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主宰江山(终南)-第1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兵杀入高丽时候的景象。
    看到王瑛终于在国书之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号,张复亨的心中也不禁一阵喜悦,他一面派人将国书取到,一面兴冲冲的对王瑛应允道:“国主放心,你的事情,我一定会在陛下面前好生的说,不过像王祦,王涛明这样的人,希望国主自己可以有个决断,这样,我相信陛下一定会记在心中,相信对于国主日后也会有无尽好处。”
    大势已落,不想节外生枝的王瑛,当即就命令大成殿内还在厮杀的宫廷禁卫立即放下兵器。王瑛一声令下,大成殿内,只剩下王祦和王涛明还在继续抵抗。
    ````
    背景
    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是个很有作为的皇帝,建国之后采取了一系列的军政和经济改革,使隋朝很快走上了辉煌的颠峰。隋炀帝广即位后更是采取积极的对外进攻战略,征服了契丹、流球(今台湾)、土谷浑等周边强国,迅速崛起?。
    隋炀帝时,黄门侍郎裴矩告知隋炀帝:“高丽之地,本孤竹国也,周代以之封于箕子,汉世分为三郡,晋氏亦统辽东”。这里将高句丽政权所占之地往上追溯到西周以前,下至魏晋时期,无可辩驳地指出辽东为中国领土。
    这时的高句丽已经成为东北地区的一个比较大的国家,国都在汉乐浪郡的故地平壤城,亦名长安城。平壤城与国内城、汉城,并称高句丽国的“三京”。此时的高句丽人占据辽东大部,高句丽主世袭爵为辽东郡公。高句丽是辽东的霸主,是实力强大的政权。高句丽与隋的关系逐渐进入战争状态。
    590年,高句丽平原王“治兵积谷,为守拒之策”,随时准备迎战隋大军。高句丽与隋维持着紧张而和平的关系,继北朝之后,受隋高祖文皇帝册封为“高丽王”。由于此时百济与新罗联盟的早已瓦解,高句丽南部相对平静。586年,平原王将都城由平壤城迁至长安城(即今朝鲜平壤市区),直至高句骊灭亡。历时83年。
    高句丽曾多次小规模袭击隋北部边疆。对此隋高祖很不满并致书平原王高汤,“辽水之广,何如长江?高丽之人,多少陈国?朕若不存含育,责王前愆,命一将军,何待多力!”。高句丽婴阳王继位后的596年,隋的特使在突厥遇到高句丽在突厥的特使后,隋高祖传书高句丽要求高句丽终止与突厥的联盟,停止对隋边疆的连年的侵袭并对隋表示臣服。高句丽婴阳王虽然表面上接受了隋高祖的最后通牒,但第二年,597年,婴阳王联合粟末靺鞨先发制人攻击隋在冀州道的军事驻地?。
    当时在东北地区还存在还有百济、新罗、靺鞨等政权,它们多时臣服于大隋。在隋朝建立之初,高句丽为了消灭其他小国采取对隋朝臣服的政策,但随着隋朝的强大,高句丽逐渐感到恐惧,于是采取联合其它国家对隋朝进行侵袭。598年,高句丽王率靺鞨骑兵万余进攻辽西,被营州总管韦冲击退。隋文帝派大军30万,分水陆两路进攻高句丽,后因道路和天气的原因,粮草供应不上,同时高句丽王慑于隋军威,亦遣使谢罪,隋文帝于是罢兵。
    这次出征虽然没有实质性的战争,但为今后的大规模征伐埋下了引线。当时的隋朝已经完成了对西、北、南多强族的征讨,国内经济也达到了鼎盛,而杨广又是一个野心极大的人,对高句丽的战争只是早晚的事。
    原因
    元607年,隋炀帝北巡至突厥启民可汗大营,遇到高句丽使者。炀帝以高丽本是箕子所封之地,汉、晋时皆为所辖的郡县,命使者转告高丽国王高元速来朝见,不然将率大军巡游高丽国土。高句丽王闻报甚为恐惧,一直未前来。结果611年(大业七年),炀帝以高丽不遵臣礼为由,下诏征讨高丽,由此对高丽的战争全面爆发!
