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替明-叫天-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的那两个手下一点都不像!
不说罗捕头在生着闷气,就讲胡汉三两人跟在张献忠的身后,大摇大摆地来到了大牢。
有张献忠带路,有罗捕头的腰牌出示,没人有怀疑。
走进大牢,来到刑讯室这边,刚一现身,里面的王黑子听到动静,就又开始破口大骂:“省省你们的心吧,老子府谷好汉一条,大不了一死,十八年后又是一条汉子,想让我反叛,那是做梦!”
胡汉三和另外一名护卫一听,偷偷相视一笑。
张献忠则有点尴尬,转头看向两名锦衣汉子,等待他们的下一步指令。
这时,王黑子还在那大声发泄着:“公子说过,你们就是秋后的蚂蚱,没几天蹦头。老子就是再傻,难道还去当蚂蚱不成?我劝你们,也早早反了这朝廷……”
胡汉三一听,心中为他喝一声彩。表面却冷冷地对张献忠吩咐道:“你出去把着门,不要让任何人靠近。我家老爷开出的条件,让他做的事情,不是你们能知道的!”
都到这地步了,张献忠知道劝降的功劳已是没份。不过他也有了另外的心思,看能不能巴结上这两人,换个地方当差也不错,因此他的态度很好,马上答应着退了出去。
看到他完全退出去后,胡汉三和那名护卫明显松了口气,用手一推,走入了刑讯室。
“怎么,一次来俩?来啊来啊,看老子会不会……啊……”
123出狱
只见王黑子两手被绑在墙上,立在墙边,精神头倒是不错,不过脸上的神情却仿佛看见了鬼一般,目瞪口呆的样子,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一名护卫在门口站着,望着大门那边的动静。胡汉三则走到王黑子的面前,露齿一笑道:“怎么,这才过了一天,就不认识了?”
“你……你们……你们怎么大摇大摆地进来了?”王黑子听到声音,回过神来,惊讶万分地问道。
胡汉三一听,颇为自豪地一笑,一边去解墙上的绳子,一边回答他道:“那可是,我俩就这么进来了!”
“不过你还别说,我背后都有一身汗。要不是公子有教导,说不定就紧张地露陷了。”门口那护卫听到对话,转过头,低声说了一句。
其实胡汉三的背后也是一身汗,不过想着公子教的舒缓紧张情绪的法子,调整着心态,装出一张冷酷的脸,也就这么进来了。
王黑子听到回答,脸上惊讶的神情就没消失过,又是好奇地问道:“你们……你们没有反水吧,是公子让你们来救我的?”
“去你的蛋,当然是公子让我们来救你的。不但是救你,昨晚还结果了高大财。”胡汉三笑骂一句,一边回答一边解开了那绳子,转身到另外一侧再去解开另外那头的绳子。
王黑子一听,恍然大悟地说道:“难怪他们死活要我投降,闹了一整晚都不罢休,原来是高大财被干掉了,好,好,好……”
想起自己假降,就是为了干掉那没有一点骨气,敢背叛主人的高大财,结果却达不到目的。而现在,公子出手,那高大财就玩完了,王黑子就忍不住问道:“老三,公子怎么那么厉害,竟然能做掉高大财,还能让你们大摇大摆地进来救我?”
听到王黑子提起这个,胡汉三因成功进入大牢而有的兴奋心情一下就没了。他的脸马上沉下来,低声对王黑子说道:“公子是赌上了他的命来救你的。我们俩怎么劝都没用,说你是一起从府谷出来的同伴,被抓严刑拷打都不投降,是条汉子,值得他救!”
王黑子一听,一下呆住了,脸上也全没了被救的高兴劲。
自己是王嘉胤的人,老爷派自己来安塞的目的是什么,心中也是一清二楚。以前的时候,对于胡广那妇人之仁,自己心中也颇为不屑。
没想到事到临头,却是胡广的菩萨心肠又发作,甚至是把自己陷于险地,前来救自己。就算是老爷亲来,怕也不会为救自己而冒险吧?
