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宋末玩三国-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完纸条,萧后顿时吓得面如土色,瘫软在地。贼子何其神矣!天降奇祸之事应验了!萧干作乱之事应验了!自己开口相骂之事,这才将将发生,贼子竟然有如亲见一般!此人到底是神是鬼耶?
  只如此说来,想必陛下今日便当命丧此处!萧后不由得抱住天赐帝便嚎啕大哭,心下却已经怕到了极处,对王叶也忌惮到了极点,不敢再以贼子相骂。
  天赐帝如今也已经看开了,便一边伸手拍着萧后后背以为安抚,一边继续掏第三个锦囊,同时开口劝道:“梓童休要伤心!人过五十,不称夭寿。朕行年五十有九,于历代辽君之中也算得上高寿之人。”
  停得一停,天赐帝复调笑道:“若以寿数论之,朕尚且能入三甲。”
  天赐帝待自己情深若此,死生在即,犹自不舍自己伤心,口出此言引自己发笑。
  萧后不由得心中更觉悲苦,美目之中泪水不断线的往下流来。欲要开口,奈何喉咙先满!只得继续抱住天赐帝饮泣不已。
  天赐帝便继续开口道:“朕死无恨!唯有梓童青春正茂,只恐今日也难逃毒手!如此说来,倒是朕连累梓童了!朕心甚愧!”
  萧后闻言,只将脑袋拼死的往天赐帝怀中拱来,欲要享受这最后的温柔,若得二人同赴阴曹,倒也不错。
  此时天赐帝已经取得第三个锦囊在手,唯有一只手正搂着萧后,也不肯放开,便以单手拆之。
  取出纸条于眼前稍稍一观,天赐帝顿时欣喜若狂。便一手将纸条递过来,一手将萧后从怀中推起,示意其速速观看。
  唯有殿外萧干众人在,天赐帝也不敢大声发笑,但低声笑道:“事有转机!梓童速观!”
  萧后闻言也自大喜,赶紧抢过纸条观看,但见得上面照旧是打油诗一首:“一帝相继一帝休,辽地无主又何忧。若得萧后奉玺至,赠尔辽祚二百秋。”
  若以此诗看来,自己尚有活路,社稷也能存续,唯有陛下照样是死路一条!如此于自己又有何益?萧后欣喜地心情又沉了下去,复往天赐帝怀中扑来,搂住天赐帝放声大哭。
  天赐帝便一手搂着萧后,一边笑道:“朕今为贼子所围,死在旦夕。所忧者,一为梓童,二为社稷。先生实如神仙人物,其语效验无比,彼既肯言梓童可活,社稷可存,如此朕复何忧?想当年西汉为王莽所篡,光武拔剑而起,出生入死征战数十载,这才有得光武中兴,即便如此,尚且只延续得汉祚一百九十五年。朕今日一死,若再得梓童奉玉玺前去,便可延辽祚二百年!犹胜光武中兴,实乃天大喜事。若果如此,朕死后亦能昂首于列祖列宗跟前。”
  天赐帝在乎的是辽国社稷,萧后关心的却只有天赐帝一人。当下便饮泣道:“臣妾性命如何?辽祚又如何?二者又与臣妾何干?臣妾只愿同陛下相守百年!”
  天赐帝闻言低声笑了数声,乃抚萧后之背开口道:“梓童何其痴矣!岂不知天下无不散之宴席?朕已介花甲之年,即便能逃得今日之劫,又有几年好活?且不如以此换取二百年辽祚。且你我既无夫妻之实,又何须空守夫妻之义?待朕死后,卿卿可择一良人而配之。如此朕于九泉之下,亦能瞑目矣!”
  萧后闻言更觉伤心,只将玉首猛摇,死死地搂住天赐帝。
  见得萧后不听,天赐帝也只得换了一个话题,开口道:“辽国社稷,乃朕一生心血所在。梓童既然待朕情深,又安忍弃之不顾?先生之诗颇有玄机,朕不过中人之资,梓童聪慧,正要请梓童参赞一二。”
  听得天赐帝此语,萧后便也只能强打起精神来。
  也不管萧后答应不答应,天赐帝只自顾自的开口道:“先生诗中‘一帝相继一帝休’,也不知是指朕死之后,天祚帝亦当相随而亡?亦或指朕死后,当有圣君出世,相继社稷?”
