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江山争雄-第1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同时,派人统计大兴城内豪门旧贵、才子人杰的名单,还要那些跟随杨广去往江都的文武大臣的家眷,有多少留在大兴城内,便于他拉拢启用,或是当做人质。
如此局势,别说朝内新晋封的文武大臣,还要那些关陇门阀旧贵,就是普通百姓,也看得出来,一个新的王朝要诞生了,李渊恐怕用不了多久,就能真正称帝。
元阀、窦阀、裴阀、高阀、长孙阀等,在关陇根深蒂固的一些家族,主支、旁宗的族内子弟,纷纷依附,因为别无选择,谁先占据大兴城,他们就归附谁,这是地利之便,他们要保住自家的势力和利益,就必须跟大兴城的实际控制者搞好关系。
虽然这里面有一些大门阀,比如高颎的后人、长孙炽后人,已经在西北跟随了罗成,但是他们家族堂兄弟们,也会根据自己的利益,选择李阀,各有所需。
这一日,李渊开完朝会,留下了裴寂、刘文静、李神通、刘弘基、李世民、窦毅、李建成、独孤怀恩、房玄龄等人,商讨军机大事。
“诸位,我李家今日之成就,多亏在做各位鼎力相助,出谋划策,但目前并非高枕无忧,而是四面都有强敌环顾,丝毫不能自满,滋生享乐情绪。令本相最头疼的当属三大势力,一是北面正在进攻太原郡的刘武周势力,根据最新情报,宋金刚带着数万大军已经快达到晋阳城下,这是我李家兴起之地,也是抗衡突厥的要塞,决不能放弃。”
“此外,西秦薛举,攻占了扶风郡,拥兵三十万,正向京兆郡逼近,有意进攻大兴城。第三个势力,就是西北罗成,充满了变数,此人年纪轻轻,带兵如神,据说刚平定了吐蕃入侵,大获全胜,目前在西北拥有八郡,地盘广袤,民生治理不俗,若执意保隋,前来征讨,谁能带兵抵挡,也是十分头疼问题。”
李渊一口气说完了三个难题,想让自己心腹的文臣武将们分析,寻找解决之法。
裴寂率先道:“启禀唐王,三大势力,以宋金刚进攻晋阳最为紧急,当早作调兵部署,为晋阳解围。至于西秦和罗成,眼下入冬,他们应该在明年开春动兵,给我们能预留一段时间思考对策。”
李孝恭起身道:“唐王,末将愿意带兵北上,回援晋阳。”
此人是李渊的侄子,自幼酷爱兵法,年仅三十岁,也是一个能带兵打仗的优秀将军,只是李阀这几年一直受到打压,他郁郁不得志,始终没有机会施展带兵才能,今朝终于如鱼得水。
李渊点点头道:“准奏,许你五万人马,原路赶回,援救晋阳之围。”
李世民看到堂兄有了带兵打仗的机会,立即不甘示弱道:“父王,孩儿愿带兵对抗西秦薛举,拿下扶风郡。”
李渊沉思了片刻,目光盯着二儿子,以前总觉得他做事鲁莽,不够稳重,干什么都不靠谱,但是这次分兵五万,从风陵渡入洛川之地,一路势如破竹,不足两个月就攻到大兴城下,确保李家的战略提前顺利实现,可谓立下头功。
通过这次锻炼,李渊发掘二子还是有带兵才能,无师自通,用一股英武悍勇之劲儿。
李渊最终应许道:“好吧,就任命你为征西元帅,分你八万人马,这个冬天,你就负责训练,征兵,筹备粮草和武器,来年开春后,西秦来犯,你带着大军去抵挡。”
这个时候,李渊不会将兵权交给外姓将领指挥,因为担心临阵倒戈,被逼宫取而代之,不论是李孝恭、李世民等人,都是他李阀的家人,非常信任。
“第三股势力,罗成,该如何防范?”李渊询问最后一个难题。
刘文静提议道:“唐王,既然罗成眼下仍不肯反隋,而是以隋朝臣子自居,在平定祸乱,比如,我们以新陛下的旨意,对其进行褒奖一番,试试其态度,派去说客,游说罗成归附,一旦他能归顺,将成为一大利剑,薛举的西秦大军将会土崩瓦解,日后掉回头派他征讨王世充、李密、窦建德、杜伏威、萧铣势力,就多了一位赫赫战将。”
李渊叹道:“你说的,本王何尝不想,若是能得罗成归附,就等若半壁江山都到手了,西北八郡,辽东六郡,都是大版图,任何一郡顶得上中原两三郡的面积,而且都是战略要地,非常重要。就怕这罗成羽翼丰满,不甘心为他人驱使啊!”
