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江山争雄-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兴城,皇宫内。
代王杨侑召集西京留守的朝堂班子,有数十位文武之臣,都是老臣、侍郎、司马等二线臣子,商议解围雁门之事。
“诸位公卿,你们都是大隋臣子,当下圣上遇难,被困于雁门郡城,诸位可有什么退敌之策?”
这些老臣、侍郎们,没有什么实权,也不是中枢要职,因此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此时,虎牙郎将宋老生站出来道:“启禀代王,老臣愿意带领两万禁军前往,而且大将军屈突通为关内讨捕大使,就在关陇一带镇压叛军,只要派人招他引兵,与臣将合并一起,足有五六万人,也算一支强兵了。”
“宋郎将所言极是,就这样办。”代王只有十二三岁,暂时负责坐守西京。
……
东都洛阳。
越王杨侗得知消息后,也焦急万分,立即组织留守大臣们商议,樊子盖本想亲自带兵前往,但又恐四处的叛军得知消息后,带兵来攻打洛阳,失去王城,大隋江山就更危险了,所以,经过商讨后,东都派出陈祾、裴虔通带了数万人马,前往雁门郡勤王。
……
当各郡不少百姓听到消息,全都拍手称快,盼着这个皇帝早点死,这样,就不会再有那么多徭役和战争了。
“真是作死啊,这个杨广,从不消停,好不容熬过了三征辽东,现在却困在雁门,还招惹突厥入关,死了更好!”
各地义军听到这个消息,也都兴奋起来,杨广一死,天下将会大乱,朝廷分崩离析,他们起义军就可以反扑各郡官府。
瓦岗山。
翟让、李密等人紧急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对外出兵。
“诸位兄弟,大好机会来临,目前昏君杨广被困于雁门郡,被数十万突厥铁骑保卫,正发檄文号令各地府兵前往勤王,一旦府兵抽调离开,跟突厥数十万大军死磕,那么各地的隋兵就被削弱,正是我们发展地盘,攻击城池,扩充势力的大好机会,所以,本人向翟将军献策,要进攻通济渠西案的荥阳城!”
“荥阳城,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当年楚汉之争,双方曾屡据荥阳,刘邦取敖仓之粟扼项羽于荥阳东,终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此地靠近东都,重兵把守,不易攻取啊!”谋士柴孝和说道。
其余人也纷纷点头,荥阳可是大城,他们瓦岗军虽然这两年发展顺利,兵马壮大,但还没有攻打过如此大城,以往都是攻克小城邑而已。
李密说道:“荥阳的战略地位,各位想必也清楚,荥阳东有鸿沟连接淮河、泗水,北依邙山毗邻黄河,南临索河连嵩山,西过虎牢关接洛阳、西京,地势险要,交通枢纽,倘若我们占据荥阳,进可攻,退可守,以此为治所,就能够站稳脚跟,有跟天下群雄争天下的优势。”
在场的瓦岗豪雄们,听到李密的好言壮语,多少都受到鼓舞和振奋,热血激动。
不过也有人持怀疑态度,寒门出身,没读多少书,目标有限,从没想过争天下,只想占山为王,称王一片即可,安逸无忧,如翟宏、黄君汉等人。
翟让道:“这次出兵荥阳,不同于往日只是派一支兵偷袭,抢夺皇粮就跑,这次要把瓦岗通往荥阳一带的城邑和要塞都占据,防止隋军切断我们的后路和联系,所以,时间会长,离开瓦岗寨一段时间。”
李密接话道:“翟将军说的甚是,此次以攻城略地为主,不同以往掠夺偷袭,变得光明正大,正面抗衡,沿途大约有六七座小城邑,还要占据一段河渠,荥阳古城前,还有一座金提关要塞,易守难攻,故而,需要兵强马壮,训练有素的队伍出征。经过与翟将军商议,这次由本人李密领队,负责带兵前往,不知诸位兄弟中,还有谁愿意前往?”
