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主宰江山(终南)-第2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是以现在看到晴儿还没有平安产下孩子,乌兰也不禁为自己的这个好姐妹担心了起来。
就在顾同、乌兰以及后面赶到的芸娘还有李嵬儿、默娘等人悉数焦急不已的时候,晴儿的产房之中,忽然想起了一阵嘹亮的孩童哭声,听到孩子的哭声,顾同立即就放下了心,接着,就见到稳婆抱着已经洗干净裹在锦被之中的孩子走了出来,一边走,一边就对着顾同笑说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是个公主,母子都平安哩!”
第606章 俘兵,疏通运河
“顾文昭、顾文秀。”
挥毫写下两个孩子的姓名,似乎就连笔墨之间也充斥着顾同的欢喜一样,龙飞凤舞,文昭、文秀两个名字,顷刻间跃然纸上。
“男孩就叫文昭、女孩就叫文秀,你们觉得怎么样?”顾同有些沾沾自喜的看向芸娘、嵬儿等人,然后一脸欣喜的将一对儿女抱在怀中,对着柳师师生的男孩叫了一声文昭,对着晴儿生的女孩叫了一声文秀,两个孩子也不知道有没有听懂,竟然‘咯咯咯’的笑了出来。
“父皇父皇,妹妹笑了,快给我看看。”听到小孩子的笑声,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的顾长生,立即迫不及待的将文秀轻轻抱住,一边逗小孩高兴,一边不忘向身边同样一脸急切的文婷打趣道:“比你小时候漂亮多咯,秀儿将来一定是皇室最最漂亮的公主,哈哈!”
“你”长生的打趣,让文婷急切的神情之中立刻就布满了几分冰冷,小姑娘就像是一座即将要爆发的火山一样,随时都有可能释放出心中的‘怒火’,不过就在文婷要反驳长生的时候,突然,顾同怀中的文昭又笑了起来,听到小弟弟的笑声,文婷黑漆漆的眼珠一转,然后照着长生之前的模样,小心翼翼的将文昭抱入怀中,然后对着长生奚落道:“文昭多好看,比你小时候好看多了。”
小丫头噘着嘴唇,一脸不认输的认真模样,到让一旁的几个大人,都不禁笑了起来。倒是被文婷奚落的长生,不仅没有生气,反而一本正经的说道:“哦,才知道你见过我小时候的模样,可真是稀奇了,哈哈````”
让长生软绵绵的顶了一句,文婷的小自尊心难免受到了侵犯,小丫头憋着嘴,眼看着就要哭出来了,这个时候,顾同蹲下,将文婷怀里面的文昭抱好,又微笑着将文婷也抱的放在膝盖上,然后满是爱溺的说道:“文婷也漂亮,也是皇室最最漂亮的公主,赶明个儿,父皇给你寻一个好驸马,日后长生要是欺负你,就让驸马去揍他,好不好啊?”
“父皇,讨厌!”经过顾同这样一开解,文婷立即就扭扭捏捏的害羞了起来,不过习惯了被顾同这样开玩笑,文婷也都习惯了,害羞了一会儿,她就马上露着一对小酒窝,甜甜的腻在顾同怀中说道:“才不要嫁人呢,婷儿要永远留在父皇和众位娘亲的身边伺候你们呢。”
小丫头懂事的样子,又让众人一阵感动,尤其是顾同,看到儿女们一个个的成长,自己也算是妻妾成群,享尽人间荣华,不知道为什么,这一刻,他倒觉得自己这重生一世真正的意义不是坐享万里河山,于他,这一生最最珍贵的,当要数眼下的天伦之乐、阖家之欢。
```
匆匆之间,冬去春来,山花烂漫,百鸟争鸣,建元三年的春日,显得是这样的宁静,这样的安详。
没有战争的硝烟味儿,只有田地里远近飘散着的菜花香;没有战场上的血腥拼杀,只有坊市之间百姓商人们的锱铢计较;没有无定河边骨,只有春闺梦中人这样的美好,通过一封封奏折全部都呈现到了顾同的面前,看着各地总督均都上书言说风调雨顺,无病无灾,建元三年一定会是一个大丰收年的时候,顾同甚至忍不住想要插上一对翅膀,到自己的帝国的每一处疆域走一走,看一看。
不过在没有飞机,没有火车的时代,想要实现这个梦想,无异于痴人说梦,不过也正是这样,却也激发了顾同心中的另外一个伟大构思。
“重新疏通、开凿隋唐大运河!”早朝时分,顾同掷地有声的对群臣说道:“建元三年,注定没有大的战事,各处风调雨顺,理应与民休养,不过帝国新建,百废待兴,与其坐等,不如奋争,我们哪怕是牺牲一代人的辛苦,也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锦绣河山,疏通大运河,重新连接南北,这不仅可以促进民间贸易往来,也有利于朝廷对各地的管辖,是以朕决定,重新疏通大运河,并且在燕京到通县之间开凿通惠河、山东临清到东平之间开凿会通河、东平到济宁之间开凿济州河,朕估算了一下,较之隋唐运河,将航线改成直线后,从燕京到临安将会缩短一千八百多里的距离,试想一下,对于南北商贸,文化交流,将要起到多么重要的作用?”
