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山争雄-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武周得到始毕可汗的许诺后,择日称帝,建元为“天兴”,他的一些绿林朋友,袍泽战友都跟着水涨船高,封为将军,以杨伏念为左仆射,妹婿范君璋为内史令,宋金刚为大将军,还有吕崇茂、寻相、张万岁等人,都有封赐,一个小政权就这样诞生了。
  这个消息刺激了西北的豪雄们,金城府郎将薛举,也趁机杀县令郝瑗,聚众起兵,自称西秦霸王,年号秦兴,封薛仁杲为齐公,小儿子薛仁越为晋公,金城西北贼寇宗罗睺率其众归附,封为义兴公。
  西秦也在招兵买马,招附群盗,劫掠官马,人数由最初的两万,扩增到五六万人,兵锋甚锐,所至之处城池皆被攻下。
  ……
  西北武威郡。
  鹰扬府司马李轨到薛举起兵之后,心中也有了想法,暗中召集同郡人曹珍、关谨、梁硕、李贇、安修仁等人商议。
  李轨分析道:“薛举残暴凶悍,起兵后必来侵扰,我郡吏软弱胆怯,不足以议大事。今应同心尽力,占据河右,以观天下变化,岂能束手让妻子儿女为人所掠?”
  众人同意这个计划,议定一同举兵,然而无人敢任首领。
  曹珍道:“我闻知谶书说,李氏当称王于天下;如今李轨有贤能,又应谶语,岂非天意吗!”
  “对,听从李大哥安排!”诸人附和。
  当夜李轨为首领,安排了起义的诸多细节,使安修仁在夜间率领胡人进入内苑城中,树旗大呼,李轨集聚众人加以响应,收捕虎贲郎将谢统师、郡丞韦士政,于是自称河西大凉王,署置官属,聚兵准备抗衡隋军的镇压,以及薛举军奔袭。
  ……
  朔方郡。
  梁师都为朔方豪族,任鹰扬府郎将,手中有兵权,得知金城薛举、武威李轨相继起兵后,他也不甘心这样继续为隋将,于是,拉拢地方豪族子弟,还有绿林匪盗,加上手中府兵,杀害朔方郡丞唐世宗,占据朔方郡造反,自称大丞相,并派人出使突厥,效仿刘武周,孝敬始毕可汗,得到突厥支持和连兵,反抗隋朝廷。
  账下也有不少俊杰,如谋士陆季,武将如张举、辛獠儿、李正宝、冯端、刘旻等,兵马从三万,扩充到七八万人。
  ……
  西北各地起兵的消息,迅速传开。
  榆林郡是河套平原的重要之地,郭子和曾任隋朝左翊卫,因罪流放榆林,眼下郡中饥荒,郭子和联合一些生死之交,凑成了敢死队,冲入郡丞府,捉住郡丞王才,列举他不抚恤百姓的罪行,将之斩杀,然后开仓赈济贫民,拉起一支兵马。
  郭子和自称永乐王,建立年号为丑平,封他的父亲为太公,封其弟郭子政为尚书令,郭子端、郭子升为左右仆射,拥有两万,南面联合梁师都,北面侍奉突厥,造反抗隋。
  如此一来,整个西北,黄河中上游流域,都宣布反隋,带动了周围的盗匪、义军纷纷响应,乱成一团,大隋的西北疆域,已经割裂了。
  消息传开,天下皆惊。


第0587章 群情激愤
  罗昭云陆续得知了西北反王起兵的消息,刘武周、李轨、薛举、梁师都、郭子和等人,可都是隋末反王中,实力较为强大的,属于二线行列,非那些山匪盗贼聚众造反可比。
  而一线层次的反王,当属李密、窦建德、杜伏威、萧铣等人了,最特殊的当属王世充、李渊,因为在历史上,二人手中都有傀儡天子控制舆论,所以势力更大。
  “这些人起兵了,西北乱成一团,李渊也快了。”罗昭云心中算计着,按着历史节点,这种起兵的势头,比历史上提前了两年。
  不过罗昭云并不感到奇怪,而是历史的日期,本来就是模糊的,后人推敲不可能那么准确,早两年、晚两年,都是有可能的。
  罗昭云看着地图,思考着局势变化,接下来,要如何推动隋末的农民战争,从哪里争霸天下。
  最大的潜在敌手,还是李渊,罗昭云心中明白,这些地方枭雄,最后都难成气候,李渊却不同,李阀势大,关陇贵族一半可能都会站在那边,到时候,李渊坐镇庙堂,稳固后方,派出李建成、李世民出征,攻城拔寨,夺取地盘,比罗家更有优势。
  这是罗昭云的短板,他的年纪轻,如果坐镇一方,威望暂时不足,难以让许多老牌门阀归附,如果让罗艺坐镇,他又不是治国的材料,处理政务、朝堂方面,经验不足,性格太过刚烈,驾驭不了一群文臣武将。
