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江山争雄-第2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取出了信笺和军令,一边说道:“徐将军传令,命崔将军立即撤军,不得在江都郡逗留。”
崔峻蹙眉,心有不甘,眼中闪过一丝杀机,在想着要不要把这个传令者杀掉,假装没有发生过,继续执行他的命令。
副将程烈看着这名队正浑身狼藉,还带着血迹,询问道:“你们途中遇到伏击了?”
“是的,我们有百人队,但是途中发现了一支敌军,大约三万人,被他们的巡骑卫追杀,只有几个人活了下来。”
“就在途中,一支三四万的敌军!”程烈愣了一下,旋即醒悟:“不好,这是要堵截我们的后路,需要立即撤军,而且不能沿着原路了,换路线撤走!”
崔峻这时候,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脸色面露难色。
如果在不离开,很可能被阻截,前后包抄,陷入重围的困境。
本身军营就没有粮草,没有足够的药品携带,军心异动,伤员的治疗处理等,都是问题,无法进行攻城的久战,这些情况,崔峻已经知晓了,加上军令到来,其他将佐都听到了严重性,无法放任他一意孤行。
倘若崔峻这时候仍然固执己见,很可能引发军中哗变,他这个主将能不能保住就难说了。
“好,那就撤军吧!”崔峻叹息一声,回去之后,很可能会有责罚和降职,心中涌起无奈。
其余将领闻言,都暗自松了一口气,一旦崔峻将军一意孤行,他们可能就会产生分歧,有人拥护,有人反对,势必引发军中生变。
副将程烈拱手道:“既然崔将军已经决定撤军,请立即下令,我等这就吩咐下去,一个时辰后,有条不紊地撤走,另外,需要留下断后的队伍,一旦城内的江淮军发现了我们的撤走意向,定然会追击掩杀,局势危险。”
“程将军所言,甚有道理,负责断后的事非常重要,关乎大军的生死存亡,程烈将军,这件事就交给你来办,托付别人,本将军还真不放心。”崔峻表面说的客气,心中其实也是在发泄不满。
这个程烈自从出兵的时候,就总爱提意见,一向站在自己的对立面,说一些影响军心的言论,在崔峻看来,这就是不满他这个指挥主将,所以,在这个时候,自然顺水推舟,坑了副将一把。
程烈倒是没有想那么多,抱拳一礼道:“领命,程某定尽全力,阻击追兵,完成断后任务。”
崔峻点头,旋即对其他将佐也发号施令,约定一个月小时候,各虞侯营按步骤撤退,不得声张,不得慌乱,保持队形,跟将士传达的任务是战略转移,北上偷袭另一支江淮军,以稳住军中士气。
否则,一提到撤退,往往士气就会低沉、瓦解,一旦再遇到伏击和追兵,很容易大崩溃。
诸将点头领命,转身出去分配任务。
一个时辰后,撤军行动开始了。
左虞侯营、右虞侯营等一波波撤走,营帐已经不要了,造饭器具大多留下,轻装上阵,要尽快撤出江都郡,返回钟离郡。
行军到天明,大部队赶路了四十里,天色微亮,城内派出的斥候已经发现了营地的异常,于是接近营地查看,才知道营内的大华先锋军已经撤退,立即禀告给了城内的守将西门君仪。
西门君仪脸色一变,脱口而出道:“大华的军队竟连夜撤走了,目标向北,这是要绕路返回钟离郡!不行,得立即追击,不能让到嘴的肥肉又丢了。”
王漱兰提议道:“夫君,当务之急,先派出轻骑兵追上去,咬住尾巴,然后步兵甲士在后面追杀,能消灭多少就消灭多少了。同时放出飞鹰传书给背面的驻军,进行拦截!”