  萧后稍一沉吟,也摇了摇头。
  天赐帝便继续开口道:“‘若得萧后奉玺至’,只不知至何处?莫非是重德处?先生天纵奇才,竟然肯出山辅助重德,莫非是算出重德乃真龙转世,有天子之份?”
  萧后稍一沉吟,便柔声开口道:“此人既为重德谋主,想来便是送至重德处!”一方面萧后忌惮王叶到了极点,不敢以贼子相骂。另外一方面萧后犹自怨恨王叶不肯早早说明此事,也不肯以先生相尊。便只能折中一下,称呼为”此人”。


第231章 死别(三)
  天赐帝倒是不以为意,稍一沉吟,便开口道:“朕无后,帝位后继无人。若将帝位还于湘阴王,一则于礼不合,二则与辽国无益,三则重德手握重兵,当日又曾拥立于朕。湘阴王此人心胸不甚旷阔,忌惮得重德之余,又怀恨在心,只恐复有耶律余睹之事。且除萧干老贼外,即便李处温等人亦难逃一死。”
  耶律余睹之事,萧后心中清楚的很。
  此人同耶律大石合称辽国双璧,也是允文允武的人才,可谓国之干城。
  这货当时在辽国也混得挺好,眼看着前途无量。
  事情坏就坏在其夫人身上!其实深究起来,于其夫人也是无关,无非是躺枪而已。
  耶律余暏正妻乃天祚帝文妃之妹。文妃生子晋王,乃天祚帝长子,于诸子之中最为贤达。
  又有辽国奸臣萧奉先之妹为天祚帝元妃,乃生秦王,颇为顽劣。
  于是萧奉先恐秦王不得立,遂污耶律余暏欲叛,谋立晋王。
  天祚帝闻之大怒,手杀文妃及晋王于殿中,斩耶律余睹全家三十九人于城外,复遣人捉拿耶律余睹。
  耶律余暏时在军中。其颇得军心,待到使者将至,便有将领冒死前来相告。
  耶律余暏闻讯大惧,不得不引兵降金。
  天祚帝昏庸且冷血至此,连妻子都能下得手去。
  若果还位于彼,想都不用想,但凡当日参与拥立天赐帝者,终将难逃一死。
  于是萧后便开口道:“陛下万不可还位于湘阴王。”
  天赐帝点了点头,继续开口道:“依先生之语,自当传位于重德。只如此也似有不妥。一则重德虽为宗室,奈何已出五服,按礼不可继位。二则重德方才兴起,虽有威名在外,民心尽附,奈何士子之心又如何?权贵皇亲之心又如何?百官之心又如何?只恐其眼下尚且不能服众。三则若是传位于重德,只恐又是二帝相争局面。如今辽国败亡若此,若是齐力抗金,尚有一丝活路。若是转而内讧,则必亡无疑!”
  萧后低头想得许久,便抬头道:“陛下若传位于他人,只恐必有二帝相争之局。即是如此,莫如传位于天祚帝之子。”
  天赐帝闻听此言,心中大喜,便开口道:“果然还是梓童聪慧。朕若将帝位传于湘阴王之子,湘阴王又岂能厚颜而夺之?且若果彼尚有半点关爱社稷之心,自当顺势再下旨传位。如此二帝传位于同一人,自可免辽国于内讧。”
  稍停得一停,天赐帝复开口问道:“湘阴王六子之中,长子晋王已为其所杀;燕王早夭;梁王陷于金人之手。赵王、秦王、许王之中,又当择何人传位?”
  萧后便开口道:“秦王颇为湘阴王钟爱,可立此人。”
  天赐帝沉吟良久,这才开口道:“此人顽劣,并无人君之度。”
  萧后开口道:“以湘阴王性情,若立其他诸子,帝位必为其所夺。唯有其钟爱秦王,尚可一试。”
  天赐帝无奈之下,也唯有点头了,然则又担忧道:“先生之语,似是欲立重德。如今朕若传位秦王,只恐有违天意,到时再引来天罚,又当如何?”
