰林院,三人径直去拜见翰林学士黄汝良。
黄汝良的表现还是很低调的,对于三人都是夸奖了一番,特别是说到郑勋睿的时候,认为其三元及第,很不简单。
黄汝良也知道皇上的旨意,刚刚皇上在乾清宫宣布了旨意之后,马上就有太监前来宣旨了,所以他清楚三人只是点卯,表示已经是翰林院的官员。
既然已经点卯,那么翰林院就要呈奏相关俸禄的事宜,郑勋睿是从六品的翰林修撰,每月俸禄八两白银,外加一部分的禄米,陈于泰和杨廷枢都是正七品的翰林编修,每月俸禄五两白银,外加禄米,当然京官的收入绝不仅仅是俸禄,若是依靠这点俸禄过日子,估计是穷死,他们自然有其他方面的收入,足以维持体面的生活。
离开翰林院之后,郑勋睿和杨廷枢回到了酒楼。
郑锦宏、洪欣涛、洪欣贵、洪欣瑜和杨忠等人,早就做好准备了,他们在京城逗留一夜之后,就准备离开了,当然他们没有想到那么多。
回到酒楼,杨廷枢进入到了郑勋睿的房间。
“清扬,皇上准了你两个月的假期,你还要回去娶亲,这时间可够紧的,依我看,明日继续在京城逗留,后日一大早就离开,按照你我的速度,十日之内一定能够回家,我怕是来不及参加你的婚礼了。”
郑勋睿知道杨廷枢说的是什么事情,以及为什么还要逗留一天的时间。
按说皇上给他两个月的假期,看起来是足够了,可结婚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北京距离南京两千四百里地,来回路上奔波,几乎就要耗去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结婚还剩下一个多月的时间,时间的确是非常紧张的。
文曼珊在苏州,江宁县距离苏州还有五百里地,郑勋睿是必须要去迎亲的,而且这是皇上的圣旨,他回去要是不迎娶文曼珊,那就是抗旨不尊了,这样的罪名是无法承受的。
前后算起来,郑勋睿在路上奔波的里程,接近三千公里了,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够承受的,至于说杨廷枢的时间,比他好不了多少,而且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也就是说杨廷枢以最快的速度赶回苏州,在家的时间不超过五天。
这就是看上去很长的假期,落到实处根本没有多少。
何况还要在京城继续逗留一天的时间,可这一天的时间,是必须要逗留的。
杨廷枢离开之后,郑勋睿陷入到沉思之中。
他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办理了,离开江宁县三个多月时间了,也不知道家中的护院究竟怎么样了,临走的时候,家里已经招募了诸多的佃户,从中挑选出来两百青壮,进入到护院的队伍之中,也不知道这两千人,杨贺是不是训练好了。
这一千人的护院,是郑勋睿的老底子,绝不能够出现任何意外的,否则他今后的步伐,就无法迈开,更不要说其他的事情了。
这一夜,郑勋睿失眠了,他想到了很多。
第一百零七章推心置腹
文震孟是非常高兴的,皇上在恩荣宴的时候,专门询问郑勋睿的婚事,而且在授官的时候,给与郑勋睿两个月的假期,回去办理婚事,这已经说明郑勋睿与文曼珊之间的婚事异常牢固了,当然这期间经历的波折,回想起来,文震孟还是感觉到心惊胆颤的,若是当初夫人戚氏没有出面干预,如今还不知道是什么结果。
弄清楚事情的原委之后,文震孟注意观察了郑勋睿,他从郑勋睿的身上感觉到一种不同寻常的气息,这是一种强大的自信,可以掌控自身,甚至可以掌控一切,郑勋睿在面对皇上几乎刁钻的问题的时候,能够从容不迫,回答异常完美,这是很不简单的,要知道郑勋睿不过十七岁的年纪,很多人在这个年纪的时候,不要说见到皇上,就算是进入到皇宫,都会特别紧张,甚至说不出话来的。
授官的次日,文震孟专门休憩一天时间,在府邸等候郑勋睿,他知道郑勋睿肯定会来拜访的,所谓爱屋及乌,既然对郑勋睿的看法不一样了,文震孟就要推心置腹的和郑勋睿交谈了,毕竟他在朝中多年,熟悉很多的情况,郑勋睿是文家的孙女婿了,一言一行对文家都能够产生很大的影响,在这之前,文震孟终于给家里写了一封信,信写的很长,既承认了自身在对待郑勋睿和文曼珊之间婚事的时候,持有偏见的看法,也肯定了夫人和文谦康在家里所做的努力,同时要求家里做好一切的准备,好好筹办郑勋睿与文曼珊之间的婚礼。
