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山争雄-第1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将军镇守边关,打通河西走廊,促进胡族与西北的交流和商贸往来,实在功不可没。”
  李靖拱手道:“承蒙陛下信任,放权于李靖,大刀阔斧,当地征兵,促进土改,安抚胡族,这些举措,若是没有陛下的大力支持和信任,绝对办不下去。而且河西走廊的重新振兴,也是陛下的政策,如春风吹遍边塞荒野,沿途设置一座座小城,一带一路,使得经济繁盛,百姓都安居乐业,无不夸张大华的好。”
  罗昭云心中暗笑,这些都是他从历史书籍中看到的,结合后世当代的一些见解,糅合在一起,去繁就简,务实经商,使得当地的市场活跃起来,加快了流通,自然就刺激的贸易。
  如果都自给自足,那就没有经济,无法交流和融合,商贸往来成为空话,只有建立各种工厂、作坊,对胡族贸易,然后各买所需,各卖物品,国家征税,然后补贴给百姓,给工人开工钱,百姓富裕一些,手里有余钱,又可以购买政府工坊的商品。
  死寂一般的水,仿佛被一双无形的手搅活了,这就是市场与朝廷的双调控,初见微效。
  二人又间断交流一番,但是彼此间的距离还是无法拉近了。
  尽管罗昭云有意放下架子,但李靖却坚持君臣之礼,不敢逾越,近乎有些木纳一般。
  其实这是李靖的明哲保身,以及古人的忠君思维,以前虽然可以称兄道弟,但是随着罗成的身份发生巨大变化,成为开国皇帝,李靖还是尽量避免与皇帝称兄道弟,因为历史正面,凡事跟皇帝交情太深,堪比手足者,往往最后下场也很凄惨。
  李靖也担心自己过于受宠,招惹大臣非议,到时候眼热者,在君王身前不断诋毁和泼脏,告他拥兵自重,时间长了,君王就会起疑心,到时候难免受到诛杀。
  他明白陛下对他的信任和器重,但仍是坚持公事公办,保持一旦的界限。
  罗昭云心中一叹,自己跟李靖,难以回到当初大兴城内相识时候的交情了。君王高处不胜寒,朋友和兄弟很少,这是注定的。
  “关于这次破敌之计,李将军可要好好研究一番,解我大华之危。”
  李靖点头道:“陛下请放心,初得此消息,一时还不能琢磨透,需要各方面情报做支持,才能知己知彼,做出正确的部署,但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兵者国之大事,向来如此,在开战之前,我军粮草、武器、辎重、新兵征调,都需要安排妥当,及时补充兵力和物资,才能打持久战。”
  “好,朕已经考虑到这些,派人拟旨,在大华十五郡内,再次征兵,为东征军;同时从河西、陇右调来一些兵马,暂时凑足二十万,后续新兵每个一个月都会源源不断送来,鏖战并不惧怕。”罗昭云未雨绸缪,已经开始着手做这些工作了。
  李靖沉思着,忽然说道:“陛下,我们光防御,太过被动,要退敌,必须得让梁国、突厥后方失火,若梁国大本营被迅速攻击,恐怕梁师都,就不会这么淡定了,一旦撤军,此消彼长,我大华就能反压盟军一头。”
  罗昭云点头,也有这方面考虑,但进攻梁国,抽不出太多兵力,而且许多兵贵神速,以及用兵如神,才能雷厉风行,一路横扫过去。
  李靖说道:“臣愿意带少量兵马,杀入梁国腹地,围困梁师都的京师,这样用围魏救赵之计,逼迫前线梁军回撤,然后在伏击他们的援军。到时候,再断突厥后路,让他们心中不安,攻势就会减弱,也是我们反攻的机会。”
  罗昭云看李靖如此决心,觉得方法可行,换做其它将军,他不放心,若是李靖带兵前往,那就万无一失,如果再带上一些黑火药,到时候攻城略地,就很容易实现,直插梁国腹地,威胁京师,那时候梁师都必然慌了,而大唐相隔甚远,却还无法知晓它的威力,到时候对付唐军,依然会有奇效。


第0748章 抹黑李阀
  唐国与梁国、突厥结盟,要共同围堵大华的消息,迅速传开,天下哗然。
  纸是包不住火的,加上大华的故意宣扬、传播,不但西北地区,就是中原各地,几乎瞬间全部知晓,传遍大街小巷了。
  “听说了吗,唐国的李渊,投靠了突厥,要出卖中原汉人的利益,称为儿皇帝了。”
  “不会吧,太原李家,那可是关陇贵族,身份显赫,建立唐国,不会投靠突厥的!”有人质疑消息。
  “你太善良了,知人知面不知心,现在唐国与梁国、突厥结盟了,割地求荣,请求突厥出兵,进入中原,十万铁骑啊,一旦击败大华,从此之后,突厥人就可以自由出入朔方、河套一带了,以后南下放牧。”
  “岂有此理,唐国这样做,跟梁师都、刘武周等都是一丘之貉了。”
  “本来就是狼狈为奸,与虎谋皮!”
