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宋末玩三国-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要托孤啊!李纲闻言大惊,赶紧起身避礼之余,便朝赵构问道:“敢问康王,朝中到底有何大事。何以会之兄竟然有此语?”
  赵构便站起身来,示意二人坐下,且开口道:“伯纪尚且未闻否?今日童贯急报,金人已然犯边,请朝廷速发援兵为助。然则事后又有风声传来,官家并无遣兵抵抗之心,反倒有议和之意。故此会之便欲要效仿伯纪前番所为,先上表章力主抗金。若是官家不用,复抬棺哭太庙!”
  李纲闻言又是大惊,赶紧开口道:“金人果然南下?”
  赵构便开口道:“童贯曾占据得析津府,几复得南京道。然则金人前锋以擒拿天祚帝相欺,诈入得南京道,陡然偷袭童贯大军。如今童贯已然退守紫荆关,且为金人攻打甚急。金人只一面攻打紫荆关,却又一面南侵雄州等地。此外,金人尚且于中京道大发兵马南下,如今正为耶律大石拼死阻拦于杀虎口。金人彪悍无比,耶律大石不过辽国残将,又如何能抵挡许久?待到两股金人一旦汇合,必定南下直扑汴梁!”
  李纲闻言又是大惊,便开口道:“康王手中可有童道夫告急文书?下官请借一观。”
  赵构便开口道:“此文书已至银台司,如今银台司人人皆知。”
  李纲低头沉吟。
  旁边秦桧便趁机补刀,先朝赵构开口道:“万一官家诏书既下,又如何肯收回?此事宜早不宜迟,下官先行告退,且前去草拟表章。”
  又朝李纲行礼道:“伯纪兄,日后还请多多费心。”
  赵构闻言大叹!
  秦桧转身正要离去,却为李纲伸手拦住。
  却见得李纲开口道:“会之兄且慢!此等美事,何妨相让于吾?家中兄弟数人,虽缺吾一人,亦足以奉养父母百年。兄弟和睦,有得彼等照料,亦不至于令妻子有饥馁之虞。”
  又转身朝赵构开口道:“下官这边前去银台司,待核实得此事,自当即刻拜表。”
  说完此语,也不待二人反应过来,李纲朝赵构行得一礼,便退了出去。正可谓来也匆匆,却也匆匆。
  待到李纲既去,赵构秦桧二人相视大笑。
  如今既然搞定了李纲,接下来便是引动王黼出手了。
  二人便联袂往王黼府第而来,又是一番双簧演下来,便引动得王黼大怒,赶紧召集众拥趸,一起上表请求遣兵抵挡金人。
  往日里这种表章自然是王黼自己处理。唯有此次正要让官家明白百官心思,也有暗中向官家施压之意,故此王黼便借口避嫌,且命人将表章一起送入大内,恭请陛下圣裁。
  前文便已经说过,宋徽宗平日里不怎么看奏章,大多交由王黼处理。
  如今猛然见得上百本奏章前来,宋徽宗自然大惊,百官竟然全部上表了?这要是一个弄不好便会于史书上留下污名。
  为了自己名声,赵佶也难得地勤政了一回,便命人备下香榻,自己躺于其上歇息,且使读折官员一一读来。
  第一封,力主抗金;第二封,力主抗金;第三封,还是力主抗金……
  连着听了十来封奏折,见得封封皆是力主抗金,赵佶也不由得犹豫起来。
  今日百官一齐上表,人人皆主张抗金,自己若是便行议和,只恐必失百官之意,若是果然发兵抵抗,又恐不能必胜。
  实在是难以决断,宋徽宗也只能将这些表章留中不发。
  留中不发也是一种态度。
  见得陛下犹自在动摇,到得第二日,百官更是疯狂上表,且言辞比昨日更为激进。
  有官员扬言碰死阶前,也有官员欲要效仿李纲,往哭太庙。
  宋徽宗自是头疼不已。
  这些人只说不做的激进官员还算好,唯有只做不说的李纲更令人头疼。
  这货早早便已经备得表章,朝服跪于皇宫之前,欲要求见官家面禀。
  这种时候,宋徽宗又如何敢见?
