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地主爷-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呵呵呵,到时候我们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徐清笑着道:“小月啊,明天我们去南皮玩一玩好不好?”
“南皮?”小月从徐清的胸膛里钻出脑袋疑惑问道。
“对啊,我来沧州,只去过一次南皮,”徐清道:“就是我们来的那一次,这次离开,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呢,回去看看在我的治理下,南皮怎样么了。”
2017/11/19 7:56:18|45762717
第三章 回京之前(3)
第三章 回京之前(3)
“要是燕苦他们来了怎办,赵璐他正好从南皮来,你却去南皮……”
徐清一个低头吻在了小月嘴上,止住了她的话,一整迷离之后,然后对她道:“他们来了,就让他们等着。”
唰的一天,到了南皮,与此同时,赵璐等人也到了沧州城。但是,他们又被告知要等两天才能见到徐清,虽然不解,不过也听话的住下了。
徐清到南皮,也没看什么东西,只不过在街上走了走。看看第一次来时住的那家店子,掌柜的已经换了,跑腿的倒是没变,不过,见了徐清也已经认不得了。
再看那一面写着“暗夜无边,河流天下”的墙,已经被重新粉刷了一下。原本崎岖不平的街道,已经变得平整干净,歪歪斜斜的房子,满地的野狗都不见了,换成了一排排的小商小贩和熙熙攘攘的人群。
南皮之繁荣,似乎与沧州城不分上下,赵璐有才啊!
尖着耳朵打听,却听见百姓们说,赵璐都是模仿沧州城的发展,利用南皮靠南且是交通要道的优势,打造了一个小沧州。
再看过了商税司,州学等地方,徐清心中只有一个字——“好”。就算是他自己来做,也做不出这么好的政绩。毕竟沧州城的样子摆在那里,而南皮以一个县城的身份能比肩沧州城的繁荣,实在不易。
此时,徐清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地。
下一任沧州刺史,就委任给赵璐吧!
改革的东西,最怕人亡政息,在徐清看来,此时的沧州最需要一个能继续贯彻执行徐清主义的刺史,让时间推动商改的进行,发酵,然后致富,成功,成为典范。然后辐射四周,带动整个冀南进行商业改造,从而达到思想觉醒。
而这一个人选,徐清思考了许久。燕苦和秦时虽然也是徐清主义的忠实粉丝,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他们还不够老成,也不够灵活,不知道因地制宜。若是将来徐清定下的模式除了故障,所能维修者,恐怕非赵璐莫属。
从南皮回来,徐清一路上都在思考沧州的人员调动个安排。除了要考虑沧州的发展,徐清也要考虑自己这些门生的发展,这些人可都是徐清势力的一部分。
海兴县县令燕苦。海兴县虽然穷了点,但是经过徐清指点之后,煮盐业已经勃兴。每年向官府,边疆缴纳大量高质量盐,这对于食盐相对贫瘠的唐朝来说,真可谓大功一件。燕苦只需要熬一熬资历,等到皇帝在“送盐负责人”上看见了燕苦的名字,升迁那是指日可待。
沧县县令秦时,沧县附郭县,官场上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不是英才不到附郭县,到了附郭县不犯大错,必迁下州长史,再无大错,升刺史。可以说秦时的升迁也是不用担心的。
黄骅县令詹增,此人不是徐清的门生,却是前沧州县令中仅剩的一位,也是徐清的崇拜者之一。既然如此,徐清也想帮他一帮,把他发展成为自己的势力之一。
赵璐能贯彻徐清的模式,可是他毕竟是官场新人,如果有詹增这位老人来辅助,那就刚好长短互补了。
如此,就是沧州刺史赵璐,别驾詹增,海兴县县令燕苦,沧县县令秦时。
还剩下黄骅和南皮两个空位。徐清想了想,让韩子棒任南皮县令吧,他是商税司的头头,想必更加能维持南皮的繁荣,不会让赵璐离开后的南皮衰落下来。
还有黄骅县,这里最让徐清上心的是黄骅港,第三条商路的咽喉之处。翻遍了脑海里的所有人,徐清最后把心放在了一个人身上——楚江。
楚江既然是水军的总管,守卫这黄骅港,不如干脆把他提拔到县令的位置,以后在开展贸易和建设港口的时候也不必受地方上的掣肘。
马车跑在新修建的路上,快速而平稳。坐在马车里头的徐清沉思不语,渐渐的眼皮打架,一觉醒来,已经可以看见沧州城的城墙了。
“到了?”徐清察觉到马车停了,撩开窗帘问马车夫。
“老爷,沧州城到了,只是进不去城啊!”马车夫稳住马回到。
“怎么回事?”徐清看看还在熟睡的小月,给她披了衣服,下车打看。
马车夫走到徐清面前,弓着身到:“老爷,城门口太多人了,咱们车大,进不去哩……”
徐清听了眉头紧皱,看城门口的确人头攒动,有没有货车马匹,不知道在干嘛。于是对马车夫道:“你去打听一下出什么幺蛾子了。”
“喏!”
