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山争雄-第1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渊眉头紧皱,叹息一声道:“再坚持一下吧,如果最后事不可违,再考虑玉石俱焚,还是出城乞降。”
  李世民道:“父皇,到了这个时候,我们没有了退路,即便投降,大华军队损失这么大,对晋阳军民都很痛恨,说不定也会屠城。”
  李渊点头道:“那就把消息传下去,就说大华军队攻破城池,会进行屠城,这样让城内百姓都能同仇敌忾,免得军心动摇,产生哗变。”
  “遵旨!”左卫大将军李孝基、兵部尚书李神通、礼部尚书柳崇礼、户部尚书于筠等人、千牛卫将军窦膺等人,躬身领命。
  李渊望向城外密密麻麻的军营,心中涌起一片无力感。
  ……
  两日后,到了传统的惊蛰节气,平地一声惊雷响彻大地,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旷野上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开始四处觅食,天气也逐渐暖和。
  晋阳城外,主将徐世绩,副将侯君集,在帅账内发布调令,要对晋阳城发起攻击。
  “咚咚咚!”
  鼓声阵阵,传荡在军营内,唤醒了沉寂一冬的男儿热血。
  号角声、马蹄声、武器锵锵声、兵甲摩擦声交织在一起,混合响动。随后,四处大营的队伍不断向外涌出,成千上万,在阵营前列阵。
  随着进攻的号角吹奏,四面的大军开始朝着晋阳城发起了猛烈攻击。
  “咻咻咻!”
  弓箭方阵万箭齐发,犹如黑色的乌云瞬间笼罩过去,暴雨倾斜,噼里啪啦射在城墙、城楼、城内的街道上。
  当当当!
  绝大多数的箭矢都射空了,射在岩石上弹开,也有的弩机、硬弓的劲道太强,直接射在墙缝、木板上,尾部羽翎不断颤动。
  “进攻!”
  徐世绩下令步兵前冲,推着耧车、箭塔、冲车向前移动,有比城墙还高的箭塔,上面有弓箭手站立,居高临下,朝着城头射击。
  也有耧车靠近城头,放下桥梁木板,搭在城墙垛口上,迅速冲出一批手持盾牌和陌刀的敢死队,要强占城头的控制权。
  两军交锋,除了拼实力、士气、粮草外,武器的完备和先进性,也是致胜的关键之一。
  大华虽然初立,但是政策得当,各种商业和工坊辅助,有诸多军工厂等,国力雄厚,给前行不断送来充足的武器,组装了新型战车、耧车等,对攻城有很大的帮助。
  城头的唐军开始反击,弓箭手、刀斧手,远近交错配合,利用城头垛口做掩护,居高临下,优势还是很明显的。
  一架架云梯被推到、破坏,许多攀爬城墙的士卒被射杀、砸中,吧唧吧唧往强下坠落,连摔带中箭,非死即伤。
  此外,唐军在城头煮沸了数十口铁锅,里面用了城内百姓和牲口的粪便,这样煮得翻滚之后,形成守城必备的金汤,对着城墙上不断爬升上来的士卒进行灌顶浇汤。
  固若金汤,并非讹传!
  这种金汤泼下去,士兵被烫伤后,伤口会因为那些粪便细菌而感染,不容易愈合,感染之后人容易发高烧,因为没有特效药、消炎药,感染发烧后死亡率很高。
  “幸亏陛下早有预防,去年就派人传来土偏方,用老鼠油来涂抹这种金汤伤口,赶快给伤员使用!”徐世绩派出军医,开始抢救伤员,带上老鼠油。
  所谓老鼠油是一种土偏方,就是把刚出生的老鼠泡在油里,过一段时间年,老鼠烂在油里了,然后,那臭不可闻的油可以用来治疗烫伤,效果很好,而且抑制伤口细菌感染,属于一种抗生素、消炎药作用。
  当然,也会有个别体质过敏者,加速病情,但是,只是极少特例。
  如此一来,被金汤烫伤的士卒,存活率就大幅度提升了。
  “火攻烧城!”