  正是因为国朝善待文官,与士大夫共天下,便引得文官们嚣张无比。
  若果然相见,必定有一番辩论,到时候必为李纲喷一头口水不说,又恐为其所驳倒,无端失了脸面。
  关键是这种事情宋徽宗还不能翻脸。就好比你家出了点事情,周围邻舍一起前来安慰,且给你乱出主意。
  虽则这种主意听起来匪夷所思,你也不能相骂,反而得出言感激,否则日后你再碰到点事情,还有谁肯来?
  到得此时,宋徽宗唯一能想起来的便是蔡京。这主意既然是你出得,出了事情你就得出面摆平。
  于蔡京说来,自己所做的一切无非便是为了复相而已。如今王黼闹得越凶,越能引起陛下反感,自己越能早日复相。
  故此蔡京明明有制衡手段,却不肯使出来,只一味的装软弱。
  不仅如此,这货犹自看热闹不嫌大,且命自己未曾暴露的党徒也相跟着王黼瞎闹。
  面对着众文官气势汹汹的逼宫,宋徽宗也只能装起死狗来,每日间但托病藏于宫内,既不肯批阅奏章,也不敢与百官相见。
  如此过得两日,汴梁内已是满城风雨。
  见得时机已至,自然就轮到赵构出来收拾残局了。
  官家既然病了,身为人臣,身为人子自当前往探视。
  待见得宋徽宗,赵构不由得流下泪来,只拜服于地,且开口道:“儿臣数日不曾入宫问安,谁料得父皇竟清减许多,想来便是每日间国事操劳之故。”
  一听得赵构提及国事,宋徽宗又头疼起来。好在这事情赵构竟然未曾掺合。当下宋徽宗便开口道:“吾儿久负贤王之名,但凡京中不平事,吾儿总是仗义执言。谁料得此番竟未掺合,吾心实慰!”
  赵构便磕头道:“此等国事,自当父皇乾纲独断。儿臣所言者,敢言者,皆不过小事而已。实不敢妄言国事。”
  宋徽宗闻言大叹:“若彼等皆如皇儿般识得大体,朕又何以烦恼至此。”
  赵构继续磕头道:“为君父分忧,乃人臣、人子之本分。儿臣斗胆,愿替父皇平息得此事。”
  宋徽宗闻言大喜,便开口道:“吾儿有何妙计?且起来说话!”
  赵构继续磕了一个头,这才站起身来,作揖道:“彼等所以闹腾者,但为战和二字而已。既是如此,父皇何不顺其意而为之?”
  宋徽宗便摇头道:“我朝承平日久,又岂是金人对手?万一战事既开,必惹得万民荼毒。朕为万民计,不得不以和为意。”
  赵构便继续开口道:“父皇仁厚爱民之心,奈何彼等不知?既是如此,莫如阳为战,阴为和;先为战,后为和。”
  这话颇有新意,宋徽宗有点兴趣了,便开口道:“吾儿只说当如何行事?”
  赵构便开口道:“父皇可遣兵北上,阳为与金人争战之势,实在严令大军以保守边境为要。金人若果然南下,必与我军交战。若我军能保守得边境不失,如此自然是最好。若果不能,此时再言议和不晚。”
  这个可以有!
  众文官只请遣兵北上与金人争战,如今经过赵构之口,便折中了一下,变成保守边境,这样大家都能接受。
  与众文官而言,其实也是于王黼而言,只要不是直接议和就好,如此便能压过蔡京风头。
  于宋徽宗而言,只要不是主动与金人争战便好。保守城池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总不能你来打我,我还不抵抗了?
  更何况万一守不住边境,还可以议和嘛!
  到时候有得铁一般的事实在,百官也必然不再坚持。
  如此简单的办法,自己竟然没想到,可见是被百官给气糊涂了。


第385章 原来坑的是金人(八)
  正所谓风起于清萍之末。
  童贯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不过偷了一回人而已,何况天祚帝还没到手,结果一步一步下来,便引得天下震荡。
  早知如此,要个毛天祚帝啊!