当初李密跟翟让提及的时候,翟让虽然被说服了,但是他不想自己前往,毕竟瓦岗山才是他的大本营,他可不想放下瓦岗寨,丢家舍业,带军远征,万一瓦岗出现什么变故,很可能易主更权了,就不是他翟让说的算了。
对他而言,外面的城池如同水中之月,看似美好,但不如瓦岗寨实在,即便攻克,他不善管理城市,也没想过建立政权,推翻大隋,自己做皇帝,所以,翟让打算派李密出征,抢夺财富会运回瓦岗,哪怕失败了,他瓦岗山也能保全,没有大损失。
王伯当站起来道:“先生,我愿随往!”
徐世绩也抱拳道:“我愿意带兵前去杀敌,跟隋军堂堂正正一战。”
“还有我,李先生!”蔡建德起身。
“我也去!”贾雄犹豫片刻,也站起身决定出去闯一闯,否则总待在山寨,施展不了抱负。
“好,有劳诸位随同,我们为瓦岗寨,开疆拓地,打下一个大大的地盘!”李密心头高兴,一下子拉拢了山寨如此多的豪杰,加入自己的队伍中,出去历练,时间一久,自己就有足够的话语权了。
……
张须陀这一年内,击败了裴长才、石子河的起义军,而后又击败了郭方预的三万多起义军,之后的上半年,在齐地的左孝友、解象、王良、郑大彪、李畹等二十万起义军被他逐一击破,如今正跟河北卢明月十多万人胶灼厮杀。
这一年内,张须陀威名远播,镇压了河北、山东大部分的叛乱人马,维护了地方的稳定。
虽然都是起义军,但是有一些所谓的义军,在地方鱼肉百姓,烧杀抢夺,其实跟山匪、盗贼差不多,祸害一方,无恶不作,被张须陀镇压后,得到了百姓的欢迎,但也有一些正义之师,被剿灭下去,自然也有诋毁的声音,褒贬不一。
今日,张须陀得到官方檄文之后,得知圣上被围困雁门,需要各路勤王之后,忧心如焚,奈何自己不能撤离,否则河北叛乱局势死灰复燃,等若白来围剿,他要击败卢明月,解决当地的作乱。
“麦将军,本帅调给你一万人马前去雁门勤王,可愿前往?”
麦孟才愣了一下道:“一旦分兵,张帅兵马不足三万,如何抗衡卢明月的十万大军?”
“无妨,兵贵精不在多,本帅会来个釜底抽筋,智取卢明月,但是圣上的局势危及,所以,你带兵前往,跟其它府兵汇合,代表咱们这一支齐郡队伍。”
“好吧,我去!”麦孟才答应下来。
这一幕在各地上演,不少郡守、府兵鹰扬郎将都在商议对策,或多或少要派出一支人马前往,有几千、有上万,皆有所行动,否则,一旦圣上脱困,怪罪下来,但凡没有响应的郡守、郎将,很可能要被兴师问罪了。
第0491章 外族之祸
李渊去年被派往了弘化郡做总管,兼知关右诸军事,附近三个郡县的郡守、府兵都归他节制、统领,手里有数万大军,此时也接到了援救雁门檄文,他犹豫未决,从心理上讲,他也觉得这是一个大好机会。
虽然李渊看似平庸,但心有大志,只不过一直被压抑,杨广跟他算是表亲,但是对他心有防备,一直没有委托重任,还经常开他的玩笑,使李渊也很窝火,这两年,看到大隋江山飘摇,心中有了一些其它想法。
特别是,有隐世的古武宗门传人找上门来,推演他李家有可能接替杨隋,成为下一任江山的掌控者,让李渊又惊又喜,惊的是这个消息一旦泄露,他可能满门被斩,喜的自然是日后九五之尊的皇位。
所以,他早就偷偷将家人接过弘化,以免出现意外,保护不到家人。
但去年底的谶语,李氏当有天下的流言传来,吓得他坐立不安,好几日没有安心合眠,担心隐世宗门的传人,口无遮拦,把对他的推演,说给了外人,传到皇帝耳里,会惹来杀身之祸。
过了一个月,李渊得知了李浑、李敏、李善衡等人谋反被诛杀,满门数十口亲属被流放边戍的消息,异常担忧,随后大批李阀的人被削官,限制升迁,又过了很久,他并没有接收到任何朝廷制裁他的诏书,这才安心下来,但也不敢再也什么动作,对外都在称病,给人一种有疾在身、不堪大用的感觉,明哲保身。
这时候,挺拔英武的李建成走过来,说道:“父亲大人,加急檄文究竟是怎么回事,听说圣上被困雁门,难道是真的?”