  那可不是带兵打仗,硬性划分了,而是需要帝王心术,罗艺肯定做不到。
  罗昭云反复思量,还是觉得应该把东北六郡牢牢控制住,作为罗家的大后方,根基所在,其父罗艺能够坐镇住一方,辅以温博彦、高士廉、长孙顺德等人,还是能够把几个郡的民政处理好的。
  这样自己就能腾出手来,出去带兵,对抗李渊、李世民,还有其它群雄了。
  无论如何,后方不能乱,否则军心不稳,贤者谋士们看不到前途,自然会离他而去。
  ……
  晋阳城内,张贴不少檄文,关于当今圣上要第四次征伐辽东,消灭高句丽国的消息,在大街小巷快速传开,犹如一道旋风,使得民愤怨道。
  城内仿佛一下子炸开了锅,奔走相告,嚎啕哭声,人心惶惶,更有甚者直接破口大骂朝廷,群情激愤。
  “狗屁皇帝,还让不让人活命了,三征辽东,死了不下几百万人。”
  “没有活路了,老婆子家的小儿才弱冠年纪,又要送死去了,可怜他爹爹、长兄、二兄们都战死了,就剩这一个独苗,让老婆子以后怎么活啊!”一个老妪大哭起来。
  “男人们都去辽东打仗,谁来耕田种地,一家老少如何糊口啊?”不少妇人也在埋怨。
  “他不让咱们活,咱们干脆反了算啦,不做隋民了,投奔义军去,反抗暴君。”
  “罗成这条狗,现在还想为狗皇帝卖命,不顾老百姓死活,亏百姓以前还念着他的威名,简直助纣为虐啊!”有李二派出的人,混在人群中,伺机挑拨,直接往罗成身上抹黑泼脏,这样可以引起民愤,对罗成也敌对上了,把他名声搞臭。
  很快,又有檄文贴出,原来是刘武周、薛举、李轨等人陆续造反的消息。
  这一下,城内的造反呼声更高了。
  “投奔马邑刘武周的军队去吧,总比去辽东战死的好。”
  “马邑在关外,不如去投奔窦建德的军队。”
  “要不我们也杀向官府,在晋阳起兵算了。”有壮汉愤愤不平。
  这时候,人群中有李家安插的托儿,又开始发挥作用,引导舆论了:“大家不要着急,相信唐国公会给大家一个交代,他亲民如子,救济百姓,相信会保护大家的。”
  “唐国公会保护百姓安宁,说不定,不会遵从这种檄文。”
  “请相信唐国公——”
  百姓都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很容易被控制舆论导向,变成了期待唐国公为他们做主了。
  城门广场的某一街巷角落,李二和唐俭、刘文静站在那里,看着百姓的反应,微微一笑道:“人心可控,需要耍一些手段,只要最后对百姓有利,对天下有利,其实过程是黑是白,并不重要。”
  唐俭、刘文静都在点头,暗自佩服二公子的手腕,活学活用,一点不拘于经卷书籍上的知识,只不过,有些腹黑,更容易做大事。
  这时候,有侍卫走过来,向李世民禀告:“二公子,王威、高君雅两位大人,联袂去了国公府,神色紧张,似乎有要事要谈,国公请二公子回去。”
  “他俩可能也得到消息,刘武周造反,正发兵雁门关,下个目标就是我太原郡了。”李世民心中一动,转身回去唐国公府。
  果然,王威、高君雅的到访,是要请李渊出兵,协助雁门郡丞陈孝意、虎贲将王智辩合兵征讨刘武周。
  高君雅道:“唐国公,眼下刘武周在马邑起兵反隋,实属大逆不道,而且北联突厥,为一己私利,要引突厥兵入主中原,目前已经攻克了马邑郡周围县城,兵力达七八万之众,加上几万突厥铁骑协助,恐陈孝意、王智辩两位将军难以围剿刘武周的兵马,如果国公发兵,说不定能够清除刘武周的叛乱。”
  李渊心中冷笑,表面却露出危难之色,不住摇头道:“太原郡的兵力也不过数万,镇守在这里,勉强够用,如果要奔赴雁门,然后出关作战,死在关外,恐怕这些将士也不会效命了。这几日你们在城内想必也有听闻,百姓快要到了民变的地步,背井离乡去送死,没有人肯去做。”
  王威咄咄道:“那也不能坐视刘武周在关外势大,攻克雁门郡啊,他下一个目标就是我们太原郡,唐国公,正所谓食君之禄,为君分忧,你身为河东抚慰使,难道不担忧朝廷根基,任凭刘武周做大做强,勾结突厥人入关祸害中原吗?”
