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虎啸-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位朱以派,更是命途多舛,仅仅只当二年多鲁王。便在崇祯十五年之时,因清兵入寇山东攻克兖州后,为不落于清兵之手,自缢身亡。长子朱弘及弟朱以衍、朱以江一并殉难。两年后其弟朱以海嗣位。后来。成为了明末著名的鲁监国。

刘知俊董茂两人,参拜完朱寿镛之后,又向一旁的山东巡抚李懋芳致礼。

李啸一直保持沉默,冷冷地看着两人。

刘知俊与李懋芳致礼完。瞥见旁边一脸冷峻之色的李啸,他冷哼一声,淡淡地说道:“刘某没想到啊。忘恩负义出卖恩主的小人,今天竟然也坐到了指挥使的高位。”

朱寿镛闻言,眉头顿是紧皱,李懋芳亦是一脸沉重之色。看来,两人之间,又要开始好一场摩擦了。

“刘指挥使,李某与王铭世之间的恩怨,你等外人,其实难知。我可以告诉你的便是,李某做事,向来坦荡磊落,决非你所说的忘恩负义之辈。”李啸平静地回答道。

“哼,李啸,当日我徐州卫四千精锐,几乎被你杀尽,现在来援兖州,我等好不容易才凑齐了三千兵马。你说,要不是你,我徐州卫怎么会是今日之状!”刘知俊一旁的董茂,怒喝着说道。

李啸心中突然一乐,忍俊不禁想笑出声,却见一旁的刘知俊忽地老脸通红,正用眼神恶狠狠望着自知失言的董茂,李啸连忙忍着笑,继续保持平静。

朱寿镛在旁边听得满是尴尬,这流寇还未打,自家便先闹不和,这可不是个好兆头啊。

“二位指挥使,莫要再作意气之争了,两位都是我大明官军,还是需共同对付就要入寇的流贼要紧啊。”朱寿镛叹气说道。

李啸与刘知俊两位对望了一眼,互相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到了深深的警戒与排斥。

朱寿镛走到两人中间,挽起两人手腕,笑着说道:“两位,什么也别说了,速随本王回府,一并参见王兄吧。”

见到这位王爷放下身段,做出这般亲密姿态来挽回两人的关系,李啸笑道:“王爷客气了,我与刘指挥使之恩怨,已是往事,不提也罢。现在,当然要一齐对付流寇要紧。”

朱寿镛笑道:“李指挥使心胸宽大,格局长远,确该如此,确该如此啊。”

刘知俊脸上又是一红,他哼了一声,什么也没说,便与李啸一起,随王寿镛前往座落于城北的鲁王府。

那家丁队长董茂也低头跟着他们而去,偶尔还会不甘心地向李啸这边瞥上一眼。

山东巡抚李懋芳,也一言不发地跟着他们一并而去。

此时,另有王府人员来带着李啸的军伍安排入住,吃饭休息不提。

李啸一路行看,发现这交通要枢之地的兖州市面上,街巷宽阔,两旁民房、庙宇、商铺、欢场、酒家等各类建筑鳞次栉比,倒是好一处繁华之地。

整个街面上,虽有颇多各地所来的外地流民,但并未影响市容与人流往来,往来叫卖的小商贩与三三两两的行人摩肩接踵,在这炽热的夏日,组成了一副极具明代生活气息的市井图。至此,兖州给李啸的印象是,这里完全不似一幅大战将至的情形,与平时的太平安乐之时相比,没什么两样。

见到这般繁荣热闹的景象,李啸心中,却是是十分地揪紧。

现在大战在即,这兖州城中,竟然未做丝毫战备,何以堪忧!

李啸猛地又想起一事,顿时更是眉头紧皱,忍不住长长叹息了一声。不过,在这人来人往的街上,他什么也没说。

不多时,众人来到了鲁王府外。

李啸被眼前壮丽恢宏的鲁王府,深深地震撼了。

感谢尊重知识而非流水的月票!谢谢兄弟支持!

