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殖民海外-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知可否?”
    这任务以及格的分数完成很容易,等于送战功给蔡阳,但要交高分,甚至满分卷,却很难。
    战斗力高的就两千正兵加两百镶白旗,八千屯兵打不了硬战,如果是野战,还很有可能拖后腿,总体战力,实际与两千山越叛军不分伯仲。
    优势在于人数带来的信心,还有对方被人数所震慑,以及建立工事防守,此消彼长,困住沙羡的叛军还是可以的。
    “诺!”蔡阳大声领命。
    “事不宜迟!吕范你领五千屯兵留守赤壁水寨,余等趁天未黑整理好行礼,不要拔营,吃过晚饭之后,借着夜色出发登船。”
    诸将立马开始行动,见头号贴身保镖吕范面色担忧,曹性露出了自信的笑容:“别担心,有龚都在,而且,某天生命硬!”
    黄昏时曹真领着数千士卒,又发起了一次佯攻,就是不让叛军好好休息。
    夜幕降临之后,廖化带着一万人中仅有的,数百夜盲症不严重的士卒,分成五队,一个打着数根火把,在夜里发起车轮战,山越叛军被惊扰了一整夜。
    白天蔡阳指挥的攻城再次开始,三面城门,不定时的发起攻击,每次少则两千,多则四千,有时还同时攻击几面城墙。
    两千叛军跑来跑去,四处防守,等到中午,一连续在紧张的战场上,度过了一天一夜,一直没吃顿好饭,没怎么休息的山越叛军再也不跑了。
    两千人分成三队,防守三面城墙,一直未遭到攻击的东面,只留下一个几十人当岗哨。
    不管曹军攻城不攻城,都不再来回支援折腾了,完全没有发现旌旗蔽空的曹营,大半都是空的。
    沙羡县旁边就是平春县,都处于大江南岸,且都在江边不远,江夏江南剩下的鄂县、下雉县也都在大江南岸的边上。
    夜里出发,有意降低了船速,路途也没用上一个时辰。
    找了个平缓的摊头,船队放下舢板,四万大军先后登陆,径直杀向了平春县城。
    此时正是中平三年的二月十五,圆月已经爬上了山坡,挂在东方,在它照耀下的大地,一片光亮。
    “天时不利啊!”
    蒋琬望着圆月,为自己的失误而自责。
    “这跟白昼有何区别?”不愿遮拦的刘巴说的很直白。
    这么亮的天,偷袭太容易被发现了,可事已至此,再返回也是不可能,不如放手一搏。
    蒋琬第一次献计,需要的是鼓励,此时还不是抱怨的时候。
    曹性调整好心态,脸上浮出一丝认可的微笑:“公琰,夜袭目的唯二,一曰:夜色掩护,二曰:人已入眠。
    此时虽没了的掩护,可晚上还是晚上,天再亮也需要睡觉,此时已过二更,接近三更,山越叛军怕早已入睡。
    偷袭的效果还在。”
    蒋琬心知曹性在安慰自己,脸色只是稍微缓和一些,内心的自责却更甚。
    曹性说着说着,突然计上心头:“公琰真神算也!这举江南必下!”
    蒋琬、刘巴、刘贤等人露出疑惑的表情,这点打击就得失心疯了。
    曹性没时间想他们怎么想,迅速下达命令:“立马通知指挥登陆的李典,叫他让大军回船上来。
    留两千正兵,八千屯兵,及曹真五百正黄旗,以韩忠为主将、曹真为副将,连夜赶往平春,在离平春十里之时停下来,并分成三路,包围以十里为禁区,暗暗包围平春。
    到了地方,全军只打帐篷,睡上一觉,不可点火,不可声,现在天色这么明亮,也不需要点火!
    快四更时起身,预计月亮已经开始落下山头,但还没完全落下,借着这个短暂的时间,三路人马慢慢摸向平春县城。
    等月亮完全落下,天色变得漆黑,也是敌军最熟睡之时。三路大军同时发起突袭,争取一举拿下平春!”
    “诺!”
