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传奇-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贺驻扎在旅顺,王允成驻扎在蓬莱,两名郑家军的副总兵指挥这一万五千大军。

杨贺招募军士的任务也出现了变化,经郑勋睿同意,在登州和复州等地招募一万五千人,让驻守在蓬莱至复州的郑家军将士,达到三万人,这样就能够完全控制这一大片区域,甚至发动对后金鞑子规模不等的进攻了。

第三百六十五章伏笔

郑勋睿没有能够回到淮安去,他抵达蓬莱的时候,圣旨早就到了登州,宣旨的官员在登州等候好几天的时间了,接旨的时候,郑勋睿有些不情愿,他给皇上写去奏折,想着让辽东驻扎的大军有所行动,是担心皇太极不顾一切的进攻复州等地,那样郑家军是难以抵御的,如今得到了确切的情报,皇太极率领大军,已经回到沈阳去了,驻扎在盖州、海州和耀州等地的后金鞑子,人数虽然不少,可短时间之内是不可能进攻复州的,毕竟皇太极需要回去稳定局面,征伐朝鲜没有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镶白旗损失重大,失去了旅顺和复州等地,皇太极需要做出一定的解释,恐怕最为要紧的任务是稳住内部。

后金鞑子内部并非是铁板一块,皇太极能够登基,也是依靠必要的手段和实力的。

此一时彼一时,郑勋睿目前想到的事情,就是发展自身的力量,说起来郑家军已经控制了陕西、淮北以及旅顺和复州等地,其战斗力也得到了肯定和检验,但是最大的问题还是存在的,那就是郑家军的军饷,郑勋睿虽然能够想到一些办法,暂时性的维持郑家军的开销,可这些都不是长久之计,必须要有一套稳固的赋税政策,才有可能长久的支撑郑家军,否则迟早有一天,郑家军会遭遇到缺乏军饷的大问题。

郑勋睿在淮北清理漕帮。已经掌握了南方士大夫和商贾的把柄,回到淮安之后,他要充分利用这些把柄,逐渐的控制南方的士大夫和商贾,暗地里推行一套完全不同的赋税政策,从而保证郑家军的所有开销。

这样的事情当然不能够公开做。否则在最短的时间之内,郑勋睿就有可能和朝廷甚至是皇上直接对立起来,目前的形势下,这样的对立不能够出现,后金鞑子虎视眈眈,流寇再次壮大起来,大明依旧是内外交困的局面,内部若是出现争斗厮杀,削弱的是自身的力量。得到好处的是后金鞑子和流寇。

所以郑勋睿必须要隐忍,采取其他的办法暗地里做。

成立洪门,其实就是要做这些事情的,一旦理顺了漕运的事宜,洪门的事情就不是很多了,其重点就要转移到征收士大夫和商贾的赋税方面来,至于说如何的运作,那就需要郑勋睿认真的考虑。拿出最为可行的方法了。

偏偏这个时候,皇上的圣旨来了。郑勋睿要到京城去。

满脑子都是问题的郑勋睿,的确是不耐烦,他命令王允成将阿济格等人押解到京城去,其实就是撒手不管、让朝廷做出决定的举措,不管朝廷如何决定,他都不会过问和干涉的。

郑勋睿不能够抗旨。必须要到京城去。

也就在这个时候,张凤翼的信函也来了。

正准备出发的郑勋睿,看见了张凤翼的信函之后,满脸的阴沉。

他还真不知道朝廷里面出现了这样的局面,难道皇上脑子里面进水了。这个时候发动对后金鞑子的进攻,岂不是自找麻烦,皇太极憋了一肚子的气,后金鞑子上下肯定是群情激奋,这个时候去招惹后金鞑子,真的是找打。

越是这个时候,越是要按兵不动,皇太极登基之后,后金鞑子连续遭遇几次的失败,损失是惨重的,这从一定程度上会动摇皇太极的地位,皇太极需要花费气力稳住内部,当然皇太极也可以采取转移矛盾的方式,那就是找机会发动战斗和厮杀,以胜利来掩盖和压制内部的矛盾,朝廷的大军要是主动挑战,皇太极求之不得。