  中原主要城街的茶楼酒肆,街坊角落,都在议论纷纷,消息炸开,使得全民激愤,痛恨李家的行为。
  大华的西北地区,更是如此,舆论完全掌握在朝廷手中,印刷各种报纸、檄文,发往各郡、县、乡镇,列举唐国十大罪,真假难辨,比如不抗外族,做汉奸,引狼入室、割地卖国等等,舆论激发当地百姓的愤慨,完全被朝廷的所引导。
  百姓都是盲从的,基本全听着朝廷官方言论,很好煽动和蛊惑,这个时候征兵,以民族主义、爱华主义,激发更多的百姓参军,要抗衡突厥,消灭唐国、梁国、捍卫得之不易的西北安宁。
  而中原各地的诸侯听闻消息后,自然也有不同的反应。
  越王杨侗得知李渊这等行为后,愤然下诏,洛阳地区,要痛斥李渊行径。
  原本他就对李渊窃取杨隋西京感到愤怒,现在罪名在手,自然不放过诋毁唐国的机会,把李家说成狼子野心,先窃西京,乱臣贼子,此时又勾结番邦异族,实在罪大恶极。
  王世充得到情报后,嘴上露出冷笑,看透这其中的玄机,哼道:“李渊不愧是城府极深之辈,下了一手险棋,这是要借助突厥之兵力,对付大华,祸水西引,借刀杀人。不过,这样一来,暂时名声算是臭了,比刘武周、梁师都之流好不拿去,当世董卓第二!”
  他心中暗想:“既然关陇贵族李渊,显赫家族,都能如此使阴险手段,我王世充打脸充什么英雄好汉,该下手时,不能手软了。”
  王世充眼神转冷,最近李密带兵凯旋,正在城外大营,准备进入洛阳接受杨侗册封,成为右仆射,并且分管朝政,跟他这左仆射,并驾齐驱,这明显是要让他二虎相争,彼此消耗。
  “该铤而走险了,杨侗小崽子,你打算暗中除掉我王世充,我就先发制人,灭了你和李密!”
  当天夜里,王世充召集亲信和一干王家子弟,商议安插俘兵,准备宫变之事。
  洛阳城外的洛北大营。
  李密正在账内换药,听到李渊投靠突厥的消息后,冷笑连连:“成王败寇,到了乱世,什么手段都可以用,只要达到目的即可。沽名钓誉者,最后都会失败,这李渊明显是撕破脸,已经不在乎荣誉和名声,先保住自己的京兆郡,否则,定会被大华消灭,也是无奈之举啊!”