文震孟预料不错,辰时刚过,管家就来禀报,说是姑爷前来拜访了。
文震孟亲自走到了府门口,去迎接郑勋睿。
陪着郑勋睿到府邸的,是郑锦宏等人。
看着郑勋睿准备的礼物,文震孟微微一笑,不管是对于事情的态度,还是从为人处事方面来说,郑勋睿都是优秀的,特别是在知道文家内部事情之后,没有暴跳如雷,说明这个年轻人内心是有着冷静分析的,当然文家做错的事情,肯定是需要道歉的,这不牵涉到年龄大小的问题,也不牵涉到辈分的问题。
带着郑勋睿径直来到书房,泡茶之后,文震孟吩咐管家好好备下酒宴,郑勋睿中午就在这里吃饭,同时吩咐管家,他们交谈期间,不要有任何人打扰。
管家出去之后,文震孟开门见山。
“清扬,老夫知道你所受的委屈,这文家内部的事情,你都已经知晓,老夫不管你是什么看法,可需要解释其中的缘由。”
郑勋睿看着文震孟,没有开口说话,这样的事情,对于他来说还是有着一定阴影的,不管是穿越之前还是穿越之后,人都是有自尊心的,最害怕自尊心收到伤害。
“老夫之前一直都没有见过你,一切印象都是凭着孟长和三弟的话语,三弟对你的印象很好,一直都是替你说话,可孟长对你的印象不佳,老夫也是收到了孟长的影响,一直都不同意这门亲事的,可后来出现的变故,让老夫陡然清醒了,想不到有人居然想着从中作梗,让你和文家都陷入到不利之局面中。”
“前几日,老夫和三弟、孟长分析了其中的缘由,尽管老夫和孟长之间情同手足,可是在这件事情上面,老夫毫不留情的指责了孟长,一大把的年纪了,在朝廷这么多年,经历了那么多的惊涛骇浪,却被人毫不留情的利用了,若是老夫完全听从孟长之建议,如今就要贻笑大方了,恐怕老夫在朝廷里面也无法立足了。”
“老夫在此事的操作上面,也是有问题的,偏听偏信,险些酿成难以挽回之局面,好在你睿智成熟,虽然年纪不大,却能够分析事情的缘由,这才让老夫有机会解释。”
文震孟的话说的非常清楚了,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而且是郑勋睿的长辈,能够说出来这些话语,很不简单了,郑勋睿也不笨,马上站起身来抱拳稽首开口了。
“太爷意思,晚辈明白了,想必太爷已经知晓晚辈过往的一些事宜,晚辈也就不做其他解释了,不过那背后之人,时时刻刻不忘记暗地里出手,这等的龌龊,晚辈是看不过的,总有一日会让他们还回来的。”
“好,你的这种态度,老夫是支持的,在朝廷之中,既不能给逞强,也不能够示弱,必须处于不亢不卑的态度之中,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若是不能够给对方深刻的教训,那就难以有安宁的日子,你是乡试、会试和殿试三元及第,学识出众,被授予翰林修撰,在朝廷上面的表现,也得到了诸多文武大臣的认可,如此情况之下,肯定是有人嫉恨你的,故而在为人处事方面,要有着清醒的认识。”
文震孟的话说的非常直白,没有丝毫的顾忌,看样子是真心实意的教诲。
“晚辈准备明日离开京城,回去完婚之后,赶赴翰林院当值。”
“哦,说说你今日还有什么打算。”
“拜访恩师是免不了的,晚辈准备首先去拜访魏大人,接着去拜访周大人和温大人。”
文震孟的眼睛里面陡然出现了光芒,他没有想到,郑勋睿仅仅用半天的时间,去拜访三位恩师,要知道周延儒是内阁首辅,温体仁是内阁辅臣,而魏呈润不过是礼科给事中,郑勋睿这样的态度,已经表现出来明确的态度。
“如此说来,你准备半日的时间,去拜访三位恩师,要知道周大人和温大人是异常忙碌的,你去拜访,不一定能够见到,不知道有多少人想着拜访他们,却见不到本人。”
“晚辈知晓,晚辈不求见到周大人和温大人,他们位高权重,事情很多,不是晚辈想着见到就能够见到的。”
“哦,那你可曾想过,你这般的态度,日后在朝廷之中,是难以施展抱负的。”
文震孟的提醒非常直接了,但话语之中透露出来的意思,并非是要求郑勋睿一定要去巴结周延儒和温体仁。
既然和文曼珊成亲,那么文家日后就是郑勋睿的重要依靠,郑勋睿也是明白这一点的,文震孟是状元出身,在朝中这么多年,目前还在皇上的身边,日后也是能够得到重用的,所以说话方面,不需要遮遮掩掩的,实话实说对将来的发展有好处。
况且周延儒和温体仁之间的矛盾,很快就要爆发,到时候两个人拼的你死我活,投靠任何一个人,都难以善终,从长远的眼光来说,投靠温体仁也许得到的好处多一些,可目前还是要遭受打压的,从郑勋睿自身的发展来说,他目前所能够依靠的,就是皇上。
