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江山争雄-第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确非池中之物,也不知青霜那姑娘,能否开窍,把他抓牢啊!”红拂女也在感叹。
李靖转头看了自己妻子一眼,摇头苦笑,心说女人啊,思维和格局能不能大一些!
……
自两个月前,王薄在鲁郡泰山脚下,被张须陀击败之后,只裹挟了不足万人仓惶逃窜,途中又收集一些残兵,招揽新人,逃到临邑时候,人数凑齐了两万人马。
不过,张须陀盯上了王薄,穷追不舍,并派出程知节、罗士信两员虎贲俾将,作为先锋官,带兵追击猛打,在临邑再次大获全胜,斩首五千余级,获六畜万计。
王薄被迫逃亡,只带数千人,北渡黄河,派人给孙宣雅、石秪阇、郝孝德、刘霸道送信,要联合北岸的几支义军,共同抵抗张须陀的精装兵马。
这一日,五支义军联合,集中了兵力,达到十万众,分五营驻扎。
这些起义军没有经过严格训练,也没有非常严明的军纪,所以营地的帐篷,凌乱无比,一点也不整齐,更别说吻合什么奇门遁甲之术了。
帅帐内,五大首领齐聚,在商议战事安排。
郝孝德神色凝重地道:“张须陀派出的先锋军已经渡过黄河了,离我们只要五十里了。”
刘霸道人如其名,胆子很大,带着豪气道:“无妨,我们有十万大军,他们只有三万,相差悬殊,这一次,群策群力,肯定能围歼这支隋军,打得他落花流水。”
孙宣雅叹息道:“现在黄河两岸重灾区,烽烟四起,占山为王的队伍,多大几十个,但人数不过几百、几千,像我等扯出旗号,威名远播的队伍,也只有这么几支,如果不能击败张须陀,那么河北、山东一带起义大好形势,就要被消灭了。”
王薄苦口婆心道:“不错,必须要支撑住,只有我们发展越来越迅猛,更多百姓才会跟着起义,参与反隋大潮中,那些豪门贵族才能积极响应,南陈、北齐、萧梁的旧贵后裔,才会大规模反隋,各地的鹰扬府才能拥兵自重,不在听朝廷调遣,瓦解大隋的军队,到时候,隋朝就真的要完蛋了。”
郝孝德道:“这支先锋军只要五千人,不如,我们派出人马,先剿灭如何?”
石秪阇在一旁点头道:“也好,出动两万人,足以灭掉这个先锋军了,咱们逐一蚕食,把张须陀渡河的队伍,逐渐打掉、歼灭。”
“好主意,我同意!”
“我也赞同。”
这几位义军首领聚在一起,讨论了片刻,都认为该出兵,先剿灭张须陀的先锋军,迎头痛击,以血还血,以牙还牙。
第0458章 潜在对手
罗昭云和青霜带足了盘缠和干粮,晓行夜宿,从伏俟城一路向东,经过了西平郡、临洮郡、陇西郡,走走停停,他观察地方民俗,风土人情,还有一些军事要塞,雄关栈道等,绘出一副地图来。
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罗昭云平时如果只看着地图,但对具体路线的实体地貌,许多细节,都比较朦胧,今日亲自走一趟,根据行军经验,作战思路等,标注出一些注意事项。
比如在哪里容易伏击,哪一座雄关难以攻克,哪里行军困难等等,心中有数后,可以针对这些疑难之处,提前有个心理准备。
该安插眼线、内应的地方,需要早一点派情报人员过去,沿途一些诚邑,少数部落等,如何收编、拉拢,也要有个计划。
等经过天水郡、扶风郡,抵达京兆郡之后,千里之遥,走了将近一个月,北风呼啸,荒野枯黄,天空已经飘起了皑皑白雪。
