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传奇-第2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刻钟时间,足够这三千五百人抵达营州,也就是说,前军开始进攻营州的时候,这些人已经进入到营州城内。

一直有些抱怨的郑锦宏,终于在郑勋睿的身边开口了。

“少爷,您对他们不是完全放心,可以不这样安排部署啊。”

郑锦宏的确看出来了,郑勋睿对着三千五百人,不是完全放心,不等他们的禀报,就直接进攻,万一这三千五百人反水,造成的影响也不会太大的。

“锦宏,作战就是赌博,关键时刻必须要下定决心,我们最好的选择只能够这样,就算是这三千五百人反水了,前军也就是强攻,他们若是想着反水,那就早些反水,等到前军攻打营州的时候,他们那个时候反水,才真的麻烦。”

郑锦宏若有所思的点头,这样看的确是有道理的。

一股洪流来到营州城外的时候,眼前的一幕让所有人惊呆了。

刚刚抵达营州城外的三千五百人,已经和大顺军军士厮杀开了,这三千余人,状若疯狂,以少敌多,毫不畏惧,哪里是前面见到的情形。

不断有人在厮杀之中倒下,可没有人**,他们的眼睛里面迸发出来的是仇恨。

爆发了,这些军士终于爆发了。

这一刻,郑勋睿瞬间明白了什么是屈辱之后的爆发,这三千五百人,在投降大顺军之后,遭受到了无尽的屈辱,人家十几个军官就可以让他们屈服,他们不敢反抗,因为他们看不到任何的希望,可是郑家军出现之后,他们的感受完全不一样了。

这三千余人,身为朝廷大军,投降了流寇,也就是大顺军,这是难以言说的屈辱,再次投降郑家军之后,他们没有遭受到讥笑,而且在攻打营州的战斗之中,他们得到了最大的信任,郑勋睿的笑脸印入每个人的心里,若是还不拼命,他们不配活在世上了。

看着这一幕,郑锦宏的神色变得严肃,他看见郑勋睿点头之后,拔出了腰间的钢刀,朝着营州方向挥过去。

铁流开始涌动,耀眼的红色朝着正在厮杀的人群冲过去。。。

王小二率领的斥候营将士,早就分散开来,他们的任务斩杀任何一个想要逃走的大顺军军士,至于辨认是大顺军军士还是投降的军士,很简单,每一个投降的军士,右臂都牢牢绑着白色的绸布,不过厮杀之中白色绸布若是掉落了,那就只能够说是命苦了。

郑勋睿没有动,亲兵营将士围在他的周围,警惕看着四周的情形,洪欣瑜依旧在距离他不到一米的地方,犹如一块岩石。

郑勋睿静静的看着战场上的厮杀,看着斥候营斩杀一个个逃跑的大顺军的军士,这种残酷的场景,他见过太多,这已经不算什么了。

营州应该是顺利的拿下来了。

三千余人是立下大功劳的,按照道理来说,大顺军军士应该是守在城池之内的,他们看见了这三千余人之后,居然冲出来厮杀了,或许他们根本不相信投降的官军,压根就看不起投降的官军,所以他们才会倾巢出动厮杀,他们以为很快就能够杀死这些官军,谁知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三千余人拼命厮杀,因为背后有依靠,也因为内心屈辱爆发。

本来打算强攻的城池,居然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这一刻,郑勋睿忽然想到了吴三桂,想到了祖大寿,甚至想到了洪承畴,历史上这些人都投降了大清国,都成为了彻底推翻大明王朝的急先锋,可人是复杂的,在众口一词的批评他们的时候,是否也想想其他的因素。

当然,郑勋睿不会饶了洪承畴和祖大寿,他们投降八旗军的时候,大明王朝还是存在的,他们并非是走投无路,只是过于爱惜自身的性命,丢掉了信仰和追求,忘记了祖宗。

一个时辰过去,战斗结束,干净利落。

大顺军的军士,哪里是郑家军将士的对手,何况他们面对的是最为强悍的斥候营和骑兵营,再说大顺军最为精锐的军队,早就前往一片石去征伐了,留下的战斗力自然弱一些。

郑锦宏、杨贺、王小二等人脸上带着笑容和崇敬的神情,来到了郑勋睿的身边。

“大帅神算,属下不及。。。”