他是个容易激动的人,也是讲义气的人,虽然不知道胡广是怎么赌上自己的命,可他也知道,单单是这两个兄弟冒着大险进来救自己,就能看出事情的不一般。
王黑子一下激动起来,双手刚好得到自由,一下推开胡汉三道:“你们走,不用救我,让我……”
他的话还没说完,胡广就一拳打在他的肩膀上,当然,没用上力道,带着一点愤怒说道:“你犯什么楞,事情已经到这一步了,你以为还能反悔?”
王黑子愣住了,是啊,他们都进来了,自己就算不让他们冒险,好像也迟了点。
“公子说了,对于同伴,他的原则,就是不抛弃,也不放弃。你不要再多想了!”胡汉三想起胡广的处境,当即冷着一张脸继续说道,“你听我说接下来该怎么做……”
王黑子心情份外激动,努力压抑着自己的情绪,生怕漏掉一个字而出了岔子,那就太对不起胡广了。
张献忠在大门外徘徊着,一边用手揉着咕咕叫的肚子,一边在想着事情。
也不知道那两个锦衣汉子到底是哪个大人手下,看着很有把握的样子,真不知道那招降条件有多优厚?别他妈的那府谷的贼人,一跃跑到自己的头上去了吧?
要知道那贼人可是软硬不吃的货,真要让他降,条件绝对不会低!
要是那两人最终也是狼狈出来,那可能条件也一般;可要是真成功了呢?
张献忠想了一会,决定看那两人最终能不能招降那贼人,要是能的话,说不定伺候好他们,也能攀个高枝!
他正想着,听到大门从里面打开,锦衣汉子走了出来。
张献忠连忙露出讨好的笑容看去,果然,那府谷贼人顺从的跟在后面,果然是降了的。这一下,他能确定,这两人的来头绝对不小。
这么想着,脸上的笑容又多了一份。不过他还没来及开口,胡汉三就冷着脸,拿着架子吩咐道:“牵马来,前头带路,随我等出城公干!”
衙门口,四人翻身上马,胡广把手中物件抛向张献忠,冷声喝道:“你在前面招呼着,我家老爷暂时不想让人知道我们的身份,你懂么?”
张献忠随手一抄,拿到手中一看,是罗捕头的腰牌。有这东西,就能出城。
他当即殷勤的答应一声,便前头带路了。不过心中却嘀咕着,我就是想泄你们的底,我也不知道你们是哪位大人的手下啊!真要泄的话,肯定也是罗捕头那边!
胡汉三看四周没人,侧头向王黑子示意了下。他马上转头看去,看到对面二楼的一个窗户着有了人影看着。
他知道是公子在看他,心中一阵激动。要不是公子有易容手段,有计划好退路,他真想冲上去,拽上公子走。反正要死一起去死,大不了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胡汉三扯了一下他的袖子,驾的一声驱马跟上张献忠。王黑子无奈,也只能和另外一个护卫跟上走人。
胡广在雅间看到他们离去,便放下了心,重新坐回桌子边,笑着对罗捕头到:“再过个一刻钟时间,你就自由了。”
他为了保险期间,不得不留下来陪着罗捕头。就刚才等胡汉三从里面救人出来这段时间,就让罗捕头打发走小二两次了。毕竟这用膳的时间也太长了点。
昨晚自己几个故意易容后在捕快面前现身,现在他们用本来面目出城,应该不会出差错。
接下来,该轮到自己出城了!
