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山争雄-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岁月总是会改变一个人身上许多特征和习惯,秦琼坐下来,对着罗昭云道:“不知罗将军唤秦琼来,有什么吩咐?”
  罗昭云打量着秦琼,对他的印象还算不错,双眸有神,不卑不亢,表情质朴,没有虚浮之气,反而内敛稳重,就好像玉石被打磨到一定程度,可堪大用了。
  “秦校尉,实不相瞒,本人曾跟几位将军探讨过,需要一些武艺高强,又精通一些兵法,有人向我举荐过一些名单,里面就有你的名字,我觉得眼熟,就挑出来了,想跟你谈一谈。”罗昭云找一个比较妥当的借口,秦琼官职还低,他不可能去询问那些将军,谁举荐的他。
  甚至,秦琼对于那些将军,似乎只认识来护儿,如果被人谈及,估计也就是来将军了,所以,两人心照不宣,没有在这个问题是过多停留。
  “不知罗将军想要谈什么,秦琼但凡知晓,必言无不尽。”
  罗昭云微微点头,询问:“你最擅长什么武器?”
  “长枪!”秦琼被询问武艺,顿时来了几分精神。
  “不是用双锏吗?”
  “锏?”秦琼愣了一下,摇了摇头,略显尴尬道:“从没用过,也不太懂锏法,最主要,它不是军中常规的制式武器,无处学起。”
  罗昭云明白他的意思,军队中只配备刀枪剑戟,矛斧弓弩等最常用的武器,民间武师教授的功夫,也大多是这些常规的武技,秦琼祖上都是北齐文官,根本没有祖传锏法之说。
  演义杜撰害死人,都是虚假的文化传承,跟真实的历史原型相差甚远,往往经过了艺术加工,就像历史上的关羽明明善于用长枪,却被渲染成手持青龙偃月刀一样,古代的民间文学好像很喜欢给英雄好汉安排个性突出的武器,这样好辨识。
  隋唐十八好汉,各个使得武器不同,编造的非常离谱,但艺术渲染性却很强。
  “你读过兵书没有?”
  “嗯,在来护儿将军帐下时候,曾经被赐了两部兵法册子,是来将军亲手抄写,后来一些年,没事我就翻看它。”秦琼家境一般,十多岁时候,不喜读书,好舞枪弄棒,从军之后,逐渐成熟,接触了几册兵法,懂了不少。
  “你对攻城战,熟不熟悉?”
  “打过几次,但没有太多经验。”秦琼实话实说,不想虚构。
  罗昭云通过几句交流,他体会到秦琼的忠厚淳朴,光明磊落,非常值得深交的一位硬汉子。
  “这样,由于军中这大半个月来,不断征战,伤亡很大,俾将、都尉出现了空缺,本将军先提拔你为都尉,明日就安插在麦铁杖将军的麾下,若是立功,便提升为俾将,你能否胜任?”
  秦琼一听自己要被送往最前线参与攻城,有机会直接冲锋陷阵,带兵杀敌,顿时脸上露出了喜色,这样一来,自己的本领就可以施展,有了立功的好机会。
  如此知遇之恩,令秦琼感激,他不禁站起身,抱拳道:“多谢罗将军破格提拔,秦琼一定竭尽所能,立下战功!”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我见秦校尉你谈吐有张有据,气质不俗,应该适合带兵打仗,希望我没有看错人。”
  秦琼尴尬一笑道:“不会,不会看错,属下必身先士卒,攻上平壤城。”
  罗昭云摆手道:“这就严重了,你只要精通带兵,指挥有方就行,冲在最前面,可不是指挥者该做的。”顿了一顿,问道:“你对大隋现在的局势,有什么自己的看法?”
  秦琼心头一惊,他现在对大隋有些失望,但此时被问及,却又不知如何回答,如果说的直接,担心罗昭云不悦,这样自己反而失去了仕途机会,但如果胡编敷衍,却又不是他的性格,一时有些犹豫。
  罗昭云看出他的忧色,微微一笑:“不必多想,我只是随便问问,毕竟你来自山东道的府兵,据我所知,那里今年遭遇洪涝和蝗灾,百姓流离失所,不少民众依附了盗匪,一起作乱,对抗朝廷,是否有这些事?”