罗昭云和青霜的身上,都挂满了洁白雪花,穿着厚厚的棉衣,男的魁梧英挺,脸色坚毅,女子一身衣衫却不显臃肿,剪裁得体,腰间系着一条翠绿束带,使她的身条显得袅袅娜娜。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大雪纷飞中赶路,异常艰难,好在二人途中都突破了先天罡气层次,倒是不畏寒冷。
“看,大兴城就在前面了。”罗昭云言语中透露出一份兴奋。
青霜抬起头,看着前方数里的一座宏伟巨城,高大城楼,雄伟城墙,连绵不绝,仿佛长城一般延伸到远方。
“终于到了。”
罗昭云点头一叹:“是啊,已经是冬月下旬,我们赶路快一个半月了,总算回到了西京。”
二人快马赶路,终于接近大兴城下。
近乡情更怯,罗昭云离开大兴城数载,老爷子好几年不见了,多少有些挂念。
由于隋炀帝迁都洛阳,裹挟了文武官员和家眷,但是也留下朝廷分支班底,和不受重用的官员,在西京处理事物,而且一些退休的官员,都留在西京,没有去洛阳。
罗荣年快七十,自然在大兴城内颐养天年,跟一些老臣们喝喝茶、下下棋,维持着家族的关系。
“你直接回罗公府吗?”青霜穿着一袭月白色对襟长衫,牵着马走在进大兴城内。
罗昭云犹豫了一下,回答道:“暂时不回去,先到一个隐蔽落脚点吧,自家罗宅也先不回去了,放心吧,在西京城内,我的落脚点最多了。”
这不是假话,他很早就在大兴城内置办酒楼和产业,不说一百零八坊,都有他的隐蔽家产也差不多了。
当然,大部分他并不清楚,只知道几个府宅,有明的,也有暗的。
罗昭云二人从明德门进,在第二个路口右拐,进入了保宁坊,这里面有他知道的一座院邸,里面的家丁都是最忠诚的一批卫士和仆人,很早就在幽州被训练,派来了京城候命。
当他来到门口,敲了敲朱红大门上的熟铜门环后,有一位家丁透出头来,询问他什么事,以往可是从没有人来登门造访,因为里面根本就没有住什么人,只有一些仆人在守宅。
罗昭云亮出了一块特殊腰牌,那家丁看之后,心头一惊,这可是宁氏商会的组织上,最高级令牌的一种,顿时明白此人肯定是组织上的大人物,立即迎内府邸。
“召集府内的人,来到前堂,我有事吩咐。”
“是!”家丁没有询问其它,完全遵守它的话,因为这种高阶腰牌,有调度他们做任何事的权力,务必全力配合,无需知道对方的身份和名字。
很快,宅子内二十多人都聚齐在一起,有些不明所以。
罗昭云递出令牌,让每个人看了一眼后,全都神色激动,因为他们在这坚守了数年,都没有什么重要人物过来居住,他们一直这样默默无闻地守着,今日,终于来了一位组织上的高级首领。
“你们这里,基本来自燕琅阁和青影卫两个部门,负责情报与行动,由于大隋一直处于盛世,我们组织也不接那些杀人的买卖,所以,你们都在这里埋没和等待,但是,局势在不断变化,你们的沉默也是有意义的,今日我的到来,就代表你们将会被启用,开始重要任务。”
这些人中有两个男子站出来,一个中年,一个青年,前者负责情报组人员,后者负责行动与护卫任务,并非青影卫的精锐,否则,也不会跟情报人员混合在一起,充当护院侍卫了。
“请档头吩咐!”二人抱拳开口,态度甚是恭敬。
“首先,第一个任务,帮我送出一封书信去涿郡西北的燕云堡。”
“其次,给西京各联络点传话,我要知道目前大兴城留守的官员、家眷、子嗣、门阀、青年才俊、名门之后等信息,越详细越好。”
“第三个任务,关注唐国公李渊一家人和其余家眷,跟他关系走近的官员,以及李阀势力。”
罗昭云要未雨绸缪,把大兴城内的人才和官员及早弄清、提前关注和拉拢,并且提防李渊的威望和家族实力,而且对李阀也不放心,原本大隋八大门阀,就以杨阀、李阀为最,现在杨阀受到杨玄感叛乱影响,几乎覆灭,一蹶不振,毫无疑问,李阀将成为最大的门阀势力,在西京根深蒂固,一旦日后李渊起兵,自己即便先一步占据新长安城,如何能震慑住李阀的联合反抗。
