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宋末玩三国-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耶律大石闻言便起得身来,上下整理了一番衣裳,复朝王叶一揖到底,开口道:“大石谨受教!”


第293章 枭雄?
  却说萧干自入得析津府,弑杀得天赐帝之后,便甚么也不管,只死死守住析津府。
  眼见着耶律大石大军到得城下,萧干心中自是大惊。
  以萧干看来,此番必有一场大战。
  自己假天祚帝之命弑杀得天赐帝,又自号为大辽摄政王。此二者皆为逆上之举,自己虽然诈为天赐帝自尽,又假刻印章伪造得天赐帝遗诏。
  奈何此等事体能瞒过天下愚民,却必然瞒不过满朝文武,更何况耶律大石一向以贤明著称。
  耶律大石同天赐帝之间外有君臣之谊,内有骨肉之亲,对辽国又是忠心耿耿,见得自己如此行事,必定愤而攻城才对。
  自己虽有得二万大军,又有坚城为恃,似乎不用惧怕耶律大石大军攻城。
  然则这种事情怕就怕万一。
  自己大权在握,又曾于奚人之中大举征发士,只如今权力尚且未曾转化为实力。
  于自己而言,只要守得析津府不失,只待新召集的十万大军南下,自己便是必赢之局。
  故此,萧干又岂敢于此时同耶律大石对赌?见得耶律大石驻军为城外,萧干也只得据城自守。
  这天下不缺乏人才,但缺乏发现人才的眼睛。
  当初萧干入得析津府,弑杀得天赐帝,自号为摄政王,只数日间辽地权势便已尽归其手。
  眼见着萧干大权在握,自有大把落魄文人前来相投,欲以自身才学求取富贵。
  其中便有一人名耶律阿古哲者,此人文武双全,不管是领兵打仗,还是用谋设策都有一手,只可惜一直未曾得志,乃至于常以赊借度日。
  这也是困苦久了!实在熬不下去了!眼见着萧干用政,耶律阿古哲便也顾不上明主不明主,只孤身前来求见。
  当下二人一相见,萧干与之语,大悦,又试之以数事,事事皆称心意!萧干此时已有相见恨晚之意,复见得耶律阿古哲衣衫褴褛,便解自身之锦袍以赐之,引之于谋主,以代郭药师之位。
  俗话说相见好,长处难!萧干为人颇为残暴,阿古哲为人又颇为清高,不能如同郭药师一般伏低身子伺候。初时萧干犹自能按下性子忍耐,到得后来,便也渐渐不耐烦起来。
  恰此时耶律大石引兵欲去,耶律阿古哲此讯大惊,只此时已是半夜,当下耶律阿古哲也顾不上许多,星夜前来求见。
  萧干新得谋主,倒也给了这货几分面子。闻听得阿古哲求见,虽心中有几分不耐烦,到底也命人引入。
  阿古哲入得房内,只见得萧干犹自未曾起身,但于床上拥被而坐。
  按此时的礼节来说,萧干此举实在无礼得很!当初汉高祖刘邦一面洗脚一面接见文人,便沦为千古笑话,何况如今萧干此举更是不堪!
  所谓士为知己者死,阿古哲犹自强行忍耐,便开口道:“大王,下官闻听得耶律大石已引兵西去,此事果真?”
  萧干笑道:“今日间曾有探马来报,果有此事!”
  阿古哲赶紧开口道:“大王,耶律大石此人素有大志,安可纵其离去?当速遣大军追之!”
  萧干便笑道:“参赞此言何意?”
  阿古哲便开口道:“大王行此大事,耶律大石顿兵城下却未曾攻城,可知其城府何等深矣!便唯有此等人物着实可惧!且此人忠心辽国,又于大王有深仇在此,今日若纵之离去,只恐他日必有大祸!莫如遣得一军星夜出城与之交战,若彼大军回转,我军则往北而退。若彼复往居庸关逃去,我军自当返回,尾随袭扰之。如此定能将耶律大石大军留于析津府内!下官亦曾闻听得大王曾大发奚兵,如今时日已经过去得十来日,想来大军业已齐备,数日间便可南下为用。如此只需拖延得耶律大石数日,待到十万大军南下,则此贼必定授首矣!”
