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传奇-第2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会臣服的,朕成立蒙八旗,就是想要让他们看看,是不是能够主动的归顺大清。”

“范文程所做的事宜,效果还是有的,大明朝廷出现了内乱,这对于我们大清国来说,是很好的事情,但朕不能够依靠大明朝廷的内讧来决定一切,增强自身的实力、让大清国更加的稳定、更加的强大,才是根本的办法。”

第六百六十七章二十四旗并立

崇祯十三年四月末,大清国崇德五年。

在所有的满人、蒙古人、汉人乃至于朝鲜人的注目之下,蒙八旗和汉八旗正式成立。

蒙八旗由原来的蒙古左右营扩充为蒙八旗,严格说起来蒙八旗早就有了雏形,蒙古左右营经过多次征伐,其战斗力之强悍,得到了满人权贵的认同,更是得到了皇太极的重视,于是蒙古左右营逐步开始扩编,左右两营分为了四营,隶属于满八旗之正黄旗直接指挥,也就是皇太极亲自掌控,一年前皇太极根据蒙古四营的实际情况,再次进行了扩编,成为了十一个营,此次正式成立蒙八旗,不过是将蒙古十一营整合为蒙古八旗。

蒙八旗的成立,没有引发满人权贵多少的议论,满人权贵对于蒙古营的战斗力是认可的,蒙古人自小就在马背上生活,常年游牧,早就了他们健壮的体魄,且蒙古营军士作战勇猛,这让满人权贵认为蒙八旗的成立理所当然。

至于说蒙八旗主要出自于科尔沁部落,这也在预料之中,科尔沁部落是最为支持大清国的,也是蒙古草原最为强大的部落,满八旗历年的征伐,科尔沁部落同样是出力最多的。

汉八旗的成立,在满人权贵之中引发了不小的波澜,反对的声音不小。

满人权贵看不起汉人,认为汉人都是贪生怕死的,这也是从多年作战的经验之中得出来的结论,满八旗多年的征伐,投降的明军是不少的,一些明军甚至没有抵抗就直接投降了大清国,这些投降的明军被编为汉军,统一身穿黑色的战服。满人权贵将汉军视为重步兵,也就是重点依靠火器作战的军队。

这本来就表示了满人权贵对汉军的轻视。

当然也有不同于一般的汉军,那就是满八旗之中那些辽东汉人,他们打小就跟随满八旗作战,悍不畏死,不过这些汉军统一被称呼为八旗军。与穿着黑色战服的汉军完全不同。

满人崇尚武力,对于作战勇猛的军队和军士是由衷佩服的,哪怕是对手,连续几次的作战,满八旗都败给了郑家军,他们对郑家军由衷敬佩,可对于投降的汉军,打心眼里瞧不起。

作为皇太极首席谋臣的范文程,可谓是汉人之中的第一人。深得皇太极器重,尚且受到豫亲王多铎公开的凌辱,老婆差点就被抢走了,就不要说其他汉人了。

恭顺王孔有德和怀顺王耿仲明战败被明军擒获斩杀,满人根本无所谓,就当这事没有发生,孔有德与耿仲明的家人,失去主心骨。到了山穷水尽、穷困潦倒的境地,朝廷倒是给与了一定的补助。可无法养活一大家人,最终迫使其家人成为了满人的奴隶。

如此情况之下,成立汉八旗,就被满人权贵认为是遭受到侮辱,对满八旗的侮辱。

但是皇太极的态度非常坚决,要求必须要成立汉八旗。

礼亲王代善、肃亲王豪格、郑亲王济尔哈朗等都表示了支持。如此情况之下,满人权贵的反对就没有多少作用了。

蒙八旗和汉八旗的成立仪式,在大政殿举行,由此可见皇太极对蒙八旗和汉八旗的重视。

从地位上来说,满八旗的地位是最高的。旗主基本都是大清国的亲王,除开镶红旗的岳托和阿济格,他们的身份是郡王。这些亲王和郡王掌控了大清国绝对的权力,就是大清国实实在在的决策者,他们麾下的满八旗,地位自然不用多说。