    听到有大仗要打,传令兵兴奋的应道,不只是他,曹性使出利用时间差的一个突袭,让闻者都露出了兴奋。
    “重复一遍!”见传令兵情绪激动,曹性不放心的强调一下。
    在没有电报、电话等通讯设备的时代,能当上传令兵,本身就记忆力超强,不然在瞬息万变的战场,根本无法有效的传达命令。
    传令兵口述了一遍曹性的命令,内容一致,曹性才点头,并同时派了三位传令兵过去。
    收到命令的韩忠,激动的对着曹性的方向连连叩拜,大声喊着:“绝不辜负主公的栽培与期望!”
    之后打起十二分精神开始点兵。
    刚刚登陆的大军再次返回船上,船队紧急启航,加快速度,开向了鄂县。
    到达鄂县之后,再次放下舢板登陆。
    曹性命令李典为主将,公孙恭为参军,周朝两百正红旗为副将,连同两千正兵,八千屯兵,以平春同样的计策,杀向鄂县。

第128章 江夏之战(六)
    曹性领着两万大军,来到下雉县时,已经是四更。
    “快!迅速登陆,一举拿下下雉城!”王忠充当起了零时指挥官,指挥着大军,其主将曹鹰在一旁正慢悠悠的擦拭着,早已经一尘不染的阔剑。
    两万大军,有着正白旗三千人,王双领镶黄旗两百人,还有四千正兵、两百虎豹骑,与屯兵达到对半的比例。
    是四路大军人数最多,战力也是最强的。
    骑在他那枣红色大宛马上的曹性,面上充满了威严和镇定,自己却能感觉到,握着缰绳的手心有些冒汗。
    一蒋二刘三位文士也骑上了战马,刘贤更是披上了一身铁甲,显得威武雄壮,还带着别的将领所没有的儒雅。
    真是一员儒将也,何时能为我所用。
    感叹一句,见大军完成了登陆,曹性就急忙下达了命令:“全速前进,在天变黑之前,赶到下雉城下!”
    传令兵刚要走。
    刘巴阻止道:“讨逆校尉,大军刚刚登陆,连阵型都没摆好,如此前进,将有大半走散,介时未战先减员过半,且走散之后,恐怕有大量逃兵,他们何时才能回来?”
    曹性看向刘巴,霸气的道:“别人的军队走散了,会有逃兵,某曹军不会,走散了,再难也会回到部队!”
    曹性手一挥,只觉一股浓浓的威慑力四处扩散:“通知火头军,天亮之时,我要在下雉城内吃上一顿刀削面!”
    “诺!”
    一旁老资历的文武,从他的身上,再次发现了陌生、神秘的味道。
    不怕走散的信心,来至于恒产,士卒的田地、住宅、家人都在自己手里,还怕走丢了?丢了之后继续做流民?做贼寇?
    两万曹军无声的快步前进,不时有体力弱的掉队,队形越走越散,拖着长长的队伍。
    先头部队已经到了十余里外的下雉城下,最后下船出发的还在十里之外。
    “到了多少人?”曹性问向王忠。
    王忠挠挠头:“回主公,队伍走的太散,曲、屯、队等都有失散者,实数不好计算,预估在八千人左右!且多是正兵与旗兵。”
    “好!八千足矣!”
    抬头看了看只剩余晖的月亮,天空越来越黑,下雉城头上只有稀稀拉拉的几个火把,巡逻岗哨更是少之又少!
    曹性一声令下:“曹鹰,给我杀上去!砍下叛军守将的头颅来见我!”
    曹鹰露出兴奋的诡笑,拱手行礼:“诺!”
