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主宰江山(终南)-第1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迅速行动,杀了柳成荫,能杀多少人就杀多少人,一刻钟之后,按照既定的路线,全部撤退!”一个领头模样的锦衣卫校尉对着众人吩咐了一声,然后就杀进柳成荫的大帐,进去之后,也不给人说话机会,对着床榻上酣醉不醒的柳成荫就是一通乱砍。
    只听钢刀砍得血肉‘嗤啦嗤啦’的乱响,每一刀飞起,都带着柳成荫的鲜血。
    可叹,白日还做梦想要拥有无数家财的柳成荫,就这样烟消云散,成为一抹过往云烟。
    不过,柳成荫的死,并没有成为江南叛军左大营将士们噩梦的终结,相反,噩梦才刚刚开始。杀了柳成荫,刺杀小队就按照之前约定,分头行动,闯进营帐,就是举刀乱砍。
    瞬时之间,左大营痛呼声一片,外围的巡逻兵将,听到中军大帐附近隐隐有喊杀声,立即前去查看,到了近处一看,就发现有一伙武艺高强的黑衣人,正在残杀中军将士。
    眼见着左大营的兵马也都开始反应了过来,刺杀小分队不敢迟疑,当即就各自撤退,撤退之中,又有几十个左大营的叛军将士丧命。
    望着黑衣刺客离去,左营叛军的一些将领立即去柳成荫的军营之中查看情况,见到柳成荫身死,眼见着统将死了,左营的人马就像是失去了主心骨一样,不知道该怎么处理眼下的情况。
    “快,快向王大人通禀柳将军遇刺的消息,想必右营现在也是陷入慌乱,不知道右营情况如何了!”柳成荫的副将关键时刻站了出来,他一面吩咐营中将士追赶刺客,一面亲自带人去右营之中向王淮之禀报情况。
    但是柳成荫的副将进入到右营之中的时候,却发现情形完全出乎了自己的预料。副将看到右营安稳如常,一点儿混乱也没有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他的内心就是一紧。
    联想到白日王淮之击杀盛章,又被柳成荫当众要挟钱财,副将第一反应就是八成是王淮之派人杀得柳成荫。想到王淮之竟然这样的心狠手辣,副将二话没有,就调转马头回营。
    这个时候,他可不敢去见王淮之,万一王淮之对他也动了杀心呢?
    不过柳成荫被杀的消息,副将不敢隐瞒,最终,他还是派了一个亲兵进入到右营之中向王淮之通传消息。
    王淮之得知柳成荫被杀的消息之后,心中先是一乐,不过眼见着左营的将士还在,他遂装出几分悲伤的样子,对柳成荫副将派来的人说道:“回去告诉你家将军,就说让他尽快稳定军营,还有,无比捉拿住刺客!”
    送走左营的将士,王淮之肆无忌惮的就笑了起来,此时,他尚未想到,这件事情可能会给他带来什么影响。
    为了尽快控制左营,王淮之不惜将自己的心腹之将祁兴派到左营接手兵权,可是本来是正常之举,但是在一些左营的将领看来,王淮之这样着急的夺权,定然是和柳成荫被杀脱不了干系。
    想到王淮之鸠占鹊巢,‘连杀’盛章、柳成荫,左营的将士们纷纷心中燃烧起一团怒火。但是祁兴此人心狠手辣,左营将士们敢怒不敢言,只能隐忍下心头怒火,等待爆发的时机。
    `
    沈复不知道自己一招‘挑拨离间’,竟然实施的这样成功,尤其是王淮之竟然会这样‘配合’他演这出戏,沈复一下子就忍不住的大乐了起来。
    在他看来,王淮之这厮绝对是嫌自己命长的那一类人,不然,怎么会处处挖坑,给自己掘墓?
