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江山争雄-第1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死去的将士,都在家人的思念中,以后唯有在梦里相见了。
“当当当!”
兵戈的交击声到处都是,喊杀声此起彼伏,不断有人被斩杀,首级翻滚,洞穿身躯,鲜血喷洒,一片狼藉。
一些大华勇士已经登上了城头,劈砍斩杀,击毙了几个守卒,但是很快就被扑上来的唐军将士乱刀砍死在血泊之中。
一波波的猛攻,犹如潮水拍击着礁石,卷起血水浪花,但很快又落下来。
那些大华勇士从城头、城墙云梯上,犹如熟烂的葡萄,吧唧吧唧往下掉,身上中箭,或是被滚木砸到,掉在地上已经重创餐费了。
城墙下有救护队,在盾牌掩护下,不断向外抬运伤员。
其实这种时候救人,就会搭上更多的人,但是,罗昭云曾经亲自下达军方规定,必须要救助战场的伤员,不能抛弃任何英勇负伤的人,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冲锋陷阵,心里有安全感。
如果放任这些伤员到底,直到被踩死,或是流血死去,冷漠将士的死活,军心就无法凝聚,整个队伍就没有军魂。
先锋军中有医护队,对伤员进行挪移和抢救,从战场抬出去,送去伤兵营。
“啊,我的腿,我的腿!”
“我的手臂,手臂掉了。”一个士兵肩膀被砍断,握着断臂处惨叫。
“我的眼睛,啊,看不到了!”有士兵被射中了眼睛,在嚎啕着喊叫。
这样的一幕幕,比比皆是,残酷的战场,一分一秒都是杀戮。
城头几次危机,但是都被化解,毕竟城内还有太多的守卫,哪怕大华勇士很凶猛彪悍,但是,攻城战还是以守城一方占据优势,伤亡比守城付出更惨重的代价。
这一场仗从上午达到了黄昏,中途更换的队伍冲击,一天厮杀下来,死伤数千,几次险些占据一块城头,但迅速被剿灭扑杀,没有攻克下来。
不过,大华将士并没有气馁,因为攻城战不可能一天就拿下,这是硬仗,除了实力,还有士气,还谁先挡不住,率先承受不住的,自然要先败退。
侯君集下令撤军,回大营休养,明日再战。
当大华军队退去,唐军将士才松口气,不少人软倒在城头上,有些虚脱了,城上城下,到处是死尸。
鲜血汩汩,形成了溪流在地上流淌,散发着血腥气。
插在地上或是尸身上的箭矢,各种折断的兵器,被破坏的攻城器械,这些杂乱无章,风卷残旗,形成了一片战后的凄凌画面。
李建成、李世民两位皇子出来,带人巡视城墙的破损程度,安抚伤员,鼓励士气。
此时,李孝恭走过来,肩膀缠绕着绷带,战斗中被冷箭擦过,勾掉了一块肉,算是负伤了。
“这批大华先锋军,士气太旺,战力很足,除了中原人外,许多面孔像是西北人、羌人、铁勒人等,作为冲锋的主力,几乎要压制了我军的士气,这样下去,此消彼长,我们防卫起来,会相当吃力。”
李二盯着染血的城墙,一本正经道:“我觉得,正常守卫是不够的,必须要调动起士气,打压敌军的锋芒,或是把敌军给放骄纵轻敌,常言道,哀兵必胜,不是没有道理。”
“世民,你难道有什么想法吗?”李建成听老二讲的头头是道,心中知他素来鬼点子多,忍不住询问。
“大哥,诸位将军,想必你们也听过一个典故,那就是战国时代,齐国田单所率的军队被燕军围困在即墨城,那田单首先派间谍向外宣传说,齐军最怕燕军俘虏齐兵后,割掉他们鼻子,再把他们放在军队之前。结果燕军听后,信以为真,割掉俘虏鼻子,然后列于阵前,以恫吓齐军。但城内军民看到被俘虏的士兵被这样虐待,异常愤怒,死守不屈!”