贸然听到顾同想要疏通、开凿新运河的想法,群臣们都内心惊慌万分,怕顾同又犯下当年隋炀帝好大喜功的错误,可是在听完顾同的全部想法之后,群臣们心中一合算,发现如果只是将原先的运河疏通,开凿的三段运河耗费的民力、财力都在朝廷的支撑范围内的时候,群臣们当即就同意了顾同的建议。
不过顾同却并不打算用自己的人来修建这条新运河,嘴角带着几分坏坏的笑意,顾同先是向陈季常问道:“季常,辽东一战,我军俘虏到的女真、高丽降兵有多少人?”
“回禀陛下,共计有十一万人,其中女真兵将五万,高丽兵将七万多人。”陈季常想也不想,就将数目呈报上来,看得出,帝国的军队在他的心目中已经有了一本帐了。
对于陈季常的表现,顾同是十分的满意,也对自己当初决定将军务上的常规事情感到十分庆幸,庆幸之余,顾同的思绪又回到了这十一万俘虏身上,在稍微一沉思之后,顾同就将工部尚书胥鼎、工部侍郎程致远以及户部尚书张嘉贞、户部侍郎温良四人叫了出来,看着掌管帝国工程和财政的四大臣,顾同带着几分睿智和通透说道:“胥鼎、程致远,你二人散朝之后,就迅速制定出新运河的工程示意图,张嘉贞、温良,你二人散朝之后,配合工部的构思尽快制定出一份银钱的用度计划出来,当然,人力成本就先不要加进去,有十一万免费劳力,如果不用,就这样白白养活着他们,朕的仓库,岂不要给他们吃空了。”
原来顾同是想借着十多万俘虏来修建、疏通新运河,这样一来,自然也就不会发生繁重的劳役引发国内民众不满乃至造反的情形了。
对于顾同这神来一笔,不仅是胥鼎、张嘉贞几人,就连其他大臣也都感到心中豁然开朗,此刻,大臣们才发现,原来俘虏还可以这样使用,想到这里,群臣们不禁有对顾同心生万分佩服。不过佩服之余,还是有一些大臣感到担忧,只听御史台的一位御史说道:“陛下,您的想法固然好,可是十几万异族将士,如果聚集在一处,难免会发生骚乱,且运河沿线都是帝国繁华之地,如果这些降兵惹出事端,到时候恐怕会动摇到国之根本啊!”