“晚辈知道,不过晚辈不想这样做,倒不是说晚辈清高孤傲,只是晚辈读过不少的史书,深知这里面的厉害祸福,晚辈若是依靠自身的力量,能够开创出来一片天地,那是晚辈的能力,晚辈若是做不到这一点,依附于他人,最终也是难以维系,自取其辱。”
文震孟仔细品味了郑勋睿的话语,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清扬,就依照你如此的个性,什么东林书院、应社和复社,想着拉拢你,那无异于白日做梦,连朝中的内阁首辅都不愿意攀附,这样的品性,的确难得,不过老夫也要提醒你,你所走的是一条很艰难的道路,稍有不慎就可能吃亏的。”
“晚辈知晓,不过晚辈还是有依靠的,太爷和三爷都在朝中为官,就是晚辈最大的依靠。”
文震孟愣了一下,呵呵笑了。
“说得好,老夫若是不能够帮助你了,白在朝中这么多年了,你不依附周大人和温大人,也是有好处的,老夫可以说一个眼前的例子,万历四十四年殿试状元钱士升大人,崇祯元年为少詹事,主官南京翰林院事宜,钱大人的恩师就是当时的内阁辅臣钱龙锡大人,当年,钱大人获罪下狱,钱士升也被迫辞职了。”
稍微顿了顿,文震孟再次开口了。
“钱大人是状元,老夫也是殿试状元,包括内阁首辅周大人也是殿试状元,如今你也是殿试状元,而且还是三元及第,不过从历来的情况来看,状元是受到多人重视的,老夫当年也有如此的体会,你能够在这个问题上面保持清醒,是难能可贵的。”
郑勋睿点点头,这个问题的确需要他自己来考虑,外人是不能够帮忙的,而且他思索了大半夜,如何处理这个棘手的问题,作为刚刚起步的他来说,最好是能够做到两面逢源,可惜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官场上历来都是如此,泾渭分明,要么就做墙头草,可那是受到众人鄙视的,也可能是两方都要得罪的。
内心里面,郑勋睿有着自身的判断,当然面临实际情况的时候,他需要慎重处理,穿越的他是清楚官场斗争残酷的,更何况他日后还有很多的大事情需要做,决不能够在起步的时候,就遭遇到沉重的打击。
第一百零八章若即若离
拜访周延儒和温体仁的人特别多,不仅仅是新科进士,还有诸多的官员。
郑勋睿不想依附两人之中的任何一个人,因为周延儒和温体仁之间的斗争,马上就要开始了,两人自崇祯元年开始的合作,到崇祯四年的三月就要结束了,也就是在会试和殿试之后,两人之间的蜜月期正式终结,接下来就是两人之间相互斗争博弈的开始。
这也是因为温体仁想着成为内阁首辅,必然要扳倒周延儒,自己才有上位的可能性。
崇祯四年三月底,殿试刚刚结束,温体仁一派揭露了吏部尚书王永光参与锦衣卫卖官鬻爵,王永光是周延儒一派的中坚力量,结果这道奏折被皇上采纳,王永光被罢免官职,温体仁的同乡左都御史闵洪学出任吏部尚书。
周延儒不甘心,马上上疏揭发内阁辅臣钱象坤,户部尚书梁廷栋等人,这些人和温体仁穿一条裤子,结果皇上也采纳了上疏,免去了钱象坤和梁廷栋的职务,这对于温体仁是巨大的打击,于是温体仁开始提到殿试的事宜了。
温体仁揭发的是殿试榜眼陈于泰,说陈于泰的文章太差,因为是周延儒的姻亲,暗中贿赂,故而得到周延儒的照顾,成为了殿试的榜眼,陈于泰和周延儒马上反驳,否定所有的指控,让皇上糊涂了,最终将这件事情压下来了。
之后周延儒和温体仁之间的斗争愈发的公开和猛烈。
如此情况之下,若是陷入到两人之间的斗争,肯定会遇见很**烦,当然,郑勋睿是穿越者,或许能够想到办法应对此等的局面,但这样的斗争会耗费掉他极大的精力,无法专心致志做自身想做的事情,所以说还是避开为好。
至于说最终若是爆发了争斗,只要郑勋睿有了足够的实力,他相信是可以应对的。
前去拜访魏呈润很是方便,去了之后就见到了,说起来魏呈润并非是郑勋睿真正的恩师,南直隶乡试的主考官是董其昌,故而魏呈润对郑勋睿的来访,感觉到很是吃惊,郑勋睿送上了礼物之后,和魏呈润聊了一会天,说话很是客气,这让魏呈润很是感动,对郑勋睿也是刮目相看了,要知道人家是状元的身份,已经被敕封为翰林修撰,若是把握好,将来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他这个户科给事中是没有办法比较的。