  如今说什么都晚了,天下早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南京道内,完颜斡鲁正领大军欲要找自己报仇。
  好在自己得赵良嗣之策,逃过一劫不说,尚且将对手困于南京道,旦夕饿死。
  北面,中京道大批金人正在死命攻打杀虎口,也不知道耶律大石这货顶不顶得住?
  因自己随手之举,金国近半兵力已经被吸引来南京道。
  宋国朝廷也已经传来风声,陛下数日前颁下诏书,于京畿附近的京东东路,京东西路调集得十五万军,不日北上为援。除此之外,尚且有诏令传去永兴军路,命十万西军兵马为备,随时准备东来增援。
  加上前次遣来拱卫雄州的五万兵马,朝廷出动的兵马总计已经有得三十余万,声势犹自超过自己复燕之时的数倍。
  因自己随手之举,宋国一小半兵马也将汇聚南京道。
  眼见着事情越闹越大,童贯心里也越发没了底,惶恐无比,实在不知道将来该如何收场。
  童贯在这里惶恐无比,完颜斡鲁却是悲催无比。
  若论一刀一枪地拼真本事,完颜斡鲁自是不怕,怕就怕如今这种局面。
  这货自从被童贯使计陷于南京道,出关不得,回国不得,关键是想找敌人拼命也不得,实在是憋屈得很。
  早知如此,要什么天祚帝啊!
  老老实实在中京道剿灭辽人叛军好了!虽然苦点累点,总好过挨饿。
  眼看着在南京道这个陷阱里面关了半个月,粮食早已经用尽。
  好在金人东来之时一人三马。实在搜刮不到粮食了,这货又不敢南下侵宋,便只得杀马为食,好歹又支吾了十来天。
  十来天过去,援兵犹自每有消息。
  人饿急眼了,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
  这货实在是饿的受不了了,虽然明知南下侵宋必然引起两国争战,将急需休息的金国重又卷入战乱,也不得冒险南下取粮。
  虽则如此,这货还是打起了十二分的小心,只取粮,不屠城,不占城。如此一来,说不定还有挽回的机会,不至于引起两国争战。
  于是趁着宋国雄州未曾设防,完颜斡鲁突入新城,偷渡得白沟河后,便引军直扑雄州。
  北面辽人既灭,前方再无敌人,故此雄州守军也大意起来。更何况自童贯引军去后,便将雄州的防务交给了地方部队。
  宋辽百余年和好下来,期间并无争战之事。
  这些地方部队原本便军纪松懈,加之又从未上过战阵。如今见得城下陡然出现得数万金人铁骑,哪里敢放对?
  连城门尚且未关便急匆匆逃去。
  完颜斡鲁见状大喜,下了死命令约束麾下军纪后,这才领大军入得雄州。
  众人放着两边的商铺不管,只直扑雄州粮仓。
  当初童贯伐辽之时,曾以雄州为帅营,此地原本倒是屯了不少粮草。
  待到后来官家颁下诏令,令童贯班师回朝,这些粮草便成了累赘。
  再加之王叶一番算计,童贯正要资助耶律大石助自己复燕,便将其中许多粮草、军械悉数赠于。
  到得此时,雄州城内粮仓之中犹自剩下粮食十余万石。
  大军交接之时诸事繁复,也是最容易动手脚的时候。
  待到童贯领兵既去,这些地方官员也不客气了,便于存粮数目上动了手脚,将其中粮草贩卖一空以为谋利。
  如今正至深冬,田地没有产出,粮仓没有进项,故此城内粮仓只得万余石粮草。
  完颜斡鲁得此万石粮草,心中也自大喜,终于可以顶一阵了。
  待取得粮草,完颜斡鲁也不肯久留,以免引起宋人怒火。
  便连夜撤出了雄州,屯兵于新城附近,靠着这万石粮草度日,又一面继续劫掠南京道民间粮草,一面苦等金人援兵。
  以此时粮草消耗而论,士卒每日得两斤粮食方能维持战力。其实士卒倒是好办,唯有战马更是头疼。
  若在春夏之际,犹自可以以青草喂之。虽则有掉膘之余,好歹也能支吾一阵。
  如今既是深冬,又哪来的青草?便不得不忍痛以粮食喂之。
  万石粮食有得百万斤,看起来似是一个庞然大数。
  然则即便金人省之又省,待到十余日后,这万石粮草也渐渐见了底。
  到得此时,完颜斡鲁又要故技重施。
  然则宋人早已经遣得五万士卒北上,沿途各州县城池皆有兵马为守。
  这次的士卒可是正经禁军,可不是那种地方部队能比的。
  见得完颜斡鲁引军冲来,众人再不肯轻易逃走,只闭城为守。
  若完颜斡鲁有心动手,攻下这些城池自然不是难事。然则这货又颇识大局,心知只要两军一旦交战,则两国战事必起。
  虽有得武力在手,却也不敢轻易使用。只希冀能借此吓退宋人,便可于空城之中取粮。
  如今吓不退宋人,这货也没招了!
