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宋末玩三国-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初宋人与金人定下海上之盟,约定南京道归宋国攻打,却未曾将西京道纳入。
后来闲谈之中,完颜阿骨打也有以西京道相赠之意。(《燕云奉使录》里面记载阿骨打原话:“西京地本不要,止为去拿阿适(辽天祚帝小字),须索一到,若拿了阿适,也待与南朝。”)
且金人不要西京道也有其它证据。
要知道金人攻陷西京道之后,数州之地,如此大的地盘,金人只留了二百士卒防守!
盟约之中的话自然得算数,酒桌上的话谁知道你肯不肯承认?只如此一来,童贯便犯难了!
自己若是贸贸然领兵前去收复西京道,又恐挑起两国纷争;若是不去收取,人家丢弃,自己却眼馋的东西,难道就甘心站在一边干看着?
而且这种事情还不能问。就好比你借人东西,主人既然答应了,那你自行取去便可。即便主人急着用,也无法马上就张口向你讨要。你若是放着东西不取,反而傻傻地再行询问,主人只需一句话,东西你便借不走了。
昨夜赵良嗣献上“寄存”之策,如今又听得王承旨提及西京道,童贯顿然便有了计较。
既然能“寄存”一次,自然能“寄存”二次,何不故技重施,命耶律大石领军前去接手西京道,将西京道寄存在耶律大石手中?
若金人肯放手,西京道便落入自己手中,燕云十六州悉数收了回来,自是大功一件。
若是金人不肯放手,大不了自己放手好了!
反正耶律大石未曾正式归顺,自己只需要壮士断臂,将耶律大石丢给金人去屠杀,事情便牵扯不到自己头上。
童贯心中主意已定,便朝赵良嗣开口道:“仲亮此言有理!然则耶律大石既然肯以天祚帝相献,已足以证明其忠心。待到金人破得萧干,我等当领军收复得南京道。如今耶律大石已然西去,不妨便命彼代为接受西京道!”
赵良嗣闻言大急!耶律大石本身便为辽国旧臣,且颇得辽地民众拥护,如今投诚宋国朝廷之事又是不清不楚,如此情形下,又岂能让其占据得西京道地盘?
当下赵良嗣正要再度出言相劝。
只自己已经忽悠得这王承旨继续前去耶律大石军中为用,童贯又如何能当着王叶面前将自己心思挑明?
这王承旨若得知耶律大石大军有可能会被自己作为弃子,又岂肯再行前去?何况这王承旨背后还隐藏着一个牛逼人物,天机老人。
若是天机老人得知此事,再护一回犊子,只恐南京道之事又起反复!
故此赵良嗣正要开口,童贯已早早使来眼色,且喝道:“此事且容后再议!今日只议此次出兵之事!”
赵良嗣闻言会意,便也收声不言。
见得童贯此举,王叶心中已有定数。于自己而言,只要童贯如今不召回耶律大石便可,只要过得月余,情形自当大变。
待到金人入得南京道,宋金一旦开战,童贯自顾尚且不暇,有哪里有心思再来理会耶律大石?
且自己谋划已定,也不管宋人愿与不愿,只要宋人朝廷不是猪到了家,便得同耶律大石联手破得这波金兵。
一旦宋金结仇,即便耶律大石不肯复想,童贯也只能咽下这口气,同耶律大石联手共抗金人。
如今童贯不肯再提此事,王叶自然也不肯再提此事,且先转移话题。
当下王叶便开口道:“敢问宣帅,此次北上各遣得几何人马?”
童贯不语,反而看了一眼旁边的赵良嗣。
赵良嗣会意,便开口道:“未知天祚帝随性携带得几多人马?”