第二百零七章鲁王府论兵

鲁王府在兖州城北的中央地带,这是朱元璋下令,花费巨资,为其第十子朱檀,也就是第一代鲁王所建造的王宫。

为了保证皇族的安全,也是为了体现皇族的神秘和与众不同,在隔了约两条街的位置,百姓便不允许进来。因此,当李啸等人行到这里时,街上的行人已是瘳瘳无几。

李啸首先注意到,这鲁王府,有点模仿城池的修建模式,四处均建有高大的城墙,完全可以看做是兖州的内城。

据明史记载,鲁王府的城墙高二丈九尺,东西长约700米,南北宽约600米,占地面积极为广阔。并且也和城池一样,开有四处城门,四个城门南曰端礼、北曰广智、东曰体仁、西曰遵义。

李啸等人来到的,正是南门端礼门。

李啸凝视着鲁王府那巨大的正门,这刷了鲜艳红漆的大门,两面朱红铜铆的门扇十分地厚重端严,象征着大明亲王的高贵权势。

这大门给李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甚至心下暗想,可能那至今未见过的紫禁城内的皇宫大门,也与这门差不多吧。

一旁的山东巡抚李懋芳,则被大门两边那巨大粗壮的石柱上两排镏金大字所吸引,他从左到右,轻声地读道:“羽翼大明辅国邦”、“世镇鲁南泽万年”。

李啸心下十分感慨,这鲁王府,端的是天家派头、气象万千,那大门两边雕得活灵活现的石狮子,个头便足足比州衙所见过的的大了两倍不止,高高的七重丹陛只比京师紫禁城短了两重,仅次大明天子一等而已。

在李啸仔细观看鲁王府的外面之时,已有许多的仆人,从大门旁的小门出来,手持长鞭、上马凳、洒扫用具站在门口。男仆一水儿的茧绸青衣、无翅乌纱,每个人都是眼神居高临下,鼻孔朝天。

在仆人们出来,并立刻打扫门庭之际,小门之中,又涌出许多仪卫司的武官,他们顶盔贯甲,拿着雪亮的刀枪,掌着鲜明的旗鼓,迅速地沿着大门分站成两排。

仿佛掐好了时间一般。在仆人们迅速打扫完门庭之时,两扇厚重无比的朱漆大门,发出吱吱的门铰扭动的声响,缓缓开启。

大门开启后,只见一堆盔甲更加鲜明艳丽的仪卫司的武将兵丁,各各扛着刀枪剑戟一拥而出,仪卫正、仪卫副左右分列,典仗两两相对,众旗牌、校尉雁翅排开。各各肃立。

头戴双角龙纹的乌纱折上巾,身着五章青衣,两肩纹金龙,系着素表朱里的大带。上挂金纹玉龙形珮,下着赤红袜舄的鲁王朱以鋐,在两名侍卫的搀扶下,缓缓从大门正中而出。

李啸注意到朱以鋐约四十七八的年纪。鬓边的头发已多有花白,与儒雅雍容的朱寿镛不同,这位鲁王朱以鋐的脸上。多了许多酒色过度的痕迹,微微浮肿的圆脸上泛着不健康的苍白。

李啸感觉到,这位脸上挤出和气笑容的鲁王,虽穿着崭新贵重的大明亲王常服,却总给人一种精力衰竭萎靡不振的感觉。

朱寿镛率着李啸等一众来人,向朱以鋐跪拜行礼。

“各位免礼,速速起身。”朱以鋐的声音中,有一种说不出的疲惫与苍老。

众人起身后,朱以寿一一向朱以鋐介绍各人,朱以鋐脸带微笑,与所介绍之人分别寒暄几句。

当朱寿镛介绍到李啸时,朱以鋐那昏沉散淡的眼神,明显的一亮。

“哦,这位便是雄唐卫的李指挥使啊,真真一表人材,英武俊朗。听说李指挥使打叛军,打鞑子,均建得偌大功绩,依孤王看,果是英雄出少年啊。”

看着朱以鋐一脸欣赏的笑容,李啸微笑道:“鲁王殿下谬赞了,下官何以克当。”

“李指挥使客气了,现在流寇压境,兖州岌岌可危,非是李指挥使这样的少年英雄,复有何人能救这兖州啊。”朱以鋐脸上的笑容更显热切。

朱以鋐那带着明显演戏成分的热情笑容,让李啸一时感觉很不习惯,他心下暗想:“这位鲁王如此肉麻吹捧于我,无非是希望我的虎啸军能在这保卫兖州的战斗中,更加尽心尽力吧。”