御史的话,让顾同心中一震,之前他只想着利用俘虏来修建新运河,却忘了这无异于将老鼠放在米缸之中的害处了,想到十几万女真、高丽降兵一旦在江南繁华之地闹事的景象,顾同立刻就感到头大如牛。
就在顾同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应该怎样才能将这十几万降兵利用好又不会导致叛乱的时候,一向足智多谋的何方站了出来,只见何方缕着胡须,悠悠笑道:“陛下勿忧,十几万俘兵,不过是没了牙齿的老虎,没有什么好怕的,臣以为只要将高丽、女真俘兵分而治之,以夷制夷,在加以重兵监管,就算是心有不服者,怕是也难以翻出什么浪花出来。”
“分而治之,以夷制夷,重兵监管。”何方的十二字方针可谓是一语点醒梦中人,听到这十二个字,顾同一下子就联想到历史上蒙古骑兵远征欧亚大陆时候的一些手断了,思路打开的顾同,立即就对陈季常安排道:“季常,限你半个月之内,将十一万俘兵打散编排,记住,每一营要高丽俘兵多于女真俘兵,并且给高丽俘兵管辖女真俘兵之权,同时,命令贺胡子、萧成两个人,给我派出重兵看管好这些俘兵,什么时候大运河修好,这些俘兵就什么时候可以回家,当然,不管是开凿还是疏通,难免会死人,只要死的不是咱们人,死的不多,就让贺胡子和萧成二人自己看着安排,不过可别给朕闯出什么大的乱子出来。”
顾同的话说得有些隐晦,但是依着陈季常的聪明和对顾同的了解,他又怎么会领悟不到顾同言语之间的深层含义呢,微微一笑之后,陈季常就点头应承了下来。但是让顾同还有陈季常没有想到的是,正是因为他们的一点点私心,却也造成了修建新运河的时候,有过半女真、高丽俘兵死伤的惨痛发生,这也让后世的史学家,在谈到这条最终被命名为京杭大运河的新运河的时候,都不禁为永远倒在这条运河两侧的女真族、朝鲜族俘兵感到悲戚,不过悲戚之余,大多数的史学家都对顾同的这一用意感到佩服,因为正是顾同这样的部署,让这条连贯南北的生命线,消耗的‘成本’降到了最少,在大多数国人的眼中,高丽、女真降兵,只是‘成本’。
第607章 西行,彰显武威
从顾同开始下令疏通大运河,并且开凿济州、会通、通惠河,将昔日隋唐大运河的中心从洛阳北迁到燕京的时候,朝堂之上,但凡是嗅觉敏锐的文武大臣们都从这道旨意之中琢磨出了几分其他意味。
“皇帝要迁都,建元三年不会有战事。”
燕京地位越来越重,并且工部不断派遣能工巧匠前往,加之大运河修建起来之后,燕京势必成为北方第一大城,甚至将取代长安城的地位,尽管顾同没有流露出迁都的意思,可是最善于揣摩君上心思的臣子们,又怎么能感受不到这迁都前夕的准备呢。但是在这个问题上,臣子们都聪明的选择了闭口不言,一来这只是他们各自心中的揣摩,顾同并未言明,要是贸然进言,怕是会惹来顾同不开心,二来燕京位置,较之长安城确实更宜作为帝都,尤其是几年时间之中,海贸越来越成为帝国赋税收入的重点的时候,选择一处有出海口的城市作为都城,无疑是适合帝国未来发展的。
当然,也有人会觉得在西域未平,漠北不靖,吐蕃未服的情形下,迁都燕京,势必会造成关中空虚,届时一旦蒙古骑兵南下,帝国西北疆域必定会陷入水火之中。就在群臣们议论纷纷,私下里揣测不已的时候,顾同颁下诏书,言说建元三年四月十五日,将要于凉州城同吐蕃高僧萨迦班智达会晤,商议解决吐蕃事宜,诏令一下,朝堂之上,立刻一片哗然。
“不可不可,陛下怎能以万乘之躯冒险西行,且不说吐蕃到现在都没有一个明确表态,恐怕蒙古铁木真也不会坐视凉州会盟成功,到时,铁木真一定会派人阻拦,陛下,您的安危要紧,臣以为当遣秦国公或者魏国公这些重臣前往,如此,既能表明陛下重视吐蕃之心,又能确保圣体安康。”大朝会上,御史中丞孙即康第一个站出来明确反对顾同前往凉州。
孙即康之后,以吏部尚书赵枢为首的礼部、户部、刑部、工部五位尚书,悉数上奏反对顾同西行,五部尚书之后,御史、国子监、大理寺、都察院等文官顷刻之间都上书反对,除了陈季常、罗通、何方、张复亨四位议政大臣,还有兵部尚书符虎,兵部侍郎、锦衣卫指挥使沈复还有哲别、毕再遇等武将,朝堂上,竟然多数都站在了顾同的对立面。