  侯君集下手会更狠一些,命令弓箭手在箭矢上绑上了火把油毡,腾空跨越城墙,射入城内,一些楼舍会起火,这样制造混乱,干扰唐军防守。
  同时,黑火药也投入使用,炸向城墙和城门口,使得晋阳城如风雨飘摇中的小舟,岌岌可危。


第0904章 江湖夜话
  晋阳城外,大华军队四面合围,鼓声阵阵,杀声冲天。
  随着时间推移,晋阳城风雨飘摇,不断有豁口被撕开,但是,唐军疯狂阻截,再次又封堵上了。
  “这是一场苦战啊,唐军还有存留着最后一股抵抗士气,要需要一点点磨掉!”徐世绩看着胶着的战况,心中有所了解,唐军在心理上还没有完全崩溃,还在咬牙坚持。
  自从陛下回到长安城后,这里的指挥权就交给了徐世绩,他感到身上的担子很重,既兴奋受重用,又觉得压力山大。
  如果能顺利攻克晋阳,活捉李渊父子,灭掉李唐,那么自己就会被载入史册,被大唐的史官重重描写上一笔,青史留名,封侯拜相。
  一旦自己失败退兵,很可能沦为一个笑柄,在这样兵力、局势的优势情况下,再拿不下晋阳城,他徐世绩注定要被耻笑的。
  这些日子,他反复寻找破城之法,今日发起攻击,也是开春之后的第一战,一鼓作气,试一次能否破城,如果破不掉,就继续陷入持久战,一点点磨耗,因为城内的存粮和人口,注定无法再长久这样干耗下去。
  “通向城内的地道,挖的如何了?”徐世绩侧身询问。
  一位侍卫虞侯都尉拱手道:“回徐将军,正在加快打通,但是为了避免被城内人检测到,越是接近城墙区域,只能趁着攻城时候,声音杂乱,才能向里面挖掘。”
  徐世绩凝重问道:“还需要多久能到城内?”
  “如果能够日夜攻城,半个月足矣!”
  “好,本将军等的了,确保质量,不能出纰漏,只要打通入城,一切就好办了。”徐世绩点头,他打算派一支死市杀入城内,以黑火药配合,肯定能炸开墙洞和城门。
  另外派出一些斥候刺客,混入城内,找机会行刺李渊父子,或是朝廷大臣,制造混乱局势。
  前方是血与火的战场,大华将士冲锋陷阵,城头唐军誓死抵抗,锋芒对接,血光喷溅,一条条生命就这样倒在血泊之中,许多当初丧命,成为永远也爬不起的尸体。
  徐世绩等人,看到伤亡不断扩大,但还是继续派上从河东地区各州县招募过来的新兵,轮番上去攻城,用鲜血和厮杀来锤炼新军士卒的胆子。
  从辰时打到了黄昏,死伤近万,看了今日很难一鼓作气拿下晋阳了,徐世绩有心理准备,所以并没有过多失望,这是一块硬骨头,不是那么容易啃下的,所以,望着烽烟中的古城池,终于挥手下达了撤军的命令,鸣锣收兵。
  城头的唐军在大华将士如潮水退却的时候,全都如释负重,虚脱地坐在地上,劫后余生,喜极而泣。
  不过,唐军守卒心中也清楚,这只是开春的第一次攻击,后面还要天天面对,看着千疮百孔的城池内外,扑鼻的血腥气息,浓烟滚滚的城内建筑,每个人的心情都沉重下来,看不到曙光。
  ……
  罗昭云这两日继续宿在窦红线的宫苑内,初尝做女人的滋味后,十九岁的窦红线被罗昭云温柔有技巧的手段,送上一次次极乐的状态,倒是越来越不抗拒这种床榻上的运动了。
  反正做一次也是失身,做一百次,也是失身,窦红线心理防线从当日第一夜回复之后,渐渐变得适应,甚至有些心安理得了。
  虽然便宜了他,但自己也享受到了,并不痛苦,感觉特殊,这就足够了。
  此刻,窦红线无法把他当成自己的杀父仇人了,但是,也无法接受他成为自己的丈夫,感情还不深,但是为了生存下去,配合这场戏演下去,她也没有太抗拒陛下住在自己宫苑,最主要,是罗昭云每次说些动人的诗词和情话,让这个习武练剑的姑娘,有些无法抵挡。