“随后,田单又派出间谍四处散播言论说,齐军最怕燕军挖了即墨城外的坟墓,会使军民寒心,失去斗志,结果燕军又照办了,挖掘坟墓,焚烧先人骸骨,威逼齐人投降,却弄巧成拙,反而使得齐国军民上下一心,同仇敌忾,义愤填膺,要跟燕军决一死战,被田单利用这个士气,出城大破了燕军,收复了齐国失地。”
李二掐头去尾,捡重要的讲述出来,周围的人听到之后,都在点头,听明白了这是一个鼓励士气的办法。
“可是,我们这样效仿,城外的华朝先锋军却未必会上当呀!”李建成提出了质疑,显然华军不是燕军,不会犯这种错误。
李二停顿一下,故弄玄虚道:“但是,这个典故却给了我一个启发,我们也可以派出间谍和斥候,混入大华军中,散播突厥出兵,袭击了西北后方;刘武周带兵援助太原郡;萧粱与杜伏威大军正北上,威逼洛阳,要断华军的后路,把他们赶回关内去,影响先锋军的士气,同时,也在城内渲染,提高我军的斗志。”
李建成、李孝恭、尉迟敬德等人听完之后,都微微点头,觉得说的大有道理,不过,这种影响究竟有多大,是否能扭转占据,却都不看好。
毕竟如今规模的国战,已经是阳谋所在,小阴谋的影响,可能不够那么大。
此时,李二又道:“我还有一计,不得不提前实施了,这个太古城,能够守卫多久,并不确定,所以,要未雨绸缪,决定要进行清野,把太古城到晋阳城,两百里内的百姓,全部迁徙,赶入晋阳城内,方圆二百里全部撤空,烧毁田庄,等大华军队进入其中,没有任何粮草可用,然后再埋伏山林中一定精兵,烧毁后面的粮道,到时候,孤军深入,缺了粮草,哪怕二十万大军,溃败也就旦夕之间了。”
第0852章 坚壁清野
李世民的这个计策,让周围的人都凝神注目,全都眼神一亮,觉得真要是按这个实施,还真的有可能击败华军。
太子李建成沉思一下,左右关顾,然后压低声音道:“此地不宜多谈,晚上回将军府再议。”
“明白。”几位将军等人都点头,因为他们都深知大华的间谍无处不在,在这种露天场合,伤员来回经过,议论计策不安全。
接下来,慰问了伤员,检查了武器损耗和防御工事等,一个时辰后,夜幕降临,李建成等人才回到了将军府,继续那个用计谋的话题。
李世民经过一个时辰的思考和推演,此时想法更深了,一本正经地说道:“诸位请看,从太谷山城,过了这片峡谷和山岭区,就是宽阔的汾河平原区,直通晋阳,这里是太原郡最好的一块区域,土地肥沃,但是,眼下刚入秋,因为战乱影响,田里庄稼耕种情况,不足一半,等他们收割完,估计还有半个月,加上迁徙二百里,大小村庄的,至少要两个月的时间,能够全部迁徙完,所以,我们在太谷城的防守,必须要守两个月,然后完成坚壁清野的行动。”
“那要迁徙多少人,方圆两百里,大大小小的村庄和县城人,都要迁徙吗?”
“不错,村庄的百姓都要迁徙走,县城也如此,带走值钱的东西,动用军队帮忙搬运,全部运往晋阳城内,如此一来能够扩充晋阳城的军民,使得人口翻倍,作为后备防御力量。二来能够将可用余粮全部清空,烧掉部分房舍,让华朝军队进来,长驱直入,却没有任何价值的光秃之地,等大华军队全部赶到晋阳城外时候,他们携带的粮草有限,全靠后方的补给,从洛阳一带的几大粮仓运转,相隔千里,如此一来,我们可操作的空间就大了。”
李孝恭疑问道:“河东还有数十个县城落入华军手里,他们可以从哪里集粮,洛阳的粮食,只是一部分!”