“错不了,始毕可汗亲自带了数十万铁骑大军,已经攻克了雁门关,打开了中原与草原之间的咽喉之地,开启北大门,已经横扫了几十个城邑,估计眼下只有雁门郡城和崞县未告破,情况危急,去多少兵马也够呛能击败突厥大军,这次中原有难了。”
“父亲大人,那咱们是否也要出兵?”
李渊道:“嗯,出兵,若是不出兵,那就是不尊皇命,见死不救,跟谋反差别不大,所以,这兵马是要出,派去一万人马前往,能否真的勤王救驾,就不好说了。”
李建成一愣,已经明白了父亲的想法,那就是做做样子,却不真的去施救。
“可是父亲,若是陛下出事,突厥人南下,恐怕中原都要生灵涂炭,我们岂能坐视不理?所以,我们应该竭尽全力施救才是。”
“杨广死了,还有杨暕可以登基,甚至杨侑、杨侗,都可以接管大业,向天下发诏书,抗击突厥;但是他不死,我们李姓的人,都要死,而且大隋如今这样残破的山河,都跟这个昏君有关,他一死,天下百姓都有福了。”
李建成二十五六岁,秉性忠厚,颇有仁义之心,皱眉道:“父亲,可是那些继承人,并没有杨广的威慑力,凭皇权和威望无法调动更多的府兵,我们应该及早赶过去,阻抗突厥才对。”
“这是谁跟你说的?”李渊觉得自己大儿子品行虽然很好,但是过于迂腐,不懂变通,也不善阴谋诡计,信奉儒家经学来仕途,很容易吃大亏。
“其实,这是叶姑娘的意思。”李建成如实说道。
“补天阁的那个女传人,她找上你了?”
“是她派人送来书信,让我劝父亲,当以中原百姓生死为重,大敌当前,先抗敌外族才是真豪杰!”
李渊脸色犹豫,陷入了沉思,片刻才道:“既然叶姑娘这样说了,就代表隐门的意思,我们要借助她们的力量,不好拒绝,这样,你带兵两万,赶往雁门,与各路勤王之师汇合,能不能救圣上,就看他的造化了。”
“爹爹,孩儿也想去。”房门被推开,十五岁的少年走进来。
李渊脸色一沉,刚才他说的话可是有些大逆不道,被人突然打断,还推门进来,吓得有些变色,怒斥道:“为父说过多少次了,不准你在外偷听,整日游手好闲,也不爱读书,就知道惹事闯祸。”
李世民嘿嘿一笑道:“爹,你这样说,可就冤枉孩儿了,我不是不读书,那些诗书礼义太枯燥,我要学习真本领,能够挥斥方遒,指挥三军,做一位真英雄,罗成不是说过吗,宁做百夫长,胜为一书生,如今孩儿十五岁,也想趁此机会,前往雁门见一见世面!”