  萧干闻听得此语,心下大动!自己眼下所求着,唯有二事,一为割据南京道称帝,二为杀得耶律大石、郭药师为义子报仇。
  只如今新占据得析津府,萧干便不敢冒险了。沉吟得良久,萧干这才摇头道:“此事不妥!如今我军占据析津府为守,说不得便是耶律大石见得析津府城墙坚固,便不肯前来蚁附攻城,乃诈为西去,引诱得我军出城,冀图借野战破之。”
  阿古哲便力争道:“大王休要忧心!我军无需全军尽出,但遣得三五千精锐出城便可!待到精锐既出,自当将城门紧闭。城中正有二万人马,去得着三五千人,于守城无碍。即便耶律大石回军攻杀,我军只往北而逃,不可逃回城内。城门不开,亦勿用担心耶律大石乘机偷城。”
  然则萧干此人虽然残暴,却远远称不上枭雄。所谓见小利而忘命,遇大事而惜身,说得正是这种人物。
  当初这货未曾掌得大权,只因义子之死,便敢起大军报复。如今大权在手,正如暴富的叫花子一般,这货反而处处小心翼翼起来,这也怕,那也怕!
  听得阿古哲此语,萧干只犹豫再三,到底不敢遣兵出城。
  阿古哲无奈,乃喟然长叹:“今日纵得耶律大石西去,只恐他日我等当死于此人之手!”
  萧干闻言不喜!只阿古哲这才新近用事,萧干勉强忍耐了下来。
  待到耶律大石既去,阿古哲复献策于萧干案前,以私通宋人为借口,将李处温等文臣尽皆斩首,复以亲近萧干之文官代之。
  自此析津府权势悉数归于萧干!
  又过得数日,便有士卒来报,蓟州之地十万奚兵已经征召完成,唯有摄政王未曾遣得大将前去,众人便公推摄政王外甥乙室八斤为将。
  萧干闻言大喜,便使王猛北上,与乙室八斤各统领五万新兵。
  且以蓟州为界,使乙室八斤清剿东面景州、滦州、平州等地盗贼;王猛领大军自檀州缓缓而下,自北而南清剿各州盗贼。至于析津府大军,犹自未肯轻出。
  阿古哲闻听此令,又急忙入见,便开口道:“大王,此事万万不可!下官所忧心者,非在内贼,乃在外患!”
  萧干便开口道:“外患者为谁?”
  阿古哲便开口道:“北面金人!西面耶律大石!南面宋人!”
  萧干便开口道:“若依参赞之意,又当如何行事?”
  阿古哲便开口道:“自是以精锐火速占据居庸关,以防金人、耶律大石东来,复以大军南下,早日驱赶得宋人南去,且攻入宋境,以夺取粮米。”
  萧干便冷笑道:“参赞不闻攘外必先安内乎?”
  阿古哲便开口道:“攘外必先安内,此乃至理。然则诸事亦有轻重缓急之分!析津府内盗贼虽众,奈何群龙无首,又素无大志!如今大王有得大军在手,便可遣人前往招抚,使之为我所用。彼等之所为落草为寇者,但为衣食而已,若得大王招揽,便已无衣食之忧!复惧大王大军之威,自然闻风而降。”
  萧干便冷笑道:“只如今朝廷势穷,若是招降彼等,又如何有许多粮米养之!”
  阿古哲便开口劝道:“正为朝廷势穷,大王若要立国,便得北和金人,南侵宋国。金人势大,非我能敌,自当遣使求和。宋人觊觎南京道已久,必不肯于我等议和,故此自当北和金人,南侵宋国。至于粮米倒是无妨!南京道粮米奇缺,宋人却又是富庶无比,如此自当招抚得盗贼之余,且驱之南下攻打宋国。彼等为求粮米活命,便不得不下死力。且辽国衰落,如今金人心腹之患便成了宋人,眼见着辽国伐宋,金国必定乐见其成。”
  停得一停,阿古哲复劝道:“析津府盗贼四起,正缘粮米奇缺之故。一日不得许多粮米,则析津府盗贼一日不得平复。且所谓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大王若以武力平定盗贼,下官只恐盗贼越杀越多。”
  萧干闻言不喜,便开口道:“于本王而言,自当早日掌控南京道诸地。若行招抚之事,必然颇费时日。且如今本王有得十万大军在手,南京道内岂有对手?以武力平复之,旬日可定。”
  阿古哲无语,过得良久,便又开口劝道:“虽则如此,还请大王早日遣兵固守居庸关!以防耶律大石复至,以防金人入侵!”