郑锦宏还没有说完,郑勋睿就挥挥手。

“不用多说了,做好准备,收拾战场之后,大军歇息两个时辰,吃饭之后出发,前往通州,拿下了通州,我们就可以拿下京城了。”

郑锦宏等人马上调转身形,前去安排布置了。

郑勋睿的脸上出现了淡淡的惆怅。

随着他地位的变化,包括郑锦宏等人,在他的面前态度已经出现了变化,明显表现出来敬畏,以前的随和逐渐消失。

这是正常的情况,他郑勋睿即将踏上巅峰,君臣思想,已经深入人心,这个时候,众人看向他的目光,大不相同了,可以说,不要多长的时间,敢于和他直视的人将逐渐消失。

高处不胜寒,这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掌握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就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别人就要跪在地上看着你,几百年之后所谓的争取什么人权之类的话语,在这里是说不通的,现如今的人没有这样的认识。

任何时代,人们都有顶礼膜拜的举措,对于那些伟人,任何人都是敬仰的,哪怕是对手。

郑勋睿必须接受这种变化,他将要开创一个从未有过的盛世,必定就要付出很多,友谊将逐渐成为奢侈品,君王的友谊,不是寻常人之间的友谊,特别是他这种从乱世之中杀出来的伟人。

现实逼迫郑勋睿接受这样的变化。

战报很快出来,最先参与厮杀的三千五百人,伤亡还是有些惨重的,阵亡一千二百余人,重伤四百余人,伤亡几乎超过一半了。

屈辱之中爆发是可贵的,能够爆发出来势不可挡的能量,可是自身的战斗力不是短时间之内能够提升的,这些人战斗力的确太差,不过经过了这一番的厮杀,他们必将出现从未有过的蜕变。

驻守营州的一万大顺军军士,六千多人被斩杀,其余全部被俘。

郑家军阵亡七十五人。

第八百六十五章通州之战

通州距离京城只有六十里地,好的战马,只要半个时辰就可以通州赶赴京城,所以郑家军进攻通州的战斗,就成为了最为关键的战斗。

若是要京城无所察觉,郑家军进攻的过程之中必须做到三点,其一是在最短的时间之内结束战斗,最好压缩在两个时辰之内,这样京城方面反应不过来,其二是不能给让任何一个大顺军的军士逃离,特别是骑兵,放走任何一个骑兵,意味着消息泄露,其三是战斗厮杀最好是在城内进行,尽量不要在旷野出现大规模的厮杀,否则周遭百姓可能看见,消息也要泄露出去。

驻扎在通州的大顺军军士,根据情报反应,也是一万人。

先前通州驻扎的大顺军远不止一万人,达到了五万人之多,只不过其余的四万人,跟随李自成前往一片石征伐厮杀去了。

李自成还是很重视通州防御的,这里可以算是京城的门户之一。

驻扎在通州的大顺军军士,也是李自成精锐的部队之一。

这就意味着攻打通州的战斗,显得特别重要。

郑勋睿想到的更多。

一片石的战斗结束之后,不管李自成是胜利还是失败,他都将率领大军从通州方向撤离到京城,这个时候,通州将真正成为京城的门户。

郑家军干净利落的拿下通州,命令中军迅速赶赴通州,且守住通州,阻断李自成撤望京城的要道,在通州死死的扼住李自成的大军,在这里给予李自成毁灭性的打击,这是完全有可能的。这样就能够让战斗远离京城,也从一定程度上面护卫了京城。