李渊看着二儿子,深知他的好动秉性,即便不答应,说不定会偷偷前往,眼下兵荒马乱,各地盗匪猖獗,都不安全,还不如跟随大军前往,反而能受到保护。
“建成,你带上世民吧,让他见识一下战场的残酷也好,免得他整日不知天高地厚,幻想跟罗成那样,少年成名,骄傲自大。”
“是,父亲大人请放心,我一定会看好二弟的!”李建成拱手,说话中文质彬彬,很注重儒家的繁琐礼仪。
……
涿郡西北,燕云堡内。
罗昭云看着檄文复印的拓本,深思熟虑半天,觉得这是自己现身的时机了。
“公子,当今陛下无德行,落困于雁门,咎由自取,我们既然打算争夺天下,为何还要去救他,让他自生自灭不好吗?这样朝廷政局不稳,义军反扑,一片大乱,正好有利于咱们起兵。”宁沐荷不解地问。
青霜、萧依依也都疑惑地看着他,不知他为何要执意去救杨广。
“我去救他,不单单是为他生死,而是突厥破了雁门关,对中原威胁太大,一旦杨广死了,使得朝廷群龙无首,即便杨暕、杨侑、杨侗等人可以被推上皇位,但是主少国疑,难以服众,短期内无法组织起朝廷大军抗衡突厥,会使得数十万铁骑南下,横扫太原、上党等郡,河东、河内一带都会遭殃,中原大地的半壁江山都要沦陷,百姓陷于水火之中,叫我于心何忍?”罗昭云一叹,他已经分析很久,觉得必须要救杨广,只有他活着,暂时大隋还能凝成一股力量,共抗突厥,否则,大隋瞬间就要崩塌,朝廷完了,中原也遭劫。
三女点头,没想到他看的如此长远,不禁对他的胸襟感到钦佩。
罗昭云语气坚定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草原上的游牧部落,向来是中原的外部威胁,绝不能放任入关,任其南下,祸害北方百姓,我虽然有志于争夺天下,也是在乱世中为苍生谋一个安宁而已,任其它人厮杀不休,还不如自己凭本身安定天下,但我绝不会为了那皇位,眼睁睁看着百万中原人,就这样遭受外族的侵犯,惨死于铁蹄之下,我要的是完整的锦绣江山,而不是支离破碎的疮痍山河!”
第0492章 胸有退敌策
罗昭云决定前往雁门,搭救杨广,不是为愚忠,也不是为了大隋,而是不想看到北方战乱,遭受突厥铁骑的侵犯,如果这时候不顾大局,内斗不断,很有可能像五胡乱华、金灭北宋、蒙古南下,满清入关一样,中原人要遭受外族人的奴役和杀戮。
虽然罗昭云并不是完全仇视外族,也非没有包容心,实在是外族入主中原的前期,往往充满了杀戮,也许数十年后,才会考虑吸纳汉人来维持统治,这数十年内,得惨死多少人?
罗昭云不想看到这样的惨状发生,毕竟那些突厥人,不会怀着汉人礼仪之邦,要怀柔各邦国的胸襟,他们更多的是抢夺、奴役、杀害、霸占为主,野训未开,决不能让他们进入中原燃烧战火。
“公子,可是突厥有数十万骑兵,各地前往雁门的府兵不知多少,但数目肯定不会太多,眼下大隋朝廷的号召力下降,各地烽盗四起,威信大不如前,勤王之师,需要自带粮仓,远行千里,最后抵达雁门关,战斗力和人数能剩下多少?”
萧依依也担忧道:“各路人马互不归属,即便汇聚在一起,恐怕也不好协调,无法统一行动,面对突厥铁骑的冲杀,根本就难以抵挡,救不出被围困的圣上。”
罗昭云微微一笑道:“放心,我不会明知必死,还执意去送死,这次突厥人数虽大,几乎倾巢而出,他们对中原并不熟悉,只是抱着掠夺想法,暂时还没有占据城池,彻底攻下大隋的想法,这个心理就注定他们不会待久。”
他知道历史上的雁门之围,最后被解开了,杨广并没有死,所以,罗昭云才很自信能够去化解。
宁沐荷询问:“公子打算带多少兵马前往?”
“十八护卫就够了。”
“什么,你只带十八人?”三女都震惊了。
“新的燕云十八骑,跟随我前往,无需太多兵力。”罗昭云淡淡一笑,然后说道:“青霜,需要劳烦你为我做一件事。”
“哦,什么事?”
罗昭云道:“去一次草原,去找可敦,为我送一封书信!”