    城头一位稚气未脱的少年岗哨,头颅一点一点,如同小鸡啄米一样,正打着瞌睡。
    旁边一位头发鬓白的同伴,更是坐在地上睡着了。
    下雉在江夏最东,再过去就是扬州地界,现任扬州刺史,乃一位只知道结党营私,拉帮结派的党人。
    刚刚因为灵帝解除党禁,得以上任的他,每日里与同伴把酒言欢,还嫌时间不够,哪里愿意做这做好了没奖,做错了要挨罚的跨州境平叛之事。
    赵慈也是看清了这点,只留下一千战力低的老弱守下雉。
    长梯轻轻的搭在了城墙上,王双悄无声息的爬了上去,跳上城头之后,看着还在睡觉的一老一少,两位叛军岗哨,王双刀背连砸,将两人敲晕过去。
    曹鹰随其后跳上了城头,看着王双仁慈的一面,转头看向他处。
    两位旗主带头先登,城下旗兵受到激励,前仆后继的登上城头。
    “当当……”
    城门楼上的岗哨刚醒来想撒泡料,见城墙上黑影连片,不时传来轻轻的金属摩擦声,定睛一看,这根本就是一群人影,吓得他连忙跑了回去,敲响了警钟。
    “现在才知道!晚了!亮火把!”
    曹鹰一声令下,城头猛然亮起了上百只火把,城下更是火把连天,如同正发生巨大火灾的现场。
    “王双你带人拿下城门楼,打开城门放大军进城,王忠你带人与城门楼相反方向,沿城墙继续进攻,接应大军登城!”
    “诺!镶黄旗随我来!”王双大喝一声,领着一百余人杀向城门楼。
    楼上一个什的老弱山越刚要前来阻挡,王双一个流星锤甩了出去,将唯一的青壮,同时也是什长,砸飞出几米远。
    剩下白头老人格外珍惜性命,掉头就跑,只留下三位半大少年不知所措。
    “投降免死!”王双一声大喝,身旁的旗兵,再用山越语说了几遍,少年们才放下了武器。
    “驾~”
    城门被打开,策马以待的两百虎豹义从,提高马速,奔进了城内,手中火把扔进了沿途的建筑物,四处放火,制造混乱。
    曹鹰本人则带着五百正白旗,下了城墙,直奔县衙所在。
    正值守将领着几百号山越前来支援,守将喝道:“来者何人,我乃下雉县长赵牟,识相的,速速放下武器投降!”
    “叛军也敢称县长!”曹鹰冷笑一声,阔剑高举当头斩向了守将。
    守将连忙双手握枪柄两侧,向上招架,曹鹰冷笑更甚,沉重的阔剑。一剑砍得守将虎口迸裂,长枪脱手,阔剑像切西瓜一样,把他的脑袋砍成了两半,且两边大小都差不多,匀称的很。
    守将的脑浆激发了曹鹰的戾气,阔剑继续挥舞,山越叛军不是断头就是断身子,头颅、肢替飞舞,伴随着滚烫的鲜血喷射。
    “啊!妖怪呀!恶鬼呀!”
    鲜血中戾气曹鹰越杀越重,当着叛军的面,伸出舌头,舔了舔嘴唇上的血液,染的满口的猩红,大晚上的碰到这种情况,叛军吓得大声呼喊。
    “放下武器!投降!”正白旗一位军候喊到。
    胆子被吓破的山越叛军,感觉手中的武器,就是引鬼上身的法器,赶紧扔在了地上,跪地投降。
    正白旗上前收缴了兵器,之后把他们都围了起来,一位叛军屯长发现不对,慌忙道:“你们要干什么?我们已经投降了!”
    慢步走了过来的曹鹰,紧盯着这位叛军屯长,吓得他坐到了地上。
    “唰~”
    阔剑发出破空声,叛军屯长的头颅瞬间不见了踪影。

第129章 江夏之战(七)
    “杀!一个不留!”
    五百正白旗旗兵露出暴虐、残忍的笑容,在曹鹰的带领下,将近三百位俘虏全部砍翻在地。
    下雉县城不到一个时辰就落到了曹军手里。
    清晨的阳光照耀进,比当初浈阳宽敞也更气派的县衙内。
    堂中正大光明的匾额下,曹性坐在原本属于县长的位置,左首是苏双,及其它文士,右首是曹鹰,及其它武将。
    原本用来处理公文的桌案,现在正摆着一个大海碗,热气腾腾的碗里,满是白花花的长条子,面上还铺着几片猪肉、几叶青菜,正是一碗刚刚做好的刀削面。
    曹性提起筷子,夹上一大口面条,扔进了嘴里,细细咀嚼着,口中含糊不清的道:“阿鹰!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想想当初你多么的阳光!想想那些快乐的日子!”