众人沉默,都心知肚明,换做自己是罗成,有如此地盘和兵力,又是二十六七大好年华,完全可以自己打江山,还会依附李唐吗?
而且目前大兴城,局势复杂,罗成肯定也清楚,杨侑只是傀儡,如果把李渊比作三国时期的曹操,那么罗成会做刘备、孙权,还是吕布呢?
当然,李渊心中更希望罗成像常山赵子龙,能够认他为主公,从而死心塌地,为他开疆拓土,成为五虎上将!
“白马银枪,一身肝胆,多像!若是能归顺于我,封他常胜将军,赐免死金牌,终生不猜疑此人忠义都行,但愿能换取他的一片诚心。”李渊轻轻自语,任谁都看得出,李渊非常的重视罗成。
第0677章 暗流汹涌
李密利用上次宴会的机会,设下鸿门宴,派蔡建德一刀劈了翟让,对翟家人一网打尽,什么翟弘、翟宽、翟摩侯等人,全部伏诛。
这次还波及了一些瓦岗寨老人,比如翟让的同乡黄君汉、谋士王儒信等人,也全部被宰。
瓦岗旧人的权力都被收回,转给了投靠李密的心腹属下。
经过这次洗牌,整个瓦岗军,不再有往日不合群、争权夺利的声音。
追随李密的反王也变多,比如济阴王德仁,长平李土才,淮阳魏六儿、李德谦,魏郡李文相,焦郡白社、张迁,上洛周比洮等,都是占山为王,桀骜不驯的主,看到瓦岗军势大,要攻克洛阳了,前来投靠。
如今李密麾下人才济济,猛将如云,徐世绩、裴仁基父子、罗士信、程知节、邴元真、王君廓、单雄信。
文谋有房彦藻、贾雄、贾润甫、魏征等人。
李密为安抚军心,特意召集文臣武将聚集一堂,开口道:“与诸位同起义兵,本意就是诛除暴乱,推翻朝廷,新建家国。可翟让司徒专行暴虐之事,欺凌同僚,无复上下之分,暗中图谋夺权,不得不除,但只除司徒翟氏一家及党羽,无关其它人,回去后,请安抚本部人马,不得非议。”
“属下明白。”众人点头,多少体会魏公心中的想法,诛杀翟让等人之后,会动摇军心。
其实,私下里,已经有人在传言李密忘恩负义,翟让把王位让给他了,即便拿回去也是天经地义,而李密却杀了翟氏族人,太过无情。
“忘恩负义的小人,没有任何仁义之心,绝对是假王,不会成大业!”