“你要通过策反可敦,来帮助大隋退敌吗?”青霜很聪明,瞬间就想到了一种可能。
“不错,可敦是大隋公主,从上次相遇,我就看出她心向中原,一直跟可汗周旋,极力稳住草原牧民的心,这次始毕可汗一意孤行,联合众多部落,倾巢而出,草原一定空虚,所以,你帮我送一封书信过去,跟她晓以利害,说服她牵制始毕可汗,让其退兵!”
“可敦又那么大的能力吗?”青霜等人怀疑,始毕可汗拥兵四十万,如何肯听后方妇人之见,轻易退兵?
罗昭云神秘一笑道:“放心吧,我会派人给家父和薛世雄将军送去书函,让涿郡和渔阳的兵马出关,趁着草原兵马不在,在草原上搞一些破坏,到时候,可敦向始毕可汗告急,声称中原兵马去攻打王庭,要灭他的后方,那些部落酋长和突厥骑兵,肯定无心恋战,要回去守护自己的部落了,草原人虽然野蛮,但也有质朴的一面,对自己的老巢看得很重,不肯就这样放弃族人死活不管,加上朝廷大军汇聚雁门郡,突厥人会不战自溃。”
三女闻言后,眸子一亮,对他的周密计谋,感到折服,连环相扣,把始毕可汗等人都算计其中,还真有成功的可能。
“行,我去一趟草原!”青霜咬唇答应,虽然草原上很危险,但是她为了罗昭云的安危,也只得去冒险一试。
萧依依道:“送给罗公和薛世雄将军的信函,我来派人去送,肯定不会耽搁时间。”
罗昭云点头道:“明日我便出发,尽量拖住突厥大军,等待你们那边的好消息,否则,中原真的危矣!”
……
“呜呜呜——”数十支低沉的牛号长角吹动,划破天际,响遍三军。
紧接着,“咚咚咚”几十面兽皮大鼓,开始沉雷般轰鸣,突厥勇士在结阵,准备攻城。
一百人为一个方队,由百夫长指挥,配备一架云梯,形成一个进攻小团体。
十个方队组成一个独立方阵,由千夫长统领;两个千人队,由一位骨都候指挥;五个千人方阵,由一位大当户管辖;万人队由大都尉统领。再往上,还要大将,负责数支万人队,组织虽然简单,以人数多寡来配比,但非常的实用,一点也不紊乱。
雁门郡城有一面靠着山岭,地貌限制,无法列开方阵,所以三面被围,每日都要进行一轮轮的猛攻。
这一日清晨,突厥人尚未发动袭击,杨广亲自来督战,观察敌情,顺道鼓舞三军士气,否则,凭着仅存的粮食和武器、兵士,难以坚守下去了。
当杨广站在城头,看到下方乌压压的铁甲人潮,正在集结布阵,骑兵在奔腾,卷起沙尘烽烟冲天,使得突厥大军的上空,尘土飞扬,杀气腾腾,看上去非常有震撼力。
这是突厥人一种心理战,在结阵时候,往往用一些骑兵在四周来回奔跑,马蹄捶打大地,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使将士们热血沸腾,盛威浩大,加强士气,同时打击敌军的抵抗信心。
“被重重包围了,援军还没有到吗?”杨广看到人山人海的突厥骑兵和步兵,有些心灰意冷,皇帝的威严和自信荡然无存,觉得自己这次插翅难逃了。
“启禀陛下,暂时都没有到,不过,太原、上党一带的府兵,应该能够先一步到来,只是人数若少,肯定不敢单独来救,要汇聚各路大军,才敢过来解围。”裴蕴说道。
“废物,一群废物,几万人难道就不敢来救吗,哪怕冲进城内,帮助守城也行,眼下城内的军士都没有多少,快死光了。”杨广既气愤又无奈,急的快落泪了。
就在这时,下发有突厥大将眼尖,发现了城头有大隋的官员出现,立即挥动令旗,提前发动进攻,顿时间,十万控弦之士,发动箭袭,向雁门郡城的墙头垛口万箭齐发。
咻咻咻!
