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传奇-第1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郑勋睿是穿越人士,他可不会有那么多的规矩,不管是朝廷的惯例,还是其他人都是这么做的,他坚持的是自身的看法,不管是当官还是赚钱,目的就是要让家人过上好日子,要是自己一人在外面为官,大小老婆都是在老家独守空房,孩子也见不到父亲,这样的日子大概没有谁愿意主动尝试的。
文曼珊等人,一直都是跟随在郑勋睿的身边,这已经很不错了,至于说郑勋睿时常率领大军出去征伐,那是必须的,毕竟是朝廷的命官,不可能总是守着家人的。
几个时辰之后,郑勋睿就要和诸多郑家军将士一同登上漕船出发了,他必须回到后院去交待一下。至少让文曼珊等人放心,再说自己还不知道要离开多长的时间,也不知道郑家军抵达北直隶之后,会面临如何的局面,最大的可能性是这个春节,无法和家人在一起过了。
微微叹了一口气。郑勋睿放下手中的地图,准备回到后院去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李攀龙再次进来禀报了。
“大人,松江华亭的陈子龙再次前来拜访,正在府衙外面等候。”
郑勋睿有些奇怪,陈子龙到淮安不过三天的时间,按说应该是正在淮安府城之内四处转悠的,徐望华派人跟踪陈子龙,观察其一举一动。也没有出现什么异常,怎么这个时候来拜访,难道这么短的时间,就有了不一般的感受。
郑勋睿尽管看好陈子龙,但也不会特别的在意,陈子龙毕竟是大明的读书人,接受的是儒家的忠君思想的教育,就算是跟随在他的身边。也有一个转变的过程,而且还要看是不是能够很好的转变。若是一意孤行,有着愚忠的思想,那也是用不上的。
故而郑勋睿已经给徐望华交待过了,他离开淮安之后,这个陈子龙若是前来拜访,则有徐望华出面接待。考证其认知的能力,若是可用,则劝其留在淮安,进入到总督府做事情,若是认识不到位。则让其回到松江去,继续钻研学术。
稍稍沉吟了一下,郑勋睿慢慢开口了。
“让陈子龙在前院等候,我一会就过去。”
郑勋睿说完之后,李攀龙没有马上离开,脸上出现了犹豫的神情。
“李攀龙,是不是有什么其他的事情啊。”
李攀龙犹豫了一下,鼓足勇气开口了。
“下官知晓大人就要出征了,本不应该提出要求的,不过下官还是忍不住,斗胆提出要求,下官想着跟随大人出征。。。”
郑勋睿看着李攀龙,好半天没有说话,其实他要出征的事宜,总督府内五品以上的官员是知道的,毕竟这么大的事情,需要调集粮草,需要做诸多的准备,想做的天衣无缝是不可能的,特别李攀龙又是负责上下联系的,肯定是知道一些风声的。
这些年以来,郑勋睿出去征伐,基本上没有带着读书人,主要还是郑家军的将士跟随出征,其实郑勋睿的身边也需要谋士,可惜他完全信任的读书人太少了。
“哦,李攀龙,我要是预料不错的话,想着跟随出征的,不止你一个人吧,我要是答应了你的请求,是不是还会有其他人前来请求啊。”
李攀龙红着脸开口了。
“下官知道总督府内想要跟随大人出征的,有马祝葵大人、马士英大人、粟建成大人和梁兴力大人。”
郑勋睿面露苦笑的神情,这肯定不可能,马祝葵是理漕参政,马士英是督催参政,粟建成是押运参政,尽管说漕运的事宜因为气候的原因,暂时停止了,但还有很多的事宜需要筹备,明年开春之后漕运就要开始繁忙,三人都跟着他去征伐厮杀,主持漕运总督府事宜的徐望华可能是累死,梁兴力是他的姐夫,而且姐姐郑晓玲也到淮安来了,要是也跟着他到北直隶去征伐,怕是郑晓玲整夜都睡不好。
