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传奇-第2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城内的地形,打败郑家军。

谭泰下达了总攻的命令,厮杀即将在锦州城内全面铺开。

密切关注战局的郑锦宏,手心里面已经是湿漉漉的,从目前的情况看,围三缺一的战术尚未产生什么效果,没有发现从锦州城内撤离的八旗军军士,这也难怪,郑家军将士用了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就冲入了锦州城内,就算是八旗军想着撤离,也来不及。

看来激烈的城内厮杀就要全面铺开。

郑锦宏不再犹豫,命令第二梯队的两万郑家军将士,迅速投入到战斗之中,南门已经被前军控制,激烈的城内厮杀已经开始了。

第九百一十章漂亮的巷战

三万人对阵三万五千人,锦州城内瞬间变得热闹起来了。

锦州城是辽东重镇,大明朝廷一直都很是重视,历经了三次的扩建,现如今的锦州城池,北墙一千零六十五米,西墙八百二十米,南墙五百二十米,东墙七百五十米,四墙周长为三千一百五十五米,整个的城池占地约一千亩地。

郑家军进攻的南门,被称之为南门永安,此外锦州还有其他三座城门,分别被称之为东门宁远,西门广顺,北门镇北。

在占地一千亩地的范围之内,拥挤着六万多人厮杀,战况之惨烈是可以预见的。

攻入到锦州城内的郑家军三万将士,依托毛瑟枪的威力,在刚开始的厮杀之中,占据了绝对的上风,而八旗军重点依托的就是弓箭和刀枪,这显然不能够抵御毛瑟枪。

不过城内的厮杀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

郑锦宏和杨贺两人当初预料,郑家军将士攻入到锦州城内之后,八旗军很有可能会从西门撤离,前往宁远,东门和北门已经被郑家军剩下的两万将士牢牢守卫,从这里撤离损失一定异常的惨重,不过两人根本没有想到,驻守锦州的谭泰,两次下达的都是死守锦州城池的命令,压根没有说到撤离的事情。

战斗厮杀持续到午时的时候,郑锦宏和杨贺两人都明白了,短时间之内锦州城内的八旗军是不会撤离的,他们恐怕要长时间的死守,依托城内的房屋等进行防御和厮杀,而且城内的八旗军一定在盼望宁远方向的支援。

郑锦宏果断的再次下达命令,抽调驻扎在城外的一万郑家军将士投入到城内的战斗之中,如此参加厮杀的郑家军将士多达四万人。

郑锦宏下达的这个命令。其实是有些冒险的,锦州以南的松山城堡,驻扎有一万八旗军军士,松山城堡距离锦州仅仅三十多里地,此外就是杏山城堡,同样驻扎有一万八旗军。距离锦州不过五十多里地,这两处的八旗军两万人倾巢出动,前来驰援锦州城,那么前军将要遭受到巨大的压力。

巷战是郑家军将士训练的重点科目之一,当初郑勋睿提出郑家军要进行巷战训练的时候,郑锦宏和杨贺等人还很是不理解,在他们看来,郑家军最为重要的还是起兵的训练,若不是郑勋睿亲自督促。郑家军几乎就忽略了对巷战的训练。

此时此刻,郑锦宏和杨贺终于明白了郑勋睿的苦心,也感受到了郑勋睿的远见。

郑勋睿总结巷战的特点为三个方面,伤亡大,时间长,意外多。

巷战在城池之中进行,双反是面地面的厮杀,因为城池的特点。以步卒为主,战斗厮杀时候。对我双反混杂在一起,且防守的一方可以依托诸多的房屋进行防御,这就导致指挥和协同作战变得困难,炮兵在这个时候没有了任何的作用,相对来说,进攻一方是处于不理地位的。若是平日里不进行专门的训练,猝然展开的巷战,会让进攻方损失惨重。

不过郑家军将士已经接受了系统的巷战的训练。

而进攻的利器就是火箭弹和毛瑟枪。

巷战以百人为一个团队,避免单独的作战,百人团队之中。有专门投掷火箭弹的军士,有专门负责射击的军士,有预防对手偷袭的军士,团队进攻的目的也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清除每一栋房屋之内的对手,务必做到赶尽杀绝。