  这一晚,罗昭云又给窦红线讲起了故事,关于天龙八部的武侠,经典的桥段和人设,南慕容北乔峰,这些江湖侠气小说,让窦红线沉醉其中,依偎在他的怀内,安静地听着,非常感兴趣。
  罗昭云嘴角微微一笑,这就叫投其所好,他知道像窦红线这种自幼在山上学艺,看的诗书礼仪比较少,平时练武习剑,更多向往江湖生活,他讲的这个经典的武侠小说,正好对窦红线的胃口,一个娓娓道来,一个听得津津有味。
  有时候,罗昭云会趁机大手在她的身上乱摸乱捏一下,窦红线也能接受,只是催他快点讲下去,彼此的感情有些特殊,但是毫无疑问,在一点点凝厚,也许窦红线她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个男人的音容笑貌,文才武略,英雄气概已经深深烙入她的心底,只是暂时没有发现,也不想承认罢了。
  “王语嫣会喜欢上段誉吗?”窦红线痴痴地问。
  “会吧,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时间长了,会日久生情!”罗昭云话中有话,在点拨着怀内女子情愫。
  “阿朱竟然那样死了……”
  “至少乔峰爱过她,他是大英雄!”
  “虚竹和那个皇室女子,感情好怪……”窦红线略感奇怪地说。
  “哈哈,是不是很像我们,还不熟悉时,就直接先有夫妻关系了。”罗昭云坏笑起来,再次把她压在了身底下,开始了一轮的伐旦。
  “妾身觉得陛下很像段正淳,到哪都风流,处处留情。”窦红线嘟起嘴。
  罗昭云一边挺腰,一边解释道:“但是我都会负责到底,不会让她们流落在外,其实,我对每个心爱过的女人都是负责态度,也愿意和她们白头偕老,共享富贵!”
  “啊,好吧,我辩不过陛下……啊,我还想听……”
  “等完事了再讲。”罗昭云不想破坏神圣的活动。
  “啊,我想听,陛下以后是否也会,同样地宠我……”
  罗昭云无奈地道:“这不就在宠吗,只要你诚心待在这,不想离开朕,以后这里就是你的家,我们不分开!”
  窦红线脸色晕红,眼角却溢出了少许泪光,轻轻闭上眼,睫毛眨动,开始全心投入了。


第0905章 白首不相离
  月朗星稀,开春后天气渐暖,夜景之中多了几分柳叶飞絮,以及虫鸣叽响,甚至吹过的风夹杂着泥土水气的芬芳,沁人心脾,与寒冬腊月的冷风完全不同。
  罗昭云这几日安抚住了窦红线,觉得跟她相处下来,感情在一点点积累、建立,从她的眼神中,看不到冷漠了,有时候两个人目光相对,还有一种情愫在滋生。
  他的防范之心在减弱,心中对她的喜爱,也增多不少,照此下去,罗昭云觉得,总会感化、降服这个胭脂马,拴住她乖乖留在宫内,老实地做她的王妃吧。
  罗昭云忙完一天的政要决策,批阅了一堆奏折,走在花团锦簇的宫苑内,听到了一股悠扬的琴声,是从薛芷箐的宫阁传出,他心中一动,觉得许久没有单独陪这位关中大才女了。
  在诸嫔妃之中,以薛芷箐的年纪稍大一些,跟罗昭云差不多的岁数,二十六七岁了,如今也已经有孕在身几个月,在这个年代,她这个年龄,第一胎算是比较晚的了,大龄孕妇了。
  但在罗昭云看来,这很正常,也是后世女子真正成熟的年纪,一点都不大。
  他闻着琴声,一步步移驾,没有大张旗鼓,只有随身一位宦官跟随,来到了薛妃的宫门外。
  “陛下今晚要住在薛贵妃的寝宫吗?”
