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山争雄-第2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到半盏茶时间,五六名大臣进入了御书房内,内侍虞世南,刑部尚书辛公义,侍郎于志宁,参知政事长孙无忌,大理寺卿房玄龄,大理寺少卿裴弘献,向陛下行礼。
  罗昭云已经褪去了朝服,穿了锦衣长袍,腰缠蟒带,面如冠玉,但是短须微留,看上去自有一副威严,淡淡笑道:“诸位卿家,不必多礼,刚上完超会,尔等尚未回府,就过来继续谈公事,委实辛苦了。”
  “我等身为臣工,当鞠躬尽瘁,唯尔,才能报效陛下知遇之恩。”虞世南拱手,恭敬说了一句客气话。
  其余大臣也都拱手,虽然嘴上没有说什么歌功颂德的词儿,但是神色上还是能够看书,他们对当今陛下还是颇为尊敬的。不只是罗昭云手里的皇权,还有他的文采武略都是一等一的水平。
  开国的皇帝,往往都能很好驾驭文臣武将,那是因为他们的手腕、胆识、智慧等等,都是这个时代杰出的枭雄人物,能让群臣心服口服,甘心归附效命。
  “新律法出来了,朕刚才翻阅了一下,刑律方面的确比以往简单许多,废黜了许多酷刑、极刑等,这很好,毕竟杀人不过头点地,没必要以各种毒辣手段对付犯人。罪大恶极者,该杀该刮也是正常,平常百姓杀人偿命,一死就行了,不可再百般折磨。正所谓‘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能从轻处置的,不可过于严厉。”罗昭云解释了自己的观点。
  辛公义拱手回道:“禀陛下,臣等也是按照这个方阵去办的。对比《开皇律》《唐律》,精简了一些,做出完善,减少了一百六十条。第一,废除斩趾等酷刑,增设加役流。第二,减少以往旧律中重刑的条款。第三,缩小了族刑、连坐的范围。第四,重新确定了五刑、十恶、八议、请、减、赎、免以及类推、死刑复奏的程序、步骤、制度等……”
  罗昭云一边拿起来一册手笔抄写的律条,一边听着辛公义的解说,偶尔点着头,分析对方解释律法的细节和意思。
  “这次还有一些人性化的改制,比如‘对孕妇处以死刑时,要在产后百日后再施行。’再比如,‘背部离五脏较近,废黜鞭背之刑’,‘五官面目,减少刑罚和刺面等’对于犯罪的人而言,也算是一定程度的施恩了。”辛公义说道。
  罗昭云点头道:“甚好,这套刑法出来,公布天下,到时候推行到各州县。不过,朕觉得,一个县令虽然是九品官,但毕竟要治理一县数乡的政务、判案子等等,太过繁忙,而且一个人精力有限,所以,打算把审判机关分离出来,设立专门的审判官员。虽然仍受县令调配、节制,但有自己的司衙和系统,负责案件审理和宣判,刑部和御史台都要派人加入,有监察部门,也有审判部门,逮捕任务还是交给典官,县尉负责地方军务,县丞负责政务,县令负责整体管理,分权出来,才能保证地方吏治清明,百姓能够安稳。”
  “你们别看这只是县里小事情,但是君主为主干,臣工为枝条,这地方百姓就是根须,他们若是被欺压,地方官吏贪得无厌,逼良为娼、逼得怨声载道,很可能就要起义造反了。而地方要稳定,除了有饭吃,有衣穿,地方富足之外,就是要在律法面前,保持平等,杀人者偿命,其它大小纠纷,由专门部门管理,各尽其责,没有枉法事情出现,朝廷信誉和威严才能立稳。”