“洛阳城就攻不下,连王世充那等佞臣都消灭不了,魏公的气数不行了。”
“瓦岗军已变质,迟早要灭亡。”
各种谣言在军中飞起,屡禁不止,气得李密下令,谁胆敢议论,举报者有功,可以诛杀扰乱军心、散播谣言之人,如此一来,彼此揭发,人人寒蝉若惊。
因为有些士兵,私下和某人有仇,就会联合人去举报,坑害仇家,如此一来,各种坚决揭发,相互造谣、诬告,使得军心变得涣散。
李密脸色阴沉,他已经察觉到军中的氛围不对,但是来不及细想,因为王世充带军要偷袭仓城。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的冬天是多余的季节,冷雨霏霏,潮湿阴寒,往往半个月不开晴,给人平添了惆怅和忧愁。
大兴城失守的消息,传到江都之后,群臣震惊,不少人当场痛哭起来。
因为一些大臣的族人、家眷还在西京,那些隋军的将士,也多是关陇子弟,都渴望回归故里。
关内的北方人,对江南的湿润之地并不适应,气候差异大,更加思念故乡。
所以,逃兵也越来越多,江都大臣、武将们,都忧心忡忡,已经对杨广已经失望透顶,看不着希望了。
杨广得知李渊夺取了大兴城,废掉了他的皇位,拥立杨侑为帝,自然知道李渊的心思,无非是暂时废掉他的正名,然后从杨侑身上取而代之。
“狼子野心,李阀人就不该留,早该杀尽,漏掉了这个祸害!”杨广大怒,破口大骂,当天酒喝得很多,在后宫大发雷霆,使得贵妃、宫女们寒蝉若惊。
萧皇后擦着眼角泪痕,看到自己丈夫已经没有九五至尊得威严和强大魅力,反而变成了酒鬼,无心朝政,也听不得外面的坏消息,一旦动怒就要杀人,杀那些手无寸铁的宫女、太监。
半夜里,经常做噩梦惊喜,梦到有人来砍他的头,夺他的皇位。
有一晚他梦到了宇文皇族的人,质问杨广,当年杨坚以外戚的身份,夺取了宇文家族的皇位,而如今,李渊也是以皇亲国戚的身份,来抢夺皇位。
“宇文家族的人,你们都该死,都该死!”杨广梦中喊着这样的话,被其中一位淑妃听到,这淑妃十七八岁,是宇文化及的小妹,把这消息透露给了宇文化及等人。
年关将近,宇文化及召集了裴虔通、司马德湛、马文举、杨士览、元礼、元敏、赵行枢、孟秉、宇文智及等人,凑在一起谋事。
元礼说道:“待在江都也是坐以待毙,四周都是叛军,以杜伏威、辅公拓、李子通等兵力为最,迟早把我们困死在这,大隋不行了,我们得找个活路不是?”
孟秉提议道:“不如大家一起逃散,四面八方逃亡,投奔李唐、罗成、窦建德、李密都行。”
宇文化及瞅了弟弟智及一眼,让他开口。
宇文智及会意,咳嗽一声,说道:“陛下虽然昏聩不堪,但毕竟还是主子,手握十万兵马,纵使我们一起逃亡,但很快就被截杀,而且四处都是叛军,我们逃出江都很可能被叛军杀害,不如掌握兵马,发动宫变,重新立新王,然后带军北上,返回中原,我等荣华富贵,都能有了着落。”
裴虔通、司马德湛、杨士览等人先是一惊,随后眼神闪烁,觉得此办法未尝不可。
经过商讨,众人推举宇文化及为首领,因为他的义弟宇文成都正是禁军大统领,掌握着不少兵权,而且武艺超群,堪比三国吕布之能,都觉得只有宇文家的人,才有资本称王。
宇文化及早有心理准备,也不推辞,当即给诸人分配了任务,比如联络其它都尉、俾将,如何筹集武器,瞒住杨广和宫眷耳目,如何把禁宫侍卫军都给拉拢过来,架空来护儿、陈稜等大将军等,密谋起事。
……
第0678章 重逢才女
西北的寒冬,漫长寒冷,大雪覆盖了高原草地,崇山峻岭,江河湖泊,显得塞外的凋零之感。
罗昭云暂时不带兵了,专心学习治理民政的事,牵扯到经济、商业、户籍、田地、粮仓、河渠、雪灾等等,不少事情,需要他批阅,哪怕只是八个郡,但是这种政治、军事、法律等都需要他签字的工作量,也不小了。