    隋文帝开皇十八年,高句丽婴阳王“元率革末革曷之众万余骑,寇辽西”。高句丽婴阳王侵犯辽西,《三国史记》也有记载:“婴阳王九年,王率革末革曷之众万余侵辽西”。当时高丽王非但如此,而且,“往岁为高丽不供职贡。无人臣礼”。
    高句丽侵略辽西,直接带来隋边境的不安和危害,“不供职贡”,则影响到统一的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对于这些,隋中央政权都是不能忍受的,也就必然采取相应措施,于是“命将讨之”。
    隋炀帝大业三年,高句丽婴阳王又背着隋,派使臣暗中交通突厥,当时正值隋炀帝北巡至榆林(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十二连城),停留在突厥启民可汗处,“启民不敢隐,引之见帝”。
    隋炀帝命牛弘向高句丽使者传达其旨意:“朕以启民诚心奉国,故亲至其所,当往涿郡,尔还日,语高丽王知,宜早来朝,勿自疑惧,存育之礼,当同于启民。如或不朝,必将启民巡行彼土”。隋炀帝知道高句丽婴阳王暗中通突厥,并没有予以制裁,只是给以警告,让其尽为臣之礼节,按时朝觐,则既往不咎,与启民可汗一视同仁?。
    可是高句丽婴阳王坚持“不从”隋炀帝的意旨,从而导致“帝议讨之”。当时隋仅议征高句丽,并未出兵。到了大业七年,新罗真平王三十三年,真平王“遣使入隋,奉表请师”,隋“许之”。
    第二年才正式出兵征高句丽。隋征高句丽,不仅是高句丽对隋不臣,也是新罗请隋出兵所致。
    第一次(612年)
    先期准备
    604年,隋炀帝登基后,大修运河,将中国北部的政治中心与经济发达的南方连接起来。
    这使得跨地区大规模运送军队成为可能。大业七年二月,隋炀帝以高句丽本为箕子所封之地,今又不遵臣礼为由,下诏征讨高句丽,隋炀帝开始募集军队。募集的军队被集中在涿郡。八年正月,应征士兵全部集中于涿郡,据说共一百一十万人,号称两百万,隋炀帝将其分为左、右十二路大军。初三,第1军出发,以后每日发一军,前后相距40里,经过40天才出发完毕。各军首尾相接,鼓角相闻,旌旗相连960里,炀帝的御营最后出发,又连绵80里,史称“近古出师之盛,未之有也”'?。
    辽东之战
    598年的战争,高句丽得到一些缓冲地域。由于这些地域不适于和隋这么大规模的军队进行面对面的交锋,高句丽婴阳王将军队撤到辽水一带。天时地利,那年,辽河水比往常提前好久就开始解冻了。当隋世祖到达的时候,辽河水已全部融化。隋世祖毫不气馁,下令在辽河上修建了3座桥梁。不过隋世祖所修的桥还没修到对岸,高句丽就对隋军发动了进攻,并有效地击退了隋世祖的第一次进攻。不过最终将桥修好,隋军过桥包围了辽东城。
    开战前,隋世祖下令隋将不得擅自作出任何有关作战决定,必须先向他报告后再听从命令。这使得隋军在战场上很被动。隋将在做每个决定的时候都要先派人驰报远在后方的隋世祖,这就延误了军情。高句丽的军队也因此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重整和反击。就这样5个月过去了,隋世祖没拿下辽东城。于是,隋世祖感到需要改变策略。
    平壤之战
    隋世祖的新战略是在同高句丽在辽东周旋的同时,派海陆军攻打高句丽的首都平壤。30多万陆军和20万海军构成的先遣队就这样出发了。
    海战