  长孙无忌、房玄龄、虞世南、辛公义、于志宁等人,听着罗昭云的言论,眼神一亮,脑海中的思绪也变得清晰不少。
  罗昭云其实借用了三权分立的思想,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独立、互相制衡,但是,又不是完全的使用,而是有选择地借鉴了一些,用在地方的管理方面,甚至用在朝堂的分权方面,避免一个人在地方大权独揽,搞一言堂,一手遮天,也避免权臣独断朝纲,到了废立皇室的地步。
  尽管罗昭云暂时能够驾驭朝中文武重臣,那是因为自己立国第一任,加上许多手段和能力,可以威慑大臣们,可自己的后代子孙,长于宫廷之内,见识、能力、吃苦等有限,很难再有优秀人杰出现,王朝也只会越来越腐朽,这是封禁社会不可避免的,他如今把制度尽量做的合理,就是能够延续未来的国祚。
  辛公义作为刑部尚书,如此能够把刑部的管控和权力,不断下沉到地方,对这个部门还是有好处的,他自然乐得见到。
  “陛下考虑周全,臣赞同此议。”
  虞世南、房玄龄等人,也觉得没有什么不妥,的确对地方管控力加强,而且会避免许多冤假错案、枉法渎职的案件发生,使得地方判案子更加专业化,有审批系统逐层上报朝廷,也能有效管理地方。
  “臣也赞同。”几人都拱手表态。
  罗昭云扫了一眼这几位肱股之臣,基本都是心腹可信之人,开口道:“此事由刑部尚书辛公义牵头,大理寺卿房玄龄、内使虞世南,你们两人参与,到时候再叫上魏征,继续议此事,一个月内能否出方案?”
  辛公义朗声道:“陛下如此信任老臣,焉敢渎职怠工?臣定会提前完成,拟出草案。”
  罗昭云微微一笑,说道:“甚好,今日便议到这吧,晌午了,诸卿都回去吧。”
  这几位臣子,识趣告退,施礼后离开了皇宫,刑律新法之事基本这样定了下来。


第0992章 御史进谏
  罗昭云让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退下之后,已是晌午,从早晨一直忙着朝会和议事,肚子也有些饿了。
  太监总管钟德全躬身上前,恭敬道:“陛下,该用午膳了,是回寝宫,还是到皇后宫里用膳?”
  罗昭云目光扫了一眼雕龙纹、镶金边的桌案上的堆积的奏折,苦笑摇头,朝廷百废待兴,大多刚成立不久,许多章程拟定后,都需要他最后检阅、批奏,然后由门下省审议一下,没有重大失误问题,就会明发出去了。
  “把饭菜拿到这里来吧,朕简单用膳之后,把奏折再批一些,明天还会送来,这样挤压下去,不利于新政的开展。”
  “喏。”钟德全躬身退下,吩咐宦官去拿来陛下食用的饭菜。
  须臾,桌上摆满了六样菜肴,有烹有炖,有验官先用银针检测之后,再每一样挑选了一点,让两名小宦官先服用,没有事情后,才能让陛下服用。
  虽然天下要安定了,敌对势力逐渐被瓦解、消灭,但是,皇帝用餐,各种检验程序却不能少,防患于未然。
  刚吃到一半,有宦官进来禀告,御史大夫魏征求见。
  “魏征来了?”
  罗昭云愣了一下,不由轻笑,这个魏征每次入宫,肯定都有事要奏,既是谏臣,性格又刚正不阿,眼里揉不得沙子,担任御史大夫之职后,倒是尽心职守,提前发现许多朝中问题,加以修正、提防等。
  “让魏大人进来见朕。”
  宦官“喏”了一声,转身出去了,顷刻,魏征穿着朝服,走进御书房内,见到陛下正在吃饭,跪拜施礼。
  “魏卿,看你一身朝服,还没有回府上去吃饭吧?”