李世民淡淡一笑:“不错,所以我们也要派出一些间谍,去往河东几个主要大县邑,找机会纵火烧掉城内粮仓,让他们无法给华军集粮,另外,这两年连番大战,河东耕作荒废不少,耕田不足三分之一,存粮本就不够,临时整凑,也无法撑住数十万大军的粮草。所以,后方补给,就给我们留下可撕破捣毁的机会了,只要粮草一断,前方的大军,必然会军心不稳,不得不退兵!”
李建成想通之后,拍案叫好道:“这个办法可行,毕竟华朝立国不久,一直在征战,也没有将地方很好整合,哪怕河东、河北等郡暂时被他攻占,但是不少绿林、盗匪横行出没,不会听从华朝的调配,他们要在各地运粮,那各地的守军,并非嫡系,也未必会执行很好,如此一来,大华的软肋就在此,我们一定要坚壁防守,进行清野计划!”
尉迟敬德在旁发表自己的看法:“可是清野的规模甚大,那些百姓肯定不愿意抛家舍业,常言道官逼民反,我们弱势强行迁徙清野,恐怕会引发争端,最后给我们造成了棘手麻烦,离心离德!”
他的家乡就在河东,对这片土地百姓有一种乡音感情,若是强行压迫,心中自然有些不舒服。
宇文颖、谢淑方、冯立、李文干等太子麾下的谋士、武将等,也都有这样的质疑,盯着二皇子,想听他有何解决之法。
这时候,李世民微微一笑道:“还记得我先前将的燕国围即墨的典故吗,我们可以借鉴,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先是强行清野,如果有少数硬户不从,直接绑起来带走,或杀或斩,没有问题。若是一个村落,有半数都不从,那就找一组人马,穿上华朝军士的服装,扮作敌军杀来,佯作屠村,这样我军可以大肆宣扬华军的粗暴,没有人性,让这些村民把所见所谓传开,到时候一传十,十传百,众口铄金,就能使得民心朝着我唐国了。”
众人听完,都感到浑身冒冷汗,这计策虽然高明,但太过阴险歹毒了。
李文干、宇文颖看向李世民的眼神都变了,觉得这个二殿下成来起来后,用计很深,一改往日好任侠,舞刀弄枪的性格,变得有智谋,有城府,有心计,表面和和气气,虚弱怀古,心中藏得却是杀机。
他们不禁瞅了瞅太子殿下,有些担心,以后唐国若是存下来,太子能否压得住这个皇族二弟了。
当然,这种想法一闪而过,目前还是共抗华朝为首要任务,其它争权夺位,皇嫡争锋,还很遥远的事。
“这件事交给谁去办?”
李世民道:“皇兄,我出几个人,负责西侧方位,但人手有限,皇兄那边也出一些得力干将,负责东侧方位,这样向前推进,几日后等百姓割了粮草,就开始把十里外的村落、县邑,全部迁徙北上,赶去晋阳城,过一段时日,我会亲自去监督,加快进度。”
“嗯,没有问题。”李建成点头,同意下来。
当诸将和谋士纷纷起身离开后,只剩下李世民和李建成兄弟二人,彼此对望一眼,都能看到对方的忧色,毕竟他们对罗昭云很熟悉,对方更加老练,精通谋算,能否上当,还不好说。
李建成担忧道:“也不知道罗昭云是否会提前有准备,二弟,你也清楚,那罗昭云少年成名,历经无数大战,简直就是一个传奇,从十三四岁出征入伍,从斥候做起,一路提拔,大小战无数,历经厮杀太多,带兵很有一套,而且他的斥候、情报系统完善,只怕我们一行动,说不定他就能得知消息了。”
李世民冷笑:“那也没有办法,这属于阳谋,设下此局,他只要敢来,就会面临粮道的困局,就看他如何破局了。”
“到时候,恐怕粮草押运会非常严密,我军留下多少人马和精兵,能够施行偷袭机会?”李建成担忧起来。
李世民道:“精兵是要留下一些,不过,最终的杀手锏却不是那些士兵,而是三弟,玄霸!”