“少爷,怎么了?”小月揉着惺忪的睡眼下车来,靠在徐清怀里问到。
“不知道,我让马车夫去问了。”徐清轻声细语地回到。
这时,旁边过来三个人,看样子是一家三口,他们边走边说:“快走,快走,刺史大人要回京了!”
徐清听了不明所以,转头一看,另一边又有数名老人撑着肚子在走路,看样子已经累得不行了。徐清走过去扶住道:“老人家,这么急着赶路做什么?”
“哎呀呀,小娃娃,你别挡着老夫的道,我要去见刺史哩!”
“不用那么急,歇一歇……”
“也好,小娃娃呀,你不知道啊……”那几个老人道:“老汉我活了一辈子,头一次见到徐大人那样好的官,十几年我第一次整年整年吃饱!”
“没想到啊,短短两年,徐刺史就要走了……”又一个老汉道:“我死之前,一定要去见一见刺史的法身,哪怕下一任刺史是混蛋我也认了!”
最后一个老汉流着泪道:“见一见刺史,就是去了九幽地狱我也甘心了!”
见徐清没有感动反而有些嬉笑,几个老汉不快道:
“小娃娃啊,你们年轻人不懂,我们老一辈才晓得刺史大人是多好的官。东河村柳寡妇,一个人都饿不着,冻不着,世道好啊!”
“告诉你小娃娃,我们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长,就旁边县,隔我们村三十里,就是一个天一个地。哼,还要来我们村讨米!”
三位老人休憩好了,又开始赶路,留下秋风中洋洋得意的徐清。
这就是我做的事!
此时,小月也一脸崇拜的看着徐清:“少爷你可真厉害,以前我还在家的时候,也常饿肚子,要是碰到少爷这样的官就好了。”
“小月,你说真的是我的原因吗?我不过是一介普通人,又不能无中生有,也不能点石成金,怎么能给这么多人吃饭呢?”
小月不解:“少爷,我不懂,我觉得这就是少爷最厉害的地方。”
“呵呵呵……”徐清只是笑,他可不能说我有上千年成功的经验。
马车夫回来了,打听到的事情和徐清了解的一样,百姓们不知从哪里听到了刺史要离开的消息,一个个都沸腾了,要跑过来看一看真容。
古代好官难遇,百姓一旦遇到了和比中了五百万大奖还高兴,在该官员离开的时候会自发的“乞留”,这时上面就会下令让地方官连任,并加以奖励。
只是这个人数有一点太多了,每一扇大门,都有七八千百姓在等徐清现身。沧州城守将不敢全部放进去,于是把城门关了,造成了城门口的拥堵。百姓们也不急,反正是来求见刺史的,又不是来喊冤的,在外面就外面吧。
沧州城内,又是一番景象。
城外的百姓将沧州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城内的百姓就将刺史府给围成了铁桶。
此时,刺史府内也是乱作一团。四个县令,合着牛吃草等人都在刺史府内急得团团转。他们又不敢开门让外面的人进来,万一冲撞了“师娘”和“夫人”可就罪过大了。
好在外头的人虽然热闹,却不激进,到现在来还不曾拍过大门,只不过在门外讨论得火爆。
隔着大门听了一下,里头的的人才知道他们都是来看刺史的。原因找到了,里头的人更加急了,因为刺史大人已经一天不见了!
