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传奇-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来没有犹豫过的多铎,出现了短暂的犹豫,他不知道麾下的三千将士,冲锋之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其实这个时候的最佳选择,就是撤兵,八旗将士迅速撤离战斗,自己麾下的三千将士押后,掩护大军撤退。
骄傲的多铎不会轻易撤兵,这不是他所能够忍受的,八旗军从来没有主动撤退的战斗,就算是面对数倍于自身的对手,也是不会撤离的,必定是鏖战到底。
多铎的弯刀终于拔出来了,他做出了最后的决定,麾下的三千八旗子弟全部参与到厮杀之中,到了这个时候不能够犹豫了,不管明军做出什么样的安排,就算是损失惨重,也要拼尽全力。
隆隆的马蹄声再次响起,多铎率领麾下的三千将士,开始了冲锋和厮杀。
一股白色的洪流,瞬间朝着战场而去。。。
第三百五十九章血战(3)
郑勋睿依旧很平静,但郑锦宏有些忍不住了。
后金鞑子全部加入到厮杀之中,郑家军将士和后金鞑子已经杀得昏天黑地,九千郑家军的将士,面对八千的后金鞑子,没有占据到什么优势,双反的厮杀已经不能够用残酷来形容,将这里形容为地狱也不为过,若是没有见过厮杀阵势的老百姓看到战场的情形,一定是趴在地上无法站立了。
厮杀已经持续了一个时辰的时间,不管是郑家军将士,还是后金鞑子,最初的锐气都已经消失,剩下的就是坚持,谁能够坚持到最后,谁就能够获取胜利。
按照先前的安排,此刻应该是郑家军四千将士加入到战团之中的时间,郑锦宏早就做好了准备,斥候和传令兵穿梭来回的禀报战况,从掌握的战况来看,后金鞑子没有占据到丝毫的优势,损失惨重,可是郑家军的伤亡同样是很大的。
这种厮杀的情形,只有可能出现在郑家军和后金鞑子的厮杀之中,两路大军的风格都是强悍的,换做朝廷其他的大军,早就崩溃了。
郑勋睿一直没有下达总攻的命令,这让郑锦宏有些忍不住了,他已经两次开口提醒,这在以往是很罕见的情况。
郑勋睿终于开口了。
“锦宏,遇见惨烈的厮杀,就难以沉住气了,这可不行,表面看,后金鞑子全部都投入到战斗之中,可谁能够保证后面是不是还有后金鞑子。他们是不是还有援军,目前的厮杀,异常的胶着。这个时候,正是考验将士的能力的时候,试想一下,若是没有援军,诸多的将士该如何坚持下去,后金鞑子尚未到强弩之末,这个时候发起冲锋。达不到最好的效果。”
扭头看见郑锦宏有些不忍的表情,郑勋睿加重了语气。
“锦宏,你是郑家军的总兵官。不是寻常的军士,你要记住一点,慈不掌兵,战斗厮杀总是有伤亡的。我们的目的是彻底打败后金鞑子。若是能够轻轻松松就打败后金鞑子了,那皇太极也不可能嚣张这么多年了,你的眼光要尽量长远一些。”
郑勋睿的这些话,让郑锦宏安静下来了。
半个时辰过去了,传令兵和斥候穿梭的更加频繁,他们禀报战况的时候,声音都有些颤抖了,看样子郑家军将士的伤亡是惨重的。
郑家军九千将士已经支撑了一个半时辰。不管是体力还是精神,应该是到极限了。
郑勋睿终于点头了。
“锦宏。可以发动进攻了,记住,擒贼擒王,到了这个时候,郑家军将士疲惫至极,后金鞑子的承受能力也已经达到了极限,想必这次的战斗,是多铎亲自指挥的,要不然后金鞑子早就选择撤离了,不会坚持到现在,他们也不是铁打的,没有那么强的抗压能力。”
“一定要彻底打败后金鞑子,让他们恐惧郑家军。”
郑锦宏早就等着进攻的命令,其麾下的四千将士,更是忍不住了。