王叶便开口道:“约莫有得五百之数。”
赵良嗣便回头朝童贯开口道:“既是如此,可遣郭药师领得千余人马前去假扮天祚帝。”
童贯便开口道:“只恐人数相差过大,必引得金人疑心。”
赵良嗣便笑道:“宣帅且休要忧心!郭药师人马多于天祚帝无碍,若是反而少于天祚帝人马反倒必然引得金人疑心。何以故?天祚帝到底也是辽国皇帝,彼既然入得南京道,自有辽国忠义之士前来相投。”
王叶闻言只于一旁冷笑,却也不肯出声。上次赵良嗣果然被郭药师伤得狠了,竟然只给其调派千余士卒。要知道郭药师假扮得天祚帝之后,必定前有萧干堵截,后有金人追赶,如此情形下郭药师还得领军慢慢往析津府而去,这千余人马也不知道能支撑多久!
王叶不肯出声,便听到赵良嗣又开口道:“至于迎取天祚帝人马,当于西军之中挑选精锐前去。依下官计较,约莫有得百人便可。只天祚帝随从人马过多,唯恐为金人所察觉,除北院大王等紧要重臣外,一律不许归宋,但留于耶律大石军中。”
童贯闻言点头。
马扩手下的山贼,耶律大石麾下假扮金兵的心腹早已经准备好了,此次迎取天祚帝必然会出乱子。
故此王叶自然要事先便撇清自己,听得赵良嗣所言,王叶赶紧开口道:“如今易州、涿州又是盗贼四起,天祚帝何等紧要,只得百人前去,若遇盗贼为乱,只恐天祚帝必不能安然归来。”
童贯闻言又朝赵良嗣看来。
赵良嗣闻言微微一笑,便开口道:“自萧干于境内大肆绞杀山贼,彼等为求活命,便不得不往易、涿二州而来。虽然,彼等却也不足为惧。一则各地盗贼只于民间为乱,抢夺衣食而已,从不敢与大军放对。即便有一二胆大之徒前来袭扰,也并非我军士卒对手。束甲精锐百人,已足以抵御无甲盗贼数千。”
你以为盗贼装备差,便没有利兵,便没有良甲?自己早早便已经命人给马扩送去了大批兵器,清一色的西夏刀枪,清一色的宋国步人甲。
既然赵良嗣肯如此说,王叶自然不会反对。有得今日之一出,便已经撇清了自己的责任。
如今计较已定,童贯便命人唤来刘延庆同郭药师,命其明日一早便跟随王叶北上,依计行事。
刘延庆倒是无所谓。
唯有郭药师心中却是大怒。当初自己手拥重兵,又献得易州、涿州二地,童贯对自己颇为看重。自前次偷袭析津府失利,自己麾下精锐死伤大半,童贯便对自己一日比一日冷淡。
且不说将这等送死的差事交给自己,且不说今日商议都不肯让自己参与,只既然让自己去假扮天祚帝,却只给得这千余人马!
第321章 赵良嗣的忠心
郭药师虽然心中不忿,奈何如今自己正是戴罪之身,前次那八十军棍还在这里记着呢,又如何敢出言相抗,只心中早已经打定主意。
当初自己见得西军骁勇,又有得国士献策。有得如此文武,想来灭辽复燕不费吹灰之力。
既然如此,自己便当早早投诚,保得自身之余,若能助宋人复燕事成,便是不世之功,即便幽州节度使之职尚且可以一求。
故此自己不惧生死,悍然领着三千精锐同刘延庆前去偷取析津府,欲要以性命干取功名。
也就是这一去,自己便发觉了宋人外强中干的真像!
西军骁勇?笑话!
举宋国上下,无非是靠种世道那十万西军充面子而已。至于刘延庆麾下的西军,只怕连民勇都打不过。
国士献策?瞎扯!
前番有人数度谋划,将自己同萧干算计的灰头土脸,自己一直以为便是宋人处有国士定策。这山看着那山好,故此自己便悍然叛辽归宋。然则待到自己归宋之后,才发觉宋人比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照样也是被人算计的灰头土脸。
再加之前番宋人对自己视若珍宝,一旦自己失势,顿时便将自己视若敝履。
若说郭药师此时的心情,便好比你费尽心机才进得一家五百强的外资企业,然则却发现里面混乱不堪,甚至比你原来呆的企业还不如,更何况领导还一天到晚找你茬。
若果然是这样的情形,你怎么办?
