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之挽天倾-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五十八章崇祯的心思
昨天晚上撒出去的万把人,都已经收回来了,当然,他们的腰中与怀中都是鼓鼓囊囊的……
对于这些张云和王承恩都是视而不见,过宝山而空手,这得是圣人才可以做到的事,显然面前站着的这万余人,都不是圣人。
所以张云和王承恩也没有去苛责!
只要这些大批量的财产,这些人没有伸手……哪就行了!
至于一些小件,损失在所难免,换谁来都是一样。
不过这个时候的王承恩,也没心思去计较这些旁枝末节了。
面前的这两个大院子的财宝,只要往崇祯面前一交,那自己这个已经做到了内官巅峰的太监,是不是也有希望给后辈们争取到一个爵位?就像魏忠贤和刘瑾一样!
虽然当今万岁爷对太监并没有什么好感,但是自己可不一样,更何况还有这么大的一个功劳,几千万两白银,对一直缺钱的陛下而言意味着什么?王承恩的心中十分明白。
虽然说这么多的银子,因为有张云在身边的原因,自己不能弄到手里来,有些心痛的感觉。
可是相比功劳而言,这些银子又算不了什么呢?
更何况用这个大功劳,给自己的后辈争取到一个爵位,对于这一点王承恩还是有点信心的。
虽然太监并没有后,但是子侄辈还是有的,只要给子侄辈争取到一个爵位,那么自己的晚年,也就有了一个依靠,不必孤苦伶仃了!
想到这些,王承恩的心中亦是渐渐热乎起来……
张云看着眼睛一直乱转个不停的王承恩,心中有些好笑,对于他的心思,张云自然十分明白。
因此张云马上拉着王承恩将大笔的金银财宝登记好,但是却将有些东西刻意的给忘记登了!
然后张云才有意无意的,对有些疑惑的王承恩道:“累了一晚上,贫道也困了,要回去休息一下。”
“接下来需要忙活的事情,包括怎么安排这已经集合好了的万余抄家之人,和看守这些财宝,就全靠王公公你去忙活了,贫道这就走了。”
王承恩看着边走边伸懒腰的张云,有些摸不着头脑。
直到想了一会,才一拍大腿回过了神,这张道长果然是个仁义人呢!
要知道太监没有子嗣,也就没有太多的安全感,所以对这些黄白之物,就显得在意了一点。
虽然可以让子侄辈过来给自己养老送终,但是如果手中有大笔金银傍身,这种安全感却是谁也给不了的。
毕竟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
这可是千古名言,王承恩自然知道这个道理。
……
“万岁爷,这就是清单,您请过目。”
有些心灰意冷的崇祯,随手接过了王承恩递过来的财宝清单,只是一眼扫过去后。
“咦!”
崇祯立刻发出了惊呼声,有些难以置信的看着王承恩道:“你们俩真的抄出了这么多银子?是不是你们两商量好了,过来专门哄朕开心的吧!”
王承恩连忙道:“清单可以作假,可是那些财宝却做不了假,万岁爷要是不放心的话,现在就可以随老奴去看一看那些财宝。”
本来王承恩也只是随口一说,可是有些难以置信的崇祯却顺势答应了下来,匆匆跟着王承恩跑出了宫……
看着眼前这堆积成山的财宝,崇祯的心里掀起了滔天巨浪!
以前也曾经在北京城内举行过募捐,号召全部臣工过来赞助,可是却所获寥寥,本来以为国事艰难,那些高门大户们也没有余粮。
可是现在看着这两个院子的财宝,崇祯哪里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打脸了!
本来对于张云说那些权贵们家中,都是家财万贯的话,崇祯还是有些不太相信,总是认为张云行事太过偏激,不是正人君子。
虽然后来也听说李自成从京城搜刮出了几千万两白银。
可是崇祯却有些半信半疑,并不是特别相信这种无根之言。
好嘛!现在亲眼看到仅仅抄了大几十家权贵……
所获得的银子,就顶得上朝廷十来年的赋税!