通过历史知识,罗昭云心中把李渊当成最大的对手,别看史书上描写李渊懦弱、碌碌无为、瞻前顾后、还很好色、没有什么能力,全靠他那英明神勇的二儿子李世民,才得到了天下,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
事实上,通过后世许多历史学者挖掘,深度研究隋书唐史,发现整个唐书前面记载非常虚假的,李渊并非平庸之辈,而是很有大智慧,开创唐朝,全靠他的威望和才能,至于二儿子李世民的功劳和带兵立功,真正在历史上,还没有李建成多。
许多李世民前期作战的事,都是李建成为主,他为辅,后面李建成因为被立为太子,要帮助李渊处理国政,才没有继续出征,李世民也只不过在打窦建德、王世充的那一年中,显露了才能而已,后面灭刘黑闼等义军,则是李建成之功。
只不过,李世民通过玄武之变,成为了胜利者,当上了皇帝,杀了兄弟,逼父退位,为了不让自己的名声变臭,曾直接干涉史书撰写者,把许多功劳都安插在他身上,塑造出英明神武的形象,这一行为打破了以往历史上,皇帝不得干涉史书笔官记载起居录的先河,从唐朝开始,史书也就越来越不真实了。
第0459章 尽信书不如无书
罗昭云已经把李渊当做了潜在对手,几乎是下意识的行为,因为历史写的很明确,李唐得天下。
虽然这是异世,他穿越而来,可是大背景、大环境,并没有因为他的蝴蝶效应,产生太大的变化,这让他有些担忧,李家是否还会崛起。
按目前的年纪来算,李建成跟他同龄,都是二十五虚岁,李世民只有十六岁,相差了八九岁,由于多年未见,他对这两兄弟的了解,也是不够,需要重新深入地调查一番。
尤其是李世民,这可是他所知的历史上的千古一帝唐太宗,允文允武的人物,当然,这里面有很大的水分,许多都是他自己篡改历史,给自己脸上浓妆艳抹,贴金了许多,如果尽信史书,往往会被他折服,生不起对抗之心。
而罗昭云恰恰读了一年多的历史系研究生,接触过隋唐一些历史古籍和学者论文,发现了李世民在古籍中许多前后矛盾的地方,据说李世民曾经先后三次要求亲自观看高祖李渊和他本人的《实录》;前两次都被史官魏征等人婉言拒绝,但第三次,李世民调走魏征,不让他继续参与,而是改用亲信房玄龄,他得到“两朝实录”后,自己肆意改动,使李建成、李元吉的形象十分丑恶,他们在反隋战争中的功绩也被一笔抹煞了。
谈到这位李家二公子,只要你认真地研究史书,从那些自相矛盾欲盖弥彰的字里行间,你就会清楚地看到,被一道道赞美之言和英雄无匹的光环笼罩着李世民,被千百世人歌功颂德誉为英明神武的唐太宗,其实是一种“虚伪”的假像,国人被骗了千年。
因为李世民自知“以臣谋君是不忠;以子逼父是不孝,血洗两宫是不仁;以弟杀兄是不义”的行为,无论从儒家道德还是从法家观念来看,都是很难自圆其说的。为了不被后人唾骂,他便责令当朝史官们编纂歪曲、掩盖历史真相的大唐史书,把自己打扮成圣明之君。为了给玄武门阴谋制造合理依据,就对父皇、兄弟和武德年间的多数功臣大泼污水,把一切功劳归于自己,把一切罪过归于别人,竭力为自己贴金。
罗昭云心中想通此节之后,并没有把李世民当成什么圣人之君,不可抗衡,相反,他更觉得此人手段很多,聪明智慧,如果与之对敌,一切都要小心,不能被李世民算计了。
“李阀,李阀,要对付李家,先要从李阀下手,否则,根深蒂固,一呼百应,朝堂之上,带职官员,加上爵位散佚官,整个庞大的李阀就占了四五百人,这些人跟李渊沾亲带故,或是一个祖宗传承下来,有的出了五服,有的没出五服,都算一个大集团,到时候,相互夺权,肯定都站在他那一边。”罗昭云心中一动,打算对李阀出手,不过,他一个人没有这力量,只能借势。