“有道理,王雄诞将军的兵马还在大华后方几十里外布置伏击,派人快马去通知,他们从侧翼追上去,合力围剿这支大华先锋军!”西门君仪当机立断,做出了部署,然后亲自带着骑兵出城了。
第1041章 一波三折
天亮之后,崔峻率先锋军主力已经撤出五十里外,下令原地短暂休息,补充干粮和淡水,恢复一下将士们的体力。
停顿休整半个时辰,然后继续赶路,但不久前方就传来了马蹄声,一支江淮军从曲亭山的方位截杀而来。
这是由北面折走西路,回到钟离郡的必经之路,在曲亭山附近,早有江淮军驻扎,只不过隐藏于山林之内,密切关注西面定远城徐世绩兵马动向,这一次,反而成为拦截崔峻撤退的一个阻碍。
“杀啊——”
江淮军两万人马,与崔峻率领的先锋军正面鏖战,近距离冲杀格斗。
这个时候,大华正规军的悍勇就体现出来了,骑兵冲杀,步兵在后,弓弩手策应,士气仍然强盛。
数万人的厮杀,从辰时一直打到午后,杀退了遭遇的江淮军,突围而出。
不过,西门君仪带着数千骑兵追上来,已经与程烈的断后的兵马交锋上了。
“拦住,不能让这些人马追上前面的主力部队!”程烈性子刚直,而且执拗认死理,是非曲直融不进沙子,哪怕负责断后,也一丝不苟,不藏奸耍滑,真要跟后面的追兵斗个你死我活。
“列阵!”
哗啦啦——
兵甲锵锵,寒光闪烁,长矛陌刀都指向前方,弓箭手也拉满了弓。
咻咻咻!
双方的弓箭率先出击,迎面而来的骑兵受到箭矢的攻击,中箭者纷纷落地,滚作一团。
当西门君仪带着骑兵冲到跟前,程烈同样策马也往前冲,左手持矛,临到骑兵前锋时,挥舞长矛,刺向了西门君仪。
这西门君仪也是一员猛将,手持长刀,与程烈策马战在了一起。
其余牙将、都尉,各自找了对手,兵戎相见,士兵们则是混战了起来,到处都是厮杀声。
“杀!杀啊——”
短兵交锋的时刻,弓箭、投枪等远程攻击武器都失去了作用,所有的人只能抡起刀枪剑戟,跟地方的士兵肉搏,人头滚地,断肢横飞。惊心的惨叫,动魄的蹄声,激烈至极。
几十合过后,程烈不敌西门君仪,被一刀砍下了马背,死于乱军之中。
失去了将领的指挥,尽管大华将士悍勇,斩杀不少敌军,但最后还是被击得溃散,主要是后方的步兵已经在远处出现,疾步跑来,旌旗飞舞,使得断后的士卒无心再战了,剩下的人全部溃逃。
另一方面,王雄诞同样带着少数骑兵,从侧面抄近路,追上了崔峻的人马,双方在曲亭山一带发生交战,加上这里还有一万兵马驻防,从山麓北侧的山腰树林中又冲出来,也加入了围剿崔峻的行列。
“是我害了将士们啊!”崔峻欲哭无泪,此时涌起浓烈悔意,四万精锐之兵,折损在江都郡大半了,虽然身边还有一万多人,但是被两路人马堵住,突围困难重重,而且不知道敌军的兵马有多少,心中恐惧感也就越大。
撤退的士兵,本来士气就减弱,一旦遇到伏击,整体实力会下降很多,因为对伏兵和拦截的兵马一无所知,心中充满害怕,只想着逃命,导致斗志不够,不论是个人战力还是整体实力,都远不如顺境的时候所向披靡。
厮杀了一个时辰,死伤很大,地上一片尸体横七竖八,血腥之气浓烈。
崔峻也被冷静射中肩膀,腹部中了一矛,摇摇欲坠,浑身血迹,看不到生存希望了。
他此刻非常后悔,不光是自己战死在这里,而是三四万的朝廷精锐先锋军,就被他这样葬送掉了,回去有何面目见袍泽将领,有何脸面见到主将徐世绩,更觉得,自己有辱了跟随陛下南征北战,当常胜军这个名头。
“突围,都或者回去!”崔峻大吼,希望能够多带一些人回去,不要都战死在这里。
就在这时,曲亭山脚的西南位置,马蹄声大作,王君愕带兵来援了。
“杀过去!”