  秦琼觉得罗成将军是个磊落之人,所以,没有拐弯抹角,如实道:“这个,的确有类似的事情发生,朝廷这几年动作太大,政令繁多,徭役很重,赋税也多,以前先帝立国时制定的轻徭薄赋,早就不执行了,百姓的存余已被刮空,看似大隋很强大富裕,但那只是官府的仓禀,百姓已经贫穷不堪了。”
  罗昭云轻轻一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任何时候,受苦的都是老百姓,真希望朝廷能够早日觉醒,认识到这些严重的民生问题,及时解决,否则,很容易天下大乱。”
  秦琼闻言,感到吃惊,想不到罗成将军看得如此深远,见识过人。
  罗昭云站起身,从桌案上,拿起一个册子,说道:“这是我义兄李靖,写的关于排兵布阵的几种兵法,我闲来无事,就背写下来,时常参悟,给你拿去一份,不要外传,你自己熟读就好,希望以后你能有所成就,成为我军中的悍将!”
  这份大礼不可谓不厚,罗昭云提前拉拢,他很清楚,这种忠义之人,今日一旦给足够的恩待和帮助,必会铭记在心,当成一份天大的人情,以后可以为己所用。
  “这……”秦琼有些傻眼了,因为对方是王侯,朝廷的大将军,出身将门,身份尊贵,年纪轻轻,却战功赫赫,对自己这个默默无闻的地方府兵校尉,貌似太重视了,让他都有些受宠若惊,内心感动得无以复加。
  他本想推辞,但早就听闻过李靖之名,所以,对李靖写的一些兵阵,还是很有兴趣的,秦琼的目标很大,有志向抱负,自然希望自己懂得越多越好,走上前恭敬接过,激动道:“多谢罗将军……”
  有许多感激的话,秦琼觉得肉麻,说不出口,但是那双感激的神色,敬佩的眼神,却已经流露出来,那就是日后必当追随效命。


第0394章 血战平壤城
  翌日,平壤城外,大军罗列,步兵方阵一个接连一个,密密麻麻,旌旗飘展,铁甲生辉。
  天穹铅云低垂,风云变动,下方数十万甲士,齐声喊着大隋!大隋!大隋!
  刚阳之气,冲天而起,将士们的血气方刚,杀气凝重,声威浩荡,远远传开,比擂鼓声还要震撼。
  平壤城又高又厚,早就经过几轮维修加固,以备遭到隋军的围城攻击。
  城内守军十万,已经是倾国主力了,面对七八十万的隋军将士,人数的确不占优势,特别是分开四个城面同时抵挡,每个城门只要两万多人,要对抗城下近二十万人马,差距巨大。
  “将士听令,全力进攻!”杨广下令了,传令官快速骑马传出号令。
  随后,长角争鸣,战鼓在后方如惊雷敲动,四面军阵的大隋兵,奔腾着直朝平壤城池进兵。
  “杀啊……”喊声震天响地,兵甲锵锵,铁蹄节奏的践踏声使人听了热血沸腾,在这一刻,隋军犹如潮水一般逐波涌上。
  城头的高句丽军,听见城外千军万马的呼啸嘶杀声传来,硬着头皮反击,因为牵扯到生死存亡,没有了退路,全都豁出去了在反击。
  嗖嗖嗖!
  双方弓箭手不断拉弓射箭,先是远攻武器的交锋,这方面,隋军的弩车、弓箭手多,城头的守兵占据地利优势,所以,各有伤亡,都给对方造成了很大困扰和麻烦。
  城头和城池内,被密密麻麻的箭雨倾泻射去,如黑云般笼罩。
  刚露头的高句丽士卒,很容易被流失扫中,非死即伤,而下方的秦兵靠近,也在被守军的弓箭手收割,倒在血泊之中。
  麦铁杖父子统兵打头阵,秦琼就在其中,提拔为都尉之后,带了上前人马,向城头猛攻。
  不一会,平壤城上、城下已经杀得血流成河,堆尸如山。
  战争就是厮杀、厮杀,多少活鲜鲜的生命成了无头尸体,军人的荣耀只在将士胜利高呼的刹那间,可曾看到城外无数的白骨成堆,血流成河!