于是,李啸拱手笑道:“请鲁王殿下放心,在下一定恪尽职守,尽心心力保住这兖州城池,决不让其落入流寇之手。”

“好,好,有李指挥使这番话,孤王便放心了。”鲁王朱以鋐的圆脸,笑得如同一朵菊花。他边说边亲密地拍了拍李啸的肩膀。

不多时,客套话说完,朱以鋐让众人随他一并入府议事。

李啸随着众人一路前行,边走边看。

明史记载,鲁王宫的建筑物基本分为三部,由南向北方向分别为:“承运殿”(面宽十一间),“园殿”(面宽九间)和“存心殿”(面宽九间)。“承运殿”两庑还有左右二殿,五殿两侧各建屋一百三十八间。四周建有围墙,前设承运门”,后设“存心门”,这便是鲁王宫的主要建筑。另外还有由“前宫”“中宫”和“后宫”,各面宽九间,三宫两侧各建屋九十九间,外建围墙及前后宫门,所形成辅助宫殿群落。

对于一路跟行穿殿过廊的李啸来说,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进得鲁王宫后,众多宫殿回廊门楼等处,均饰以青绿点金,蓝黛细缀,金涂铜钉,窠拱攒顶,红绡彩云,中画蟠螭,看得李啸眼花瞭乱。

尤其是鲁王宫中,各类假山峰峦叠立,高低起伏,亭台楼阁座落其中,中殿两侧靠后处,则是一座极大的花园,养着仙鹤、孔雀、梅花鹿等珍禽异兽。处处匠心独运,每每巧夺天工,真真说不尽的雕梁画栋,道不完的富丽堂皇!

众人大约行了十来分钟,到了存心殿中,这便是鲁王日常接待重要宾客的地方。

鲁王随即招呼众人落坐看茶。

朱以鋐带头寒暄了几句,很快,话题便进入到了如何防卫兖州抵御流寇之上。

出于对老人的尊敬,朱以鋐先向刘知俊请教要如何守卫兖州。

刘知俊呷了口茶,昂然而答:“禀鲁王,在下认为,流寇虽然势大,但其远来,其势必疲。现在兖州府城中,我徐州卫兵马有3000人,李啸兵马有6000多,加上兖州城中的任城卫兵马2000多人,共一万多兵马,正好可以以逸待劳,乘势击之,纵不能一举大破其兵,也可给其重大杀伤。此后,我军再退回城中固守,敌兵锋芒已挫,如何攻得坚城。待其粮尽,我军出城击之,必可大获全胜。”

鲁王朱以鋐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正要说一番表扬之话,却听得旁边李啸冷冷地说道:“刘指挥使如此作战,李某只恐我军又要步刘泽清部5万兵马战败的覆辙了。”

求推荐,求收藏,各种求啊,作者需要动力。。。。。。

第二百零八章李啸定计

李啸这番话刚说完,刘知俊脸上立刻满是怒色,他旁边的家丁队长董茂跳了起来,额上青筋条条绽出,大喝道:“李啸,你口出狂言,竟敢如此蔑视我刘大人!告诉你,我刘大人乃是久经沙场之老将,所提之策,乃是久经考虑,深思熟虑之计也。”

李啸冷笑一声,正欲说话,忽听得外面有仆人叫道:“任城卫指挥使冯嚣大人,兖州知府尼澄大人到。”

朱寿鋐连忙让两人进来,然后亲自向李啸等人介绍,随后落坐看茶。

李啸对这个任城卫冯嚣不太熟悉,只见他身体健壮,面皮粗黑,两只大大的牛眼,一脸粗硬的络腮胡子,一副典型的武人外貌。

对于兖州知府尼澄,李啸却因为前世的《兖州史话》一书中,曾对此人详细描写过,故而印象颇深。

尼澄,字登甫,北直隶钜鹿人,崇祯年间进士,崇祯五年时,因前任知府王厂干与鲁王朱寿鋐不和,只干了不到一个月的知府,便被朱寿鋐诬陷入狱,最后死于流放途中。随后由尼澄接任。