  如此又支吾得数日,这货实在是饿得不行了,便也服了软,只得遣人前去同童贯商议。
  天祚帝老子不要了,旧账老子也不算了,咱们就当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你让麾下把居庸关让出来,只要让我能领军回去就行。事后必定不再找你算账,谁反悔谁是王八蛋。
  然则童贯如今也是骑虎难下,又岂肯轻易相信?
  实在是金人战力彪悍无比,萧干麾下的十三万奚兵被你两仗就打没了,何况我手下这几千残军?
  若果然将你放出南京道,你从背后来攻打紫荆关怎么办?老子还想留着小命过年呢!
  且两国之所以如此者,就是因为你我之事。
  如今中京道大批金人急欲南来,宋国朝廷已遣得大军北上。眼看着两国就要开战,如今你和我说这事就这样算了?大家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死了的当倒霉,活着的算运气,诸事不再计较?
  这世上哪有这样的容易的事情。


第386章 鬼谷传人
  如今完颜娄室正领兵猛攻杀虎口,耶律大石自然是拼死抵挡,如今两军已然打成僵持之势。
  援兵如不得西京道,完颜斡鲁便没办法里应外合冲出居庸关来。
  且宋人已经发大军北上。
  到得此时,且来看看金国情形若何?
  自攻破辽国,占据得四京之地,如今金国的国策便是一面剿灭里境内叛乱辽军,将地盘牢牢掌握于自己手中,另外一面大军征战已久,正急需休养。
  故此不管是东京道也好,上京道也好,还是中京道也好,阿骨打都遣得数万金兵为守,只一面驱动辽人附从军攻打辽人叛军,一面借机让金人本兵得以休息。
  这国策原本便是极好的国策。
  只需要有得三五年时间,平定得内乱,休养得士卒,然后金国势力必然上得一个新台阶,即便逐鹿天下,问鼎中原,混一于内都有可能。
  如今事情坏就坏在完颜斡鲁这货身上。
  有得这货擅自出兵追杀天祚帝,便引起后来一大串变故来。
  且不说这货领金人本兵既去,中京道的附从军耶律余暏便开始耍花头,引得中京道大乱。
  只说如今完颜斡鲁这货被陷南京道之事。
  当日间完颜娄室三波快马急报,将此时传回东京道,会宁府顿时便炸了锅。
  宋人警告擅开边衅?要不要遣兵南下救援,要不要顺势侵宋,会宁府内顿时便吵成了一遍。
  唯有此时金人国势方兴,朝中人才辈出,各种各样的牛人层出不穷。
  到了这里,便不得不先来科普一下金国各牛人,以免读者看得满头雾水。
  金国的传统,便是长子主内,行使内政,次子主外,统帅战争。其实金国还有一个传统,便是长子早死,家业不得不传给次子。
  事情先从阿骨打祖父完颜乌古乃开始。
  乌古乃的长子完颜劾者死的早,便不得不传位于阿骨打之父完颜劾里钵。
  完颜劾里钵抢了汗位,心里过意不去,便将相国之位给了完颜劾者之子完颜撒该。自此相国之位便一直给了完颜劾者这一脉,也就是长房。后来完颜撒该死,相位就归了完颜宗翰,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粘罕。
  完颜劾里钵这货的正室生有五子,分别是长子金康宗完颜乌雅束(毛路完)、次子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第三子魏国王完颜斡带、第四子金太宗完颜晟(吴乞买)、第五子辽王完颜杲(斜也)。