  “杀——”
  双方的将士全都高呼着,被血腥之气刺激,看到袍泽战死,怒愤填膺,杀红了眼,已经失去了理智。
  战鼓不断,号角长鸣,城外马蹄声来回打转,尘土飞扬,以声威来鼓舞士气,蹄声轰隆隆,地动城晃。
  隋军不断杀到城上,利用云梯、楼车,翻越城头,短兵交接,旋即被守军杀下城去,两军交锋死伤无数,悲声震天。
  因为高句丽军队的主力尚在,誓死抵抗,短期内,隋军难以破城。
  当日暮来临,鸣锣收兵的时候,城下一片死尸,残肢断腿,首级到处都是,还有一部分被射成刺猬,钉死在地上。
  第一天死伤了五六万人,一部分伤员被送往后方包扎、养伤,伤势太重的,只能任其硬挺,没有消炎药,没有特效药,没有开刀手术、输液等,依靠军医的普通草药,见效慢,很多挺不住两天,发烧都死了,能挺过来的不多。
  各军主帅都会去伤兵营抚慰一番,鼓励士气,第二日,换了另一路军,继续攻城。
  就这样,双方在比拼士气,血性,胆色,完全是硬仗,依靠将士们的血肉之躯来堆积,万千将士,半个时辰,就会阵亡。
  数日大战下来,有几次差点破城,但最后被高句丽军反扑,都无功而返。
  甚至有时候,隋军已经压制了守军,占据了城头和城门,但是高句丽将领忽然喊着投降,使得隋军停止了攻击,放松了警惕,派人去禀告陛下,因为隋炀帝曾下过旨意,一旦有人投诚纳降,不得再动武,不可斩杀降兵,但高句丽人利用隋炀帝这种心态,每到城破时候,就喊着投降,然后趁其不备,突然袭击,使得战机被贻误。
  不过,罗昭云对这种把戏,早就熟悉,因为历史书上明确写过,大隋征讨高句丽,就是因为隋炀帝这个操儿蛋的旨意,使得大隋屡次受骗,损失惨重,贻误战机。
  所以,罗昭云给几员部将下令,哪怕高句丽将士喊着投降,不要听信,只要对方不丢掉武器,蹲在地上,继续杀敌。
  这个命令有些抗旨的嫌疑,卫文升、薛世雄、麦铁杖等都有些担心,不敢大肆宣扬,但也不会完全听高句丽的忽悠,导致对方见这一招对罗昭云的军马不管用后,索性放弃了,调更多兵力过来,阻碍这一面城门防御,死战到底。
  几日之后,隋炀帝气急了,被迫改了策略,全力攻城,不管对方是否投降,先占据城门,放大军进城再说。
  “咚!咚咚!咚咚咚咚!”隋军所有的战鼓都被擂响了,因为随着攻势不断加紧,破城的几率越来越大。
  “杀!”声如殷雷,滚滚压来。
  万箭齐发,密布如云,天空的阳光都为之一黯。
  大隋将士们在不顾一切地冲锋陷阵,为了完成隋炀帝天下共主的大业!
  就在这时,有快马从后方疾奔而来,大呼喊着:“京城加急文件,让开——”
  这名骑士策马直冲过大军方阵,奔到御驾前,飞身跳落马下,快步蹬蹬蹬向前猛跑,一边喊道:“京城加急文件,要呈奏陛下——”
  隋炀帝坐在高台黄金座椅上,正在注视前方的攻城局势,忽然听到高台下面有人大呼小叫,不禁皱起眉头。
  “怎么回事?”
  苏威拱手道:“好像有京城来的紧急文件,被快马送来。”
  “京城方向,能有什么急事,呈上来吧。”
  “喏!”苏威转身,吩咐侍卫放行,将加急公文呈递上来。
  杨广有些不解,接过了公文,摊开一看,顿时脸色一惊,直接站起身来,满脸寒霜,青筋冒起,手紧紧攥着公文,狠狠地朝着座椅上一摔!