  “何止一个刘武周,李轨、薛举、梁师都、郭子和等起兵了,我一个李渊,能镇压几个?”李渊的语气也转冷了。
  “唐国公,你这是何意,难道执意不出兵?”
  就在这时,李世民、刘文静等人走到殿外,刘文静大声喊道:“唐公,我等掌握了最新证据,有人试图勾结刘武周和突厥,反叛朝廷,密状启奏!”


第0588章 晋阳起兵
  刘文静喊出要禀奏证据,李渊眉头一皱,眼神凌冽,喝道:“谁这么大胆,敢要在晋阳城内反抗朝廷?”
  高君雅起身,脸色阴沉道:“证据确凿吗?晋阳城内,也有人要谋反,必须要杀一儆百,绝不能姑息。”
  刘文静冷笑点头,递上了信函,李渊接过之后,扫了一遍,他是鸡食萤火虫,心知肚明,表面做足了功夫,脸色铁青,目光凶戾,怒瞪着王威、高君雅道:“好你王、高两位大人,身为监官,却监守自盗,秘密与刘武周勾结,企图里应外合,策应谋反,罪不可恕。”
  高君雅一下子呆住了,这话简直打脸啊,他刚说完要严惩谋反者,结果下一刻,就公布是他要谋反。
  “荒唐,这是含血喷人。”
  王威站起来,气得发抖道:“你们这是串通好了,好对付我二人,李渊,你是何居心?”
  李渊此时已经浑身带着杀气,脸色冷酷无情,大喝道:“来人,给我将这两位乱臣贼子拿下,听候发落。”
  “遵命!”大堂和厅外呼啦啦涌入一些带刀侍卫,直接围拢过去。
  高君雅和王威并非武将出生,功夫稀松平常,被一群侍卫手持刀刃围殴,很快就被制服了。
  二人还口中大骂,却被侍卫一顿猛扇嘴巴子,打得脸红肿、嘴吐血,狼狈不堪,被拖出去看押了。
  “父亲,现在城内百姓已经乱了分寸,对朝廷愤怒填膺了,民心可用,当抓住这一时机,直接宣布起兵。”李二上前力劝。
  李渊点头,到来此时,他的顾虑全消,也打算趁机起兵了,不过,他肯定不会反隋,而是打出拥隋的旗号,不完全撕破脸,只针对杨广一人。
  “派人去叫建成,另外,你们带上所有谋士武将,去校场集合。”
  “明白。”李二等人知道,这一次李渊来真格的了。
  半个时辰后,晋阳城内最大的校场上,旌旗飘展,人头涌涌,聚集了上万群众。
  在校场正前方,有一个点将台,李渊携带了李建成、李世民、裴寂、刘弘基、李神通、夏侯端等数十人,登上点将台,站在他的身后,如众星托月一般。
  李渊一身银铠铁甲,披着猩红战袍,身材挺拔,虽然年过五十,却没有任何佝偻,背脊如矛,笔直英挺,这得益于他一生习武不辍,又不过多沾女色,所以身形才会保持得体。
  点将台下方,三面都是铁甲侍卫,肃然站立,长枪如林,甲胄和武器的光泽,冷冽森寒。