皇太极这个时候也不敢主动发动进攻,不管是在辽东还是复州等地,毕竟再一次遭遇失败,后金内部就有可能出现重大的问题,甚至直接威胁到皇太极的地位。

以不变应万变是最佳的也是唯一的选择。

这么简单的道理,难道皇上不明白,难道内阁的诸位大人不明白,还在叫嚣什么全力攻击后金鞑子,提出这样的建议,要么是脑子短路,要么是别有用心。

郑勋睿觉得,他怕是要对东林党人动手了。

东林党人大概是感觉到了威胁,特别是郑勋睿出手清剿漕帮的事宜,动摇了东林党人的根基,到了这个时候,部分的东林党人,怕是什么都不顾了,想方设法的对付他郑勋睿了。

郑勋睿能够打的后金鞑子丢盔弃甲,能够打的流寇魂飞胆丧,肯定不会畏惧东林党人,俗话说得好,书生造反,十年不成,站在前台的东林党人,不过是一群书生,遭遇到真正的打击之后,马上就会如鸟兽散去。

可郑勋睿暂时不能够动手,因为东林党人充斥了朝廷,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郑勋睿和东林党人对着干,那就是和朝廷对着干,就会造成大明分崩离析的局面,就会让后金鞑子和流寇得到喘息的机会,让其壮大起来。

郑勋睿是从全局考虑的,他的力量壮大起来,足以左右朝廷局面之时,才是真正对东林党人动手的时间。

郑勋睿在蓬莱歇息了一天的时间,将张凤翼的来信看了数遍,最终烧掉了。

二月初一,郑勋睿从蓬莱出发,前往京城而去。

郑锦宏带着他的书信,率领郑家军的将士,返回淮安,跟随郑勋睿前往京城而去的,只有洪欣瑜和五十名亲兵,到京城去不可能带着太多的人。

一行人的速度很快,他们取道天津,进入顺天府。

再次经过东安县的时候,郑勋睿特意到县城内去看了看。

县城尚未完全恢复,后金鞑子蹂躏这里尚不足一年的时间,想着短时间之内恢复,可能性是不大的,沿路郑勋睿就注意到了,后金鞑子肆掠的踪迹,到处都是,官道两边有不少的断壁残垣,百姓的生活更是没有好起来,沿途看到的很多百姓,脸上都是带着菜色,要知道春节刚过,要不是生活困顿到了极点,百姓是不会出现此等情况的。

东安县城之内,倒是开始繁华起来了。

郑勋睿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只是在县城之内到处走走看看。

按说县城之内繁华起来了,应该是好事情,可郑勋睿越看越是心凉,县城里面的酒楼、青楼以及赌坊等地方热闹起来了,那些回到县内的士大夫和士绅富户,有开始了纸醉金迷的生活,他们纵情享受,全然不管不顾县城之内出现的诸多乞丐。

仅仅在城内转悠了半个时辰,郑勋睿就离开了。

洪欣瑜发现郑勋睿的脸色很不好,忍不住开口了。

“少爷,您不要担心太多了,后金鞑子在北直隶肆掠不足一年的时间,这些地方的百姓,生活困顿也是正常的,怕是等几年的时间才能够恢复的。”

郑勋睿叹了一口气,对着洪欣瑜开口了。

“欣瑜,我问你一个问题,百姓的生活如此的困顿,为什么县城之内的酒楼、青楼和赌坊等地方,会如此的火爆。”

“士绅富户有钱啊。”

“你说的不错,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句诗词你应该知道吧,老百姓的生活如此的困顿,他们遭遇到杀戮和劫掠,难以生存,后金鞑子离开了,官府是不是应该想到如何改善百姓的生活,至少让百姓能够活下去,士绅富户是不是应该出一些力,让百姓内心的怨气小一些,可没有谁这样做,他们不管不顾百姓的死活,百姓会在乎他们吗,一旦遇到了动荡的局面,百姓岂不是要起来造反。”