现在看来自己以前的确太过仁慈了,也太过好那些虚名了……
如果一开始就像张云说的那样,只要实力,不谈虚名,想必自己也不会落到这个下场。
想想要是张云不出现的话,自己可是早就已经直接吊死在煤山上了,想到这个结果,崇祯的眼睛中慢慢的凝聚起了一丝杀机!
“万岁爷、万岁……”
看到崇祯自从来到这里见到这一堆财宝之后,就一直在那里沉默着,心中有鬼的王承恩,琢磨了一下,就上前轻轻的叫起崇祯……
“嗯!”
被王承恩一打扰,脑海中发散出去的思绪也就收回来了,崇祯嗯了一声,有些奇怪的看了一眼王承恩。
疑心病很重的崇祯,此刻心中所想的是,张云自然是不需要这些财宝的,但是王承恩这个奴才恐怕是在这一场抄家行动中,吃得很肥了吧!
还有自己刚才进来时,看到那些负责抄家,并且现在还在这里看守这批财宝的锦衣卫们,看到自己亲自过来的时候,眼神有点不对劲!
刚才还不觉得有什么,现在稍微回想一下,崇祯这心里头,哪里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哼!”
想到这里,崇祯忍不住冷哼出声。
“你这奴才,想来这一次挣够了棺材本了吧?”崇祯有些莫名的试探道。
王承恩的心中一跳,难道万岁爷知道啦?但是仔细想了想,张云肯定是不会去跟万岁爷说这些事情的,何况这个机会本来就是张云给自己的!
想到这里心中有了底的王承恩连忙道:“老奴对万岁爷的忠心,那是天日可鉴,万岁爷这么说,可是让老奴冤枉死了。”
试探了一句,没试探出什么结果来的崇祯,也就暂时把这个心思放下了,以后慢慢找机会……
此刻崇祯的心思,已经不在这个上面了,眼见有了这十来年的赋税收入,好多以前没有能力去做的事情,此刻都有了实现的可能,崇祯这个时候已经想着该怎么样去施政了!
当下崇祯就开始吩咐王承恩,想办法将这些财宝秘密送往宫中。
因为如果这一大批财宝,被那些大臣们知道了,又会凭空添出很多波折来,只要一想到被大臣围住开喷,崇祯就有些头痛。
所以崇祯才吩咐王承恩要小心行事,虽然崇祯也知道这种事情,根本就不可能保密,再加上这批财宝的数量,还是如此之多……
但是如果那些大臣们不知道具体的数量,应该就不会喷得那么厉害了!
第五十九章论走私
御花园。
崇祯将张云请到这里已经有一会了,正当张云等得有些不耐烦的时候,崇祯也摆脱了难缠的大臣们,脚步匆匆的赶来了!
“哈哈……”
才一见面崇祯就爽朗地大笑,接着才道:“这一次张道长可算是帮了朕的大忙了,十来年的赋税,足够让朕重振大明、再创辉煌……”
见张云笑而不语,崇祯又笑了一会才收敛起笑声,沉声道:“以前那些权贵们,在朕的面前哭穷,朕还是有些相信他们的。”
“可是这一次张道长一出手,仅仅是抄了几十户权贵家,就搞来了,相当于大明朝廷十来年的赋税收入。”
“想到这一点,朕这两天就恨得牙痒痒,这帮贼子!”
见崇祯终于改变了以前的想法,张云也有些高兴。
不怕你贪财,就他妈怕你不贪财!
只要你崇祯对那些大臣的家产生出了想法,那么接下来的事就好办了,或抢、或偷,老子手段多的是。
而且看崇祯现在这个样子,似乎也没有像以前那么好虚名了,这对自己而言,绝对算是好事啊!