124赶上了
眼下的北门,已在暗中集结了兵丁,只等一声令下,就出来镇压乱民。
其他几个城门也加强了守卒的兵力,戒严令一下,就要封闭城门。
哪怕是此时,也已是许进不许出了。除非有特别允许,比如缉拿城内贼人的罗捕头令牌,比如城内大人的手令等等。
只要没有正式关闭城门,那人应该能出城,自己跟着他走,一般来说,也不会有问题。
胡广想着,估摸了下时间,怕是差不多了。就塞了罗捕头的嘴,蒙了他的头,丢到了桌子底下。
然后端起之前让小二备过来的水,虽然已经凉,他也没在乎,开始洗掉脸上的易容物,恢复自己的本来面目。
没过多少时间,胡广就走出大门,来到了街上。
迎面吹来一阵寒风,冰冷刺骨。太阳已经出来老高了,衙门口还没人。胡广拉了下头上的毡帽,盖住了整个额头。沿着街道,往南而去。
才走没一会,前面街道的十字路口,突然拐出几个骑士,不顾冷风扑面,快速驰来。
他连忙闪避到一边,错身而过时,听到一名骑士低声抱怨着:“真他妈做事拖拖拉拉的,再不出动,城外乱民要跑完了!”
胡广一听,马上明白,应该是自己派出去的刘大能他们联系上了高迎祥,告诉他城里的情况后,知道事不可为而撤了。
按理来说,应该还要早些撤才对。应该是高迎祥不相信刘大能的话,又浪费了不少时间去求证吧!
这些暂时管不着了,城门应该很快就要关上。那个人不知道动身没有,自己一定要赶上才行。
胡广想到这里,加快了速度,快步向前走去。
他几乎是用竞走的速度,拐过了两个街道。刚好看到前面不远处有两辆马车,正离开一个屋顶架着一个十字架的屋子,往南而去。
胡广兴奋地双手一拍,时间刚刚好。
原来前两天的时候,他和汤若望说话时,得知他今天早上这个时辰要离开延安府回转西安,过了年后就去京师。
当时汤若望还千叮万嘱地,要胡广有空一定过去看他。在这异国他乡能有一个可以母语聊天说话的人,实在是太难得了。
胡广在做计划的时候,就想起这事,刚好用来掩护自己脱身。
果然,汤若望听到有人用德语喊他的时候,马上从车窗里面伸出脑袋瓜子,一脸的惊喜,大声用德语说道:“亲爱的胡,我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
“呵呵,你要走,我当然要来送你的。”胡广跑到他的车边,笑着说道,“只是城里这几天不安定,家里老爷子不让我出来。你看……”
胡广用德语说到这里,两只手一摊道:“我偷偷溜出来的,一个护卫都没敢带。”
汤若望一听,感动万分,连忙缩回头,马上从前面掀开帘子,钻出脑袋招呼道:“来,快上车!”
胡广就是要他这句话,当即也不客气,跳上车去,进车里说话。
就这样,胡广和汤若望在车里用德语说着话,车队慢慢地往南门而去,准备出城回西安。
汤若望从欧洲过来,一路向东,可谓见闻广博。而胡广,则是从后世穿越而来,所学之杂,了解之多,更是胜过汤若望。
两人用德语聊天,从欧洲聊到大明,从宗教聊到民生,凡是汤若望能扯个头出来的,胡广都能和他有一番沟通,有时候说出去的话,都能让汤若望一下明白更多。
这种情况,一下让汤若望忘记了周边一切。甚至他还邀请胡广跟他去西安,再去京城,这样能相处的久一点。
胡广也不是白白和他聊天,他主导着谈论的话题。比如扯一扯西方的军事,军工技术,航海技术等等。还有西方各国目前的情况如何,有发现那些地方等等,这些都是将来要用到的。
这边谈得不亦乐乎,另外一边却苦逼了。小二最终发现了罗捕头,脸色惨白地解开他的绳子。
还没来及说话,就见罗捕头一把推开他,飞一般地狂奔下楼。
刚冲出了大门来到大街上时,有两名捕快正好赶过来说道:“捕头,大人发怒了,正在四处寻你呢!”
罗捕头就知道会坏事了,他一伸手抓住两名捕快的肩膀,厉声下令道:“快,赶往四城门,不要放走一个人。那贼首胡广,很可能要潜出城去!”