蒙八旗的地位其次,毕竟是蒙古部落组成的八旗,对于大清国有着很大的支持,加之他们的勇猛得到了满人权贵的认可,也就能够得到相应的尊重。

地位最低的就是汉八旗,什么都得不到认可。

皇太极清楚这样的情况,故而在挑选满八旗固山额真的时候,是耗费了一番心思的。

辽东汉人在满八旗之中作战的军士不少,有些人因为战功卓著,被封为各级的军官,想要让汗八旗在大清国真正的立足,汉八旗的固山额真必须从这些人之中挑选,明军投降的军官之中,的确有战斗力强悍的,譬如说石廷柱、祖泽润、金砺和李国瀚等人,他们被编入到满八旗之中,立下了不少的战功,其中的李国翰,因为战功卓著,成为了皇太极的侍卫,而金砺则是大明的武进士。

军队战斗力如何,与军官有着决定性的关系,军官愈是强悍,军队的战斗力就愈发的强悍,反之则是一盘散沙,皇太极非常清楚这个道理。

蒙八旗和汉八旗要在皇太极的绝对掌控之下,旗主的人选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济尔哈朗的建议,皇太极经过认真思考之后,还是决定大部分采纳,不管怎么说,巩固了自身的权力,就等于是巩固了大清国的基础。

皇太极成立蒙八旗和汗八旗,一方面是为了巩固自身的权力,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能够缓和满蒙汉之间的关系,大清国的满人太骄傲了,他们从骨子里瞧不起汉人,这是不利于大清国今后的发展的。

大清国才多少的满人,中原有多少的汉人,要是不能够真正的团结汉人,就算是能够联合蒙古人,也不可能真正的打败大明王朝,不可能入主中原。

这个信念是皇太极坚持的,他所处的位置不一样,能够清醒看清楚其中的道理,可那些满人权贵就不一定是这样的看法了。

该说的、该强调的,皇太极早就给诸多的亲王、郡王、贝勒和贝子说了,想要这些满人权贵在短时间之内接受汗八旗,可能性也不是很大。

这应该说是皇太极的悲哀,大清国的满人权贵,绝大多数就知道拼命厮杀,就知道劫掠财富,就知道壮大自身的实力,却不愿意抬头看看远方,不愿意为长远的利益思考和打算,若是大清国总是这样发展下去,将来能够有多大的前途。

所以改变满人权贵固执僵化的思想,保证大清国能够真正的发展壮大,这也是皇太极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授旗的仪式在大政殿外面的丹墀举行。

皇太极已经宣布了蒙八旗和汗八旗固山额真的人选,接下来就是正式授旗,一旦授予了旗帜,诸多的固山额真就能够行使权力了。

皇太极缓缓走出大殿,来到了丹墀之上。

蒙八旗和汗八旗十六旗的固山额真,已经笔直的站在丹墀的两边。

诸多的亲王、郡王、贝勒和贝子等等,没有进入到丹墀,而是站在大殿门前观看这一切,他们之中不少人的神情都很是复杂。

皇太极首先给蒙八旗的固山额真授旗,这得到了诸多满人权贵的喝彩,这样的喝彩当然是真心的,要知道蒙八旗一切都是遵照大清国的传统来做的,他们受到皇太极的敕封,同样有亲王、郡王、贝勒和贝子等等。

接下来皇太极给汗八旗的固山额真授旗。

喝彩的声音没有出现,皇太极也心知肚明。

“祖泽润,朕授予你汗八旗正黄旗固山额真。。。”

“刘之源,朕授予你汗八旗镶黄旗固山额真。。。”

“佟图赖,朕授予你汗八旗正蓝旗固山额真。。。”

“李国瀚,朕授予你汗八旗镶蓝旗固山额真。。。”

“石廷柱,朕授予你汗八旗正白旗固山额真。。。”

“巴彦,朕授予你汗八旗镶白旗固山额真。。。”

“吴守进,朕授予你汗八旗正红旗固山额真。。。”

