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征战天下第1部-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毕竟,这两个人都是微末布衣,起于草莽之间,最看重的莫过于从此鱼跃龙门,光宗耀祖,福泽子孙,让自己世世代代过上贵族的生活,而不再做升斗小民,受官府的压榨,做牛做马低人一等,他们极力希望编入风雨军的大部分原因也正在于此。因此,风雨这样对他来说的举手之劳,顿时遂了他们天大的心愿,一时间让两人对风雨感激不尽,也消除了对于目前不能正式编入风雨军的疑虑。
「风……风侯,末将还有一个不情之请!」
一直默默寡言的盖憎天,可能是因为今天初次见到风雨,所以他在感激的同时,涨红着一张黑脸,有些忐忑的试图提出自己的要求。
「盖将军请讲!风雨也是一介寒士起家,在这里没有那些豪门大族的规矩,所有的人就如同一家人,千万不要生分了!」风雨急忙诚恳的说道,他对于这个勇冠三军,能够击败梅文俊,甚至其武勇被拿来和自己宠爱的妹妹蒙璇并肩同列的猛将,实在很有兴趣。
不同于其他藩镇,由于出身名门,自命不凡,往往在自觉或者不自觉中,设定了许多繁琐的规矩,以显示自己的高贵;风雨待人处事,一向非常随和,不喜欢摆架子,反而同这些出身贫寒的庞勋旧部非常合拍。
事实上,风雨这种不拘小节的待人处事的风范,也正是促使天下众多英才相继归顺的一个重要原因。以至于当时虽然燕南天掌握着圣龙的正统,令狐家族依然拥有着天下最庞大的财富,皇甫世家、公孙世家也都是古老而高贵的家族,拥有着不凡的实力,然而无论是尚兴、盖憎天等庞勋的余部,还有耶律、拓跋这些异族,或者是朱大寿、白起这样官场的落魄失意者,却终究还是选择了风雨作为投靠的主公。
如今,盖憎天更是在风雨这样的鼓励下,不顾尚兴的眼色,跪倒在风雨的面前,激动的说道:「原本属下的兵马除了那些精壮男儿之外,还有无数老弱妇孺。虽然日前属下和尚兴将军对这些老弱妇孺作了遣散,但是仍然留下了近十万之众,都是无家可归,无依无靠。他们都是多年跟随在庞王……庞勋之后,如今由于战乱,土地荒芜,要是就这样弃置不顾的话,势必九死一生,属下心中不忍,还请风侯开恩,给这些乡亲一条活路吧!他们也都是圣龙的子民啊!」
风雨不由一楞,这么多人口,而且多是一些老弱,没有什么劳动力,除了增添口粮之外别无用途,如何安置的确是一个大问题,搞不好就变成了自己的一个负担,所以他的第一反应是断然拒绝。但是当他看到盖憎天那满脸祈求的神色,尤其是他最后一句「他们也都是圣龙的子民啊」,风雨的内心不禁深深的被触动了。
的确,千百年来征伐杀戮,成就的是帝王将相的万世英名,而承受着妻离子散、土地荒芜、家产一空、生死威胁的,却是那千百万勤勤恳恳耕耘、养活着这些英雄的帝王将相的普通百姓,无怪乎有人悲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风雨心中一软,想到了自己这些年来频频用兵,虽然是为了保家卫国,振兴圣龙,在领地中也极力推行仁政,但是如此烽火连天,说到底还是苦了那些天下的黎民,就像自己如今所在的锦州,有许多苦难还不都是自己出于保全自己的战略高度考虑,将之转嫁到了锦州军民的头上?
这样想着的风雨,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终于坚定的说道:「请盖将军放心,风雨军的建立,乃是为了圣龙的振兴和天下百姓的安生,若不能够扶助圣龙的子民,风雨又有何面目面对千百万忠心追随的将士呢?我会让高凤阳大人抽调出钱银和粮草来,接济这些民众。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只要是在我风雨的辖下,就绝不允许让我们圣龙的子民,因为饥寒和生活的困顿而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的!」
「多谢风侯!」
风雨此言一出,不仅是盖憎天,连一旁的尚兴也激动的跪了下来,为这些百姓向风雨道谢。因为他们清楚,如果换了其他藩镇,是很难会在当今各路群雄彼此窥视、牵制的关键时刻,做出这样削弱自身实力却基本上没有什么好处的决定的。
「两位请起!」
此时,风雨则急忙快步向前,扶起了两位部下,尤其是看见盖憎天,此时的他,威猛中透着憨厚,浑身上下散发着的却是一层浓浓的乡土气息,哪里是什么身经百战,令敌人为之丧胆的将军,分明就是一个朴实无华的农家子弟。
其实说到底,庞勋的部属中,又有多少人原本不是那勤劳憨厚、与世无争的百姓?即使是庞勋,曾经也不过是奉公守法的小军官,如果不是真的走投无路,又有谁愿意冒着杀头的危险来铤而走险呢?
可惜啊可惜,堂堂圣龙帝国的君王和将相,为了自己所谓的尊严、高贵和奢靡的享受,竟然逼得这些老实的百姓揭竿而起,实在是鼠目寸光!难道他们不知道如果没有了这些民众,那么帝国的奢华和富贵,全部都会在顷刻之间化为乌有,成为水中之月、空中楼阁;而他们这些自命不凡的贵族和豪强也会变作过街老鼠,朝不保夕吗?