  “可以。”罗昭云点头。
  “但薛妃有了身孕,不宜过激侍奉陛下入寝。”宦官何钦四十多岁,在隋代时候,只是内侍省下辖的内仆局一名太监小官,正六品,后来李唐占据长安,从新启用这些宦官,所以,他又熬到了从四品。
  这次罗昭云做了帝王后,从内侍省内挑选脚根、背景都比较干净何钦上来,做了太监总管,此人能力、性格、吐等,还是让罗昭云满意的。
  罗昭云想到薛才女成熟的身段,绝美的容颜,还有丰富的学识,摇头一笑道:“朕总不能日夜笙歌,没有节制地纵欲,那样不宜长寿。”
  “哦,陛下英明,是臣多虑了。”何钦识趣退后。
  这对君臣,点到为止,比较有默契,有时候不必说太多。
  其实有时候,罗昭云很想废除内侍省,和太监制度,因为这种宫刑,实在是对男性的一种伤害,造成了许多性格扭曲的人,往往最后对朝政、都历史影响都不小。
  先秦和西汉时期宦官并非全是阉人。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鉴于秦亡教训,间用文士充中常侍,以抑制宦官势力;汉元帝以后,宦官势力复萌。
  东汉时,侍从皇帝的中常侍专由宦官充任。他们传达诏令,掌理文书,左右皇帝视听。其时,外戚势大,皇帝常利用宦官牵制外戚,往往造成宦官集团专政局面;自东汉开始,则全为被割后失去男人能力的人。
  隋代起设内侍省,其长官为监及少监,宦官由内侍省、掖廷局、宫闱局、奚官局、内仆局、内府局管理,掌管宫内的簿册、门卫、病丧、仓库供应等事项。罗昭云脑海中,可是有唐代中后期宦官干政,废掉皇帝的事情京城出现,专权跋扈,不得不谨慎起来。
  所以,罗昭云尽量减少宫内宦官的数量,规定纳妃的数量,宫女的数量,宫内用的人少,就无需太多宦官的存在了。
  “陛下驾到。”
  到了殿门口,何钦喊了一嗓子,里面的宫女立即参拜,罗昭云直接步入庭院,然后走向宫阁。
  琴声停歇,薛芷箐也起身,走向殿门口去迎接。
  看到挺拔伟岸,英俊不凡的陛下到来,薛芷箐脸颊绽放笑容,目光带着柔情,福身行礼。
  “薛贵妃,有孕在身,不必多礼。”罗昭云走近,拉起薛芷箐的手臂,看着她清美绝丽的容颜,微笑地说。
  “陛下怎么有空到妾身这里,听说最近陛下忙着宠幸一位吴小艾的美人。”薛芷箐似笑非笑地说。
  罗昭云情商还是很高的,解释道:“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安抚好了,自然过来看望咱们宫内的大才女。”
  “哪有什么才女,只是一个有身孕的贵妃了。”薛芷箐莞尔,也就是她,经常会跟陛下开开玩笑。
  二人走向内轩落座,罗昭云一挥手,让宫女、官宦都出去候着了。
  “刚才听你在抚琴,最近身体如何?”