“他会过来出手?”
李世民点头道“”“是的,玄霸他暂时离开,昨日派人捎话回来,他正在着急许多江湖任侠、绿林高手,组成刺云联盟,到时候,会在后方侵袭大华粮道,还会找机会刺杀罗昭云,只要他一死,大华将会瞬间土崩瓦解,为我们所用!”
第0853章 保持警惕
祁县城,距离太谷城有百里,是一座小城邑。
罗昭云暂时住进了城内,在这里临时修整,接受各方情报和奏折,处理政事与军事机要。
除了三万禁卫军外,其余大军全部驻扎城外,秦琼、徐世绩、薛万仞、史大奈统领四军在城外,分属四个不同大营。
这些日子一直太原郡推进,离开朝中有些日子,偌大的后方,没有他这个君王坐镇,危险性还是比较大的。
好在他设置的三省六部、枢密院等,多是他的亲信,加上长孙皇后、薛芷箐等人临时处理一些政事,使得朝廷运转正常,一些更大的举措等,都需要他这个大华君王亲自过目。
再没有回京之前,罗昭云不打算过多进行改革等,暂时维持朝廷机构现状,让他们从乱世纷争的局面入手,先稳定地方再说,一切变革与大事决策,等他凯旋回到长安,再做重要决策。
但即便如此,朝中的奏事,各地的情况,都有情报机构不断抄写送来,让他这个君王过目,此时,他桌案上放着一堆密卷,心中对当前长安局势和庙堂朝政了然于胸,各地开展的新政如火如荼,安抚流民,分田入户,鼓励农耕和兴商,分郡县乡村层层管理,统计地区人口,编籍入户等。
绝大地区大华临时律法全部试推行,基本保持了开皇律,同时删减很多重罪,也没有了诸多条款,一切从简,获得广大百姓的支持。
乱世之下,必须先让流民接受,然后稳定下来之后,休养生息,再推行更全面的华朝新律。
关内军事防御方面,各乡镇征兵服役,统一送往军营进行操练,兵马不断扩大,夯实京城附近的护卫军,西北、西南、正西等边塞驻军也都修好防御工事,在要塞处筑建关卡城墙烽火台等,将战乱后的残局,逐渐恢复到隋国未乱前的状态。
看完这些情报后,罗昭云有些疲倦了,这时候,夜已经深了,却又加紧情报被送入城内。
“陛下,来自太原一带的加急情报。”
罗昭云哦了一声,太原乃是这次大华重点攻击的目标,也是关乎天下统一的障碍,所以格外关注,他接过了情报信函,认真扫完之后,皱起了眉头。
上面的写的情报是,唐军正在迁徙太谷城到晋阳城之间的百姓,似乎在进行清野行动。
“坚壁清野,历来有之,唐国这是要跟我打持久战,坚壁战,不到最后灭亡时候不投降了。”
罗昭云放下信函,通过此事,可以看出唐国死守到底的决心。
“咦,不对!”罗昭云忽然冒出一个想法来,目光盯着太谷城与晋阳城之间的距离,还有地形轮廓等。
如今华军的展现太长,从长安到洛阳,再从洛阳到河东,然后北上过临汾郡、西河郡,攻入了太原郡的边缘地带,大军剑指核心腹地晋阳城。
倘若唐国坚守晋阳,华军长驱深入,那么后方补给的问题,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罗昭云想通此点后,对补给和粮草,多少有些上心了,虽然可能是他自己的杞人忧天,但不得不防,还是得叮嘱史大奈负责后军,要保护好辎重队伍,确保粮道的安全。
黄门侍郎萧瑀这时候门外求见。
“让萧卿进来吧。”
须臾,萧瑀走入房内,行君臣之礼后,道出自己的来意。
“陛下,河东之地,不少门阀大户在这里扎根,出过一些儒家、法家人物,曾在隋代任官,在南北晋时期,这里也有不少的贤者志士,累世公卿,陛下既然来到此,是否要接见一下当地聚集而来的大儒士子们。”
“哦,最近有儒者过来吗?”罗昭云询问。