作战部署在郑家军将士歇息的时候展开。

已经思考了很长时间的郑勋睿,面对着地图提出来作战的要求之后,看着郑锦宏等人。

周遭死一般的寂静,没有谁开口说话,他们都知道作战的难度。

不过他们也等着郑勋睿开口。在他们看来,天大的困难,郑勋睿都能够想到解决的办法。

可惜这一次他们错了,郑勋睿不是神仙,不可能每次都拿出来灵丹妙计。

“通州之战是一场恶战,我们没有投机取巧的机会,唯有硬攻,前军两万两千人,留下两千人在营州看管俘虏。等候中军到来,其余两万人,分为两个部分,一万五千人攻打通州城池,五千人外围警戒,李自成对京城之外的通州、宛平和顺义等地,是非常看重的,不准无关人等在这些地方活动。这给予我们机会,外围五千人短时间之内不会暴露行踪。”

“我们作战的时间不多。必须在半天时间之内拿下通州,留守京城的顾君恩,此人有些本事,李自成和刘宗敏率领的大军,正在一片石作战,顾君恩肯定会随时派遣人员前去了解战况。这些人很有可能路过通州,李自成和刘宗敏同样会派遣人员前往京城通报情况。”

“恶战对于郑家军将士来说不算什么,此次进攻通州的前军将士,不少人曾经跟随我进入过通州城,通州实际上就是以兵营为主的城池。故而修建的时候,城池是很坚固的。”

“进攻的重任斥候营承担,你们务必发挥出来毛瑟枪的威力,让城内的流寇无计可施。”

“斥候营是郑家军最为精锐的军士,王小二,我希望你速战速决,斥候营的主要任务,就是攻下城墙,打开城门,剩下的厮杀让骑兵营完成。”

“斥候营抽调一千将士,进攻城池,采取什么办法,我不管。”

大军就要开始前往通州的时候,郑锦宏和王小二两人找到了郑勋睿。

“大帅,王参将有些想法,给大帅禀报。”

郑勋睿点点头,王小二很快开口了。

“大帅,斥候营的将士,个个身手不凡,属下的想法,能不能半夜进攻通州城池,斥候营将士神不知鬼不觉的攀爬上城墙,夺取城墙之后,打开城门,如此能够让伤亡降低。。。”

郑勋睿听得很仔细,他也不想斥候营的伤亡太大。

“这个想法不错,不过你可知道,通州城池上面,时刻都点着火把,趁黑进攻不可能。”

“属下想过,流寇总是有疲倦和疏忽的时候,属下率领斥候营的将士,丑时展开进攻,只要行动迅猛,他们就没有办法抵抗。”

郑勋睿略微思考了一下,点点头。

“很好,斥候营的将士,武器的配备一定要齐全,弓弩是最为主要的进攻的武器,若是进攻的过程之中被发现,使用弓弩,有可能不会惊动其他的流寇。”

“是,属下这就带着斥候营一千将士出发,请大帅等候属下的好消息。”

王小二离开之后,郑锦宏看着其背影,欲言又止。

“锦宏,想到什么就说出来。”

“是,少爷,属下觉得让斥候营担任主攻的任务,是不是可惜了,斥候营任何一个将士的伤亡,都是郑家军不小的损失。”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越是强悍的军士,越是要关键时刻发挥出来作用,此番战斗的意义,我不用说你也明白,让斥候营担任主攻的任务,的确让人心疼,但这样的代价必须要付出,如此才能够保证我们作战获取到最终的胜利。”

丑时,万籁俱寂。

身穿黑衣的王小二和一千斥候营的将士,已经将身体贴在了城墙上面。

近两丈高的城墙,足足六米,比京城的城墙低了两米。

王小二亲自挑选的五十名斥候营的将士,连同他本人在内,将顺着城墙往上爬,不依靠任何的工具,而且他们还要背负弓弩和绳索等东西。

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郑家军斥候营的将士能够完成。

斥候营的魔鬼训练之中,就有徒手攀援这一门课,就连斥候营的将士,能够在这种训练之中完全合格的,都不是很多。

气势这就是几百年之后特种兵精英训练的内容了。

城墙由墙砖砌成,有着手的地方,只要手腕手指和足部的力度足够,的确能够攀爬上去。

攀爬丑时准时开始。

九百五十人紧紧贴着墙,一动不动,他们不会朝着上面看,一旦五十名斥候攀爬上去,将丢下绳索,他们顺着绳索迅速攀爬上城墙,城墙上面有巡逻的军士,这些军士肯定会被斩杀,但斩杀的过程之中,不能够发出任何的声响,否则先前上去的五十名斥候就危险了。