进攻的时候,百人团队之间也要相互照应,主要是预防从其他地方冲出来的对手。

巷战推进的速度不要过快,不要着急,一个房屋一个房屋的攻克,巷战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最大限度的杀死对手,最大限度的减少自身的伤亡。

郑家军将士严格按照平日里的训练,展开了在锦州城内的巷战。

这恐怕是谭泰做梦都没有想到的。

相比较来说,习惯于野外作战的八旗军,对于巷战根本不熟悉,他们习惯于冲锋厮杀,就算是在巷战的时候,也不大愿意守候在房屋里面,依托房屋来抵御对手,厮杀开始之后,他们大都冲出屋子,与郑家军将士展开面对面的厮杀。

可惜他们的血肉之躯,根本不可能抵御毛瑟枪,他们手中的弓箭,也不可能有毛瑟枪那么快的进攻速度。

更加致命的一点,那就是谭泰根本无法全面指挥锦州城内的三万五千军士作战。

城内密集的枪声成为了作战的主流。

郑家军将士组成的近四百给百人作战的团队,分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展开进攻。

很多时候,百人团队面对的就是冲锋过来的八旗军军士,他们手中的毛瑟枪成为了主要的武器,随着枪声的响起,很多冲锋的八旗军军士瞬间倒地,连厮杀的机会都没有。

郑家军将士的伤亡也不小,主要还是八旗军射过来的弓箭。

巷战空间狭小,很多时间射过来的弓箭密集,一样难以躲避。

人数上面占据优势、战术上面占据优势的郑家军前军,逐渐开始控制战斗的节奏了。

锦州城内的血腥气味愈发的浓厚,大街上和房屋里面,到处都是尸首,此次的作战,郑锦宏和杨贺都下达了命令,郑家军不要俘虏,这些俘虏无法安置,前军还有更加重要的战斗,俘虏将成为心腹大荒。

所以厮杀在毫不留情的情况之下展开,不管八旗军军士是不是投降,都会遭遇到斩杀。

这样做很是残酷,也会激发八旗军拼命的反抗,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谭泰终于发现情况不对了。

巷战开始之后,他的指挥慢慢开始失灵了,三万五千八旗军军士,被分散在诸多的营地和房屋之中,不断有传令兵前来禀报,东西南北四处很多地方无法抵御郑家军的进攻,谭泰于是将军营之内的军士不断派遣出去,到了这个时候,不管是满八旗还是蒙八旗军士,都要参与作战之中了,若是继续保留实力,最终自身的性命都保不住。

战斗持续的时间逐渐拉长,谭泰察觉到,进攻的不是郑家军小股不对,从传令兵不断禀报的情况来看,进攻的郑家军军士总人数,不少于驻守锦州城池内的八旗军,且驻扎在外面的八旗军,至今都没有什么反应,可见他们不敢对依旧在城外的郑家军发动进攻。

损失愈发的大了,按照传令兵禀报的情况,城内八旗军的损失恐怕超过万人。

谭泰有些彷徨了,变得举棋不定,究竟是命令驻守锦州城池的大军撤离,还是继续坚持战斗,隐隐的,谭泰想到了一些什么,可是他不能够确定。

南门、北门和东门全部失守,唯一控制在八旗军手中的,就是西门了,若是西门也失去了控制,那么所有八旗军的将士都要陷落在锦州城内了,三万五千人啊,如此庞大的队伍,要是全军覆没,谭泰也就不要想着撤离了。

