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山争雄-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香山自晋代葛洪的丹井,始有记载,距离蓟城西郊三十里,地势险峻,苍翠连绵,站在山顶,可以望见蓟城全貌。
  建筑风格小部分有罗昭云的意见,其余都有高士廉、宇文温来负责,打造一个大型书院。
  不论教育、经济、军队、城建等方面,都在齐步发展,使涿郡换发勃勃生机,周围郡县百姓,不甘疾苦、贫困,纷纷来投,使得涿郡的人口激增。
  就在这时,罗昭云得到了消息,高昙晟在辽西起兵了,兵力达七万,号称十万,进攻北平郡,要切断燕郡和渔阳郡的联系,同时契丹、奚两部也派人进攻燕郡,配合高家,夺取北边三郡。
  与此同时,窦建德在长乐城誓师,要统领三军北上,进攻涿郡,统辖北方,成为唯一的北边雄!
  “该来的总要来的,窦建德、高昙晟这是不打算给我发展的时机。”罗成心如明镜,猜出二人联手之目的。
  目前北平郡守邵长函和府兵鹰击郎将贺兰宜全都发出紧急战报,他们守卒和府兵加起来,只有一万五千人,根本就挡不住,短短几日,几个县邑就被攻陷了。
  燕郡的祖颋和宋镶也在加紧求救,面对契丹和奚族的骑兵冲掠,也抵挡不住。
  北方战火被突如其来点燃了。
  蓟城内的百姓听到消息,人心惶惶,都在犹豫要不要逃亡。
  但很快,总督府就贴出告示,佑国公罗成,将亲自带军出战,平定北方边陲之乱。
  同时薛世雄、罗艺带兵南下,抵抗窦建德的大军。
  这一日,罗昭云亲自挂帅,身披银色战甲,带军五万开赴渔阳郡,总督府的事,暂由如意来主持,她身为大隋公主,身份高贵,批阅一些地方奏折,决定一些事情,无可厚非,都认为她的身份和威望符合。
  由于萧依依和宁沐荷各有事情要忙,所以如意就把长孙无蓉带在身边,帮着打理地方的日常政务,经过一个多月的相处,长孙无蓉以及融入了罗府的生活,跟罗昭云的家眷关系极为融洽,她本身又聪明伶俐,所以很得诸女的喜爱。
  五万大军中,有一万五千骑兵,三万甲士,五千弓箭手,浩浩荡荡朝着渔阳郡赶去,旌旗飘展,兵甲锵锵,声威振动。
  “罗帅,这次还用得着你亲自出马吗,交给麦某人,也能横扫高氏乱军了。”麦铁杖是这次行军副帅,他觉得对付高价的兵马,用不着罗成亲自出头,自己就足以应对了。
  罗昭云沉思道:“大意不得,高家军比较是北齐皇室的后人,潜伏几十年,暗中招兵买马,实力肯定不是普通的暴民乱军可比,这极有可能训练成精锐之兵,而且还要契丹、奚部族的铁骑入境,本帅当亲自前来镇压。”
  “那头阵就交给麦某吧。”麦铁杖也是一员猛将,老当益壮,带军严明,最适合冲锋陷阵。
  罗昭云点头道:“好,先锋军由你来指挥了,所到之处,希望你们能所向披靡。”
  “得令!”麦铁杖微微一笑,他已经憋了一年多,没有战事,浑身都痒了,这次正好舒筋动骨,热血冲杀一番。
  三日后,五万大军抵达渔阳郡,短暂逗留后,继续向北平郡的地盘进发。
  行军第七日,在渔阳与北平的接壤地带,涿郡兵马跟北齐复国军来了一次交锋。
  麦铁杖父子带兵,统军两万,与北齐复国军的三万人在荒野上摆开了阵势。
  “呜……呜呜……”数十支牛角同时吹起了苍凉激越的号角声,在原野上空响彻开来。