王君愕手持长枪,带着骑兵冲杀,士气正旺,比那些鏖战许久的士卒,体力上、心态上、斗志上都要状态好,反而占据了上风。
万马奔腾,滚滚而来,狼烟四起,声威雄壮!
王雄诞不知来援的兵马有多少,脸色微变,硬着头皮组织大军应敌。
如此一来,从围剿崔峻的人马,变成了前后被大华军队夹攻,由主动变成被动。
“有救了!”
“援军来了。”
崔峻等人见到援军来了,求生欲大涨,士气一下子被点燃,拼命突围,要与援军汇合。
就这样,参与围剿的江淮军很快被凿穿,合围之势遭打破了。
“撤!”王雄诞懂一些用兵之道,目前看不清大华援军有多少,只望见后方仍有源源不断的尘烟冲天而起,看样子似乎不下两三万的样子,心中没底,下令撤军。
大华军队乘胜追击,歼灭了数千步兵后,停止了继续向前,加上斥候回报,发现十里外西门君仪的兵马赶来,到时候江淮军合成一股,再交锋的话,胜负难料。
王君愕见好就收,没有带兵再追击,因为他心里清楚,此次只带一万人马过来接应,后方的尘烟只是障眼法,派人策马来回扫土,虚张声势而已,吓唬江淮军而已。
返回曲亭山下,伤残人马已经整顿完了,王君愕见到了重伤的崔峻,顿时来了怒气,要不是他贪功冒进,不听将令,何有如此之败?
“我崔峻……对不起……先锋军将士们,也有愧……徐将军,更有负……圣恩!如今命不久矣,虽……死不足惜,却可以……做反面教训,让三军上下,以我为戒,不要再重蹈覆辙……”崔峻伤势很重,加上悔恨交加,无心再活命,倒是很快就咽气了。
“直贼娘的!”王君愕大骂一声,眼中也有些泪花,毕竟在一起征战大半年多,在晋阳时候就认识了,私下也喝过几次酒,有些袍泽情,对方落得如此地步,既有恨其不争,又有几分伤感。
“撤军!”王君愕下令撤退,不在此逗留了,拉上一些伤员,顾不得处理死者尸体,匆匆退往钟离郡。
第1042章 工业曙光
长安城务本访内。
造工局办公司衙和设计部门,就建立在此坊,占地规模已经接近半个里坊了。
这里每日都在研制各种机械零件、新鲜事物等,大多属于格物范畴,与务本坊这个名字,当时很相配。
造工局目前有内所和外所,内所是理论研究部门,有官吏常居,有一个衙门,理论研究和设计,一部分工匠技术人员,居住在此,负责制造体积比较小的物件。
而大多数的工匠,都聚在外所,那是大华科研秘院,城郊一处靠近龙首山麓边角之地,被禁军把守,当做了禁地。
这那山麓下,有着一排排工坊、车间,而山麓内,也挖出不少山洞,进行秘密作业和研究,制造钢铁零件,以及大型器物。
这一日,罗昭云带着大内侍卫过来视察,造工局的侍郎周晋,负责引领带队,来到一处隐秘的山洞内。
这里是一处冶铁试验的地方,三口奇特竖式大风箱,放置在宽敞的山洞中,每口大风箱前坐一个人,正在鼓风炼铁。
这种锻铁炉鼓风箱是最新研究出来的竖式双木扇风箱,这种竖式的风箱坚固耐用鼓风量大,强大的风力在锻铁时提供了充分的氧气而提高了炉火的温度,锻铁时的温度比当世各诸侯国冶铁家族的风箱都要高很多,因此打造出来的铁器相当精良。
在这里炼制铁器,并非是要制造武器、战甲等需求,而是以冶铁试验为主,比如要研究出优质的钢铁,如何更加坚硬有韧性,制作轴承、传动轴、零件等,如何耐磨。
周晋解释道:“陛下请看,这种新式风箱提高了火炉内熔铁的温度,可以去除更多的杂质,使铁元素更容易脱硫成型,而且其它元素的比例,也都达到最佳,最新一片打造出来的铁器零件,已经比以往的铁器质量,高出很多了。”
另一位名为汤闳的工匠长使走过来,手里拿着一件铁器,弯身呈递道:“陛下,这是依照草图打造的小型齿轮和蜗轮,我等工匠师们已经在一起反复研究数日,终于把齿轮的齿数,与传动力大致关系分析出来,这样能有数据地做出判断力量的大小传动。如今这种齿轮,要比以前的轮齿强度好上数倍,以前使用的大型机关齿轮,都是石制的,就是因为铁质易脆,难以咬合,现在却可以使用一段时间了。”
罗昭云闻言点头,让侍卫接过来,他拿在手里,对这齿轮观摩一番,果然重量和表面光滑度、硬度等性能,看上去还不错。
“嗯,似模似样了,比大隋时候的铁零件,质量好上一倍不止啊!”