继续跳槽呗!
郭药师此时也正有此心思,反正如今正是乱世,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没了宋人,还有金人,没有金人,还有夏人。
此次且领命假扮天祚帝东来,若果然事成,且看看童贯给自己甚么封赏。若是事败,此事为金人所拆穿,乃至于自己为金人所获,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大不了转头投靠金人呗。
便在此时,郭药师便已经起了投金心思。此事先按下不表。
却说诸军分拨已定,众人各自散去,童贯转身入了后帐,须臾之后赵良嗣也相跟着前去。至于刘延庆同郭药师,自是回营前去挑选人手,准备行装。
童贯这才入得书房,刚刚端起茶杯,便听得亲卫来报,赵先生求见。
今日提及耶律大石忠心之事,仲亮当时正欲开言,却为自己所制止。想来仲亮此次前来,便是为了此事之故。
仲亮痛恨辽国宗室甚盛,同耶律大石也是不对付的很。有得今日之事,即便仲亮不来,自己也当找时机同其解释一番,以免日后落下心结。
当下童贯便命人将赵良嗣请入。
赵良嗣入得书房,同童贯见礼毕,当下正要开口。
童贯却已经抢先摇手道:“仲亮此次前来,可是为耶律大石之事?”
赵良嗣点头道:“恩帅英明!若说以前耶律大石引军于外,于我等尚有大用。以如今情形说来,金人既入南京道,则此战已无悬念,燕地旦夕可下。耶律大石再引军于外,并无裨益,何不早日召回?”
尚且不待童贯开口,赵良嗣又开口劝道:“耶律大石拥兵五万,已成尾大不掉之势。此人又颇得辽地民心,若果然纵之于外,待其占领得地盘,收拢得民众,只恐于我等必有不测之祸。”
童贯闻言哈哈大笑,便开口道:“仲亮过虑矣!且不说耶律大石果然真心投降与否,即便诈降,我等亦自不惧!何以故?唯有我军尚且有金人可为依仗!此次天机老人定下妙策引得金人东来,耶律大石又于此时西去,正为惧怕金人之故也!金人仇辽人甚,若果然耶律大石顿兵南京道,一旦金人东来,只恐彼即便降得我军亦不能免。若耶律大石胆敢自立,我等今日能引得金人攻破萧干,明日便能引得金人攻破耶律大石。此其一也!”
赵良嗣闻言沉吟!
童贯便又接着开口道:“只当日仲亮于金人定下海上之盟,却未曾约定西京归属。如今金人看似不要西京,其意到底如何,却是难测!”
赵良嗣闻听“海上之盟”之事,赶紧跪地请罪:“下官有罪,当日同金人定盟之时,未曾将西京道商量妥当。此事请恩帅责罚!”
其实当初商定盟约之时,赵良嗣也曾尽力。实在是金人于西京道一事态度含糊,宋国朝廷又一再催促,为了早日定下盟约,便不得不先只定下南京道归属。
只如今宣帅提及此事,虽无彻责之意,赵良嗣也不得不跪下请罪。
童贯见状又是亲手相扶,且安慰道:“仙人打鼓尚且有差错之时,何况仲亮乃一介凡人!且不说仲亮替朝廷定下平辽之策,便已是不世之功;又是不惧生死,前往辽东同金人定下盟约,替朝廷结此强援。正可谓虽有小过,不掩大功。”
赵良嗣此跪也不过虚应故事而已,见得童贯来扶,自是乘机起得身来。
童贯便继续开口道:“故此本官将耶律大石兵马留于西京道,便是要使其代为试探。待到此次金人退去,当命王承旨传本官口令,命耶律大石代为收复西京诸府。若是金人不肯理会,则燕云十六州尽于本官手中收归朝廷,此泼天大功,岂止太庙告捷,自当留于青史。若金人不肯以西京相与,必定领兵南下。本官犹能壮士断臂,以耶律大石兵马平复金人仇怨。”
说完此语,童贯便哈哈大笑起来,朝赵良嗣开口道:“仲亮且言此计妙否?”