隆隆的马蹄声再次响起,红色的洪流冲向了战场。。。
多铎彻底服气了,战场的惨烈打消了他内心的傲气,本来以为率领三千八旗子弟加入到战场之中,就可以彻底扭转局势、可以打败明军,明军会出现习惯性的溃败。
想不到明军坚持下来了,而且表现的愈加顽强,经历过大大小小太多的战斗了,多铎从来没有见过如此骁勇的军队。
此刻最好的选择,就是撤离战场了,哪怕是遭遇更加惨重的损失,至少可以保证不被明军剿灭,支撑多铎的傲气一旦减弱,理智迅速占据了脑海。
多铎知道自己错了,错在过于的傲气,以至于将八千镶白旗的军士全部压上去了,这等于是赌博,任何一个清醒的指挥官,都不应该出现这样愚蠢的错误。
被亲兵护卫的多铎,和阿济格交换了眼神,两人是亲兄弟,一个眼神就明白了双方的意思了,看来阿济格也想着撤退了。
命令快要下达的时候,战场上瞬间出现异常。
隆隆的马蹄声响起,一大片的红色朝着战场冲来的时候,多铎的脸色发白,身体竟然微微颤抖了,其实在厮杀的过程之中,他一直都在思考,明军的援军什么时候发动进攻,必须在明军发起再一次进攻之前,率领八旗子弟撤离战场。
多铎不是害怕厮杀,更加血腥的战斗,他都参与过,他所担心的是麾下的镶白旗军士被全歼,这样的损失是无法承受的,而且他和阿济格两人,都不一定能够逃离。
这个时候撤离,恐怕面临被全部歼灭的命运,可是不撤离,也无法坚持多长的时间。
从来没有遇见过此等麻烦和危急情况的多铎,再一次的犹豫了。
郑锦宏率领的四千将士,加入到战场之中。
局面瞬间出现决定性的变化,后金鞑子终于无法支撑,开始四散的逃离,坚持厮杀的后金鞑子已经不多了,他们被郑家军将士围在中间,无一例外的被击杀。
郑勋睿的分析是准确的,后金鞑子已经成为强弩之末,经不起再一次的冲杀了。
郑锦宏用尽最大的力气吼出来了。
“王小二,率领斥候营,生擒后金鞑子的主帅。。。”
一千人的斥候营,如同利剑一般,瞬间撕开了后金鞑子的防线,朝着后金鞑子帅旗的方向而去,不用说都知道,后金鞑子的主帅和帅旗是在一起的。
护卫帅旗的后金鞑子,在响箭和长矛、长枪的攻击之下,纷纷落马,他们的体力基本透支,无法抵挡骁勇的明军了。
阿济格早就发现情况不对了,这个时候就算是撤离,也来不及了,一边是养精蓄锐的明军,一边是苦苦支撑的八旗子弟,若是转身逃离,最终的结局就是被全部剿灭。
红着眼的阿济格,抹去了脸上的血渍,冷静的对多铎开口了。
“十五弟,你马上撤离,我在这里坚守,你记住,一定要迅速禀报皇上,复州方向的明军,异常骁勇,皇上要小心,我的建议,攻打朝鲜的战役,暂时不要进行了。。。”
阿济格尚未说完,多铎就开口了。
“不行,我是主帅,怎么能够擅自撤离,十二哥,你赶快撤离。。。”
多铎还没有说完,阿济格对着诸多的亲兵恶狠狠的开口了。
“你们一定要护卫主子撤离,就算你们都死光了,也要保护主子撤到盖州去,否则我饶不了你们,你们的家人也不要想着活命了。”
阿济格说完之后,三百亲兵没有犹豫,将多铎夹在了中间,朝着后方撤离。
帅旗留在了阿济格的身边,他身边只剩下一百亲兵,到了这个时候,阿济格很清楚,他几乎没有撤离的可能性了,明军眼看着就冲过来了,身边的亲兵人数太少,不可能抵挡很长的时间,可到了现在,就是拼到最后一个人,也要坚持,必须阻挡明军,让多铎能够顺利的撤离,无论怎么说,大清的亲王和郡王不能够同时被斩杀或者是生擒。
阿济格内心是没有底气的,到了这个时候,多铎是不是能够迅速的撤离,是不是能够回到盖州去,那是说不清楚的事情,如今只能够尽人力看天意了。
阿济格举起了手中的长矛,一声怒吼,朝着明军冲过去。