  “一切安好,谢陛下关心。”
  “你是我的爱妃,关心是应该的,只可惜去年征战在外,回来又操劳国事,无法天天抽出很多时间陪你。”罗昭云还是有些愧疚的。
  女人是需要花时间来陪的,否则感情会逐渐变淡,心生怨言。
  薛芷箐脸色露出笑容,明眸皓齿,光彩照人,说道:“妾身也想能够经常有陛下陪伴,但是,家事、国事、天下事,都需要陛下分心,而一个人精力有限,自然分身乏术了,妾身和诸位姐妹,都能理解的。”
  罗昭云心中涌起暖意,这样知书达理的女人,有见识,有才华,沟通起来,就是容易得多,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
  仔细打量佳人,薛芷箐今晚穿的大袖对襟的罗衫,小蛮腰低束着曳地湘水裙,把那隆胸细腰的美妙曲线衬托得凹凸有致,头发盘成‘惊鹄髻’形状,显得气质娴静典雅,由于有身孕的关系,身段儿显得珠圆玉润,腹部微微有隆起,刚到显怀的阶段。
  “虽然你常不在宫内,但是你曾写的那些诗词集,就放在我的床边,经常忍不住拿来翻阅回味,就好像你在眼前一般。而且,你的那些捷报不断传回宫内,开疆拓土,统一天下,这是我的男人所为,妾身感到自豪!”薛芷箐如此说出来,满脸幸福的神色。
  薛才女还是那样善解人意,美丽大方,虽然对方当初是被自己才气所打动,但那些诗词歌赋,可不是自己做的,所以,罗昭云想跟她真正的心灵融合,而非单单靠卖弄诗词。
  好在他的思维,多出一千多年的知识,平时随口的观点,都能让才女省思,引起她的好奇和注意,彼此交流能够深入,二人感情也在不断加深;加上他文能治国,武能安邦,使得读尽诗书诗词的大才女也爱慕不已,对他情意越来越浓。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薛才女轻轻靠在他的肩膀,带着一股坚定的忠贞之心。


第0906章 踏青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春季的小雨贵如油,给复苏的万物带来了水分和养料,渗透土壤,催生枯草发芽,一片春意盎然,虽然还没有完全的莺飞草长,但是,绿茵可见了。
  罗昭云带着后宫佳丽出来踏出,就在长安城北门靠近龙首山的皇家园林内。
  正所谓一月梅花傲霜雪,二月杏花满树白。在阳春二月,杏花开放,白花花的一片挂在枝头。
  罗昭云与诸位王妃来到了园林内,踏青寻梅,遥望杏林,阳光和煦,一片美景。
  长孙无蓉、杨妃、薛芷箐、高雨霏、萧依依、宁沐荷都来了,除此之外,还有窦红线、唐又琪、柳毓三女。
  顿时间,诸女的绚丽多彩的长裙飘动,花枝招展,美不胜收。她们的欢声笑语,堪比黄莺和百灵,叽叽喳喳,悦耳欢快,形成一道靓丽风景。
  作为皇后,长孙无蓉显得很大度,对待窦红线三女也很关照,寒虚问暖一番,让她们好好侍奉陛下。当然,长孙皇后对窦红线的关注比较多一些,因为三女之中,她也知晓,似乎陛下对这个‘吴小艾’最为宠幸,已经是‘婕妤’身份,赐爵提级比较快,其余二女只是‘宝林’。
  “多谢长孙皇后关心。”三女都敛裾施礼。
  “好了,以后就是一家人,都在这宫廷之内,成为了陛下的妃子,我等当齐心协力,侍奉好陛下,这才是最重要的事。”长孙皇后年纪不大,刚二十出头,但是心智早熟,自幼诗书礼仪都很精通,又是门阀千金,所以懂得事情和道理,的确要比普通女子多得多。
  这个门阀的年代,读书士子、王侯将相、贤者大夫等待,都是出自这个阶层,寒门阶级没有物质基础过多去私塾学习,或是购买纸书等,更何况平民女子。
  唐又琪和柳毓就是如此,这大名还是入宫前才起的,以前都是乳名、丫头的叫着,大名很少,未婚姑娘为了加以区别,一般在姓前冠以孟、仲、叔、季,用以表示老大、老二、老三、老么这种排行。
  比如孟姜女,并不是姓孟,而是姓姜,这称呼的意思姜家大丫头,姜家长女。
  窦红线仔细打量着长孙无蓉,对这个年轻皇后也有好奇,见她眉如远山,目似凝黛,五官精致,气质娴静,又不失华贵,的确给人有一种母仪天下的细微感觉。