  萧后想得一想,便开口道:“此人诗中只言‘若得萧后奉玺至’,并无传位之语。既然如此,莫如一面立秦王为帝,一面使人奉送玉玺于重德。”
  年初天祚帝同辽国玉玺一起不知所踪,天赐帝登基之后,只得重新刻制了一套玉玺,故此朝中算起来有两套玉玺。
  若果天祚帝亦肯相跟着册立秦王,自当以其玉玺相传。自己这一套送给耶律大石倒是无妨。
  天赐帝心中已有决断,便朝萧后开口道:“即是如此,便劳动梓童奉送玉玺于重德。至于传位秦王之事,有得萧干老贼在此,朕不便拟旨。且喜平日国事多为梓童操劳,常常代朕御批奏章,笔迹于朕无异。梓童到得重德军中,便可替朕拟旨。”
  停得一停,天赐帝又开口道:“梓童私拟圣旨之事,亦不可让重德知晓!彼虽忠心,见此只恐未必便肯奉诏。”
  稍一沉吟,天赐帝又补充道:“立得秦王为帝,虽能避免二帝相争,只恐湘阴王犹自含恨不已,必害梓童性命。即便重德,亦有所碍。既如此,梓童且与传位圣旨之中再加二事。一为封汝为太后,临朝监政。二为封重德为辅政大臣,同掌朝权。如此湘阴王若肯共立秦王,必不能违此圣旨,庶几可保梓童与重德无事。”
  见得陛下为自己计划得如此周详,萧后更是感动,乃泣道:“此事陛下可托付他人!臣妾只愿陪于陛下身边,同陛下同生共死。”
  天赐帝哑然失笑,开口道:“事已至此,朕又有何人可托?且梓童不去,又有何人可代拟圣旨?又有得先生锦囊在此,天意如此,若非梓童亲去,只恐他人未必成功。”
  萧后犹自未肯。
  天赐帝只得忽悠道:“今日之事实为死局,除先生之外,无人可解。梓童留此无益,若觑得方便,何不前去搬取救兵?先生昨夜方去,又有萧氏车驾迟缓,想来此时尚未行远。先生胸藏天地之机,腹蕴神鬼之谋。梓童若得快马将先生追回,朕犹自有一线生机。”
  萧后听得此语,倒是颇为意动。
  实在是被王叶这货给震住了,自其进京以来,凡事皆在其掌握之中。
  前有魔理沙同重德百般推荐,待到宋人攻城,郭药师以人情破得守军,眼见着便是必死之局。此人稍一出手,轻轻松松还之以人情,只转眼间便胜负互异,宋人溃逃而去。
  接下来的天降奇祸,萧干领兵作乱,乃至于自己开口相骂之事,亦一一未曾逃出此人掌握。
  若果能求得此人回转,说不定还真有一线生机。
  当下萧后便开口道:“即是如此,臣妾自当前去求援。只如今刀斧在颈,即便求得先生回转,恐宫中已有不忍言之事。”
  天赐帝便继续忽悠道:“梓童休要担心!萧干此贼已有夺辽自立之心,之所以许我等夫妻团聚者,只为求封辽地摄政王之故也!朕一时不肯下旨,彼便一时不敢加害!若觑得方便,梓童当速速前去,休以朕为念。”
  听得此语,萧后这才稍稍放下心来。只如今宫外援兵未至,也不知如何才能逃得宫去。
  天赐帝开取旁边书柜,取出一个包袱来,里面正是辽国皇帝大宝之玺,便交与萧后手中。
  历代皇帝的玉玺都由符宝郎专门保管,唯有天赐帝异常。
  由于疼爱萧后异常,乃至于奏折经常由其代批,故此天赐帝的玉玺却放置于栖凤宫中。
  殿外萧干等人见得此状,也不以为意。一则不知包袱之中为何物,二则瓮中之鳖而已,又能玩出何等花样来!


第232章 萧后三度追王叶(一)
  萧后犹豫了一下,到底还是将玉玺收了下来。
  诸般事务已经交代完毕,就等着看天意了。若宫外的死士果然冲入宫中救人,萧后犹得趁乱出逃。若是上天不与方便,二人自是必死之局。
  如今正是生死关头,二人也不再言语,但紧紧的搂抱于一起。
  此时无声胜有声!