李攀龙已经成为徐望华最为重要的助手之一,跟着到北直隶去,也是不成立的,其实多次的征伐都没有能够参与,徐望华内心已经有不小的意见了,这些郑勋睿都知道。
稍稍思索了一下,郑勋睿还是改变了原来的决定,如此重大的战斗,他的身边还是需要读书人的,而且郑家军也需要吸纳一些读书人,军队力量的壮大,离不开读书人。
“李攀龙,你去准备一下,跟着我出征吧,感受一下战斗厮杀的氛围,也是不错的,至于总督府的其他人,各司其职,不要想着征伐的事宜。”
李攀龙抱拳给郑勋睿行礼,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等等,我还没有说完,你去通知淮安府同知文坤、山阴县知县李岩,叫他们做好准备,跟随我一同出征。”
李攀龙愣了一下,很快明白过来了。
来到前院,陈子龙站在亭子里面,正在等候。
见到郑勋睿,陈子龙依旧是抱拳行礼。
郑勋睿不想过多的耽误时间,仅仅三天的时间,他相信陈子龙不可能大彻大悟,或许是准备回到松江去的,这个时候来告别罢了。
“懋中,想不到仅仅过了三天时间,你就再次到总督府来了,是不是有什么事情。”
“在下斗胆了,向大人提出要求,能否跟随在大人身边磨砺。”
陈子龙如此说,让郑勋睿有些吃惊,难道外界流传出去了什么消息,让陈子龙如此着急做出了决定,这应该是不可能的,在淮北各地,消息一向是很保密的,不能够泄漏出去的事宜,外界是不可能知道的,就更不要说郑家军准备出征北直隶的事宜了。
“懋中,怎么如此之快就做出决定了。”
“虽说只有三日的时间,不过在下想到了曾经在江宁县与大人的交谈,在下也清楚,如此贸然的提出要求,显得唐突了,大人身边人才济济,在下就是想着能够学到一些东西,淮安府城的富庶情形,令在下很是感慨,在下终于明白大人三日前的话语了,在下对那些喜好空谈的氛围不满意,看到淮安富庶的情形,在下感觉自身也陷入到空谈的漩涡之中了。”
郑勋睿点点头,陈子龙果然是人才,短短时间就能够明白自己说话的意思。
稍稍思索之后,郑勋睿开口了。
“如此也好,你既然能够明白这些道理,那我就不多说了,你可以留在总督府,至于说做什么事情,你直接找到徐望华先生,他会给你安排的,你是进士,按照惯例,吏部应该是要授官的,总督府可以考虑写出奏折,让你在淮安为官。”
“谢谢大人的安排,在下暂时不敢有奢望,能够在漕运总督府做事情,就满足了。”
简单交谈之后,郑勋睿转身准备离开了,不过他突然想到了什么,停住了脚步。
“懋中,我马上要出去一段时间,长短不定,你若是有兴趣,可以跟随我出去走走看看,不过你要有准备,若是不能够吃苦,就不要跟着去了。”
“在下愿意跟随在大人身边,不怕吃苦。”
回到书房,徐望华正在等候。
见到徐望华的神色依旧不是很好,郑勋睿笑着开口了。
“徐先生,不能够跟随我出征,是不是还在挂怀啊。”
徐望华摇摇头。
“大人此番带着文大人、李攀龙大人和李岩大人出征,刚刚属下还听说了,大人还要带着陈子龙出征,大人的意思属下明白,属下是来给大人提出建议的,大人可否考虑带着徐吉匡出征。”
徐吉匡协助洪明成管辖洪门,做的很是不错,徐望华突然提出这个建议,肯定是有深意的,郑勋睿稍微思索了一下,点点头。
“徐先生的建议很好,通知徐吉匡,做好准备,跟随我出征。”
“属下还有建议,大人率领大军抵达北直隶之后,不要急于厮杀,其实多尔衮能够攻破延庆州城,对于大人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郑勋睿眯着眼睛,看了徐望华好一会。
“徐先生,此事我都没有深思过,看样子你是认真考虑过,既然郑家军决定要参与厮杀了,那么就要创造出来最有利的局面,多尔衮攻破延庆州城,也许就是最好的机会了,你的建议我记住了。”