说完之后,用力一推,把那两名捕快推了个踉跄。他自己则快步往衙门而去,自己腰牌的事情,也要解释一番才成。
罗捕头刚走几步,想起一事,又马上回过头,大声提醒道:“昨晚的画像,就那贼头胡广的样子很像,千万看仔细,不要漏过了!”
见捕头这个样子,两名捕快哪敢说什么,返身牵了马,拿了画像,不顾寒风凛冽,打马快跑起来。
罗捕头进到衙门的时候,心中已想好了对策。这事只能赖到张献忠头上,就说他和贼人合谋阴了自己,然后拿自己的腰牌救了同伙逃跑。
对于此,他没有一点心理负担,想好了对策,那腰板都挺了不少,收拾下心神,快步绕过了照壁。
延安府南门正对着的宣化街上,两辆马车慢腾腾地前行,车篷上都竖着一个十字架。有点见识的人一看便知,这是最近这些年冒出来的洋和尚来了。
在这两辆车的后面,一名骑士身穿捕快衣服,催马狂奔而来,越过了车队先一步到达城门口。
“罗捕头有令,不得放人出城,严查贼首胡广,有和画像相像着,宁抓错,不放过!”这名骑士一边大叫着一边把画像丢给迎出来的几名同僚,然后一牵马头,立刻又绝尘而去!
城头下的捕快兵士刚碰个头,两辆马车便到了跟前。
守门的兵士看也不看,就准备让人过去。来的是洋和尚,和一群土包子贼人有屁的关系。
但几名蹲点的捕快却不干了,抓城内贼人是他们的活,直属上司刚又传来严令,就这么看也不看就放过去,事后肯定吃不了兜着走。
车夫可不敢和捕快过不去,乖乖停下接受检查。第一辆车,啥都没有,只是堆着一些东西而已。
第二辆车,还没靠近,就听到里面传来叽里咕噜的鸟语,明显里面不止一个人。
125太让人意外了
一掀开帘子,冷风灌进去,让里面的两个人都忍不住打了下哆嗦。
汤若望正聊得开心,见有人一点礼貌都没有,心中很是生气,当即用并不熟悉的汉语喝问道:“你们干什么?”
一名捕快一边展开画像,一边回道:“缉拿贼人,闲杂人等一律不得出城!”
胡广虽然和汤若望在聊着天,耳朵却也没闲着,知道已到城门口。这车子停住,不打招呼掀开帘子的人,除了官府中人外不可能有其他人。
他冷眼瞧见掀开帘子的是捕快,便脸上保持着之前的神态,只是用德语开口说道:“大明帝国的这些官吏欺软怕硬,给他脸色就蹬鼻子上脸,更会找借口,要银钱。”
这种事情,其实也不只明帝国有,就是欧洲也是常见的。汤若望在大明境内也不是没遇到过,只是这些年,在先辈和自己的努力下,传教士已经和帝国高层有了良好的关系后,才比较少见了。
眼下他正聊得开心,听捕快的语气,好像还怀疑自己这个上帝的使者为贼人,让汤若望怎能不生气。
此时又听胡广这么一说,当即冷着脸,用汉语说道:“我有你们朝廷开出的路引,还有朝中几位大人的信件,你是否要看一下,看看是否我是贼人?”
几个捕快都已看清车里的两个人,一个是异族,高鼻子蓝眼睛,就是瞎子也不可能会认为他是贼人。
另外一个虽是大明的人,但不要说相貌和画像中的人不像,就人家一口鸟语在说话,也不可能是自己在抓捕的贼人!
再有,对于这洋和尚在延安府活动之事,大人已经有传下吩咐过,不要过多干涉,人家朝中是有人的,犯不着去得罪。
见到车内再无第三人,这洋和尚又开始借势压人,捕快们也不敢再得罪,连忙陪着笑,让开了道路。甚至还好心地提醒到,城外有乱民,最好小心一点。
被他们这么一骚扰,就算是好脾气的人,都是一肚子的气。汤若望也不怕车子刚启动,周围可能还有那些官府中人,用德语发着牢骚道:“什么乱民,都是一群灾民,马上快饿死的人而已!”