所以当下,张云就决定趁热打铁,“陛下,这么一点银子,就让你激动成这样,你这目标也实在太小了吧。”
“大明朝廷十年的赋税也不过四五千万两,实在是算不得什么大钱,要知道有些海商家里的银子,那可是都铸成了金山与银山存放的。”
“要是陛下看到了那些东林党真正的后台,专门负责在海上走私的海商们家里的银子,那还不得目瞪口呆?”
看着张云不像是说笑的表情,崇祯有些难以置信的道:“啥?张道长,你不是说笑吧!”
“区区一介商人,家里怎么可能会有几千万两白银?这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张云笑而不语,受限于见识的问题,崇祯并不懂得很多常识,同时对于海贸的巨大利益也不是很懂,就和他的老祖宗朱元璋一样,被人家忽悠着禁了海……
最要命的是崇祯偏偏又自大无比,有那么一股子世界中心就该是他的味道!
所以张云还是决定以后带着王承恩,亲自到某家海商家里去逛一逛,当然是晚上去逛。
张云知道崇祯并不相信自己的话,但是王承恩的话崇祯总是要相信的吧,因此,只要王承恩看到了海贸的巨大利益!
张云相信到时候崇祯的想法一定会产生一些改变的,就算不能从此开海禁,至少也要在崇祯的心中埋下这么一根钉子。
所以张云摆了摆手道:“口说无凭,眼见为真,等以后有了机会,贫道让陛下亲自去看上一看,陛下就知道那些海商们家中,究竟是多么的豪富了。”
崇祯尽管心中还是有些难以置信,不过他却从张云的口中听到了一个信息,因此连忙追问,“张道长说的那些走私商人,才是东林党的真正后台?”
“那么东林党的问题就先抛开不谈,朕记得祖上早就已经禁了海,怎么还有人敢驾船出海,这不是置朝廷法度于不顾么?”
“嘿嘿……”
听到崇祯这话,张云冷笑出声,却不说话。
崇祯皱着眉头道:“道长是不是有什么话要跟朕说?”
张云抬头认真的望着崇祯,直把崇祯看得有些莫名其妙时,才道:“海上贸易的巨大利益,陛下要是不亲眼见到,肯定是不会相信的,无论贫道跟陛下说什么?到最后结果还是一样!”
“所以在这里贫道就不再多浪费口水……”
张云不说这句话还好,这句话一出口,崇祯的眉头就皱得更紧了,张云的态度让崇祯有些恼火,这要是换成别的大臣,崇祯早就发作了!
只可惜,这是张云!
所以想要知道这中间的弯弯绕绕的崇祯,不得不耐着性子再次开口,“不管朕信不信?至少道长要给朕说清楚……”
张云叹了口气,看崇祯这不依不饶的样子,也有些无奈,要是今天不给他说一说这中间的猫腻,恐怕脱身不了。
想了想,张云终于开口,“有些东西就算贫道说了,恐怕陛下也不会相信,比如说贫道说那些海商家里富可敌国,可无奈,陛下却又不相信。”
“那么贫道就可以陛下讲讲跟海商有些相似的山西八大卖国商人吧,如果陛下不相信,那就当贫道是讲个故事吧。”
“陛下应该知道满清八大皇商吧?”
张云说完之后不待崇祯回答,就又自顾自的接着道。
“本来大明朝廷的边关政策,其实也制定的很不错,比如说有限度地向草原民族出口盐、铁、兵器等物,不得不说这条政策挺好。”
“只可惜去执行它的人,却并不是很靠谱,导致这条政策根本就没有得到执行。”
“这也就算了,关键是那些边关的将士们,却又和某些邻近边关的大商人互相勾结,向草原民族大肆贩卖铁器等战略物质。”
“其中尤以山西范姓为首的八大商人,做的是最为过分,别人可能还有点顾忌,并不敢大肆向草原民族出售盐铁等物,可是这八大商人却置这一条规定于不顾!”