  北齐一名将领斛律垂云,这是当年北齐三大战神之一斛律光之孙,自幼熟读兵法,布下三才冲轭阵,严以待势,脸着带着一股孤傲神色。
  今日他把这一场战役当作成名战,北齐要复国,就需要从辽西、辽东崛起,先吞下幽州一带的郡县,然后向南推移,他身为斛律光的后人,当再现战神家族的光彩。
  麦铁杖瞥了对付的阵型,冷哼一声:“华而不实,来人,传令下去,布偃月阵,准备冲锋。”
  “喏!”有传令官下去传达军令,很快,阵型微变,五千骑兵在前,形成偃月之形,长兵森然,要以骑兵的锐利为刀,斩杀对手。
  这偃月阵早已被罗昭云和麦铁杖等商议改造过,现由骑兵一层层套嵌,千人队为一层,内外分五层,可入海上波涛一般,一重一重地加力,前赴后继,扑杀上去,推移碾压。
  “对方只是寻常偃月阵而已,不足为惧!我这三才阵,有天地人三者结合之寓意,外有游骑,中有战锋队、攻坚队,后有中军和左右驻队,进可攻、退可守,还能左右包抄,单以阵法高下判断,我方已经胜了。”斛律垂云满口的兵法论调,神色冷傲,旁边的俾将们不明所以,均觉得斛律光后人,精通兵法,指挥绝对错不了。


第0541章 冲锋攻阵
  斛律垂云觉得自己布的阵型,在兵法上,比边戍隋军的阵法要高明,按照兵法上的记载,三才阵攻守兼备,可以应对偃月阵了。
  四周的俾将、都尉们也深信不疑,因为他是北齐名将之孙,当年斛律光可是战功赫赫,百战百胜,为北齐打下很大疆域,震慑北周,压制契丹等部落,用兵如神。
  他出身将门,用熟读兵法,自然被北齐这些遗民们推崇,列出的阵法也有模有样。
  “弓箭手准备!”
  中间的战锋队士兵,手挽长弓,瞄准了对方的军阵前,只等交锋了。
  麦铁杖身为前军统帅,拥有五千多骑兵,这是他最大的底盘,因为这支北齐军多是步兵,骑兵只有两千多,却作为散骑在位,负责拦挡和滋扰作用,显然没有安排成主力交锋的作用,大概只想硬挡己方的骑兵冲锋而已。
  “书呆子啊,没有实战过,不知道骑兵阵的威力,也好,这一课就算我指点北齐的晚辈了,不过学费肯定要惨痛付出。”麦铁杖心中暗想,转过身,环顾了一周俾将、都尉。
  “都给本将军听好,我们身份罗少帅的精锐之兵,负责先锋扫敌任务,这一战,是我们立功好机会,踏破敌阵,击败乱军贼子,安抚一方百姓。”麦铁杖虽然是粗人,但是罗昭云没少跟他做口头工作,让他在作战前,多动动嘴,说一些大义凛然的话,提高凝聚力,出师有名,胆气就足。
  果然,军心瞬间点燃,气氛激荡,热血沸腾,三军大吼:破军!破军!破军!
  哐哐哐哐!
  将士们用长兵、后盾磕着地表,发出一股震颤之声,节奏鲜明,铿锵有力,所有的士兵都感到血脉喷张。
  “赵铎、欧阳雍、麦季才,你三人带着骑兵阵冲锋,务必冲散步兵方阵,给我趟过去,插入中军。”
  “属下得令!”
  顷刻之间,俾将到位,传令下达,骑兵开始移动,第一排先动了,手中握着圆盾,一手持着长矛,盾和矛配合,攻守兼备,虽然攻击力会减弱几分,但是防御力却能大大增加。
  这是罗昭云从欧洲骑兵身上,得来了启发,给骑兵每人都配备圆形滕盾,既能手持,也能用手臂挎着,长矛搭在盾边,整个人躲在后面,对付步兵阵还是非常有效果的。
  因为步兵阵对骑兵,往往以弓弩箭矢、长枪林阵为攻击手段,如果第一排、第二排的骑兵使用轻质的盾牌,抵挡箭矢,减少伤亡,又以战马的速度前冲,无疑使战力大大提升。
  “轰隆隆——”
  骑兵冲锋,偃月如刀!