罗昭云较为满意,又询问其它传动件制造如何。
其它工匠师先后拿来涡轮杆、捶头、新式虎钳、铁夹、锁链等,都是使用最新铁质打造,性能高出以往三四倍。
以前的铁质易脆,打造兵器勉强使用,更别说制作成其它机械设备了,运转起来,更容易碎裂垮架,但是如今铁器品质提高了,对于简单的水力设备,但是能够组装制造了。
有了一个个过硬的零件,才能组装在一起,制造出器械设备来。
罗昭云大学本科四年,毕竟学过几年机械工程专业,对这方面还是了解的,他手绘的一些草图,标注的阿拉伯数字,各种视角的投影线等,对这些工匠师都是一次洗礼。
“诸位工匠师傅日夜赶工,设计制造,都辛苦了。”
“我等为朝廷效力,承蒙陛下厚爱匠工,拿着薪俸,又抬了身份,我们都对陛下感激不尽,这点辛苦算不了什么。”
这些老工匠师,言语之间,的确带着强烈的感激之情。
“大国工匠,时刻需要这种人!”罗昭云轻轻一叹,旋即问道:“第一台水力机,还需要多少时日能问世?”
周晋恭敬回答道:“其它零件的个头儿比较大些,需要铁器量较大,而且铸型和挪移需要杠杆架配合,所以时间会耽搁一些,日夜赶工,大约一个月后,才能初步组装完成。”
罗昭云闻言,有些高兴道:“好!朕就在一个月后,亲临现场,看它完成调试。”
“遵旨。”周晋及其这些大匠师们都恭敬称喏。
罗昭云感叹道:“战争虽然快要结束,但是国防力量要时刻不能忽视,神臂弓、陌刀、冲天炮等,还是要制造,兵甲、武器在天下太平之后,也要继续配备给我们的将士,保卫边疆。我华朝要振兴工业制造,绝非只靠几个大匠师亲手打造出来的一件神兵,而是要大规模,标准化,批量生产,流水作业,只有达到这一点,工业才算真正振兴。”
“这一台水力锻造机一旦出炉,想好比家里养的第一只母鸡,通过它生蛋,然后不断孵生出更多的鸡来,反复投入,最后达到设备批量,所有的工件都统一标准,希望大匠师们,能制定一系列零件误差标准,抽样检查,做好数据采集,分析批量生产的稳定性。”
周晋及大工匠师傅们都陷入深思,虽然一时对陛下的话,还不能全部消化,有些词语还觉得生僻难解,但是毕竟在这一行干了一辈子,也听懂了六七分,都点头思考着。
罗昭云对于众人的研究还是给予充分肯定的,孜孜不倦,投身工业研究,这些老者和中年匠师,都属于华国的格物科技人员了。
离开郊外的科研院研究基地时,都已经是下午了,罗昭云对于造工院研究成果,还是很满意的,毕竟在隋代时候,对工业还不够重视,提前引入这些理念,有了第一缕曙光,相信对华夏的发展,还是会有助力的!