王小二攀爬到距离墙垛不远地方的时候,大脑里面一片空白,此刻体力消耗太大了,平日里的训练感受不到,真正实战的时候,才发现体力消耗特别大,应该是紧张所致。

已经能够听见巡逻军士的脚步声了,这个时候必须要攀爬上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射杀巡逻队的军士,接应城墙下面的军士上来,攀爬到城墙中间的时候,身体贴在城墙上面,可以躲过巡逻军士的眼睛,但接近城垛,不可能躲过巡逻军士的眼睛了。

王小二攀上城垛的时候,看见已经有十来人攀上了城垛。

巡逻队的身影已经过来了,有十来人。

王小二掏出弓弩,眼神变得冷酷起来了。

巡逻队终于过来了,十二人,一个小队。

无数的弓弩瞬间飞向这十二人,没有叫声,没有**的声音,弓弩太过于的密集了,被射中的军士根本来不及发出任何的声音。

兵器掉在地上的声音还是有的,王小二脸色煞白,看看四周,还好没有什么动静。

五十名军士全部上了城墙,其中十二人不管三七二十一,扒下死去军士千疮百孔的衣服,披在了身上,拿起了武器,假装巡逻的样子。

绳索被丢下去了,更多的军士开始朝着城墙上面攀爬。。。

通州之战就这样开始了,让郑勋睿根本没有想到,李自成满脑子想到的都是山海关,居然没有在通州城外驻扎军士,一万军士全部都驻扎在通州城内,可能带着大军前往山海关作战的李自成,认为守住城内最为重要。

杀戮在半夜展开,郑家军将士冲进通州城的时候,不少大顺军军士尚在歇息,呼呼大睡。

等到他们明白过来的时候,根本没有了抵抗的时间。

。。。

郑勋睿同样在外面,王小二已经率领斥候营的将士,开始在外围巡逻了。

进攻通州城池的战斗,斥候营是零伤亡,这让人难以置信。

其实通州城墙上面的防御一点都不强悍,战斗结束之后,郑勋睿才知道,巡逻城墙的有一千人,不过绝大部分的军士都在睡觉,夜间巡逻的只有三十六人,这三十六人分为三班,每班十二人,负责巡逻一个时辰。