  萧干又是冷笑道:“参赞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本王所以空出榆关、居庸关者,一则欲要迫使境内盗贼由此地逃出,二来也是要引诱得天祚帝东来。若果然遣得大军固守居庸关,天祚帝又岂肯东来?”
  阿古哲闻言大惊,便开口问道:“天祚帝乃金人死仇,若得天祚帝东来,只恐金人必至。如此辽国基业,不复为大王所有矣!”
  萧干只是冷笑不已。
  阿古哲见状心知有异,稍一沉吟,便已经醒悟了过来,于是压低声音开口道:“大王可是欲要诱捕天祚帝,暗中献于金人以换取议和?”
  见得心思为阿古哲猜破,萧干却不肯承认,反而掩饰道:“参赞休得胡言!本王乃天祚帝跟前不二之臣,此次天祚帝既出,金人必然引兵南下。天子蒙尘,本王自当迎入析津府,庶几不负本王忠君之心。”
  你若果然忠心天祚帝,便不当固守析津府,要么早早迎接天祚帝东来,要么引大军西去护卫天祚帝。
  阿古哲闻言心凉了半截!自己既然为摄政王谋主,未曾料得摄政王不肯将心腹之事托付不说,反倒欲要欺瞒自己。
  虽则如此,阿古哲犹自劝道:“大王,此事万万不可!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金人用兵已久,兵力已疲,正当休养生息,只需我等遣兵守得居庸关,金人必不肯下死力攻打。复见得我等伐宋,金人必定乐见其成,不肯为难我等。若是放开居庸关,诱捕天祚帝以献,此举不过画蛇添足而已。且一旦事泄,有得耶律大石亦或宋人出手,助得天祚帝逃出我等掌握,到时候我等又将何人献于金人?此事金人又如何肯信?只恐必定弄假成真,我等死无葬身之地!此事太过弄险,万不可轻为,伏请大王细思之。”
  萧干终不听!


第294章 各怀鬼胎
  却说天祚帝当初听闻得耶律大石大败宋人,辽国其势复振,顿时便胆气豪壮起来,便欲要鼓起余勇,同金人一决生死。
  待到出得夹阴山来,天祚帝便传令四方,命天下忠于辽国之兵马齐齐来聚。
  为了此事,即便耶律大石遣韩洙送来天赐帝传位于秦王定的遗命,天祚帝也难得地忍耐了一回,将此文书留中不发,虽未赞成,却也不曾公开反对此事。
  稍后,耶律大石复遣人送来天赐帝第二道遗命,乃立萧后为明德太后,辅助秦王定掌控朝政,又命耶律大石为枢密使,替秦王定掌控天下兵马。
  天祚帝既然面对天赐帝第一道遗命未曾反对,自是无法开口反对第二道,便照样留中不发。
  文书留中不发,本身也表示了一种态度,当下便有许多幸进之徒缠绕于秦王定身边。
  即便秦王定,胆子也一日一日的壮了起来,时时刻刻便以储君自居。
  耶律达鲁既已得罪与秦王定,自然是欲要一棍子拍死,便乘机于天祚帝跟前进献谗言。
  天祚帝倒是不惧!此事却也不用担心,且让这逆子嚣张几日,借机引得萧后同耶律大石前来。
  若得二人果至,大军齐聚,自己只需弄死秦王定,二人无主可从,便只得落入自己掌控之中。
  萧后的美名,天祚帝可是闻名已久!