    “诺!”曹鹰很干脆的拱手应道,之后若无其事的吃着面条。
    曹性摇了摇头。
    早餐吃完待碗筷收走之后,曹性坐直了身子,文武齐齐看向了他。
    “下雉已被拿下,城中数千百姓得已解放,由苏双代理县长之职,王双代理县尉,领五千屯兵驻守,并迅速张贴告示,让百姓知道他们自由了!同时管控好麾下士卒,军纪官多多走动,一有骚扰百姓者,直接军法从事!”
    “诺!”
    堂下文武大声应道。
    作为商人的苏双,王双更是刚满十六,两人一再被重用,对曹性的忠诚度爆满。
    “苏县寺!此次收获如何?县仓物资可丰?”曹性抬头问道。
    一次性动用了六万大军,对后勤造成了巨大的负担,还好都是水路,且有沿海岛屿运送过来的鱼干、海带、紫菜等海产品支援,不然想打都打不起。
    刚刚搜刮了民财山越叛军,曹性对它抱有了很大的期望。
    “据了解,叛军包过商人、权贵在内,搜刮干净了整个下雉城内钱粮,连同铜镜、白银、珠宝等有价值的东西,所有物资都堆在了县仓库。
    共有粮二十万石,折合物资,钱财值千万钱。
    换句话说就是,缴获了够一万大军一年的粮食,够买两三个县长的钱财。”
    听了苏双的汇报,场上文武眼睛发亮,一个小县竟有如此收获。
    但这其中原因曹性却是门清。
    下雉县处于大江中游,此时下雉,乃至整个江夏南面,都是大片湖泊沼泽。
    田地浇灌方便,海域还没怎么被开发,但河流、湖泊此时捕鱼技术,却是完全成熟。
    江夏南面诸县,不仅田地产量高,还有大量的渔业补充收入,又未经过战乱,因此粮食储量高。
    有粮有鱼,但地与湖、河流都是士族豪强的,百姓多为佃农,再好的收成也是将大部分上交了,自己只留一点活命的粮食。
    常年如此,士族豪强家中储备的粮食越来越多,凭借成熟的保存技术,有些都是几十年的陈粮。
    南面大山中,山越还处于半原始状态,粮食物资都是处于稀缺状态,一朝得志,可不会像官兵一样,顾及你是权贵还是豪强,能抢就抢,一个也不放过。
    俗话说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官过如剃,在每个朝代的末年都是常态。
    已经收获颇丰的曹军,做到了一反常态,对百姓秋毫无犯,并四处张贴安民告示,还无偿释放了,被山越叛军关押在地牢里的青壮百姓,归还了一部分财物,深入走访困难家庭,为其派放了一笔粮食,使曹军在下雉县内大获民心。
    县衙堂内,曹性摆好文案坐席,召见了被关在地牢的士人、豪强、商贾。
    山越突袭县城,留在城中宅院、商铺的这些有身份的人,来不及逃回族中坞堡,被祸及殃鱼,通通没收财产的同时,还被关进了地牢,家族女子更是沦为了叛军的玩物。
    “曹性来迟,让诸位贤达在牢中受苦了!”
    “黄龙先生无需多言,是我等应该感谢你的活命之恩,可怜我那豆蔻之年的小女!”