  “真是反了,罪不可恕,当诛九族!”
  苏威、虞世基、裴蕴、鱼成都、司马德湛、段达等近臣和武将们,听到这样的话,都有些暗暗吃惊,不知道隋炀帝因何事如此突然暴怒。
  “陛下请息怒!”
  苏威弯身捡起来了密函一看,顿时也浑身一僵,脸色大变:杨玄感在后方,起兵谋反了。


第0395章 惊变
  隋炀帝已经无心督战了,愤怒过后,忧急如焚,因为攻克平壤城,征服高句丽,只是给他的帝业锦上添花,而后方杨玄感的起义,却是动摇他帝业的根本,影响巨大。
  就好像芝麻与西瓜的对比,这一刻,平壤城的得失,已经变得不重要,杨家的江山岌岌可危,杨广立即下令,让几名心腹和重臣,全部到他行宫秘密议事。
  其余将领继续留守督战,杨广不敢过于声张,担心引起军中哗变,万一有将领心怀鬼胎,响应杨玄感的叛乱,那就麻烦大了。
  杨广的行宫是御用木城,高大雄伟,壮阔无比,他急匆匆回到行辕木殿内,苏威、裴蕴、虞世基、裴矩、鱼成都等人全都到了,他们之中,未有苏威看到了信函,其余人都还蒙在鼓里。
  “苏仆射,你把密函内容,跟大家讲一下。”
  “遵命!”苏威转过身,对着几位重臣、近臣说道:“礼部尚书杨玄感,在黎阳起兵谋反,身边有蒲山公李密,以及大将韩擒虎的儿子韩世萼、观王杨雄的儿子杨恭道、大理卿郑善果的儿子郑俨等,多是一些国之重臣的后代相随,此事紧急,请陛下早日定夺。”
  众人一听,杨素的儿子杨玄感起兵,那可是关陇最大的门阀贵族,又集结了不少长安、洛阳城重臣的子弟,影响力巨大,这类似宫变类的夺权,已经不是简单的起兵作乱了,都脸色大骇。
  因为自从东晋南北朝之后,北魏分东西魏,然后北周北齐取代,又被隋朝杨坚篡权,这百年内,王朝更迭,都不长寿,就是因为门阀贵族势力庞大,动辄凝成一团,势力强大,可以改朝换代,废掉当朝君主。
  这也是杨坚立国后,一直担心的,极力在稳住贵族,并且想要分化、打压关陇贵族和各地门阀等,只是手段有些缓慢,效果一般,当杨广登记后,迁都洛阳,就是为了切断关陇贵族的根基,不断在打压各大门阀势力。
  杨广没想到,最终还是爆发了这种当朝贵族反叛的变故,整个后方,都在乱了。
  根据密函上的消息,杨玄感在黎阳起兵,占据附近粮仓,抓捕壮丁,扩充队伍,然后攻打洛阳城,东都内有不少朝廷大员的家眷、官吏,和王室人员、传国玉玺等,一旦失陷,杨玄感就可以在洛阳称帝,然后昭告天下,废掉隋朝皇帝了。
  故此,杨广非常的担忧,十分害怕洛阳失陷,同时也担心叛军,若是北据幽州地带,断他们大军的后路,粮草只够半个月使用,到时候,前有高句丽军,后有杨玄感叛军,那就离着灭亡不远矣。
  “寡人决定,今晚就撤军,诸卿觉得如何?”
  裴矩、苏威、虞世基等人,全都赞同,形势危急,这个时候留在高句丽,一点意义都没有,这里毕竟是外夷番邦之地,不是大隋疆域,他们等若无根之水,难以存留,一旦被三军将士知道消息,肯定会军心大乱,因为他们的家人都在关内,能誓死效忠者,会非常少。
  万一被高句丽得知消息,加紧反攻,也够他们的受的。
  裴矩素来足智多谋,擅用离间计等,说道:“陛下,这件事必须高度保密,不能外泄,我们可以将主力军前行撤走,不告知原因,只说大隋有事,陛下暂时要幽州,我们先一步撤走骁果卫和禁卫六军,最好黄昏时候就撤。然后命诸将军们半夜撤走各路大军,只留下一支人马断后,以防高句丽追击,使我军被动,遭到掩杀而大乱。”
  杨广听完之后,觉得大有道理,现在已经过了正午,白天撤军,的确影响太大,只有晚上撤军,所有人不知道缘由,好控制一些。
  “留下那一支将领断后合适?”