尼澄为人,比性格耿直一条筋的前任知府王厂干要圆滑得多,待人接物皆是不卑不亢,和缓有度。但此人内心之中,极有主见,相当机敏决断。在崇祯十一年的清兵入寇山东时,正是此人率领兖州兵将拼力死守,才击溃了来袭的清军,保得兖州府城不失。时任鲁王的朱寿镛大哭而道:“非是尼公救命,我合府皆亡矣。”

尼澄最后由于操劳过度,于崇祯十三年病亡。他死后,兖州百姓集资为他立了德政碑,碑文出自文学大家范淑泰之手。

李啸笑着向尼澄拱手而道:“久闻尼知府大名,今日得见,李某何其幸甚。”

尼澄见李啸如此客气,也拱手笑着回道:“李指挥使少年英雄。多有功业,尼某得见李大人,亦是平生难得机缘矣。”

两人大笑起来,原本紧绷的会议气氛,顿时轻松了一些。

因两人新来,朱寿鋐让刘知俊又将刚才的抗敌策略再讲了一遍。

刘知俊原本以为,自已的这份看似完美的计划,除了李啸居心叵测要加以反对外,其他人应该是皆会赞成了。没想到,他话一说完。那看似粗豪的武人打扮的任城卫指挥使冯嚣,腾地从座位上站起,连连摆手道:“刘指挥使此计,某家看来,甚不妥当。别部兵马,冯某不了解。但某家任城卫这二千多兵马,说实话,非是自贬,皆是久疏战阵之兵。如何能上阵与流寇打野战,某家只怕这点兵马一撒出去,就如肉包子打狗一般,有去无回了啊。”

刘知俊闻言。深深地皱起眉头,还未说话,旁边的尼澄也开口言道:“尼某曾闻,流贼之战。忽聚忽散,从无定势,并且最擅伏击。其左右埋伏,更番迭承,令官军防不胜防。现在敌军已破济宁州,尼某估计,敌兵一路裹胁民众百姓,现在恐有近十万之众,我军所有部队加起来,不过万余人,敌军之数为我军十倍,焉可骤胜!并且我军各部战力参差不齐,号令也难于协同,想与敌兵野战,打个突袭,尼某却认为实在不妥。”

尼澄说完,存心殿内,顿时一阵沉默。

被冯嚣与尼澄轮番反对,徐州卫指挥使刘知俊面红耳赤,低头无言。他旁边的家丁队长董茂一脸不满,嘴唇瓮张了几下,似乎要辩解什么,但最终什么也没说出来。

终于,一脸灰白的鲁王朱寿鋐,呐呐地说道:“诸位这般说来,那流寇岂非无法可制,如之奈何?”

李啸望见朱寿鋐旁边的泰兴王朱寿镛用探询的目光向自已望来,李啸知道,现在,到了自已说法表态的时候了。

“诸位,兵法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李某认为,流寇之势虽大,但也并非全无弱点与失误。”李啸站起身来,缓缓而道。

朱寿鋐双眼一亮,急急说道:“李指挥使请详细言之。”

“各位,刚才尼知府说了,流寇攻占济宁州,已将队伍扩大至近十万之众,这一招,看似流寇之大胜,但是,李某认为,实为流寇之失误与败笔。”

所有的目光齐刷刷地集聚在李啸身上,李啸继续侃侃而谈。

“试想,如果当日流寇攻克巨野县后,立刻集中兵力直扑兖州,那么,我军哪怕不吃饭不睡觉日夜兼程赶来,也难于赶上流寇进军的速度。待我军来到兖州之时,兖州府城必然已被流寇四面包夹围得水泄不通。若到这般情形,李某认为,便是子牙复生,孙武再世,也难保全兖州城池。”

“李指挥使且说下去。”朱寿鋐在一旁急急而道。

“幸得天佑我大明,给于我兖州城保全之机。那流寇,贪图眼前利益,攻打相离最近的济宁州,虽已取胜,但却大大延缓了其进军兖州的速度。现在我军已入兖州,便可立刻开展兖州防御,从而争取到了宝贵的准备时间。流寇攻克济宁,再到兖州,李某估计,应该还要二天才能到达。这二天时间,对我军守卫兖州之准备,乃是至关紧要。”

“那依李指挥使来看,我军该做何准备呢?”说这话的,是泰兴王朱寿镛,他眨着眼望着李啸,显然听得入神。

“王爷,依李某看,这第一步,便是坚壁清野。”李啸的回答简洁有力。

“哦?”