“不仅如此,他们甚至还担负了给野猪皮销脏的不光彩角色,野猪皮几次入寇中原,所获得的金银财宝,基本上都是通过这八大商人,替他们处理的,比如说将那些野猪皮抢到的金银财宝,重新运回中原之后,再度换成战备物资,偷偷运到草原去交给野猪皮,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可谓是为野猪皮立下了大功”
“当然他们也在这中间,牟取到了巨大的利益,以至于野猪皮一入关,就迫不及待地封了他们八家为八大皇商,当然,这就是题外话了,今天咱们不说这个……”
“那么他们是凭什么获取到这么大的利益的呢?说白了就是走私两个字!”
“也就是说朝廷禁止交易的某些物品,作为关系网遍及所有边军的他们,就可以找关系,将朝廷禁止的物品,以普通商人根本就难以企及的关系网络,轻轻松松的将那些违禁品运到关外去。”
“而因为朝廷在明面上禁止了,某些物品的交易,比如说铁这个玩意啊,在中原其实并不是很贵,可是将它运到草原上去了以后,它的价钱恐怕会翻上几倍,甚至是几十倍也是毫不稀奇!”
“这中间的巨大利益足以让这八大卖国商人,将大明朝的一切律法都踩在脚下……”
“按照律法来讲,他们这种行为是见不得光的,假如要是朝廷宣布和野猪皮之间的交易全部都是合法的,无论卖什么东西。”
“那么陛下你以为他们还能挣到这么丰厚的家底吗?”
“所以那些海商们也是一样,一方面高喊着要禁海,另一方面,他们自己则闷声发大财!”
“也就是说只有陛下你还把这海禁当一回事,他们那些在海上走私的商人,可是完全不把什么海禁放在过眼里的。”
张云的这一番长篇大论,崇祯听完之后久久无语,虽然很不想承认,但是崇祯的心里却隐隐觉得张云说的这些就是真的。
而见到崇祯终于有些动容,张云却是心中一动,似乎可以将东林党和海贸扯到一起去,反正它们两者之间本来就有关系,自己这也不算是栽赃嫁祸!
第六十章被打脸了
黑眼珠,见不得红钞票!
对崇祯这个穷久了的屌丝而言,与其费尽心力的劝他开海禁,并且抵制东林党,还不如直接把这中间的好处告诉他,到时候他自己说不定都会动心。
而说到海商,就不得不说郑氏家族,这个把海上贸易做到巅峰的家族。
因此张云也没有再犹豫,当下就直接道:“前面陛下不相信,海商们有钱,那么贫道就跟陛下好好讲讲海商的故事,说起有钱的海商,那就不得不提到郑氏家族。”
“而福建郑氏家族,这个半海盗半海商的家族,他们手上所有的白银加起来,绝对可以和山西八大皇商绑起来都有的一拼!”
“而这就是海贸的巨大利益所带来的成果。”
“事实胜于雄辩,海上走私就是挣钱,凡是能够参与进去的人,基本上都是大发特发。”
“他们中的许多人的身价,早就已经超出了陛下的想象之外,说是富可敌国,那真的是看不起他们,毕竟大明朝的赋税也不过400万两银子一年而己!”
“所以陛下你应该要重视走私这个问题,南宋只有那么小一块地盘,耕地和人口自然也比大明朝不知道要少到哪里去。”
“可是他们却能顶住全盛状态的金帝国一百多年都不曾被灭国,这中间那些海商的功劳,是不可被磨灭地。”
“海上贸易的发达给南宋的赋税带来了比如今大明朝多十几倍的商税,才让南宋得以苟延残喘,所以和金帝国相峙一百多年都没被灭掉,直到蒙元崛起之后,才轰然倒塌……”
“而因为海贸有这样的巨大利益存在,自然也就有人铤而走险,甚至不惜拖着整个朝廷和民族一起坠入深渊也在所不惜!”