萧瑀拱手道:“是的,当地有位大儒,在组织附近郡县有儒学大名的人,前来汇聚,一起求见陛下,希望陛下能够重新重视儒学,在华朝推广。”
“哦,他们有这种想法,你怎么看!”沈洛虽然对封建中的儒学没有太大的好感,但也无恶感,就是平常心看待,儒学的产生和发展,可以说跟中华几年前的发展息息相关,根深蒂固在这片土地上,影响了几千年的国人。
它究竟是对是错,有多大的价值,众说纷纭,甚至有批判,也有褒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儒学,都能发现不同的观点。
罗昭云是现代人的思维,跳出时代的框架,倒是能够对儒学有更深的认识,至少比这些古人看的更远。
其实儒学自春秋产生之后,对于春秋战国的乱世,逐渐影响发酿,约束规范,推行仁义礼智信,对社会的稳定,人的品质等,发挥了极其重大的作用,也形成了独特的国人性格。
但随着汉代废黜百家,独尊儒术,过于偏激,完全被统治者当成了一种控制百姓思想的工具,将它僵固化、制度化、教条化,才使得儒学从此变样、走形,那已经不是孔夫子时代所提倡的儒学本身了,能够四五成就不错了。
统治者看重的不是真正的儒学的经义和大道,而是这种文化能够有助于他的长治久安,所以他才会推行。秦国强调法制,也是因为法制会使得弱秦变成强秦。出发点其实是一样的,为的是自己的国脉,自己的统治。
儒学后来经过朝代的变迁,乱世与盛世的起起伏伏,最后不断有人跳出来修改,其实传到后世的儒家文化,跟春秋时代孔夫子的提出的儒学,已经变质了,可以说随着社会发展,时代变化,在不断被人挤压揉搓,弘扬的思想有好有坏,无法完全肯定,也无法完全否定,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了。
此时萧瑀解释道:“西晋灭亡,出现五胡乱华,永嘉之乱,晋人南渡,南北朝割据,随后又是朝代更迭迅速,征战不休,礼崩乐坏,导致儒家的文化和经义被抛弃、断流,这里面有战乱的原因,也有胡人入主中原,推行胡人的习性,排斥儒学,导致仁义礼智信等这一套说辞和准则,被抛开、割裂,世风日下。尽管隋朝两代,略有扶持,但力度过小,儒学也只是刚要冒头,所以,这一次河东地带的大儒聚集,其实想要纳谏,让陛下重新提倡儒学,推广天下,从此国泰民安!”
第0854章 儒之脉络
罗昭云听完萧瑀的一番话,渐渐陷入了沉思,儒学的如何使用,并且用到什么程度,他暂时还没有细致的打算,但是,听到黄门侍郎的言论后,觉得该正视这个话题了。
乱世要打天下,需要兵强马壮,军事人才,粮草充足等,一旦打完,趋近统一之后,如何治理天下,就成为关键的决策。
许多农民起义,都风头强盛一时,最后却都被消灭,是因为缺乏政治纲领,黄巾起义、黄巢起义、宋江方腊起义、李自成起义、天平天国起义等等,如果目光不够,即便扩充足够的地盘,都会盛极而衰,很快倒塌。
大华需要自己的治国理念,如何汲取古代旧法与未来的政策,把握一个度,才是罗昭云该考虑的。他不可能完全用隋唐宋明等制度,也不会过早使用未来的政治制度,需要一个掺和,至于儒家之学,要使用,却不能无线扩大。
“目前儒学衰微,还有哪些人物了?发展脉络如何?”沈洛虽然对儒家有一个大概印象,但具体信息,还不完全清楚。
萧瑀非常博学,所以讲述起来,也是条条是道:“启禀陛下,魏晋南北朝,甚至前朝隋朝廷,都是儒家文化处于低谷衰落的时期,众所周知,儒家自西汉崛起,东汉神化,却走向了谶纬神学的死胡同,黄巾起义打破了‘皇权神授’的神话,使得当时儒学欺骗性大为暴露,地位一落千丈。”