  贾润甫叹道:“是啊,唐国公祖辈几代,都是勋贵大族,威望甚高,这么与突厥结盟,确是让天下百姓寒心,不少痛骂者。”
  “这样好,以前还担心李家做大,如今看来,那罗成才是最大威胁,一旦让他攻克京兆郡,占据西京,整个西北,二三十郡,比当年秦国疆域还广,我等诸侯,岂不是有如当年战国的六雄,注定要被他吞并,如今李渊借助梁国、突厥之力,跟他拼个你死我活,元气大伤,符合我们的利益。大华垮了,李唐臭了,正是我等中原诸侯喜闻乐见之局!”李密脸色布满阴险笑容。
  “陛下,过两日进洛阳城,恐怕王世充会有动作。”
  李密冷笑:“无妨,他有准备,我们也不会乖乖去做隋臣,也要准备精兵,趁机拿下洛阳城的防御性,等他开城之后,精兵先入,抢夺城门控制权,然后派大军杀进去。”
  “好,兵马臣来挑选!”王伯当说道。
  ……
  刘武周在马邑郡善阳城内,得知了李阀与突厥结盟的消息,大出意外,不过,仔细一想,又在情理之中。
  “哈哈,李渊,你当初派人斥责我刘武周投靠突厥,想不到,你这关陇贵族门阀,今日也这样的抉择,令人更瞧不起。虽然你们都与突厥结盟,但是,我刘武周却没和你李渊结盟,晋阳城既然落入我手,是不会交回给你,待我整顿朝内之事,稳固了楼烦、离石二郡,再南下推进河东,把你李唐彻底堵在函谷关内,无法东进。”
  涿郡。
  罗艺得知消息,召集了留守的将领、官员商议援助的对策。
  长孙顺德道:“王爷,实不相瞒,我等涿郡与西北相隔万里,险阻重重,中间有突厥、刘武周、李渊、窦建德、梁师都、郭子和等诸侯地盘,就是十万大军前往,只怕沿途层层受阻,抵达了西北,也剩不下多少人马了。”
  自罗昭云西北称帝之后,并没有直接册封罗艺为太上皇,因为罗老爷子还在,这样挂名皇帝未免太多,所以罗荣、罗艺、罗寿都各自封王,其中罗艺被册封了燕王,罗荣老爷子是荣王,带正式统一天下之后,再册封为太上皇等称谓。
  “那也不能一点人马不派,就这样干看着,那可是三方联军,兵力强大,光突厥十万铁骑,就不容易对付。”罗艺担心。
  温彦博道:“派兵如不派将,若是派去两位将军,乔装打扮,一路过去,还是能办到的。”
  这时候,秦琼起身道:“王爷,不如派末将前往吧。夏军几番攻势,难以对涿郡构成威胁,目前对峙之下,很难得到便宜,而西北战局吃紧,正是用人之际,秦琼愿过去追随陛下,为大华开疆拓土,抵御外敌。”
  罗艺沉思片刻,点头同意道:“好,秦将军既然有此心意,那本王就准许了。”


第0749章 铁马铿锵对华来
  晨阳初照,一抹阳光照射在繁华的长安城外的路上,边草郁郁青青,外出的樵夫、猎户、商人等着城门开启,向外涌出。
  就在这时,一批策马的卫士,铁甲生辉,簇拥着李世民,快速出城。
  秦王李世民再次出山了,尽管病未痊愈,但大唐形势危急,两线遇挫,需要一个人力挽狂澜。
  李世民脸色凝重,心情复杂,到了十里亭,山坡拐角之地,忍不住回头张望,看着巍峨的长安城,不知道它能否坚持下来。
  想到临行前,昨晚父王跟他讲的话,让他务必拿下晋阳,把刘武周阻挡在雁门郡,这样保住李阀的后方,倘若长安保不住,还能退守河东。
  “我大唐真的挡不住吗,如今三方结盟,三十万雄兵,大华这次抵挡不住了吧!”李世民心中这样自我安慰。
  身边雷永吉、赵文恪两位偏将左右跟随,当时战薛举时候,因为秦王生病,二人亲自护送回京,所以,没有继续参战。
  李世民看着左右偏将,相当当初凌统十万大军,意气奋发,征战薛举,麾下那么多的人杰,如今却形单影只了。
  “有张公谨、段志玄的消息没?”李世民非常看好那两位年轻将领,可是全部被大华军马给打散了。
  赵文恪道:“回秦王殿下,张公谨已经被俘虏,段志玄退再京兆郡边陲的唐军大营,负了轻伤,但是无大碍。”
  李二轻叹:“西北一战,我大唐将领战死的战死,被俘的被俘,元气大伤了。”
  赵文恪点头道:“是啊,我大唐立国较晚,所以兵马和将领都是晋阳着急,在关中又临时招揽,而中原诸侯,再就几年开始磨炼招兵了。”
  李二哼道:“罗成此人,早就有反心,否则,麾下怎么那么多能人异士,武将如云,也不知被他如何发现的,一些老将也被他秘密保护,带去了西北,若是他早没有反心,我是不信的。”
  雷永吉道:“秦王殿下,这次对阵宋金刚,听说他麾下一位猛将,名叫尉迟恭,武艺高强,使用钝器钢鞭,挂着一柄长矛,勇猛无比,当如何击杀此人?”