一阵尖锐声响起,划破长空,完全罩住了城头。
“陛下小心,突厥人放箭了。”
杨广手忙脚乱,开始往城下逃跑,但是箭矢射来,官员和将士们自顾无暇,纷纷躲避,不少人惨叫声起,杨广的黄袍太长,慌乱中踩到自己的长袍裙角,整个人跌倒,顺着石头阶梯就滚了下去。
第0493章 困龙消志
杨广摔倒在地,扭到了脚踝,疼痛难当,但是箭矢无情,仍然铺天盖地落下来,几次险些射中他,吓得他连滚带爬,头上的束冠也丢掉了,头发披散下来,极为狼狈。
这时候,忽然有小孩子的哭声传来,杨广抬头一看,正是早晨随他来到城门的小儿子杨杲,刚才在城门下,跟随一部分臣子等待,万箭齐发之下,太过突然,大臣和侍卫们都没有心理准备,危险中往往第一考虑是自己躲避,杨杲年纪太小,连跑带爬,吓得大哭起来。
杨广情急之下,父亲的慈爱涌现出来,踉跄着身子跑过去,抱住了小儿子,然后蜷缩在石梯下面,躲避流矢。
他听到怀内的孩子哭声,自己也感到一阵心酸和悲凉,十年大业,最后就轮到这种下场,要困死在这雁门郡城,随时突厥大军都能够城坡,到时城内的人会遭到屠戮,谁也无法活命了。
前些日子,杨广还信心满满,意气奋发,感觉自己完成了宏图大业,将要千古留名,四海之内,再也没有敢对大隋敌对、叫嚣的邦国,全部臣服他的英武统治之下,就在这种幻想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创,一下子粉碎了他的梦。
眼下连他自己都怀疑自己了,意志一下子颓败下来,感觉到生死无常,自己忙碌了十年,都没有好好享受一下,整日为社稷操劳,想要干一些大事,殚精竭虑,耗费神思,经常批阅奏折到很晚,杨广此时觉得,那些日夜忙碌的狂拼有些不值得,人生苦短,当尽情挥霍才是潇洒无忧。
顷刻,有大内侍卫、千牛备身们找到了杨广的藏身位置,手持盾牌围拢上来,呼啦啦的甲叶响动,把杨广和赵王杨杲保护在其中,算是暂时躲过了眼前一劫。
……
雁门郡崞县城,是雁门郡最南端的一个城邑,再往南就是太原郡了。
整个雁门郡都处于山脉夹缝之中,崞县更是如此,像是一个葫芦口,东西两面是山,两山之间夹平川,一条滹沱河由北向南流经此狭长平原地带,故而古人说此地“千万桑田总战场,百二河山尽赤土”,历来为兵家所必争,故又有“三晋之锁钥”之称。
杨暕统领着三万人马,曾是五路军的后军,目前坚守崞城,心思复杂,他身边跟着元武达、许弘仁两位将军,望着北面的雁门关,各怀心事。
“也不是父皇如何了,能否坚持下去?”杨暕在感慨,但是无人知道,他是希望自己父皇坚持下去,还是坚持不下去。
元武达话里有话道:“殿下,自从皇太子归天后,陛下迟迟没有设立储君,按理说,嫡长子已故,二皇子完全可以继承皇位的,但陛下却犹豫未决,眼看皇长孙都成长起来,殿下处境有些不妙。”
“哼,何止不妙,这几年都快将我囚禁了,不让本王参与任何军机大事,以前那些向我示好的大臣们,估计早就把我遗忘了。”
当初杨昭死后,文武大臣皆以为杨广会立杨暕为太子,所以全都主动示好,登门拜访,表示会效忠未来的诸君,这也无可非议,毕竟杨广子嗣少,杨昭一死,二皇子杨暕理应顺接大统的资格。
可猜忌日重的杨广,担心自己活着的时候,权威下降,而且对二儿子的嚣张跋扈、不懂谦逊的性格感到失望,几次顶撞他后,杨广就没有心思再立杨暕为太子了,所以这件事,一直悬而未决。
朝中大臣摸不着头脑,私下在揣思圣意,有些人分析,觉得杨广有意要等皇长孙成长起来,传位皇孙,这样自己还能继续多在位,而下一个继承者年纪轻,又不着急继承大统,所以两者之间,矛盾就会少很多,不必担心等不及要篡位的问题。