第五百二十二章必须要答应
回到后院,郑勋睿照例是朝着文曼珊的卧室走去,他不用判断就可以知道,所有的女眷一定都在文曼珊的卧房里面的。
进入卧房之后,情形果然如此,文曼珊坐着正在垂泪,其余人站在一边,也是泪水涟涟的,重大的消息是不可能瞒过总督府后院的,好在文曼珊等人严格执行郑勋睿的要求,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够干政。
郑勋睿咳嗽了一声,有些尴尬,他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其实说什么都没有作用的。
文曼珊抬头看着郑勋睿开口了。
“夫君要出门,奴家和诸多的姐妹在这里祈祷,愿夫君能够随了心愿,能够早日回来。”
“那是一定的,不过此番出去,时间长短说不定,这个春节我不能够陪着你们了,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我也想着能够每日里都陪着你们,不过真的到了那一天,说不定你们会不习惯了。”
该要准备的东西早就准备好了,郑勋睿和众人说了一会话,有分别抱了三个女儿,给儿子郑瀚宇提出了诸多的要求,就准备到前院去了,他逗留的时间越长,文曼珊等人的眼泪越是多,弄得他的心情也不愉快。
走到院子里的时候,徐佛家跟上来了。
“清灵,有什么事情吗。”
“奴家的确有事情要和夫君说,不知道夫君还记得卞玉京吗。”
郑勋睿点点头。
“卞玉京到淮安来也有一年时间了,应该安顿好了吧。”
徐佛家瞪了郑勋睿一眼,这一眼让郑勋睿的心跳动了好几下,从女人风情上面来说,徐佛家比文曼珊等人要强很多的。
“夫君这是明知故问,奴家几乎每天都要见到卞姑娘。也帮忙介绍了一些人家,奴家明白夫君的意思,不过卞姑娘似乎是下定决心了,前几日奴家和卞姑娘闲聊的时候,竟然听到卞姑娘说出狠话来了。”
“哦,说什么狠话了。”
“卞姑娘说了。夫君看不上她,她的心也死了,准备出家了。”
郑勋睿哭笑不得,这是闹得哪一出,真的是小孩子做的事情,年纪青青的出什么家,真的去做尼姑了,心中无法割舍对红尘的思念,还不是会郁郁寡欢的。
不过徐佛家这样说。倒是让郑勋睿的心里动了一下,他忽然想起来历史上的卞玉京,还真的是出家了,那是因为和吴伟业之间的恋情落空,遭遇到太多的波折,看破红尘之后出家的,不过历史上的卞玉京,毕竟是进入了秦淮河的。如今的卞玉京,尚未真正进入秦淮河。也就是说不是秦淮八艳之一了,当然包括柳如是,也不可能是秦淮八艳之一了。
“这是闹得哪一出,出什么家啊,难不成淮北就没有好人家吗。”
“夫君说笑了,不要说淮北。就说大明,都没有谁能够比得上夫君的。”
徐佛家这样的称赞,让郑勋睿有些脸红,他可不敢自认为是大明最为杰出的男人,皇上是权力最大的男人了。后宫也就那么多的女人,总不可能将天下优秀的女人都收入到后宫之中,再说身边的女人太多了,家中也不可能安宁的。
“清灵,你的意思我明白,不过这样的事情,我是不会轻易答应的,卞玉京本是官宦人家的姑娘,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找到一个好的人家,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宜,这件事情还请你多多费心。。。”
“夫君不要说了,奴家给卞姑娘都说了快一年的时间了,卞姑娘几乎每天都要到府里来,本就是未出嫁的姑娘,每日里到府里来,心意已经是很坚定了,难不成夫君看不出来,若是夫君一味的拒绝,恐怕要耽误卞姑娘的一生了。”