罗昭云暂时让这些情报人员按照他的吩咐去办事,暂时朝廷未崩,皇权仍然强大,他也不敢策划行动组去刺杀大臣,风险太大,还是要耐心等待时间。
这些情报人员纷纷从侧门、后门出宅,散发情报去了。
“走,咱们在这多住一段日子,过年也在大兴城过了。”罗昭云对着青霜说道。
顾青霜点头,在哪对她而言,都差不多,只要没有楼外楼找麻烦,跟在罗昭云身边,她都欣然接受。
“你刚才提到的燕琅阁和青影卫,就是你的底牌吗?”到了屋子内,青霜询问他。
罗昭云点头道:“不错,我很早担心数代将门,功高盖主,没有好下场,所以早就置办了其它财产,比如酒楼、布坊、印刷厂、典当行等,有了财富,即便哪一天,我们罗家人不做将军了,不在朝廷做官,也照应衣食无忧,几年下来,有所储备,也开始构建自己的底班了。”
青霜蹙眉,忽然询问:“上次你说要让我帮你训练精通暗杀的人员,是否也是这里面的组织?”
“不错,我目前分出了三个机构组织,协调工作,分别是燕琅阁、青影卫、锦衣会,一个负责情报,一个负责暗杀、施救等行动,一个负责经商,三叉戟,各有不同。”
“哦,原来如此,当初我以为,你让我训练杀手,干的是楼外楼那种买卖。”青霜直接吐露心声,她当初没有同意,因为不想在加入这种组织卖命,还那样残酷地生活。她要重新开始人生,就不想再拔剑杀人。
罗昭云解释说:“我建立这个行动组织,可以称之为特殊行动人员,简称特工,杀人不是目的,也不会为钱财而杀人,主要为了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军事行动,比如在打仗的时候,刺杀对方的官员、将领,达到军事胜利的目的;另外,还有解救人质,搭救己方将领,追杀叛徒等行动,是有非常重大的战略意义,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都必不可少。”
顾青霜听完,微微点头,算是真正了解了他的目的,对他的这些想法,感到新颖独特。
“特工?这个词我很钟喜!”顾青霜轻声说了一句,又念着:“青影卫!青影卫……”
罗昭云在一旁笑道:“我也没想到,会遇到一位叫青霜的姑娘,也许这就是缘分吧,如果由你来指挥、训练青影卫,在合适不过了,名字都那样般配。”
顾青霜忽尔一笑,点头道:“好吧,这个青影卫,由我来负责训练了,不过丑话说到头,要是里面一些人员太差劲,我可是要清除去一些人,我的青影卫,不要蠢材和平庸之辈。”
罗昭云道:“那是自然,青影卫由你来负责训练,辐射到各郡,设立站点,接受组织的任务,你只向我一人汇报,还要定期做相关的人员数目等报告,在可监控下,进行发展。”
“明白,你也担心失控,尾大不掉,这个我能理解。”青霜点头同意。
“过几日,那三个负责人回来到长安,我们在一起,好好商议一下。”罗昭云要过问三大组织的运行情况,不会再想以前那样,做甩手掌柜了,要把权力紧握在手中,否则,以后可能会出问题。
第0460章 舆论导向
罗昭云在保宁坊的府宅住下来,自己的标配府邸都没有回去,暂时也没有去拜访罗老爷子,担心府上杂七杂八的家丁、仆人看到,七嘴八舌传出去,泄露踪迹,对他不利。
当今罗昭云被伏击,下落不明的消息已经传回了洛阳和西京,让不少百姓惊呼,不愿意相信。
因为在过去的十余年内,罗昭云从十五岁的少年从军,以战成名,然后一步步打出自己的威名,独当一面,统领三军,成为大隋军中的中流砥柱,名扬天下的年轻英雄。
大街小巷流传着他的过往事迹,百姓把他都当成了大隋的一员福将,如今这福将都出事了,不少人担忧,大隋可能真的气数将尽了。