  虞世基道:“启禀陛下,自然是罗成将军,他数次充当先锋和断后任务,跟高句丽打的交道最多,足以胜任,即便途中三军将士得知情况有变,也不会过于惊慌逃命,因为后方有罗成将军在,可以阻挡后面的威胁,让大家撤退也能安心。”
  众人点头,都觉得罗昭云是不二人选,这不是猜测,而是对方几次大战,立下的功勋和威严。
  “嗯,就这样安排了。”隋炀帝微微点首,同意了这个提议。
  随后,杨广吩咐禁卫军收拾行囊,准备撤回辽东城的准备,对外宣传平壤城将破,陛下无需在这督战了。
  这样对军心影响不大,禁卫军不作他想,按军令拔营。
  夕阳西下,金锣收兵,今日的撤军,比往日要早了半个时辰。
  大军像往常一样,清理战场,掩埋尸体,包扎伤员,起锅造饭,一切如常。
  知道天黑之后,所有将领得到传唤,到陛下的行宫议事。
  李景、杨义臣、罗昭云、薛世雄、麦铁杖、鱼俱罗、赵才、卫文升等都聚集而来。
  当他们进入行宫,都愣住,因为杨广已经穿戴一身黄金甲,一副要远行的架势,而且营造被拔掉一些,许多禁卫军人马也收拾整齐,似乎要行军。
  杨广接见了诸将,语气凝重道:“关内有事发生,平壤城暂时放弃攻打,朕即刻赶回辽东,然后退回涿郡,尔等将军,回去之后,立即宣布撤军,但不得声张,连夜撤回辽东去,军中所有物资、攻具,全部放弃,粮草能带就带,带不走就扔掉,轻装上阵,天亮之前,必须赶过鸭绿江,明日天黑前,赶到辽东城。”
  诸将闻言,全都傻眼了,这次东征高句丽,耗资巨大,伤亡不小,眼看就要成功了,为何突然下令撤军?那这两个月,岂非白忙活了?
  但是,隋炀帝已经下了圣谕,并派出一些御史充当监军,跟随每一路军,严格监督行军之事。
  诸将不明白原因,所以也不敢太多怨言,一切听皇命就是了。
  杨广道:“罗成听令,你可以挑选两路军断后,阻断高句丽的追击。”
  “臣将领命!”罗昭云心知肚明,肯定是杨玄感起兵了。
  历史还是在继续,大方向并没有变化,只是诸多细节不大相同,罗昭云明白,机会来了,即便杨玄感两个月后被平叛,但是大隋也要烽烟四起,大限将至了。
  隋炀帝安排之后,大军立即出发,行辕大帐和鹿障等都没有动,从外面看上去,就好像没有什么变化,为了稳住军心而已。
  众将军回到各自大营,完全不能理解,但还是要照做,当夜撤军,不得延缓。
  罗昭云留下了两路军,就是薛世雄和麦铁杖的人马,因为这两支人马最勇悍,而且都跟随他打过第一次高句丽战,最为可靠一些,十万精兵一定要紧握在手中,回到辽东,还有大用。


第0396章 秘密安排
  隋军连夜撤退了,将领们不明所以,不知道眼看就要破城,为何会夜里加紧赶路,退出高句丽的境内,那两次伐辽东,岂不是白忙活一番?