谭泰身边的谋士已经几次提出来建议了,恳请谭泰下达撤离锦州城池的命令。

谭泰还是在犹豫,天尚未黑,这个时候撤离,守在城外的郑家军若是突然发难,损失岂不是更大,他暗暗下定了决心,天黑的时候撤离。

盛夏季节,昼长夜短,每延续一分钟的时间,八旗军的损失就更大。

一些八旗军军士已经崩溃,大街上时常出现狂奔的八旗军军士,他们很快被毛瑟枪击中,倒在了地上不再动弹。

郑家军将士愈战愈勇,他们面对八旗军的时候,本来就占据心理上的优势,加之八旗军没有巷战的经验,让战斗厮杀倾向于一边倒的趋势,被斩杀的八旗军军士越来越多,郑家军将士的损失却不是很大,如此持续下去,最多两天到三天的时间,前军就能够彻底剿灭驻守锦州城池的八旗军。

百人团队作战的经验愈发的丰富,将士之间配合默契,团队与团队之间的配合也愈发的默契,他们一寸一寸的往前推进,不断举枪射杀八旗军军士。

负责指挥作战的杨贺,已经下定决心,要基本斩杀驻守锦州城池的八旗军,进入城内作战的郑家军将士已经达到了四万人,人数上面超过了城北的八旗军,且郑家军有着巨大的巷战优势,如此情况之下,就算是八旗军准备从西门撤离,也要给与最大限度的杀伤。

天色渐渐暗下来了,黑夜是郑家军的天下。

杨贺下达的命令也愈发的明确,黑夜不能够停止进攻,继续进攻,城内早就是火光冲天,就算是看不见,举着火把也要将战斗持续下去。

只是进攻的百人团队,进行适当的休整,一部分将士抓紧时间吃饭,补充体力,另外一部分的将士继续进攻,吃饭同样是交叉进行,反正保证一条,那就是进攻不能够停止。

枪声和火箭弹的爆炸声依旧是密集的。

杨贺已经给主帅郑锦宏提出了建议,八旗军唯一控制的就是西门,此刻炮兵营可以将炮口对准西门,一旦八旗军从西门大规模的撤离,则火炮的轰炸就要全面铺开。

郑锦宏也下达了命令,命令火炮炮口全部对准了锦州的西门。

第九百一十一章悲哀的撤离

戌时三刻,天终于黑尽。

谭泰等候的机会到来了,一整天的厮杀,带给他的是噩梦,传令兵不断前来禀报战况,都是伤亡惨重,每一处都是需要驰援的,谭泰不敢将所有的兵力都派遣出去,那样他就真的无法收拾局面了,不过一整天的战斗过去,军营之中剩下的军士已经不足一万五千人,本来想着保存更多实力的谭泰,无奈派出了近两万的军士,因为郑家军的进攻太过于的猛烈,若是不拼死的抵抗,军营都有可能保不住。

好在西门尚在控制之中。

撤退的命令迅速下达了,继续纠缠于巷战之中,八旗军根本无法抵御,更是不能够忍受的,好几次谭泰都想着冲出去厮杀,被身边的谋士劝住,他是大军的主帅,不能够出现任何的问题,否则大军就真的要全部散掉了。

这一次谭泰听从了身边谋士的建议,从西门撤离的时候,关注外面的动静。

在谭泰看来,郑家军的火炮的确是厉害,可火炮晚上是没有办法发射的,这是规矩,毕竟夜晚视线不明,什么都看不见,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若是郑家军在西门之外设立了埋伏,那么撤离的大军是无法抵御的,毕竟撤离的战斗可不比进攻的战斗。

谭泰离开了府邸,朝着西门的方向转移。

城内的战斗还在继续,到处都是清脆的枪声,熊熊的火光将城内到处都照的亮堂堂的,谭泰无心看城内的战斗情形,他的心在滴血,八旗军伤亡究竟如何,撤退命令下达之后。究竟有多少人能够撤离,目前来说还是未知数。

驻守西门的八旗军军士早就侦查了西门外面的情形了,的确没有发现郑家军。

这本应该是非常奇怪的情形,但是在谭泰看来没有什么奇怪的,他认为郑家军已经将所有兵力投入到进攻之中,郑家军的目的就是占领锦州。故而没有多余的兵力在外面布置,身边的谋士提出来异议的时候,谭泰根本没有听进去。