“金砺,朕授予你汗八旗镶红旗固山额真。。。”

授旗议事结束,手举旗帜的十六名固山额真,依旧是站的笔直。

皇太极满意的看了看众人,再次提高声音开口了。

“从今日开始,我大清国就是二十四旗并立了,你们是我大清国最为勇猛的将士,朕希望你们效忠大清国,为了大清国之未来奋勇厮杀。”

“朕希望所有人牢记,不管是满八旗、蒙八旗还是汗八旗,都是我大清国之将士,都要齐心协力,为大清国之未来奋斗。”

“朕对你们给予厚望。”

皇太极本就是习武出身,说话简单明白,没有废话,不过他说出来的每一句话,都是饱含深意的,至于说那些满人权贵是不是能够听懂,到不好强求了。

对这一切最为清楚和感慨的就是郑亲王济尔哈朗了。

济尔哈朗是唯一和皇太极在一起密议过成立蒙八旗和汗八旗的人,其余的时候,皇太极都是召集诸多的亲王、郡王、贝勒和贝子等一起商议的,皇太极的心胸之宽广,出乎了济尔哈朗的预料。

蒙八旗旗主不用多说,汗八旗旗主才是让人吃惊的。

八个旗主,正蓝旗旗主佟图赖和镶白旗旗主巴彦是满人,其余六个旗主全部都是汉人,而其中的正黄旗旗主祖泽润、镶蓝旗旗主李国瀚、正白旗旗主石廷柱、镶红旗旗主金砺四人,全部都是投降过来的明军军官。

如此的任命,需要极大的勇气,也需要排除一切的阻挠,可反过来看,如此的任命,也能够让这些骁勇的汉人死心塌地,一辈子效忠皇太极和大清国。

第六百六十八章强力推进

后金皇太极成立蒙八旗和汗八旗的消息,被段宗奎传回来。

如此重大的消息,皇上和朝廷不知道,也没有谁真正去关心后金鞑子的情形,朝廷重视的就是两件事情,第一是肆掠北方的流寇,第二就是南直隶的郑勋睿了。

郑家军调查署的触角遍及大明各地,北直隶、南直隶、后金和流寇是其中的重点。

郑勋睿自然是关注蒙八旗和汉八旗的。

历史上对明末清初蒙八旗和汉八旗的记载不是很多,给人的感觉就是历次的战斗之中,蒙八旗和汉八旗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入主中原主要就是满八旗的功劳,可郑勋睿明白,这样的想法和论断,无非是想着强调满八旗的勇猛,借以讥讽明军的无能,真实的情况绝不是这样,蒙八旗和汉八旗一定是发挥了重大作用的。

八旗军的凶悍,这是无法抹杀的历史事实,就算是被誉为大明最为精锐的关宁铁骑,也没有战胜八旗军的可能,而其中的满八旗和蒙八旗,最擅长的就是野外作战和骑兵大规模作战,而汉八旗则注重了步卒以及火器的作战,这有效的弥补了满八旗和汉八旗的不足,这就好比是几百年之后的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一样,能够发挥出来更大的威力。

满八旗最为不擅长的就是攻城拔寨的战斗,但二十四旗并立之后,后金在攻城拔寨的战斗之中,屡屡获得胜利,这在历史上都是有记载的,只不过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其实这就是汉八旗的功劳。

军队的战斗力强弱,牵涉到很多方面。其领军将领的勇猛是非常关键的,看看满八旗的旗主就知道了,代善、多尔衮、豪格、多铎、济尔哈朗、岳托、阿济格等等,个个都骁勇善战的将领,皇太极就更不用说了,不仅是骁勇善战。而且足智多谋。

这恐怕也是后金在历史上能够崛起的重要原因。

由此可以知道,蒙八旗和汉八旗的将领,也绝对不差。

蒙八旗的旗主,郑勋睿不是很熟悉,都是蒙古部落的王公贵族,但汉八旗的旗主,郑勋睿还是知道的,穿越之前,他就注意过汉八旗的旗主。

正黄旗旗主祖泽润。祖大寿的儿子,崇祯四年大凌河之战投降后金鞑子,原来的锦州副将,正白旗旗主石廷柱,辽东汉人,原来的广宁守备,镶红旗旗主金砺,原大明武进士。镶蓝旗旗主李国翰,原锦州的游击将军。