“鲁王殿下,这二天内,我军现在应该抓紧时间把兖州城外的各个村庄百姓,连同他们的存粮,牲畜,全部紧急拢入兖州府城,以防其为流寇所用。”

未等朱寿鋐回答,李啸接着说道:“与此同时,兖州城中,全部的流民集中看管,不得让其随意在街面行走,各类商铺也全部关张停业,府城中商贩百姓皆居于其家中,亦不得随意在街面上胡乱走动。此举为防止已混入的敌军细作间谍,在城中大搞破坏,甚至与攻城的敌军内外呼应。此为不得不防之举措。”

尼澄在一旁叹道:“李指挥使这般举措,实实极为必要。尼某亦曾闻,贼善用细作,或携药囊蓍蔡为医卜,或缁流黄冠,或为乞丐戏术,或为流民散兵,以观各城虚实,潜为城中内应。他们明作良善,暗施破坏,往来城中,难知其细。现在限制其在街上行走,却可极大地保障我兖州城内安靖平治,没有内患之忧。”

李啸见他插话,连忙点头说道:“尼知府之话,正合李某之意。李某认为,这两日内,城外收拢村庄百姓之事,可以由冯指挥使带任城卫兵马紧急实施。而城内集中流民,整肃街道之事,可由尼知府带全体衙役立刻开展。”

李啸说完这话,双眼目光炯炯地望着鲁王朱寿鋐。

朱寿鋐看懂了李啸的眼神,连声说道:“李指挥使行事颇有条理,孤王心下深以为然。这样吧,这兖州城池的守卫防务,便由李指挥使全权负责,其他各将各人,均受李指挥使调遣安排。”

第二百零九章防卫之策

朱寿鋐说完任命李啸为兖州防卫总指挥的话,冯嚣便大笑着说道:“某是粗人,李指挥使说话甚有条理,冯某自是心服,咱没二话,这任城卫的两千兵马,就全听李指挥使的。”

尼澄亦在一旁笑道:“尼某亦唯李指挥使之命是从,要尼某做何事,请李指挥使吩咐便是。”只有徐州卫指挥使刘知俊没有吭声,他低垂着头,没有人能看清他的表情。

李啸也不多理他,继续说道:“从即日起,立刻安排工匠,日夜不可停歇,务必将兖州南门外的的泗水大桥拆断。”

泰兴王朱寿镛跳了起来,他大叫道:“李指挥使,这如何使得!这泗水大桥,乃是南北交通要冲,朝廷花了近三十万两银子历时五年方才修成。你,你竟然要把它拆断?”

鲁王朱寿鋐亦是一脸忧色,他皱着眉说道:“李指挥使,这泗水大桥,实为国朝之重要枢杻,还是不拆为好吧。”

李啸一脸凝重,他沉声说道:“鲁王殿下,泰兴王爷,这泗水大桥,乃是国朝二十四名桥之一,拆除这样的大桥,我李啸心下,亦是有如刀割,极其难过。之所以李某下定决心要拆除此桥,实有不得已之考虑。”

“李指挥,请详细说下吧。”一直没说话的山东巡抚李懋芳低低地插话过来。

“诸位请看,现在兖州府城,共有三座城门,北面是防山余脉,崎岖难行,又无城门,那么敌寇若来,只能攻打我东、南、西三座城门而入。李某认为。三座城门中,东门的防守压力最轻,因为东门之外,不过数百步便到泗水之处,空地极为狭窄,敌寇难于施展兵力。而相对的。西门的防守压力则是最大,因为西门外,空旷无阻,必定会成为敌兵的主要进攻方向。那么接下来,便是南门,现在泗水从我兖州南面弯折向东流过,这宽阔的泗水之上,仅有这泗水大桥可过,流寇便可从泗水大桥一拥而过。全力进攻我南门,这样一来,南门的防守便会相当吃紧。”

“所以,李指挥使若拆断泗水大桥,那么南门便可与东门一样,因为距离泗水不远,又无舟橋可渡,敌兵同样难于施展兵力。并且敌军要进攻的话,只能从西门城墙之侧勉强挤过来。这样的话,我军的南门防守的任务,便可大大减轻了。”尼澄听李啸说到这里,连忙补充道。

“尼知府说得对,李某之意,便是如此。现在军情紧急。拆断泗水大桥之任务刻不容缓。李某说句诛心之论,若兖州不能保全,一旦城破,这泗水大桥再好,又与我等何干。又与我兖州城中四十万军民百姓何干!”