  魏征拱手道:“回陛下,臣散会之后,到了皇城街御史台走了一圈,看看有什么紧急公务和谏言,发现了一件事,门阀贵族官员,最近交往过密,似有重新结党的征兆,尤其今日科举新制公布后,不论是贵族官员,还是翰林士大夫们,都有抱团倾向,请陛下能早做提防。”
  “朋党?”罗昭云神色一沉,他对朋党也是深恶痛绝,因为历史上的记载非常明白,许多王朝的衰败和灭亡,都是因为党争作乱。
  比如东汉的党锢之祸,是宦官群体与文臣群体的争斗,最后宦官胜出,几乎把朝廷不少正义文臣杀戮一空,最后董卓以铲除宦官的名义,带兵进入皇宫,然后挟天子以令诸侯,虽然宦官干政解决了,但是东汉也因为朝政衰败,各地民不聊生,权臣把控皇权,加速灭亡了。
  到了唐朝后期有“牛李党争”,也是非常的激烈,“牛党”是指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官僚集团;“李党”是指以李德裕为首的官僚集团。牛党大多是科举出身,属于庶族地主,门第卑微,靠寒窗苦读考取进士,获得官职。李党大多出身于世家大族,门第显赫,他们往往依靠父祖的高官地位而进入官场,称为“门荫”出身。
  从表面看,牛李党争似乎是庶族官僚与士族官僚之间的权力斗争,实际上两党在政治上也有深刻的分歧。两党分歧的焦点主要之一,就是通过什么途径来选拔官僚。牛党多科举出身,主张通过科举取士;李党多门荫出身,主张门荫入仕。这个情况,跟目前大华的开局情形有些类似,引起罗昭云重视。
  此外,宋代有新旧党争是北宋宋神宗熙宁年间,围绕在王安石变法新政的执行上所引发的一场党争。新党支持新政,旧党反对新政,新政虽切中时弊,然朝中守旧大臣极力反对,原因非常复杂,诸多北宋历史名人卷入其中,到了后来,已经不是变法内容本身是否有利于朝廷和百姓,使党争仅沦为意气之争,终使朝纲不振,政风日坏,北宋也因此失控,最后被金人灭掉,绝非一时的武力高低与优劣。
  明朝后期的党争同样剧烈,从万历帝时党争正式露头,时朝廷上多党并立,有浙党、楚党、秦党、齐党、东林党,经过立太子争国本之事,东林党迅速整合其他政党,一党独大,与宦官争斗数十年,相互倾轧,直到崇祯登基后除掉魏忠贤,却还是无法解决东林党本身的问题,加上天灾与祸乱,被后金少数兵力给灭亡了。
  罗昭云深吸一口,对这些党争非常清楚,有了前车之鉴,或是对历史上千年轨迹的了然于胸,懂得取舍和把控,倒并不是很担心。
  就目前而言,要打破门阀贵族的盘根错杂的势力和关系,就必须启用寒门读书人和各地乡绅子弟,科举就唯一的公平途径,这个路线是没有错的,关键是如何掌控,在科举中,主考官、主审官、清流领袖们,如何聚集这些寒门读书人,形成自己的党派、门生,从而党同伐异,影响朝廷政局。
  “朕会持续关注此事,你们御史台的三司院,台院、殿院、察院可以多补充一些人手,也可从科举中挑选几个进士增强力量,监察机关,在任何时候,都是需要的,只要不是无的放矢,捕风捉影,假公济私,这个部门就是朝廷保持清明的一个重要手段!”
  “臣明白。”
  罗昭云又道:“当然了,朕也给你们御史台加一条,凡事讲究证据,形成证据链条,真名实据,不能随口捏造罪名,以防日后御史监察机构,扩大权限之后,出现那种戾臣、酷臣,网织罪名,随意陷害忠良。”
  魏征错愕了一下,微微点头,觉得陛下言之成理,这方面的确自己没有考虑周全。
  “臣回去之后,当尽快拟定这方面的程序和条例,按照哪些方式、手段,取得什么证据,如何进谏、监察百官等。”
  罗昭云道:“如此就好了。来吧,陪朕再吃一会,看你这风尘仆仆的样子,也没有用膳,正好咱们君臣同宴。”
  “这个,君臣有别,臣恐不妥!”魏征弯身拱手拒绝。
  罗昭云知魏征之大用,故而有意拉拢人心,微笑道:“仁君名臣,自然多有同席而食的例子,我们也不必拘泥形式了,陪朕吃完,你便出宫忙活去吧。”