  这货其实还有几个侧室,不过生下来的儿子不够牛,此处便略去不提。
  却说完颜劾里钵嫡系五子之中,除了三子稍微差一点之外,其余都是牛人。
  劾里钵死后便传位给自己的长子完颜乌雅束。
  谁料得完颜乌雅束也死得早,汗位便被次子完颜阿骨打给抢了过来。
  (阿骨打死后,皇位又让四弟吴乞买抢过去一段时间,后来因粘罕之力,帝位最终才传回阿骨打一脉。)
  完颜阿骨打儿子很多,以其中五个最为牛逼,分别是嫡长子完颜宗俊(也是短命鬼,历史上两年后就要挂了),庶长子宗干(行政牛逼,嫡长子死后,就由这个庶长子来辅政了),次子宗望(打仗牛逼,俘虏宋徽宗、宋钦宗二帝,宋人口中的二太子),三子宗辅(这货武力不行,智商过人,且儿子牛逼,大名鼎鼎的金世宗),四子宗弼(文武双全,大名鼎鼎的金兀术,宋人口中的四太子)。
  历史上不管伐辽也好,还是后来的灭宋也好,都是宗望同宗弼领兵出手。
  前文便已经说过,金人此时奉行勃极烈制度,凡涉及国事,则需众勃极烈一起商议。打不打?勃极烈会议说了算!怎么打?才由阿骨打说了算!
  待到完颜斡鲁为宋人所算计,兵陷南京道的消息传来会宁府,如此大事,自然要召开勃极烈会议。
  以往自立也好,灭辽也好,乃至于同宋人结盟也好,大家都容易取得统一的意见。
  唯有如今此事,众人之间便开始分歧起来。
  完颜斡鲁未得军令便擅自出兵,自然是死不足惜,奈何起麾下的三万金人本兵却是无罪。
  宗望等人身为军方代言人,自然得维护军方利益。金人人少,国内也只得十万本兵,若果然将这三万金人丢弃余南京道,任由彼等为宋人所屠杀,则国力已然十去其三。且若如此行事,日后消息一旦传开,宗望等人弃部下不救,又如何再有面目领兵?底下士卒又如何肯服?
  于宗望等人说来,自然是要求发兵南下,将南京道这三万人马救出。若果得便,更可以给宋人一个教训。
  宗俊不在场,这货伐辽之战之时受了重伤,已经在病床上辗转近年。
  宗干等人于国内主持政务,从大局看来,如今金国新得地盘,尚且未曾消化,自然是以消化地盘为上。若果然遣兵南下,去得少不顶事,更担心弄成添油战术,送过去一波,被宋人弄死一波。若是倾举国之兵前去,搞定宋人倒是有把握,却又恐四京之地的辽人乘机作乱。前头好不容易打了胜仗,后方却因动乱导致粮草运输跟不上,最终先胜后败的例子多了去了。且万一要是短时间内灭不得宋人,只需拖延得一年半载,只恐四京之地的辽人便成了气候。
  赢了赌气的一仗,却失了根本之地,正所谓因小失大。
  故此于宗干等人说来,自然是应该壮士断臂。
  双方各有道理,各有立场,各有拥趸,只吵翻了天。
  饶是阿骨打、吴乞买等人在如何英雄,也无法轻易得下得决断。
  若果然遣兵去救,便要冒国内大乱的风险。若不遣兵去救,心中又实在舍不得这支兵马。
  自完颜斡鲁遣兵求救,到完颜娄室遣人前来报信,算算已经近一个月过去了。即便遣兵前去,也得数日的光景,若是如今再迟疑不决,只恐这三万兵马已经悉数饿死。
  今日必须做出决断!当下阿骨打便朝座上看来,却见得唯有其余诸子争议不已,唯有四子宗弼微笑不语。
  阿骨打心下大奇,便开口道:“宗弼吾儿,依汝之意,此事又当如何?”