如何交外头百姓的差?
难道弄个假的出去忽悠?
谁出去?要是被人看出来了还能完整的回来不?
最后,众人一合计,决定照实说。首先,秦时是沧县县令,城内百姓都认得他,故而刺史府外的百姓由他去说服。
秦时一出门,果然就被百姓们认出来了刺史府外跪成了一片。秦时说明了情况,恩威并施,百姓们纠结了半个时辰,都恋恋不舍的走了。
刺史府内众人大喜,于是再一次商讨对策,决定分兵四路,东南西北门各一人,出门劝解百姓回家。城外百姓,除了沧县的人之外,还有来自其余三县的人。好在燕苦等人也是亲民的好官,三个县令一出,也有不少百姓认了出来。
既然认了出来,燕苦等人反而不端着县令的架子,都自称是徐清的弟子,门生。百姓们一听,哦,是徐大人的真传弟子,那不得了,也是好官!
于是,借着徐清的名声,又将各大门口的百姓劝回了许多。可仍旧有许多人表示,要进城去,等着刺史回来。
几个人权衡了利弊,觉得城外百姓已经不多了,而且百姓们也并无恶意,于是开了大门,放人进来。
徐清也才进城了。
2017/11/20 7:22:47|45862864
第四章 就这么走了
第四章 就这么走了
小学生永远不会懂,一件事的结束,就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始,一个人的离开,就是另一个人的到来。
徐清低调地驰入沧州城,在刺史府里头见了四个县令,把在马车上思考好的人员安排一一说了。之所以这样安排的原因,徐清也全部倾吐出来,众人听了也不反对。
当夜,徐清口述,小月书写,把那张空白圣旨一气写下:
“敕曰:沧州新政,功在当世,利在千秋,福泽万民,于国大用。特颁此旨,令沧州新政五十年不改,沧州刺史回京述职。
擢南皮县县令赵璐为沧州刺史,令其守业佑民。擢黄骅县县令詹增为沧州长史,韩子棒为南皮县令,楚江为黄骅县县令……钦此!”
又改用黄纸抄录一份送到河间,一份密报长安。然后将家里早准备好了物资,人员,连夜送到黄骅,只有徐清的家人还没走。
第二天,徐清将圣旨公布出来,全城轰动。接着,徐清与赵璐一起站在城门上,和百姓们见面。当着所有人的面,徐清指着赵璐说,这小子是我徒弟,以后有事就找他,老孙去也!
然后,徐清又把四县县令叫上来,和百姓们见了面。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但徐清显然是不能这么潇洒了的,甚至还有些狼狈。他都不敢和荀雪儿他们一起走,怕百姓围住吓到徐文。就是这样,徐清也只是差一点被追上,上马车时还掉了一只鞋子。
百姓们捡到这只鞋子,如获至宝,争相传言,这是徐大人留情在这里。然后恭敬地捧着送到了最近的徐公庙,那徐公庙的庙祝惊喜坏了,杀了牛羊猪三牲祭拜一番才把那只鞋子迎进庙里。事实证明,他这么做是有回报的,往后一百年,他这家徐公庙的香火要占了沧州的一半!