好在他比这些时代的人,多了一千五百多年的新视野,所以看问题不会狭隘,总能找到解决、稳妥之法,安定八郡,促进发展。
就连长孙无忌、杜如晦、诸遂良等年轻俊彦,饱读史书,才能出众,看到罗昭云的批注,都觉得少帅有治国之才,心中高兴,这是文武全才的英主,最适合当主公,夺天下了。
如果指挥带兵,战无不胜,但若不懂治民,那只会像西楚霸王项羽一般,作战时候勇猛无敌,可是一旦停战之后,治国发展那就不行了,基本上荒废朝政,在书房坐不住,也没有批阅奏折的能力,只懂出去狩猎和陪美人,最后落个垓下之围的下场。
归根到底,不懂治国理政的人,最多是个枭雄,在乱世中风光一时,但最后都会被击败,因为不知民生,也就难得民心。
入冬一个月内,罗昭云忙着扩军定民,制户籍颁新政,划定各郡、县的行政区划,整肃军纪,拉拢人才,遣派官吏到县、乡,系统化地铺开他的领导班子,抓好基层百姓民生工作。
除此之外,罗昭云还有对西北八郡内的一些部族进行走访,比如这里有混居的回纥部落、铁勒部落、鲜卑族、柔然族等山寨和族群,他们在百年前,甚至更久远时候,部落迁徙到这西北,跟着了汉族混居,或是自成一个大部落等。
罗昭云亲自走访较大的部落,接见酋长,了解一下他们的需求,加深彼此的印象,联络感情,有许多需要他们支持、配合、服从的东西,同时,也许诺会不分胡汉,一视同仁,给予照顾,不会压榨少数部落的生存空间。
如此一来,巩固了西北少帅府的统治权,有很大的宣传和安抚作用。
这一日,罗昭云终于慰问几个城县归来,在金城的弘文馆,见到了薛芷箐、虞世南、姚思廉等人,正在煮酒赏雪,听箫赋诗。
走近弘文馆内,忽然听到一阵悠扬动听的箫声,婉转悠扬,如同天籁,罗昭云不由心神一畅,因为思索诸多琐事引起的烦恼也轻快不少。
许多从京城赶来的才子们被安置在弘文馆内,这里除了大儒讲学,还有许多当地的士子前来拜访、交流。
定期有各种职务的应聘信息,打破以往朝廷荐举、庇荫的方式,可以毛遂自荐申请,然后通过考核,就能够破格录取为官吏,派往地方、中枢等上任了。
所以,赶来的数十名士子,很快从弘文馆搬出去,调派到地方做县里的文吏去了。
今日虞世南、孔颖达、欧阳询、姚思廉等人,坐在竹亭之内,在听薛芷箐吹着洞箫。
众人披着棉衣长袍,中间放着炭炉,八角亭四周挂了遮风的竹帘子,透过未挂的亭子入口,可以看到外面的雪景。
亭边有池塘,但池水已结了冰,上面覆盖了一层白雪,里面嶙峋怪石中生出的藤萝也已干枯,上面挂了冰霜。
不过,竹亭旁有几株腊梅,正开着沁人心脾的梅花,浮香暗动。
罗昭云走近,看到了一袭狐裘的薛芷箐,娇颜如玉,气质恬淡,修长的葱白玉指在碧绿洞箫上轻快按动,一缕清清柔柔的声音随即飘荡出来,婉转动人。
他没有上去惊扰,坏了这些文人的兴致,而是站在树下等候。
薛芷箐完全投入自己的演奏中,没有察觉外面有人接近了。
片刻,悠远的箫声收敛,薛芷箐谈完,除了亭内响起掌声,还有亭外的拍手声。
薛芷箐忽然间抬头,看到了少帅迈步接近,那个身影,那个面容,虽然数载未见,但仍记忆犹新,因为在她脑海中的印象太深刻了。
“薛姑娘不但文采出众,箫技也是如此超凡脱俗,让罗某大饱耳福啊。”
“少帅过奖了,其实,芷箐也没想到少帅除了带兵打仗,原来治理民政也是如此得心应手。”薛芷箐按照他的说法,回敬了一句赞美。
“见过国公!”
“见过少帅!”诸才子贤者起身,都拱手施礼。
这些人因为跟罗昭云的关系有近有远,所以称呼也不同。
罗昭云微微一笑,说道:“都称呼我为少帅吧,听着已习惯了,来,大家都坐。”
诸人见少帅如此客气,没有摆架子,也都跟着坐下,围聚火炉旁。
“几位可住的习惯?”