第1043章 断了后路
定远城外,徐世绩亲自迎出城,看到先锋军狼狈逃回来,去时人数接近四万人,回来不足一万,顿时心中一亮,脸色也冷冽起来。
先锋军里有三万人都是精锐,从攻打晋阳城带过来,有很强的作战经验,也是此次南征杜伏威江淮军的主力,但经此一役,损失了四分之三,实力大减,让徐世绩有一种要喷血的冲动。
“崔峻何在?”徐世绩看着队伍到了跟前,衣甲污浊,士气涣散,十分狼狈,完全没有了往日精锐之士的样子,怒喝询问。
这时候,王君愕翻身下马,快步走上前,禀告:“回徐将军,崔峻将军他……已经阵亡了!”
“阵亡了?”徐世绩错愕了一下,旋即反应过来,叹了一口气,这厮死了倒是一了百了,不用接受军法审判了。
刚才徐世绩还在想,倘若崔峻还活着回来,该如何处置,真的要斩杀,有点不妥,毕竟崔峻是副将,而且也是军中资历较老的将军,十年前就跟陛下罗昭云相识了,在一起戎马征战,自己刚做主帅不久,直接斩杀了这种老资历副将,恐怕引起军中部分将士的不满,还会引起朝廷一些大臣的反感。
但若不处置崔峻,这次他明显违抗军令,才有此大败,损失了近三万将士,同样军中有许多人愤慨无比,要求严惩。
作为主帅的他,既要懂得带兵打仗,还要处理好将领之间的情绪和责任,掌握平衡,才能驾驭三军,绝非易事。
如今崔峻战死在外,倒是免去了一层麻烦,徐世绩停顿了一下,喝道:“崔峻将军违抗军令,私自带兵进入江都郡,犯了孤军深入的兵家大忌,才有此战败,他罚了错误,战死了倒是不足惜,但是三万大华健儿就这样白白牺牲,本将军……”徐世绩眼中转泪,哽咽道:“本将军实在不忍啊,希望其他人,能够以此为戒,谁在胆敢不听指挥,私自带兵行动,就是违反军规,定斩不饶!”
“违反军规,定斩不饶!”身边的将佐大声喊出来,带动了周围的将士也跟着大喊,形成了一片呼声口号。
以这样的举动,平复哀兵士气,也震慑其它桀骜不驯的将佐,顺利摆平这里的迎接场面,倒是有理有据。
徐世绩又下令,对先锋军进行安顿,饭菜备好,伤员送去伤病员包扎伤口,先休息过后,等待重新整编。
先锋军的指挥主将既然死了,其它的将佐和兵卒,都是被动跟随,也无法再谴责,影响军心,只能先安抚下来,让他们尽快恢复心态和战力。
当徐世绩对此次损兵折将的事,忧心忡忡,刚回到城内的节帅堂,就得到了斥候从淮水一带打探的最新消息,江淮水军从下游,逆流而上,战舰横满了河面,击垮了河里大华军的船舰,封锁了淮河。
“什么,淮河被封锁了!”徐世绩听闻之后,更是吃惊变色。
“那我们的粮草怎么办!”
“糟糕,江淮军这是要切断了我们的后路!”
其它将佐们也都纷纷吃惊失声,节帅堂内,气氛有些惊慌失措。
徐世绩只觉得背后冷汗直冒,凉飕飕地,双手冰凉,江淮军突然出现,切断了后路,这个想法,他不是没有推测到,只不过,仍然抱有侥幸心理,觉得他们搜集了大小船舰很多,河岸也有驻防兵马,不至于会一下子失陷,全军覆没。
只要江淮军出现,水师跟他们硬拼,加上岸上的弓箭防御,也能逼得江淮军不能靠前得逞,却想不到,他们这些久待北方的人,根本不了解南方水师的强大,战斗力如此强悍,两个时辰就消灭了河面所有华军的运输船舰。
如此一来,形势被动,等若切掉了补给线,十多万大军,只能在钟离郡停留,想办法重新夺回淮河水域的制海权,驱逐江淮军。
第二条路,就是撤出钟离郡,继续向西走,去往萧梁的边陲,想办法回到北岸去,不过如此一来,大费周折,还有面临萧梁军与江淮军联合围剿的局面,不到南征江淮的战略告吹,连这十万大军都容易被剿灭。
徐世绩得到风声,南面几路小诸侯的兵马,可都聚集而来,以杜伏威为首,形成江左联盟,到时候声威好大,人数超过二三十万人,如何能抵御?