身边的亲兵没有犹豫,跟随阿济格同时朝着明军冲过去。
面对阿济格的是郑家军参将王小二。
长矛相碰的时候,阿济格的身体微微摇晃了一下,王小二的脸红了。
这一下的交手,两人都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王小二是很吃惊的,进入郑家军这么多年,拼命刻苦的训练,他的作战能力已经不一般了,想不到对面这个后金鞑子的主帅,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厮杀,还能够有着如此大的力气,这要是战斗开始两人就交手,王小二还真的不是对手。
几名斥候瞬间包围了阿济格,将阿济格与其他的后金鞑子隔离开来了。
亲兵拼命朝着明军冲锋,想着靠近阿济格,可惜他们没有机会了,更多的明军围过来了,将剩下的几十名亲兵也包围起来。
阿济格再次怒吼,挥舞手中的长矛,朝着王小二冲过去,可惜他身边全部都明军,顾得了前面顾不到后面,一阵剧痛从背后传来,阿济格双目圆瞪,大声怒吼,扭头看着背后袭击的明军是哪一个,也就在这个时候,他发现周遭全部都是红色,都是明军。
阿济格拔出了腰间的弯刀,朝着脖子的方向抹去,他不愿意被生擒。
王小二手中的弓箭准确的射出去了,阿济格握刀的左臂被射中,弓箭的巨大冲击力,让他的身体在马背上摇晃,周围的明军已经围上来。
阿济格的眼睛里面,露出了绝望的眼神,他知道自己注定被生擒,自杀都没有机会了,到了这个时候,他唯一关心的是多铎是不是已经撤出去了,是不是能够顺利的回到盖州,至于说皇上在朝鲜的征伐,那不是他应该思考的问题了。
。。。。。。
第三百六十章惨胜
郑锦宏早就盯着后金鞑子的帅旗了,就在多铎在亲兵的簇拥之下撤离的时候,他率领一千郑家军将士追上去了,这么多人护卫撤离,一定是后金鞑子的主帅。
诸多的将士都是憋了一股气,战场上的惨状,让他们都惊呆了,在后面看着兄弟们厮杀,看着兄弟们痛苦的倒下,自己却不能够马上挺身而出,那种滋味是最难受的,所以在发起冲锋之后,他们如同下山的猛虎,毫不留情的撕裂了后金鞑子的阵线。
跟随郑锦宏追击撤离的后金鞑子,众人更是拼尽全力。
傲气被打落的多铎,已经是心如死灰,从盖州来的八千镶白旗的军士,能够回去的寥寥无几,如此惨重的失败,的确是难以承受的,更为关键的是,他的亲哥哥阿济格面临巨大的危险,亲兵簇拥他撤离的时候,明军已经攻上来了,阿济格肯定没有机会撤离了。
悲愤之中的多铎,听见后面的怒喝声和惨叫声,不用回头就知道是明军追上来了。
多铎本能的想着扭转马头迎战,可他不能够这样做,阿济格已经为他创造出来撤离的机会,若是不能够迅速的撤离,那就枉费阿济格的一片苦心了。
雾气出现在眼眶,多铎拼命打马,朝着前方飞驰。
身后的惨叫声越来越多,弓箭呜呜的从身边飞过,多铎无法回头,他知道亲兵正在拼死抵抗,这样的抵抗意味着更加惨重的损失。
前方出现黄沙的时候。多铎绝望了,他想不到前面还有明军,若是被明军包围了。无论如何都逃不走了。
熟悉的白色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多铎的眼泪终于落下来了,不是为自己。
领头的是阿巴泰,那个他曾经侮辱的七哥。
追击的郑锦宏,发现了增援的后金鞑子,他迅速举起了手里的长矛。
郑家军所有将士停止了追击。
郑锦宏眉头紧皱,这些后金鞑子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刚才战斗之中,为什么没有能够增援。