看着自立国之后从来没有过的这一幕,瞬间,顾同都觉得有些嗔目结舌了,不过看到群臣都是出于担心自己的安危,是以面对如此强烈的反对之音,顾同只是淡然的一笑,然后,他坚定的对着众人说道:“众位卿家,朕知道你们都是在担心朕的安危,但是请你们放心,这个世间,能够让朕陷于危难的事情还真的很少,再者,凉州城有西北军十数万将士,除非铁木真要放弃西征的打算,不然谁也破坏不了凉州之盟。”
顾同的话虽然没有说的决然、断然,不过言语之中的那份不容置疑还是让赵枢等人听出了他的决心。赵枢是在张万公告老之后接任的吏部尚书,作为天下文官之首,赵枢知道自己是时候表出一个态度了,不然僵持下去,恐怕顾同真的会发飙,想到这里,赵枢在心中稍微一沉思,就出列上奏道:“陛下意欲远赴凉州,会盟吐蕃高僧,以彰显朝廷对吐蕃之重视,臣等自然不能拖了陛下的后腿,只是为陛下安危考虑,请陛下征调神机营、神武军随驾左右,如此,臣等也能放心,吐蕃贵族也能知道我朝军队之厉害。”
不得不说赵枢言辞之厉害,巧妙之间,不仅为顾同堵住了群臣的嘴,同时也让顾同不得不答应率领神机营、神武军随行,尽管顾同觉得没有必要,可是在看到要是不答应赵枢的请求的话,那么自己想要远赴凉州就决计会不可能。无奈之下,顾同只得点头同意。
看到顾同不情不愿的同意会带神机营、神武军两大战力随行,群臣这才满意的站了回去,虽然没能成功的阻止顾同远赴凉州的计划,但是能够看到从来都一言九鼎的顾同做出让步,群臣都觉得这是自己的一次小小胜利,当然,像这样的‘争嘴’,也是为臣之道,只有偶尔顶一顶君上,这才能凸显出臣子的重要性。
朝堂上通过了西行凉州会盟萨迦班智达的决议之后,顾同一面让陈季常准备随行军队以及粮草事宜,一面命令沈复派遣锦衣卫先行一步到凉州城打好前站,同时又让陈平率领西北军出凉州向西攻打攻打与西辽接壤的几个小城邦,如此,也好震慑震慑铁木真,让他没有机会来捣乱这场事关吐蕃未来以及将来天下局势的会晤。
军队调动、粮草运输、情报刺探,这一切一切都有朝廷的文武大臣们负责,顾同自然不用亲力亲为,不过回到宫中之后,顾同却又为带那些人去凉州为难了起来,之前顾同本想全家人一起西行凉州,一路沿泾水而行,翻越六盘山,入河西走廊,最后抵达凉州,可是最后一想柳师师、晴儿两个人还有文昭、文秀两个小家伙明显不适合长途跋涉,是以在和芸娘商议了一番之后,最终顾同决定,留下顾长生监国摄政,宫里面留下王蓉、柳师师、晴儿还有文昭、文秀两个孩子,其余众人,全部随行。
得知自己又不能出去,还要留下处理繁杂的政务,长生的小脸蛋一直掉了好几天,直到顾同临行的前一天,答应在从凉州回来之后,要给顾长生放一个长假的时候,这小家伙才屁颠屁颠的乐呵着笑了出来。其实看着长生那双渴望远行的目光,顾同的内心也像是针扎一样的痛,他也是从一个孩子走过来的,自然明白一个花季少年对于外面世界的渴望,不过想到这万里江山,千万臣民,注定将要要让长生接手,顾同最终又狠下了心,因为只有这样不断的历练,顾长生才能迅速成长起来。
``
建元三年三月二十八日,御驾出长安,西行凉州,长安城文武百官、城中百姓,一直将车架送到长安城西的十里亭的时候,这才在顾同的严令之中,依依不舍的退了回去。长生站在十里亭一直看着顾同、芸娘的车架消失,这才在陈季常的陪同下,缓缓打马归去,路途之上,陈季常看着顾长生脸颊上依稀映射出的几分失望,他重重的叹了口气之后,就像是规劝自己的女儿一样,将长生安慰道:“殿下,您是帝国的储君,注定身上要比寻常人承担的更多,您不是一直希望超越自己的父皇,成为一代文治之君嘛,那么这就正是你展现能力的时候,你要借着陛下给您的这个机会,向朝臣,向百姓、向将士们证明,作为储君,您当之无愧。”
陈季常的话,让顾长生心头的些许遗憾彻底的散去,换之的是一股初升朝阳一般的奋发向上的拼搏劲头,回身看了眼顾同车架离去的道路,顾长生像是孤狼一样长啸了一声,然后昂首向陈季常也是向他自己说道:“放心,我一定会超越父皇,一定会!”