“李指挥使说得对,军情紧急,保全兖州军民百姓方是第一要务,只要保得兖州不失,这泗水桥拆了后,还可再建嘛。”冯嚣在一旁大声嚷道。

“刘某亦赞成李啸此举,泗水大桥,决不能成为敌寇肆意进攻之通路。”

李啸心中一惊,因为,说这话的,是徐州卫指挥使刘知俊。

这个刘知俊,倒也分得清轻重缓急。李啸心下暗道。他悄悄向刘知俊瞥了一眼,却发现他正一脸思索之状地望着窗外。

“好吧,还是保全兖州城池要紧,就把泗水大桥拆了吧。皇上到时若是怪罪下来,孤王一人担此重责。”朱寿鋐一脸沉重地点头说道。

李啸长吁了一口气,鲁王同意拆除泗水大桥,无疑让整座兖州城池的防务压力大为减轻。

李啸略一沉吟,随即说道:“这拆除泗水大桥的任务,便由泰兴王爷安排吧,王爷亲自出面,事情就会好办很多。为加快拆桥进度,李某让自已的一千多名辅兵,也参与到拆除大桥的任务中去。”

朱寿镛大声说道:“好,那这拆桥之事,便由小王负责了。”

鲁王朱寿鋐在一旁插话:“九弟,可从我鲁王府中,抽去兵将仆人一千人,让他们也前去参加拆桥,务必在这两天内,将泗水大桥全部拆断。”

朱寿镛连声称谢。

朱寿鋐突然问道:“李指挥使,这准备工作完成后,城池防守又该如何安排呢?”

“禀王爷,在下已规划好了。若敌寇来攻,则城外宽阔无阻的西门,必定是敌军的主攻方向,防守压力最大,这里,便由我雄唐卫的虎啸军来守卫吧。至于其它两门,兖州城南门,我安排刘指挥使的徐州卫军兵守卫。东门,则由冯指挥使的任城卫兵马守卫。”李啸平静而清晰地说道。

“李指挥勇担重责,光明磊落,真真令人佩服。”朱寿镛一脸称赞的表情。包括鲁王在内的其他各人,脸上同样均是满满的佩服之色。

刘知俊与冯嚣两人均无异议。李啸把最艰苦的西门守卫一肩挑了,他们只守这两座拥有巨大地利的城门,还能说什么呢。

“李大人,只是这样一来,你的西门守卫,却是极其吃紧啊。”冯嚣脸上颇有担忧的表情。

“放心吧,我虎啸军,一定会把西门守得固若金汤。”李啸笑着回答。

随后,李啸又下令,从今天开始,城外的空地上,要打挖出密密麻麻的大洞坑出来,以增加敌人进攻的难度。这项工作,由各地门的守卫军兵各自包干,刘知俊与冯嚣皆答应不提。

李啸突然想到了什么,他向尼澄问道:“现在我兖州之中,粮秣库存还有多少?”

尼澄急忙答道:“李大人,兖州府地存粮颇丰,至少有三十万石。”

李啸平静地说道:“这些粮食,看是颇多。但现在战备之时,军民皆要从中就食,粮食消耗还是很快的。我命令,粮秣分配由你负责,优先配给军用,城中那些流民与贫苦百姓,每人每天以最少进食量配给。”

尼澄连声答应,保证会将粮秣供给工作做好。同时,他向李啸提出,再成立一支由城中青壮组成的二千人队伍,以更好地给各守城军队打下手,搬运物品与伤员等,李啸同意了他的做法。

最后,李啸又交待了各种后勤注意事项,与各城墙之间的沟通协作之类,整个兖州守备会议到此结束。

朱寿鋐脸上顿时满是轻松之色,连连招呼各人,说现在宴席已准备好,让各人入席就坐。

李啸拒绝了了他的安排。

他脸色沉重地说道:“鲁王殿下,现在分秒如金,我等还是先去准备战备要紧,这宴席,待兖州城解围之后,再畅饮不迟。”