    “有幸跟诸位相识,并有机会起到一定的帮助是某的荣幸,诸位都是下雉的贤达、精英,山越残暴无度,如今下雉官吏都已蒙难,官府一直混乱无秩。
    为此我表麾下苏双代理县长。”
    苏双这个名字在场的诸人都很陌生,曹性麾下,他们听说过在江夏屯田的其堂兄曹勇,将门士家的皇甫新,青州名士王修,颍川陈家的陈杨,乃至刚加入不久的陈政、孙乾、李封。
    被救出来的本地士家、豪强、商贾,交头接耳,小声议论着,当一个商人提出苏双是河北马商的身份时,堂下议论的声音一时大了很多。
    看着众人的反应,内心摇了摇头,离目标还要更多的努力呀,先缓缓吧,曹性让自己饿脸上浮现出一股浓浓的信任:
    “但下雉县长之位,无才有德有望不可居之,有才有德无望亦不可居之,定要三者都有才能胜任。”
    堂下诸人连连点头,就差直接说要苏双下台了。
    这一切曹性都尽收眼底,于是接着道:“苏双有才有德,名望却也不足,某强行安排也是逆天而行,因此,苏双只是代理,江夏平定之后,某会再上表一位三者皆有的能士。”
    堂下士子代表扶须赞扬道:“黄龙先生所言至理名言,老夫认同!”
    余等豪强、商贾虽有不甘,却也认可。
    曹性叹息一声,脸上露出忧愁与抱怨不公的神态:“可惜,出任下雉县长之位,只是大汉铁律是不可本地为官,某也只有推荐权。”
    刚刚陷入幻想中的士人代表被一桶冷水泼了个透心凉,举头看向曹性,眼神带着期望与求助。
    见各位情绪都调动了起来,与自己也进入了同一频道,曹性说出了真正目的,眼神透着鼓励:“因此,这县长之位,还是要在座的各位多多商议,我们联名推荐,以及我们全力支持的,才是最可能成为县长之人。”
    “甚是,甚是,某等一定团结一致!共举贤能!”不只是士族,豪强、商贾两个阶级都非常认可与支持。

第130章 江夏之战(八)
    谁不想自己拥有决策权?
    曹性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在此之前,某决定,表下雉士人代表,出自襄阳望族蔡家旁支的蔡先生,为县丞,豪强代表,苏飞苏壮士为功曹,商贾代表,钱贵人为主簿。
    剩下的诸位贤达如果愿意任职,下雉各地,斗食、佐史、乡三老、吏员、亭长等,都可以择合适的就任。
    并且曹某军中,也随时欢迎诸位加入!”
    曹性一说完,众人发出了热烈的喝彩声。
    在士人、豪强、商贾眼里,没有什么比利益更贴切。
    实际利益一扔出,在场的几十人,关起门来,就将下雉这块蛋糕给分了,每人都能获得满意又合适的一块,其他被排除在外的人一伸手,想要保住蛋糕的众人,很自然的就会同仇敌忾,不知不觉,就让这些人与曹性绑在了一条船上。
    “报!主公,城外有百姓前来犒劳我军!”
    曹性与堂中暗暗结盟诸人一起走了出去,只见一些百姓提着篮子箩筐,挑着鸡鸭鱼肉,自发而来。
    “谢黄龙先生救我下雉百姓。”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拜倒在地上,余等跟着一起拜倒。
    “使不得!”
    说着曹性就要上前搀扶,龚都尽职尽责的挡在了前面,提醒道:“主公,小心刺客!”
    身后的蒋琬出来跟百姓歉意的说道:“黄龙先生前不久刚刚遇刺,身边大将为保护他而丧命!”
    百姓恍然大悟。
    曹性却一把推开了龚都:
    “这都是我大汉忠肝义胆的良民,哪里会有什么刺客!”
    快步上前扶起了老者,对着百姓说道:“都起来,都是起来!曹某乃朝廷浈阳县长,讨逆校尉,平叛义不容辞!”
    “黄龙先生!真仁义也!”
    看着淳朴的百姓一个个感激的痛哭流涕,江夏又是对自己重要的要地,曹性觉得这个险冒的很值。
    老者拉着曹性的手,往后扬手,三位长相有些相似的男子走了过来,老者介绍道:“这是我的三个不肖子!都十分崇敬曹军,像加入黄龙先生麾下,还请先生收留!”
    “我也是,我家孩儿正值壮年,同样可以加入曹军!”
    “草民年过二十,身强体壮,愿加入曹军!”