“到魏晋时期战乱影响,加上玄学、佛、道的兴起,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融合交汇,西域文化的交流等,使得儒学失去昔日独尊的地位。不过在政治领域内,儒家思想仍是君臣和家国政权的支撑,哪怕一些少数族的胡人君王,也都在最后尊孔亲儒,因为这一套体系最为温和、有效,将臣子、百姓给束缚住,按仁义礼智信来办事,天下就能够太平许多。”
“到了前朝大隋,一些大儒提出了‘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并吸收佛教、道教之理,来满足贵族与平民的需要,其中名气最大的儒学代表,就是牛弘,曾任礼部尚书,请修明堂,定礼乐制度;又奉敕修撰《五礼》百卷,从此儒学复兴。后来文帝征山东义学之士,马光、张仲让、孔笼、窦士荣、张黑奴、刘祖仁并授太学博士,时人号为六儒,不过后来因为炀帝登基,听不得这些儒家言论,所以从中枢都贬斥到地方了。”
“这样啊,听说文帝不悦儒学,专尚刑名,是否有这事?”罗昭云穿越之前,刚进修读了一年的历史系,记得上隋唐课时候,导师提过一句《隋书》,里面有记载文帝“不悦儒学”,当然那是魏征做隋书时候的一家之言,后世学者经过考据,都认为魏征在故意抹黑隋代皇帝。
因为隋文帝出身于关陇士族集团中的门阀贵族,从小就入太学接受儒学熏陶,登基后,曾在诏书中指出“儒学之道,训教生人,识父子君臣之义,知尊卑长幼之序,升值于朝,任之以职,故能赞理时务,弘益风范。”只可惜他的儿子杨广,却没有继续遵守下去。
萧瑀侃侃而谈道:“文帝还是挺重视儒家的,不断提高其地位,并以儒家勤政爱民的思想为执政理念,在儒学方面采取了诸多措施,尊敬孔子,重用儒士,编修儒家典籍,崇经尚礼,宣扬教化。尽管隋代国运乍短,但这些尊举措倒是在当时,笼络士人、宣扬德化、稳定统治,都有很大效果。”
罗昭云微微点头,经过与萧瑀的一番谈论后,对当前儒家学说发展脉络和形势有了初步了解,等过两日跟几位大儒详谈时候,也能够有基本常识,有的放矢,听取他们的诉求和提议,然后自己来做取舍。
黄门侍郎萧瑀告辞后,罗昭云起身,伸了个懒腰,然后走出方外,看着庭院内的梧桐寂静,花圃香气宜人,明月高悬,夜色如水,别有一番景致。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罗昭云轻轻一叹,忍不住轻吟一首诗,这几年金戈铁马多了,反而少了那种诗词文雅的心情。
自从十几岁开始,穿越过来已经十多年了,仿佛一直没有停下脚步,厮杀不断,铁血生涯,都有一些麻木了,但打天下似乎到了最后关头,完成这一项任务,还有如何整理资源,破碎的山河如何修复,应对朝堂的暗波,自己能够成为一位英明君主吗?
罗昭云陷入了沉思,眼神深邃,凝望着月色,伫立良久,直到一位倩影走到了身侧。
“不早了,该休息了。”女子的声音并不十分温柔,但是关心的意味,却溢于言表。
罗昭云转过头,看着月光下的女子,身材高挑,曲线婀娜,一身碧色长裙,容貌没有太多的表情,但是五官精致,闭月羞花之貌,颈项如白天鹅般秀美,月光洒在身上,肌肤如玉光闪烁,清丽脱俗一般。
“青霜,觉得跟着我四处征战奔波,累不累?”罗昭云忽然问了一句。
顾青霜瞅了他一眼,一直以来,他都是极有主见,目标明确的男人,从不拖泥带水,今日却好像生出一些莫名感慨。
“要听实话吗?”