郑勋睿不得不佩服皇太极的胆量。要知道祖大寿如今是锦州总兵官,深得朝廷器重,皇太极居然任命其儿子祖泽润为汉八旗正黄旗旗主,这一方面是给祖大寿传递信号,另外一方面也会让祖大寿惶惶不安。

满八旗连续三次遭遇到沉重打击,都败于郑家军。但皇太极并未因此颓废,而是吸取了教训,毅然成立了蒙八旗和汉八旗,最大限度的增强了后金的军事力量。

由此郑勋睿断定,有些历史的走向是不会改变的。譬如说气候多灾的情况,譬如说后金愈发强盛的景象,还有大明王朝逐渐走向衰落的情形。

这也促使郑勋睿下定决心,必须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彻底掌控南直隶,以南直隶为根据点,逐渐向南方拓展,在南方所有地方推行新政,让历史按照他规划的路程和方向前行。

南直大街,郑勋睿府邸。

洪明成的神色有些凝重,正在禀报情况。

“。。。应天府所属的州县发放经营许可证的事情比较顺利,主要是得到了府尹林大人的支持,可南京不是特别顺利,属下也看出来了,林大人对南京的很多事情也是无可奈何,上元县的马大人非常危难,好几次和属下商议的时候,都是无可奈何,有一次甚至流出了眼泪,属下觉得,若是南京不能够顺利铺开,必定影响到南直隶其他的地方。。。”

郑勋睿的脸色同样不好看。

洪明成说完之后,徐望华跟着开口了。

“南京存在很大的困难,属下了解过了,主要的难题来自于镇守太监方正化,东林党人、复社和应社被驱逐之后,一部分的士大夫和商贾选择投靠了方正化,这一段时间拜访方正化的人特别多,一些表示服从洪门管理的商贾,也出现了观望的态度,南京是南直隶的中心,这里的一切都影响到南直隶各地,部分的商贾认为有方正化为依靠,根本不理睬洪门的告知书,也拒绝领取经营许可证。”

徐望华边说变看了看郑锦宏和洪明成。

“郑家军若是要采取措施,也很是为难,这样做必定意味着大人与方正化之间产生冲突,大人刚刚驱逐东林党人、应社和复社,这个时候若是和方正化之间出现巨大的矛盾,是不是会引发朝廷的反弹,导致南直隶局势动荡。”

徐望华的担忧是有道理的,郑勋睿不想南直隶出现大的波动,这也就预示着徐望华、郑锦宏和洪明成等人行动的时候,必须要特别的小心,当然惩戒故意找事的商贾是可以的,当初郑勋睿在淮北的时候,首先整顿的是漕帮,通过整顿漕帮的事宜,带动做其他的事情,这样就将震动压低到完全可控的程度,再说郑勋睿身为漕运总督、淮北四府三州的巡抚,一个人就能够决定所有的事情,且不受到其他方面的干扰。

可南京不一样,这里是大明的陪都,是大明王朝曾经的京城,城内士大夫和商贾云集,且驻扎有南京京营,当初的明成祖朱棣,在南京设立了以兵部尚书为首、镇守太监和守备勋臣共同署理南直隶事宜的格局,就是想着限制每个人的权力,想要在这里动手,就一定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事宜。

众人说完之后,书房里面稍稍沉默了一会。

“我知道你们想的是什么,淮北的局势和南京不一样,想要套用淮北的模式来处理南京的事宜,那是行不通的,皇上和朝廷对我本来就有着戒备心,现如今更是欲处之而后快,到了如此的局面,我也没有那么多的顾忌了。”

“北方陷入到灾荒之中,流寇正在肆掠,如此的情况之下,皇上和朝廷不敢翻脸,要不然我们对东林书院、复社和应社动手,朝廷早就有动作了,这样的机会我们岂能失去。”