尽管后金鞑子的人数不多。但郑锦宏不会继续追击,狗急跳墙,后金鞑子已经遭遇到惨败,这个时候继续追杀。恐怕会引发其强烈的反弹。
所有追击的郑家军将士。迅速集中到郑锦宏的身边,排列成为战斗的阵形。
阿巴泰吃过败仗,知道郑家军的厉害,他早就预感到,占领旅顺和复州等地的明军,应该就是郑家军,多铎和阿济格率领八千军士迎战,万一陷入到明军的包围之中。后果不堪设想,想到了严重后果的阿巴泰。顾不得怄气了,在多铎和阿济格出发之后,命令一千军士留守盖州,城内戒严,任何人不得随意出入,自己率领一千军士,朝着复州的方向而去。
看见拼命逃离的多铎,以及身后追击的明军,阿巴泰的心在下沉,他看到的八旗子弟不足千人,人人脸上的表情都是惶恐的,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多铎遭遇到惨败。
更要命的是,队伍之中没有看见阿济格。
看到了阿巴泰之后,多铎抹去了泪水。
“七哥,想不到。。。都是我不好。。。”
“十五弟,不要说了,十二弟怎么没有看见。”
多铎低下头,没有开口说话。
“十五弟,你迅速回到盖州去,我率领兄弟们去厮杀,不管如何都要抢回十二弟。。。”
已经冷静下来的多铎,毫不犹豫的开口了。
“七哥,不行,明军太强悍了,人数上面远远超过我们,还是赶快撤离,将这里发生的一切禀报给皇上,这是我的责任,一切由我来承担,不管想什么办法,我都是要救回十二哥的,就算是用我去换都要救回十二哥。”
阿巴泰毕竟年纪大很多,听见多铎这样说,很快明白一切,要知道多铎是非常傲气的,轻易不会认输,可这时候都阻止救援,说明对手异常强大,自己率领的这些人,就算是杀过去,也没有多大的作用。
多铎和阿巴泰率领军士迅速朝着盖州的方向撤离。
郑锦宏远远看着后金鞑子撤离,他没有要求将士发动进攻。
这个时候的追击,想要擒获后金鞑子的主帅,可能性是不大了,郑家军将士不可能彻底剿灭前来增援的后金鞑子,骑兵作战,若是下定决心撤离了,那是很难追击的,除非是伏击战和包围战,再说后金鞑子养精蓄锐,战斗力不一般,这个时候追上去,厮杀一定非常惨烈。
一千多郑家军将士跟随郑锦宏掉头,朝着战场的方向而去,沿途他们遇见撤离的后金鞑子,都是毫不留情的斩杀,不留任何的俘虏,郑锦宏内心有怨气,眼看着就要追上了,马上就要生擒后金鞑子的主帅了,应该是后金的豫亲王多铎,要是能够生擒多铎,对皇太极和后金鞑子都是巨大的打击,也是郑家军巨大的胜利。
这个时候,郑锦宏还不知道,后金的武英郡王阿济格已经被生擒。
战场上已经平静下来,偶尔还有零星的厮杀,这场从卯时一刻开始的战斗,一直持续到了午时,近三个时辰的惨烈厮杀,已经将这里变成了人间地狱。
战斗结束之后,疲惫至极的郑家军将士,下马歇息,部分的将士甚至没有打扫战场的力气了。
王小二等人率领的部分将士,正在加紧清理战场,他们的主要责任是从中找出负伤的郑家军将士,随军郎中正在忙碌的穿梭,包扎伤口,看看重伤的将士是不是还有救,至于说负重伤的后金鞑子,没有谁去理睬。
郑勋睿看着眼前的一切,眼眶有些湿润,一将功成万骨枯,历史就是这样,每一次重大的胜利背后,都是成千上万将士的鲜血,可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大明王朝已经是千疮百孔,弱不禁风,人家就是要趁着这个机会打败你。
郑锦宏骑马来到了郑勋睿的身边,也是默默看着战场上的一切。
良久,郑勋睿对着郑锦宏和洪欣瑜等人开口了。