  第一排千人队,以偃月的弧形向敌军方阵冲杀,刚奔出十多步,第二队骑兵也动了,但是阵型已经有所变化,不再是像第一排全部排开,而是交错成两组。
  第三队、第四队的骑兵更是阵中有阵,以车悬的阵型为主,各骑之间的间隔不同,战马间留出空隙,使他们发起冲锋时,不会相互拥挤踩踏,也使敌军步卒可以在战马间闪躲让路,不至于把路堵得死死。
  第五队骑兵则是策应冲锋作用,避免被敌军包抄。
  “杀!”隋军大吼,马蹄殷雷,滚过大地。
  “放箭!”北齐复国军开始远射,万箭齐发,俨然乌云。
  咻咻咻!
  箭矢破空,急促射来,却被骑兵的圆盾挡住不少,发出嘭嘭嘭的撞击声,如果换做以前,肯定不少骑士被射落在地了。
  而这一次,一轮四五千支箭羽过后,竟然只有两三百人落马,伤亡率减少了一大半。
  第二组弓箭手紧接着射出,笼罩下来,但是第一排的骑兵,仍然没有伤亡过大。
  北齐军俾将和管理弓箭手的都尉都傻眼了,意识到这支骑兵跟以前传统的骑兵,貌似装备有些不同,不但一手持矛,一手持盾,连战马的头颅上都带着铁皮,防备弓箭射到马首上。
  “对着马腹平射,他们的战马防备并不全面,那是攻击之处!”有北齐俾将发现了破绽,号令弓箭手射击战马前胸和腹部。
  这是破绽所在,因为给战马再全副武装,造价太高,罗家军不可能短期内打造一支浑身铁甲的骑兵与战马,能给坐骑配备了头具,就已经相当不错,是一个进步了。
  第三轮的箭矢低射而出,的确能射中一些战马,摔倒在地,人仰马翻,惨叫之声络绎不绝。
  但摔倒在前的人,会绊倒后面的骑兵,不过,这些摔倒的骑士和坐骑,同样成为了活靶子,被低射而来的箭矢射成刺猬,但后面骑兵反而并没有被波及到,这是低射的弱点。
  第二队、第三队的骑兵悍勇无畏,快速穿过受伤的同伴,眨眼便冲到了阵前。
  北齐军的散骑队硬挡上去,要阻滞敌军铁骑的冲锋,减缓速度,给后面步兵卸掉对方的攻击力。
  “将士们,立功机会来了,杀——”
  赵铎作为第二队的都尉,指挥骑兵,直接压上去。
  咔嚓咔嚓!
  骑士手持长矛朝前猛刺,利用战马的惯性,向前撞击,犹如钢铁洪流,向前推移,顿时间,厮杀惨烈,血流成河。
  双军骑兵率先交锋,精锐与平庸,几乎一个照面就能凸显出来。
  噗噗噗!
  北齐军尚未大战过,也没有严密组织,可不像隋军这样,三人成组,配合杀敌,所向披靡。
  麦季才指挥第三队紧跟上来,投入战斗,以车悬锥形阵法,朝着步兵阵里层冲击。
  惨烈大战,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第0542章 故步自封
  骑兵的优势逐渐发挥出来,以铁骑冲锋,犹如尖刀刺向灌木,自然披荆斩棘,没有足够的经验,悍勇的血气,是难以用步兵对抗骑兵的。
  整个大隋跟突厥作战中,使用步兵在旷野上战胜骑兵的例子,也屈指可数,杨素那次大胜,可谓辉煌。
  罗昭云曾用步兵加少许骑兵,击败过高句丽的骑兵追击,都是比较罕见的。
  北齐军常年没有打过打仗,即便有过一些训练,但是没有真正浴血厮杀,许多新兵还没有见过血,哪有那样的胆气,敢面对铁骑的冲锋而不变色?
  哗啦啦!
  兵甲撞击发出交颤声,随后不少步兵被方阵准备不足,被铁骑给重开了口子。
  一波又一波的猛攻,赵铎、麦仲才、欧阳雍三位都尉率领骑兵队如浪重叠轰击,相互交错,像是一张大网张开,让步兵四处躲避,阵型大乱,却又无法真正逃离。
  一旦让骑兵阵发挥威力,他们可以像除草机一样,扫平眼前的一切。
  “立功机会到了,杀——”
  “隋军无敌!”