各地叛军作乱的消息,像差了翅膀一般,不断涌入西京。
这里没有了朝廷坐镇,剩下一些辅助官员和散轶官,没有什么实权,都在混日子,叛军扩大的消息一传开,顿时人心惶惶,对朝廷敬畏之心也就淡了。
此为心理战,不利于朝廷的消息越来越多,关于辽东死伤无数,河北山东暴乱不止的事情,都被无限放大了,这里面就有一些组织推波助澜,青楼茶坊、烟花之所,都在放出而坏笑,使得西京百姓笼罩心头一层阴影,觉得大隋要不行了。
燕琅阁在传播中也发挥了一定作用,加速隋朝负面形象的扩散,使杨广失去民心。
两三日后,一些情报人员陆续返回,带了许多情报资料回来,有自己打听的,更多是其它落脚点的燕琅阁人员早就查探了一些信息,进行了汇总。
罗昭云在书房内仔细翻阅,对西京内的许多贵族、家眷等,有了初步了解,还有哪些青年才俊等,也心中有数了。
“李渊竟然派人把家眷接走了,不在西京,也不在洛阳!”罗昭云眼神微微一冷,算他们一家跑得快,使自己暂时无从下手。
“民间对罗成将军遭遇不测,生死未卜的事情,都有什么议论了?”罗昭云询问。
这些燕琅阁底层情报人员,并不知道坐在他们面前的组织里大人物,就是罗成,因为他已经易容了一些,不想过多暴露自己。
这些情报人员只把他当成组织上派来的一位档头,高层管理者而已,并不知晓罗成其实就是幕后的老板。
“回档头的话,民间的确多有议论,对罗成将军英年早逝,多有惋惜,甚至罗家的烟雨楼生意空前火热起来,都想去瞻仰一下罗成将军的生前字迹。”
“噗!”罗昭云喝着茶汤,差点喷笑出来。
“还有哪些举动,在追忆罗成将军?”
“嗯,比如有西京的才子,写了诗赋,有人写了挽联,追悼这位少年成名的大隋少将军!”这名情报小头目,如实地回答着。
罗昭云仔细分析着他的话,脑海中灵光一闪,忽然想到一个策略,那就是先抑后扬,假戏真做。
既然西京不少百姓都认为他死了,那就将计就计,趁此把他的名声再抬一抬,让这个乌龙闹得更大一些。
以前他虽然在军中威望甚高,但毕竟是武将,随着四海升平,战事减少,朝廷文官开始左右政局,公卿大夫的地位逐渐高于武将,所以对武官有一种轻视,罗昭云之所以能入一些文人才子的眼,主要因为他折冠诗词会,曾在对书联比赛中也占了上风,做了几首佳句,塑造了文武全才的形象,才让一些文人看重,如今追悼。
以前他活着好好,往往要躲避锋芒,不敢太露才华,遭到朝廷政党、隋炀帝的妒忌,如今他下落不明,生死不知,正好是一次做宣传的好时机。
罗昭云微微一笑,遣走了情报人员,一个人留在房内,开始默写唐诗,先从王昌龄的七绝开始。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从军行》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突厥终不还《从军行二》
随后,他从杜甫、李白、杜牧、李商隐的七言、五言绝句中,又背写了一些,整理了三十余稿,加上以前的所作,凑成一本诗集,当日下午,派人秘密送往锦衣会下的印刷厂,进行活字印刷。
打的宣传牌,正是罗成将军生前遗作,一直没有公开于世,如今生死不知,凶多吉少,家人在整理他书房时候,发现了这些存稿,不忍就此埋没于世,打算公布出来,让文人墨客们追忆。
在这种噱头之下,印刷作坊开始日夜赶工,一册册诗集被卖出去,很快,一传十,十传百,整个大兴城为之沸腾了。
年轻的文人士子们,奔走相告,哪怕大雪天,北风呼啸,仍然热情地揣着一本最新罗成诗集,去往自己的同僚、同窗家中研究,念到激动处,热泪盈眶,产生共鸣。
“好诗啊,这一首《出塞》定然会流传千古!”