    老者一带头,百姓中,一时沸腾了起来。
    曹性挥挥手,大家自觉的安静下来,其身后的盟友互相对视,惊叹不已。
    曹性亲切的拍了拍三兄弟的肩膀,开口说道:“你们三个被录取了,以后就是我的亲卫。”
    “谢主公!愿为主公赴汤蹈火!”三兄弟兴奋的大声应道。
    见三人直接成了曹性亲兵,旁人露出了羡慕的目光。
    曹性看向还未被选上众人:“大家都是好样的!某会在县衙立下一个募兵处,想加入曹军的,某随时欢迎。
    并且告诉大家一个消息,一经录取,正兵授田三十亩、辅兵授田五亩、屯兵授田一亩,都是曹某的私田,只收一成正税,无任何其他税收!”
    三十亩田地,一成税收,乡间小豪强收入也不过如此,相当于只要被录取,这本是佃农的家庭,瞬间翻身做了主人,大家如何不激动,一个个蜂拥而上,差点没把曹性给挤扁了。
    好不容易逃出来的曹性,收到了其他两地的战报。
    鄂县同样被李典拿下,平春因为被察觉,突袭失败,但同样对守军造成了五分之一的伤亡,如果不怕牺牲,拿下平春轻而易举,为此韩忠还主动的写下一封长长的检讨,送到了曹性这里。
    下午,大军再次登船,少了五千屯兵,却多了一千荆州江夏兵,及整编叛军的四百正白旗敢死军。
    到达鄂县之后,曹性召见了当地地牢的士族、豪强、商贾,如法炮制,并建立募兵处,留下公孙恭代理鄂县县长之位,李典代理鄂县县尉。
    再由从地牢中救出的士族代表出任县丞、豪强代表出任功曹,商贾代表出任主簿,余等出任各地吏员。
    李典这只军队上下都没有曹鹰这种嗜血的将领,又是在叛军睡梦中突袭成功。
    为此加上募兵点,曹性又获得了一千荆州兵,及整编的八百八旗。
    大军达到平春时已经是黄昏,主将韩忠、副将曹真一脸自责的迎接着曹性,曹性的热情,曹真很快恢复了自信,却让韩忠更加的无地自容,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韩将军不必自责,你已经做的很好了,只是还有些提升的空间!再多努力就好!”
    曹性安慰着他。
    韩忠历史上是当过南阳十余万大军的大帅,但那现在毕竟还没有这份资历,虽有做主帅的性格和前景,却有些缺乏经验与眼界。
    这点熟读兵书,出身更高的李典,未来的魏国名将,要比他优胜的多。
    “新编的一千二百位八旗军,看你们的了!”曹性一声吩咐。
    数千八旗军来到城下,包过单挑被曹真等人俘虏的叛将,所有原叛军对着城头开始唱起了家乡的山越歌。
    一曲曲山歌传进了平春县城内,被数十倍大军困在城中,伤亡惨重的山越叛军,如同四面楚歌的楚军,陷入了沉痛的哀念与思乡之中,抵抗意志极度削弱,绝望、放弃的念头在叛军中发酵。
    “牛将军,我是阿狗呀!鄂县的守军将领,现在是曹军镶红旗军候,放弃吧!你也是守将,黄龙先生会厚待你的,一个军候少不了,这可是六百石的高官呀!”
    “豹子我是你大哥,我现在的旗主可是凶残的很,下雉守将及数百同僚都死在了他的手里,放弃吧,我不想看到你落得如此下场。”
    “石头,我们是同寨发小,沙羡军候……”
    歌声停了下来,新加入的八旗,对着城头一招降,同样的乡音,代表江南其余三县的叛军都有,一通威逼利诱。
    守将看着外面人山人海,士气高昂的曹军,再看看身旁正好相反,丧失了信心,士气低迷的部下,对着城下的原鄂县守将喊到。
    “我要见你们的主公!黄龙先生!”