“这一战是惨胜,兄弟们从此也知道后金鞑子的厉害,知道流寇是远不能够和后金鞑子比较的,尊重对手,就是尊重自己,这是战场上的规矩,洪欣瑜,你去告诉王小二,命令随军郎中,也要救治后金鞑子的伤员,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洪欣瑜有些不情愿的点头,他也想加入到战场上厮杀,不过他的任务是保护郑勋睿,这比在战场上厮杀还要重要,见到战场上的惨状,洪欣瑜内心不舒服,恨不得斩杀几个后金鞑子,这个时候郑勋睿命令救治后金鞑子的伤员,他内心是真正不情愿的。
打扫战场的工作,从午时二刻正式开始,一直持续到酉时。
郑勋睿始终看着众人打扫战场,甚至姿势都没有动,郑锦宏在一边陪着,不断的下达命令,杨贺满身鲜血的站在一边,也没有开口说话,这一场的厮杀太过于惨烈,打扫战场也不是短时间之内能够结束的事情。
终于,传令兵前来禀报了。
“报,此战斩杀后金鞑子六千二百七十八人,生擒四百二十一人,其中包括后金的武英郡王阿济格,郑家军将士阵亡四千八百八十七,重伤两百二十二人。。。”
郑勋睿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郑锦宏身体微微颤抖了,五千对七千,一场战斗下来,阵亡的人数超过万人了,郑家军的伤亡超过五千人,这还是在占据了人数优势上面取得的胜利,要知道郑家军的总人数,和后金鞑子是无法比较的。
传令兵离开之后,郑勋睿对着郑锦宏等人开口了。
“这场战斗,郑家军获得了最终的胜利,但这场胜利,我们惨重的伤亡,足以惊醒所有的将士了,我们攻占旅顺和复州等地的胜利,来的太容易了,以至于将士们对后金鞑子藐视,你们要知道,后金鞑子的战斗力,决不能够小觑。”
“郑家军的总兵力不过四万人,此次战斗损失五千人,这是沉重的打击,后金鞑子总兵力达到了二十万人以上,他们的损失,比我们小很多,所以我们要做好一切的准备,死守复州、永宁、金州、旅顺等地,今后面对后金鞑子的反扑,尽量以城池战斗为主,在我们的实力还不足够强大之前,轻易不要进行大规模野战了。”
“杨贺,驻守复州等地,任务非常艰巨,无论如何都要坚持住,一万五千将士驻扎在这里,兵力上是不足的,所以你要开始想办法招募军士,辽东汉人的战斗力是不错的,缺点就是军纪军规方面懒散,一定要严格训练,不断壮大力量,我的考虑,三个月之内,招募一万辽东汉人,让驻守此地的兵力达到两万五千人,这样就算是皇太极亲自征伐,也不要想着能够打垮郑家军。”
“从明日开始,除开驻守在复州等地的郑家军,其余将士要撤离此地了,王允成负责将阿济格以及后金鞑子的俘虏和人头,悉数送到京城去报捷。”
“朝廷应该有所动作了,只要辽东大军做出进攻的姿势,皇太极就无心也不敢随意进攻复州等地了。”
第三百六十一章竹篮打水
(感谢稻草人、天下纵横有我、老陈xx投出了宝贵的月票,感谢天下纵横有我、sssuuujjj的打赏,谢谢了。)
皇太极征服朝鲜的战役,可谓是做足了准备,每一步进行的都很是顺利。
崇祯九年十二月二日,皇太极率领十二万大军从沈阳出发,十二月十二日,大军渡江之后,皇太极马上对朝鲜宣战,接着大军浩浩荡荡朝着朝鲜而去,十二天之后,也就是十二月二十四,小年夜之际,皇太极率领的大军,势如破竹,已经抵达了朝鲜的王都汉城,此时朝鲜的皇上李倧和文武百官,早就放弃了汉城,退守南汉山城。
到了这个时候,皇太极没有着急进攻,他的目的是彻底征服朝鲜,所以要尽最大可能剿灭朝鲜的所有武装力量,这样才能够真正的达到目的。
李倧自然是要求各路大军勤王,同时派遣使者,向皇太极求和,以拖延时间,等待各路大军前来勤王,打败入侵的皇太极。