鲁王朱寿鋐一脸感动,他怔了一下,竟向李啸作揖而道:“那孤王便将兖州全城百姓的性命安危,都寄于将军身上了。”

第二百一十章朱徽姵

李啸随即与鲁王朱寿鋐等人告辞,准备立即返回虎啸军驻地,指挥战备事宜。

在一名仆人的引领下,沿着来路返回的李啸,行过中殿后侧的大花园时,忽听得一阵宛如仙乐般的琴声从假山之后拂面而来,让他不觉停住了行进的脚步。

琴声琅琮悠扬,有种极其缥缈旷然的意境,李啸不禁沉醉。

忽然,琴声中断,随即一阵细微的脚步声传来。

李啸回过神来,转头一看,一名身着三色纹章青衣常服,内着素纱中单,领织七色黻纹,腰系象玉带的郡王打扮的年轻人,正笑意吟吟地向自已走来。

李啸瞥见,在这名郡王公子后面,缓步跟着一名身穿红纱广袖留仙裙,外罩金绣牡丹花纹帔的年轻女子。

待两人渐行渐近,李啸看到,这名衣饰华贵的女子,梳着扁圆状的桃心髻,上着珠翠穰花青玉钿,乌黑如墨的发髻上,插着镂空金凤钗一支,凤口衔两串长两璎珞珠结。一张秀丽的瓜子脸,淡妆轻描,肤色白腻,尤其是一双眼睛灿然晶亮,虽然不过及笄,却是容色清丽,气度高雅。

李啸不觉看得痴了。

那名女子见李啸这般直直地望着自已看,忙低下头去,双颊之上,红晕飞起。

见那名子这般羞涩之状,李啸方回过神来,连忙掩饰地扭过头去。

这时,引他前行的仆人向两人行礼下跪:“奴才叩见郡王殿下与郡主殿下。”

李啸心下一惊,莫非前面这两位,便是那个朱以派和他的妹妹朱徽姵?

这时,前面的年轻公子已令仆人起身,随后开口对李啸说道:“想必这位将军,便是人称少年英雄的雄唐卫指挥使李大人吧,真真英武雄俊。气度非凡。”

听到这名公子说到李啸,后面的年轻女子那长长的睫毛明显地跳动了一下。

李啸方点头,这名公子又笑着自已介绍到:“小王朱以派,这位是乃妹朱徽姵,方才我在假山之后听吾妹奏琴为乐,今天得见李大人,一解平生渴仰之思,何其幸甚。”

李啸微笑道:“郡主琴艺,真如流水行云,实是令人陶醉。李某久闻朱郡王俊采风流。仪表非凡,郡主清丽脱俗,气质清华,今天得见,更是远卓人言矣。”

两人大笑,朱徽姵缓步上前,微笑着向李啸道了个万福。

“李大人,这兖州城池,防守可有把握。”朱以派敛起笑容。低声问道。

“请郡王与郡主放心,李啸放话在此,有本官在,这兖州。绝不会落入流寇之手。”李啸的话语铿锵有力。

朱以派脸上顿时满是笑容,一旁的朱徽姵脸上亦是淡淡的欣喜之色。

“郡王、郡主,李某防守重任在身,恕不能多陪。就此别过。”李啸拱手向二人告辞。

“李大人,请多加珍重。”朱徽姵启朱唇,开玉齿。有如珠玉落盘般的声音,让李啸心时颇为受用。

李啸回头给了她一个温柔灿烂的笑容,随即再不回顾,匆匆离去。

“此人行事倒是洒脱,可叹啊,我兖州全城百姓,我鲁王全族性命,皆系于此人手中了。”朱以派轻叹一声,缓缓而道。

朱徽姵没有说话,她凝视着李啸离去的背影,明丽的双眸中,向往与担心混杂在一处,让人望之生怜。

。。。。。。

李啸回到驻地,立刻指挥虎啸军开始进行作战布防。

16门红夷大炮与70门普通火炮被虎啸军拉上了西门城墙上,火炮的旁边,各类弹药均堆叠如山。

相比李啸军的火力强大,刘知俊的徐州卫部队与冯嚣的任城卫部队则是寒酸得多。

刘知俊只有20门火炮,而冯嚣只有10门。

所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