  逆贼耶律淳当日于自己面前服下宫中秘药,之后数十年间亦无子嗣,如此说来自是不能人道。只恐萧后这美人还是完璧。
  若果此女能讨自己欢心,自己又何妨弄假成真,将萧后这伪后立为真后!说不得便是一段流传千古的美事!
  且耶律大石之所以忠心逆贼耶律淳者,无非是其中有萧后这层关系罢了!若果自己立萧后为后,再稍稍以官位笼络得耶律大石,要招揽得此人不难!
  待到闻听得耶律大石已领军西来,天祚帝自是大喜,复遣人前往析津府火速招揽萧干领大军前来。
  萧干又如何肯听命!
  却也不肯明者抗旨,只言自己忧心陛下兵力不足,正欲要于奚人之中发十万士卒,连同自己麾下总计十三万余人前来陛下麾下听命!
  唯有召集新兵颇费时日,还请陛下耐心等候数日。
  只这货一边如此忽悠天祚帝,另外一头却又接二连三派出快马前往金人处告密,催促金人早日南下。
  到得此时,天祚帝犹自未觉萧干异样,只想着若得萧干麾下十三万人马,再有得耶律大石麾下五万,自己再零零碎碎招揽得数万人马,如此兵马便不下二十万。
  到时候便可诈称五十万大军,北上同金人一决生死。若果然能败得金人,复有得四京之地散落之辽卒峰起作乱,如此要破灭得金国自是不难。
  当日金人以数年之功,便占据得自己的四京之地。如今自己也只需一战破得金人,便能夺回四京之地。
  果然如北院大王所言,自己正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天祚帝出得夹阴山数日,便往沿着阴山山脉往西而来,既为避开金人兵峰,又缘此地多为草原,其中部族多忠心辽国者。
  当下天祚帝只一路往西而来,沿途又使得士卒四散传令,便有得附近忠心辽国之部族齐齐来投,或以族中勇士为助,或以牛羊为献,旬日之间,其众已超二万,牛羊之数不可胜数。
  天祚帝见状更是欢喜。朕果然为辽国天子,深负民望,如此万众一心,待到萧干同耶律大石两员大将既至,要破金人不难!
  又过得半月,天祚帝领人到得青冢泊附近,麾下之众已不下五万。
  所谓青冢,正为当日昭君埋骨之地,此地位于归绥西南,阴山山脉于此地分出一枝,正好将青冢泊抱拥怀中。
  人马牛羊既众,再行移动已是不便,且此时正为深秋,野兽肥美,正为秋狩之良机。
  此地正为青冢附近,又有得水泊在此,自是水草丰美,野兽颇多,天祚帝游猎之心大起,便命大军驻扎下来,构筑大营为守,且命耶律大石同萧干火速领兵前来汇合。
  自己则日夜领亲卫于阴山游猎,尽将诸事托付于耶律达鲁。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以天祚帝说来,自己再放松得数日,待到耶律大石同萧干大军既至,便是自己同金人开战之时。
  然则此时萧干同耶律大石正在忙甚么?
  萧干好不容易才占据得析津府,好不容易才熬走了耶律大石,好不容易才召集得十万新卒。如今正是做皇帝梦的时候,又岂肯将自己麾下于天祚帝陪葬?
  你下令是你的事情,公然抗旨我不敢,让我出兵更是万万不能!