  “那臣却之不恭,谢过陛下恩赐了。”魏征起身,忐忑入座,真个陪着罗昭云吃了一顿午膳。


第0993章 攻峡州
  江水滔滔,急促奔流,翻出滚滚浪花,有一股崩腾豪迈的雄壮声音。
  大江之上,长风浩荡,数十艘船舰开赴过来,浩浩荡荡,吹卷旌旗飘展,战舰上披甲之士肃然林立,手里持着长戈长枪,背着弩机弓箭,寒气森森。
  这是大华的军队,顺江而下,接近了峡州。
  要在峡州北部的河滩强攻登岸,给峡州的梁军一次正面重创。
  峡州之地,在长江三峡之口,故而得名,地形复杂,山崖峭壁林立,那些山岭上都是茂密山林,无法行军,能够登岸的只有一个人工打造的河滩,作为峡州水路的渡口。
  这里驻守着梁军两万的兵力,早已设防,鹿障、木栅、蒺藜、壕沟都在河滩布置,而且把渡口都给破坏掉了,接近渡口的浅水区,投入了不少大石块,如果船舰靠近,很容易被撞破船底。
  薛万备身为裨将,负责这次水路的进攻,他带来三万兵马,就是要牵制渡口的守军,吸引更多的兵力过来,为李靖将军突袭背后的峡州城做掩护。
  这是李靖声东击西的计策,光靠水路进攻,并不占优势,以李靖的用兵习惯,肯定不会蛮干、强攻,所以按照常规思想,派来了舰队,要对古渡口与河滩,进行抢攻,吸引梁军城内的兵力支援。
  “启禀薛将军,前方水手探测出河滩浅水区,有大量的沉石,阻止船舰靠近。”
  薛万备犹豫一下,下令道:“投木筏,登陆河滩,既是浅水区,水流不湍急,木筏可以载人上岸。”
  “遵命!”
  打水战之前,他们就考虑到种种因素,因此在船舰上,储备了不少木筏和长板,此时船舰纷纷靠向了江水的侧面,然后打开船舰的擦板和底仓板,许多甲士已经准备妥当,只等木筏仍下江水后,这些士卒开始纷纷跳落在木筏上,或木筏周围,然后乘筏靠岸。
  就在这时,河水沿岸的山岭上,冒出许多弓箭手,开始朝着下方设计箭矢。
  一些在木筏上的士卒,躲闪不及时,被射中后,掉落江水里,或死或伤。
  “布盾!”每个木筏上是一个什队,什长大喝,这些士卒中带着滕盾的甲士迅速摘下盾牌,围聚在一起,以盾牌防护,顿时减少了伤亡。
  “神机营,弓箭掩护!”
  “喏!”神机营的士卒,都是弩机手和弓箭手,朝着放箭而出的山峦区域,调好角度,从船上放箭而出,无差别覆盖。
  这些弩机箭矢落在林木之中,穿透而过,也会伤到一些伏击在这里的梁军。
  很快,有大华的水军甲士登岸了,在这里填壕沟,拆鹿障,砍倒刺木栅。
  噗噗噗——
  一轮箭矢袭来,冲在第一线的士卒手持的利刃,被射穿甲胄,身子和嘴角都在流血,一个个倒在血泊之中。
  “杀——”
  一波波的大华将士攻击河滩,后方船舰上战鼓擂动,喊杀声震天,声势浩大,给守军施压。
  梁军占据地利优势,所以还能在严守,但是大华一方拥有武器优势,一些弩机方阵,开始从船舰上,朝着河滩上方守军区疯狂射击,甚至用上了黑火药箭矢,在那里不断炸开,对梁军也造成了一些伤亡。
  薛万备昂然立于船头,风吹披风,眉宇之间一片神采飞扬。
  峡州北面的渡口,是峡州非常关键的防线和入口,通往江陵也非常便利,如果走陆路进攻,南方的地势多丘陵、山泽、湖泊、河流,丛林茂密,雨水众多,行军非常不便。所以,此处渡口的确是要塞重地。
  梁军守将蔡贯,看到大华的火力如此猛烈,攻击力也强大,有些心虚,这么多年来,很少打过硬仗,梁军士卒都没有厮杀的经历,所以,看到死伤不断扩散,血水成河,染红江面,尸体漂浮水中,血腥之气扑鼻,都有些心惊胆战了。
  “将军,敌军攻势太猛了,将士们军心有些浮动,恐怕我们的兵力无法坚持久,需要回城搬兵,让许将军再派些兵马过来。”
  “不错,但派人回去送信,有些慢,立即发出救急的狼烟,传递信号,最危险那种,城里守军看到渡口岌岌可危,自然会派兵了!”