  “我唐军目前无勇将,对付此人,只能智取,设计对付为上!”李二随口说道。
  ……
  梁国,延安郡。
  梁师都回到肤肥城,这是延安郡治所,作为临时都城,以前梁师都在朔方称帝,但朔方接壤荒漠,被秦岭支脉和长城阻挡在外,这次梁师都进入关陇肥沃之地后,以延安郡为临时大本营。
  “洛仁,这次你带兵六万人马,再加上两万辎重兵、民夫运粮,号称十万,从北地军,进攻扶风郡,辛獠儿、李正宝、张举,三位将军,随你同行,征战大华。切记,这次正面冲锋让给突厥骑兵,他们的战马多,比我们的坐骑品种好,而且善于冲锋陷阵,我们战马不足两万,只能派一万骑兵跟你出征了。”
  梁洛仁拱手道:“王兄请放心,我一定带兵,给大华一次重创,不打压下大华军队的气焰,恐怕日后也会来征讨我们大梁。”
  梁师都点头道:“大华如猛虎,是该打断它的腿脚,拔掉牙齿了,否则,日后会伤到我梁国。”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朔方郡以北,接壤草原,再往西北就是一望无际草原和荒漠。
  突厥人游牧民族,逐水而居,部落跟着水源和草木而不断迁徙移动,但是突厥的王庭却固定在于都斤山下,设突厥牙帐,然后扩建了王城。
  不过自从中原大乱之后,始毕可汗不断整合各部落,征集兵马,如今汇聚了二十万骑兵朝南而来。
  突厥的军事系统,模仿匈奴,在可汗之下,设有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千长、百长、什长等职位。
  此次始毕可汗以南下放牧为名,将骑兵聚集在灵武郡北百里,观察刘武周、梁师都、李渊、罗成等动向,他很清楚,如果自己带兵贸然进入中原,肯定会被这些诸侯连横抗衡,所以,他只能拉拢接壤边塞的刘武周、梁师都等势力,达到自己的进入中原的目的。
  而这次三方合盟就是一个机会。
  始毕可汗四十出头,身材魁极梧,眼如鹰牟犀利深沉,坐在高大骏马上,一身虎裘绒锦袍,胸前穿金叶的护甲,浑身甲胄金光闪闪,目光盯着整齐排列的骑兵方阵,得意道:“大华发展势头过猛,不得不打压下去,否则,会是另一个大隋,叱吉贤王,这次就由你带兵进入中原了。”
  左贤王叱吉右手握拳放在胸口,回道:“我们是草原上的狼,并不惧怕大华,十万铁骑,能够踏破大华方阵!”
  “不要大意了,这罗成狡猾的很,吐谷浑、吐蕃先后吃了大亏,被他消灭、击溃,我们突厥兵马在围困雁门时候,也被他阻挡了,此人擅于使诈,小心为上。多让梁军、唐军送死,尽量保我骑兵少受损失。”
  叱吉表面点着头,其实心中不以为然,没有当回事,毕竟十万铁骑,对付中原泥腿子,他觉得完全可以碾压。
  “出发吧!”