  金兀术闻言便站起身来,朝阿骨打、吴乞买行得一礼,这才笑道:“父皇且休要忧愁。儿臣近日新得一谋士,正为鬼谷传人,可谓智计天下第一。若有得此人出手,想来便能化解今日危局。”


第387章 喜欢怼人的丑老头
  阿骨打如今正左右为难呢,听得宗弼此语,心下大喜,便开口道:“未曾料到国内竟有如此人物!此人姓甚名谁?”
  完颜宗弼便开口道:“此人哈迷蚩,曾为辽人。当日儿臣破得西京道,便有此人来投。”
  阿骨打仔细回想了一下,似乎未曾听过此人姓名。既然是无名之辈,只怕未必便能奏效。
  虽则如此,好歹有得宗弼的面子在。反正如今大家束手无策,又何妨死马当作活马医一回。当下阿骨打便淡淡开口道:“既是如此,何妨召来一问?”
  若是名士,自然是“请来商议”。唯有对方为无名之辈,自然便是“召来一问”了。
  闻听得商议南京道之事,完颜宗弼早知必有今日局面,便带了哈迷蚩前来以备咨询。
  如今见得阿骨打似有轻视之意,完颜宗弼也不在意,便开口道:“既然父皇有召,儿臣这便将其请入。”
  阿骨打微微点头。
  完颜宗弼朝周围众人稍一行礼,便起身亲自前去迎取。
  众人也息了争执,但静坐以待。
  不多时便见得完颜宗弼领来一老头。
  这老头就一个字,丑!奇丑无比!五短身材,山羊胡子,鼻子眼睛挤在一块不说,口型更是巨大无比,里面竟有几颗焦黄的大板牙露在外面。
  众人见得此人,更是失望不已。
  阿骨打原本正有招呼之意,如今也不肯开言了,只看着此人不语。
  完颜宗弼见得此状,心中直笑,又朝众人施得一礼,便入得原座,且将主场交给哈迷蚩。
  面对着一帮牛人的虎视眈眈,哈迷蚩丝毫不惧,便露牙微笑起来,且朝众人随意一拱手,开口道:“山野之人,见过诸位!”
  如今在座诸人可谓尊贵无比,阿骨打这个大金国皇帝且不去说他,即便职位最低的宗磐(吴乞买长子)也是内外诸军副都统,相当于天下兵马副元帅。你这山野村夫,竟然敢行平礼?岂能如此随意?
  当下宗磐便暴喝道:“大胆!见着大金国陛下,安敢不拜!”
  哈迷蚩也不以为意,便朝宗磐笑道:“山野之人,不识礼仪,贵人且休要计较!”
  宗磐闻听得此语,颜色稍霁。
  谁料得哈迷蚩又开口了:“敢问今日诸贵人何事相召?若单为礼数,小老人行跪拜大礼后便当告退。若有疑难之事相求,又岂可计较此等繁文缛节?”
  宗磐听得此语,直气得满脸通红。旁边众人也被怼了个半死。
  唯有完颜宗弼早就见识过哈迷蚩的脾气,心中大笑,终于有难兄难弟了。
  宗磐正要发怒,阿骨打却举手制止,且盯着哈迷蚩冷冷地开口道:“足下既口出大言,想来必有以教我!”
  你长得丑也就算了,竟然开口闭口就是“相求”,可谓狂妄至极!老子暂时忍了。若果然有真本事,那什么事也没有。若是大言相欺,故作狂妄,到时候新帐旧账一起算,定当让你生不如死。
  哈迷蚩察言观色已知阿骨打之意,便稍稍拱手,且开口道:“陛下可是看小老头面容丑陋,正有轻视之意?”