连续派出的三路人马,顺利的从西门撤离了,尽管每一路的人马只有两百人左右。

这些人是用来试探西门外面情形的,看看是不是有郑家军的埋伏,迄今为止一切都顺利。

得到传令兵禀报的消息之后,谭泰的脸色总算是稍稍舒缓了一些。

刚刚来到辽东,就遭遇如此的惨败。猝不及防,这让谭泰异常的憋气,也就是一年多之前,也是在辽东,谭泰可是率领军士奋勇厮杀,获得了好多次重大的胜利。

大军准备从西门撤离了,撤离的时间为戌时一刻。

撤离的命令已经下达,可是没有多少的军士朝着西门的方向聚集。这让谭泰刚刚放下的心再次提起来了,在城内各处鏖战的八旗军军士可是有两万人啊。这么多的军士,难道都被郑家军剿灭了,不过一天左右的时间,这怎么可能,难道郑家军如此的厉害吗。

谭泰不敢多想了,撤退的时间已经到了。容不得他多想。

大规模的撤离开始了,一万多八旗军军士从西门有序的离开,朝着松山城堡的方向而去,在锦州和松山之间,还有三千八旗军军士驻扎。

谭泰在队伍的中间。最为精锐的满八旗也在他的四周,跟随撤离。

一整天的战斗过去,郑锦宏终于得到了斥候的禀报,有迹象表明,八旗军准备从锦州的西门大规模撤离了。

夜间开炮轰炸,难度的确是很大的,不过这不是主要的问题,淮安火器局的诸位专家,早就发明出来校正火炮射击的瞄准仪,依靠这个东西,火炮可以固定轰炸的方向,再说火炮准备轰炸的地方,是八旗军撤离的必经之地,也是一大片的开阔地带。

王小二曾经建议,调遣五千将士对撤离的八旗军进行追杀,郑锦宏否定了这个建议。

郑锦宏早就说过了,拿下锦州城池的战斗,不过是序曲,更加惨烈的战斗尚在后面。

皇上率领的中军,出发不过两天的时间,中军携带了大量的火炮,行军速度不可能很快,况且从山海关到宁远,中间还有前屯和高台堡等城堡,八旗军若是在这些城堡之中安插了军士抵御,中军还是需要耗费时间剿灭这些八旗军的。

山海关距离宁远有两百多里地,按照中军的行军速度,至少需要四天到五天左右的时间,加上在前屯和高台堡等地耽误的时间,中军十日之内能够抵达宁远,就算是非常顺利了。今日才七月二十二日,中军出发不过两天的时间,接下来还有接近八天左右的时间,前军要遭受到无数的进攻,那个时候的战斗才是第一阶段作战的核心。

攻打锦州城池是辽东战役的第一战,必须要获得完胜,目前这个任务基本算是完成。

第一战不要过多的损耗实力,免得后面的战斗难以抵御。

所以郑锦宏果断的决定,用火炮对付从西门撤离的八旗军。

斥候源源不断前来禀报消息。

其实这个时候,郑锦宏距离西门不足五里地,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他不可能通过望远镜清楚的知晓西门的情形,此刻他也不能够冒进,免得自身出现危险,还要惊动撤离的八旗军。

两小股的八旗军从西门撤离,这明显就是试探。

郑锦宏不动声色,王小二却有些忍不住了,他认为八旗军若是总采取这种小规模撤离的方式,那战斗岂不是无法进行了。

郑锦宏也有些犹豫,可他稍稍思考之后,认为八旗军不可能总是采取这种方式撤离,时间上面不允许,等到天亮之后,八旗军所有的行动都会暴露出来。

跟随在谭泰身边的是汗八旗正白旗旗主石廷柱和镶白旗旗主巴颜。

两人都没有亲自参与到巷战的厮杀之中,一直都在谭泰的身边。

谭泰抵达锦州城池之前,负责指挥作战的是石廷柱。

锦州城内的满八旗和蒙八旗的军士不是很多,合起来也就是五千人左右,绝大部分满八旗和蒙八旗的军士了,都是驻扎在宁远城池的,有阿巴泰直接统领。

谭泰抵达锦州,也有效的整合了驻守锦州的八旗军,要知道石廷柱虽然是汗八旗正白旗旗主,可是没有资格指挥满八旗和蒙八旗的军士。

满八旗的指挥系统很是有意思,各旗都只服从旗主的指挥,不会听从其他旗主的调遣,只是在松山之战后,皇太极才痛下决心改变这种局面,后来的山海关之战后,满人旗主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集体同意了皇太极的决定,可即便是如此,满八旗各旗之间的指挥还是很不容易协调的。