郑勋睿的身体微微抖动了一下,其实这样的事情也不算什么奇怪的,就算是几百年之后,法律明文规定一夫一妻的制度,可那些优秀的男人身边,还是不仅仅只有一个女人。
“奴家在夫君身边也有这么长时间了,感受到的点点滴滴,言语是说不出来的,奴家自认为是天下最为幸福的女人,夫人和其余的姐妹,也都是这样的感受,难道卞姑娘看不出来吗,卞姑娘首先接触到的就是夫君,到府里也看出了这些情形,心思早就有归属了,其他的人还能够得到卞姑娘的认同吗。。。”
徐佛家很会说话,让郑勋睿无法反驳。
“奴家和夫人也说过这件事情,卞姑娘才艺双绝,夫人其实也很是欣赏和喜欢的,奴家已经夫君需要拿出勇气来,若是夫君答应这件事情了,奴家就去给夫人说。”
“不用这么着急吧,等到我回来的时候再说吧。”
“夫君总要给卞姑娘一些希望,否则奴家都不知道怎么劝卞姑娘了,卞姑娘的心思,夫人和各位姐妹早就看出来了,卞姑娘隔三差五的到府里来,夫人和各位姐妹没有排斥,奴家认为就是接受了,奴家认为夫君要给一个明确的答复。”
郑勋睿看着徐佛家,感觉到难以理解,按说女人的情感都是细腻的,恨不得男人属于自己一人所有,这样劝着夫君纳妾的,太少见了,难以理解。
成功的男人吸引女人,也愿意身边的美女多多益善,这是人的本性,更何况社会是允许的,这方面郑勋睿可不会那么虚伪的。
“如此这件事情就请你和夫人商议吧,不过在我回到淮安之前,此事万万不要泄漏出去。”
书房,李攀龙、文坤、李岩和徐吉匡等人已经在这里等候了。
看见郑勋睿进来之后,众人全部都站起身来,看着郑勋睿,他们的眼神里面都露出了兴奋的神情,能够跟随郑家军出去厮杀,见识强悍的郑家军,是巨大的荣耀。
郑勋睿看了看众人,慢慢开口了。
“你们跟随郑家军出征,绝非游山玩水,战斗厮杀无情,你们虽然不会参与到厮杀之中去,但也会见识到很多血腥的场景,你们之中,李岩见过这样的场景,其余的没有见过,希望你们能够很快适应,我让你们跟着郑家军出征,目的是让你们熟悉郑家军,熟悉作战应该思考的诸多问题,徐先生已经准备一些文书,这些文书你们每人一份,你们记住,这些文书要妥善保管,遇见危险的时候,第一件事情就是销毁文书。”
“你们跟随在我的身边,其实就是幕僚和参谋,需要不断的提出自身的认识和建议,刚开始的时候,因为你们不熟悉,我会给你们一些提醒,不过这样的提醒,最多三次,之后就要依靠你们自身了。”
“你们也不要紧张,用平常心来看待每一次的战斗厮杀,就能够表现的超脱,就能够分析出来其中的利弊,就能够提出很好的建议,当然,这需要你们有全局的观念,更多的时候需要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思考问题,若是真的能够换位思考,能够捕捉到对手的端倪,那你们就能够脱颖而出,就能够独当一面的指挥战斗了。”
。。。
郑勋睿的一席话,让李攀龙等人都有些紧张了,他们知道此番跟随出征,肯定是不轻松的,但他们没有想到,还要承担如此重要的任务。
其实这个时候的郑勋睿,重点思考的还是徐望华的建议,那就是等候后金鞑子攻陷延庆州城之后,再行发动对后金鞑子的进攻,这样做对于郑家军的好处是巨大的。
朝廷的局势很是微妙,郑家军出征北直隶,收到的是兵部的敕书,没有皇上的圣旨,这不符合常理,也就意味着皇上对郑家军的猜忌达到了一定的程度,若不是无奈的情况之下,是不会要求郑家军进入北直隶作战的。
若是郑家军很快投入到战斗之中,解除了延庆州城的危险,那么皇上和朝廷就还有底气,延庆州城毕竟有十余万的大军,可延庆州城被后金鞑子攻陷,大军损失一定是非常惨重的,这也让朝廷的实力大受打击。