这也就是斥候营将士为什么能够顺利的上了城墙。

营房靠近城墙距离两百米,城墙上面的动静根本听不见。

等到城门被打开,营房里面军士惊醒过来的时候,等待他们的是斥候营将士手中的弓弩,他们没有办法反抗,惨叫着被射中。

后面的战斗就顺利多了,大军进入到了城池,展开了屠杀。

通州之战兵不血刃的结束了。

郑勋睿很是激动,他第一次发现,自己甚至小看了郑家军将士的战斗力。

如此强悍的军队,谁人能敌。

第八百六十六章一片石之战

吴三桂连夜撤离,李自成和刘宗敏率领的大军取得了完胜,当李自成登上一片石城墙的时候,哈哈大笑,在他看来,山海关已经在囊中。

吴三桂熟悉山海关一代的地形,率领麾下军士撤离山海关,应该是能够找到躲避的地方的,不过李自成不着急,他已经在永平府各个要道上面都布下重兵,吴三桂没有逃走的机会。

在李自成的眼里,一片石之战已经结束,可他万万想不到,真正的一片石之战,此刻才刚刚开始,更加激烈的厮杀正等着他和麾下的军士。

皇太极在深夜得到了吴三桂派遣的军士的通报,山海关已经空了,没有军士驻守,大顺军天不亮的时候就有可能占据。

得到这个消息,皇太极震惊了,多尔衮等人则对这个消息的真假表示怀疑,这会不会是吴三桂与大顺军联合起来了,散布的假消息。

皇太极拍板,宁可信其有。

很快,多尔衮亲率五万大军,连夜朝着山海关而去。

直到多尔衮进入到山海关,还感觉如同做梦一般,山海关的确没有任何驻守的军士。

不过多尔衮尚未来得及高兴,马上接到了消息,大量的军士朝着山海关而来,应该是大顺军的军士,其数量众多,人数至少在二十万人以上。

山海关作为护卫北京城的关隘,其地形的特殊早就了威名,从锦州宁远方向到山海关,道路险峻,山海关屹立在最为险要的地方,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可从京城到山海关。地势就要平缓很多,没有什么险峻的地方可以依靠。

这就意味着,前来山海关的二十万大顺军,可以强攻山海关。

多尔衮一旦守不住山海关,逼迫退回了宁远,那就意味着大清国失去了最佳的进军中原的机会。这样的罪责多尔衮担不起。

隐隐的,多尔衮觉察到了吴三桂的用心,看样子吴三桂就是想着八旗军与大顺军展开惨烈的厮杀,莫非吴三桂无法抵御大顺军的进攻了,所以撤离山海关,同时在撤离的时候不甘心,拉上了八旗军来死扛大顺军。

不过这一切的分析都不重要了,眼前最为主要的任务,就是拼死守住山海关。等候皇太极率领大军前来驰援。

多尔衮很清楚,凭着麾下的五万八旗军,想要打败二十万的大顺军,有些异想天开了,不过五万八旗军的将士,抵御大顺军的进攻,拖延时间,还是能够做到的。

多尔衮命令阿巴泰去皇太极禀报。恳请皇太极迅速派遣大军前来驰援。

八旗军不善于攻城和守城的传闻已经成为历史,二十四旗并举之后。汗八旗很好的克服了这个方面的缺陷,多尔衮率领的五万八旗军,其中就有两万汗八旗,这些汗八旗的军士,在守卫城池方面有着不一般的能力。

多尔衮有信心,他只要能够坚持大半天的时间。皇太极率领的大军就一定能够赶到,到了那个时候,八旗军就不仅仅是守住山海关,而是要彻底击溃大顺军,甚至能够兵锋直指大明的京城。

卯时三刻。刘宗敏率领的近二十万大顺军军士首先抵达山海关。

山海关不是空城,城墙上面插着旗帜,仔细看上起,那是后金鞑子的旗帜。

刘宗敏的脸色瞬间变得通红,他大骂吴三桂,他以为吴三桂投降了后金鞑子,将山海关拱手让给了后金鞑子。

后金鞑子驻守山海关,对于京城是巨大的威胁,绝不能让其占领山海关,否则大顺军可能将要遭遇到灭顶之灾。

没有丝毫的犹豫,刘宗敏命令大军开始进攻山海关。

惨烈的厮杀开始了。

。。。

一个多时辰过去了,山海关城墙下面已经有了太多的尸首,血腥的场面让人无法直视,不过刘宗敏没有停止战斗,他依旧组织一轮又一轮的冲锋,大顺军有的是军士,损失一些军士不要紧,关键是要拿回山海关,将后金鞑子赶出去,如此大顺军才是安全的。

城墙上面的多尔衮,没有想到大顺军如此的顽强,根本就不怕死,城墙下面已经有太多的尸首,可冲击波还在继续。

多尔衮有苦自己知,他原来以为凭借着五万八旗军的将士,能够轻松守住山海关的,现在看来不一定,以前他对大顺军、也就是流寇是完全瞧不起的,这个时候他不敢小视了,驻守在城墙上面的汗八旗,损失也是惨重的,阵亡已经超过三千人,要知道这可是固守城池的战斗,八旗军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多尔衮再次派遣人前往宁远的方向,目的是催促增援的皇太极加快速度,否则他真的不可能支撑很长的时间了。