虞世南忍不住道:“回少帅,已适应西北的气候,这里的文教虽然落后,但是现在百废待兴,经济、商业、邮驿、文馆、坊市、医行等,都在城内兴起,听说地方重新开设小学、府学,少帅此举推行教化,将对西北促进更大发展。”
“这里不是我们最终的停留地,却会是我重视的地方,这里的百姓,也是我大隋子民,少帅府的根基所在。我邀请诸位才子俊贤来此,也是希望能更大行文教,提升西北的文化层次,以后,还需要诸位多费心帮忙了。”罗昭云说的非常客气。
“只要少帅吩咐安排,我们力所能及,一定愿效劳。”
“是啊,少帅,我们不能仗剑从军,纵横沙场,平定祸乱,只能在文教方面出一些力了。”
其实虞世南、孔颖达、欧阳询等文采出众、才学知名者,已经从姚思廉这里,了解到西北八郡的变化和新策,对少帅的治理能力感到佩服,心中把他当成了英主,有意效力谋取仕途,自然会更上心了。
只有薛芷箐没有心思在仕途上,只是单纯为了这个人,才来到西北,此刻,她的眼神,有一种复杂难明的味道。
第0679章 西北文教
罗昭云陪着这些京城才子和高贤,煮酒淡饮,赏雪倾谈,没有摆任何元帅架子,就是想要拉近彼此的距离感。
在这乱世,纯文人的实际用处是不大的,既不能带兵打仗,也不能理政安民,只是蜗居在房舍之内,感慨万千,以写文章的方式来抒发情感,壮怀不已。
所以每逢乱世,都会有‘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调侃,就是武者对文人的不屑和轻视。
但文人掌握了笔伐,在一定程度代表着民间舆论,通过自身文章影响力,脍炙人口传出去,很容易对某一方形成舆论的褒扬、强化,使得这个势力无形中增加了名声、运数等,为其造势。
而且许多文人中,也有一些实干型人才,能做谋士,运筹帷幄;能够从政,治理一方。所以,罗昭云对待这些大文人保持礼遇,也是希望能够借此,吸引更多的人才过来,为己所用。
毕竟自魏晋之后,门阀兴起,垄断了知识的传播和普及,仕途更是被门阀把持很紧。只有在乱世时候,门阀贵族受到冲击,才能不拘一格提拔人才。但是,绝大多数的人才还是出于那些旧贵。
拉拢更多的人才,也就等于跟旧贵、门阀产生了深厚关系。
不过有些贵族子弟,对西北百姓嗤之以鼻,觉得这些教化不多的百姓,听不懂中原文化,讲也是浪费。
还有贵族才子,对门阀等级限制的思维根深蒂固,有些抵触普通百姓接受知识,这样会冲破贵族的知识垄断。
罗昭云当然没有提出什么将科举深度化,要废除门阀特权的口号,那样只会招惹贵族的反感和戒备之心。
他要把利益最大化,既给寒门子弟一个升迁的希冀,也要给贵族子弟一些特殊待遇,办简易小学、府学,以普化百姓、改变风俗的初级目的来办学,暂时还提升不到科举选拔人才的程度。
弘文馆的文人士子们,觉得自己有了用武之地,暂时还没有想过这些西北寒门孩童,长大之后,会对日薄西山的门阀贵族制度,有什么冲击和影响。
诸人相谈甚欢,罗昭云请姚思廉、虞世南等人,继续在西北教学、创作,将中原文化发扬光大,将西北的百姓,真正拉入中原的文化习俗中,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姚思廉这等大儒,自然希望能把孔老夫子的一套儒学,在西北推广,这是每个儒者希望做的事,阐述他们坚持的文之道,惠及更多百姓。
临别之前,罗昭云对薛芷箐做了邀请,可以随时入帅府做客,他的家眷也到了。
薛芷箐脸上露出喜色道:“哦,依依她也来到金城了啊,那太好了,以前在大兴城时候,我曾听过她抚琴,堪称一绝,虽然当年交流几次,但未能尽兴,这回可以好好切磋交流一番。”