    刺杀行动的成功实施,不过是夜幕之下锦衣卫众多行动的一幕,这一夜,城中的几处叛军将领的府邸、陆家、郑家、吴家的几处院落,纷纷都陷入了锦衣卫的铁血手段之中。
    鲜血,让这座城池之中恐惧更盛,死亡,让城内企图对抗朝廷、对抗顾同的人隐隐然都开始后悔,恐惧,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这就是顾同手中的秘密之剑——锦衣卫。
    可是在其他目标纷纷被杀,几个行动大获成功的时候,亲自负责搜索白银的黎平,却给沈复带回来了一个十分不好的消息。
    “侯爷,银子没有找到!”黎平脸上,满是沮丧,一时之间,他都不知道该怎么面对沈复了。
    沈复也没有想到这笔银子竟然会石沉大海一眼的消失,不过他确信,银子还在城中,想了一想,沈复对黎平又吩咐道:“不要灰心,重点监视住王淮之、陆从贵、郑士铎、吴有良这几个人,一旦宁国公的兵马摧毁叛军力量之后,银子,一定会浮出水面。现在,我们就坐等着看宁国公的手段吧!”
    
    第533章 请君入瓮
    
    上千万两银子,可以做什么,这个问题或许让人一时之间很难想像,但是要知道,在大宋鼎盛时期,每年国库收入,亦与之不相上下。
    在人口大约只有三千万到四千万之间的时期,国库之中,如果能够在固定的赋税之外,有千万两白银的收入,不说可以用之兴修多少水利、治理多少河流、疏通多少道路,建立多少学舍,就算是按人头发放银子,每个人都能得到不少。
    是以,银子的事情,十分重要,顾同不可能让银子就这样白白的流落他人之手,是以寻找银子,就成了肩负在沈复以及锦衣卫头上的第一等任务。
    不过城外的萧成可没有心思理会这些,作为军中主将,负责进攻南昌城的军事指挥,他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彻底的消灭掉王淮之叛军,收复南昌城,还江南大地一个安稳。
    “都准备好了没?”
    萧成看着南昌城的城头,一边寻思昨夜锦衣卫在城中究竟做了些什么,一边对身后赶来的副将钱文宣询问城外伏兵准备情况。
    “国公爷放心,七营、八营、九营、十营,总共四万人马,全部都已经埋伏妥当,只等着这边将王淮之撩拨的出了城,那帮兔崽子们就要下狠手了!”钱文宣心情十分放松,萧成的减兵增灶之计,此时敌人尚未发觉,这说明到此刻为止,战场上的主动权依旧牢牢地掌握在己方,一想到嚣张的想要将东南军打垮的王淮之不久之后就要覆灭,他心中焉能不乐。
    钱文宣办事,萧成还是相当放心的,不过为了将王淮之叛军彻底消灭,萧成又沉声说道:“吩咐各营将士,不能大意,要小心应敌,敌人一日不灭,南昌城一日不得,你我都不能掉以轻心。”
    钱文宣连忙点头说道:“国公爷放心,兄弟们心中都有数的。”
    `
    晌午过了,东南军负责攻城的六营将士,吃了午饭,就出营布阵。
    鼓号齐鸣,战马嘶鸣,旌旗蔽日,霎时之间,南昌城上空似乎连空气都凝固了一样,守城的叛军将士,心跳也不禁随着城外军队的鼓点跳动。
    “来了,来了。”
    陆从贵、郑士铎、吴有良三人齐齐闯进王淮之的兵营,甫一见面,三人就惊呼道:“王大人,不好了,敌军开始攻城了。”
    “这么快?”