童贯正在得意,唯有赵良嗣听得此语,心下已是大急,赶紧开口道:“恩帅!此事万万不可!”
若是他人敢如此无礼,童贯自会大怒,唯有赵良嗣这十数年来替自己立下许多大功,正为自己心腹谋主,故此童贯听得此语,也只转头问道:“仲亮此言何意!”
赵良嗣赶紧开口道:“恩帅已忘西夏故事否?”
童贯同夏国打了大半辈子的仗,这一身荣耀几乎都是从夏人身上取来的,又岂会忘了西夏故事?
当初朝廷立国之初,为了防范西边的吐蕃、回纥诸部,便不得不扶持西北的党项诸部以为策应。
后来的事情发展就颇为好笑,朝廷重点防范的对象吐蕃、回纥自己内乱,从此一蹶不振;然则朝廷扶持的党项却乘机兴起,成为了头等的心腹大患。
想得一想,童贯复笑道:“仲亮多心矣!当初夏贼或叛或降,前前后后经历得三代,花费得数十年方得以自立。如今耶律大石若胆敢效仿西贼,朝廷又岂肯坐视数十年?金人又岂肯坐视数十年?”
见得童贯不听,赵良嗣心急如焚,复开口道:“如今耶律大石拥兵五万,自立已是易如反掌。所缺者,一曰地盘,二曰强援。恩帅若使之攻占西京道,则此地皆为其所有矣。我朝或是金人前往相攻,彼必然引西贼为强援。若是一战灭得此人尚且好说;若是不能,双方既然反目,只恐其必定伙同西贼入侵,如此则我朝丢得西京道诸府不说,尚且平白添得一强敌。”
听得赵良嗣此语,童贯不笑了,只沉吟良久之后,才开口道:“以如今诸事观来,吾犹自未肯疑心耶律大石投降诚意。”
听得童贯此言,赵良嗣苦笑不已,无奈劝道:“恩帅!凡事当防万一。若耶律大石果然割据西京道自立,且结交西贼入寇,则恩帅又如何面对朝廷?”
只前次赵良嗣曾以王叶以绝户计相算计,童贯一直疑心这货对耶律大石下手便是为了公报私仇。
故此不管童贯如何信任赵良嗣,一旦涉及耶律大石之事,赵良嗣言语之效力平白便会去了一半,何况这货所说之事全为猜测,并无半点实据。
只如今赵良嗣将后果说得如此严重,童贯也不得不重视起来。
当下童贯便开口道:“仲亮有此疑心,莫非曾察觉耶律大石有何不妥?”
当然有不妥!大大的不妥!
今年年初,耶律大石不过是一名文官而已,手下一名士卒也无。十个月不到,这货麾下已然有得五万士卒,又结交得朝廷这等强援。
前后势力之差,不啻天渊。若说耶律大石背后未曾有人扶持,那便是鬼也不信。
即便天机老人为了报恩,暗中出手相助。只按理说来,顶多也是助其避祸而已,又何须费尽心力助其增长势力?
今日赵良嗣一再劝说童贯早日将耶律大石召回,与其说忌惮耶律大石,倒不如说忌惮其背后黑手。
这才过得十个月,耶律大石势力已经增长若此。
若是再过十个月,情形又是如何?
即便如今耶律大石忠心朝廷,待到其势力再度增长后,谁又敢保证其继续忠心朝廷?
多大的势力便有多大的野心!
虽则自己已觉不妥,奈何耶律大石这背后黑手实在高明,行事之时简直天衣无缝,未曾留下任何蛛丝马迹。
如今恩帅让自己找证据,自己又去哪里找?总不能说耶律大石势力增长过快,即便眼下忠心,今后也必定反叛?
虽则如此,赵良嗣受童贯恩重,对其颇为忠心,自然不肯坐视其冒险,自当勉力一劝。
好在没有证据也有证据的办法,那就是动之以人情!