许弘仁压低声音道:“殿下,援军已经有几支队伍赶来,即将抵达太原郡与雁门郡交界地忻口,在那里整军,突厥大军要从雁门郡进攻太原郡,忻口处的雄关是最后一道屏障,若是我军从崞城撤退到忻口,立足把握更大,而且,掌控那几路大军,兵力达到十万,一旦前方雁门郡全部沦陷,我们便在太原拥立殿下,到时候,利用各路大军阻抗突厥进入中原,殿下功劳声望就会水涨船高,驾驭群臣了。”
杨暕眼神一动,不过很快摇头道:“现在去往忻口的路都被突厥大军截断,我们要撤军,就得突围而出,生死难料,等后方援军从忻口出关,抵达咱们崞城,再做定计吧。”
他犹豫不决,一是担心突围中存在巨大风险,二是多年处于杨广的威压之下,这次要篡权,心中没底,担心其父在前面若不死,挺过来,自己的处境会更加不妙。三是杨侗、杨侑在东都、西京都开始留守辅政,自己若掌控兵权后,能否消灭这两个侄子仍是未知数,太多变数,让他一时不敢当机立断。
元武达、许弘仁相互看了一眼,暗叫可惜,二人都是禁卫军中的将军,私下也听说各地叛军四起,很不太平了,要是杨广在这样折腾下去,他们也没有好日子过,都会跟着送命,看不到前途,希望怂恿杨暕一搏,他们有从龙之功,升官发财不说,也能早些让朝廷知晓叛乱之事,不至于朝廷灭亡,他们这些卫士和武将都跟着遭殃。
第0494章 强势归来
忻口处于雁门郡与太原郡之间,处于崇山峻岭之中,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中原阻挡草原铁骑南下的屏障之一,只不过这个忻口关并非大型雄关,素日里也罕有草原骑兵前来叩关,所以并没有雁门关那么重要和出名。
屈突通、宋老生、杨士贤、宇文士及、裴虔通、陈祾、李建成等将军、武官、郎将陆续赶来,足有六七路人马,少的有几千人,多的有两三万,组合在一起,凑有十万大军。
但又一个问题来了,没有皇命下达,没有亲王跟随,名义上就缺少了一个指挥三军的统帅。
武将们各自带兵而来,都不想草率地交出兵权,把自己的队伍推向前面成为炮灰。
所以,不少府兵郎将对出兵突厥,以弱击强,并没有多大斗志。
这些将军内,有多少人是真心来救杨广,还真不好说。
屈突通身为大将军,在官衔和职位方面更高一点,脾气有耿直,救驾心切,所以,带着本部人马打先锋,率先出忻口,跟突厥的铁骑对抗,三万人马跟敌方数万铁骑对抗,并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激战一昼夜后,损失七八千人马,又退回忻口。
如此一来,其它兵马的郎将们,更不敢主动出击,再等更多的援军到来,否则,十万人对抗突厥几十万铁骑,都心中没底气。
“要是杨公在世,若需能击败如此规模的突厥大军!”屈突通有心无力,几万人马,要横扫数十万突厥大军,有些不现实,只是拼死效命、打算为国捐躯而已。
“屈将军,慎言,杨公一家成为禁语,若是被言官听到,肯定要奏你一本。”青衫谋士立即嘘声相劝。
“这都什么时候,那些言官、御史有个屁用,都躲起来了,有本事让他们现在就去圣上面前参奏,他们敢出去不?”屈突通当初曾在杨素麾下效命,虽然对杨玄感等人没有多大好印象,但是对于昔日的老上司,还是很敬佩其带军才能。
“要是罗成将军在,也许能有办法!”青衫谋士轻叹一句。
言之无心,听者有意;屈突通闻言也有感慨和惋惜,那个大隋少帅,有不少传奇的带军经历,若是他还健在,也许真能想出退敌之策,可他也听闻,罗成已经在一年前就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