是啊,所谓的乱民,都是官府逼出来的。要是有一点吃的,谁会去当乱民。
胡广心中感慨着,忽然想起一事,隐在袖子中的手猛地捏成拳头,暗骂自己道:“放着一个这么好的对象在,却怎么忘记了问那么重要的事情!”
他当即看向汤若望,用德语问道:“对了,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请教一下,你们欧洲都吃些什么?你来的路上,又看到过什么吃的?”
一听胡广要聊他家乡的吃食,汤若望一下又忘记了刚才的不快,兴致勃勃地介绍了起来。
不过这时候东西方的差异毕竟存在,汤若望说得食物,可能胡广知道,但他说的并不是后世通用流行的名字,因此还是存在一些沟通障碍。
听到后来,胡广打断了汤若望的滔滔不绝,对他说道:“你这里可有纸笔?”
汤若望一听,稍微楞了下。也不问干什么,马上从马车里面找出了纸笔,一边还抱歉地说道:“东方的毛笔实在用不惯,这个鹅毛笔不知是否可以?”
胡广一听,心中一乐,要是你拿毛笔出来,我还真要出丑呢!
他当即接过纸笔,笑着道:“没关系,鹅毛笔是吧,用起来简单的很!”
汤若望一听,微微有点惊讶。自己所遇到的那些贵族中,都是对这鹅毛笔用不惯的。
这么想着,就更想瞧瞧胡广怎么用这鹅毛笔。手中不停,忙着给胡广磨墨。
一看胡广拿笔的姿势,汤若望马上明白他是真的会用。不过胡广没用来写字,而是用来画画了。
只见胡广盘膝坐在车中,弯着腰,开始连续画画。
他画的东西,都是他所能知道的高产农作物,比如番薯,土豆,玉米等等。
特别是土豆,更是最为急需的农作物,原因无他,现在小冰河时期,土豆都能成为俄罗斯的主食,那么在中国北方种植肯定不在话下。
画完之后,他用手指着图,描述着这些农作物的形状,特征,最后带着期待的神情问道:“你游历过那么多地方,不知道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离得最近的地方又是哪里?”
胡广只是记得,在明末这个时期,这些东西在欧洲肯定是已经有了。但他就怕汤若望说只有在欧洲见过,那可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谁知汤若望哈哈地笑了会,才对他说道:“亲爱的胡,你怎么这么着急这些东西,就怕没有?”
在他和胡广接触的这段时间,胡广留给他的印象,一直是沉稳之人,一点都不和他的年龄相符。现在见他终于不再沉稳,不由得有点开心。
胡广见汤若望没有直接回答,不由得催道:“不要东拉西扯,这些东西对我很重要!”
这也不能怪他如此激动,来一趟延安府,意外遇到汤若望。要说自己想要知道的这些东西,谁最可能知道,毫无疑问,必然是这个从西方过来的洋人。
如果没有他,自己想要获得这些信息,都不知道从何下手。
要是有了这些农作物的信息,自己努力推广开来,那么这一路上见到的灾民,可能就会少死很多人。倒毙在路边的饿殍,人吃人的惨剧,都不会再发生!
胡广再沉稳,想象到这些情况的改变,也无法再沉得住气!
汤若望见胡广这样子,也就不再耽搁,当即拿起一幅幅的画,指着里面的农作物一一做了回答。
玉米,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崇祯初年,在陕西汉中已有种植。
番薯,在福建已有种植,江浙、上海一带也有部分见到。离这里最近的,据汤若望所知,应该是在京师徐光启的农庄里。
至于土豆,在大明帝国境内,汤若望也是只在徐光启的农庄里见过。
……
胡广听得自己一拍大腿,怎么就忘记了徐光启这个明末的科学家,农学家了呢!他好像搜集了非常多种类的作物,最后还写成了《农政全书》。
看来等陕北的事情有个稳定后,自己一定要去一趟京师才行!