当下赵良嗣便拜伏于地,泣道:“当日下官为辽人所欺,旦夕且死。恩帅乃暗中携之归宋,此活命之恩,下官死生不敢或忘。今后十数年间,下官几番以拙计献于宣帅案前。非为其他,正欲以薄才以报宣帅大恩万一。不意恩帅不以下官才学鄙薄,言听之,计用之,叨天之幸,亦曾数度成功。恩帅既以国士相待,下官又岂敢不以国士相报?前有活命之恩,后有国士之礼,下官并非草木之人,自当为恩帅死之。”
童贯闻听得此言,也不由得留下泪来,赶紧蹲下扶住赵良嗣,开口道:“本官并非昏庸之人,仲亮倾心相助,本官又岂会不知?有何话语,仲亮正可说来,本官定无不允之理。”
赵良嗣挣脱童贯双手,到底也是磕了一个头,这才开口道:“下官虽无实居,却也心知这耶律大石必成大患!恩帅万万不可纵之于外,更不可命之攻取西京道。”
听到“不可纵之于外”,童贯犹在点头;然而听到“不可命之攻取西京道”,童贯却犹豫了起来。
赵良嗣见状,便继续开口道:“恩帅若单为西京道一事,且待此次事了,下官愿再度出使金国,到时哪怕碰死金人殿中,亦当替恩帅讨回此地。”
童贯闻言,便拍着赵良嗣的肩膀道:“仲亮且请起身,此事本官依你!待到此次事了,本官定当召回耶律大石。只相金人讨要西京道之事,能成则成,不成则罢,且休要以死相求!于本官而言,即便十个西京道,也还不回一个仲亮。”
赵良嗣闻言大喜,若果然如此,恩帅定能避此大祸。
第322章 群英汇聚(一)
辽地正是乱世,原本便有得许多盗贼为乱。再加之萧干于南京道大肆清剿,便将其余十数州的盗贼也尽行驱来了童贯把持的易州、涿州。
然则童贯麾下才得六千余士卒,保守城池尚且不足,又哪里有能力跟着剿匪?
到得如今,二州之地除了有宋兵把手的城池外,其余乡间皆已是盗贼横行。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虽则如此,道路上犹自有大把的商人往来贩运。
如今实在是发国难财的好时机!
当日宋辽两国于新城等地有得三处榷场,往来贸易繁盛,辽地的皮货、湖盐、东珠等物纷纷销往宋国,又从宋国大量采购得粮食、丝绸、茶叶等物。
如今榷场已经关闭,明面上的贸易途径顿时截断。然则市场经济又其实如此容易操控的?既然不能于榷场之中明着买卖,自然而然地走私之风顿时便盛行起来。
榷场关闭之初,走私之风渐起,往往便是许多人三五成群,往来贩运货物。虽则贩运量不大,好在平日里的普通货物如今皆成了奇货,利润倒是奇高。
正如食物链上的一环扣一环,走私的人多了,自然盗贼也就多了(这里插一句,古往今来,许多盗贼背后都少不了地方豪强的背影)。
所谓物竞天择,盗贼一多,三五人一伙的贩夫走卒顿时便没了活路,取而代之的便是上百人乃至上千人一伙的商团。
平头老百姓自然没有这等号召能力,组织不起这等规模的商团。
这些商团背后要么便是某家豪强,要么便是几家豪强联手。不仅人数多,装备也不差,人人皆是刀枪齐备,队伍之中偶尔还会有几幅盔甲。
有得如此人数同装备,商团遇到不开眼的小股盗贼,自然是不用理会;即便遇到大股盗贼,也不肯前来拼个两败俱伤,往往是攀攀交情,再稍微交点买路钱便能安然通过;若是运气好,万一遇到其余小股的商队,没实力没背景的那种,商团自然也免不了扮一回盗贼。