  “这就是他的皇后,其它的王妃也是那样的出色……”一时间,窦红线心中有些不是滋味。
  原来她没有想过自己要留在宫内,真正做罗昭云的妃子,但是,随着在宫内的生活持续下来,半个月内的时间,她逃走的念头已经淡化一些,矛盾更深了,不知该想办法逃脱,还是向对方公开自己的身份,这有牵扯到一个欺骗,还有不好的行刺念头。
  所以说,窦红线内心越发矛盾了,不知该如何做。
  罗昭云此时挽起弓箭,策骑在山林附近拉弓射箭,射杀了野猪、麋鹿,作为一种春季出游踏青的狩猎,一种象征意义,代表皇帝收获满满,寓意一年的丰收。
  “春光明媚,绿茵如毡,正适合郊外烧烤啊——”
  罗昭云一时兴起,让宫内的御厨过来准备,不吃什么山珍海味,大酒大肉了,就用炭火来烧烤。
  各种作料,经过罗昭云这些年的不断小发明,烟雨楼内已经储备非常丰富,皇宫内自然更加高档,这些孜然、细盐、胡椒粉、韭菜沫等,为羊肉串、牛肉、鹿肉上作料,御厨们知道陛下口味很有讲究,所以,在宫内当差没少琢磨,此时越做越可口了。
  窦红线三女还是第一次吃到这种烧烤串、扇贝、鱿鱼等,这滋味和做法,从未见过,吃起来自然津津有味。
  就连杨妃、薛芷箐、高雨霏、萧依依等人,都不免多吃了一些。
  此刻气氛很好,诸女其乐融融,罗昭云也感到很欣慰,毕竟影视剧中,宫斗戏是很狗血的,冷酷无情,每天都是没有硝烟的战争,唇枪舌剑,彼此争风吃醋,斗得你死我活。
  现在的和谐,罗昭云还是很满意的,希望能够一直持续下去。
  “陛下,那个李家姑娘,是否也有意纳妃呢?”长孙在罗昭云身边,趁着周围没人的时候,轻笑问着。
  长孙不知为何,总感觉这个窦红线,与李秀宁,各方面都有些相近,才会有此联想起来。
  罗昭云有些尴尬,对李秀宁放也不是,留也不是,只能暂时软禁起来,苦笑道:“她呀,其实朕也不知如何处理,他的兄长,一个被我生擒关押,一个被我和青霞联手斩杀,如今还有生父、兄长困在晋阳,随时要覆灭,估计会更加恨我了。”
  “陛下,真的要对晋阳那对父子,下杀手吗?”长孙皇后有些好奇地问。
  罗昭云淡淡一笑,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看了看天际,怔怔出神道:“那就要看,那对父子是否识时务了,如果执迷不悟,要死撑到底,玉石俱焚,那谁也挽救不了,如果最后肯投降,朕未必会赶尽杀绝,毕竟,上天有好生之德嘛……”


第0907章 春耕
  阳春三月,柳絮飞落,杜鹃夜啼,正是杨花落尽子规啼的时候,漫山遍野的花开,绚丽多姿。
  已经到了谷雨的时节,民间开始春耕,关内百姓都忙于田间的耕作、种田了。
  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农耕问题,毕竟关乎国运和稳定,民以食为天,没有粮食,就会天下大乱,只有粮食充裕,丰衣足食,天下才能太平。
  任何一个王朝灭亡,排除了那种短小王朝被外戚篡权外,其它都是因为朝廷昏聩,积重难返,土地兼并严重,百姓闹饥荒发动大规模起义,然后被地方军阀、门阀利用,推波助澜,最后改朝换代。
  这也是为何古代强调的士农工商,把农业放在第二位,确实关乎一个王朝的兴衰与存亡。
  罗昭云虽然来自后世的二十一世纪,明白工业和商业的作用巨大,但那是在物质充裕,有粮食吃,不会被饿死的情况,才能促使工业和商业的快速发展,如果连饭都吃不上,饿死枕藉时候,谈商业发展就是一个大笑话。
  社会发展是一步步的,必须由高产的粮食作为基础,隋代时期气候由东汉未年的小冰期后走出,气候急速回暖,这对于以农立国的中原而言,等于国力大升,隋文帝又是勤政皇帝,励精图治,为统一战争做了储备。
  不过,隋代朝廷的仓禀虽然看似充裕,但老百姓的口粮却少得可怜。读过历史的人可能觉得,这不准确,因为有史料记载隋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却给国库留下了足以用数十年的粮食财物,以至于五十多年以后的贞观十几年还没用完,这是马周给唐太宗汇报时候说的。