“不错,我觉得《从军行》才是罗成边塞最好的一首。”
“我觉得罗成的《八阵图》写得好,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一语点破三国时局,绝妙也。”
“切,罗成的《将进酒》才是他所有诗歌中的最高水平,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写的太好了。”
这种士子的争论场景,在大街小巷,茶楼酒肆,府邸宅院内上演,甚至一些大文豪们,也都在梅亭内煮酒赏雪,闻着梅花香,读着罗成诗,大赞此子的才华横溢。
“天妒英才啊,这等才华,就这样死了,太过可惜,老夫觉得,这是我大隋第一诗人,无人能及!”
“对,罗成的诗,简直比他的军事才能还让人钦佩,这等人物,英年早逝太可惜了。”
这些朝中遗老,儒家名宿们,也纷纷表态,对罗成刮目相看,对他以往的偏颇暂时放下,嫉妒也没了,毕竟人都死了,嫉妒也没有意义,所以,各个层面的人,在短短数日间,全都认可了罗成的才华,把他的名声推向很高,甚至开始向洛阳、其余郡传播开。
罗昭云躲在府内,听到各种汇报,微微一笑,他就是要达到这种目的,把自己威望抬高,可以让那些文人大夫、儒学名宿们,都站在他这一边,日后把持舆论,将有大用处,一支笔,可以胜过十万大军的影响力。
第0461章 他的传说
罗昭云通过印刷上万册的诗文集,流向大兴城内,上到豪门贵族、前朝阁老,大家闺秀,下到寒门士子、茶楼酒肆、歌姬艺妓,都在谈论着罗成文集,一时纸贵!
如果不是锦衣会的强大运作能力,日夜雕刻、赶工印刷,推波助澜,不可能传播如此迅速。
国子监、太学、州县学等,在隋文帝时期已经被废除,但隋炀帝杨广登基之后,全部恢复了,推进了科举制度,设明经、进士二科,并以“试策”取士,虽然录取人数有限,但也对当时门阀制度造成一定成绩,打破垄断,给没落贵族、寒门一些希望。
薛芷箐在太学中任职祭酒,这几日,她的心情跌宕起伏,因为她对罗成文集上许多诗词,感到心动、迷恋,文人最重神交,哪怕她跟罗成交情一般,私下没有多少来往,甚至彼此不甚了解,但这些诗词,却是最好的精神交流。
她忽然觉得,自己懂了罗成,他是那样一个奇男子,边塞生活,保家卫国,立志豪情,不为艰辛苦寒,同时,又是博览群书、酷爱读史的有识之士,而且洒脱、多情、真挚,不论是‘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点睛之笔,还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放荡不羁。
这些综合因素,各种真性情的挥洒,让薛芷箐的心中浮现出一个男子的烙印,让她倾慕又离愁。
毕竟罗成凶多吉少了,她感到惋惜,愈发希望他能逢凶化吉。
从没有哪个男子能这样镌刻在她的心中,形象高大,才华横溢,一身肝胆之气,可以说,薛芷箐有点爱上了这个完美男子。