  “咚咚咚——”
  数十只鼓角争鸣,响彻整个晋阳,让城内百姓都察觉到,有大事要发生了。
  校场上,一杆大旗上绣着“李”字,威风凛凛,风卷而动,猎猎作响。
  群众已经听到了一些风声,唐国公决定不执行朝廷的诏令,抗旨拒绝去辽东,这一下子得到了大拥护。
  时辰差不多,李渊上前两步,对着群众和甲士,朗声道:“原本大隋,富饶强大,却因为杨广无道,十年来征战不止,所求无度,无视百姓死活,导致民怨载道,四海揭竿而起,天下大乱,目前各地诸侯大小近百,不少朝廷的武将、豪族在地方也纷纷脱离隋王朝控制,今日我李渊,无法再忍看百姓生灵涂炭,填尸沟壑,决定即日起兵,保护一方百姓,解救万民于水火,不再拥护杨广为帝,而是拥立西京代王杨侑为新君,重振朝纲,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太平盛世。”
  校场内传来了雷鸣般掌声,百姓欢呼,兴奋地差点蹦起来,有的甚至喜极而泣,觉得太平日子即将到来了。
  李渊一副悲天悯人的仁者神色,他不提起兵谋反,依旧遵奉杨隋,只是要废掉杨广这个帝王,拥立了年仅十岁左右的杨侑,与当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如出一辙。
  裴寂、刘弘基等人都暗自佩服李渊的老辣和沉稳,表面上还是效忠大隋,展现自己的忠君爱国,完全处于救民于水火的意图,毕竟千百年来,谁要起兵反抗朝廷,肯定要被扣上大逆不道的罪名,李渊爱惜羽毛,不肯直接提出造反的口号。
  但是,不少聪明人都明白,李渊最后肯定会改朝自立,否则,这样起兵之后,即便拥立了杨侑,等代王年长之后,如何肯放心,让李渊手握如此重兵,发动废立君王的兵变,简直是大忌,所以,最后李渊不改朝换代,那么杨隋也会事后算账,对他进行清洗。
  随后,李家张贴新的军规、民政策略,免除三年的赋税,开仓放粮,不让百姓挨饿,同时招募新军。
  许多壮丁兴奋加入李家军,都觉得这个时候参军,算是心腹的主力军,享受的待遇和提拔都会比以后的军队有优势,加上局面的烘托,所以,不少男丁纷纷加入队伍。
  李建成、刘弘基负责新军招募之事,李渊还是希望自己的嫡长子,能够有更多的建树和风采,比起李二的鲁莽、不按常理出牌,他还是更喜欢这个稳重成熟的长子。
  李渊安排好一切之后,回返唐国公府,这时,李世民追上去,想请父亲分给他三万精兵,他要出雁门,阻抗刘武周去。
  “胡闹,你尚未弱冠,又无带兵打仗经验,自己领军去对付刘武周,这不是送死吗?”