一路上,徐清也不得清闲,路过黄骅的时候,百姓们夹道相迎。
前徐大刺史亲切地和围观群众招手致意,一边扯着袍子掩盖自己的一只没有穿鞋的光脚,一边微笑着对围观群众道:“百姓们辛苦啦……”
一天的路,徐清绕来绕去,“一波三折”走了两天半。到了黄骅港,徐清感叹道,早知道就连夜走了,还搞这么个告别仪式简直是自作自受。
徐清的打算,是从黄骅出发,一直沿海岸走,直到苏杭那边上岸。然后再游历湖广,去江州打尖,在川蜀玩耍,再回洛南休息一两个月,最后去长安。也许时间不够,那么四川和江州就不要去了。
要出发的时候,楚江却来劝到,近来海风不定,恐怕不好出航,等二三日就能走了。
关乎小命,徐清没有不上心的,等就等吧。左右无事,徐清想着黄骅港离海兴的盐场比较近,一时兴起,便骑马过去看看。
刚到海兴,徐清就惊讶了,原来不过架几口锅熬盐的盐场,如今已经有了绵延几十里的方块盐田。徐清记得当初没有教他们晒盐的啊,果然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尽的。
徐清骑马走过,正在盐田里忙活的盐农走了过来:“哦呵,客人来买盐?”
“怎么卖?”
“现捡的五文钱,慢熬的加二文钱薪火。”
“不买不买,你这里太少,我要多的……”
“客人要称石,去那头,有盐库!”
“多谢多谢。”
徐清轻夹马腹,噔噔噔地离开了。走得不远,又看见一片被翻开却没有种植痕迹的土地,地里有几个农夫在行垄,扒沟。
上前打听,原来以前这里是沙地,后来有许多改造浅盐碱地时挖出来的土都被运到了这里,于是有的农民趁着无事,把土扒开,平整好,挖了沟,这样等雨一下,就能将土里的盐分洗掉。沙地透水性好,就算不挖沟,也能将盐分沉到最底下。
徐清问农夫,既然土被运到了这里,那改造的盐碱地肯定不远吧?
不远,你骑马往那头,一鞭子就到了。
徐清看准了方向,响了一鞭子,一溜烟跑走了,留下那农夫嘟囔道:咦?这个官人的马怎么跑得这么快?
一鞭子的结果就是,徐清错过了一块改造地,却拉不住马,只能紧握缰绳,让马自己乱跑。
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倔马不听徐清的话,却带着徐清到了一个交叉路口。这路口此时正在赶集,摆了好几十个担子,有上百人在肩挑手提赶集,却没有代步的牲畜,看来都是附近的村民。
忽的,赶集的人群里一阵“啧啧”称奇的声音,然后又是一声齐呼:
“哦!”
徐清心里一动,难道是有人变什么戏法?也好,去看看唐朝有什么戏法,想必也比较低级,一看就破……
“哎呦呦,这东西是什么做的?”
“哈哈,不瞒你们,这东西在放地上用铲子砸都砸不破,火也烧不毁。”
“噫,哪里有火烧不破的东西?!”
“不信你们看!”
徐清听那对话心里大惊,忙下了马查看,只见那人那火把在一块什么碎片上烧烤,来回转了几十圈,再往水里一扔。如果是铁一样的金属,烧了这么久,扔进水里,肯定会发出“呲呲”的声音。
可是没有……
徐清面色一冷,踏破铁鞋无觅处,原来东西在这里。徐清问:“你怎么找到的?”
“哈哈,说来也巧,我去沧县看亲戚,路上遇见两条大蛇捉人,当时我们人多,用火吓了吓,救下一人,这块东西就是救命的恩酬。”那人侃侃而谈:“放心吧,一不偷二不抢,只要一两银子就出手。”
“吓,一两银子,我还不如多买几把锄头回去哩!”围观的百姓顿时没了兴趣。
“去去去,一群乡巴佬!”那人笑呵呵走到徐清面前:“这位小爷,您看看,这可奇物呢……”
徐清摆摆手,连说不要,骑马就走。
不是他不想要,而是太诡异了,他在山里找东西没找到,却被这个人无意中得到。又在徐清一个人出门的时候刚好冒出来了,还刚刚好在这个不知名的小集会里遇见。
难道其阴谋?