“只要我们彻底掌控了南直隶,皇上和朝廷将更加的忌讳,更是不敢动手了,所以接下来我们的行动,不需要有那么多的顾虑了。”

“洪门发放经营许可证的事情,是目前最为重要的事宜,我们唯有全面的征收商贸赋税,才能够保证赋税的收入,不管什么时候,有钱才好办事,那些商贾投靠方正化,以为就找到了一棵大树,他们想错了。”

“从现在开始,洪门开始强行发放经营许可证,凡是对抗的商贾,由洪门首先动手,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办法,让他们屈服,若是洪门的行动遭遇到外部力量的敢于,郑家军就开始出手,你们记住,若是南京京营的军士出手了,那么郑家军要做好一切的准备,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犀利的手段,让南京京营屈服,让他们不敢继续动弹。”

“方正化想必还没有那个胆量,也不会为了几个商贾动用南京京营的军士,至于说他给朝廷的密折,不用在意,我们就当没有这回事。”

郑勋睿强硬的态度,让徐望华等人很是吃惊。

“后金的皇太极,成立了蒙八旗和汉八旗,其麾下的兵力接近三十万人了,特别是刚刚成立的汉八旗,将投降后金的明军几乎全部都纳入进去了,兵力总数超过了十五人,你们可不要认为汉八旗也和朝廷卫所军队一样,他们的战斗力绝非卫所军队可以比拟的。”

“眼看着后金的力量开始壮大起来,我们必须要有危机感,要是没有非常的手段,我们的发展必定会遭受很大的限制,时间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皇上和朝廷投鼠忌器,给了我们时间和机会,我们大胆的做一些事情,大胆的发展,一旦我们真正在南直隶立足,皇上和朝廷就无可奈何了。”

“不过我们也有底线,至少在南京城内,郑家军将士与南京京营的军士不要出现大规模厮杀的情形,那样就等同于我们造反了,我们若是有了这样的动作,会给人落井下石的印象,也难以得到更多的支持。”

“吏部要开始考虑调整官吏的事宜,这方面请徐先生多思考一下,拿出来调整的方案之后,我们一起来商议,我们调整之后报送京城的吏部和内阁,他们就算是不同意,也不必理睬,何况如今他们的手伸不到南直隶来了。”

“淮北的事宜也需要考虑,我看漕运总督归南京六部直接管辖,其优劣由南京六部评定,改变过去那种京城吏部和南京六部共同管辖、且以京城为主的局面。”

“总之,南直隶所有的事宜,都应该归南京六部直接管辖,下一步我们还可以提出来建议,不仅仅是南直隶,包括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和广西等地,都可以由南京六部代表朝廷实施管辖。”

第六百六十九章扬威南直隶

时间转瞬到了五月,还有一个多月时间就到秋收季节了,可南直隶各地的雨水明显多起来了,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要说这大明各地的气候也真的是走向极端了,去年下半年的北方干旱,滴雨不下,田野干涸,老百姓几乎是颗粒无收,陷入到绝境之中,今年南方又是多雨,眼看着就要收割的粮食,有可能因为绵绵不绝的雨水遭遇重大损失。

五月十三日。

南直隶所属的苏州、松江以及浙江所属的湖州和嘉兴等地,突然下起了暴雨。

这场暴雨的规模,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就连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也没有见过如此之大的暴雨,暴雨下了一天一夜,造成的惨重损失,也让各级的官府猝不及防。

村镇大量的房屋倒塌,就连府州县城池之内的房屋,也有部分的垮塌,更大的损失是吴江和归安各地的河堤垮塌,大水瞬间吞没了诸多的房屋,逃难的百姓不计其数。

天灾的降临,意味着**马上就要到了。

南直隶和浙江等地,被认为是大明最为富庶的地方,尽管北方遭遇过诸多的灾荒,但这里基本都是平静的,就算是有些年份的收成不好,但总是能够熬过去,而且也没有出现多大的乱子,故而朝廷几乎是忽略南直隶和浙江等地的。