看着顾长生心中的那股子拼搏劲终于被激发了出来,陈季常当即就欣慰的笑了出来。除开顾同、芸娘,他算是最希望顾长生成才的人,因为当初自己的长女陈小乔出生的时候,就被顾同赐下恩旨许为太子妃了,是以作为未来的国舅爷,顾长生的岳丈,陈季常自然不希望顾长生是一个沉溺于玩乐之中的懵懂少年,同时,陈季常也想看看,在经历过顾同的铁血整治之后,当这片河山传到顾长生的时候,那就是一片怎样的迤逦景象。
``
车辇缓缓行进在古丝绸之路上,虽然道路因为年久失修的缘故,有些坎坷,不过这却丝毫难以抑制以顾文婷、顾文聘、顾文延三个孩子们的心情,沿途的山山水水、花花鸟鸟、牧羊人悠扬的歌声```无一不引来孩子们欢快的尖叫声。看着沿途美景,美不胜收,农田屋舍,整齐俨然,顾同的心情也不禁被这片太平景象吸引到了,联想到几年之前,关中、陇东之地还是一片战火纷飞的焦土,现在不过几年的时间,就有了这样的一片景象,作为这派盛世的缔造者,顾同心中的自豪感可想而知。
除开一路的美景和农业水利的恢复发展,最让顾同欣喜的当属丝绸之路上来来往往的商旅,尽管西域现在还处在一片动荡之中,可是却丝毫不能影响到商旅们追求利益的脚步,况且在大元帝国渐渐强盛的情况下,就算是铁木真,此时此刻也不敢无故拦截下这些中原商人,更不消说西域各邦,也正是中原的平稳,也让越来越多的外邦商人远道而来。
一幕幕的繁荣,并未让顾同放松,相反,他深感在没有彻底解决西域问题之前,零零碎碎的商贸往来还是不足以将帝国的文化影响力散播出去,在没有击败铁木真和蒙古骑兵之前,这条丝绸之路,永远是难以安定的。“那么,就先从吐蕃开始吧。”,些许感叹之中,顾同走过六盘山,往凉州行去,与此同时,作为邀请萨迦班智达前来凉州使臣元好问,也带着萨迦班智达一行,跋山涉水,向凉州行来。顷刻之间,凉州这座曾经彰显大汉王朝武威的城池,成为了天下热议的焦点。
第608章 骑兵,不动如山
古道苍凉,驼铃阵阵,越靠近凉州,西北地域的那种粗犷感就越加的凝重,前世的时候来过河西一趟,不过穿越千年,在来感受这里的风土人情的时候,留给顾同的却是截然不同的感觉。
前世的时候,河西地区饱受沙尘和沙漠的侵害,这里的百姓,一直都在和风沙做着艰苦卓绝的斗争,贫瘠的土地,稀缺的水源,这些自然条件,无一不影响着河西地区的发展;反观眼下,没有记忆中的扬尘、浮沙,有的只是青山绿水,有的只是一处处的牧场,一朵朵洁白的毡棚。
耳畔传来的牧歌,婉转,悠长,让人不禁沉浸在这片天地的宁静之中;远处,不知名的小溪,从雪域高原缓缓流淌而来,宛如一条条仙女织就的碧绿腰带,将这一片美丽,轻轻的挽起。
看着这一幕幕,顾同的心中,更加坚定了迁都燕京的想法,自古以来,关中地区为数代王朝古都,承载了太多的历史重担,战乱、农耕,让这片土地已经疲惫,如果继续以长安作为帝都,那么必将造成人口过度向此地区集中,到那个时候,不仅是关中平原,恐怕就连脚下的河西走廊地带,也要重演后世的悲惨。
脑海中记忆着‘罗布泊’那篇文章,顾同的视野不由得沿着山谷向西看去,尽管看不到西域,看不到楼兰,可是他的心中,那片土地已经成型,在顾同的谋划中,将来一旦夺回西域故地,那么就一定要想办法在那里推行各种环境保护的律令,这样做,不仅是在保护西域子民,也是在为帝国的将来,减少一分灾难。