    隋的海军先于陆军到达了大同江。发现隋的陆军没有到达,婴阳王派出了一小批军队与入侵的隋朝军队交战。简短的交锋后,高句丽的军队假装被击败并向城里撤退。隋朝军队将领以为立功的大好时机已到来,带领10万军队开始攻平壤。
    当隋朝军队来到平壤的外围城堡时,发现大门敞开,墙上也无人把守。进入城堡后,发现地上放着钱财和武器。为了谨慎起见,隋朝军队将领下令禁止掠夺。当隋朝军队来到一个寺庙后,遭到了高句丽的伏击。不过高句丽的军队并没有取胜,然后就撤逃了。这次隋朝军队将领真的以为高句丽不行了,于是开始掠夺外围城堡。
    正当隋朝军队掠夺之时,一支由几千人组成的高句丽先遣部队对隋朝军队进行了伏击。毫无防备的隋朝军队一时慌了手脚,不知所措,并开始向海边撤退。据说10万隋朝军队仅有几千人成功退出。第一次单独行动失败后,隋朝军队的将领决定还是等隋朝部队的陆军到达后再围攻平壤。
    陆上的进攻
    然而,隋世祖派出的陆军在路上也出了问题。在隋国内行军,隋军后勤很有保障。但一旦进入高句丽的国土,隋朝军队的后勤供应就会遭到高句丽的伏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隋世祖下令每个士兵都要自己携带食物。不过这大大加重了士兵的负担。许多士兵为了减负,扔下所带的食物。等隋朝军队到达鸭绿江后,物资已严重缺乏。
    在鸭绿江和平壤之间有一条青川江,高句丽大将乙支文德下令在清川江的上游修筑堤坝蓄水。当隋朝军队到达清川江时,江水很浅。于是隋朝军队便涉水过江。正当隋朝军队过江之时,乙支文德下令开闸放水。数千隋朝军队被淹死。乙支文德随后率领高句丽军队向入侵的隋朝军队发动了猛烈的进攻。据说隋炀帝派出的30多万陆军仅有2700人返回。
    第二次(613年)
    隋大业九年(613年),隋世祖再次对高句丽发动进攻。这次又无功而返。在隋世祖亲征高句丽之时,杨素的儿子杨玄感在国内谋反。担心两面受敌,隋世祖被迫撤退回国镇压杨玄感的叛乱。
    第三次(614年)
    在镇压了杨玄感的叛乱后,隋世祖于大业十年(614年)又攻高句丽。虽然隋世祖冲破了高句丽的第一道防线,但由于高句丽的持续伏击和对隋朝军队供给线的切断,隋世祖始终不能拿下辽水这层防御线。婴阳王将在杨玄感造反后逃到高句丽的斛斯政遣返给隋世祖。隋世祖接受了婴阳王的请降并撤军。
    隋炀帝对高句丽发动战争,连续三年的征战使隋数十万人丧生,“九军并陷,将帅奔还亡者二千余骑”,引起隋朝内人民对隋炀帝的强烈不满。隋炀帝第一次攻高句丽之前的两年(610年),就爆发隋末民变,但在第三次攻高句丽(614年)失败之后,已无军力镇压隋末民变了。隋对高句丽的连年征战不仅使隋国力锐减,民不聊生,也使隋世祖丧失民心。不仅农民起义,而且隋的将领也相继叛变。隋都大兴城在617年11月为晋阳留守李渊所据。隋洛阳城在618年为宇文化及和后来的王世充占据;619年隋朝灭亡。不过隋对高句丽的连年征战也严重消耗了高句丽的国力。645年—668年八月,在唐朝的征伐,和最终联合新罗军队的征伐下,高句丽最终灭亡。
    这次战争之后隋朝由强盛转而衰退,在农民起义的大潮下最终走向了灭亡。而高丽此后更加的放肆,不断对周边国家进行侵略。只是到了唐朝之后,又导致了唐太宗对高丽的战争,由于唐朝的强大才最终灭亡,可是由此却产生了另一个国家的崛起……新罗,也就是今天韩国的祖先。而朝鲜半岛似乎也成了中国胜衰的一个缩影!