“比如说山西哪八大卖国的商人,他们就是这么干的,可以这么说,野猪皮能够这么快的崛起,他们的功劳绝对是最大的。”
“所以这些走私商人十分的可恶,依靠走私,赚取到大笔资金之后,他们甚至还想把手伸到他们不该伸的地方去。”
“前面贫道曾经说过这些海上走私商人,是东林党的后台,为什么这么说呢?陛下还请听贫道分析。”
“等这些海上走私商人成功之后,他们就会追求更大的利益,比如说投资某些还没发迹的读书人,等这些被他们投资的读书人走上了朝廷的高位之后,他们又送上大笔的银钱与他们结成利益同盟。”
“就这样,这些走私商人们越做越强大,到最后,他们甚至能够对抗皇权!”
“在大明朝200多年的历史当中,不是没有有远见的人想要开海禁,可惜最终都被已经发展壮大的文人集团,找出各种各样冠冕堂皇的理由给阻止了。”
“也就是说就连陛下想要重开海禁,并且去征收商税,他们都会想尽各种办法去阻止,并且找出各种理由来反对陛下……”
“就好比几十年前遍布天下的那些征收税赋的太监,到最后他们基本都失败了。因为当时掌握了话语权的读书人,向整个天下宣布他们是邪恶的,他们是在与民争利!”
“这就赤裸裸的代表着,当时的走私商人们己经有了很大的权柄和实力。”
“从土木堡之变开始,这种情况延续了一百多年之后,对整个都天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他们的努力下就连陛下也觉得,征收商税是与民争利,不是君子所为了,这些都是他们这些走私商人做的好事!”
“而这些在海上走私的商人,个个都是家大业大,小的都有几百万两银子的身价,大的就更别说了,他们有了钱之后,自然要追求政治上的地位。”
“但是大明朝又不允许商人做官,绝了他们自己掌握朝政的道路,所以他们中的聪明人就是投资读书人,这种情况延续了一百多年之后,就出现了东林党这么一个畸形怪物!”
“东林党中的很多人,本身就在私下里做着海商的生意,他们当中的很多人,身价至少都是相当于大明朝一年的税赋,全都堪称是富可敌国。”
“因此他们自然知道做走私生意到底有多赚钱?所以每当朝廷想要征收商税的时候,他们才会竭力阻止。”
“他们为什么阻止,就是因为这背后有巨大的利益存在,而大明朝的海禁政策已经执行了一两百年,这么长的时间内,他们一边阻止开海禁,又偷偷的去进行海上贸易,漫长的岁月过去,他们究竟积攒到了多少家底?陛下也就可以好好在心里算计一下了!”
“咳咳……”
张云说到了兴头上,正打算继续说下去,可这个时候崇祯却有些不耐烦了,因此连连咳嗽,强行将张云的话语打断。
被打断之后,张云尽管有些不爽,却也没有继续开口,而是看着崇祯不说话。
在张云有些不爽的注视下,崇祯开口了,“刚才道长东拉西扯了一大堆,把朕都给绕糊涂了!”
“朕也总结了,道长的意思就是海商很有钱,但是他们却竭力阻止朕也参与进去,防止他们的利益会受到损伤。”
“而东林党就是他们的代言人,因此东林党徒的家中也很是有钱,道长的意思就是要让朕对这些海商动手,这些朕都明白,可是道长却有些跑题,朕本来问的是他们为何敢违背朝廷的律法?可是道长却给朕扯了这么多!”
“朕明白道长的意思,就是怕朕不明白这中间的弯弯绕绕,只是道长却是多虑了。”
崇祯说到这里,就算以张云的厚脸皮也不由为之脸红,刚才的确有些跑题了,好在崇祯根本就不管张云是什么反应,而是继续着他的话题……
“更何况经历了这么多事之后,朕也早就不是以前的朕了,因此,道长没必要把朕当傻子。”
看崇祯笑得有些贱,张云也有些不爽,因此也就不客气地问道:“那么现在陛下可还想问,那些海商为何敢走私吗?”