正想着,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听声音,好像还不少。
126我有一事
这一次,汤若望没有沉浸在聊天中,听到那马蹄声传来,忽然想起城门守卒说有乱民,不由得心中一紧。
他还没有做出什么反应,那马蹄声已到近前。应该是被急停勒住,马儿发出“咴咴咴”的嘶鸣声。
马车也停了下来,汤若望脸上的笑容一下没了,抬头看了下胡广,发现沉稳又浮现在他的脸上。
汤若望还没说话,就听到外面传来期待的声音:“公子,您可在车里?”
胡广一听,就知道是刘大能的声音。他当即对汤若望笑着道:“家里的护卫终归是赶上来了!”
说完之后,他掀开厚厚的车帘子,起身钻了出去。
汤若望一听,很是遗憾。见胡广出去,他也紧跟着钻了出去。
只见马车的左右两侧环绕着一群锦衣骑士,其中有几个人,还真是胡广之前带身边的护卫。
刘大能等人看到胡广果然在车里,看到他安然无恙地显身,真是喜出望外。
官府已出兵北门,杀了很多人,甚至有一支军队还开往安塞去了。这种情况下,城里肯定已经戒严。没想到菩萨保佑,公子真的没事就出了城。
王黑子也在里面,见到胡广从车里钻了出来,二话不说,滚鞍落马,一下跪在冰冷的泥地上,双手抱拳在胸,激动地说道:“公子,小人这条命是您救的,以后刀山火海,公子只要一句话,我黑子绝对不皱一下眉头!”
四小也都在,见状也从马上下来,跪倒在地,一起向胡广说道:“我们的命也是公子救的,公子以后有事,哪怕是去阎罗殿,也决不含糊!”
李定国在出城之后,就醒悟过来胡广的用意,其实是保护他们。他就坚决不肯走了,其他三人知道,也非要留下来。
之前一直担心胡广的安危,他们知道,要是胡广没了,他们就再也遇不到这么好的人了。因此此时一见胡广安然无恙地站着,又有王黑子的示范在前,顺其自然地就跪下表明心迹了。
胡汉三也紧跟着下了马,跪倒在地,双手抱拳,挺着上身道:“公子以后再有这事,让我去做就成。公子见闻广博,心肠慈悲,是个有大本事的人,以后的路还要靠着公子的。我没什么本事,但只要公子吩咐的事情,定然会用心去做。”
他是有点抱怨胡广,之前在城里的时候,胡广事先也不告诉他们,结果等到他们明白过来,胡广要留在最后撤离险地时,已是没法再与他争。
因此眼下一见胡广,就郑重提醒胡广,以后千万不要这样把自己留到最后。有危险的事情,要上也是自己这些人先上。
其他人也纷纷下马,刘大能抱拳正要说什么时,胡广在那边有点无奈地连连抬手道;“这是干什么,都起来,都起来!”
刘大能一听,只好住了嘴,心中却想着,回头也要唠叨一下。公子这也太冒险了,真不把自己的命当命。要是真出了事,都不知道如何向胡宽兄弟交代了!
胡广见他们都站了起来,便转身面向汤若望,准备与他告别。
这一看去,却见汤若望微张着嘴,目瞪口呆的样子,傻在那里。
胡广知道,这场景怕是吓着他了,当即一抱拳说道:“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这寒冬腊月的,就算有水酒,也太冷了,唯有祝你此去一路顺风!”
汤若望听他一说,回过神来,脸上露出惋惜的神情,学着胡广的样子,抱拳回礼道:“胡兄弟,要不你随我去京师?像你这样的大才,我定当推荐给京师中的各位大人,将来朝廷肯定会重用你的!”
那些护卫们一听这个洋和尚的话,不由得都面面相觑。公子可是反贼头目之一,要向京师的大人们去举荐公子,这是嫌公子的命不够长么?