当然,这个完美男子,并不是罗昭云,而是她心中构想出来,以她多愁善感的才女气息,通过这些诗文,以及罗昭云过去的事迹,结合在一起,给她一种朦胧印象,幻想成自己心中的完美英雄。
这就好比后世人,没有见到网友前,通过一些寒暄温暖的网络关怀,却爱上了那个自己虚构在脑海的人,最后,往往大跌眼镜。
京城内,有许多才子爱慕薛芷箐,比如虞世南、杜如晦、房玄龄、温彦博、侯君素、孙伏伽、张损之、杨纂等西京才子们,都在不同场合,表达过对薛才女的爱慕和钦佩,可是无一人能真正打动她。
如今到了双十年华的薛芷箐,却因为这一本诗集,芳心萌动,回想当日她见到罗将军的外貌,联想他诸多作战疆场的英雄事迹,汇合在一起,终于打破了薛芷箐的封闭的心窗。
不过,她也明白,这只是爱慕其文采武略,要真正发展成感情,还需要进一步相处,不是一厢情愿的事。
太学里,最近开始主讲罗成的诗文了,如果他真的死了,这些就是绝笔遗作,更加珍贵。
……
大雪飘舞,很快就把整个大兴城笼罩一层皑皑白雪,如银装素裹一般。
外面北风呼啸,寒冷异常,屋内却温暖如春,炭火熏香。
罗昭云站在窗棂前,看着外面的飘雪,渐渐压上枝头,如同盛开的洁白海棠花一般。
萧依依、宁沐荷、史大奈三人还没有从涿郡西北赶过来,估计雪路难行,需要多花费一段时日。
“青霜,今天跟我去见一个朋友吧。”
“什么朋友?”
“吐谷浑的朋友!”罗昭云想到了慕容紫嫣,大业七年的时候,他跟紫嫣做了约定,要囚禁她们姐弟三年,如今是大业九年了,还有一年之期,也就是说,明年入冬之前,就要送走索哲。
不过,现在吐谷浑名存实亡,伏允已死,吐谷浑部落被吞噬零散,很难再聚齐,这时候,如果吐谷浑要重新崛起,需要名正言顺的继承者,毫无疑问,索哲就是符合这个身份。
罗昭云已经在府上思忖两天,决定去见这对姐妹。
“你,不打算去罗公府,见你祖父了?”
“我已经派人早早送去书信,让他不要担心我的安危,现在西京鱼龙混杂,我不宜登门,免得消息走漏。”
“明白了。”青霜点头,不再多劝,转身回去找外披的蓑衣和貂裘、油纸伞。
片刻后,罗昭云和青霜出门,走出保宁坊,去了永安坊,相隔了三个坊,走出数里地。
由于天空飘着雪,街道人冷冷清清,一片萧瑟,缺少生机。
虽然刚过晌午,但是日头被乌云笼罩,没有什么阳光透射下来,视线有些沉淡。
二人坐在车厢内,车轱辘碾压雪地,吱呀吱呀地响着,抵达永安坊的那处宅院外,二人才下车。
罗昭云穿着青色加厚长袍,带着一个斗笠,而青霜穿着一袭雪白貂裘,走在风雪中,窈窕优美的娇躯,裹在雪白貂裘内,只露出一张明艳倾城的容颜,手中撑着一把油质伞。
一名侍卫去敲门,等大门开启,露出一位家丁,询问几人有何贵干。
“自己人!”那名侍卫拿出腰牌,给家丁看了看,都相互认识这种标记,直接放行,进入了里面。
“我们想见这里的阿紫姑娘。”
“这个,没有上级指示,任何人不能去探望她,这是组织严格交待的命令。”
罗昭云掏出自己的令牌,问道:“有它可以吧!”
那家丁看完,顿时一惊,自然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