如今众人既然要设下妙策,欲要引动金人东来,此事自然不宜大张旗鼓。
不管是暗中前去迎取天祚帝归宋的刘延庆人马,还是即将假扮天祚帝东来的郭药师人马,都无法光明正大地出兵。
好在如今易州、涿州不仅大商团多,盗贼也多。
当下王叶便同刘延庆领着这百余西军精锐化为贩卖茶叶的商团北上,而郭药师则领着千余人马扮作盗贼紧跟其后。
如此一来,刘延庆的商团正可以在前面探路,而郭药师这千余盗贼正好远远吊在后面以为防护。
有得如此安排,路上其他商团不肯前来招惹,没看到这些人都死在旦夕了么?即便连大股盗贼也不肯前来招惹,这商团已然被他人抢先盯上,且对方势力也不弱,自己且不妨另外找目标下手。
再来看看金人这边。
完颜斡鲁只一战便破得天祚帝青冢大营,擒获得辽国重臣无数,连得着缴获牛羊数十万匹,如此自然是大胜,可惜却让天祚帝这厮逃得一命。
待到拷问得众人不得天祚帝所在,完颜斡鲁无奈,也只得遣出十数名将领,使之各领五百人马,以青冢大营为中心四散搜来。
事情正如完颜斡鲁所料,天祚帝既然同耶律达鲁引得千余人马潜逃,其踪迹自是难以隐瞒。很快便有将来遣信使回报,已于南面察觉得天祚帝踪迹。
完颜斡鲁闻言大喜,便使得三千人马押运缴获往中京道而回,自领其余人马火速南下追杀天祚帝。
要说天祚帝这货果然气数未绝,当初逃命之时,每到得一处便遣得一名皇子或者重臣引得数十人马分兵逃去。
面对着这种二选一的选择,金人前锋每次都鬼使神差般做错了选择题,一番辛苦下来,也只不过擒获得一个假货,白白耽搁了时日。
直待到完颜斡鲁领大军赶上,情形这才得以改观,手下人马既众,天祚帝分兵逃,大不了自己分兵追呗!
众人只一路火速赶来,沿途便擒拿得梁王、赵王等人,然则一直未曾追及得天祚帝。
只回顾天祚帝沿途留下的痕迹,正笔直朝夏国而来,完颜斡鲁心下不由得大惊。
金主原本给自己的旨意便是领兵肃清中京道辽军残部,自己闻听得天祚帝所在,便悍然抗命领兵西来,这原本便已经是杀头的死罪。
且喜破得天祚帝青冢大营,擒获无数,以足以赎得此罪。若能再擒拿得天祚帝这厮,自己尚且能更进一步。
唯有金夏两国虽无邦交,却也未曾开战。若天祚帝果然逃入夏境,自己又岂敢领兵入境擒拿?只恐如此必然引起两国交战!
金主的心思自己也明白的,这数年来朝廷便已经吞并得如许大的辽国,虽则将四京之地,数千万民众吞入腹中,却一直未曾消化得尽,腹内尚且有得许多辽人为乱。
以朝廷说来,当务之急便是肃清内乱为上。
若自己胆敢擅开边衅,引动得金夏两国开战,虽则朝廷兵力强盛,倒也不曾惧怕夏人,只如此一来,必误了朝廷的安内之计,引得金主大怒。
到时候朝廷大军在外于夏人征战,腹内的辽人再乘机兴风作浪,万一因此国势有所反复,即便金主肯饶自己,自己有哪里有颜面苟活?
见得天祚帝往夏国逃来,完颜斡鲁不由得心急如焚,当下也不敢再顾惜兵力,只日夜兼程往前追来。
如此日夜行军,常恐有覆军之灾,底下诸将自然不肯,便再三劝谏。
成败在此一举,完颜斡鲁心意已决,自然不肯听从,只反复催动大军前来。
好在这货于军中威望颇重,故此金兵虽有怨言,也不得不遵命而行。
只三日间,金人便已经到得东胜,便闻听得有辽人引军袭击得夏人,故此如今夏人已然遣得重兵谨守边境,且欲要寻辽人报复。
完颜斡鲁闻此欣喜若狂,乃仰天大笑,高呼道:“天助我也!”