  前几排的骑兵多是久经沙场,在边戍作战过的老兵,经验丰富,知道什么时候该用战马冲击,什么时候出矛,什么时候加速,彼此配合,趟过了第一个步兵万人方阵后,这北齐复国军的方阵如同豆腐块,被切得凌乱。
  后面的骑兵继续顶上来,使得整齐切割的豆腐块变得更加琐碎。
  当五队骑兵,冲过去了四队后,这万人队已经死伤过半了,第二队骑兵跟北齐军的第二方阵再次交锋。
  这时候,在中军位置的斛律垂云才发现不妥,因为他前方的两千骑兵,跟对方的骑兵一交锋,顿时就疲软了,差距很大,阵型杂乱,不懂时候还挺好看,一旦实战起来,就像纸糊的,机动慢,而且没有进攻的阵型,跑位中毫无规制。
  “怎么会这样?兵法上不是这样写的,只要布下三才阵,整体推进,或者以静制动,就能攻守兼备,怎么不灵光了,兵书难道出错了?”
  斛律垂云熟读兵法,背的滚瓜乱数,各种条条框框,解析注释,他都记着,可是实战却是第一次,他还在考虑着理论问题。
  “击鼓吹号,全军压上!”麦铁杖准备将步兵压上,除弓箭手外,长兵、重甲兵要投入战斗了。
  此时,弓箭手向前推移,然后朝着四十五度的斜上空,射出弓箭,而箭矢落下的范围,已经快达到中军的方位了。
  咚咚咚!
  麦铁杖亲自率领大军进攻,在骑兵之后压上,要与对方真正开始阵地战了。
  铁骑只是负责趟路破阵,把对方的阵型大乱,使军心不稳,然后压上重甲兵、长兵等。
  噗噗噗!
  重甲兵手持厚盾牌,手持一条长矛,身后则是长枪、长戈队伍,如同小山般凝重厚实,碾压而过,对方的步兵本就零散,无法组织有效反击,只能向后撤退。
  一退一进,士气高下立判。
  “给我杀!”麦铁杖目光冷冽,狠狠咽了口吐沫,手持马槊向前疾指。
  大军所向,尽在指挥之下,攻击如潮水,没有一刻停止,无数地士兵前仆后继,他们要用强大的战力,压垮北齐复国军的将士。
  事实上,斛律垂云所在的中军,已经面临着骑兵尖刀急刺的危险。
  他没想到,前面三重阵,接近两万人,都没有阻挡住对方的骑兵冲击,打破了他的预想使他被动起来,感到手足无措。
  “顶住,一定要顶住!”斛律垂云大声呼喝。
  “斛律将军,前面数阵告破,无法抵挡,再不撤军,中军也要被冲击,到时候就无法组织阵型,会面临大败。”一名俾将提醒主将道。
  斛律垂云暗恼道:“那你说该怎么办,撤退吗?”
  “是,末将以为,当及早撤出去,回城备战,否则,持续缠斗下去,我们会全军覆没在这。”俾将汪振说道。
  此时此刻,两三千的铁骑穿过了第二个步兵方阵,就象铁犁拱开了一层沃土,而那田土随着犁铧地前进,分别向两侧翻滚着,被犁开一道道沟壑,鲜血到处绽放,残肢掉落,首级飞滚,一片血腥。
  “杀杀杀——”隋军越战越勇,北齐军犹如退潮一般,倒卷回去。
  “撤兵!”斛律垂云也看出大势不妙,无法挽回了,实在想不通,为何自己阵法高明一筹,却无法阻挡住隋军的进攻,难道是士卒的差距?
  直到如此大败,斛律垂云仍想不通败在那里,最后心中觉得,非自己指挥之罪,而是北齐军的士卒太脆弱不堪了。
  兵败如山倒,斛律垂云带着一万多人撤退,有接近三千骑兵追击,这一路上,又折损不少人马,回到滦诚的时候,只剩下数千人了。
  这场憋屈仗,让斛律垂云差点痛哭,原本是一次成名战,结果却输的这么惨,让这名将之孙,情何以堪啊!