    战争就是如此的让人敬畏,所以孙子在其兵法中的第一篇就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而其后人另一个著名的军事家孙膑也说“恶战,王者之器”!只有真正懂得战争真谛的人才知道和平的可贵,也只有珍惜和平的人才懂得怎么去面对战争!人才是最关键的因素,如果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那么就没有打不胜的战争了
    第594章 善后(上)
    
    王瑛投降,签署国书,开城之战,以元军的最终胜利,高丽军队的惨败而宣告结束。
    当天空中的第一抹阳光撒向大地的时候,胆颤心惊的高丽百姓,睁开眼的第一反应都是不约而同的看向了王宫,没有让他们失望的是,果如心中所想,昔日王宫前高高飘扬的高丽王旗,此时已然换作了一面玄色龙旗,但凡是见过元军入城的百姓都知道,这面旗帜,正是大元帝国的国旗。
    “难道,高丽就这样灭亡了?”
    人们的心头,有些落寞的想着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统治了百多年时间的高丽王国,忽然化做了历史中的一道云烟,即使往日时常菲薄、责斥高丽王的人,这个时候,也都变得沉默了起来。
    人们不知道应该怎么适应,一个‘自己’的国家没有了,从现在开始,他们成为了另一个国家的民众,尽管,他们的祖先也曾属于那个国家,甚至他们的血脉里面也流淌着和那个占领‘自己’国家百姓一样的血液,可是,这一切来的这么突然,突然地让他们丝毫没有准备。
    男人看着屋子里面低头悲戚的妻子,忽然怒哼一声,他重重的拍了一下桐木做的桌子,然后似是在责备妻子,又似是自语一样大叫道:“哭丧脸做什么,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国主都降了中原的大皇帝,你跟着在这里悲戚什么,往日里你不是没有白受那样王宫禁卫和仕宦的欺凌,何必为他们哭丧,中原的大皇帝,只派了十万兵马,就杀得王室将军们溃不成军,这说明什么,说明大皇帝是一个雄才大略之主,是比那个隋朝的炀帝还要厉害的人物,在这样的天子治下为民,乃是你我几生几世修来的福报,莫要悲伤了,快去做饭,在给我温二壶酒,今日为夫要同你喝上一杯。”
    妻子诧异的看着平素里默默不言的丈夫,今日竟然说出了这么多的‘大道理’,妻子有些钦佩的看了一眼自己的男人,然后红着脸蛋微微一笑,就连忙起身,为丈夫做饭温酒。
    男人见妻子竟然对自己流露出了少有的敬佩目光,心中顿时升起无限的自豪之感,他又想到自己方才的言论,越发觉得自己不得了了,当即男人就兴冲冲的合拍了下手掌,也不理妻子的叫唤,就壮着胆出门往酒肆而去。到了酒肆,男人一该平日里只低头默默不语的样子,然后就站到了说评书的老夫子的位子上,也不顾酒肆之中食客们惊诧的表情,然后他就高谈阔论,继续说着他对妻子说过的那些话,不过神情之中,却更加的自信了。
    男人的话语,究竟会影响到多少人,又会有多少人听进心中,无从得知,可是男人的话语,至少代表了一部分高丽人的心态,面对‘亡国’,这些人选择了顺从,站在高丽王国的角度上来说,或许我们应该批判这样的举止,可是反观来想,也正是因为他们的作为,避免了另外一场生灵涂炭。
    ```
    自从王瑛签了并入国书之后,张复亨就派人快马将国书送往辽阳城,张复亨明白,此时的顾同一定在焦急的等待着这封国书。这将宣示着华夏版图,在顾同以及他这一个朝代之中开拓并且壮大,尽管高丽在春秋时期就是中华故地,可是在这片故土脱离中原几百年之后,现在又重新并入中华,不得不说,这将是为千秋称颂的史诗般的壮举。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没有完成的事业,在昨夜完成了。几十万隋兵牺牲在辽水之畔没有完成的壮举,在昨夜完成了。
    呼吸着清晨的空气,张复亨的脑海却始终难以平静,他站在高丽王宫的宫楼之上,举目四望,但见城中徐徐炊烟燃起,不知道为什么,张复亨甚至觉得,此时的高丽,竟然比锦绣江南更加的吸引他。
    崔俊生站在张复亨的身后,他听得到张复亨因为喜悦而加快的呼吸,甚至,就连崔俊生眼角的几抹喜意他也能真真切切的看到。不止是张复亨,崔俊生此时心中也是异常的激动,尽管此前他也是高丽人,可是在他看到元军的厉害之后,他就将自己归于一个华夏人,“高丽人也是华夏人。”崔俊生的心头,不禁如此想到。
    突然,张复亨转身,静静地注视着崔俊生,一字一句的问道:“俊生,你说,此时开城美不美?”