  “嗨,可汗,那我们就出征了。”叱吉弯身施礼后,转身离开,翻身上马,下令出发。
  顿时间,数十支沉重号角响起,划破天际。
  大军开拨,十万突厥铁骑一时间踏地而动,弯刀生辉,铁甲锵锵,旌旗飘展,尘土飞扬。
  整个大地都颤抖起来,随着铁蹄加飞奔,轰隆隆的蹄声如晴天霹雳在空旷的草原上响起,声势惊天动地,极是骇人。


第0750章 备战状态
  罗昭云坐镇岐山北,十里连营,旌旗飘展,这里有陈祾、薛万仞、郭孝恪、褚遂良、于志宁等武将文臣相随,年轻将领更是一批,多是关陇贵族将门子弟。
  巡营和日常军队琐事都交给陈祾总负责,因为罗昭云还有批阅西北送来的奏折,所以没办法凡是躬亲。
  而李靖逗留三日,便带着五千人马直奔安定郡屈突通的大营,带去了圣旨,让李靖接管屈突通的三万人马,而屈突通则调回主帅大营,另有重任。
  这一项军事变动,其实是把三万兵力给李靖,用来突袭梁国,而屈突通调回来,他擅打硬仗,可以对付突厥骑兵。统帅各有所长,要识人善用,派到最适合的位置,这样才能发挥最佳效果。
  安定郡屯扎的唐军殷开山部,也接到了唐朝内部的调令,带兵马撤出安定郡,在北地郡浅水原一带,等候梁国军队、突厥骑兵,然后一起向岐山北面的大华防线,发起猛攻。
  这几日,从天水、陇西、会宁诸郡征调的新军,路线抵达,多的一万多人,少的也有三四千,都是身强力壮的汉子,加以训练,都能成为正规军。
  长孙无忌在大后方,管理财政,发动了不少粮草和军械,源源不断运往前线,满足大华军队的需求。
  罗昭云利用这些备战日子,在研究对付突厥骑兵的打法,虽然军中有骑兵三万,但是要迎战八万、十万的突厥铁骑,就显得薄弱了。
  他的骑士除了全副武装,一身明光铠和陌刀的六千重甲兵外,其余骑兵,不见得强过突厥骑士,因为后者可都是牧民,从马背上长大,弓箭骑术娴熟,非中原人可比。
  所以,如何击败突厥骑兵,成为守住岐山大营的关键。这里并没有相当复杂的险峻地形,不可能找一个险阻之地与突厥骑兵开战,因为敌军并不傻,大不了绕过你,直接去攻打下一地,使你被迫要掉头。
  这种形势下,如何在正面吸引三方联军决战,同时又能克制突厥骑兵,打击三方猛将,就成了重中之重。
  思考来思考去,罗昭云还是觉得,对付突厥骑兵,必须得使用黑火药,埋下一些地雷,然后炸翻天,战马受惊必然混乱不堪,然后以远程弩射杀,再辅以陌刀手、骑兵,才能起到出奇效果。
  黑火药是杀手锏,也是让罗昭云自信的底牌!
  军营外,鼓声此起彼伏,战马奔腾。新军队伍在加紧训练,高喝声不断传来,十分嘹亮。
  不少的新军从各郡选拔、征兵上来,都知道了陛下就在这里御驾亲征,非常兴奋他们是大华子民,里面有汉族、吐谷浑人、羌人、铁勒人、西域人、柔然人等等,胡汉混居,彼此相容,经过这一两年的文化熏陶,国学说教,使得这里百姓更能和平相处,对种族区别不那么明显。
  不论是孩童入学、老人赡养、医疗、补贴、烈士家属待遇等等,全部一视同仁,这些社会福利到位了,征兵变得容易,愿意为大华而战,马革裹尸,纵横沙场,死而无憾。
  “报——有加急情报!”
  “呈递进来!”
  “喏!”外面侍卫接过情报,快速跑进去,递交情报信函。
  罗昭云打开一看,上面写着突厥骑兵的人数,还有进军路线图,这样的情报,每日都会路线返回三次,不断地报告。
  行军路线、骑兵人数、备用战马、饮食情况、粮草供应,越来越详细。
  “十万骑兵,五万备用战马,突厥还真的舍得下血本,都折损在关中,估计突厥也要元气大伤了。”
  “报——有紧急军情送到!”