  萧干于殿外见得二人再无言语,便凑来殿前,开口道:“想来陛下其意已足!答应本王之事,可早早下诏!”
  天赐帝便开口道:“奚王何太急!如今朕插翅难飞,再多一个时辰又何如?”
  萧干便冷笑道:“只恐迟则生变。且天已黄昏,所谓黄泉路路远,陛下完结承诺之后自当早早上路。”
  萧后只将头埋于天赐帝怀中,细细品味着最后的柔情,一分一秒都不肯放过,又岂肯分心出言?
  天赐帝便哀求道:“奚王,半个时辰如何?”
  萧干摇头!
  天赐帝便继续哀求道:“一刻钟又如何?”
  萧干闻言便退了回去,又使人点上线香计时。
  眼看着死到临头,宫外犹无动静。二人也渐渐地绝望了下来,只相互依偎着,拼死品味着对方的柔情。
  便在此时,只听得一阵必必剥剥声响起,便有奚兵大叫:“火起!”
  时近中秋,正为天干物燥之时。又有得奚兵于宫内抢掠杀人,也有许多内宦宫女卷包而逃,说不定便是哪个王八蛋顺手便点了一把火。
  故此萧干倒是并未生疑。
  又想着诛杀天赐帝之后,自己当以摄政王的身份居于此地,萧干自不愿皇宫为猛火所焚。
  当下萧干便分了一半兵马前去救火,自己领着二百人马于殿外守候。
  火起未许久,复听得宫门外喊杀声起。
  萧干闻言大惊,赶紧命人前去查看。
  须臾之后,奚兵来报,宫外有得近三百人马,正拼死杀入宫来。如今宫门处只得五十奚兵为守,抵挡不住,正节节败退,请大王速发援兵。
  当初萧干进宫之时便只带得五百兵马,入宫之时留了五十余人于宫门守卫。方才火起,又分了二百余人前去救火。如今手中便只剩下二百人。
  听闻得有近三百人马攻打皇宫,萧干犹自未惧。一边传令救火士卒前来抵敌,一边自领了百五十人赶赴宫门为助。只留下了五十人守住殿门,又吩咐彼等既不能让帝后二人逃走,也不得杀害二人。
  听闻得宫中火起,天赐帝同萧后已是心下大喜。如今又见得萧干两次分兵而去,殿外只剩下五十奚兵为守,二人更是欣喜若狂。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估摸着萧干已经去远,萧后便将包袱背于背上,一手持刀,一手牵着天赐帝,发一声喊就杀将了出来。
  殿外士卒猝不及防,到让萧后一鼓作气杀得数人,冲出了数十步。
  然则精锐就是精锐,奚兵们很快就调整了过来,纷纷持枪来战,只以圆阵将二人紧紧围住。
  萧后便将天赐帝护于身后,单手持刀冲杀,见得枪至也不闪,见着刀来也不避,不仅不闪不避,反而将要害撞将上去。
  以奚兵的勇武,若在平日里,即便一百个萧后也死光光了。
  唯有如今四军大王令下,不得擅自杀害帝后二人。故此奚兵明明可以一枪将萧后捅死,一刀将萧后劈死,却也不得不半路收手。
  虽则如此,这才瞬间功夫,萧后便已身被十数创。只深知事关乎自己二人性命,萧后也只得忍痛拼命厮杀。
  见得萧后浑身血迹斑斑,天赐帝也爆发了起来,一则死志已坚,二则又听得萧干之令,如此又有什么好担心的!但凡见得对方刀枪朝萧后背后而来,天赐帝便以身遮蔽。
  如此一来,奚兵们明明战力强过对方数十倍,却受四军大王军令所连累,反而被萧后杀得手忙脚乱。
  要说萧后也是聪明,冲杀之时却故意不往假山而去,反而假意朝花园园门冲来。
  奚兵们见得此状,自以为觑破了萧后的用意,便留下数人缠住萧后,其余人马纷纷往园门退来。
  园门狭窄,可以盾牌堵住,既可以防止帝后二人逃走,又能避免光挨打不好还手的局面。
  待到园门处士卒盾牌准备妥当,缠住萧后的士卒便也纷纷往园外退去。
  萧后同天赐帝见得此状,心下大喜,便赶紧朝假山冲来。
  奚兵之中亦有聪明士卒,见此异状,稍一沉吟便反应而来过来,赶紧高呼道:“不好!宫中当有密道!”