“琴箫和鸣,那可是一件雅事!”罗昭云微微一笑。
薛芷箐笑而不语,心想去见依依,也只是一个借口而已,这样自己可以常出入帅府了。
罗昭云离开弘文馆,回到帅府内,得到了一个大好消息,李靖已经打通了河西走廊,顺利拿下敦煌郡,扫平了那里的叛军队伍,重新掌控玉门关,并且带兵在数日前,横扫伊吾郡,开赴新疆天山一带,将突厥部落重新赶出了伊吾地盘。
罗昭云接过信函,浏览过后,露出喜色:“太好了,李靖果然不负所望,成功打通河西走廊,从金城到西域三十六国,已经中东的大食国、火罗国等,都能顺畅了,沿途建立驿站,疏通路线,确保商业往来的安全,西北的经济会被带动起来,百姓富足,教化有度,改变蛮夷落后之风,对华夏真正一统也有重大奠基作用。”
一直以来,边戍不宁,少数部落反复多变,与朝廷抗衡,很大原因是这些边戍之地,文教落后,不习中原文化,不讲仁、礼、信等,完全是实力为尊,武力征服,反复无常。他们对中原归属感较弱,如果能将边戍的文教推行开,受到中原文化影响,有华夏民族的统一归属感,以后的疆域还能扩大,更加牢固。
萧依依道:“恭喜夫君,西北地盘铺开,如今已经是十一郡了。”
“是啊,西海、河源、浇河、临洮、枹罕、西平、金城、武威、张掖、敦煌、伊吾,十一个郡了,整个西北地盘,如今都在公子的统摄之下。”宁沐荷也露出惊喜。
罗昭云点点头,深思熟虑地分析道:“西北广袤空旷,十一郡的地盘加起来,等若大隋五分之一的疆域了,但是人口嘛,不足大隋的二十分之一,相对贫寒,百姓家里,连个像样的瓷器、玉器都没有,可不像中原那些百姓,陶瓷工具不缺,丝绸布匹不断,西北的经济太落后了。”
“不过,西北也有优势,地形高纵,中原兵力往西北来打相对困难,气候不适,而且西北适合养骑兵,我西北军的骑兵队伍,很快就是各方势力中,数量最多的。”
“夫君,接下来,我们要如何布局?”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罗昭云说出了历史上明初学士朱升对朱元璋提出平定天下战略方针的意见,很有借鉴意义。
“我军地盘不小了,要稳固消化一下,静观其变,江东一旦出事,会使格局在变,我们下个目标,就是关陇,但动兵之前,最好促使薛举与李唐先战一场,两败俱伤,然后我们再出击,平薛举,拿下大兴城!”罗昭云思路清晰,观中原风云局势,等待出师时机。
第0680章 不斩来使
晋阳城。
十五岁的李元吉好逸恶劳,终于没有了父亲、兄长的约束,年纪轻轻,正是贪玩时候,甫得权力,在晋阳城内横行无忌,劣迹斑斑,招惹众怒。
甚至出行街道,看到良家女子,要调戏一番,掠夺回府,行兽禽之事。
辅佐李元吉镇戍太原的将军宇文歆,曾屡屡劝谏,都被他当作耳旁风。
这一日,宋金刚率军已经横扫太原郡诸城要塞,兵马杀到晋阳城下,五六万兵力,已经把晋阳城的三面给围住了。
城内的李元吉醉醺醺地听到了刘武周大军兵临城下消息,吓得直接酒醒,慌张召集文谋武将商议对策。
宇文歆道:“兵法有云:十则围之。兵力在对手十倍的时候,才会四面合围,猛攻城池,如今我城内驻军有三万人,城外的兵力不过五六万人,只有二倍于我军。晋阳城高墙厚,粮草充足,且寒冬来临,只要坚守半个月,敌军就会退去,过一段时间,唐王肯定会派来援军,到时候太原郡就转危为安了。”
李元吉年纪幼小,哪有那个能力,平时娇生惯养习惯了,正所谓龙生九子,各不相同,这李元吉远不如他三个兄长成气候。
“万一攻破了呢?”李元吉涌起强烈不安。