  李二力争道:“父亲,这几年我也参与了不少战役,领兵带着也就是那么回事,当年罗成十五六岁,已经当先锋将军,去镇压杨谅了,十八九岁,独自带军去平定吐谷浑,孩儿自认为不输他多少,想亲自带兵出征,阻挡刘武周的入侵雁门,否则雁门郡一丢,咱们的北大门就空了,到时候太原郡岌岌可危。”
  李渊瞥了李世民一眼,若有所思,摇头道:“不行,你还是太年轻了,为父放心不下,打仗不是小事,你资历不够,难以服众,还是做几年副手,积累经验,再委以重任。何况,这一次,我们不必跟刘武周硬拼,先让雁门郡的隋将跟他拼杀吧,关键时候,咱们袭击雁门郡,抢占雁门关就是了。”


第0589章 皇后献策
  晋阳起兵的消息传开,使得天下义军沸腾,门阀震动,因为这是李阀代表,也是关陇贵族中,声望最高之一,不得不受重视。
  李渊虽然这些年仕途不红火,但他毕竟是皇亲国戚,跟杨广是表兄弟,一个外公,跟独孤家、杨家都有亲戚关系,另外,李渊的原配窦氏,乃是窦阀的一位才情不俗的千金,这使得窦阀子弟,跟李渊也有亲戚关系。
  他这一起兵,李阀、独孤阀、窦阀全都前去投奔,势力壮大很快,人才济济。
  这就是大门阀的优势,豪族子弟,觉得跟随这种身份的首领,才不辱没自己家族身份,而且,只有这样的豪门起兵,才能兼顾豪族门阀的利益,他们信不过那些出身草莽的豪雄。
  整个北方的反隋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江都行宫。
  杨广得到了部分消息,气的火冒三丈,大发雷霆,摔起了宫内瓷瓶瓦罐,玲琅玉器,来发泄自己胸中怒火。
  “反了,都反了,一群反贼,统统该诛!”杨广大呼小叫,整个大殿内,只有他一个人,侍女、太监都被他赶出去了。
  发泄过后,杨广颓废地坐在玉石台阶上,看着雕龙画凤的石壁,金碧辉煌的穹顶,纯金打造的龙床,这些是王朝皇室的威严和奢华,让杨广产生浓烈的不舍和留恋。
  他有一种预感,江山分崩离析,已经无药可救,从江都北返洛阳的路,已经被叛军重重阻隔,杨广也无心去征讨乱贼,只想好好享受一番,能够继续过着奢华的帝王生活,再挺个十年二十年,能寿终正寝就行。
  纵观这一生,杨广觉得自己做的大事已经够多,开凿运河,贯通南北,修筑长城,不亚于秦长城,让番邦前来朝拜,称之天可汗,这就够了,再也没有了大业之心。
  这时候,殿门开启,萧皇后走了进来,穿着上襦下裙的华服,襦衣长衫是鹅黄色,领口和袖口用金丝刺绣,还镶着绫锦,雍容华贵。
  下面则是一件圆弧形的多褶八湘裙,款式贴臀,宽摆齐地,腰间一条细细的带子,显得纤腰细细。
  萧皇后的肌肤如雪,亮泽绷紧,国色天香,如今已经四十五六岁年纪,但因为保养好,自己精通一些医术,驭颜有道,看上去还不足四十,身材饱满,纤腰款款,风韵犹存。
  就像一个熟透的苹果,从内到外散发着一股成熟的味道。
  杨广虽然整日浪迹于宫嫔之中,御女无数,朝三暮四,一日不知搂抱多少女子寻欢作乐,但他心中,还是非常敬重这位结发之妻,很少对她发火动怒。
  “陛下,你今日为何如此大发雷霆,是否有什么烦心的事?”萧皇后柔声询问。
  “反了,都反了,西北迅速崛起好多股叛军,在兴风作浪,危及大兴城,刘武周、梁师都、薛举、李轨,这些叛军首领,大多是我隋军地方郎将,现在也造反了,影响极其恶劣,朕感到,要众叛亲离了。”
  杨广雄心没了,反而多出了诗人独有的阴郁情绪,多愁善感,变得玻璃心,最忌讳遭自己人背叛。
  萧皇后听完也暗暗心惊,有些担忧,西北是门户,重兵之地,一旦造反,很容易跟突厥、西域联合,威胁大隋江山。
  以前是绿林盗匪们造反,如今加入了地方将领,这局势就不好控制了。
  “江都这边,也不太平,听裴矩、司马德湛禀告,杜伏威、陈族后人在联合,要围攻我江都郡,彻底将朕困于江东,目前丹阳辅公拓、毗陵沈法兴、海陵李子通、吴郡刘元进、豫章林士弘等人,都在蠢蠢欲动,发兵向江都郡进发,腹背受敌,让朕如何才能安心享乐下去?”