  这也是萧后年轻,阅历不足。若是园门处再冲杀得一阵,无功后再行往密道而去,自不会引起众人生疑。
  听得此语,其余奚兵也反应了过来,赶紧撤去盾牌,复入园追来。
  此时帝后二人已逃至假山旁的枯井边,密道入口却正在枯井之内。
  萧后便一手持刀于井沿戒备,开口催促天赐帝先逃。
  于天赐帝而言,若能以自己性命换得二百年辽祚,那自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便唯恐自己逃生,违了天意,与辽祚有碍。
  且若是萧后自己逃走,自己尚且能以大辽摄政王之职要挟萧干不得追赶。如果二人同逃,又有谁来阻拦萧干?
  再说密道也只能逃出宫外,逃不出城外!
  自己之所以跟着萧后逃出殿来,无非是为了护卫其安全罢了!
  当下天赐帝便开口道:“城门必已为萧干所据!朕老矣!必不得出!梓童可速去搬取救兵!”
  萧后又哪里肯独逃?只一再催促天赐帝先逃。
  此时奚兵已经隐隐追得近前。
  萧后不顾身上伤痛,但转过身子持刀以对,又朝背后的天赐帝挥手催促。
  奈何天赐帝死志已坚,觑得萧后背对着自己,便趁其不备,一把将萧后推入枯井之中。又将身体扑于井沿之上以为遮蔽,且催促萧后道:“梓童速逃!若得先生回转,自可救朕性命!”
  萧后见得此状,也自无奈,只得一边饮泣,一边摸索着从密道逃去,以期早早追回王叶。
  此时奚兵复至,见得天赐帝犹在,顿时便长吁了一口气。又见得天赐帝以身护住井口,环顾萧后不见,便知其已由井中逃走。
  当下便冲过来数名奚兵,欲要将天赐帝搬开,好入井追捕。
  天赐帝却死死扣住井沿,任凭众人再如何用力,也只是不肯放手。
  有得四军大王军令在,众奚兵也不敢对天赐帝动刀,只好一一将天赐帝手指掰开。
  当下便有奚兵相跟着跳入井内,摸索得一阵才找到密道入口。
  待到奚兵追入密道,萧后早已不知去向。
  为文明奇迹小齐二度打赏加一更。


第233章 萧后三度追王叶(二)
  宫中密道的出口却在北城的一处民房。
  此密道既然是为危急之时逃生之用,出口处自是做好了百般准备。
  辽地多马,稍微富裕一点的人家都饲养有马匹,民房内也照样有马房,养的既有千挑万选出来的宫中御马,也有普通的民马。
  此外,平民衣服、干粮、清水等物也有充足的准备。
  即便是萧后当初私蓄的三百死士,也均安插于此民房附近。
  如此一旦事有缓急,帝后二人便能由密道逃来此处,再在死士的护卫之下冲出城去。
  待到萧后出得密道,便躲入房中,三两下将身上伤口稍稍裹扎,又换上平民衣服,便来到院中,抡起大槌敲响了悬挂于廊坊之下的铜锣。
  按照当初同死士们约好的信号,一旦铜锣响起,便是事情紧急。
  居住于附近的死士们自当持械环甲前来听用。
  锣声甫一响起,院外便闪进来两名死士。二人略略辨认,这才看出敲锣之人正乃萧后,便不由得大喜,赶紧上前拜见,开口道:“娘娘已脱虎口?万幸!”又四处看了看,接着问道:“不知陛下何在?”
  萧后也不作答,反问道:“其余人等何在?何以只有你等二人在此?”