  一次北伐辽东,与高句丽征战,看似一百多万兵力,但是动用的民力,五百万都不止,各地运粮就有征用苦力三百万人,造船、造兵甲、造行辕布帐、修御道等,也需要两百万民众,还有从怀远镇,往辽东城、鸭绿江等地运送粮草的辎重队伍,也有百万人。
  劳役繁重,为赶进度,难免有不少劳工病死、累死在途中,给河北的原北齐地区、山东的齐鲁之地,还有涿郡、渔阳、北平三郡一带,造成了很大的灾难,许多村子的男丁十不存三,严重失调,田地荒芜,许多百姓纷纷逃入山林避难,匪患众多,社会凋敝。
  这一夜,罗昭云只留下了两位将军,那就是麦铁杖和薛世雄,他们的儿子也都在,薛万仞、薛万均、麦孟才等年轻虎贲,岁数跟罗昭云差不多大,如今已经被破格提拔到俾将了。
  “目前只有我们两路军,不足十万人留下,骑兵有一万,其余八万多人,都是步兵,一旦被城内的守军得知消息,肯定会咬住我们的尾巴,一路掩杀,让我们疲于奔命,所以,这次断后,我们要走的从容,绝不能慌乱。”
  薛世雄和麦铁杖都是老将了,一个接近六十岁,一个即将四十,在军中历练多年,经验丰富,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如果宣布撤退,背后有敌兵追杀,阵型肯定会大乱,顿时演变成兵败如山倒的局面了,下场一般都很惨。
  “罗将军有什么策略,尽管吩咐,我等定当遵守!”两大将军现在对这个年轻的少帅,已经心服口服了,不再因为对方年轻就轻视,因为罗昭云屡次立下战功,出其不意,用兵灵活,打破固定的兵法套路,这是让两位将军钦佩的地方。
  熟读兵法的将军固然有不少,但是能活学活用,并且自己总结,擅于根据形势,而出其不意,屡创新招的人,却是很少见。
  罗昭云道:“薛将军、卖将军、于将军,你三人各带一万步兵,去往其它三个营盘,外部防守兵力不变,造饭的铁锅数不变,还要虚张声势,把一万人装成十万大军的气势,威慑平壤城内的守军,让他们轻易不敢出来,只要拖住三日,我军就可以把一些兵甲和粮食运回辽东城内,在那里屯守!”
  “成,我等竭尽所能。”薛世雄等人抱拳领命。
  等这些将军走之后,罗昭云又派人招来长孙无忌、宁武飞、晁威、梅长峰等人,这些都是他的亲信,当初在吐谷浑时候,都跟他一起驻守边疆三年,早就烙上罗家军的印记。
  “深夜叫你们来,有重要任务交待。”
  诸将听完,全都一惊,感到立功机会来了,有一种备受重视的感觉。
  “罗大哥,不,罗将军,难道是让我们偷袭平壤城?”长孙无忌有些兴奋,他已经十八岁了,孔武有力,文武双全,只可惜罗昭云为了保护他的安全,没有给他上阵厮杀的机会,只是做一些文书、参军的职务。
  “想哪去了,那些冲锋陷阵的事,能让你们这些人去做吗,诸位可都是我罗昭云最信任的部下,肯定有更重要的任务。”
  “那是什么任务?”长孙无忌好奇地问,其余人也被吊足了瘾。
  “秘密护送粮草和兵甲!”
  “啊!”几人脸色都垮下来,这不就是辎重兵吗?后勤的那种兵,基本没打过仗,如果把骁果卫和御林军比喻成大隋精锐部队,那么地方府兵就是常规军,辎重兵就是预备队,老弱残兵比较多,战斗力低,只能干一些这种苦累的活。
  罗昭云加深语气道:“记住,这件事非常重大,你们只有一日的准备时间,挑走军中的上等武器,还有粮草、钱帛,明日黄昏出发,昼夜赶路,早日运回到辽东城,到时候,会有人接洽你们,分开入城,然后各有去路,这个数目,不必详记,对外人也不能说出准确数目,尽量往少说。”
  诸将一听,顿时明白过来,主帅这是要贪墨一些粮饷啊!
  罗昭云看着几人的古怪目光,微微一笑,解释道:“这些物资,陛下已经放弃了,我们是留下断后,就是弃卒,能运走多少,都是我们用命换来的,而且,中原有大批世家贵族和贫民百姓都造化、起义了,大隋即将大乱,我们要未雨绸缪,提前弄一些物资筹备,否则,到时候我们没有了粮饷,军队就要解散了。”
  长孙无忌等人听到中原的世家门阀贵族造反了,都感到吃惊,也就理解了罗昭云的想法了,一旦天下大乱,他们在辽东,没有了粮食和兵甲,无以为继,朝廷无暇北顾,他们命运也很多舛。
  “将军放心,我等一定办妥,并做好保密措施!”