  这里面所指国库粮食充盈,其实都来自民间的赋税,用粮食替代税收,之所以储备那么多,还在于隋文帝的征收粮食过于厉害,虽然历史记载他推行的轻徭薄赋,但其实他在度量衡上下了手段,在《隋书律历》上有一条很强大的记载:“开皇以古斗三升为一升,大业初,依复古斗”。
  这句话的意思是,他开皇年间是以古代度量衡三升当一升,一直到大业年间杨广才恢复古代度量衡。虽然律法上规定了赋税额度,字面上并不比魏晋时候赋税很高,但是,收税用的工具度量衡却来了个三变一,却无形中粮食、物资等缴税却是三倍的量。
  此外,隋朝还推荐义仓,在《隋书》里有记载:“长孙平见天下州、县多罹水旱,百姓不给,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已下,贫富差等,储之闾巷,以备凶年,名曰义仓。”
  户部尚书长孙平在开皇三年针对连续不断的自然灾害提出的一项应对策略,就是说,让老百姓每户每年秋天拿出一石以下的粮食,储存在街道办事处的仓库里,等到闹了自然灾害拿出来救急,开皇五年,杨坚下令执行这项政策。
  赋税三变一,加上义仓制度,使得百姓手里的口粮少之又少,粮食都被高度集中在朝廷国库和地方仓库,但是真到了灾荒之年,朝廷根本就没有下令放粮,百姓交上去的义仓也不退回了,开皇十五年,隋文帝甚至直接下令,义仓制度直接成为二道税了,成为必须上交的税种。
  隋朝国祚时间不长,但是这三十多年中,各地灾荒的次数累加到上百次,旱灾、虫灾、洪灾、鼠疫等等,导致地方耕作荒废,流民避难,饿死不少人。隋炀帝后来三征辽东,不管各地的灾情,无事百姓死活,这也是天下大乱的一个重要原因。
  罗昭云也是在跟户部尚书、侍郎,政事堂的参知政事等不断研究朝廷政事,逐渐明白过来的,尤其是古代的生产力低下,物产不丰富,一亩地只能产粟米几石的产量,可不像后世翻十倍的量。
  所以,农耕才凸显十分重要,不能随意荒废,如果放全放开商业,那些商人都知道一亩地,种桑、种棉比种粮食赚得多,可是那些东西不能吃,如果朝廷不加以控制和约束,很可能商贾大会,不把田产用来种粮,到时候市面上粮食少了,就会米价上涨,饿死的人就会增多,朝廷恐怕也要被推翻了。
  “祭祀上苍,庇佑大华百姓,又是一个丰收年!”
  罗昭云在郊外组织了一次祭祀上苍活动,表示重视春耕,为民祈福,使得百姓安心不少,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关内皆知陛下亲自祭祀上苍,祈求丰收的愿景,农夫们都满脸笑容,觉得自己的身份被认可、被重视,耕作起来自然有干劲了。
  长孙无忌跟在罗昭云身侧,拱手道:“陛下关心民情,实乃圣君之举也。”
  罗昭云摇头叹道:“朝廷是舟,百姓是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任何与百姓有关的事,都不是小事!”
  周围的一些三省六部长官、侍郎们,闻言都频频点头,觉得陛下能看得如此透彻,实在难能可贵,有圣君之胸襟和仁厚了。
  “因战乱导致的流民,各地刺史、知州们,是否有安排妥当,有没有统计出来,这一冬过去,究竟冻死、饿死了多少人?”罗昭云问起了具体流民事情,各地因为战乱,耕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带动口粮有限,甚至被盗匪、军匪们抢掠一空,寒冬来临,能否熬过多少都不好说。
  “臣,已经让各地统计,很快就会报回朝廷了。”长孙无忌回道。
  罗昭云微微点头,神色肃穆,他可是记得隋末唐初,人口锐减了三千五百万人,真正死于战乱的士兵,只有几百万而已,六倍的人口都是死于逃难,没有粮食,荒废了耕田和生产,在逃亡中饿死、冻死、得病而死最多了。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做了君王,罗昭云有了后世和古代两种思维,复杂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