  麦铁杖指挥若定,围歼剩余的残军,投降者不杀,负隅顽抗者,统统击毙,不留活口。
  这一战,杀敌一万三千人,降兵四千人,逃散几千人,剩下三四千人退到了滦城内。
  战斗结束后,麦铁杖没有擅自冒进,而是原地休整,吩咐士兵打扫战场,区分双方士兵的尸骸,分批次焚烧尸体,免得闹瘟疫。
  清点武器装备、马匹等,破损的铁器、兵甲回收,熔炼后可以重新制作武器、五铢钱等,有条不紊,等待后方主帅的到来。
  北平郡只有两座重镇城池,一是治所卢龙城,一个是滦县,其它都是小镇,这里属于边陲之地,并不安宁,所以百姓少,城池也稀松。
  不过北平郡有一个重要的榆林关,这里有长城,是阻挡高句丽、契丹、靺鞨入关的重要防御,也是阻隔燕郡、辽西的要塞,目前北齐军派兵攻克了北齐的滦城和榆林关,只有卢龙城仍在坚守,燕郡同样岌岌可危了。
  北齐军的主力,多数在榆林关,然后高氏主要人物高昙晟等人,已经挥兵去攻燕郡,誓要把辽西之地全部囊括进来,与辽东打通,那么关外这一带汉地,就都属于北齐遗民的了。


第0543章 堵死后路
  荒原之上,紫红色“罗”字大纛旗高高飘展,三万兵马整齐有素地行军而来。
  麦铁杖带着俾将以上将领,前往迎接,顺带亲自汇报战况。
  罗昭云由十八名新燕云骑保护,前方、两侧和后方都是一万精锐骑兵阵,犹如铜墙铁壁一般,可应对任何突发事态。
  “报——麦将军率部将,前来恭迎大帅,禀告军情。”
  “传令,缓行两里,原地歇息整顿!”
  “得令。”传令官背着令旗,掉头前去传达军令。
  这是行军时候值得注意的细节,如果立即停住,传令不及时,很容易有的地方停住,有的地方停不住,信息不能完全同步,会发生拥挤、踩踏、撞击事件,而且阵型会崩乱,一旦有敌兵来袭,会瞬间锐气磨消,军心涣散。
  队伍缓行,然后有意识地止步,阵型不会发生任何变化,严格的军纪和随时整齐的阵型,有利于提高三军将士的自律,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压制懒惰情绪。
  须臾,麦铁杖带着十几名俾将,身穿铁甲,进入中军,向主帅汇报先锋战绩。
  罗昭云听完之后,摊开地图道:“目前北齐军主要兵力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在北平郡,一部分进入了燕郡,前者有五万军力,后者三万多人马,这一次先锋军大捷,击垮三万主力,余者不过数千人逃回滦县,据探子回报,这座城的守兵原本只有三千,正是一举攻克的好时机,麦将军听令。”
  “末将在!”
  “本帅命你,带来先锋军,立即围困此城,不要急着强攻,以围城打援为主,吸走卢龙城外的一万兵力,本帅火速前往榆林关堵截,让北平郡的敌兵,无法去燕郡汇合,也把辽西、辽东的北齐军、契丹人堵在关外。”
  麦铁杖一听,就知道罗帅又下一步好棋,让北齐军疲于奔命,还断其后路,影响军心,自然无法鏖战下去。
  唯一的去路,北齐残军职能向北,通过北平郡与契丹接壤地带,借契丹底盘,退回辽西区,道路曲长。
  “末将保证完成任务。”
  “哈哈,信得过你,麦将军,都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你就是很好例子,虽然接近花甲,但老当益壮,勇武精神一点没有渐衰,这次劳烦麦将军多带一带新人将领,给他们一些锤炼机会,为我北边戍军,培养更多的带兵人才。”
  麦铁杖被当众夸赞,委以重任,红光满面,觉得很有颜面,他身后的一些俾将,闻言后也都有些暗自激动,如果给他们机会,多尝试带兵锤炼,在北方诸郡,很快就会凭借战功,得到提拔了。
  “罗帅放心,儿郎们的干劲很足,这次部将们都很勇敢,假以时日,不少人都会成气候,堪当大任了。”
  麦铁杖也忍不住赞了几句,给自己的部将们卖一个面子,让他们心生感激,也好为后面的合作打下好基础。
  罗昭云露出欣慰之色,点头道“那好,在我罗成治军辖下,不依靠庇荫升官,全凭战功和谋略,真才实学,只要你们谁的才能出众,具有实战性,必会得到升迁,不必担忧,放心去作战吧,你们的家眷和亲人,有总督府拨款提待遇,战死者,追封烈士,家里免赋税,有抚恤金,所以,尔等无须有后顾之忧!”