胡广听了,只是一笑,再度拱了拱手道:“多谢你的美意,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说完之后,他也没等汤若望再说,跳下马车,走向自己的护卫。
汤若望很遗憾地看着他动作,心中颇有点依依不舍。下次在这遥远的东方,在这么大的国度里,要再见到这么一个用母语谈得来的人,也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
看到胡广过去,自有护卫牵马过来。胡广动作矫健地翻身上马,手牵着缰绳,向呆呆看着他的汤若望点了点头,就准备走了。
护卫们一见,也都纷纷上马,拥在胡广的身后。
汤若望忽然大声向胡广喊道:“胡兄弟,大概明年五月左右,也就是崇祯二年五月开始,我应该一直在京师。你要是去了,一定记得去找我!”
“我也定然会向各位大人推荐你,特别是徐光启徐大人,李祖白李大人的交情跟我非常好。他们对我的话,一直比较重视的。而且徐大人很可能年后就要升官了,你记得一定要来!”
汤若望之前问过胡广的住址和家世等信息,可胡广顾左右而言其他,并没有告诉他。
因此他只能给胡广千叮万嘱,又说出他认为对胡广会有吸引力的话语,就是希望胡广能去京师找他。
胡广笑笑,遥遥抱拳说道:“京师我一定会去的,不过可能至少要几年后吧!后会有期!”
“后会有期!”汤若望依依不舍地回礼道别。
“驾”的声音此起彼伏地响起,护卫们拥着胡广绝尘远去。而汤若望则站在马车上,目送着他们远去。
要是胡广能随自己一起去京师,那就最好了。只是可惜,他的心思难猜,自己什么话都说了,他也不去。
汤若望摇摇头,正待钻回车内时,忽然眼角发现有什么不对。再度回头看去,却见刚离去的胡广,竟然又掉头回来了。
这一下,汤若望喜出望外,以为胡广是回心转意,想和自己一起去西安,再去京师了。
群马再次在马车边上勒住,带过来的尘土直扑汤若望。可他却熟视无睹,一脸的高兴劲,看着胡广问道:“胡兄弟,你可是改主意了?”
胡广听了一笑,摇了摇头。紧接着,他脸色一下严肃起来,异常认真地用德语对汤若望说道:“我有一事,希望你带给徐光启徐大人,最好能转达给崇祯皇帝。”
127传信
汤若望一听,吃了一惊,脸色一下也庄重起来,用德语回道:“请说!”
“明年底,东北的建虏会绕道蒙古草原,从蓟镇附近攻进关来,一定要让朝廷加强防范,不要给建虏得逞了!”
刚才胡广离去的时候,脑中回想着崇祯二年,京师的词,忽然就想了起来在历史上建虏入侵京畿之地的事情。
他记得那一次,是建虏破关的第一次,给关内百姓造成了严重的伤害。村镇被屠,房屋被烧,数不清的百姓从此家破人亡,繁华的京畿之地变成千里无鸡鸣,路边尽白骨的惨景。
按理来说,胡广是打定了主意造反。如果事情按照历史上的进程发生,那么明朝就会调兵勤王,各地的农民起义都会压力减轻很多。甚至不少勤王兵士还因此反了朝廷,加入起义军,增强了起义军的实力。
按照这个说法的话,胡广是应该把这事埋在心底,让历史发生,对他是最为有利的。
可他想起京畿之地百姓的惨况,终是没忍住,调转了马头。不是为了明朝能躲过这一劫,而是为了那些京畿之地的老百姓,能少死一些!
眼下的自己,对于即将到来的这段悲惨的历史还无能为力,但动动嘴皮子,让汤若望传个信,却是不费吹灰之力的!
这边汤若望听了,嘴巴成了“O”型,明年的事情,你怎么知道的?这么肯定?
胡广也知道他不大相信,又不好解释,只能继续用德语说道:“关外的建虏是一群真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