  死士便回道:“回娘娘,自宫中乱起,我等便知情形危急,早早集于此处以听使唤。唯有待得许久,亦未曾见得娘娘同陛下自密道而至。耶律头领同萧头领便知事情有异,已领得众人前去攻打皇宫,救援陛下同娘娘。又使得我等二人于此等候。且喜娘娘已至。”
  疑虑既消,萧后便开口道:“如今陛下尚陷于宫中。你等且随本宫前去救援陛下。”
  二人行礼退下。不多时前来三匹战马,众人翻身上马,便着急朝皇宫而来。
  尚且未到得皇宫门外,便见得死士们已经战败,正在纷纷后退。虽则如此,却也是退而不乱。
  这些死士本来就是千挑万选出来的忠义之士,又被萧后用体己银子给喂饱了,家人也得到了妥善的安置,打起仗来自然是悍不畏死。
  虽则如此,奈何萧干麾下的奚兵不愧为奚兵,作战经验娴熟无比,且装甲器械又好出死士们不少。
  双方都悍不畏死的前提下,比得便是配合。这一点死士们自是不如。
  见得死士们已经战败,萧后自知杀入宫中救援天赐帝无望,如今之计,当以早早追回王先生为上。
  当下萧后便朝身后死士稍一示意,开口道:“既攻战失利,不妨暂退,随本宫前去搬去救兵。”
  听得犹自有救兵可恃,两名死士自是大喜,便赶紧将嘴唇撮了起来,同时发出了一生尖啸。
  犹在拼死厮杀的死士闻听得退兵之令起,便鼓起余勇,猛然间发力朝前冲杀得一阵,逼退得奚兵后,便纷纷往据点逃来。
  此时萧干已经接到奚兵急报,逃了萧后,便急急忙忙的赶回栖凤殿,不在军中。
  奚兵将领见得对方既退,又见得四军大王不在,自是小心为上,不肯前来追杀,以防调虎离山之计。
  萧后三人有马,先至据点。稍等得一等,便有其余死士纷纷逃来。
  只今日这一战,死士便已经战死百余人,即便是萧头领也死在萧干手中。
  又是稍等得一等,断后的耶律思也退了回来,一进小院便暴喝道:“何人私自下令撤退?我等受娘娘恩深,自当以死报之。如今陛下同娘娘犹在虎口,是何人下令撤退?”
  听得此语,萧后便站了出来,开口道:“耶律头领辛苦了!”
  耶律思见得萧后已至,便大礼拜见,开口道:“且喜娘娘已脱虎口!只不知陛下何在?”
  萧后黯然道:“陛下犹未逃得出来。”
  耶律思见状大怒,便回头道:“诸位休嫌辛苦,且随本官再度前去厮杀!今日必救得陛下出宫。”
  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当初众人士气正盛,犹自未奚兵所败,何况如今士气稍坠?且说不定萧干此时已紧急调兵入宫。
  当下萧后便开口道:“单凭我等之力,只怕难以见功。诸位且护着本宫冲出城去搬去救兵!”
  今日自己众人已经尽力了,所谓的再度厮杀不过是欲要以死相报娘娘厚恩而已,耶律思自己也没有太大把握。
  如今听得萧后口称有救兵在,耶律思自是大喜,便开口道:“未知有救兵几何?”
  想来出城之时又是一番厮杀,萧后一则要安众人之心,二则也为自己壮胆,便断然开口道:“有得十万大军在彼!”
  其实这也不是乱说,当初魔理沙曾有言,凭王叶一人足挡十万大军。
  众死士听得此语,士气复振。
  萧后犹忧不足,便开口封官许愿道:“诸君努力,此乃擎天救驾之功!本宫今日在此指天立誓,若得事成,必不负诸君之力。存者人人封爵,亡者万金相赠!”
  众死士听得此语,心下皆是大喜,所谓封妻荫子正在今日,便齐齐喝道:“愿为娘娘效死!”