房彦藻焦虑道:“徐将军,需要感觉做出行动,否则等杜伏威集结了各路大军,从江都郡攻入钟离郡,我们就这两座小城,无法抵挡,而且一旦军心大乱,粮草缺乏,钟离郡的地方兵马,甚至会临阵倒戈,我们并非这里的人,无法跟他们保持一条心,随时都会出现不可收拾的乱局。”
徐世绩皱着眉头,点头道:“不错,这一点本将军也想到了,无非三条路,一是率军北上,重新夺回淮河的控制权,击退江淮水师,但是我军多是北方马步兵,没有多少精通水战,临时组建,缺乏船舰和训练,无法击退江淮水师。”
“其二,带军向西走陆路,但是很容易被萧梁军阻击在前,背后有江淮军尾追在后,缺少足够的粮草补给,我军形势严峻。只有悄然退军,在淮河上游,找地方渡河,回到淮北的地域,重新整军。不过,如此一来,我们这一个月算是做无用功,还损兵折将,是爱难以向朝廷交代。”
众人沉默不语,不过心中还是偏向返回淮北,因为损颜面,总比全军覆没在此要好。
“徐将军,第三个方案呢?”韦义节询问。
徐世绩沉默了一下,目光变得坚定几分,说道:“第三方案,就是求援,火速派人渡河,一路向洛阳求援,那里驻军离着淮河比较近,还有一路,送奏折去长安城,向兵部和枢密院汇报,请陛下继续派兵来援,我们以此为根基,吸引住杜伏威的军队,这样化敌由暗转明,等朝廷兵马一来,就可以南北夹击,反被动为主动!”
第1044章 来自江淮的战报
数日后,长安城的枢密院和兵部,几乎同时得到了来自江淮的战报,以及徐世绩亲笔写下的求援信。
枢密院的副使陈祾、兵部尚书屈突通等,在黄昏时候,立即联袂入宫,向陛下汇报,前线告急,军情耽误不得。
罗昭云得知情况,立即派人通传政事堂的人入宫,一起商讨这件军机大事。
陈祾神色带着失望表情,叹道:“徐世绩果然失利了,被困在了钟离郡,目前驻兵定远城,兵力十万,因为淮河上都是杜伏威的水军,切断了粮道,使得前线粮草难济,形势危急!”
“这个徐世绩,还是太年轻了,竟然一点没有察觉杜伏威的水师动向。”
“虽然有崔峻违抗军令在前,孤军深入,导致势力大损,但是,徐世绩这次带兵南征,作为统帅,也有一定的责任。”
政事堂和枢密院的人,对徐世绩这次用兵失误,进行言语讨伐。
若不是对徐世绩本人能力有了解,恐怕一个君王听了这些大臣的非议,就要对前线的主帅进行处置了。
罗昭云则不为所动,没有在用人上发表言论,而是关心战局,已经目前的困难,询问道:“他们的粮草,还够支撑多久?”