离开魏呈润的府邸,走在大街上,郑勋睿略微有些犹豫,究竟是应该先去拜访周延儒,还是温体仁,这样的拜访两人不可能不知道,先到哪一处也是有奥妙的,再说这两日前去拜访两人的新科进士是非常多的,特别是三甲的进士,为了能够谋求到一个好的前途,最好的办法就是引起恩师的注意。
稍稍思索之后,郑勋睿上了马车,径直朝着周延儒的府邸而去。
周延儒府邸前面,有着太多的马车,用车水马龙来形容,是一点都不过分的。
郑勋睿将信札递给了门房之后,耐心的在外面等候。
半个时辰过去,就在郑勋睿感觉到后悔的时候,府门口出来了一名下人,找打他之后,带着他径直进入到府邸之中去。
郑勋睿之所以选择在府外等候,就是不愿意进入到府邸之后,看见大量的朝廷官吏以及新科进士,那等于是明确表态了,虽说新科进士前去拜访恩师,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让太多人看见了,传闻往往会发生变化。
来到厢房的时候,周延儒正在轻轻揉着头,大概是每日需要处理的事情很多,休沐之后,拜访的客人也太多,难以得到真正的休息。
“学生江宁县新科举人郑勋睿,拜见恩师。”
周延儒没有表现出来特别热情的态度,对着郑勋睿笑了笑,指着前方的椅子,示意郑勋睿坐下说话。
“清扬,你是新科状元,也是三元及第,我大明如此多年的科举,仅仅出现了三名三元及第的读书人,看来你的学识真的不简单啊。”
“学生感谢恩师的夸奖,今后一定会继续努力,将所学知识报效朝廷。”
“县试、府试、乡试的文章,我都看过了,写的的确是不错的,我有些奇怪,你如此年轻,居然能够结合民间之实际情况,提出来诸多的论述,这很是少见啊,我见过很多读书人,依旧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你和他们完全不一样。”
“学生的父亲为了维持家用,常年在外奔波,从父亲口中,学生知道了不少的事情,之后有过出去游历的经历,也关注到很多方面的事情,不过学生仅仅是从表面上看到,虽是说了那么多,实际做起来,还不敢说能行。”
周延儒微微点头。
“有自知之明是很不错的,但也不需要过多谦虚,你的学识文采不一般,故而领悟道理强于其他的人,这也是很正常的,我希望你今后能够很好的为朝廷效力,此番你回家去娶亲,我在这里向你表示祝贺了。”
“学生感谢恩师的关心。”
。。。
自始至终,周延儒没有显露出来拉拢的意思,不过还是给与了敦敦教诲。
这让郑勋睿产生了疑惑,历史上对周延儒的评价是不好的,不少的史书将其归结为奸臣,可刚才交谈那么长的时间,自己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感受,这是为什么,难道是自己的感觉出现问题了,还是被迷惑住了。
离开周府的时候,郑勋睿突然想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他与东林书院、复社和应社之间的关系,应该说是不好的,但自己至少没有去主动冒犯,而是遭遇了对方的供给。
这让他隐隐感觉到了,历史是需要自身去体验的,不管怎么说,历史都是人写出来的,就算是明史也不例外,而很多写明史的人,就是所谓的东林党人,这些人记载历史的时候,将东林书院捧得很高,将张溥等人捧得更高,却无情的贬低皇上,以及朝中当政的文武大臣,似乎历史按照他们的要求来,结局就不会是这样,殊不知真正的历史证明了,东林党恰恰是大明覆灭的罪魁祸首之一。
想到这里,郑勋睿突然明白了一些事情。
来到温府,郑勋睿很快就见到了温体仁。
温体仁已经是五十九岁的老人了,脸上带着笑容,看不出有什么架子,在郑勋睿的印象里面,温体仁同样是被归结为奸臣,但不管是谁,对温体仁的清廉是认可的,甚至有人总结温体仁是清官,当然不是说清官就不参与到权力的斗争之中去了,只要是身在官场的人,或者说想做出一番事业的人,就必然要面对官场上的斗争,若是一味的回避,那就什么事情都不要想着做,浑浑噩噩的混日子。
温体仁的态度,和周延儒有很大的不同,不仅仅是热情很多,还主动询问郑勋睿生活上面是不是有什么困难,若是觉得困难,可以提前支取一部分的俸禄等等。
郑勋睿当然不会说有困难的话语。
前来温府拜访的人也不少,温体仁能够抽出时间来,专门接待他这样一个新科状元,看来的确是不简单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