  诸将听完,鼻子略微发酸,为自己能够在这样有人情味的军队中任职,感到自豪和荣幸。
  他们七尺男儿,从军入伍,并不畏死,却担心自己死后,家穷四壁,上有老母,下有孩儿,缺少劳力,无法度日,有总督府这样直接提升对将士们家属的照顾,的确可以减弱他们的顾虑。
  麦铁杖带部将离开,回到先锋队伍中,立即启程,开赴数十里外的滦城。
  这是一座小城郭,方圆不过数里,住户只有三万人口,多是老弱病残,壮丁早就去参军了,在罗家军的队伍中。
  所以,城内百姓关门不出,更不会帮助这些北齐人守城。
  虽然在数十年前,这里的百姓曾经属于北齐人,但大隋建立后,人口迁徙,文化推广,他们对寿命短暂的北齐,并没有太多归属感。
  北齐之前是东魏,从北魏分离出来,北魏又是胡汉杂糅,汉统文化少,因此百姓对于效忠于谁,什么国家的人,并没有那么强烈意识。
  对他们而言,谁的拳头大,就听谁的,谁给的好处实惠多,就拥护谁。
  目前罗艺父子治理北方四郡,推行许多新政策,减租减息,罢免徭役,发放救济粮,打工有钱赚,物资也充足,海盐也精细了,生活质量得到提升,所以,他们更愿意接受罗成的管辖。
  民心所向,在于你真正为他们着想,满足了劳苦大众的切身利益。
  麦铁杖率领两万兵马围滦城,派骑兵四处游动,一旦发现从卢龙过来援军,立即以骑兵阻截、袭击,围城打援,以逸待劳,并不真正费力去攻城,那样伤亡太大,会几倍于守军。
  罗昭云调整路线,大军绕过滦县,直接去往东北角的榆林关,那里有一万敌军驻扎,对于他而言,并不难夺下。
  调换作战的顺序,把北齐军的思维惯势打破了,他们还以为隋军会先来救卢龙,或是一点点推进,逐一进攻城池,做好坚守准备,却不料滦城被困,并不进攻,反而是没有定所的卢龙城外的北齐军,感到没有安全感。
  大将高勇虎派出一名副手,带一部分兵力,去往滦城解围,要跟城内的大军里应外合,但几千人尚未接近滦城,就被铁骑拦截,切断成了几块,溃不成军。
  卢龙城内的贺兰宜趁机带着六千府兵出击,跟城外高勇虎麾下的五千兵马大战,互有伤亡,但是麦铁杖派来了一千骑兵过来游荡,领剩下了两三千人马,无心恋战,直接向榆林关的方位溃散逃亡了。
  当接近榆林关时候,发现罗成亲自坐镇,正在指挥大军攻打雄关,高勇虎顿时蔫了,带兵北窜,打算借道逃出北平郡,这里真没胆子待下去了。


第0544章 攻打临渝关
  临渝关,依渝水而建,渝水源自燕山东麓,水量充沛湍急,大隋开皇三年在此设立关隘,防止东北游牧部落、高句丽进入关内的一道重要隘口雄关。
  如果当年杨玄感起义,能够快速挥师北上,赶在杨广在辽东大战的时机,占据此关,把杨广和文武大臣,百万雄兵阻挡在关外,那么他或许真能造反成功。
  这种城关,典型防外不房内,如果从临渝关北面看,雄关巍峨,依山傍水,卡在山峰之间,城墙高厚,连接山岭,又横着一条渝水,很难攻克。
  但从雄关南面望去,只有一座护城墙而已,是一座雄关山城,对关内的方向,城墙与防御设施并不多险峻。
  此时,罗成率领两万步兵,一万铁骑,进攻临渝关。
  一排排弩车、脚弩、连弩等统统备好,都是精锐远攻武器,罗家掌握的几座兵工厂,数年来打造弩机,数以万计,甚至成立了单独的弩机营。
  五千弩机营的弩手,身上背着大弩和小弩,大弩能够达到一百五十步有效射程,小弩可以射到五十步,能够不断连发,属于近距离的射击武器。