  又有传信斥候抵达,呈递情报,这一次是关于梁国军队的进军路线和人数。
  罗昭云走在沙盘地图上,观察地形位置,放上了标记。
  “突厥人马日行近二百里,速度很快,梁国军队日行八十里,进入北地郡!”
  罗昭云研究了多日,说道:“我军就设在北地郡与扶风郡接壤之地,有一处秦岭支脉,山岭起伏,多岔口,前面地势开阔,后面却越收越窄。我们就在这里排阵营地,立即派人在山岭过度之地,向前推三里,修筑土堡、土墙,不用多高,只要缓解骑兵的冲势即可。”
  麦季才抱拳道:“陛下,末将可以带人去办妥。”
  罗昭云点头道:“韦义节、慕容怀固、慕容思观,你三人各领兵三千,埋伏在列阵之地的后方,几处山岭丛内,等待锣鼓为号,然后冲杀敌军阵型。”
  “遵命!”三位小将抱拳。
  罗昭云又说道:“最快七日,最晚十日,三方军马就能汇合赶来,薛万仞,你带骑兵两万,跟突厥骑兵首日厮杀,激发突厥的怒火,次日,就是坑杀这群胡族的时候。”
  薛万仞领命,对跟突厥先锋之战,感到兴奋和渴望,这是正面的冲杀,检验大华骑兵和突厥骑兵的真正实力。
  郭孝恪、褚遂良等人,有些摸不清陛下的安排,觉得这样跟突厥厮杀,未免会损耗掉自己的骑兵。
  “陛下,这样正面冲杀,我军骑兵不如突厥人多,是否不妥?”于志宁先开口说道。
  罗昭云点点头,说道:“突厥人性格属狼,冷血又狡猾,以前跟中原交锋,被伏击惯了,自然长了心眼儿,不会直接就横冲直撞杀过来,会派一两万先锋冲击。所以我大华就以最精锐的骑兵正面厮杀,把突厥打疼,激怒,这样突厥才会在次日派出更多的骑兵冲锋,进入我军的伏击范围。”
  “可是那片地区,处于山口之外,没有好的伏击藏匿位置!”褚遂良感到不解。
  罗昭云微微一笑道:“这次去伏击的不是兵马,而是一种特殊的武器,也是我大华的杀手锏,这次就率先给突厥的骑兵用了!”
  几人面面相觑,不知道究竟是指什么。黑火药属于大华高度军事机密,郭孝恪也只是略知一点,他瞬间想到了,眼神一亮,露出了期待的神色。


第0751章 大军压境
  军情不断告急,斥候每日至少几十人策骑返回大营,送来情报,然后又出去打探,如此反复。
  这个时代,没有什么好的通讯设备,战事起来,移动位置,信鸽无法准确定位,牵扯到军情,不敢随意放出飞鸽传递。
  除最原始的狼烟示警外,只有斥候策骑来回传递,每隔数里一个人,这样如接力棒一般,彼此传递,避免长途跋涉,跑脱力了。
  数日后,突厥铁骑、梁军、唐军汇合,凑在一起,接近二十万的兵力,其中突厥铁骑十万,梁军七万,唐军三万,这些是能够直接参战的队伍,此外,尚有数万辎重兵和工匠、驾车民夫等,负责防御工事,粮草押运。
  随着战事越来越近,整个军营都充斥着一种大战即来的紧张感,山雨欲来风满楼,风暴来袭,士兵们的情绪也觉得有些不安。
  毕竟大战意味着死亡,大量的士兵会马革裹尸,就此横尸遍地,尤其是刚入伍不久的士兵,明显有一种烦躁、焦虑的情绪,这是战前综合症。
  那些久经沙场的老兵、精锐,却习以为常,每天做着体能训练,空闲时候就擦拭武器和盔甲,准备随时迎战,摩拳擦掌,渴望杀敌立功。
  为了加强调度,协调指挥,罗昭云把新军和降军拉到了泾河畔安营扎寨,进行训练,营地到处挂满了横幅:“忠于汉室”“精忠报国”,这种从心灵上灌输效忠党国的精神,也是他从未来借鉴的,在西川政界、军界、文化界全部推行,宣传工作十分到位。
  这一日,昭云云登临点将台上,一身银白铠甲,披风黄袍飘展,甲胄熠熠闪光,浑身上下一股杀伐气息,虽然看上去不怒而威,多出一股君临天下的气势。
  罗昭云站在高台,放眼四顾,十万人马,个个盔甲铮亮,面色肃穆,刀枪剑戟,寒光烁烁,杀气腾腾。
  神机营、骑兵营、盾牌手、刀斧手等等,兵多将广,整个演兵场上却是鸦雀无声,等候陛下的训斥。
  “将士们,不管你们以前是屠户、猎户、奴隶、贫民还是剑手,不论是西北少数民族、西域人、胡族还是老秦族,从你们穿上这身铠甲,进入大华军营的时候,你们就是我的将士,是军人,就要有军人的样子,服从命令为天职,任何害群之马、违反军纪的都杀无赦,战场立功的,不论是任何身份,都一视同仁,得到应得的封赏!”