  且趁金人注意力为天祚帝所吸引,趁南面宋人势力薄弱之良机,且将南京道彻彻底底的掌握在手中才是王道。
  当下萧干只命大军清剿境内盗贼!有得十万奚兵为用,此事倒也是颇为顺利。但大军所到之处,从无山贼敢正面相抗,无非是闻风而逃。
  然则众奚人新近成军,战事又是顺利如此,其心思便也渐渐高傲起来。
  辽人算甚么?汉人算甚么?老子有得刀枪在手,便是老子说了算。
  奚人本来就残暴,又加之萧干有意放纵,众人砍不下盗贼头颅以立军功,便渐渐转向民众动手起来。
  但凡见得村落富庶,便假剿贼之名,引大军围之,待杀尽民众,抢光物资后,再一把火焚之。至于奸淫之举,那更不算甚么事情,虽然军中并无明令许可,却也算得上潜规则了。
  只旬日间,南京道但凡驿道附近之村落,几乎被奚兵屠戮一空。
  要说萧干此举却也着实有效,至少明面上是如此。
  你既然疯起来连自己人都杀,盗贼们谁还敢陪你玩?宁可躲入燕山之中啃野果活命,也万万不敢出山来劫掠粮草。
  萧干之名直可止小二夜啼,南京道山贼为之一空,至少明面上如此。
  唯有阿古哲见得此状更是忧心!驭民之道,当以恩威并济,方能尽收其心。
  如今摄政王但以暴虐行事,得势之时,民众自然是望风而拜,一旦稍遇挫择,顿时便是墙倒众人推的下场。
  阿古哲苦劝得萧干数次,萧干只是不听,反而愈起厌烦之心。


第295章 金人兵出
  萧干在支吾,耶律大石又何尝不是如此。
  自当日同接应得王叶之后,大军再度起行,只缓缓朝奉圣州而来。
  虽则如此,却也曾广派细作,一面探听得天祚帝所在,一面又密切监视着金人的举动。
  这也是无奈之举,金人若自中京道遣兵来袭,到得奉圣州后,便有两条路途可行。其一往西而去,可直取青冢泊,偷袭天祚帝;其二往西南而来,却正是前往云中的路径。
  若是耶律大石先行到得奉圣州,紧接着金人后脚便到,当下便是一场血战,必然将大好的西迁之计玩脱线。
  若果耶律大石先行占据得云中,此事却也是不行。云中距奉圣州不过百五十里,到时候金人大军到得奉圣州,陡然闻听得云中已失,说不得顺手便南下一趟。到时候耶律大石便得无缘无故替天祚帝挡刀。
  故此虽天祚帝一再遣使催促,耶律大石也只以好言答复,又重金贿赂得天祚帝使者。便只按住大军缓缓行来,每日间行得十数里便驻扎休息。
  奉圣州距离居庸关不过四百里,耶律大石出关都半个月了,距离奉圣州犹自有二百里。
  于此时的金人而言,此时却也未曾闲着。
  当日阿骨打以二万金人起家,于护步达岗一役击败得天祚帝七十万大军。然则阿骨打到底只有二万人马,虽击败得辽军,又能杀伤得几人?自有大量辽军逃散各地。
  接下来阿骨打又于数年间连下辽国数京,其情形照样是如此,虽击败辽人,奈何双方都是马军,却也难以歼灭。
  如今金国的情形正如当年的日本一般,虽然占据得大中城市,然则中小城市乃至于乡下,却又为辽人所占据。
  当初不管不顾,也不管骨头也好、肥肉也好,金人只顾着将四京之地吞下肚去。
  后来见得天祚帝不知所踪,金人遍寻西京之地而不可得,便也只得将擒拿天祚帝的心思暂且放于一边,先埋头将肚子里的骨头剔除方为正经。
  于此时而言,金人举族上下,即便连老弱妇孺都算计进去,也不过三十万人不到,正儿八经的金人本军也才八万余人。
  反观辽人一方,光是契丹人便已有千万之众。辽军虽然残破,然则有得民众支持,又岂是短时内便可清剿干净?
  好在金人已凭借大中城市将众辽人兵马分割开来,如今既然外无战事,金人便集中兵马一个州一个州地清除辽人残军。
  既然自己人口少,断日内却又无法增长起来,若要安稳坐江山,自然尽量减少辽人才是王道。
  故此金人只一手举起大棒,一手却举着胡萝卜,但凡肯投降之州县,金人便聚集其兵马为用,驱之攻打其余州县,且放过民众不曾屠戮。但凡胆敢聚众抵抗之州府,一旦金人攻破城池,自然只有一个下场,屠城!
  这里插一句,如今金人屠城屠的爽,却又无意中带出了一个徒弟,蒙元!日后蒙古人屠金人城池更是起劲!