    王淮之的心思还在昨夜的刺杀事件中徘徊,却没有想到,黑夜一过,白昼才来,城外萧成的军队就开始攻城,“娘的,城内肯定有敌人的探子,内应外合,以为杀了区区一个柳成荫,就能让我乱了阵脚,哼,萧成啊萧成,你还嫩了一些。”
    王淮之怒斥了几声元军的阴损,然后就立即下令麾下军队立即登城防御,吩咐完一切,王淮之担心左营的将士才失去了主将,乱了心神,担当不起防御的重责,于是就对传令兵说道:“给祁兴将军传令,命他带领左营将士充作预备,右营将士,一线临敌防御。”
    见到王淮之紧要关头能够放下恩怨,将自己的部队放到第一线,而不是将盛章的老部队拿出去做炮灰,陆从贵、郑士铎、吴有良纷纷心中松了口气,“王大人,别的不多说了,我们几人也迅速组织壮丁,保证兵源,大人尽管守城就是。”
    不管在这之前,几人之间有多少的龌龊,但是真正到了南昌城危急的时刻,几人都自觉的放下了心中的隔阂,不管是王淮之还是陆从贵三人,都明白,守不住南昌城,那么天下之大,将不会有他们的容身之地。
    “是非成败,就在此一举。”
    几人目光之间彼此示意,然后分头行动。王淮之领兵亲自守城,陆从贵、郑士铎、吴有良三人则组织兵丁和物资,为守城军队提供支援,祁兴则带着左大营的将士作为第二梯队,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就在南昌城内的叛军将士们分头行动的时候,城外,萧成亲自督战,东南军一营到六营共计六万兵马,兵分六路,形成三个方阵,三个纵队,依次向东城方向铺天盖地的就压了过来。
    投石机、弩车、弓箭手远距离压制,将城头之上的叛军压制得死死的。此时的东南军,接受了当初大宋临安城器械库的精良兵器,物资丰富,纵算是不动用火炮这等划破时代的武器,仅靠手中的冷兵器,依然能够稳稳的压制住叛军。
    在远距离攻击武器的压制之下,各路将士,扛着云梯,推着攻城车,就像是一条条巨龙一样,带着一道道尘屑激扬,士气激昂的开始攀登城墙,进攻城门。
    尽管萧成制定的作战明令是佯攻南昌城,使敌骄纵,然后诱敌出城,在城外莱山一线的伏击点歼灭叛军,不过一营到六营的将军们还有战士们却都想着如果能够一鼓作气,攻下城池,将功劳占下,自然最好。
    眼看着战争像是一面倒一样的倾向东南军,就连萧成也为王淮之以及江南叛军担心是不是要被一举击溃之时,王淮之也开始沉着脸色指挥叛军展开反击。
    趁着城下军队弩箭、攻石车暂停攻击的时候,城头的叛军抓住机会,将准备好的滚石、热油等等东西,纷纷倾倒下城墙。叛军的弓箭手,也在这个时候,通过城墙骨朵向城下的东南军展开射击。
    毕竟是占着城墙的优势,在反击开始后,东南军就开始大面积出现伤亡。
    “号令,攻城军队,将距离拉开,不要拥挤在一起。”看着自己的兵马出现伤亡,萧成带着几分痛惜,开始下令各队攻城兵马分开,然后降低伤亡率。
    东南军不是城内叛军一样的乌合之众,训练有素的他们,在旗令兵的号令之下,立即一丝不苟的执行萧成下达的军令。
    如此,在攻击了一个时辰之后,眼见着伤亡不断增多,萧成果断下令退兵。
    东南军一退,王淮之还有南昌城内参加防御的各营将士心中大大的松了口气。通过这一次交手,叛军人人都领会到了城下东南军的厉害,就连王淮之本人也都明白,要不是萧成下令退兵,那么南昌城今日到底能不能守住,还真的是一个问题呢。
    可就在人人窃喜之时,陆从贵慌忙跑到城头,一来,就给王淮之带来了一个十分不好的消息,“王大人,城内,城内的兵营遭到了敌军密探的破坏,就连粮库”
    听到兵营、粮库受到敌军密探攻击,王淮之心中大惊,他连忙问道:“粮库如何?”