皇太极当然明白李倧的想法,他率领的大军,就在汉城等候,至于说李倧派遣的使者,皇太极根本不见面,也不接受所谓的和谈。
到了崇祯九年的正月初八,朝鲜各路增援的大军,悉数被皇太极打败,而且败得很惨,要说战斗力方面,朝鲜的军队,绝非满八旗的对手。
一切的条件都成熟了,正月初十。皇太极率领大军进入了汉城,同时派遣代善率领大军,包围汉南山城。逼迫李倧出城投降。
也就是这个时候,皇太极得知了消息,李倧将王妃、王子等家人悉数都送到江华岛去了,为了让李倧彻底死心,从今以后不敢反叛,皇太极决定派遣多尔衮率领一路大军,攻打江华岛。擒获李倧的家人,断掉李倧的最后一丝念想。
皇太极做出了一切的安排,可以说胜利已经是手到擒来了。
皇太极也知道。就在大军进入朝鲜的时候,李倧已经派遣使者前往大明京城求援,李倧这样的做法,皇太极根本就没有看在眼里。明军算什么。就算是去年阿济格和阿巴泰遭遇到失败,让满八旗损失惨重,但那毕竟是意外,皇太极本人曾经率领大军,数次入侵关内,打的明军丢盔弃甲,根本不敢迎战,特别是大凌河之战。剿灭十余万明军,让明军只敢守在山海关、宁远、锦州等孤城里面。不敢出来迎战。
一切都按照皇太极的构想进行,在他的计划里面,拿下了朝鲜之后,回师的时候,顺便拿下皮岛,如此辽东沿海就全部被大清国所控制,皇太极将不存在任何的后顾之忧了。
大清国没有水师,所以必须要控制沿海,如此明军的水师就无法发起进攻,无法对大清国的后方形成任何的威胁。
从内心来说,皇太极是信不过汉军的,这也是因为汉军的反复无常,这么多年过去,一些投降的汉军,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多次的反叛,所以说尽管投降的孔有德等人,拥有一定数量的水师,但皇太极不会用。
多尔衮正在准备,一天之后就会出发,前往江华岛,擒获李倧的家人。
马上就是正月十五,皇太极很是重视这个元宵节,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的时候,大军正在行军和厮杀,没有来得及过节,正月十五可不能够忽略了。
胜券在握的皇太极,索性下了一道旨意,令代善、多尔衮、豪格、杜度等人齐聚汉城,过完正月十五之后,再来各自展开行动。
大军一路厮杀,缴获的物资特别多,所以过节的酒菜是现成的,在义州和汉城等地抓获的朝鲜士大夫家族的女人,也是不少的,长相都是很漂亮的,过节的时候,可以让这些女人前来助兴,反正胜利已经是眼前的事情了,庆贺一下,让八旗将士放松放松,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投入到战斗之中,未尝不可。
当然范文程的建议也是很重要的,皇太极本来想着尽快拿下汉南山城,让李倧拜服,范文程说征伐一个多月的时间,正值佳节,可以让将士身心放松一下,这样将士在接下来的战斗之中,会更加的拼命。
皇太极觉得很有道理。
庆贺的盛宴在皇宫进行。
赏灯是不大可能了,但喝酒吃肉没有问题,还有女人跳舞助兴,朝鲜女人跳舞也是蛮好看的。
酉时,盛宴就开始了。
皇宫的盛宴分为两块,宫内是皇太极、代善、多尔衮、豪格、杜度以及范文程等人,宫外则是满八旗甲喇章京以上的军官,至于其他的八旗将士,则是在营房庆贺。
酒宴的气氛很好,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氛围再次出现,也只有在战斗厮杀之中才会如此,皇太极很久没有体会到此等的氛围了,兴致也是很高的。