  却说金人虽一意平复内乱,却只是见效甚慢,半年下来,这才堪堪清理得上京道一地州县。其余三京之地,抛开西京不说,此地金人原本就不想要。只上京道、中京道二州,照样是你来我去,今日辽人占据得此地州府,明日复换上金人做主,后日风水轮流转,又换上另外一波辽人。
  如今金人既然清理得上京道,巩固得老巢之余,又得了十数万辽人奴仆军。当下便以完颜斡鲁为帅,以三万金人本军为骨干,复驱动得这十数万奴仆军往中京道而来。
  上京道还好说,此地多为耕种狩猎之民,至少还有一个老巢在,民众无法远离。
  故此金人只需将众人分割开来,便可一个州县一个州县地清剿。
  然则上京道同中京道除了大中城市外,乡间却多以游牧民为主,这些游牧民众整日间便是四处迁移,有时候运气好起来,一日间能碰到数拨;若是运气不好,三五日内碰不到人也是常有之事。
  民众既然游移不定,金人清剿起来自是分外为难。
  完颜斡鲁虽然勇武,面对如此局面也只能喟然长叹!然则正在此时,便有萧干遣得细作前来告密,只言天祚帝已出。
  完颜斡鲁初时犹自未当回事,只这半年间便已经出了十几个天祚帝了,想来此次也是假冒。
  当初在上京道清剿辽人残军,陡然闻听得天祚帝已至上京道某地,且诏令附近州县辽军来援,完颜斡鲁闻讯自是大惊,赶紧放下手下的事体,请领大军前往剿灭。
  然则待到剿灭得对方,擒拿得却不过是一个假天祚帝而已。
  这边厢才砍了一个假天祚帝,那边厢便又冒出一个天祚帝来。
  前前后后砍了十几个假冒天祚帝,如今完颜斡鲁对天祚帝的消息也不再感冒了!
  虽则如此,完颜斡鲁却也未曾难为告密之人,随意赏赐了些许银两便放其离去。
  紧接着又有民间风声传来,只言天祚帝已出夹阴山,诏令天下兵马往聚。
  完颜斡鲁虽见得果然有兵马西去,犹自未曾当回事。眼下以清剿各地残军为要,这等错漏百出的传言且懒得理会。
  当初萧干遣人前来金国告密,原以为金人闻讯必然领大军直扑夹阴山而来。谁料得对方狼来了的谎话听多了,竟然不信!
  只萧干于南京道等得许多,便为天祚帝催促得许久!
  直待细作返回,见得细作为完颜斡鲁轻轻打发,萧干这才明白了过来。
  箭在弦上,又如何能不发?当下萧干便以天祚帝密旨为证,复遣得细作前来告密。
  完颜斡鲁见得天祚帝密旨,确认得玉玺真伪,心中便已经信了七分。复查看得圣旨背面北院大王印章,年初耶律达鲁此人尚且未曾用事,如今竟然官居北院大王之职,可见此圣旨乃是新近颁下。
  完颜斡鲁自是大喜,自己于此地空劳无功,若能擒杀得天祚帝,便能一战而平定中京、上京二道。
  此事宜在速决,完颜斡鲁信不过奴仆军,便将这十余万奴仆军尽数留在此地,且使原本掌控此地的三万金军以为监视,自己便亲领了三万嫡系金军火速往夹阴山扑来。


第296章 正当以暴驭之
  却说完颜斡鲁确认得天祚帝已现踪迹,心下大喜,便连夜点得三万金人本军往夹阴山而来。
  中京大定府(今赤峰市附近)距夹阴山不下八百里,完颜斡鲁立功心切,只日夜赶路,即便饮食亦于马上完成。这才花得半个月时间,大军已经到得涂平,距离夹阴山已不足百里。
  大军便在此地歇息得一日,稍稍恢复体力。第二日一早,大军重又启程,直扑夹阴山而来。
  到得杀虎口附近,此地地形着实险要,完颜斡鲁也不得不小心起来。
  先将大军停下,使三千精锐前往哨探,待探得并无埋伏后,大军这才徐徐而进。
  进得杀虎口之余,完颜斡鲁这才长吁了一口气,便使三万大军将夹阴山翻了个底朝天,果于密林之中察觉得大军活动的痕迹,然则天祚帝大军却已不知所踪。
  诸将见状自是大失所望,便欲劝谏完颜斡鲁赶紧回军。
  金主治军甚严,此次给完颜斡鲁的命令乃是剿灭中京道内乱,却未曾有追杀天祚帝之意。
  如今完颜斡鲁擅自领兵西来,已经算是违了金主军令,认真追究起来那是可以杀头的。
  好在众人离开的时日甚短,料来中京道未曾有大的变故,若是火速赶回,犹能将此事遮掩过去。
  反之若是在此地拖延时日,万一中京道叛军烽起,误了金主的大事,诸将便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的。
  眼见着遍寻天祚帝不得,诸将已有了退兵之意。
  当时天祚帝藏于山中不出,金人翻遍了西京道犹自未得,如今好不容易才察觉得天祚帝痕迹,完颜斡鲁又岂肯轻言放弃?