崇祯笑着摇了摇头,
崇祯心里很明白,张云就是处心积虑的想要打击东林党而已,也就是想要给东林党致命一击!
再加上前面想通了之后,知道了,既然不能除掉张云,又害怕张张云靠到其他人手下去……
所以在张云和东林党之间,崇祯最终还是选择了张云,至于东林党嘛!
沉吟良久后,崇祯再次开口,“多余的话朕就不说了,朕也明白张道长你讲了这么多,到底是为什么?”
“海禁政策到底怎么样?朕一时半会的也顾不上,因此朕今天就单讲东林党的问题。”
“在这里朕可以明明白白的告诉道长你,东林党绝对不可能再继续风光下去……”
第六十一章热闹
有些郁闷的张云,也没有在皇宫久呆!
以前一直表现的很蠢的崇祯,这一次突然变聪明了,而且变化的过程十分突然,这一切都让张云有些接受不了。
脑海当中,回想起刚才崇祯对海禁政策和东林党的态度。
尽管内心还是有些不舒服,但是在崇祯明确表示要对付东林党之后,张云也只有选择拭目以待……
不然的话要是相逼太紧,反倒可能会引起崇祯的反感。
至于糊涂的海禁政策,崇祯却选择在这方面上打马虎眼,对此张云也只能暂时放下此事,留待以后再说。
再说了,以后这个天下未必就是崇祯说了算!
李自成这块扶不上墙的烂泥也就算了,但是还在四川韬光养晦的李定国,那也是一个值得扶持的人啊!
“嘿嘿……”
念头转到这里,张云又看向身后的皇宫方向,嘴里发出了一阵意义不明的笑声。
但是现在还不是离开南京城的好时机。
更何况贸贸然再度跑去四川见李定国,恐怕也未必能得到他的信任,还需要再找一个好的切入口,如此才有可能达成自己的目地。
再加上多铎,到现在都还没有撤军回去,依然在虎视眈眈,想要再度攻打扬州……
正当张云边走边思索着,该怎么样将多铎干掉之时,长街的尽头却突然传来了争吵声。
看热闹是所有人的天性,张云也不例外,因此,当发现前面有好戏看时,张云也就顺着人潮,走到了长街的尽头……
“咱们不能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皇上被那个妖道蛊惑,以莫须有的名义,肆无忌惮的屠杀朝臣,所以咱们要团结起来,一起去午门抗议,劝谏皇上,诛杀妖道,还黎民百姓一个朗朗青天……”
而此时张云却有些鄂然地看着,正在人群中央大声叫嚣的几位书生打扮的书生,以及他们身边围着的几百名同样做读书人打扮的人。
不明白自己到底做了什么?值得他们这样聚众声讨!
预感到可能有麻烦的张云,连忙向周边的吃瓜群众打听,好一番折腾之后,张云总算明白了正在人群中央大声叫嚣的几个人,究竟是谁?
原来他们就是大名鼎鼎的复社四公子,侯方域、方以智等人,同时也打探到了这件事情的起始。
原来昨天晚上的大抄家行动终于刺激到了东林党,那些在朝廷当中没有被昨天晚上抄家行动所波及的东林党大臣们自然是很沉稳,但是这些年轻的书生可就坐不住了,或者说他们可能就是被人指使的。
因此他们却是准备集中几百名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前去午门口向皇帝抗议!
看看能不能够置自己这个他们口中的妖道于死地。
当然,这只是一个借口,复社四公子,或者说他们身后的那些东林党大佬,真实目的应该就是想要逼迫崇祯,将已经被抓捕起来的几十名权贵给放出来,毕竟此例不可开呀……
念头转到这,张云有些无语!
早知道昨天晚上的抄家行动就应该做得狠一点,干净利落的将那些人全部干掉。
反正他们在历史上也是投降派,都不是什么好鸟来的……
可是现在一切都迟了,也不知道崇祯究竟能不能顶得住他们的压力?