兵部尚书屈突通,有负责军队粮草筹备的责任,对前线的粮饷心中有数,回答道:“也就半个月,如果省吃俭用,每日口粮减去三分之一,并且在当地筹集粮草,最多支撑一个月。”
罗昭云点头,目前形势明朗,就是需要派兵支援了,否则这支人马,很可能被困死在淮南。
“一个月内,援军必须携带粮草,渡过淮河,与徐世绩的兵马汇合。”
陈祾分析道:“陛下,可派人带兵过去合适?目前北上的兵马还没有回来,裴仁基父子,秦琼、罗士信、程知节等将领都在朔方关外,对突厥用兵。李靖带着大军,在西南对付江陵的萧铣朝廷,能够调动的人马和将领不多。”
屈突通接着道:“而且,京城也需要防卫,不能低于五万禁军,否则一旦有事,京城防卫空虚,很容易出乱子。”
罗昭云沉思后,说道:“朕早有带兵南下的想法,只是一直时机不成熟,如今徐世绩将军在前线面临难题,杜伏威又集合了江南各路诸侯军屯兵清流城,准备对钟离郡进行围攻,朕正好出兵,将这些江南大鱼小虾,一并收拾了,平定江东,朝廷赋税便能翻一倍,对我们意义重大。”
“御驾亲征!”诸位大臣心中都浮现了这四个字。
按常理来说,一国之君御驾亲征,乃是大忌!一旦失利,很可能皇帝被擒被杀,朝廷就要出现天大麻烦,甚至直接亡国,换朝代了。
历史上御驾亲征的皇帝,打败的多,成功的少,比如宋太宗北伐契丹失利,大败而归,折损数十万大军;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兵败事变,惨遭俘虏等等。
不过,这些皇帝都并非开国皇帝,缺少戎马打天下的实力,像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等,都是马背上得天下,所以军事指挥才能非常强,远非那些长于宫内的皇帝能比。
罗昭云这十年来四处征战,军事才能早就被百姓称颂,被军方将领崇拜,只要他御驾亲征,没有不成功的,因此,这些大臣虽然觉得有些不妥,但也认为,陛下若南征,肯定能够平定江东的乱军。
魏征作为谏臣,这时候肯定要站出来提出不同意见,时刻泼冷水,才能让君主保持冷静,若是都一味哄抬,很容易骄傲起来。
“陛下,御驾亲征,非同小可,一是上了战场,刀剑无眼,冷箭难防,十分危险。其二,陛下今日身份,不同于往日,不再是大将军了,而是一国之君,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朝堂,甚至天下,都系于陛下身上,一旦外出征战,朝中大小事务,京城的管理,都要兼顾。第三,目前朝廷推行新政,不老的门阀勋贵自西魏北周就存在了,他们对新政颇有微词,一旦陛下不在京城,缺少震慑,各方门阀势力的暗流涌动,也不可不防。”魏征提出了三点,都是重中之重,需要高度关注。
高士廉也点头说道:“是啊,陛下乃九五之尊,身份尊贵无比,仍然要上战场,实在不妥,风险太大了。”
“朝廷刚立一年,正是变革之初,陛下若不在京城坐镇,的确容易出现变动。”长孙顺德也提出了看法,他出身长孙阀,自然清楚门阀的势力,仍然存在,他们一旦联合起来,抵制朝廷政令,或是起了新立君主的想法,都很危险。
自东汉以降,中国的政治权力就掌握在名为门阀贵族的一批人手里,无论是汉的士族,还是胡人的豪酋,都可以算作这个行列中的一份子。这些人不仅有力量,也有文化,有知识。
前代隋朝廷的根基就是这样一批以关中为基础的军事贵族集团,身为隋朝开国皇帝的隋文帝杨坚就曾经是他们中的一员。杨坚秉承南北朝时代“篡乱相继”的风格,以权臣的身份登上皇位,后来想要摆脱肘制,也非常的困难。
虽然在古代,有言称“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民”按我们后世理解,会当成老百姓、普通民众,但其实在古代,这个民往往代表得是门阀、地主、豪强与读书人。
因为地主豪强门阀代表了各地的实力派,而读书人则是宣传渠道,谁是正统谁是叛逆,谁是好人谁是坏蛋都是由他们一言而决,而在古代能够读书的绝大部分都是地主阶级,所以读书人的身份与地主豪强门阀又有一定的统一性。因此在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如果最后不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