可实际的情况,南直隶和浙江等地的地方官府是知道的,除开淮北的四府三州,百姓情况的确是不错,其余的地方,百姓一样是靠天吃饭,一场重大的灾荒。就会让老百姓陷入到水深火热之中,而且这些地方所谓的富庶,都是士大夫和商贾,包括各级的官吏,老百姓一样是很贫穷的,每年辛辛苦苦劳作。不一定能够吃饱肚子。

一场暴雨引发的水灾,很快将这一切都暴露出来了。

苏州、松江、湖州和嘉兴等地,瞬间出现大量的流民,让各级的官府猝不及防,南直隶所属的镇江和常州等地,也出现大量的灾民,这些地方虽说没有特大暴雨,但也遭遇到了大雨的侵袭,大量无依无靠的老百姓。迫不得已抛弃家园,纷纷朝着县城、州城和府城而去。

依照惯例来说,此时府州县衙门是要关闭城门,拒绝流民的进入的,这不是官吏无情,而是流民大量的进入城池,会让府州县的城池完全瘫痪,流民人数太多。官府根本无法应对,官府的存粮都不多。根本无法救济流民。

南京,兵部。

吏部、礼部、户部、刑部和工部的尚书,都察院的左右都御使全部都集中在这里。

诸多的尚书和左右都御史,脸上全部都带着苦涩,奏折如同雪片一样飞向六部。

南直隶与其他地方不一样,其余地方遭受到灾荒。首先就是向朝廷告急。

郑勋睿的脸色很是从容,站在他身边的徐望华、马祝葵、赵单羽、罗昌洛、梁兴力和李岩等人,面色也较为平静。

到了这个时候,徐望华等人终于明白了,郑勋睿为什么要购买两百万石的粮食。如此紧要的关头,真可谓是手里有粮心里不慌了,有了这两百万石的粮食,什么问题都能够解决,不用向朝廷告急,也不用担心南直隶各地出现骚动。

“苏州、松江、镇江、常州等地出现了大规模的水灾,各地都出现了大量的流民,兵部和户部收到了大量的告急奏折,此事南京六部必须要想方设法的解决,想要解决问题,最需要的就是粮食,让诸位短时间之内筹集大量的粮食,这也是不现实的,但灾荒必须要解决。”

“诸位平日里被称呼为父母官,乃是百姓的衣食父母,眼看着百姓遭遇灾荒,岂能无动于衷,本官想着听听,诸位有什么好的应对办法。”

所有的目光集中到了户部尚书王铎的身上,这本就是户部的事情。

王铎的脸上几乎没有什么表情,他早就想着辞去南京户部尚书的职位,只是碍于形势的特殊,最近一段时间,户部的事情,主要都是户部右侍郎罗昌洛在操心。

“户部没有多少的存粮,更没有多少的白银,无法应对这场灾荒。”

王铎的回答是干巴巴的,按说如此重要的场合,王铎说话应该是要委婉一些的。

果然,王铎接着开口了。

“这段时间,本官身体一直不适,难以理政,苏州和松江等地的水灾,就是对本官的惩罚,本官已经决定辞官归家了,近段时间户部的事宜,都是罗大人操持的,本官已经给朝廷写去奏折,恳请辞去户部尚书之职,举荐罗大人出任户部尚书,这一应救济百姓的事宜,还是请罗大人来主持吧。”

徐望华的脸上闪过一丝笑容,这一切都被郑勋睿预料准确了,王铎一直都想着辞去户部尚书的职位,前一段时间,因为刚刚清理东林党人,六部需要稳定,郑勋睿劝阻了王铎,故而王铎勉强坚持,可心已死的王铎,根本不可能长时间的坚持。

利用这几个月的时间,罗昌洛全面掌控户部,开始熟悉户部诸多的事宜,名义上的户部尚书是王铎,其实就是罗昌洛负责,可不要小看这段时间,罗昌洛在徐望华和梁兴力等人的帮助之下,熟悉了户部的事宜,掌控了核心的权力。