洪欣瑜看着郑勋睿,没有开口说话,顺天府是京畿所在地,老百姓是不可能造反的。

“看到这里的情形,我就想到了后金鞑子,卢大人负责剿灭后金鞑子,结果让李自成和张献忠等人逃脱了,算起来是一年多的时间了,我听说流寇在河南、陕西和湖广等地,力量再次壮大起来了,本来我对卢大人还有些看法的,觉得卢大人在四川的时候,过于的自信了,现在我明白了,就算是斩杀了李自成和张献忠等人,流寇依旧不会灭绝,不知道什么时候,更加凶悍的流寇会出现,官府若是不考虑百姓的死活,不能够让百姓安居乐业,那就永远不要想着彻底剿灭流寇。”

洪欣瑜的脸上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他一直想不明白,郑勋睿为什么会担忧,按说在东安县城内看到的事情,不算什么的,谁知道郑勋睿是从这样的情形里面,想到了流寇,想到了大明的天下。

“少爷,属下明白了,属下不会想到这些。”

“需要多多想想,我们暂时管不到这些地方的情形,可是陕西、淮北以及复州等地,是绝不能够出现这样的情形的,必须稳定,老百姓必须要安居乐业,只有这样才能够禁绝流寇和土匪的出现,想要稳住这些地方,可不是嘴上说说的事情,需要实实在在的做事情。”

说完这些,郑勋睿长长叹了一口气,双脚夹了一下马肚子,战马在官道上开始飞奔。

洪欣瑜愣了一下,连忙跟上去。

第三百六十六章拉拢和挑拨

正月底,洪承畴就抵达京城了,出任蓟辽督师之后,他就到宁远的蓟辽督师府去了。

多年过去,洪承畴也是奔波忙碌,出三边总督之后,就开始负责剿灭流寇的事宜,之后被敕封为五省总督,还是负责剿灭流寇的事宜,期间因为郑勋睿出任五省总督,洪承畴出任宣大总督,也是他的运气不好,出任宣大总督期间,后金鞑子入关劫掠,麾下的曹文诏总兵都因为作战不利遭遇责罚,身为总督的洪承畴,虽然免去责罚,但内心是不好过的。

崇祯八年,洪承畴走马上任,出任蓟辽总督。

以太子太保、兵部尚书的身份,出任蓟辽总督,洪承畴的权力是很大的,节制辽东的关宁锦防线的所有朝廷大军,还有宣府、大同、蓟州、天津、邓州、莱州等地的军队,包括这些地方的牵涉到军队的民生事宜。

所有牵涉到辽东的事物,都是归洪承畴负责的。

崇祯九年的时候,后金鞑子从古北口和喜峰口等地入关劫掠,按说洪承畴是有责任的,不过后金鞑子进攻的是北直隶等地,洪承畴的主要责任是驻防关宁锦防线,两者若是要强拉还是有一定关系的,不过后金鞑子进入北直隶劫掠,更大的责任在兵部了。

因为郑家军给与后金鞑子重创,结果大家都是相安无事。

这一次,郑家军渡海突袭后金鞑子,收复旅顺到复州广大的地区,其实与洪承畴是有一定关系的,因为登州的军务由洪承畴节制,也就是说郑勋睿管控的蓬莱水师,严格说起来。也是洪承畴节制的。

郑家军取得了重大的胜利,理所当然的占据了蓬莱城,管控蓬莱水师。

郑勋睿是漕运总督,以户部尚书、右都御史的身份出任的,其主要的责任还是在漕运方面,也就是保证南北物资调运的顺利。可却插手兵部的事宜了,这看上去有些不伦不类。

再看看洪承畴,以兵部尚书的身份出任蓟辽总督,明显是以军事为主的,可几年时间过去,却没有见立下什么战功,甚至都没有与后金鞑子有过厮杀。

洪承畴的名气是很大的,严格说起来,比郑勋睿的名气还要大。从年纪上来说,洪承畴已经四十五岁,比郑勋睿大了一倍,从资历上来说,洪承畴万历四十四年中举,二甲第十四名,那个时候郑勋睿才是一岁的奶娃娃,而且洪承畴在官场上也是遭遇诸多磨砺的。历任刑部主事、员外郎、郎中等职务,后来外派到浙江出任布政左参议。天启七年到陕西出任督导参议。崇祯三年出任延绥巡抚,因反对顶头上司三边总督杨鹤“剿抚兼施、以抚为主”,大力剿灭流寇,而且斩杀投降的流寇,名声大震。