一万多的军士基本撤离了西门。

谭泰在离开锦州城池的时候,下达了命令,留下一千军士驻守西门,务必等到大军安全撤离之后,才能够离开,同时这一千军士也要接应陆续从城内撤离的军士。

安排布置完毕一切,谭泰才放心的朝着松山的方向撤离。

隆隆的炮声响起,眼看前前方诸多的军士在炮火之中倒下的时候,谭泰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明明天已经黑了,火炮怎么发射,难不成这些炮弹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

惨叫声和马嘶声被隆隆的炮声掩盖,撤离的八旗军军士已经四散开始逃离炮火的轰炸。

可是四周都是黑漆漆的,找不到方向的八旗军军士,根本无法彻底的散开,他们唯一能够作出来的选择,就是躲避炮火的轰炸。

遗憾的是炮火过于的密集了。

谭泰同样不能够幸免,几发炮弹在他身边不远处爆炸,好些战马被震得无法稳住身形,开始了四散的狂奔,炮弹爆炸的冲击波震得谭泰双眼发黑。

炮弹的冲击,让谭泰彻底清醒下来,他非常清楚,到了这个时候,必须加快撤离的速度,能够撤出去多少就是多少,若是想着继续稳住撤离的大军,那是找死的行为,那样做只会让伤亡愈发的增加。

谭泰跃马朝着前方开始冲击,他身边的亲兵将其簇拥在中间,石廷柱和巴颜也开始拼命的朝着前方冲锋,这个时候就看谁的运气好了。

谭泰的亲兵此刻展现出来铁血和残酷的一面,前方凡是阻挡谭泰撤离的军士,全部被他们无情的敢开或者是直接斩杀,冲锋的谭泰仿佛没有看见这一幕。

缺乏了有序的指挥,撤离的大军瞬间就乱了,一窝蜂的朝着前方拼命跑。

更多的炮弹呼啸而至,在密集的人群之中爆炸,更大的伤亡开始出现。

谭泰急的心里滴血,脸色都扭曲了,可是他不敢停下来,只能够冒着炮火往前冲,若是这个时候停下来,后果不堪设想。。。

谭泰终于撤离到炮火轰炸的范围之外了。

看着身边歪歪扭扭的军士,看着前方依旧在轰炸的炮火,谭泰的脸上已经没有了任何的表情,他不知道三万五千人能够撤离出来多少,不知道伤亡会有多大,这场猝不及防的惨败,好像是一个梦幻。

在亲兵的催促之下,谭泰终于朝着塔山的方向撤离了,他身边已经没有了谋士,想必那些谋士没有能够躲避此番的轰炸,石廷柱和巴颜倒是跟上来了,两人的运气还不错。

第九百一十二章大祸临头的感觉

天亮之后,已经抵达塔山城堡的谭泰,得到了准确的禀报,从锦州撤离到塔山的八旗军军士仅仅九千多人,这其中包括驻守在锦州和塔山之间的三千军士,也就是说从锦州城池之内撤离的八旗军只有六千多人。