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多尔衮想要拿下延庆州城,也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洪承畴一定是死守待援的,鹤蚌相争渔翁得利,郑家军扮演的就是渔翁的角色。
按照常理来说,郑勋睿应该要做出这样的选择,这样他的力量就更加的壮大,皇上和朝廷不敢小觑,就算是内心有什么不满意的,也只能够忍受。
可这样做问题也是很大的,一旦洪承畴率领的大军遭遇到毁灭性的打击,北方的局势将变得动荡不安,后金鞑子可以轻易的绕过关宁锦防线,进入到关内,北方基本没有什么军队能够与后金鞑子抗衡,如此北方的百姓就没有多少的活路了,动荡最终表现出来的结局,就是动乱,一旦朝廷无法真正控制北方的局面,大乱可能在不经意间就来临。
所以徐望华的建议,让郑勋睿很是犹豫,他无法下定决心。
徐望华的这个建议,已经写在了文书里面,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建议,相信李攀龙等人仔细看过文书之后,能够明白所有的意思,也应该明白今后该怎么样做。
第五百二十三章依靠自身
进入十一月,气候变得愈发寒冷,洪承畴的心也如同这气候一般变得阴冷,被围困在延庆州城大半个月的时间了,他率领的洪军,从山西大同赶赴延庆州城是十月初三,在获知延庆州城很有可能是后金鞑子主攻的方向之后,他是决定转移到保安州去的,期间是有很多时间可以离开的,可随着宣府三卫和龙门卫军士的到来,麾下的大军人数增加到十余万人,洪承畴决定撤离的命令被搁置,京城以西绝大部分地方都是平原,后金鞑子以骑兵为主,移动速度快,若是率领十余万大军贸然撤离,遭遇到后金鞑子尾随追击,后果不堪设想。
局势的发展大大出乎了洪承畴的预料,后金鞑子行军的速度并不是很快,多尔衮率领的大军之中,居然有汉军,而且孔有德、尚可喜和耿仲明等人悉数参与作战了,在围住延庆州城之后,三人还专门给他写信,劝他投降大清国,这让洪承畴异常的气愤,也对自己前面做出的战术部署产生了忧虑和怀疑。
果然,熊文灿率领的五万前军,在增援延庆州城的过程之中,遭遇到后金鞑子的伏击,几乎是全军覆没,密云卫和营州卫的两万军士临阵脱逃,最终投降了后金鞑子,这件事情在朝中引发了极大的震动,也让洪承畴心情更加的恶劣,到了这个时候,他很清楚,自己所做的里应外合打击后金鞑子的战术布置,算是完全失败了。
到了这个时候,唯有率领洪军、延庆卫、宣府三卫和龙门卫的十余万将士,拼死守住延庆州城,继续等待救援,才是唯一的办法了。若是延庆州城被后金鞑子攻破,驻守的十余万大军被后金鞑子歼灭,那么对朝廷的打击恐怕是毁灭性的。
洪承畴内心还有一个希望,那就是郑勋睿和郑家军,当初做出全面的战术布置之后,他专门给郑勋睿写信了。尽管信函之中没有明确要求郑家军参与到征伐之中,但意思是非常明确的,希望郑家军能够参与到征伐之中。
洪承畴对郑勋睿的崛起有些担忧和嫉妒,可是大事情来临的时候,他还是非常清醒的,知道应该做什么事情,知道该做什么决定。
很长时间得不到外界的消息,延庆州城被后金鞑子死死的围住,派出去的斥候全部被后金鞑子擒获斩杀。消息断绝,延庆州城犹如被围困在铜墙铁壁之中。
目前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自身了,洪承畴已经下定决心,不管外面任何的变化,他都是要守住延庆州城的,不能够让后金鞑子拿下。