    从张复亨言语之中,不难听出他内心的雀跃。崔俊生轻轻一笑,然后顺着张复亨的话语接着答道:“曹国公,江山锦绣,尽归中华,如此情形,怎能不美丽,呵呵,俊生此生此世,还从未觉得开城竟然也会让人这样的心旷神怡。”
    也许,崔俊生的话语之中,有几分阿谀奉承的意思,可是从他的神情之中,却也能发现,他是真真切切的兴奋着。此刻,作为帝国的将军,开疆辟土的喜悦,已经让崔俊生忘却了自己之前的身份了。这谈不上忘本,只能说是一种人性的本能,就连张复亨也不能说崔俊生的行为有小人之嫌,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本就是人性之中的一种本能。
    “俊生啊,或许说下面的这番话会显得有些早,但是我还是想要说给你听。”张复亨凝视着崔俊生,就在后者有些慌乱的神情之中,只见张复亨慢悠悠的说道:“现在王瑛已然投降,下一步,定然会是朝鲜行省之建设,如果不出意外,陛下一定会任命你为朝鲜行省的总督,一来,是因为你本身就是开城人,对于高丽故地,了然在胸,二来,也是因为在并入高丽一事上,你尽心尽力,始终为帝国着相,你的忠心,你的能力,陛下都看在眼中如果,如果你真的成为了朝鲜行省的总督,我希望你能记住下面的几件事情,虽然可能会显得累赘,可是你如果能够时时能够记在心中,我想,你的未来一定不会止步于此。”
    崔俊生一听到自己将有可能出任朝鲜行省的第一任总督,他的心中不提有多么的高兴了,尽管对于总督的具体职责他还不甚清楚,可是崔俊生在脑海中通俗的想了想,觉得总督应该就相当于昔日的高丽国王一样,统治着高丽故地的一切,想到这里,崔俊生的脸庞不禁都涨红了起来,甚至,他都激动的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好了。
    “这,实在是`”正当崔俊生激动万分的想要感谢张复亨在这件事情上给自己的支持的时候,他却见到张复亨面色突然一凌,神情异常严肃的交待道:“行省总督,统揽一省之政务,黎民百姓生活福祉,全在行省总督能不能秉公治政,是以,作为行省之总督,第一要素,就是将百姓放在心头最重的位置上。”
    “或许,你会觉得我这番话说的有些虚妄,你甚至在心中想着,作为行省总督的第一要务是忠于陛下,不错,忠于陛下,是为人臣子的基本,但是你要明白的是,当今的陛下,咱们的皇帝,他是一个将百姓看得比他自己还要重要的人。不瞒你说,在高丽推行中原的土地政策,将富绅之家的土地,重新分配给百姓耕种,不仅仅是为了兼并高丽那么简单,而是因为这样做,才能真正给这里的老百姓带来福祉。或许你还有一些高丽故臣会将我们看作异族外人,可是你要明白,从当下开始,从你开始,这样的观念,就不要再有了。过了今天,你是华夏子民,是陛下的臣子,你要记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如果你出任了朝鲜行省的总督,你一定要努力将陛下制定的土地政策一丝不苟的执行下去,不管这中间会得罪多少高丽权贵,你都不要害怕,因为你的身后,是陛下,是朝廷,是数百万的雄兵强将,是一个史无前例的伟大帝国。”
    张复亨的话语,久久的徘徊在崔俊生的心头,以至于当张复亨离开的时候,崔俊生也竟然没有发现。此刻,崔俊生没有了将要当上第一任朝鲜总督的喜悦,相反,崔俊生的心头泰山压顶一样的沉重。张复亨的话,让他真真切切感受到,作为一个行省总督,得到无限权利的同时,也将意味着担负起巨大的责任。