事实的发展,证明洪承畴是正确的。杨鹤因为投降的流寇反叛,被免去职务,洪承畴出任三边总督,全面负责剿灭流寇的事宜,这一阶段。他取得了很大的战绩。

从这些层面来说,尽管郑勋睿异军突起,亲手创建郑家军,立下赫赫战功,但从威望上面来说,还是不能够和洪承畴比较的。

郑勋睿屡屡立下战功,洪承畴却一直没有作为,朝中自然是有人看热闹的,他们认为郑勋睿完全压制了洪承畴,让洪承畴的无所作为更加明显,作为朝中最有声望的文治武功人才,洪承畴肯定是不舒服的。

更加让众人相信洪承畴和郑勋睿之间有矛盾的是,郑勋睿出任陕西巡抚的时候,不是很听从洪承畴的调遣,之后郑勋睿在剿灭流寇的战斗之中,取得重大胜利,眼看着就要取得最终胜利的时候,朝廷突然让洪承畴再次负责剿灭流寇事宜,结果洪承畴没有抓住机会。

之后洪承畴负责辽东的事宜,抵御后金鞑子,身为五省总督的郑勋睿,率领大军大败后金鞑子,让后金鞑子仓皇撤离北直隶,出任漕运总督之后,郑勋睿更是率领郑家军,夺回失地,大败后金鞑子,让率领大军征伐朝鲜的皇太极匆忙撤兵。

这不等于是扇洪承畴的耳光吗。

洪承畴抵达京城的第二天,内阁大臣钱士升和侯询两人同时来拜访了。

内阁大臣前来拜访,洪承畴自然是要亲自迎接的。

钱士升的资格很老了,虽说没有主管兵部,但在内阁是有着话语权的,再说钱士升的背后是东林党人,这一点洪承畴是清楚的。

侯询同样是东林党人,虽说进入内阁的时间不长,但因为长期担任户部尚书,权势也是不小的。

两个东林党人都成为内阁大臣,说明东林党人在朝中的势力是不小的。

洪承畴与东林党人没有什么关系,他深知党争的厉害,故而不会得罪东林党人,虚以为蛇,正是因为这种含糊其辞的态度,让东林党人对其还是有一定好感的。

洪承畴因为是奉旨进京,故而一直都在官驿,等候皇上的召见,偏偏郑勋睿尚未抵达京城,洪承畴只好在官驿老老实实等候。

钱士升专门在官驿安排了酒宴,内阁大臣到官驿来吃饭,驿臣是尽心竭力准备的。

酒过三巡,洪承畴的话语很少,大都是一些不关痛痒的话语,面对钱士升和侯询,他还是很小心的,不会轻易表露出来任何的心思。

钱士升看了看侯询,侯询微微点头,开口说话了。

“洪大人驻守辽东,军务繁忙,到京城来也是挤出时间的,要说两天时间过去,还在京城等候郑大人,实在不应该啊,郑大人年轻,一定要谦虚,不要以为立下了战功,就姗姗来迟,让洪大人等候,不管怎么说,洪大人文治武功,在朝中都是有着很高威望和资历的。”

洪承畴听见侯询这么说,内心是非常受用的,其实在京城等候,他内心也不是滋味,有些陪太子读书的感觉,好像郑勋睿是主角,他不过是配角。

不过嘴上说出来的话就不一样了。

“侯大人这样说,下官不敢当,或许是郑大人有其他的事情耽误了。”

钱士升终于开口了。

“洪大人如此谦逊,顾大体识大局,郑大人真应该好好学习了,不管怎么说,这是皇上的圣旨,路上都不能够耽误的,按说郑大人最迟今日就应该抵达京城的,到如今还不见踪影,本官真的不好怎么说了。”