“当然!”
青霜神色平静,眸光柔和,说道:“有点累,不过,也很充实,比我当初的行动有意义多了,我觉得自己也在干大事!”
“哈哈,你的确在干大事,我们再创造历史!”罗昭云轻笑起来,豪气顿生。
“但是,能在你身边做事,比去做什么大事,更值得在乎!”青霜淡淡地说了一句,虽然没有撒娇,没有取悦,平淡的一句,确能体现出她内心真实想法,跟在心爱的人身边,是她最看重的,干的是不是大事,她其实不在乎。
罗昭云闻言一愣,旋即心中一暖,盯着她傲人的身躯,腹中似乎有股邪火,微微一笑道:“今晚朕除了那件事,什么也不想做,哪怕再大的事,全都搁浅吧……”
第0855章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清晨的曙光照射大地,洒下一片金光,古老的城墙上,尸骨成堆,鲜红血迹,有些触目惊心。
由于初秋,早晨有霜,还会飘起晨雾,降低弥漫在战场的烽烟与血腥气味。太古城内外,延续了数日的战争狂热度,已经减弱下来。
华军先锋不再亢奋热血,城内的守军也不再想着活命,双方将士都有些麻木。战争的残酷,会让深陷其中的士卒,逐渐融入其中,除了杀人、攻城、防御,其它容不得他们去想,去决策,这就是战争,人如草芥。
放眼望去,从城外军营,到太谷城墙的距离,地面有无数的尸体、鲜血,箭矢更是四处都有,射在尸体上,或是钉在了地上,残破的军旗,被风吹得响动,那些散架的攻城器械东倒西歪,十分狼狈。
城头上下,浓烟滚滚,有些火簇箭矢射入城内,引发了一些火灾,甚至许多尸体都在点燃了。
当然,华军动用了铁桶火炮,还有投石机上放炸药,一番轰炸,对太古城头也造成了损坏,不过唐军依旧坚守在那,没有退却。
李建成、李世民等人不断召开军事会议,研究守城的策略,以及后方坚壁清野的行动。
“城外华朝先锋军,损耗不小,折损至少两万多人了,但是依旧猛攻,而且动用了火器,看来对太谷城势在必得,另外,根据派出去的斥候汇报,祁县城那边,罗昭云准备派上徐世绩引军前来支援,加强对太谷城的进攻。”李孝恭说完情报,所有人都脸色凝重,防守已经越来越吃力了。
军中任功曹的李文相道:“目前士气大受影响,虽然我们再不断激励,并且散步传言,突厥会进攻西北,直捣华朝的老巢,刘武周等人会带兵到晋阳对抗华军,但是,毕竟相隔过远,将士们只看眼前,如何守得住。”
李世民也叹道:“是啊,阴谋算计,敌不过阳谋,战局摆在勉强,如何破局,才是最直接的。”
这些计策都是他想出来的,虽然起了一些作用,但是,要击溃强劲的华军,光靠一些小计谋还是不够的,无法逆改局势。
“还需要守多久?”李建成此时也清楚,这样打下去,太谷城迟早要破。
“至少一个月!”
按照以前的推算,一个月是最为稳妥的。
太子李建成摇头道:“不行,时间有些长,当加速计划,免得城池不保,后面计划没有完成,功亏一篑。”
李世民沉思一下,说道:“那就不等百姓收完粮,立即迁徙走吧,要么派出军队帮忙收割,要么派人一把火烧掉。”
屋内的亲信将领和谋士都沉默下来,这是绝户计了。
不过跟每天都死人的战场比起来,火烧民房倒显得很温和了。
李世民看着众人默不作声,语气有些转冷道:“考虑不了那么多仁义了,只要胜了,史书会有我们自己抒写,还不是样样光鲜,以少胜多,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