    “粮库倒是没有什么问题,可要不是咱们的人严防死守,指不定今日就会被敌人一把火给烧了。”陆从贵唉声叹气的,看来城内敌军探子的行动却是让他伤透了脑筋了。
    “粮库没事就好,没事就好。”王淮之一边大喘着气,一边后怕的想到,粮食要是被烧了,那么这场战争,指不定谁将谁困死呢。
    “不行,一定要将城中探子们全部揪出来,不然,你我日夜难安啊!”想起柳成荫夜中惨死的景象,王淮之立即意识到,城内的敌军密探的破坏力,一点不亚于城外攻城的敌军。
    可是就在王淮之、陆从贵等人想着要将城里面的锦衣卫全部揪出来的时候,却不想,自从这一日的攻城之后,东南军、锦衣卫的动作就完全没有停下来过。
    三天的时间,仅仅是三天的时间之内,东南军组织起了六次进攻,几乎是日夜丝毫不间断;想比城外军队的‘骚扰式’攻击,城内的锦衣卫更像是阴魂不散一样,每每趁着两军对垒之时,就疯狂的袭击城内的各处紧要;三天的时间之内,死在锦衣卫手下的叛军将校不下十三人,被锦衣卫烧毁的兵营、粮草点也多达七处。
    面对这样巨大的损失,王淮之心中恼恨锦衣卫的同时,却也开始思索敌人这样疯狂攻击的‘原因’。
    “难不成敌人是后勤不稳,或者是长安城内出现了什么变故?”困守城中的王淮之得不到任何的情报,只能凭着脑海去思索,可是越想,他越加觉得敌人如此‘疯狂’举动背后一定隐藏着大的秘密。
    “到底是什么呢?”一个人想不出一个所以然,王淮之随即就将麾下的祁兴等将领以及陆从贵、郑士铎、吴有良等老谋深算之人纷纷叫来。
    听完王淮之心中的个疑惑,其实陆从贵等人内心之中也都开始觉得东南军的的行为有些‘异常’。
    不过谁也不能说不出一个所以然,倒是在王淮之的心思的引导之下,众人都开始往东南军可能是出现了什么变故,想要急于攻下城池这方面考虑。
    “大人,一定是顾同的小朝廷出现了什么变故,我说敌人怎么不要命一样每天都攻城呢,看来他们也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大人,明日索性出城迎战吧!”祁兴等军中将领,也不想天天被城外敌军骚扰下去了,一个个都建议应当改变策略,主动出击。
    祁兴等人的表态,让王淮之心中一动。在王淮之看来,不管敌人是什么意思,主动试一试说不定可以有一些收获!
    王淮之、祁兴又能料到,这一系列的动作,完全是萧成释放出来的烟雾弹,目的就是要请君入瓮。
    
    第534章 莱山歼敌
    
    世间的事情,往往是你越想什么,就会越加觉得他是什么;就像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样,其实,能够参破人心、参破世事之人,实在是太少了。
    佛家常言,妄者惑于心,惑于双耳、双眼,说的就是人常常自以为是,常常一叶蔽目,坐井观天,不知天高地厚。
    王淮之等人出于对胜利的渴望,加上被城内锦衣卫不断骚扰,内心不安之下,是以做出了一个加速走向死亡的决策;也许,如果王淮之能够坚守初见,固守城池,等待雨季到来,说不定此战兴许有胜利可能,但是主动迎战,分明就是自取灭亡之路。
    当王淮之和祁兴等人共同决议次日主动出城作战的军令下发到左右大营各个将士们的手中的时候,安插在叛军营中的锦衣卫密探们随即就得知了王淮之中计。
    很快,消息传到了沈复和黎平手中,得知消息,沈复和黎平都不敢大意,分出好几路的探子,让他们务必尽快将王淮之打算主动出兵作战的消息传递到萧成手中。
    一直在等待着王淮之入翁的萧成,得到消息之后,也立即进行部署。
    “文宣,今夜你立即赶到莱山做进一步的部署,一定要嘱托打伏击的将士们,沉住气,要等着敌人彻底进入伏击圈之后,再行歼敌。”萧成看着莱山一线的军事地图,连连指出好几个要害之处,命令钱文宣到达莱山之后,重点在这几个地方部署军队,等待战机。