要不是他骑的那一匹马是老伙计,不然徐清都怀疑这匹马也在参与这个阴谋。徐清不敢再到处乱窜,不惜马力,沿着官道一路驰行回了黄骅。
事实证明,徐清是多想了。
两个时辰之后,暗河将那卖碎片的人捉了回来,一番调查之后,那人的背景,目的,都清楚了,就是一个小商人。碎片留下,拿钱走人。
徐清拿着碎片和原来的那一块比较,小了些,裂纹合不上,但材质一样。明处和光,暗处发亮。他把碎片锁在盒子里头,生怕再做什么噩梦。
过两日,天稍和,徐清在黄骅港里头挑了一条不大不小却很平稳,看起来也较新的船。然后把粮食,银子,淡水都运上船,又绑了粮只小船。点了几十水手,加上一部分暗河的人,一部分亲兵,拢共一百人,就此扬帆起航。
没有人挥手,没有人送别,就这么走了。
本来赵璐他们还想送一送的,可徐清连近在黄骅的楚江都没通知,就启航离开了。
这船有三层,第一层从甲板算起。甲板是所有人共有的生活区域,甲板之上有两层,第二层的房间算是徐清和众女的住房。最上面,只有一个顶房,是徐清放一些私人物资,还有看风景消遣的去处。
众女第一次上船,显得有些紧张兮兮,徐琪还好,她从辽东回来的的时候坐过船,不仅不紧张,反而坐在徐文旁边安慰道:“小坏蛋,姨娘在这儿呢”。
海浪翻涌,船起伏不定,在港口边上绕行了几圈,发现众女的适应能力还不错,没有一个人晕船。倒是有几个暗河的人晕船了,用小船载上岸,再换来几个不晕的。
暗河成员一分为二,一部分在船上保护徐清,一部分走陆路。走陆路的人也分为好几部分,有去苏杭铺路的,有沿着海岸随时准备处理紧急事务的。
杨成杨信也分开了,一个在船,一个在岸。
为了防水,除了浆室,其余甲板之下的房间非常密,又如同蜂窝一样小。水手和暗河成员一起住。不过徐清船上的人少,他们能分到一人一间,或者两人一间。又要轮班,故而大多数算得上一人一间。
但甲板之上,徐清住的就不同了,一间房子比得上下面的三间。就这样,徐清和众女都有,还有**业和杨成也都有。
至于饭食,大家吃的都一样。徐清知道船上容易得坏血病,故而买了许多江南过来的橘子。每人每天一只,有点酸,但是维c足。
船上难得起火,一天两顿吃冷食,只有晚饭才抛了锚艰难的架火煮一锅粥,当然是加肉加蛋加菜的大杂烩粥。
徐清这边偶尔还有私货,肉干糕点限量供应。除此之外就是淡水了,船上的淡水只够用三天的,要每两天派人上岸取一次,顺便和陆路沿途跟着的暗河通气。
三天的储水量,为什么两天就用完了?因为甲板下住的人不洗澡,甲板上的人要洗澡,这一洗澡就用掉了吃用一天的水!
享受着阶级带来的优越感,一开始徐清还是拒绝的,后来就沉浸在了海风拂过脸颊带来的清爽之中。
2017/11/21 10:25:21|45954682
第五章 嘿吼嘿!
第五章 嘿吼嘿!
却说徐清离了黄骅港,沿着海岸航行,不敢偏得太远,也不靠得太近。太远怕丢了,太近怕撞上暗礁,远远瞧去岸边只有一条细线。
走了五六日,徐清只记得向南走了许久,昨日才变成向东航行,如此便知,乃是从河北到了山东。
上午,船上刚吃过一顿饭,开始航行。起锚,看风,风不大,上浆。
水手长领着大家下浆室划船,甲板之下又开始了高歌:
水手长起了个头,扬声唱到:嘿呀呀嘿嘿!
众人把浆吃入水中,身子往后一趟,把住了浆柄往前一推然后吼道:嘿嘿!
水手长再来一句:嘿呀呀嘿嘿!
众人重复之前的划桨:嘿!嘿!
水手长换了个腔调:清风吹来凉悠悠?