  事不宜迟,众人稍稍收拾利落,复于马厩牵出战马,一个个翻身上马,便相随着萧后往北门冲来。
  当初萧干进城之时,便顺手占了南门,又各分拨了数百士卒潜往其余三门。
  待到宫中乱起,这些士卒便也纷纷朝城门杀去,欲要占据城门为守。
  一方为青壮,一方为精锐,又加之以有心算无心,东门西门瞬间陷落。
  唯有北门却不一样。
  北城唯有北门一个出口,且此地又多为高官权贵。
  见得宫中乱起,文官们倒是无所谓,但闭门自守。不管谁做皇帝,都得用文官治天下,大不了换个老板。
  唯有皇亲、宗室却不一样,平日里全靠同老板的关系吃饭,一旦换了老板自己便得立即失势。
  故此一见得宫中乱起,众人虽不敢前去救援,却也知道当速速逃命为上。
  待到萧后众人来得北城城门,便见得此地犹在厮杀。
  城墙上数百青壮正在拼死抵抗,城下数百奚兵正在拼死攻杀,奚兵身后,又有数百权贵家奴正在往来冲突,欲要闯出一条路来,以供自己主子逃出生天。
  经前次宋人偷城之事,城中宗室、权贵老早就是惊弓之鸟。宫中这才生乱,北门的奚兵尚且未到得进宫的讯号,宗室、权贵们便已经起身往北门逃来。


第234章 萧后三度追王叶(三)
  见得北城城门尚且未失,众人心中自是大喜。
  萧后乃于马上高呼道:“城外尚有救兵!尔等且随本宫杀出城去搬取救兵!”复回头对着死士道:“成败在此一举!且护着本宫杀出城去!”
  众权贵家奴听得此语,心下也是大喜。如此说来,只要出得城去便有活路。当下更是拼死厮杀。
  耶律思等人也将萧后护在中央,发一声喊,便朝城门杀来。
  奚兵见得萧后逃出,又听得城外犹有救兵,便也顾不上再攻占城墙,但囤积于城门前为阻。
  见得萧后马队急速冲来,奚兵们便赶紧竖起长枪为阻。
  死士们受萧后恩重,本就欲以死报之,方才又听得萧后封官许愿,正欲要以性命博取一个前程。
  面对着对面寒光闪闪的枪尖,死士们眼睛也不眨一下,便直直的往上冲来。
  但听得一阵噗噗的刀枪入肉声音传来,数十匹战马已为奚兵长枪贯穿。
  战马上的死士要么抛入奚兵之中,瞬间压倒一片。要么被长枪连同马匹串在一起。
  虽则如此,奚兵们也没占到便宜,只这一冲,方方正正的奚兵战阵前面数排已经破败得如同狗啃一般。
  前文便已经说过,若是缺乏坚固的防御设施,步卒对付骑兵的唯一办法便是布下厚重的叠阵,以人命来迟滞战马。
  叠阵贵在厚重,需要很长的纵深。故此至少也得上千人才能布阵。
  若是人少纵深不够,敌方一波波的战马冲来,待到叠阵已为对方洞穿,而对方马速犹自未降,那自是无效。
  城门处本来就只有数百奚兵,又要分出不少人去同城上青壮,同旁边宗室权贵拼杀,能用来堵城门的本来就不足三百人。
  当下一波波死士悍不畏死的策马冲去,奚兵的叠阵一层层的剥落了下来。
  眼见这叠阵即将洞穿,而对方骑兵犹有数十人。这下奚兵也胆寒了,发一声喊,便纷纷四散逃去。
  然则这一逃,便是自找死路。
  方才众人组团对抗,两面为战尚且能稳稳占据上风。
  如今各自为战,防得了前面,防不了后面,防得了左面,防不了右面,便纷纷为青壮、权贵家奴等人所杀。
  众死士护卫着萧后杀至城门前,便有人前去打开城门。
  萧后乘此空当,便朝城上青壮开口道:“昨夜三更时分有数骑出城,却往何处而去?”
  半夜三更出城的人本来就极少,青壮们自是印象深刻。王叶等人又是夜晚举着火把出城而行,所谓火明辽远,故此青壮们对其去向也看在眼里。
  当下便有青壮高呼道:“已朝西北而去,似是前去居庸关。”
  萧后闻言略惊,先生为何往西北而去?不是绕城南去么?
  此时也顾不上多想,萧后赶紧催动胯下马匹,急匆匆的往西北追来。身后剩下的二十多名死士也策马紧紧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