青山绿水,世代相传,唯有这样的故乡,唯有这样的家国,才是真正的人家乐土,才是真正的天朝上国。
“陛下,夏国公、西北军统使陈平,甘肃行省转运使、甘肃行省兵马指挥使耶律楚材并凉州刺史萧远山以及西北军大小将领在是三里外恭迎圣驾,夏国公呈奏,问陛下是直接进城,还是先视察城外西北军大营。”
小邓子的声音,打断了顾同的思绪,听到陈平已经率领西北军诸将以及凉州刺史萧远山在凉州城外候驾了,顾同心中在为陈平也变的世故的同时,嘴上也不忘答道:“传令,神机营、神武军保护后妃及亲王、公主们先行入城,着陈平、耶律楚材、萧远山随朕视察西北军大营,另外,传令沈复,命他亲自带领锦衣卫过凉州,沿吐蕃高僧萨迦班智达到来的路途之上前去迎接保护,记住,萨迦班智达并吐蕃使臣团,一定不能出任何的意外。”
很快,小邓子就将顾同的旨意传到沈复耳中,得到旨意,沈复也不敢迟疑延缓,当即就率领随驾前来凉州的锦衣卫精锐迅速脱离本队,绕过凉州城,往吐蕃高原的方向疾驰过去。
那边沈复带人前去迎接萨迦班智达,这边顾同的车辇也丝毫没有停留,在凉州城外的驿亭,同陈平、耶律楚材、萧远山等西北军将领和凉州城官员见过面之后,顾同就和芸娘兵分两路,他自己在陈平的带领下往凉州城西的西北军大营,芸娘一行则在殿前禁军指挥使哲别的保护下,直入凉州城。
在前往西北军大营的路途之上,顾同听到凉州刺史萧远山激动的讲着凉州城的历史,当萧远山讲到凉州乃是“四凉古都,河西都会”,自古以来就是“人烟扑地桑柘稠”的富饶之地,“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的军事战略要地和“车马相交错,歌吹日纵横”的商埠重镇的时候,顾同也不禁为凉州的历史感到动容。
在萧远山讲完凉州历史,呈述当下凉州正在逐渐恢复昔日盛况之时,顾同也微微有些激动的对萧远山说道:“萧爱卿,凉州古时就是西北重镇,眼下朝廷正在运筹收复西域,一旦西域收复,丝绸之路定当重演汉唐盛景,那个时候,凉州的繁华可想而知,不过萧爱卿,在逐渐恢复凉州河西都会盛况的时候,你也要注意保持这一方水土,千万不能图眼下一时政绩,一时发展,罔顾凉州千秋万代不顾,作为凉州百姓的父母官,你要保得住青山绿水,留得住凉州民心。”
顾同的话,是结合自己之前内心的感慨而发出的,虽然萧远山还有其他的凉州官员此时还不能理解他的用心,可是顾同希望,哪怕是通过强制性的命令,也要让凉州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山山水水永葆本色,不变成一片沙海。
一旁,耶律楚材默默的在心中记住顾同的话,两年时间在西北的历练,让这个当初好似一把利剑般的小伙子,已然成长为了一个雪山一样的男子,没有了那么多的言语,可是当耶律楚材站在那里的时候,谁都会禁不住的看他一眼。
耶律楚材的变化,顾同一一都看在眼中,当然,变化的不仅仅是耶律楚材一个人,映象中的陈平也变了一些,愈加黝黑的皮肤,以及耳畔几缕斑白的发丝,都让人不禁对这位镇守在帝国西北边陲的武将生出几分钦佩,顾同想对陈平说一声幸苦,可又觉得一句幸苦难以概述他对陈平的感激,最终,在走进西北军凉州大营的时候,顾同重重的拍了拍陈平的胳膊,然后就直接走入军营。
有的时候,男人之间的交流,就是这样,不需要言语,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彼此领会。