  罗昭云鼓舞几人的士气道:“好,我信得过你们,不要让本帅失望,完成此任务,每人提升一衔!”
  “遵命!”诸将一起抱拳接令,退出帅帐。
  罗昭云轻轻一叹,大隋终究还是没有避免衰亡,而且速度比历史上要快,他有一种预感,这次隋末战争,会更加复杂,因为这绝不是曾经发生过的历史空间,而是另一个相似的世界。
  他已经不相信穿梭时空,回到过去,死去的人能够复生的理论,但他认为,自己可能魂穿异界,来到一个与古代极其相似的宇宙空间的某一界,在上演隋朝的事,自己不能被历史轨迹束缚住,那样作茧自缚,最后下场不会好到哪去,自己没有其它路,只有乱世中争雄了。
  因为即便投靠其它大势力,比如李唐、比如窦建德等,因为自己名动天下,又是带兵良帅,任何主公,依靠自己,在获得王权之后,恐怕都会对自己寝食难安,下场可想而知,不会比韩信好到哪去,所以,他后面没有路了,只能继续向前,准备跟隋末枭雄们争锋。


第0397章 杨玄感起兵
  东都洛阳城外,旌旗飘展,行辕大营罗列,不少士卒正在挖掘战壕、堆土筑墙,安插鹿角拒马,打桩架起营帐。
  这支十万的大军,兵甲虽然不齐,但斗志却很昂扬,正是杨玄感率领的大军。
  此次起兵,杨玄感经过了深思熟虑,觉得时机成熟,可以一搏了,很早他就想对大隋下手,废掉隋炀帝,如今,趁着杨广御驾亲征,远在关外正跟高句丽人厮杀,所以,发动了起义。
  这个恩怨,结下已久,杨素功高震主,地位显赫,俨然成为大隋第一关陇贵族的门阀世家,权力之大,几乎权倾朝野,这使隋炀帝想灭掉杨素一家,尽管没有下死手,但杨素之死,的确跟隋炀帝有些关系,杨素家的族人,都对隋炀帝有了反心。
  在杨素死后,杨玄感承袭楚国公爵位,与长安、洛阳名士多有交往,绿林好汉也结识不少,而且满朝文武多半是杨素的老部下,因此,杨玄感在朝野内外都有不小号召力。第二次北伐辽东,全国怨声载道,杨玄感觉得有机可乘,就利用百姓的不满情绪,借势推翻隋炀帝的统治。
  此次北伐中,杨玄感身为礼部尚书,分配的任务是驻守黎阳仓,负责督粮,大军的后勤保障,几乎都要依靠他在后运筹,权力很大,拥有足够的粮食后,立即将周围郡县的青年和壮丁组织起来,府兵也召集过来,发布隋炀帝的罪名,正式起兵。
  黎阳仓在黄河北岸,夹在永济渠与黄河之间,比邻武阳城,是隋朝八大粮仓中最东边的仓城,粮草通过黄河,可以运输至渤海湾,给北海郡、东莱郡的隋兵使用,出海攻打高句丽;往北可以通过永济渠,往涿郡运送粮草,这里一断,等于掐住了前线的粮草命脉。
  占据黎阳仓城之后,杨玄感做军事部署,充当军师的李密给他献上、中、下三策,上策是进攻蓟县,控制涿郡幽州一带,夺取炀帝回国的咽喉临榆关,断其粮草,同时联络高丽夹击之,中策轻装急进,西取关中,然后扼潼关天险,长久对抗,守时待变,徐图天下;下策则以精兵猛将大举东进,强攻东都洛阳。
  杨玄感考虑一番之后,选择了李密的下策,为此,还跟李密做了一番争辩。
  因为杨玄感身为起义主帅,他入职很早,对朝廷局势了解清楚,有自己的考量,他觉得那个下策,才是他最需要的,真正上策,因为朝廷百官的家属都在东都洛阳,也是目前政治、军事、经济中心,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