    钱文宣耐着性子听完了萧成的安排之后,却没有挪步,而是请命道:“国公爷,您乃千乘之躯,陛下不能没有你,万一你有个闪失,末将怎么向陛下,怎么向朝廷交代,我看,不如您去莱山,我在这里吸引敌军。”
    钱文宣知道,留下来就意味着要以仅仅六万兵马对战王淮之手中的十余万叛军,况且要将敌人成功吸引到包围圈,没有一场苦战,是很难让敌人上钩的,可是钱文宣不能让萧成冒险亲自吸引敌人,萧成一个人,可比他们这些普通将士要重要呢。
    钱文宣的担心,萧成焉能不知,二人搭档依旧,可谓是彼此一个眼神也都能明白对方的想法。
    萧成十分的感动,不仅仅是为了钱文宣愿意代替自己担当最凶险的任务,还为了二人之间的袍泽之情,兄弟之谊。
    “文宣,别说了,我不会那么轻易死的。”心中感动着,萧成脸上却无所谓的说道:“阎王也想要收我,还得问问陛下答不答应呢,你就放心去莱山等着吧,本国公一定要亲自将王淮之吸引过来。”
    “可是````”
    “没有什么可是,如果明日王淮之见不到我,定然会起疑心,只有我亲自吸引敌军注意力,才能彻底打消他们的疑虑,也只有这样,叛军才能顺利进入伏击圈。”萧成语气沉重的说道:“咱们牺牲了那么多的兄弟,不能再让更多的人做无所谓的牺牲了,文宣,听我的话,去莱山!”
    萧成斩金截铁一般的话语,让钱文宣彻底明白了萧成想亲自吸引敌军注意力的决心,此时,他也不禁为明日战场上萧成的安危担心了起来。不过钱文宣也知道,萧成决定的事情,是十头牛也拉不回来的,无奈之下,他对着萧成磕了三个头,然后留下一句保重,就立即骑马往莱山去了。
    钱文宣一走,萧成又立即召集其余将领,一一安排部署明日作战的计划,等到将所有环节都安排完毕,却已经都是子夜时分。
    ……
    建元元年三月二十九日,此夜无疑是最漫长的一个夜晚,不仅仅是对于即将在天明决战的两军将士,对于关注着这场战争的各方势力也纷纷如此。
    此战,如果朝廷得胜,那么标志着从去年冬天赵扩遇刺开始,朝廷的动荡就要归于平静,相反,此战如果是江南叛军得胜,那么对于帝国建立心怀不满的各方势力,一定会趁机反叛。
    可以说,这将是帝国真正定鼎的一战,也将是皇帝顾同登基之后彻底荡清国内各方势力的一战!
    成败,在此一举,胜负,亦在此一举。
    ……
    “呜呜呜,呜呜呜`”
    一米多长的牛角号,在天明的时候,就在战场上开始激昂;鼓声,更是想要震破天地一样,一声赛过一声。
    在鼓号的声响中,自封为‘靖难’大将军的王淮之在各路叛军将领的簇拥下,缓缓从南昌城中走出,与此同时,东南军的阵列之中,萧成一身银色盔甲,也冲了出来。
    两军交战,少不了主帅之间扯一扯嘴皮子,但是萧成和王淮之两个人,一个看一个不顺眼,一个恨不得立刻让另一个消失,有哪里有什么好心思说什么话,二人甫一碰面,就立即催动麾下兵马,向对方阵营发起冲锋。
    如果此时王淮之处在战场之外,一定会发现今日东南军的进攻方式有些奇怪,看似声势浩大,却似乎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可惜,王淮之醉心于尽快击败东南军,活捉萧成,然后借此向长安城中的顾同示威,又哪里有心思去观察敌人是否正常。
    眼看着两军一交手,相战不过一刻钟,敌军的阵脚就开始变得混乱,隐隐然之间有溃败之势,王淮之心中更加笃定,东南军甚至是长安朝廷出现了惊天大变故。
    觉得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王淮之,当即对着祁兴说道:“祁将军,立即命令所有将士,合围敌军,一定不要放过一个敌人,尤其是萧成,我要活捉他!”