“陛下,右营是步军大营,左营是骑兵大营,不知道陛下想从那边观看。”陈平眼角带着几分湿润,紧紧的看着陈平,眼中满满的都是士为知己者死的神情,显然,顾同刚才无言的一拍,也深深的撼动了陈平的心。
“就从步军大营开始吧。”尽管顾同十分想看重金打造出来的骑兵部队训练到什么程度了,可是生怕看到之后,心中又会觉得失望,是以顾同就提议从步兵先开始看。
迈入步兵大营的时候,整整三万多步兵正在整齐俨然的操练着,看到三万多人,步伐一致,动作就像是一个模子里面刻画出来的一样时,顾同忍不住的就点起了头,一边观看步兵操练,顾同一边说道:“不错,看来西北军还是延续着千里奔袭中兴府的劲头,陈平,你的兵训练的不错,当然,切记不能搞绣花枕头式的训练,朕要看到这支军队一声令下,就能奔赴疆场,就能打出胜仗,好了,让将士们都散了,都去休息休息,现在我们去骑兵大营看看。”
说着,顾同就率先往左营行去,走在去左营的路上,顾同感到有几分奇怪,因为左营就像是没有人一样,一丝儿的声音都听不到,回身看了一眼陈平,见到这厮一脸的高深莫测,顾同心中越发觉得好奇了,也越加想要知道,陈平的葫芦里面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当顾同走进骑兵大营的时候,彻底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只见到十几里长得左营之中,满满的都是带甲骑士,不过这些骑士们,顶着日头,纹丝不动,除了马儿偶尔晃动之外,五万骑兵,竟然没有一个扰乱阵脚之人。看到这里,顾同深深地动容了,回头再看陈平,只见到他的脸上也多了几分矜持的自豪。
“好啊,给朕也来这么一手,不错,不错。”一边佯装责备,顾同一边急不可耐的登上已经搭建好的点将台检阅这支将来注定要和蒙古骑兵决一雌雄的骑兵部队,当站在高处,将西北军骑兵部队全部收入眼底的时候,顾同感觉到自己的心跳都有几分加快的迹象了,好不容易抑制住自己的激动,顾同当着众人的面,深深地向所有将士鞠了一躬,然后带着几分哽咽,缓缓说道:“将士们,幸苦了,你们无愧于供养你们的百姓,无愧于你们守护的这片土地,你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我只希望,将来在战场上,你们也能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帝国,需要你们!”
说完话,顾同就转身离开了西北军大营,这让还准备为顾同演练骑兵冲刺、拼杀的陈平,有些摸不着头脑了,不过当他后来从哲别哪里探听到回到凉州城之后,顾同就对芸娘等人连番称赞骑兵训练的卓有成效的时候,陈平这才算是放下了心。
其实倒不是顾同不想观看骑兵冲刺训练,只不过在看到西北军能够将骑兵训练到人马合一的地步,顾同心中对于这支军队就已经有了相当的信心了,骑兵训练不同于步兵,步兵讲究的是大兵团和战略战术的训练,可是骑兵却恰恰相反,只有提高了每一个战士的骑术之后,才能谈得上施展战略战术。而骑兵训练中最困难的一个环节就是做到不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