  杨广越说越伤心,好好的一个大隋王朝,变得这般田地,他无心再打理,只想着自己能够平稳在这里度过后半生,偏安一偶,享受帝王的荣华富贵,也是美事。
  当年他年轻锐志,为了谋取皇位,一直低调内敛,对于奢华和极欲都没有放开,登基之后,又匆匆忙着丰功伟业,南巡北巡不停歇,如今雄心磨灭后,他才发现享乐,也是人生一大幸事。
  萧皇后在一旁轻叹,看到丈夫一天天意志消沉,再也没有了当初的凌云壮志,帝王风采,现在的一举一动,行为思想,都是亡国之君的迹象了。
  “陛下,您终究是这个江山的主人,即便自己不去亲劳费神,但可以下一张旨意,调动忠君爱国之士,为陛下分忧排难。”
  “张须陀一死,还有何人有本事镇压那些叛乱?”杨广颓废一叹。
  萧皇后眼眸一亮,说道:“陛下,不要忘记咱们大隋还有一员福将,就是您的驸马,罗成那孩子,她迎娶公主,对朝廷忠诚赤胆,可以派他去征讨叛军。”
  杨广摇头道:“他已经困在涿郡,南面被窦建德的兵马阻截,北面有契丹、高句丽牵制,难以调兵出来了。”
  萧皇后解释道:“陛下,各地都有府兵,却无良将,更缺少像张须陀、罗成这等将帅,可以低下一道圣旨,调动罗成一个人,去往西北,当年消灭吐谷浑时候,在西海郡驻扎的那批兵马,可都是他的旧部下,如果他能过去统领,一来可以防范西海郡的府兵郎将趁乱自立造反,而来驾驭部将,对西北薛举、李轨等人进行镇压,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杨广听后,忽然间来了些许精神,也觉得这个建议很好。
  “好,我这就让秘书监袁充起草一份诏书,封佑国公罗成为平西大元帅,即日起赶往西海郡,调动西北府兵,征讨薛举、李轨等乱臣贼子的叛乱!”
  萧皇后又道:“至于江都郡的安危,陛下身边追随的武将中,有赵才、来护儿、鱼俱罗、裴虔通、王世充等将,何愁不能对付杜伏威等草寇之辈?”
  杨广闻言点头,这才找回了一些自信。


第0590章 接纳秦琼
  涿郡总管府,今日大摆筵席,罗昭云宴请一干文谋武将,同时为一个远道而来的部将接风洗尘,他就是秦琼。
  如果说,以前秦琼默默无闻,在辽东战场上,也是因为罗昭云的提拔,才从队正,诸部升到都尉,以他当时接近四十岁的年纪,这种职位,并没有引起被人多大重视。
  但这两年,秦琼在张须陀账下,南征北战,镇压不少的地方叛军,他骁勇善战之名也随之传开,普天之下,提到张须陀,就不免会提到秦琼、罗士信、程知节几个得力干将。
  这三人中,罗士信勇而无谋,程知节粗中有细,秦琼却稳重老成,有将帅之才,最为受到器重。
  目前涿郡的武将体系中,除了薛世雄、麦铁杖两位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军外,其它多事年轻俊杰,历练不够,无法做到独自统军出征,独挑大梁。
  薛世雄被安排在涿郡南部清河防线,与窦建德对峙,麦铁杖则镇守临渝关和辽东郡,罗艺毕竟身为罗昭云父亲,所以没有安排危险任务,坐镇涿郡,等自己出去走动,至少让涿郡稳固,不大权旁落。
  如今秦琼的到来,让罗昭云心头大喜,大器晚成,历经磨难与锤炼,终于有了大将之风。
  罗昭云举杯,亲自为秦琼接风敬酒,让秦叔宝受宠若惊,他本以为自己是个逃将,过来难免受到几分挤兑和嘲讽,想不到,罗昭云丝毫没有责怪,反而如此地款待他,心中热乎乎地受用。
  “秦将军,请为在座诸位,讲解一下,这次代海寺之战吧,也让我等知晓,李密和瓦岗军的厉害。”
  罗昭云想为这些年轻将领上一课,否则,他们总觉得自己出身将门,熟读兵法,不怕农民义军放在眼里。
  秦琼放下酒杯,感慨道:“事情是这样的,张元帅这次为对付瓦岗军……”