    在王淮之咬牙切齿的声音里,祁兴当即就率领所有叛军兵马齐齐压向东南军。眼看着两军之间的形势越来越明朗化,东南军越来越处于‘溃败’的边缘,叛军众人纷纷心头一喜。
    “冲冲冲,杀光这些王八蛋。”
    “不能让他们跑了,活捉元军,活捉宁国公萧成”
    战场之上,各类声音,此起彼伏,一些疯狂一些的叛军,更是瞅准了萧成的大旗所在,猛烈攻击,大有不捉到萧成就是不罢休的架势。
    如果不是战前萧成做了一系列的动员工作,只怕今天的戏真的会演砸,不过,越是这样‘凶险’,就越显得真实,越是真实,王淮之越是容易上当。
    果不其然,当萧成下令各营将士按照预定的计划依次向莱山一线后撤的时候,王淮之第一个反应就是敌人不行了,要跑路了。
    王淮之怎么可能看着到手的鸭子就这样飞走了,在混乱的战场之上,王淮之大声吼道:“各路将领听着,追击元军,勿使逃走一人,尤其是元军宁国公萧成,抓住此人,我赏银十万两!”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听到十万两银子的激赏,叛军左右人都兴奋了,哪怕是王淮之麾下第一大将祁兴,也为之心动。
    “杀杀杀!”
    英勇的祁大将军,还不知道摆在自己面前的陷阱会是多么凶险,他现在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活捉到萧成。
    是以,如果此时从天空上方去看,就会看到乱糟糟的战场之上,叛军几乎所有的兵力都瞅准了东南军中屹立不倒宁国公大旗追击,为了追到萧成,叛军各路兵马之间,甚至都发生了争抢,有些人,甚至是看到一旁的东南军将士都不去杀,反正在叛军所有人看来,杀十个、一百个普通将士,还不如抓到一个萧成有用。
    如此,萧成就利用自己的身份地位,将叛军不断的吸引,往莱山一线移动,有的时候,怕叛军起疑心,萧成甚至下令减缓一些速度,务必使叛军觉得希望就在眼前被利益蒙蔽了眼睛的叛军将领,谁都没有意识到眼下的危机,是以,当叛军进入到莱山山谷之中,被埋伏在山谷两侧的东南军猛烈攻击的时候,所有人的心头,完全都懵了。
    谁能想到,只有十万兵马的萧成竟然还敢分兵搞伏击,谁能想到萧成以身为饵,吸引敌军入瓠,可是,当这一切阳谋、阴谋大白于天下的时候,对于十几万叛军来说,却已经迟了。
    一声炮响,山谷口的一块巨石,将叛军的退路彻底堵住,没有了城池的阻碍,东南军肆意的利用地势、弓箭、火炮向山谷之中的叛军攻击,不过短短半个时辰,山谷之下,就死伤无数。
    “中埋伏了,我们中埋伏了!”
    恐惧声,在山谷底下此起彼伏,当意识到中了伏击之后,又面临这样强大的攻势,叛军不用吆喝,也都懂的此时最为明智的做法是什么。
    回过身杀回马枪的萧成,看到战场之上越来越多的叛军抱着头,蹲在地上投降的时候,他心中才算是真正的放松了下来。
    “投降不杀,顽抗到底者,格杀勿论!”
    被追杀的一肚子是火的东南军,这个时候终于不用装孙子了,一个个如狼似虎一样,冲进谷底叛军之中,见到手里面还握着武器的,就一刀砍死,有些战士,甚至看到方才追击自己追得最狠的那些人,也都一刀剁了。
    风水轮流转,今年到我家,王淮之以及江南十余万叛军,怎么也没有想到,莱山之下,成了他们真正的墓地。
    
    第535章 捷报频传
    
    “快,六营、七营打扫战场,其余人马,随我入城!”眼见着战场大势已定,萧成立即吩咐各营人马进入南昌城捉拿逆党,倘若跑了陆从贵等人这场仗可就显得不完美了。
    军队有条不紊的稍作整顿之后,就快马入城;不过就在萧成领兵入城捉贼的时候,城内沈复亲自督战,锦衣卫江西、湖广等好几个行省的力量都聚集了起来,此时,正在围攻坚守着高墙大院的陆从贵、郑士铎、吴有良等人。
    “一定不能让他们跑走一个,银子,给我一定要将银子找到!”