    看了一眼冉冉升起的太阳,崔俊生一边清理着自己繁杂的心思,一边在心头默默的发誓,一定要努力做好第一任朝鲜总督,这将是一份荣耀,将来不管沧海枯田,在史书之上,他的名号,一定会随着朝鲜行省这个光荣的称谓一起被载进史书之中。人活一世,不外乎功名利禄当头,不外乎建功立业,流芳千古,面对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崔俊生不想错过,更不想让它成为自己人生的败笔,不仅不能成为败笔,朝鲜行省,应当是他人生的辉煌和荣耀。
    
    第595章 善后(下)
    
    开城到辽阳,其间不下千里之遥。一路之上,驿使放声高呼着高丽大捷,高丽并入帝国的捷报,当驿使骑坏了五匹快马,将消息带入辽阳城的时候,辽阳城,彻底的沸腾了起来。
    不止是巡城的将士,城内的汉人百姓,就连辽阳城内的契丹人、女真人也都随同着手舞足蹈的汉人百姓一起欢呼喜悦。尤其是那些当年随着隋炀帝杨广一起征讨高丽最终却遗留在这片土地上的将士们的后裔,更是满脸的泪水,跪在祖先祠堂,焚香祷告这件大捷报。
    当捷报传到顾同手中的时候,顾同也忘了自已一个皇帝的身份了,他像是一个孩子一样,竟然忘情的将丝毫没有准备的杨妙真一把抱起,然后就抱在怀中,绕了三四个圈儿,来发泄他心头的快感。
    “摆酒,朕要宴请群臣,宴请东征的万千将士。”
    放下已经羞得满脸通红的杨妙真,顾同立即将小邓子唤上前,一面吩咐摆置庆功酒宴,一面让小邓子联合哲别从军中挑选嗓门大的将士,将捷报尽快传遍关内诸州,“去,去将高丽大捷的消息,立即传向天下各州府,让帝国的子民们,也都来分享这份喜悦,让他们感受到,身为帝国的臣民,他们将会生活在一个远超隋唐的盛世国度。”
    顾同比任何人都明白,高丽大捷的消息对于新建立的帝国是多么的重要。如果说黄龙城大捷,代表着女真王朝的覆灭以及辽东故地的收复的话,那么兼并高丽这件事情,就意味着眼下的帝国,已经在国土之上,远超隋唐,并且随着西域故地的收复,这个数值还将继续增长。
    顾同就像是一个守财奴一样,在原先的帝国地图之上,又重新,充满神圣的将朝鲜半岛加入了进来,看着像一面墙壁一样守护在帝国东方的朝鲜半岛,看着这个控制住了对马海峡的朝鲜半岛,顾同的目光,甚至有些灼热的看向了日本。不过很快,顾同就迅速冷静了下来,将目光从日本四岛收了回来,他明白,眼下还不是和这个卑贱龌龊的民族开战的时候。眼下最重要的是,尽快安排好整个辽东地区以及朝鲜半岛的人事以及行政架构。
    守业总比创业难。当顾同脑海之中沉浸着应当如何划分辽东乃至整个朝鲜半岛数千里土地的时候,他才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治理这片江山,远比他攻打这片土地还要困难。
    不仅仅是因为辽东地区以及朝鲜半岛幅员辽阔,最为重要的是,这两个地区地广人稀,且异族多于汉族,如果不能妥善处理辽东大地以及朝鲜半岛的后续事宜,那么这两块地方,势必会成为拖垮整个帝国的烂泥滩。顾同不想看到自己幸幸苦苦,牺牲了数万将士性命打下来的土地,竟成为自己人生的败绩,是以在庆祝完高丽并入帝国的酒宴之后,顾同就将自己一个人关进屋子中,穷死思如何处理东北这块疆域。
    移民,这是顾同想到的最好的一个办法,可是很快,顾同就自己否定了自己的这个想法。因为中原连年战乱,人口就已经稀少,前几年好不容易从山西、四川、江南等人口稠密的地方迁移百姓前往,现在要是又从中原抽调百姓到东北的话,无疑,百姓们一定会怨声载道。到时候,出乱子的可就不仅仅是东北这一块地方,有可能,祸乱的将是整个帝国。