钱士升开口说话了,洪承畴不好继续谦虚。

钱士升多年担任内阁大臣,眼睛是很毒的,他看出来了洪承畴内心的不满,或许这种不满,已经集聚很长的时间,找不到宣泄的地方。

再次端起就被,钱士升决定切入正题了。

“洪大人,本官再敬你一杯。”

洪承畴端起了酒杯,两人一口气喝下了这杯酒。

放下酒杯之后,钱士升再次开口了。

“京城里面的局势,想必洪大人是知晓的,不少的大人建议抓住这个时机,狠狠的打击后金鞑子,本官也曾经这样想,不过见到洪大人之后,本官改变了想法,这剿灭后金鞑子的事宜,应该是洪大人最有话语权,洪大人是蓟辽总督,负责辽东一切事宜,承受重压,最是清楚辽东的事宜,本官以为,朝中的大人没有站在洪大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啊。”

钱士升这样说,洪承畴很是吃惊,他也听到了这些传闻,什么辽东方向驻扎的朝廷大军,应该对大凌河城等地发起进攻,趁机占领大凌河城,继而威胁广宁和义州等地,洪承畴甚至听说,郑勋睿的奏折之中,就提出来这样的建议。

这是肯定不行的,后金鞑子的强项就是野外战斗,一旦驻扎在辽东的大军脱离了城池,很快就会陷入到后金鞑子的重重包围之中,到时候可能形成难以承受的灾难。

“钱大人,侯大人,此刻发动对后金鞑子的进攻,下官以为不妥啊。”

钱士升笑着挥手。

“洪大人不用多说,本官和侯大人是完全支持洪大人的,不瞒你说,在皇上面前的时候,本官建议洪大人统领辽东以及复州等地的军务,不管是防御还是进攻后金鞑子,都是要统一指挥的,若是各自为战,那肯定是不行的。”

钱士升说到这里的时候,洪承畴坐不住了,他要是还不明白其中的意思,那就是真正的傻瓜和笨蛋了。

钱士升和侯询抛出的橄榄枝,洪承畴没有理由拒绝,如此他在朝廷之中,就有了更加牢靠的势力,这样的好事情若是拒绝了,那是不识时务,恐怕自家在蓟辽督师的位置上面也难以坐稳。

洪承畴端起了酒杯,对着钱士升和侯询开口了。

“钱大人和侯大人的关怀,下官记住了,下官借花献佛,敬二位大人一杯酒。”

钱士升和侯询笑着举起了酒杯,三人同时喝完了手中的这杯酒。

钱士升和侯询离开之后,洪承畴闭门谢客,谁也不见,耐心等候皇上的召见,这让朝中的猜测愈发多了起来,洪承畴率先来到京城,等候郑勋睿,这样的情形也是很奇特的,不管怎么说,郑勋睿都是应该在洪承畴之前赶赴京城的,年轻人应该谦逊,让长着等候,要么是骄狂,要么就是借着战功显摆。

第三百六十七章杨廷枢的提醒

杨廷枢居然在距离京城二十多里地的官道边等候,而且是派遣的专人通知郑勋睿,这里距离通州州城不过二十多里地了。

杨廷枢在官道旁边的一家酒肆里面等候。

进入酒肆的时候,郑勋睿突然想到了崇祯三年,他前往苏州文家去纳采的时候,杨廷枢也是在官道旁边的小酒肆里面等候,一晃八年时间了,可当初的一幕幕仿佛就在眼前。

杨廷枢跑这么远,专门到官道旁边的小酒肆里面来说话,肯定不是想着嘘寒问暖的,若是那样,等到他郑勋睿到京城去了之后,有的是时间。

联想到张凤翼的来信,郑勋睿隐隐有些明白杨廷枢的意思了。

酒肆很小,一点都不起眼,从通州到京城这近五十里地的路程,沿途有很多的酒肆,毕竟来往于京城和通州之间的人很多,酒肆总是有生意做的。

酒肆里面只有一张桌子,而且桌子不大,看来这家酒肆主要还是提供酒水的,让过路的客人站着喝完酒就离开的。

桌子的前面有一块布帘遮挡,能够看见桌子两边是不是坐着人,但看不见脸部。

郑勋睿掀开布帘,看见带着斗笠的杨廷枢。

杨廷枢的身形他是非常熟悉的,一眼就能够认出来。

“淮斗兄,这样的打扮,很少见啊,看样子今日要说大事情了。”