可惜一个巨大的问题已经悄悄的浮现出来,那就是粮草的问题。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谁都清楚粮草的重要性。洪承畴在出发之前,也是做好了一切准备的。大军携带的粮草是非常充足的,至少半年时间不需要操心,可惜事态的变化出乎了他的预料,延庆卫、宣府三为和龙门卫军士携带的粮草都不是太多,不可能长时间的维持,再说这是在北直隶征伐。按照朝廷的规矩来说,征伐的大军需要地方上提供粮草,故而宣府三为和龙门卫不可能携带太多的粮草也是可以理解的。
十余万大军驻守延庆州城之后,粮草的消耗是巨大的,军需官已经禀报洪承畴。大军的粮草,最多还能够维持两个多月的时间。
熊文灿率领的援军已经被后金鞑子打败,天知道下一路的援军什么时候抵达,两个月的时间看似是很长的,其实一晃就过去了,若是得不到外界的支援,延庆州城被围困两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不是没有可能的。
一系列的问题都慢慢的暴露出来,洪承畴明白,他麾下的高级军官也是明白的,至于说诸多的军士,也不完全都是傻子,这些问题的蔓延,如同一枚枚的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爆炸了,问题暴露引发的每一次震荡,都需要洪承畴全力去解决。
熊文灿率领的前军被打败,按照常理分析,后金鞑子会开始全力进攻延庆州城了,至少不会如同前面的试探性进攻,可能会发动大规模的攻击,洪承畴真正的压力即将到来,这个时候激起军士的斗志,拼死守住延庆州城,才是最需要考虑和部署的事宜。
洪承畴开始不断召集各级的军官,了解军士的情绪,同时亲自到军士中间去了解情况,甚至直接与军士交谈,给与必要的鼓励,亲自澄清一些问题,譬如说有人传闻,说是主帅洪承畴准备率领五万洪军突围,留下延庆卫、宣府三卫和龙门卫的军士驻守延庆州城。
洪承畴这样的做法,稳定了绝大部分军士的心,九成以上军士的思想都是朴素的,他们认为毕竟这是北直隶的延庆州城,距离京城也不是很远,朝廷不可能弃之不顾,深入关内作战的后金鞑子,也不可能没有丝毫的顾忌。
睿亲王多尔衮的想法也出现了变化。
率领十五万大军入关劫掠,最主要的目的有两个,其一是削弱大明朝廷的实力,尽量多的抢夺钱财和人口,其二是演练满八旗、蒙古左右营和汉军联合作战的最佳方式,探索出来一条路子,让满八旗、蒙古左右和汉军发挥各自的特长,联合起来,取得每一次战斗的胜利。
这两个目的,基本达到了,战斗厮杀到了如今的程度,局势越来越明朗,多尔衮想的就不是那么简单了,他毕竟是大清国数一数二的骁将,有着不一般的眼光。
打败了明军增援的大军,让两万明军投降,这令多尔衮彻底明白了,驻扎在北直隶的明军的确不堪一击,甚至不敢和八旗军面对面作战,既然如此,何不趁着这次的战斗厮杀,真正威胁到大明的京城,让大明的那位崇祯皇帝,迫不得已抽调山海关的驻军作战,就算是崇祯皇帝不愿意抽调山海关的驻军,但总是会抽调其他地方的军队前来增援,只要打败了这些增援的大军,同样会让大明朝廷元气大伤。
战斗厮杀到了那样的程度,多尔衮甚至可以率领大军到南方去劫掠一番。
内心里面,多尔衮也想见识一下郑家军,难不成郑家军真的是那么骁勇,要知道八旗军数次败于郑家军,损失还是有些惨重的。
见识了明军的战斗力,多尔衮认为,郑家军也强不到哪里去,也许前几次的作战,是因为多铎、阿济格和阿巴泰等人大意做造成的。
想要实现所有的目标,第一个任务就是攻下延庆州城,彻底剿灭延庆州城内的明军,如此后面的计划就可以一步步实现了。