  阿骨打闻言倒是怔了一下,竟然猜到了自己心思,那么面前这人多少应该还是有点本事的,当下正要客套几句。
  谁料到哈迷蚩继续开口了:“陛下独不闻齐国晏子,蜀汉凤雏乎?以此观之,陛下不及昭烈帝远矣!”
  阿骨打又被怼了一下,顿时脸色铁青,只强自按压住心中怒火。
  惹下了这么大的乱子,哈迷蚩却一点也不害怕,犹自露出两颗大板牙微笑着。
  完颜宗弼见得事情要玩大了,赶紧站起身来替哈迷蚩请罪道:“父皇息怒!所谓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貌,更有非常之举。父皇心胸宽广,尚且能包容天下,何况治下一狂徒乎?”
  阿骨打平复了一下心情,便继续问道:“据闻汝为鬼谷传人?”
  哈迷蚩便开口道:“不敢!小老儿顶多算半个鬼谷传人而已!”
  见得这丑老头难得地谦虚了一回,众人脸色稍霁。
  谁料得哈迷蚩又开口了:“虽则如此,若论鬼谷传人,这天下也只有两半个,小老儿恬居其一。”
  阿骨打闻言大奇,便开口道:“何谓两半个?”
  哈迷蚩便拱手道:“陛下既有此问,小老儿又如何敢隐瞒?十数年前小老人正同宋国秦姓商人联手经营一家小商号,往来宋辽之间贩运货物为生。某日同游华山之时,却于古洞之中得奇书《天机策》一卷,正为鬼谷子祖师所著。此奇书既是我等二人所得,自当二人平分。故此秦姓商人得了上半卷,小老儿却得了下半卷。”
  阿骨打便开口道:“既是十数年便得此书,何以足下功名未显?”
  哈迷蚩便露出了愤怒的神情:“但凡于谋士而言,讲究得便是以己心而观人心,己心入镜,自能察人心于微毫。若得如此,用计自然是百发百中。唯有磨砺心境之法却载于上卷之中,小老儿倒是吃了一个暗亏。”
  不待阿骨打开口发问,哈迷蚩又接着说道:“只因此一失,便耗费了小老儿整整十年光景。不知磨砺心境之法,小老儿空得奇书而不能用。不得已之下,只能混入辽国护国寺中为僧十年,这才习得禅定之法,稍可磨砺心境。”
  众人前面被哈迷蚩怼了几次,如今听得这货自吐苦水,皆纷纷大笑起来。
  哈迷蚩见状,又开口相怼了:“虽则受得十年苦楚,如今好歹也算苦尽甘来!若非身怀奇技,小老儿又怎敢傲君王,戏诸侯?便说今日之事,诸位皆为国之重臣,也只能束手无策,普天之下除小老儿外无人能解。”
  本事人家大,自己如今正有求于人,众人虽然被怼,也不便出口反驳,更不便出口呵斥,唯有一齐收起了笑容。
  阿骨打闻听得这段典故,心中便也明白了过来。
  哈迷蚩这货喜欢怼人,其实也并不是看不起谁或者正对谁。实在是这货困顿久了,又怀奇才在胸,却未得富贵,看着富贵之人自然心里泛酸,老喜欢怼几句。


第388章 禅定
  想明白了此事,阿骨打对哈迷蚩的烦厌之心尽去,且越看越喜欢起来。
  但凡以皇帝而论,最喜欢的就是官迷、财迷。
  皇帝嘛,最不缺的就是富贵,最缺的便是有才能的臣子。
  不是有句话么?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一方给出权势富贵,另外一方贡献自身才能,所为公买公卖,实在是公平的很。
  闻听得哈迷蚩的出身,阿骨打便也热情了起来,便朝其招呼道:“老先生请落座说话!”
  旁边便有侍卫搬上来一张凳子。
  见得阿骨打以礼相待,哈迷蚩这回也不肯怼人,只朝周围众人一拱手,便大大咧咧地坐了下来。
  阿骨打便开口道:“今日所以劳动先生至此者,正有一疑难之事,欲要借老先生智慧以为决断!”
  哈迷蚩便拱手道:“愿与一闻!”
  阿骨打一示意,完颜宗弼便站了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