不过想想崇祯刚才的表现,似乎已经跟以前不一样了,对于虚名这个玩意,似乎已经没有那么重视,反倒是对于实利看得比较重,这么一想之后,张云稍稍放下了刚刚提起的心。
只是自己刚刚的打算就要被打乱了,在这种乱哄哄的局势当中,如果自己离开南京,去找多铎的麻烦,昨天晚上的那件事情恐怕还要出现反复……
几百名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一路乱哄哄的向午门走去,沿途他们不停的给自己打气。
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竭尽全力的声讨和抹黑张云,这个他们口中的妖道,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好几次,张云都听得牙疼,想要跳出去教训他们一顿。
毕竟这种听着别人骂自己,而且是几百张嘴一齐骂自己的感觉确实不太好。
而且昨天晚上那件事情的收尾却是还没有处理干净。
仅仅凭借着一封栽赃嫁祸的书信,就想把几十家权贵都打入死牢,也不是不可以,只是这有个前提,那就是没有人来给他们申冤。
可是看现在这个情况,这些东林党徒们恐怕已经是铁了心要给那些权贵们张目了。
张云想了想就凭那么一封书信,后续不再安排详细的话,恐怕真的会被这些书生们反咬一口。
搞清楚了他们的目的和能耐之后,张云当机立断,不准备再跟着这帮废物们去闹事了。
转身就去找锦衣卫指挥使马銮,张云想将昨天晚上所做的事情,好好的处理一下,彻底把他们给办成铁案!
可是张云却扑了一个空,马銮早就已经收到了书生们想造反的信息,因此他在第一时间就匆匆赶进了皇宫……
于是才刚刚跟崇祯分别的张云,又再度匆匆跑进了皇宫,一见崇祯的面张云就不管其他的什么事,而是立刻指着站在崇祯身后畏畏缩缩有些怕事的马銮道。
“那些想闹事的读书人都快要到午门了,你却还在这里,难道你希望他们冲进乾清宫,直接让陛下下不了台吗?”
早先进宫的马銮,不知道已经跟崇祯说了什么,导致崇祯的态度都有了一点变化。
只是一见到张云的面,崇祯却莫名的又有了信心,因此也回过头呵斥马銮……
等把马銮赶出了皇宫后,崇祯才上前两步拉着张云的衣袖道:“道长现在该怎么办?”
“要知道现在,那些读书人可是很快就要来到午门了,到底朕究竟该怎么办?”
张云有些无奈地安慰了一圈崇祯,没等崇祯彻底放下心,张云就提出了告辞。
要知道一封可以随时被伪造的书信,可是并不能证明那些人就有反叛之心。
因此,就算崇祯想要干掉他们,也还需要找出一个别的理由来,所以稍微沉吟一下。
不过,这对于张云而言也并不是什么难事!
第六十二章诏狱
……
匆匆找到王承恩,张云也没有客套什么,而是直接将如今的形势和自己的目的,一起讲给他听。
听完了张云的意图,王承恩有些两眼发直!
但是想到不能让万岁爷,在这件事情上受到什么冲击,王承恩也是铁了心准备再次出手……
有王承恩这个在皇宫中手握大权的大太监相助,张云的意图得到了很好的贯彻。
天黑之前张云所要的东西就已经全部到手了,没有去管在午门口坚持了一天,想要逼迫崇祯低头的读书人。
提着个大布袋的张云再度来到灵璧侯张拱日的府邸前,由于昨天晚上就已经被抄家,昨天还是车水马龙的侯爷府邸前,此刻已经如同鬼蜮!
就连过路的行人,也都如避蛇蝎般的刻意避开侯爷府的大门口。
为避嫌,张云也只能如同普通老百姓一般,刻意远离侯爵府的大门,从偏僻的围墙边上翻进去。
到处巡视了一遍,都没有找到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