李自成获得了消息之后,同样大惊失色,失去山海关意味着什么,他非常清楚,或许这个时候,他开始后悔没有能够笼络吴三桂了,不过一切都发生了,后悔也没有多大的作用了,如今拿下山海关才是最重要的,否则大顺军难以保卫京城的安全。

从山海关到京城,一路都是平坦的地方,根本没有什么险要的地方据守。

李自成没有犹豫,决定率领大军亲自前去山海关。

在这期间,李自成已经派出军士,前去侦查吴三桂究竟到什么地方去了,山海关被后金鞑子占据的消息传来之后,李自成断定吴三桂投降了后金鞑子,故而命令军士不用继续去搜寻吴三桂了,大军朝着山海关的方向开拔。

李自成的这个判断,挽救了吴三桂,至少挽救了吴三桂麾下的数万大军。

吴三桂率领的数万大军,根本不可能彻底隐匿行踪,他们一旦被发现,那就只有逃命的份,昨日的战斗他们占据了一片石的九门水口,有着地形上的优势,依旧敌不过大顺军,现如今失去了一切的地理优势,那就只有惨败的份了。

侦查到李自成率领大军前往山海关去了之后,吴三桂率领麾下的大军,从抚宁卫的方向拼命朝着顺天府的方向撤离,当然进入到顺天府之后,吴三桂选择朝着河间府的方向撤离,到那里去找寻郑勋睿和郑家军。

李自成率领的大军,午时抵达了山海关。

李自成与刘宗敏的观点完全一样,必须要拿下山海关,不管损失多少的军士,都不能够停止进攻,这期间刘宗敏禀报,守卫山海关的后金鞑子,人数也不少,战斗力很是强悍,刘宗敏尚未说完,就被李自成打断了,他开始亲自指挥大军进攻山海关。

惨烈的厮杀再次开始。

多尔衮的压力骤然增加。

他甚至亲自到城墙上面指挥战斗,满八旗的军士也被派遣到城墙上面厮杀,漫天的箭雨,呼啸而来的弓弩,数不清的云梯,四处迸射的鲜血,这一切在多尔衮的眼里,都变成了危险。

多尔衮下达了死命令,必须要守住,哪怕只剩下最后一个人,所有人都战死了,他就直接顶上。

多尔衮怒斥身边的亲兵,不愿意撤离城墙。

惨烈的厮杀从午时延续到了申时,两个时辰过去。

双方的伤亡都是惨重的,李自成不得不暂时停止进攻,多尔衮也趁着这个时候喘息一下,开始再一次的排兵布阵,他甚至开始埋怨,宁远距离山海关不到一百里地,就算是蜗牛这个时候也爬过来了,皇太极率领的援军为什么还没有到。

八旗军伤亡已经超过五千人,更加关键的是士气遭遇到了沉重的打击。

大顺军的伤亡应该超过万人了,不过从双方兵力对比来说,这点伤亡对于大顺军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

申时一刻,进攻再次开始,这一次大顺军的气势很猛,参与冲锋的有数万人,从城墙上看下去密密麻麻都是人。

城墙上面守卫的军士,已经有人颤抖。

多尔衮脸色铁青,拔出了腰间的钢刀。

“凡是有人退却,杀无赦,我要是退却,你们同样可以杀了我。。。”