如何的拿下延庆州城,多尔衮有自身的想法,刚刚投降的两万明军,应该是派上用场的,他们既然投降了,那就要服从指挥,参与到攻打延庆州城的战斗之中去。
多尔衮打心眼里是瞧不起这两万明军的,这些人临阵脱逃,为了保全性命选择投降,甚至不能算是真正的军队,在他看来这些人也就是炮灰,留着甚至浪费粮食,故而攻打延庆州城的时候,这些人冲锋在最前面,完全采取强攻的方式,死伤多少都无所谓,只要能够拖垮或者让守卫城池的明军疲惫不堪,目的就达到了,八旗军的军规是很严格的,战斗之中若是出现逃跑的情形,那是杀无赦的。
相比较来说,孔有德、尚可喜和耿仲明麾下的汉军,战斗力强很多。
考虑清楚之后,多尔衮和杜度私下里商议,做出了最终的决定。
孔有德、尚可喜和耿仲明三人进入中军帐的时候,看见多尔衮和杜度两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容,三人百般滋味在心头。
“孔将军、尚将军、耿将军,本帅决定了,大军做好一切的准备,从后日开始,强攻延庆州城,本帅必须要拿下延庆州城,不知道你们有什么建议。”
对于这种公式化的询问,孔有德等人是知道其中意思的。
“一切听从大帅的安排。”
“很好,此次攻打延庆州城的战斗,本帅决定由杜度指挥,孔将军、尚将军和耿将军协助指挥,攻打延庆州城的战斗,以刚刚投降的明军和汉军为主,其中两万投降的明军负责实施主攻,本帅的决心已定,务必要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攻破延庆州城。”
孔有德等人的脸色变化了,多尔衮的意思他们明白了,刚刚投降的两万明军,其实就是炮灰,拼死的攻城,用血肉之躯拖垮驻守城池的明军,这些投降的明军,可能做梦都想不到,等待他们的依旧是一死。
看见孔有德等人脸色的变化,多尔衮的笑容消失了。
“怎么,三位将军觉得这样的安排不合适吗。”
“不是,大帅的安排很好。”
一边的杜度在孔有德说话之后,跟着开口了。
“大帅命令我担任总指挥,有些话我就要说到前面了,战斗厮杀,军令第一,若是有人敢不服从军令,不管是谁,我都不会轻饶,希望三位将军能够明确告诉投降的明军,他们想要真正效忠大清国,就要拿出勇气来。”
第五百二十四章拼死抵抗
崇祯十一年十一月初五,卯时。
城墙上面的气氛异常的肃穆,洪承畴手持单筒望远镜,静静的看着前方,他身边的诸多总兵,同样手持单筒望远镜,不过从气势上面来说,这些总兵就要差很多了。
一排红夷大炮的炮口对着城墙,后金鞑子正在大规模的调集军士,看见这样的场景,谁都是明白的,真正的进攻就要开始了。
城墙上面一样的忙碌,军士川流不息的将弓箭、铁锅、木块以及石块等物资搬运到城墙上面,一旦后金鞑子攻到了城墙下面,滚烫的开水和硕大的石头比弓箭和火绳枪有用的多,能够大量杀伤攻城的对手,略微遗憾的是北方尚未到结冰的季节,若是气候到了三九天最为严寒的时候,往城墙上面浇水谁最好的办法,浇上去的谁,与薄冰融合之后,迅速冻结,形成一层厚厚的冰墙,光溜溜的城墙,让对手没有办法攀爬,就连云梯都不好架设。
“诸位,后金鞑子准备发动进攻了,想必这一次的进攻,与往日是不一样的,这是后金鞑子真正的进攻,目的就是想着攻破城池,熊大人率领的援军,遭遇到后金鞑子的阻击,所以短时间之内,我们不要想着有谁来增援了,一切都要依靠我们自身,依靠诸多的军士,我们唯有拼死守住城池,挫败后金鞑子的进攻,才能够摆脱目前困顿的局面。”
说到这里,洪承畴转过身,对着身边所有军官,提高了声调。
“驻守城池的有十余万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