  他一边娓娓道来,宴席上的文谋武将们,静静聆听,都很好奇,这两年战无不胜的张须陀,隐隐成为眼下大隋第一将领了,却忽然遭遇失败,全军覆灭,使得自己兵败身亡,这是载了大跟头,而且难以挽救。
  别人失败,至少主帅保住性命,可以再战,张须陀在此战中殒命,就没有了再翻盘的机会,注定无法向李密报仇了。
  “想不到李密如此狡诈,不但精通谋算,就连武艺也非常高强。”长孙无忌率先感叹。
  “看来,瓦岗军逐渐壮大,的确有过人之处,李密、王伯当、徐世绩等人,都是了不起的豪杰!”薛万述忍不住赞道。
  秦琼道:“不过,瓦岗军内部也有矛盾,翟让虽然心地仁厚,但毕竟目光短浅,根本无心争霸天下,但是李密却不是省油的灯,野心很大,从他带兵攻打荥阳,进逼洛阳就能看得出来,他想要控制京城,然后有更大图谋,到时候,瓦岗寨的新老势力肯定会水火难容,必定会出现祸端。”
  长顺顺德、温彦博、杜如晦等人点头,觉得秦琼说的很有道理。
  罗昭云心知肚明,李密和翟让,肯定会出现矛盾,到时候瓦岗军内讧,伤到元气和根基,李密终究难成大器。
  但即便历史曾这样发展过,但是在这个相似的空间世界内,他也不会完全信奉历史,因为眼下的历史走向就完全不同了。
  罗昭云不会轻视任何对手,这样才能走的更远,诸葛平生唯谨慎,小心驶得万年船。
  接下来,罗昭云与秦琼、薛万仞、麦孟才等人举杯畅饮,这些人日后都会成为罗家军的中流砥柱。
  次日,罗昭云在白虎节堂召开聚将会,当众宣布,擢升秦琼为将军,不再是亚将、偏将了,而是可以独立带军出兵的将军。
  众人一凛,都感到国公对秦琼的器重,不过,薛万仞等人并没有不满,因为不论资历、年龄、声望,秦琼都比他们要大一些,而且秦琼的武艺不俗,能够独立带军征战,所以都接受这一任命。
  “诸位,我北方有六郡,一直在征兵,目前招募的新军三万,从六郡分批次抵达涿郡城外的新军营,这批三万人马,就交给秦琼来训练、调度,麦孟才、薛万述为左右亚将,辅助秦将军练兵,本帅期待这支新军,日后能成为一支精锐之师,武器装备、粮饷战马,等你们接手之后,可以报备,尽量满足条件。”
  “末将领命!”秦琼起身抱拳,郑重其事地接受任命,心中感激,溢于言表。
  他以前在张须陀的账下,被提拔到了亚将,能够独立带军一万人,安营扎寨,负责一军,如今军职级别再次擢升,成为将军了,虽然不是朝廷正式任命,但是罗昭云负责六郡总管,可以先提拔,后上报给兵部,即便暂时没有相应爵位,但是不影响他掌领军权。
  “我有一套新的练兵之法,能够提高体能,可以用于新兵训练,还有两套阵法,你也可以运用。”罗昭云对秦琼的人品和能力很放心,所以打算把自己新总结的基础体能训练,还有李靖改造后的阵法,挑选了三才阵、车悬阵等几个,传授给秦琼。
  秦琼接过之后,感受到了罗昭云对他的信任和重视,越发带着一层感激:“多谢,多谢罗元帅!”
  他本就是重情重义之人,心中想着一定不能辜负所托,在罗成账下尽忠效命。
  这一日,高士廉带人回来,告之罗昭云,书院地址已经选好,初期规划图纸也被宇文恺后人设计完,只等开工了。
  罗昭云看着高士廉年纪已高,如果工程类、日常事务等需要他来指挥解决,太为难大儒了,所以,派长长孙顺德、高表仁,负责此事,主抓幽州六郡教育之事。
  自此,军事、商业、银行、冶铁、工程建设、教育文化、邮寄、马政、耕田等各方面全都有条理地运行起来,俨然如地区自治一般,长久下去,北方六郡的综合实力,民生条件都会提升起来,不亚于大隋盛世时期的社会写照。


第0591章 撮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