惨烈厮杀再次开始。

。。。

天色终于慢慢黑下来了。

多尔衮松了一口气,他终于要解脱了,天黑之后,大顺军是无法攻城的,就算是野外的战斗,天黑之后都很少进行。

刚才接近两个时辰的战斗,八旗军的伤亡超过万人了,这是很少有的损失,要知道对面是大顺军,不是郑家军。

多尔衮也感觉到奇怪,皇太极率领的大军为什么尚未抵达山海关。

等到他下了城墙之后,才发现皇太极已经进入到山海关了。

看着神色肃穆的皇太极,多尔衮瞬间明白意思了,原来皇太极早就抵达山海关,但是没有派遣大军驰援,而是让多尔衮率领军士拼死抵抗。

皇太极这样做当然有道理,若是驰援的大军全部都到城墙上面去增援了,能够很顺利打退大顺军的进攻,可想着彻底击败大顺军,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皇太极率领的大军,精神气正足,翌日一大早杀出山海关,冲击大顺军的军营,定能够一举击垮大顺军,要知道皇太极率领的有满八旗之中的正黄旗和镶黄旗的军士。

多尔衮没有怨言,他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第八百六十七章怎么也想不到

近四十万大军,整整一天的时间,没有能够拿下山海关,李自成怎么也想不明白,想想进攻北直隶和京城的时候,麾下的军士是多么的勇猛,可这才多长的时间,半个多月,面对山海关居然攻不下来,李自成内心的郁闷之气无处发泄。

李自成对吴三桂恨得咬牙切齿,若不是出现这个变故,此刻他在京城的皇宫,应该是登基做皇帝了,崇祯皇帝已经自缢身亡,天下没有皇帝,他李自成占据天时地利人和,正好登基做皇帝,顾君恩、刘宗敏和李过等人都劝过他马上登基,不过李自成可不想马马虎虎的登基,他需要做足准备,是知道关键时刻,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黑夜来临的时候,李自成独自在中军帐,身边的亲兵已经遭受了好几次的训斥,其中一人差点被拖出去杀掉,就连刘宗敏也不敢进入中军帐打扰,大概也是预料到了李自成内心郁闷,这个时候就不要去找无趣了。

八旗军的骁勇,李自成也听说过,不过他们之间一直都没有交战,进入京城的时候,八旗军已经成为了李自成心目之中主要的对手之一,但他没有想着这么快就与八旗军作战,在他看来,稳固北直隶和京城的局势,牢牢守卫山海关,等到一切都恢复稳定之后,才是与八旗军决战厮杀的时候,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南方的郑家军按兵不动。

事情不会按照李自成想到的发展,仓促之间,大顺军和八旗军开始了厮杀。

此番战斗的重要性,李自成自然是明白的,大顺军能够拿下山海关,京城就安全了。大顺军在山海关战败,京城肯定守不住。

进入皇宫的喜悦尚未完全散去,体会到无上威严的李自成,这个时候有些后悔了,若是能够招募吴三桂,局势哪里会发展到这一步。

四月二十二日。卯时。

大顺军排成了一字长蛇阵,准备开始进攻山海关。

尽管有着近四十万的大军,但不可能全部都参与冲锋的,毕竟山海关没有那么大的地方,一次能够容纳两万人冲锋,看上去密密麻麻的全部都是人头了。

李自成已经下达了命令,今日之内一定要拿下山海关。

就在李自成准备下达进攻命令的时候,奇异的一幕出现了。

山海关的大门竟然打开了。

难道说守卫山海关的八旗军准备投降了吗。

李自成和刘宗敏都出现了短暂的迟疑。

就在这个时候,隆隆的鼓声响起来了。大地开始震颤。

八旗军的重装骑兵出动了,他们整齐的从城门出来,不紧不慢的在城门前方排成了进攻的阵势,一股骇人的气势扑面而来。

八旗军的重装骑兵很少出动,人数也不是很多,不过杀伤力是巨大的,不到关键时刻,八旗军一般不会出动重装骑兵。他们的轻骑兵足够骁勇了。

鼓声突然变得急促,重装骑兵开始朝着大顺军摆好的阵势冲过来了。

李自成做梦都没有想到。会看见八旗军重装骑兵的冲锋,更加让他想不到的是,皇太极冲锋在重装骑兵的最前面。

箭雨对于重装骑兵来说没有多大的作用,重装骑兵全身都被铠甲包裹,胯下的战马同样被铠甲包裹,对付重装骑兵最好的办法。就是进攻马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