  这是他们约定的军情传递信号,一旦河滩岌岌可危,需要救援,就烧起狼烟,两里一个烽火台,这样传送回六七里的城内,非常迅速。
  “遵命,末将这就去办!”
  很快,狼烟烧起来,冲向高空,远远就能望见。
  烽火台的值守斥候发现后,也立即点燃狼烟,如此传递下去。
  果然,不到半盏茶的时间,城内的斥候把消息传给执勤都尉,再由都尉把消息紧急禀告新来的守将许玄彻。
  “河滩这么快就要失守吗?不行,尽快去支援,这是峡州北部的门户,断了之后,长江水道就被封锁,粮草和兵甲、援军等,都沟通困难,只能依靠陆地了。”
  许玄彻派出一员将领,带着两万人马出城,赶过去支援。
  孰知援军刚奔出数里,一半不到的路程,被一支大华兵马从山林内杀出,进行了伏击。
  与此同时,峡州城西北方,大批的大华军队出现,滚滚压来,马蹄声震天动地,步兵方阵铿锵有力。
  “不好,中计了!”许玄彻站在城楼上,看着敌军从西北方位逼近,耳畔听到城北远处的厮杀声,脸色大变,后背涔涔冷汗直流,他意识到,自己中计了。
  渡口两万人马,加上派出去的两万援军,城内的守军不足三万,要对抗李靖的地面大军,能抗多久,连许玄彻自己都不清楚,心里没底。
  梁军都是临时招募,训练不多,也没有经过沙场磨炼,与大华善战之兵相比,逊色太多了。一旦伤亡超过三四成,梁军必然会溃败,其余人马肯定无心再战了。
  “将军,是死守,还是弃城?”许玄彻身边一位心腹将佐低声询问。
  许玄彻脸色沉着,犹豫不定,如果弃城而逃,回去恐怕也难以交差,弄不好也是掉脑袋。心想至少抵抗两天,看看情况,等形势不妙,再突围而走。
  那时逃回江陵也有苦可诉,比较大华军队兵锋锐利,自己督战不利,城池告破,不得不退走。
  与见敌望风而逃,完全两个概念。
  故而,许玄彻咬牙道:“先坚持两日,然后再说!”


第0994章 血战河滩
  李靖用兵独到老辣,善于用奇兵和布巧阵,可谓老成谋国,胸有定计,此次既有声东击西,又有围城打援的策略,引出了城内的守军,分散走了防御力量,却在途中被精兵伏击。
  厮杀声震天,麦孟才带兵杀出,围杀这支梁军人马。
  以有心算无心,又是精兵出动,对梁军具有压倒性优势。
  “噗噗!”
  大华将士如虎狼之师,挥舞着陌刀、长枪,扑向了羊群一般,猛地砍杀一番。
  “啊——”一名梁军士卒转身之际,就被一位果敢士卒,挥刀斩下首级,血刺呼啦,喷出不少血水,尸体倒地。
  这样的一幕幕,随处可见,大华士卒嗷嗷喊着,满脸的狠劲和兴奋,这是他们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
  “杀啊——”
  铁甲蹡蹡,寒光烁动,大华男儿,血歌之行,勇猛善战,所向无敌。
  这一股股精兵的千人队,围剿拼杀,很快就把梁军的两万人队给截断,收尾不能相接,而且被层层切开,混战了一团。
  指挥命令无法传达,甚至连指挥将领都被围困了,一个队伍如果没有了命令传出,士卒一下子就慌乱了,等于群龙无首,一盘散沙。
  “这个是我的!”