众人仍然是:嘿嘿!
连手推船下沧州!
嘿嘿!
有钱人在安稳坐?
嘿吼嘿!
那知穷人忧和愁,
咿呀嘿!
水手本是苦中苦,风里雨里走码头……
嗨扬吼……
随着号子的一句句吼出,船朝着东方行进起来。徐清站在上头听了微微脸红,有钱人家中坐不就是说的他?不过他不能让水手们不唱了,像这种号子可不是单单娱乐的。体力劳动者的体内会憋有气,吼一吼把气送出来,不至于伤了内脏。
走了小半个时辰,微风渐渐的起了,虽然不大,好歹也是顺风,徐清让众人歇息,升帆让风力替代人力。
看着船航行的速度,竟然和所有人齐划桨的时候差不多,徐清不由感慨,人难胜天啊。
好景不长,风再一次熄了火,徐清不忍让大家划船,干脆抛锚停下,放下小船说:“今天打几条鱼吃!”
“哦!”众人齐呼,把船拖下水,又是递网,又是递竿,有打渔经验的水手被当成了宝贝,把网交到了他的手上。没有经验的如徐清这等菜鸡,就只拿一根小小竹竿外加棉线一条。就这装备,徐琪都有。
众女不让徐清下船,只让他在甲板上放钓。甲板离海面就有三四米高,能钓到什么东西,徐清也不过是拿着竹竿搅和海水玩罢了。
小船离开数十丈远,撒开了网,等待收获。渔网浮在海面上,小船又离开几步,船上的人坐了下来,拿出钓竿一边等待一边钓鱼。
徐清这边,五米棉线扔下去除了缠上来几根海藻,再无他物。索然无味,又在众女面前没面子,果断放弃了钓鱼的念头。
这时,徐琪却身子一倾,大喊道:“徐清!有大鱼!”
徐清扔下钓竿,忙抱住了徐琪,钓竿猛然一动,差点把两人扯到海里,还好钓竿上绑着的是棉线。“蹦”的一声就断了,把徐清徐琪甩在船侧板上。
旁边的人看了这一幕,都吓了一跳,看到徐清还在船上才松了一口气。都过来看海里骂道:“什么畜牲力气这么大!”
“徐琪,你咋不松开,差点被鱼给钓了。”徐清惊魂未定,埋汰起徐琪来。
徐琪哼着鼻音不客气回到:“哼,你力气不到,火气不小嘛!”
“呃……”徐清正欲反驳,只听见旁边的人连喊大鱼,大鱼!
“哦~这么大一条,得吃多少天?”
“呆子,还想着吃,小心被鱼吃了!”
“这鱼,得有好几头牛大吧?”
徐清眼睛一扫,我的天啊,这哪里是大鱼,这是鲨鱼,大白鲨!
是不是大白鲨徐清搞不清,但是那露出水面的背鳍肯定是熟悉的。鲨鱼微微露出水面,身形庞大,足有六米多长。这鲨鱼游过船边,在徐清眼里就跟秀肌肉一般,关键是这肌肉秀得还真有用。
看鲨鱼走得远了一点,徐清把外出打渔的人招了回来。渔夫过来了,听众人的描述之后,恍然道:“原来是鲛鱼啊,那家伙确实猛。”
“你认得?”徐清反问一句,沧州的百姓多不出海,能驾船的少,能打渔的更少,没想到居然有人认得鲨鱼。
渔夫看见徐清在,顿时不敢托大了,忙低头道:“小的认得,以前岸上冲上来几只,听老人这么喊的。”
“哦哦……”徐清见渔网被拿回来了,眼睛一瞟,马上有人拉过来,然后道:“大人,这一次撒下去不久,只有这些东西……”
只见一些花花绿绿的鱼给拾掇出来,徐清一个也不认得,摆摆手道:“哦,你们拿去吃吧,认清了吃。”
“这……多谢大人……”众人虽然犹豫,不过想起海鲜是“贱食”,这前刺史大人怕是只喜欢捉,不喜欢吃吧。这些人蹑手蹑脚走上来,蹲着挑鱼。鱼不多,若是所有人吃,只够闻一闻气的。
黄诗梅扫一眼,哎了一声,叫住了他们拾鱼的手,指着一尾鱼道:“这条拾掇干净,给我留着……”黄诗梅与这些人说话的时候还是带着贵小姐的气息,高高在上。
“哦哦,夫人好眼光,这条鱼味道最鲜!”手脚快的忙捡起来,敲晕了,破腹取脏洗赶紧捧过来。
徐清问,这鱼你吃过?黄诗梅之前的贵气全部消失,换成柔气轻声道,以前之吃过晒干的,鲜的倒是没吃过,这叫秋刀鱼。
好啊,今天尝一尝诗梅的手艺,徐清嘿嘿的笑。
鱼放在了甲板上,黄诗梅蹲了下来,点了点鱼头,鱼微微颤动一下,她惊得马上缩回去手。听见徐清的话,回过头看着他,意思是“尝我的手艺,开什么玩笑?”