  除了单独作战的弩机手外,还有更强大的车弩、脚弩需要两三个人配合,甚至需要战马拉动,箭速奇快,而且杀伤力巨大,完全压制了城头的守军。
  此时此刻,墙头的北齐军都趴在那里,不敢露头,城下一排排集束般弩箭,如潮水般向城头上倾泻,除非不要命的抬头,直接被射穿。
  不过,攻城作战,步兵才是绝对主力,弩箭舍得再多,也不可能凭此就攻下城池,最后还是得靠步兵冲锋陷阵,攀爬城墙。
  罗昭云军旅生涯十年,积累不少经验,懂得让士兵们养足了精神再一鼓作气地进攻。
  战前做了动员会,率先登城杀敌者,奖励翻倍,能起到重要作用的士卒,不论是何身份,都会破格提拔两级,比如普通士兵立大功,直接越过伙长,擢升队正,如果是队正,那么可能直接提到校尉。
  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些人在罗帅帐下为兵,都是挑选的精锐,有傲视一方的激情和勇气,当号角吹响,战鼓擂动,将士们热血沸腾,瞬间方阵推移,争先恐后向前冲锋,一副要立大功的架势,竟是完全不将敌军放在眼里,简直如虎狼之师!
  方阵以百人队为一个方队,配备两架云梯,一个进攻,一个备用,交替使用,减少时间间隔,形成一个进攻单元。步兵每二十个方队为一团,有一副将指挥,都尉、校尉若干,组成一个独立大方阵。
  这座朝南的城墙只有三百米,朝西的城墙有两百米,东面城墙更短直接跟山岭峭壁对接了,所以能够攻城作战的地方,只有这两座城墙。
  密如骤雨的箭矢封锁了城头女墙的每个垛口,守军根本无法抬头,但随着步兵攻城的开始,远射弩机终于停下来,担心误伤自己人,这时候,城头的守军才开始反扑,朝着城下射箭、仍滚木、石头。
  罗昭云手执长剑,顶盔贯甲,站在距城墙一箭之地的一座土台上,亲自指挥攻城作战。
  大旗飘舞,数十面牛皮大鼓猛敲,震天响地,杀声一片。
  一万兵力投上去,跟在跟守军打得如火如荼,不过,精锐虽勇,士气如虹,但毕竟不占地利优势,所以伤亡还是在所难免,很快,城下已经堆积不少尸体,血流成渠。
  噗噗噗!
  刀锋斩掉头颅,砍掉手臂,鲜血喷洒,染红了城墙。
  隋军将士仍然不要命地往上爬,但很快被乱箭射中、被石块砸到,摔下十多米高度,直接气绝,少许是重伤。
  罗昭云冷漠地看此攻城场景,他经历太多,心已经麻木,慈不掌兵,要统领三军,就需要一颗冷酷的心,杀伐果断,意志坚定。
  他的麾下暂时缺少大将,只有一些小将,比如薛万仞、麦孟才二人可供驱使,让他还算放心,都是全新的队伍与部将。
  此时,带兵攻城的将领,就是薛万仞、薛万备兄弟,朝着城池猛攻。
  一个时辰后,城池没有攻克,罗昭云下令撤回第一波大军,进行休息,改由麦孟才带领第二波万人队攻击。
  战斗继续,厮杀惨烈,有的队正带人杀上城头,但不幸,很快就被城头守军剁成肉泥,人多势众,长枪如林,刀斧齐出,一般士卒根本不可力敌。
  “给他们用上投石炮,试试威力!”罗昭云吩咐随行军匠团,组装重武器。
  投石机分很几种,简单的有人力投石机、扭力投石机等,高明一些有旋风炮、回回炮,三国时马均创下旋风炮,外形酷似风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