  十万人马,不论新军还是降军、老兵听了后,都振奋人心,新兵个个趾高气昂,精神抖擞,不久要上战场磨炼了,如果能杀敌,就能获得爵位,获得朝廷俸禄,补贴家里过上好日子,而且大华军队赏罚分明,精忠报国,征战天下为大汉效力,成为每位青年心中的志向!
  那些投降过来的唐军和西秦军将士,面色也有些动容,自从收编之后,得到了诸多好处,先是大华朝廷善待俘虏,赦免了他们的罪行,又分给他们盘缠,不愿意当兵的可以卸甲归田,愿意留下的就重新整编,获得仅次于大华正规军一样的待遇,虽然目前还不如正规军,但是待遇已经比在唐、西秦时候好很多,只要他们能够立功,就可以得到奖赏,拉入一样的等级行列。
  如此一来,让这些铁骨铮铮的军人,对大华有了归属感。
  罗昭云继续说道:“从今日起,你们就要进入更严格的军事训练,面对突厥、唐国、梁国联军的进攻,正所谓百炼成钢,火炼成金,要成为精英部队,没有那么容易,这一次面对联军的进攻,就是磨砺大华男儿的时候,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报效国家,虽死犹荣,你们可以放下心,不要有后顾之忧,你们的家人,大华会照顾,不会让她们有任何欺辱,你们的孩子,大华会抚养,让他们以自己父辈为荣,你们都是大华的英雄!”
  “万岁,万岁!”将士们听得热血沸腾,鼻子发酸,浑身激动。
  罗昭云看着士气如虹,吼声震天,心中感慨:“古往今来,多少开国君主、圣明帝王都是马背上得天下,身具江山大气运,就是身陷万军之中,也能从容而退,这一次,我亲自御驾亲征,也可以凝聚精兵的士气,以少胜多,大破三国联军!”
  与着交战的日子越来越近,远处狼烟四起,在从数十里外,就一个接一个地点燃,烽火传递信号。
  “呜呜呜——”沉重的牛角吹响起来,显得雄奇悲壮。
  “咚咚咚!咚咚咚!”紧接着战鼓擂动,三十六面大鼓敲响,更加威武雄壮。
  罗昭云一身戎装,走出大帐,所有将领全部列队等候陛下出营。
  大将军屈突通、陈祾,将军薛万仞、郭孝恪,俾将韦义节、麦季才、宇文温、樊东尹、宁武飞、秦冲、长孙安世、慕容三兄弟等,全副武装,等候检阅。
  “恭迎陛下!”众将士行礼,单膝跪地。
  “大战当前,不必缛礼!”罗昭云顿了一顿:“今日与联军必有一战,尔等可都做好了心理准备!”
  “回陛下,已经准备好了。”诸将起身后,异口同声道。
  罗昭云特意问了神机营的指挥使宇文温,他是宇文恺的儿子,当年罗昭云与宇文恺关系匪浅,所以特别关照他的儿子,拉入他的军中效力,担任神机营,负责研制一些武器等。
  “东西都埋好了吗?”
  宇文温抱拳道:“回陛下,整个土城内外,都已经埋好,我军厮杀之后,撤退额度路线,也已经反复演练,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