于是,徐清就被撵到了厨房。小半个时辰之后,一盘香煎秋刀鱼被端了出来,外酥里嫩,香气扑鼻。
吃完了鱼,海面依旧平静,没有一丝丝风。这是十月末,应该是北风不断的时候啊,可现在一丝也没有,好生奇怪。
不仅没风,徐清还感觉到了闷热,不,只是很闷,感觉呼吸不顺畅。走到外头,天上的太阳明晃晃,很低很斜,没什么温度。
水手长看大家歇息得差不多了,请示徐清要不要人力划船。他说这也许进了湾,风才这么小。干等着也不是办法,徐清下令人力划船。
可是,他不知道众人杀鱼的时候把血液都倾倒进了海里,这些血腥味,靠着海水已经四散开来了。
这个时候的海洋,没有遭到人类的过渡捕捞,鱼类丰富。可正因为如此,海洋掠食者也极为多,掠食者之间的竞争也比后世要大的多。
一滴血扔下去,让多少饥饿的掠食者开始疯狂。
不一会儿。
“哥哥哥快出来看!”徐琪一阵风似的跑到徐清房间,满脸惊恐。
“怎么了?”徐清防备的看着徐琪:“这次你可别想趁机耍流氓了……”
上一次徐琪偷偷摸摸进来,竟然是为了量一量徐清的腿长。那条腿?不知道……也不知道这小妞哪里学的这些龌龊东西。
“不是不是……”徐琪缓了一口气,:“那边那边有仙岛!”
徐清蹭的起来:“仙岛?难道到了蓬莱?”
跑到了外头你看,发现船上面所有人都在张望。船边上站满了了人,徐清只得踮着脚看,只见远处的天空上,也不算天空上,只是浩渺的海面上,高高矗立着一层层奇峰,层层相连,高峻险要,忽隐忽现。
转眼间,山上面一下子出现了城郭台榭,就像人口稠密、建筑宏伟的城池,看那一股子气势,像几十万户人家鱼鳞般在里头生活。
佛庙、道观在街上分布,有烟气在庙里头飘出来,两扇城内清晰的半开半合,甚至上面的门钉也看得清清楚楚。鼓楼像两翅一样坐落在城池的左右,屋檐边的饰物很华丽,精巧。
海市蜃楼!徐清在心里惊讶,他虽知道这玩意儿不是什么仙岛,但是他毕竟第一次看见不是?
一下子,和众人一起看得痴了,又见海市蜃楼里的城池慢慢的缩小范围,变成了一座大楼,一层房间,然后慢慢消逝。
“啊,仙岛走了!”
徐琪一声清脆的声音响起,众人回过神来,交头接耳起来。
“哎呀呀,听说刺史大人是神仙转世,呃……”
“难道海里的神仙看见了刺史大人,请刺史大人上去喝茶?”
“呐呐呐,没想到我等也有仙缘啊?”
“哈哈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