桌上摆着烫好的酒,看见郑勋睿走进来,杨廷枢已经倒好酒了。

“清扬,喝下这杯酒,暖暖身体,虽说是二月了。可这倒春寒很是厉害,我在这里坐了不长时间,都有些顶不住,这北方的气候真的是冷。”

“你这个顺天府尹都说气候寒冷了,老百姓该怎么说啊。”

“顺天府尹一样怕冷,除非是在衙门里面烤着地龙。”

杨廷枢知道郑勋睿讥讽额意思。也没有打算辩解,要说顺天府尹和寻常百姓一样,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在京城的时候,他还真的感觉不到气候的寒冷。

“清扬,我辛辛苦苦跑这么远来,你难道不想知道是什么事情吗。”

郑勋睿脸上露出了笑容,但没有开口说话。

杨廷枢叹了一口气,再次开口。

“到底是户部尚书、右都御史。这官大了脾气就是不一样,沉得住气了,哪像我啊,这么多年过去,性格还是没有多大的改变,好了,我也不绕弯子了。”

杨廷枢的神情变得严肃一些,声音也压低了很多。

“洪承畴大人已经到京城四天时间了。期间内阁的钱士升大人和侯询大人一同去拜访了,自那以后。洪大人闭门谢客,谁都不见了。”

郑勋睿稍微愣了一下,迅即明白其中缘由了,难怪杨廷枢专门到官道边的小酒肆来,如此重大的事态,郑勋睿想轻描淡写都不可能了。

郑勋睿的神情。杨廷枢看见了,他继续开口了。

“洪承畴是蓟辽总督,负责抵御和剿灭流寇事宜,郑家军在复州的战斗,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这是值得庆贺的,也正是因为如此,皇上才会要求你入京的,不过洪承畴同时也跟着进入京城,这里面的意味就很不一般了。”

郑勋睿已经想到了很多,不过他还需要稍稍整理思路。

“淮斗兄,你认为这一切意味着什么。”

“清扬,你向来睿智,难道还需要我来分析其中的缘由吗。”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你有什么分析和想法,说出来我参考参考。”

“那我就不客气了,说出来的话语若是不好听,你可不要在意。”

杨廷枢端起桌上的酒,一口喝下去,酒已经微微有些凉了。

“清扬,你与东林党人对峙,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你痛恨结党营私,这也是我很清楚的事情,可你组建了郑家军,拥有了强大的力量,接连打败流寇和后金鞑子,已经令朝廷瞩目,若是有人插手郑家军的事宜,你能够忍受吗。”

“洪承畴一样是手握重兵,依照我的分析来看,他和你的选择是差不多的,对待东林党人,也是若即若离,从未有过加入其中的想法,而且他和内阁大臣之间的关系也一般,不过这一次,我判断洪承畴的选择出现了重大的变化。”

“洪承畴大人对你恐怕是有看法的,你夺取了洪大人的光芒,屡次击败后金鞑子,而且在剿灭流寇的战斗之中,也取得不俗的成绩,朝中早就有这样的议论,洪大人的资历比你深厚,要说他没有想法,谁也不会相信,我的判断,此次东林党人抓住了机会。”

“朝中的东林党人、浙党等等,争权夺利,大家虽然明面上不说,暗地里都是清楚的,温体仁大人代表的浙党,与东林党之间曾经的博弈也是很厉害的,可如今也缓和下来了,这一切是因为什么,我的分析,他们私下里肯定是存在交易的。”

“清扬,你与东林党人对峙,也没有加入到浙党的意思,这样的情形长久保持下去,有朝一日,恐怕朝廷之中算计你的大人数不胜数。”