诸将也便放下心来。
前面数日火速行军,大军已然疲惫不堪,再闻听得此喜讯,蹦紧的弦一旦张开来便不可复回。
完颜斡鲁见状也没有办法,便不得不领大军于东胜休整得一日。
要说天祚帝果然气数未觉,金人到得东胜,这货刚好汇合得耶律大石大军,离开东胜往南京道而来。两军最近的距离不过六十里,也就几个时辰的路途。
就有得金人这一歇息,平白地又将差距拉开了一天。
接下来完颜斡鲁便领大军沿着天祚帝踪迹而来,待到得云中府,便得城内金兵前来禀告详情。
完颜斡鲁闻言又惊又喜。
喜得是天祚帝果然往这边来了,且麾下不过三千人马,距离自己不过一日路途。
惊得是观天祚帝行踪,想必正要往南京道而去。南京道如今正是辽人的地盘,自己又依稀闻听得萧干正于南京道内大举征兵。
若让天祚帝同萧干汇合,其势复振,只恐大事必起反复。
虽则如此,完颜斡鲁也不敢再度日夜兼程赶路。自己麾下虽然彪悍,却也不得不小心行事,历史上阴沟里翻船的事情多了去了。毕竟对方平白无故地多了三千士卒,情形不明,自然是小心为上。
前文已经说过,马军若要保持得七成战力,每日间行军大约在一百二十里。当下完颜斡鲁也只敢命大军每日间行进得一百五十里,如此一来,只需数日便能追及得天祚帝,且大军战力无需太过折损。
却说耶律大石也是精细之人,原本便已经料得背后定当有金人追来,故此便早早于后方留得斥候。
当下便有斥候将此等情形飞马来报,天祚帝闻言大惊,正要催动耶律大石日夜兼程赶路。
然则耶律大石早有计较在此,又岂肯如此冒险行事?
后面的金人快,耶律大石便也快,后面的金人慢,耶律大石便也慢。
两波兵马只一前一后火速往南京道追逐而来。
第323章 群英汇聚(二)
又过得两日,两支人马前后脚已经到得怀安,眼看着再往东去五百里便到得居庸关,完颜斡鲁也不由得着急了起来。
若是天祚帝逃入南京道,一则恐彼同萧干大军汇合,二来当初金主曾同宋人有约定,将南京一道尽数付与宋人。
夏国同朝廷并无邦交,自己尚且不敢擅入。如今宋人同朝廷正好得如同蜜里调油一般,且彼等正出动大军征伐南京道,又岂肯轻易让自己领兵进入?
自己若是强行得来,其后果犹胜无令入侵夏国。
以此说来,一旦天祚帝入得南京道,便能逃出自己追逐。
这数日以来,完颜斡鲁已经提快了行军速度,犹自未曾追及得辽人。见得此状,完颜斡鲁心里也很明白,想来天祚帝等人业已发觉得自己踪迹,正在拼命前来。
可惜越靠近居庸关,完颜斡鲁便不得不越加小心。
自己虽有得近三万大军,南京道可是有萧干十数万大军,若自己再冒险赌一把,大军日夜兼程追击,又刚好萧干已经领得大军出得居庸关,到时候可真的是匹马不得北还了。
虽则如此,好不容易追逐上了天祚帝的踪迹,完颜斡鲁也不肯轻易放手。
当下便命完颜照立领得三千精锐,携带得三日干粮,日夜兼程往辽人兵马追来,欲要以这三千兵马为弃子,迟滞得辽人大军。自己又催动大军火速前行,欲要于居庸关前擒拿得天祚帝。
这一招果然有效,完颜照立只催动兵马日夜前行,这才过得一日,远远地便见着前方数里外正有大队辽人在火速逃命。
再定睛细看队伍之中的帅旗,正是天祚帝的五爪金龙旗。
完颜照立见状心中大喜,虽则这一日一夜不眠不休的行军,自己麾下战力已疲,往日里十成的战力,撑死能发挥得五成出来。然则完颜照立全然不惧,只催动三千兵马火速扑来。
眼看着再过得几日便可入得居庸关,重振辽国尚有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