有担心城破造屠的谋士提议:“另一种办法,就是突围,趁着宋金刚的兵力刚到,地形不熟,人困马乏,是突围最好机会,三面合围,还有一面,就是给守城者一条活路,代表敌军不是要完全困杀我们,只想夺城,逼我们退走。”
“听说宋金刚破懂兵法,他麾下一名副将,名为尉迟恭,非常勇猛,绝非善类,若是猛攻城池,成败未可料。”有一名身穿青衣长袍的士大夫这样说道。
李元吉听完,心中七上八下,犹豫不决,让他一个毫无主见的草包少年来决定军机大事,实在难为他了。
晋阳王府内,众人分成两派,主战和主逃,相互辩论,使李元吉头都要炸了。
接下来的两日,尉迟恭率军攻打城池,要在完全寒冬大规模降雪来临前,攻克晋阳城。
李元吉有一次登上城门,看到了如此激烈的攻防战,心中惧意更甚,当晚就决定,自己带人突围去大兴城,留下宇文歆守城。
他可不想自己年纪轻轻就战死沙场,他们的父亲兄长姐姐们都在西京,京城的繁华要比晋阳强过数倍,父亲不久要称帝,自己去西京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何必在这里胆战心惊,冒死危险?
于是,李元吉带着谋士、俾将,率领五千精兵,拂晓时分,从西城门突围而出,这里的城外没有敌军防御,就是留给城内守军撤退的路径。
这是一种心理战略,如果四面围死,城内的守军必然誓死抵抗,就陷入了惨烈的攻防战,留下一面,没有任何伏兵,让守军撤走,瓦解军心和意志,那么攻克城池就会容易许多。
寒冬来临,宋金刚、尉迟恭等人,不希望陷入持久战,要短期内拿下晋阳,这是针对人性弱点的战略打法。
当李元吉带兵撤走之后,城内的晋阳贵族早就对李元吉深恶痛绝,更想投入刘武周的势力,此时,几股豪族结合在一起,用家将、部曲、武士等混合组队,偷袭南城门,里应外合,放宋金刚的军队入城。
前后不足十日,晋阳城就失守了,太原郡落入了刘武周势力范围。
……
柳崇礼这次作为李唐使者,手持圣旨,来到了金城元帅府,拜见少帅罗成。
“见过佑国公,卑职柳崇礼现为内史通事舍人,携陛下圣旨,前来宣读,褒奖国公整顿西北,平定祸乱之功,请国公接旨。”
这柳崇礼上一次被李渊派往荥阳,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李密暂时跟李渊结盟,东西联合,各取所需,还忽悠李密为盟主,如今又来忽悠罗昭云。
罗昭云坐于帅案之后的椅子上,神色不动,一身锦袍劲装,脸色沉稳道:“且慢,你口子的陛下是哪一位?”
柳崇礼答道:“自然是新登基大宝的杨侑陛下。”
罗昭云冷笑道:“如今天子在江都,我罗成只承认江都的陛下,其它的王侯,谁敢妄自称帝,没有江都陛下的传位,就是大逆不道,我必扫之!”
柳崇礼力争辩道:“此言差矣,杨广曾为陛下,却贪婪无德,导致天下百姓民不聊生,唐王李渊自太原起兵,为了解救天下苍生,遵隋而反杨广,如今占据大兴城,已经发布檄文,昭告天下,废除了杨广,该立杨侑为新的皇帝。”
罗昭云冷哼道:“唐王李渊,一介反臣,如同汉末之董卓、曹操之流,不过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你当天下诸侯是傻子吗,看不出他的狼子野心!你拿着假圣旨前来我少帅府招摇撞骗,实在当诛,来人,拖出去,斩了。”
柳崇礼感受到了罗成身上散发的煞气,那是军人在沙场磨砺的气质,铁血冷峻,一言号令出,十万大军皆赴战,果断残酷,他一介文人,被气场所压,听到要拉出去斩杀,直接吓得浑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