试想一下,若是在郑勋睿清理东林党人之后,就奏请朝廷,让罗昌洛出任南京户部尚书,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几个月的时间过去,王铎坚持辞去户部尚书,且推荐罗昌洛出任户部尚书,皇上和朝廷也就不好任命其他人了。

今日商讨救济百姓的事宜,其实郑勋睿早就有了办法,之所以召集众人,不过是想着展现出来威风,让所有人都清楚,南京是他郑勋睿说了算,遇见任何重大的事情,也只有他郑勋睿能够应对和解决。

王铎说完之后,郑勋睿跟着开口了。

“罗大人,王大人身体不适,将户部所有的事宜都托付给你,你可不要辜负王大人的厚望,解决南直隶水灾的事宜,由户部直接负责,罗大人全面协调,同时请徐先生帮助商议和落实有关的事宜,兵部、吏部、礼部、刑部、工部和都察院,听从户部的命令,不管是需要抽调人员,还是需要下发敕书,一律都按照户部的要求去做。”

郑勋睿说出来这样的话语,居然没有一个人表示反对。

“解决这场灾荒,需要大量的粮食,郑家军有部分的存粮,拿出来解决此次的灾荒,苏州、松江、镇江和常州所属的府州县衙门,必须制定出来接纳和解决流民生活的办法,不准有驱赶、拒绝接纳流民的任何行为,都察院必须要切实履行督查职责,一旦发现有官吏鱼肉百姓,甚至是借助灾荒发财,严惩不贷。”

“礼部右侍郎赵单羽大人到苏州督办救济流民事宜,解决当地的灾荒,兵部右侍郎马祝葵大人到松江督办,兵部郎中李岩大人到常州督办,户部郎中梁兴力到镇江督办,你们代表的就是南京兵部和户部,代表都察院,凡是发现有救济不力的官吏,可以直接处理,接着奏报,除开这些地方,其他地方也要注意,防止有其他的灾祸发生。”

“淮北的四府三州,也有一些地方遭遇到灾荒,礼部右侍郎毕懋康大人负责协调淮北四府三州的救济事宜。”

。。。

郑勋睿做出安排的过程之中,四周非常的安静,户部尚书王铎在前面提出了辞呈,意思大家已经明白,此刻不管郑勋睿发出什么样的指令,大家都是要照办的。

徐望华等人更是清楚,随着此次赈灾事宜的展开,其他的一些事宜也要跟进,譬如说征收商贸赋税的事宜,调整南直隶所属府州县官吏的事宜,等等,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郑勋睿真正的彻底掌控整个的南直隶。

接下来的事情还会更多,洪门钱庄将在年底或者明年的年初,正式开始发行宝钞,这种命名为洪门纸币的宝钞,将逐渐占据南方市场,接着是在大明各地铺开。

做这么多的事情,肯定会遇见阻力,譬如是南方的士大夫,他们是势力最为强大的对手,但这一切郑勋睿都考虑到了。

而且让所有士大夫都想象不到的是,郑勋睿已经开始酝酿,开始向士大夫征收农业赋税了,而且是据实征收,也就是说士大夫兼并的土地,同样要缴纳农业赋税,且缴纳的数额与农民的一模一样,一旦这件事情开始推开,恐怕会引发巨大的震荡,要知道南方的士大夫家族,不少人都在京城里面做官,这样的举措可是影响到官吏的直接利益了。

徐望华也逐渐理解了郑勋睿的目的,那就是最大限度的减轻老百姓的负担,不说富裕的事情,至少让老百姓的生活稳定,不用为吃饭的时候担惊受怕,老百姓已经被压得直不起腰来,这样的情形长期持续下去,地方上不可能稳定,就算是没有大规模流寇的出现,也会有无数的土匪聚啸山林。

第六百七十章掌控

浙江湖州和嘉兴的局势,在短短十天之内,就开始大乱,流民骤然增多,府州县衙门无法救济,给朝廷写去了紧急的奏折,但朝廷估计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救济,最多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