  “此人我杀定了。”
  这些大华将士眼神冒光,盯着这些梁军,如同看到猎物一般,杀气腾腾,在眼神和气势上就占据了上风。
  梁军被伏击,原本就有些紧张、慌乱,在交手中又吃了亏,毕竟这些大华将士都是南征北战,调过来作战的,负责伏击者又是挑选的精锐部队,而这支梁军都是刚招募不久的乡野泥腿子,从军不久,训练不足,这样的厮杀,一个照面就胆寒了。
  因此,梁军越战阵型越乱,丢盔卸甲的人不少,都在想着逃跑。
  虽然古代军事上有全军覆没的词语,其实很少真有全军覆没出现,一般古代战争,伤亡超过三成的时候,就会全线溃败了。除非困兽之斗,或是敢死之士,才会厮杀到最后,全部战死。
  显然这支梁军不具备死士的素质,斗志不高,伤亡刚过两成,就已经出现了大溃败迹象。
  裨将麦孟才,按照李靖的吩咐,调动军队兜住了后路,放开前面的豁口,赶着这群梁军人马,朝着河滩方位溃败而去。
  这是李靖的策略,这种从后面追击掩杀,既能在追杀运动战中,减少自己的伤亡,给了敌军一丝活路,都在逃跑,抵抗就弱了,更好杀人。此外,把这种溃败的情绪带向河滩方位,让那里的驻军看到这种情况,感染士气,体会到被掩杀屠戮的气氛,瓦解河滩守军斗志。
  还有一点,就是这些兵马在前,使得河滩防卫区,无法大规模放箭,会伤到自己人,给后面的大华将士一个缓冲区,趁机杀入河滩防御区的后方,前后夹击,先吃掉这个河滩地的梁军再说。
  至于峡州城,已经守军只剩不足三万人,被李靖带兵围住,既不敢出城迎战,也不敢去救援,只能眼睁睁看着北面的战局溃败,那些梁军将士被砍杀在地,横尸遍野。
  一招错,步步错啊!
  许玄彻站在城头,身披铠甲,一手按在佩剑的剑柄上,一脸的无奈和颓然。
  刚到此地他已经做好了守住峡州一个月的准备,据敌于渡口外,利用地形阻挡大华军队,本来是很好的策略,却想不到,一步步被对方给算准,并且将计就计,声东击西,故意让他以为,大华军队在全力攻打古渡口。
  刚才同意出兵,的确大意了,否则留着数万人马在城内,哪怕放弃了河滩,凭借人数和城内粮草,坚守一段时日,也是能做到的。
  “蔡贯那厮误了本帅啊!”许玄彻有些愤怒,刚交战不久就放狼烟,使得自己估算形势失算,还以为大华军队全部都在强攻河滩,谁想到途中还有伏兵,城外还有兵马围城而来。
  可想而知,河滩很快就要全面失守,那里的守军,都要葬送了。
  “冲啊!”
  与此同时,薛万备指挥着水军继续登岸,但是人数源源不断,后方战舰靠拢过来,支援火力,一番猛攻,跟着守军耗着,以黑火药、远程弩箭压制守军,然后派兵马迅速逼近防御区,给梁军施压。
  这副开场的强攻硬仗,的确打出了军威,不惜代价和伤亡,就是要震慑守军,求救后方,加上梁军内有被收买的细作,鼓动之后,促成了点狼烟求援。
  此刻,蔡贯察觉后方出了状况,转身望去,看到自己一方援军是来了,但狼狈逃来,后面跟着千军万马,掩杀尾随,凶猛狠辣。
  “这是怎么回事?”
  “蔡将军,援军似乎中了埋伏,这些人是逃过来的。”
  蔡贯脸色大变,喝道:“不能让他们冲进来,否则会影响我军士气,这仗就没法再打了,不允许开后方的门闸……”
  “遵命!”一名校尉前去传令,但是负责守后门的士卒,在没接到军令前,就已经打开了闸门,放了逃兵进来,形势一下子不可控了。
  “关门,关门!”