三万五千人,撤离到塔山的仅仅六千多人,这个数字让谭泰难以接受。

至于说驻扎在锦州到广宁之间的两千人,情形究竟如何,谭泰不知道,也无法知道。

短暂的思索之后,谭泰安排石廷柱驻扎在塔山城堡,等候还有可能撤往这里的八旗军军士,他必须要赶到宁远城去,将所有的情况亲自禀报给饶余郡王阿巴泰。

隐隐的,谭泰已经预计到了某种可能,但他不敢确定。

宁远城,蓟辽督师府。

阿巴泰脸色发白,身边的索尼、洪承畴,以及汉八旗正黄旗旗主祖泽润、镶黄旗旗主刘之源、正红旗旗主吴守进等人,也是默默无语。

锦州城池的战斗,阿巴泰已经知晓,只不过战斗情况如何,尚未得知。

锦州城池被郑家军突然进攻,这个消息让阿巴泰感觉到震惊,他的注意力完全在山海关方向,大明皇上郑勋睿率领的郑家军,已经从山海关出发,前屯已经被郑家军占领,驻守前屯的八旗军,早就迅速撤往高台堡,阿巴泰的命令也已经下达,驻守前屯和高台堡的八旗军,全部撤往宁远,阿巴泰决定在宁远抵御郑家军大军。

偏偏这个时候,锦州传来被郑家军进攻的消息。

锦州若是失守,意味着什么,阿巴泰是知道的。

就在众人尚处于迟疑之中的时候。亲兵进来禀报,说是镇守锦州城池的一等甲喇章京谭泰和汉八旗镶白旗旗主巴颜来到了宁远城。

阿巴泰有些站不起来了,按照道理来说,谭泰和巴颜都是不应该离开锦州城池的,就算是要禀报什么情况,也可以派遣其他的人前来。毕竟两人都是镇守锦州的主官,他们离开锦州城池,就等于是放弃了阵地。

出现这样的情况,唯有一种可能,那就是锦州城池已经被郑家军占领了。

谭泰和巴颜很快进入了厢房,两人脸上没有丝毫的血色。

还没有等到阿巴泰开口,谭泰就首先开口了。

“郡王,锦州城池被郑家军占领了。。。”

谭泰的身体摇晃了一下,脸色变得异常的难看。

“谭泰。你是我满八旗正黄旗的一等甲喇章京,本帅派遣你去镇守锦州城池,就是要求你要死死的守住城池,你丢失了锦州城池,还有脸到宁远城来吗。。。”

谭泰脸上的神色倒是没有变化。

“末将专门前来给大帅禀报消息,末将兵败,丢失了锦州城池,愿意接受任何的处罚。不过末将一定要将锦州城池的战斗情形禀报大帅,末将还有一些估计。不知道是真是假。。。”

阿巴泰毕竟是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的哥哥,其威严还是摆在这里的,尽管谭泰是满八旗正黄旗的一等甲喇章京,可是在阿巴泰的面前,还是不敢嚣张的。

听到谭泰如此说。阿巴泰没有再次追究锦州城池失守的事宜。

桌上摆着辽东的地图,这是洪承畴专门要求准备的。

“也好,本帅暂时不追究其他的事情,你就说说锦州之战的情况。”

谭泰马上开始禀报,一直到他离开塔山城堡的时候。从锦州方向来到塔山的八旗军军士才一万余人,也就是说,驻守锦州城池的四万人,有接近三万人不知所踪,当然驻扎在锦州城外靠近广宁方向的两千军士,尚不知道情况如何,按说这两千人应该是没有出现危险。

谭泰从锦州城池撤离的时候,情况紧急,根本来不及联系这两千人,就在他离开塔山的时候,已经派遣专人试着去联系这两千人了。

谭泰诉说的过程之中,阿巴泰等人的脸色再次变化了,他们万万想不到,郑家军仅仅用了一个时辰左右的时间,就攻入到锦州城内,仅仅一天的战斗下来,谭泰就被迫撤离了锦州城池,而且在撤离的过程之中,还遭遇到火炮的袭击。

郑家军用于进攻锦州城池的军士,至少有五万人左右,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这肯定是郑勋睿精心做出的安排,不是心血来潮之举。

锦州之战损失的八旗军接近三万人,这是阿巴泰难以接受的数字。

驻扎在辽东的八旗军一共十五万人,一次的战斗损失就接近五分之一了,若是按照这样的情形持续下去,十五万人能够坚持多长的时间。

更加让阿巴泰难以接受的是,锦州城池的失守,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其实在这之前,已经有高台堡和松山等地的军士禀报,发现了郑家军的踪迹,可是那个时候,阿巴泰的主要注意力都集中在山海关,对于各地禀报的情况没有引发注意。