    沈复红着双眼,督促着锦衣卫的武士不断向陆府发起攻击,不过陆家人早有所准备,将院墙垒成小型城墙不说,院落之中,更是布下弩车、石炮等重型武器,加上陆府家丁一个个装备优良,倒是将锦衣卫武士的攻击多次击退。
    “侯爷,你确定银子就在陆家?万一陆家也没有这批银子可怎么办?”
    锦衣卫南昌指挥使黎平此时也是急火攻心,本以为银子的事情是一个肥差,哪里料到这批银子像是长了翅膀一样,活生生的就不见了,一想到此时乃是顾同亲自吩咐下来的,黎平就觉得身上压力十分之大。
    “王淮之那里没有找到,除了陆从贵、郑士铎、吴有良,这么大一个南昌城中,又有谁能将这笔银子瞒下,攻,不管怎么样,攻下陆府,抓到陆从贵等人,这批银子,就一定会有下落了!”沈复面色沉静如水,不过心中却是十分着急。说实话,此时此刻,沈复也不敢确定银子就在陆府,甚至,他怀疑银子可能已经被转移出了南昌城,可是不管怎么说,沈复都觉得能够知道银子下落的人一定就在陆从贵、王淮之等人中间。
    就在沈复和黎平急冲冲的攻打陆府之时,在莱山一线歼灭江南叛军,活捉了王淮之、祁兴等叛军将领的萧成此时也带兵进入了南昌城。
    大军一进入城中,城内的各种混乱就立即停了下来。此时还在抵抗的叛军见到萧成的旗号之后,就明白王淮之败了。没了王淮之,谋反自然也就失去了意义,立时,城内不断传来投降的声音。
    对于镇压叛乱有些经验的萧成,见到城中的局面,一边吩咐副将钱文宣领兵接受俘虏和降兵,一边向随军来的文官们说道:“尽快稳定城内情况,但凡发现有趁机谋取百姓利益者,格杀勿论!”
    文官们可不敢对萧成这个用鲜血和人头堆积出来的国公爷的命令有所怠慢,纷纷领了命令,就开始进入府衙,接受南昌城乃至江西行省的治权。
    得知沈复、锦衣卫的兵马还在和陆从贵等人对峙不下,萧成二话不说,就立即下令重兵扑向陆府。
    小小的陆府,在几万大军面前,算得了什么,不过是一个冲锋,陆家的重重防御就像是窗户纸一样的破开在了沈复和萧成的面前。
    陆府陷落,陆从贵、郑士铎、吴有良三人,就像是包饺子一样,一个不落的全部落到了沈复手中。得知沈复要从这些人手中得到银子的下落,萧成也就没有阻拦,同时也将王淮之一并交了出去。
    不过,让萧成和沈复失望的是,陆从贵三人、王淮之、祁兴等叛军将领,对于银子的事情纷纷不说,哪怕是锦衣卫的刑罚都上了,可是最有嫌疑的几个人一就是紧咬牙关,什么消息也不透露。
    “信义侯,不能再折腾了,要是弄死了他们几个人,我可对陛下不好交代。”萧成看着血迹斑斑的王淮之等人半死不活的样子,摇了摇头,对沈复说道:“我们还是先向陛下将南昌城一战的情况报上去,也好让陛下安心,银子的事情,你我多多费心,我就不信,这批银子还能飞走不成!”
    沈复想了想,也觉得萧成的话说得在理,是以就同意了萧成的建议。当即,二人联名向顾同写下南昌平叛大胜的捷报,并八百里加急,送进长安城。
    次日傍晚,身处长安帝宫,等待南昌城一战消息的顾同、陈季常等人见到王淮之等人兵败被俘的消息后,纷纷大喜。顾同更是高兴的连下数道指令,嘉奖作战有功的萧成和沈复。
    不过在欣喜叛乱平复的同时,顾同也为千万两白银的下落感到忧心,毕竟是江南几个大家族十几代人的积蓄,上千万两的银子,关乎接下来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顾同焉能不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