  “校尉大人,不能关,这里面有我们的袍泽兄弟,也有我们的乡里儿郎。”
  “这是命令!”负责传令的校尉大声吼着,气急败坏地过去要关城门,但是被周围的士卒簇拥围堵,因为这些梁军都是一个地方招募入伍,许多是乡里乡亲的邻居,岂能见死不救。
  那校尉还在挣扎,倒是其中一个士卒,眼神一寒,手里多出一把匕首,趁乱中从后腰刺入,见红后立即退开,那也是大华派进来的细作。
  这时候,后方已经大乱,溃败的情绪传染在营内,连前方在作战的梁军将士也都纷纷回头,从高处望去,看到后面辕门除,大批敌军涌入,顿时心态就炸了,腹背受敌,谁还有心思再做抵抗,士气一下子受到强烈打击。
  河滩上,大华军队在强攻上来,后方也有大华精锐杀入防御区营盘,这里的梁军,感到了末日降临,都开始四处逃窜,纷纷丢盔卸甲,朝着陡峭的山岭逃亡。


第0995章 围城用计
  河滩在大战,已血流成渠,流入了江水之中,染红了江面,许多浮尸在向下冲走,十分扎眼。
  此时的河滩防线,双方人马在拼杀,不过大华军队完全占据了上风,前后夹击,梁军居高临下的地利优势已经没了,变得腹背受敌,已经溃不成军。
  战斗区域都是负隅顽抗者,大多数梁军士卒在逃散,冲入了河岸的茂密山林,利用复杂崎岖的地形,逃匿躲避。
  逢林莫入,大华军队在追击,却不会追入山林,以免被打伏击,而且那种地形追杀,很容易激发逃命者的困兽之斗,所以,只要逃入山林内的,就不再追杀,而是重点围剿防御区内还在抵抗的梁军。
  “杀啊——”
  河滩上,大华军队发起总攻,战舰全部开闸,甲士呼啸而出,排山倒海的势头倒卷而上。
  防守后方,麦孟才带兵杀入梁军阵地,断其后路,直插项背,完全困住了所剩不多梁军。
  战斗又持续了半个时辰,就进入了尾声,厮杀声收敛,归于平静。
  河滩阵地区,硝烟飘散,尸体横七竖八地陈列,地上首级、残肢、肠子到处都是,肝脑涂地,一片狼藉。
  薛万备下令清理战场,然后修缮渡口河道,确保战舰能够靠岸停泊。
  这里由薛万备带兵驻守,控制了渡口,随时准备应战逆江而上的梁国援军。
  麦孟才上前跟薛万备打了招呼:“薛将军,进攻河滩渡口,可有难度,你们完成的不错嘛!”
  薛万备并没有傲慢,也是苦笑道:“也幸亏你们伏击及时,杀入后方,才使得前线进攻的伤亡降到最低,应该感谢麦将军及时带兵来配合啊。”
  麦孟才摆手道:“哪里哪里,没有你们在前线猛攻,梁军的狼烟也不会这么快发出求救,你们水军功劳是很大的。”
  薛万备搂住他的肩膀,笑道:“哈哈,你我两兄弟,就别在这客套了,功劳多少,需要李元帅来定夺,上报朝廷,陛下封赏,我们说的也不作数,完成军命乃是我等天职。”
  麦孟才也笑了起来,平时与薛万备同在李靖账下任裨将,出生入死很多次,所以交情莫逆,笑着点头:“不错,客套完了,该回去向大帅复命去了,你的队伍伤亡人数统计出来没有,我一并带回去,呈给大帅。”
  “差不多了,军务司马和随军主薄,正在统计、核实,在等片刻,就能可算完,写一份折子,我跟你同去见大帅。”
  “如此甚好!”
  一盏茶的工夫过后,两队伍统计伤亡人数和战绩完毕,麦孟才带着本部人马,薛万备带了五百亲卫护队,一起赶回峡州城下,向行军元帅李靖汇报战果了。
  ……
  李靖暂时没有下令攻城,而是围而不打,下令在城外原地扎营,过万将士挖壕沟,筑堡垒,埋鹿角,每隔八十步竖立起一座高高的哨塔,建立辕门,点将台等,这将会有一场鏖战,不急于一时,寻找机会下手。
  把防御工事建立完善后,防止对方的攻击,越是稳固,布军严密,给城内的守军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