这是一个巨大的失误,可以说是一个致命的失误,可能造成难以估量的严重后果。

阿巴泰的脸色已经变成猪肝色。

谭泰禀报完毕之后,厢房里面异常的安静,没有谁开口说话,不会有人在这个时候自找无趣。

阿巴泰看了看洪承畴,几乎没有怎么思索,就冷冷的开口了。

“洪大人,你是皇上派遣来的参谋,说说你对郑家军进攻锦州城池的看法。”

洪承畴已经感觉到身体发冷,其实在谭泰禀报情况的时候,一种大祸临头的感觉,已经从脑海之中冒出来,那种刻骨铭心的后悔充斥整个的心头。

阿巴泰的话语,让洪承畴的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

他看着桌上的地图,艰难的开口了,声音略微有些嘶哑。

“郑家军占领锦州城池的举措,显然是想着彻底封堵从锦州一直到山海关的所有地方。。。”

洪承畴的这句话,已经说明了一切。

阿巴泰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其实他也想到了这一点,郑家军舍近求远,突然发动了对锦州大规模的进攻,绝非是无聊之举,人家是想着关掉关宁锦防线的大门,人家的目标是驻扎在前屯至锦州之间的十五万八旗军。

郑勋睿的胃口太大了,不仅仅想着收复辽东,而且还要剿灭他阿巴泰麾下的十五万八旗军,至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郑勋睿的策略是完全正确的,阿巴泰已经在锦州损失了接近三万人,锦州城池已经被郑家军牢牢的占据。

洪承畴说完之后,眼睛发红的阿巴泰再次开口。

“洪大人,那你认为本帅该如何应对锦州城池失守的事情。”

厢房里面再次变得安静了,这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要知道阿巴泰得到的消息,前屯已经失守,而且高台堡驻扎的军士也要全部撤往宁远城,那么大明皇上郑勋睿率领的郑家军,可以长驱直入攻打宁远城池,而解除锦州危机的唯一办法,就是派遣大军打败郑家军,将锦州城池夺回来,那样大军才有可能在无法抵御郑家军进攻的情况之下,安然的撤离。

洪承畴的表情也变得艰难了,这一切他都想到了。

八旗军所能够依据的优势,就是城池,若是和郑家军在野外展开厮杀,其犀利的火炮是八旗军难以抵御的,如此情况之下,八旗军若是失去了宁远城池,又不能够攻克锦州,那就是面临灭顶之灾了。

郑勋睿太厉害了,能够做出如此的安排部署,而且让辽东的主帅阿巴泰根本没有预料到,甚至是沈阳的皇太极也没有能够考虑到这一点。

洪承畴不敢随便提出来建议,此时稍有不慎,提出来不好的建议,跟随而来的就是灾难。

“大帅,情况突然,奴才尚未仔细思索。。。”

洪承畴尚未说完,阿巴泰就开始怒吼了。

“洪承畴,那是皇上派来的参谋,如此重大的事情,你没有考虑好,本帅要你参谋有什么用,皇上想到你是汉人,对汉人的习性是了解的,才会让你到辽东来参谋,否则皇上留着你干什么,你和郑勋睿曾经并肩战斗,不会在这个时候想着投降吧。。。”

阿巴泰的火气没有地方发泄,唯有对准洪承畴了。

投降后金的洪承畴,此刻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忍受,他这种投降后金的汉人,在大清国没有任何的地位,无非是苟延残喘罢了。

洪承畴的脸色变得苍白,身体也微微摇晃,紧咬着的嘴唇变渗透出来血渍。

这个时候索尼开口了。

“大帅,事已至此,末将认为还是仔细考虑下一步的行动,如何化解眼前的危机是最为重要的,末将认为此事要迅速禀报皇上,在皇上的旨意到来之前,做好一切应对的准备。”

索尼是正黄旗的二等甲喇章京,但其有一个更加特殊的身份,那就是皇太极身边的亲卫,也正是这样原因,阿巴泰对索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