“这一次就算是真正的开始,郑家军收复了旅顺、金州和复州等地,表现出来强悍和骁勇,于是朝廷之中出现了纷争,有大人提议朝廷需要趁胜前进,狠狠的打击后金鞑子,扬我大明之威望,这样的建议,在我看来是很好笑的,究竟谁去狠狠的打击后金鞑子,难道仅仅是郑家军吗,难道硬是要看见郑家军遭遇到惨重的损失,以至于无法继续和后金鞑子作战了,才满足某些人的心愿吗。”

“这样的建议居然在朝廷之中占据了一席之地,颇令人深思,只要稍微分析,就能够看出其中的问题。”

杨廷枢说到这里,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再次端起了酒杯。

郑勋睿脸上的微笑已经消失了。

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党内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更何况如今的朝廷,党争已经成为了痼疾,如此情况之下,不管是东林党,还是浙党,为了谋求自身的利益,无所不用其极,哪怕是损害朝廷的利益,哪怕是漠视百姓的死活。

站在道德的高度去谴责党争,没有丝毫的作用,想要彻底根除党等的痼疾,古往今来尚没有谁能够做到,也没有什么真正的好办法,最好的办法是用制度和权力来规范诸多的党派,党争可以,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超出这个范围,就要遭受无情的打压。

杨廷枢的提醒,是很有道理的,也是很明确的,凭借着个人的力量,去和东林党、浙党做斗争,几乎没有胜算,要么学习东林党和浙党的办法,大规模的拉拢人才,要么采取暴力的手段,彻底打垮东林党和浙党等等,建立起自身的力量。

郑勋睿其实已经迈出这一步,只不过是暗地里进行的,那就是组建了洪门。

表面上看,洪门与官府没有太多的联系,可洪门实际上是郑勋睿控制在手中的重要力量,很多郑勋睿不好出面去做的事情,洪门都是可以做的。

郑勋睿端起了酒杯。

“淮斗兄,谢谢你的提醒,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若不是你的提醒,我还真的想不到那么多。”

杨廷枢摇摇头。

“清扬,你可不要谦逊,我知道你早就想到这些事情了,只不过这些话憋在心里不舒服,一定要说出来,我个人感觉,你目前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应对洪承畴大人,说的直白一些,如何阻止皇上和朝廷做出进攻后金鞑子的决定,若是不能够解决这个根本的问题,后面所有的问题,都是无从考虑的,你要知道,只要洪大人表态,他马上就能够获得强大的支持,恐怕在朝廷里面,你是无法抗衡的。”

郑勋睿点点头,杨廷枢说的是实话,洪承畴是蓟辽总督,有着不一般的话语权,若是在剿灭后金鞑子的事宜上面,将郑家军推到最前沿,那就意味着郑勋睿必须要和朝廷翻脸,他不可能让郑家军的将士去送死,更不可能眼睁睁看着亲手创建的郑家军逐渐的灭亡。

“淮斗兄,你的意思我明白了,我有一些想法,不知道你是不是同意,这一次面圣,若是有机会,我会举荐你出任南直隶的户部尚书。”

杨廷枢的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看着郑勋睿开口了。

“清扬,是不是想着让我帮你了。”

“你说的不错,只要我们能够联合起来,很多的事情就好办了。”

“不,清扬,这不是联合,而是我协助你做事情,我知道自身的能力,比不上你的,也没有你看的那么深远,当初你到延安府出任知府,我是不看好的,可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才真正明白,你的选择是完全正确的,眼光是我无法比拟的,要我协助你,我没有话说,要求我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过我想到南直隶,困难很大,我没有你那样的能力,可以到淮安去出任漕运总督。”

“淮斗兄,只要你愿意,一切都好说,事在人为。”

郑勋睿脸上再次出现笑容,他端起了酒杯。

杨廷枢所担心的就是回避的制度,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朝廷这样的制度,早就被逐渐的打破了,只要有足够的支持,就算是回到家乡去做官,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第三百六十八章暗中运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