  若是擒拿亦或斩杀得此贼,则辽地可以传檄而定。
  身为金国宗室,完颜斡鲁却有担当得很!
  苟于国家有利,又何惧此身生死?
  眼见着诸将只以性命为重,皆有退兵之意,完颜斡鲁大怒,便将腰间宝刀斫于帅案之上,暴喝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不得此贼,誓不回军!敢再劝言者斩!”
  底下诸将见得主帅态度坚决,便不敢再出言相劝。
  恩威并济正是驭下之道。眼见着诸将已服,完颜斡鲁便又开口抚慰道:“擒拿敌酋乃是灭国之功,足可裂土封王!此次事成,当与诸将共领其功,万一事败,则本官独受其罪!敌酋在此,诸将其勉之!”
  你既然肯一个人将风险挑了,我们还有什么好说的!底下诸将闻言振奋,便齐声喝道:“愿为都统效死!”
  完颜斡鲁见状大喜,便开口道:“既然天祚帝曾藏于此地,如今又岂能飞上天去?只得半个月时日,此贼定然不曾远去,当在周围数百里之内。”
  底下的完颜照立便开口道:“我等自东而来,天祚帝必不曾东去。南西北三方,又当往何处寻之?”
  完颜斡鲁便开口道:“可曾拷问附近民众?”
  完颜照立便开口道:“末将曾拷问得近百人,皆不知天祚帝所踪。”
  完颜斡鲁沉吟半晌,便开口道:“如今深秋已至,狩猎当时。此贼性好狩猎,可沿阴山寻之。”
  (天祚帝若听得此语,只怕必然后悔的肠子都青了!没事喜欢狩猎干嘛!)
  众人领命,便以完颜照立领三千兵马为前锋,大军重又起行,只沿着阴山西来。
  阴山附近水草丰美,游牧部落甚多。
  不一日,前锋便遇得一个辽人小部落。
  完颜照立大喜,即刻引兵围之。
  辽人部落原本便已经被传言吓破了胆,如今见得金人大军已至,正欲引去。然则金人马快,早已围之数重,辽人不得出,无奈跪地请降。
  完颜照立乘机擒拿得众人,且拷问天祚帝行踪。
  也不知众人果然不知,亦或抵死不招,完颜照立未得天祚帝消息,心下大怒,便引兵屠之。
  军中士卒将此事传回中军,完颜斡鲁闻之大怒,引得数百亲兵亲至前军,也不言语,但以马鞭抽得完颜照立数十。
  完颜照立惧,又不解何故,只得跪而请罪。
  完颜斡鲁也不多言,便引完颜照立为左右,复驱动大军西行。
  不一日照样又遇得辽人部落。
  这回不用完颜照立出声,完颜斡鲁已经传下军令,使大军围住。
  辽人部落照样不敢抵抗,又逃跑不得,便跪地请降。
  初时犹自未见得出奇之处,完颜斡鲁照样使人拷问辽人,照样未得天祚帝下落。
  完颜照立只于一旁坐观,见状心中自是暗暗发笑。这群硬骨头,只抵死不招,除了屠光还有甚么办法?
  完颜斡鲁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