朝鲜的女子在乐曲的伴奏之下翩翩起舞,代善等人的旁边还坐着一名漂亮的朝鲜女子,负责倒酒等事宜。
所有人心情都是舒畅的,征战顺利,缴获颇丰,一个多月的战斗厮杀,不知道打了多少的胜仗,眼看着战斗就要结束了,众人将携带大胜回到沈阳去。
天色渐渐黑下来了,一轮圆月挂在半空中。
兴致很好的皇太极,端起酒杯,再次与众人畅饮,再过一会,他就要领着众人走出皇宫,在外面赏月了。
杨古利和索尼带着谭泰进入到皇宫的时候,皇太极有些吃惊。
杨古利和谭泰是兄弟关系,两人都是正黄旗麾下的将士,杨古利已经是正黄旗的甲喇额真,谭泰是正黄旗的牛录额真。
索尼也是正黄旗麾下的军官,被敕封为一等侍卫,正三品的武职,相当于甲喇章京。
索尼是皇太极身边的侍卫,在外征伐的时候,凡是想着拜见皇太极的文武大臣,都是索尼带着来拜见的。
正黄旗出身在大清国可了不得,满八旗共八旗,分为上三旗和下五旗,上三旗分别是正黄旗、镶黄旗和正蓝旗,其中正黄旗和镶黄旗都是皇太极直接统领,皇太极为旗主,正蓝旗是皇太极的儿子肃亲王豪格担任旗主,皇太极身边的侍卫,悉数都是从上三旗八旗子弟之中挑选出来的。
谭泰来拜见,皇太极异常吃惊,这是因为谭泰的身份不一样了。
多铎率领部分镶白旗的军士驻守盖州,谭泰跟随其身边,其真正的身份是联络官,也就是说多铎有什么奏折需要禀报的,都是有谭泰负责的,不过一般情况下,谭泰不需要离开盖州,就算是有非要禀报的事宜,也可以派遣军士送往朝鲜来。
可谭泰亲自来了,这说明绝非一般的事情。
皇宫内迅速安静下来。
皇太极挥挥手,示意女人和乐队悉数都退出去。
谭泰扑通跪在了皇太极的面前,脸上的神色极为难看。
皇太极的心悬起来了,难道发生了什么大事情,按说不应该啊,多铎、阿济格和阿巴泰三人驻守在盖州,就算是有天大的事情,也是能够应付下来的。
“皇上,快救救武英郡王,快救救盖州。。。”
谭泰的眼泪流出来了,他从怀里掏出了奏折,颤抖着举过了头顶。
索尼迅速上前去拿起了奏折,直接递给了皇太极。
皇太极的脸色阴沉下来,打开了奏折,开始仔细看起来。
慢慢的,皇太极的脸色变化了,身体也微微颤抖。
代善等人大为吃惊,从来没有见过皇太极出现如此的神情,就算是去年阿巴泰被明军擒获,皇太极也是从容应对,处变不惊,根本不曾有过这样的神态。
不过半科钟的时间,皇太极脸色铁青的站起身来。
“朕跟你们拼了。。。”
说也不知道皇太极为何说出来这样的话,大家的眼神看向了跪在地上的谭泰,难道说盖州出现了什么意外,众人的脸色也变得阴晴不定。
皇太极看了看众人,慢慢开口了。
“双岛、旅顺、金州、新会、复州、旋城、永宁等地,被明军占领,十五弟和十二弟率领镶白旗八千军士前去讨伐,在永宁与明军展开厮杀,结果惨败,幸存者不足千人,十二弟被明军擒获,生死不明,若不是七哥率领千余八旗子弟接应,十五弟也可能被明军擒获。”
“这一路的明军,就是去年擒获七哥的郑家军,他们有多少的兵力,目前还不清楚。”
“驻守盖州的镶白旗军士,已经不足三千人,他们只能够紧闭城门,无法出去迎战了。”
。。。
皇宫里面死一般的寂静,此刻宫外的笑声和吆喝声传进来,显得是那么的刺耳。
代善忍不住了,准备走出去的时候,皇太极挥挥手。
“此事暂时不要泄漏,二哥,就让将士们好好庆贺,难得有这样的时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还真的说不清楚啊。”
代善看了看皇太极,默默的站立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