第131章 江夏之战(九)
    江夏江南三县被平,大军回到了原点沙羡,四万大军再次将沙羡城外铺满。
    新编的八旗达到了两千五百,同样对沙羡先是山越歌,再是齐声劝降。
    哪怕这个时候,守将态度仍然十分坚决,不愿放弃抵抗,辜负了主帅赵慈的信任。
    他愿为赵慈玉碎,其余山越叛军被山越歌与劝降,整没了这个打算,直接哗变,将他绑了,开门投降了曹性。
    皇甫新被任命为平春代理县长,韩忠为平春代理县尉。
    孙乾被任命为沙羡代理县长,蔡阳为沙羡代理县尉。
    自此,大江以南的江夏四县,全部落入了曹性手里。
    只有一江之隔,位于江北岸边不远处的江夏郡治西陵县,围攻郡城的叛军主将军营,收到消息的赵慈紧急聚将。
    叛军将领进入营帐,见没有往常的美貌歌姬在跳舞,也没有丰盛的吃食,更没有琥珀仙酿,只剩下几位士族女子在为赵慈捶腿捏背。
    营中,铁甲最精致的陈应、郭石相视一眼,陈应开口问道:“上将军!出什么事了?”
    看着这两位士族子弟,就算是刚刚接到噩耗,赵慈也忍不住露出一脸的自豪。
    麾下有两位士家子弟主动投靠,还带来了两百余汉人部曲,当时只是抱着抢一把大的就跑的赵慈,产生了一种天命所归的感觉。
    特别是在两位士子的帮助下,占领江夏九县,驰援江夏,由刺史王敏统领的官军,被阻挡在江夏边县竞陵。
    自信爆棚的赵慈给自己安上了一个上将军的名号,并将部将都按朝廷官制,封为县长、军司马、军候等官职。
    可没高兴一个月,曹性打破了他美丽的梦境。
    赵慈唉声叹气,愁眉苦脸的道:“陈贤弟,江南四县被突然杀出的曹性给抢占了,我们留在大江上的船只被曹性部将,原东海海寇大帅蒋钦给端了,如今南下被阻,与山寨断了联系,这可如何是好!贤弟,你要帮我!”
    赵慈空有一身武艺与名望,却心无一谋,陈应、郭石两人心中失望透顶,要不是为了任务,哪里愿意认这等莽夫为主。
    无奈的郭石出列,随意的拱了拱手,对行礼敷衍了事,赵慈身为半原始状态的山越人,也不讲究礼数,倾耳聆听着。
    郭石开口说道:
    “上将军,曹性乃大汉名将,几百万黄巾都不是他的对手,征战四方,未逢一败,我军只有万余士卒,虽都是百战精锐,但对曹性十万大军来说,还是有些不够看。
    强行对抗,只会步入江南四县后尘!”
    郭石的话打击的赵慈体无完肤,连蒋钦都打不过,曹性他想都不敢想,可自己的根基在江南,眼见出现了败局,早就劫掠够了的赵慈,最大的心愿就是回家。
    归心似箭的赵慈开口说道:“那要如何才能回到江南山寨,两位放心,我乃江夏山越宗族大帅,到了山寨,两位贤弟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多谢上将军厚爱!”陈应站了出来,先感谢一句,开口劝道:“可为何非得回山寨,当年霸王誓死不过乌江,何等壮烈。
    我们也并非就会落败,就要商议逃了,这等苟且之事,陈某做不出!”
    听陈应的语气还有希望,没有主见,但野心不小的赵慈,如同来到茅房的狗,鼻子不停的耸动:“怎样才能获胜?”
    跟赵慈说话,陈应感觉比跟人打架还累,他走到了地图前面,指着竞陵,再指出北面的大山,南面的武陵郡:“打不过曹性,我们可以往西,打败竞陵的王敏,再整编俘虏,到时与武陵五溪蛮,联系接应南下,或北上大山投靠山中大帅,都不失一上策!”
    郭石在一旁补充道:“古人曰:合则两利,分则两害,上将军,我军上下都是山越兵,虽提高了各人平均战力,但补充困难,如今江南根据被断失去了山越兵源。
    山越兵,亡一个少一个,实力会越来越低,我军中有俘虏的官兵、百姓青壮劳役近两万,只要放下山民与山下平民的成见,某愿出马招抚,可立获两万精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