    不能扰民,不能牺牲中原各州的发展来稳定东北。
    在明白了这个关键道理之后,顾同就另寻解决方案。功夫不费有心人,在耗费了三个夜晚,四个白昼的时间之后,就在第四日太阳将要下山的时候,顾同终于想到了一个‘锦囊妙策’。
    为避免疏漏,在想出办法之后,顾同立即将罗通、贺胡子两人找来,然后就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给了二人,听到顾同想要用引诱之法,迁移朝鲜民众填充东北,一来瓦解女真人、契丹人的固有势力,二来也虚弱高丽故地的民心的时候,二人心头对于这个法子,既感到可行,却又觉得有几分难以实行。
    “陛下,您说的法子,固然可靠,但是想要循循善诱的引导高丽故地的百姓迁徙到辽东地区,微臣觉得很难。”罗通一边斟酌着自己的用语,一边缓缓说道:“土地固然可以吸引高丽民众,可是高丽百姓和中原汉人一样,落叶归根,故土情怀十分的浓重,要是靠温和的法子,将高丽人迁徙到辽东地区来,没有几十年的时间,实在难以形成气候。几十年的时间,谁又能保证,契丹人、女真人不会趁着东北汉人稀少的空子,重新崛起?是以臣以为,乱世当用重典,应当强征三十万户高丽民众填充了辽东,如此,新成立的辽东行省和朝鲜行省,才能平衡协调,互为犄角。”
    罗通话音才落,贺胡子也在一旁向顾同建议道:“不仅仅要从迁移高丽百姓的角度考虑,高丽民众固然可以分化女真、契丹势力,但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臣以为最终之策,莫过于往辽东地区迁徙汉人百姓。中原州府民众如果不愿意,可以继续考虑从山西、关中、四川、江南诸省之中抽调民众,如此,当我汉人不满辽东大地之时,这片土地,又何惧外族崛起?”
    罗通与贺胡子的话,交相辉映,互为支援,当二人说完的时候,顾同也发现自己最初的想法有一些想当然了。
    发现了不足之后,顾同和二人一起,通宵商议弥补,当次日天明的时候,一个综合了各种考虑,平衡了各方势力的终极善后的法子,终于出炉了。
    按着顾同口述,罗通起草的这份‘平定辽东、朝鲜奏疏’上的内容,未来的时间之内,朝廷将会系统的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发利用辽东以及朝鲜半岛。
    首先,就是将东北军区的辖区由以前的燕京东移到辽阳城以东的整个辽东大地乃至朝鲜半岛,主要包含辽东行省和朝鲜行省两大行政区划;其次,在屯兵东北的同时,也要尽可能的将东北军区数十万将士们的家人往东北地区迁徙,如此,可以迅速的填充辽东汉人比例,此外,也应该将囚犯以及那些关押在牢狱之中的江南豪绅家族,整族前往辽东,双管齐下,汉人数目一定会成几何式的增长起来。
    在迁徙汉人百姓填充辽东大地的同时,也要利用强制手段将高丽以前的王公贵族们前往辽东各城,尤其是那些阻碍在高丽推行土地政策的富贵之家,更是要被整族整族的迁徙,这样一来,在进一步瓦解辽东固有的契丹族、女真族势力的同时,也可以空虚高丽故地的敌对势力,为进一步控制朝鲜半岛,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当计议通过的时候,为了赶在第一场大雪到来之前,尽快将辽东和朝鲜半岛的后事安排妥当,顾同当即就在辽阳城下旨,命令将东北军区的驻地迁到辽阳城,与此同时,也鼓励军中将士,将自己在燕京以及河北、河南等靠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