想到这里,风雨在心里轻轻的叹了一口气,认真的对尚兴和盖憎天说道:「风雨虽然不才,但也是出身于贫寒,深知民众疾苦,如今连年征战实在是迫不得已,但是风雨心中真正的所愿,却是让我神州从此国泰民安,百业兴盛,回复当年的盛世雄风,外无侮我之敌,内无苛政重捐,让我子民世代富庶,永无兵革战乱之危!此心此愿,唯天地可鉴!」
「末将愿效鞍马之劳,全力辅佐主公达成此心愿!」
尚兴和盖憎天对视一眼,纷纷再次跪倒在地,向风雨许下了忠诚的诺言。
可以说,两人最初决定投奔风雨,还只是因为走投无路,希望依附在一个强藩麾下;而刚才风雨的加官进爵和亲切怀柔,也仅仅是让他们对风雨本人有了好感,更多的还是出于拿人钱财为人卖命的想法;但是如今,风雨的这个决定却终于使得这两位圣龙帝国曾经的叛逆者,下定了决心誓死效忠。
同时跪倒在地,向风雨表白心迹的还有在场的所有人员:蒙璇,李中慧和金岑,他们都因为风雨的这番话而感动。
「风侯,你真的要接济那些百姓吗?」当酒宴散去之后,李中慧有些担忧的向风雨询问道。
十多万老弱妇孺的生计,这绝对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负担,而且几乎没有任何的回报,尤其是在眼下各路藩镇摩拳擦掌、随时都有可能再次发动战争的情况下,这么做无疑是在削弱自己的实力。
更重要的是,虽然这两年风雨军发展得很快,利用西征印月和坐观中原大战而累积了不少钱财,但是在内政方面的开销以及情报组织和军队的建立,数量也是非常惊人的。尤其是最近,由于印月方面开始停战,地盘也不再扩大了,不可能再像一开始那样横征暴敛了,而中原的基本停战,也流走了不少钱币,正处于赤字大幅度直线上升的时期,收入远远跟不上付出。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再支付这么一大笔钱粮,实在是很不值得。
「我想过了,这件事情虽然会对我们近期产生困难,但是从长远来说是非常有利的。毕竟,如此一来,可以更大程度的宣扬风雨军的仁政爱民,争取民心,突现我们和其他藩镇的不同,这可是千金难买的。更何况这样一来,能够让尚兴和盖憎天这两员大将心甘情愿的归顺,光这一点,我就觉得也不冤。」
不胜酒力的风雨由于多喝了一点,有些头疼,当下摇了摇脑袋,揉了揉太阳穴,对李中慧说道:「我想这么做,让一部分乡亲迁居到凉州和锦州来,剩下的则就地耕种荒芜的土地,向风雨军其他地方一样,实行耕战制度,自力更生。毕竟这里乃是神州的起源之地,曾经富饶肥沃,虽然如今经受了战争的摧残,但是只要大家众志成城,应该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而且这样一来,我们的负担也应该不会有想象的那么重。」
「好吧,那就这么办吧,只是高胖子恐怕又要心痛了!」
看见风雨既然主意已定,李中慧也不再多说什么了,反正这是高凤阳头疼的事情,只是想到那个肥肥的守财奴马上将会在听了这个决定之后捶胸顿足的样子,她就忍不住掩嘴娇笑了起来。
醉眼朦胧的风雨看着爱妻笑得花枝招展的样子,不由心中一荡。平日里,李中慧一向是非常端庄的,在将领和官员们的面前,都是保持着威严的架式,令人不敢放肆,即使是在风雨的面前,尽管结婚多日,也是非常的保守,彼此间谈论严肃的军政大事的时间,远远多于平常夫妻恩恩爱爱、风花雪月的光阴,不过两人倒也是其乐融融。像这样偶尔会露出的小儿女模样,真的是极其难得。
所以,今天在微微的醉意之下,风雨看着妻子露出了如此娇态,突然感动血液冲涌,当下摇摇晃晃站了起来,一把将娇妻拥入了怀抱中。
「大哥,玉门关来了急报,啊……」
可惜,良辰美景奈何天,关键的时刻却遭到了无情的干扰。作为罪魁祸首者的蒙璇,无辜的吐了吐舌头,涨红着小脸,却还是没有忘记偷偷的给因为被抓住现行而同样娇羞难当的美女扮了一个鬼脸。
「发生了什么事情!」
幸好,首先镇定下来的风雨,立刻恢复了常态,大声的转移话题,为妻子解围。
「是血衣卫的密报!」
蒙璇撇了撇嘴,显然没有把兄长的威严放在心上,但还是乖乖的把一个密封的竹筒交到了风雨的手中。
风雨迅速的撕开封条,快速的浏览一番之后,交给了李中慧。应该说血衣卫的效率不错,将这半个多月来秋里在西北前线的一举一动,甚至包括了和银玲公主的床笫之事都交代的详详细细,让李中慧和一旁好奇的凑过了小脑袋的蒙璇,顿时看得满脸通红,连忙啐了一口,将之扔到地上。
不过,李中慧很快就回过了神,向正在一旁暗暗好笑的风雨皱眉问道:「根据密报,秋里在前线按兵不动,整日里花天酒地,这可不是好事情,我看你还是下一道命令斥责一下吧!」
「是吗?你真的这么认为?别忘了,我们风流的秋大帅不正是用了这个策略,拿下了酒泉和总寨两城?」风雨悠哉游哉的说道:「前方辛苦,将士用命,我看还是给他送一车美酒,外加十位能歌善舞的美女,慰劳一下前方的将士们为好!」
「什么!」
擅长心计的妻子和骁勇忠诚的妹妹,突然有志一同的杏眼圆瞪,盯着风雨,让可怜的定凉侯心里一阵发毛,突然发现一个真理:原来女人有的时候是不喜欢用大脑来思考问题的,同时也会很不讲道理!
……
第八章:夺玉门关
相对于风雨军的悠然自得,玉门关的呼兰守将翰鲁可就有些坐立不安了。
他原本是呼兰东路军团鲁固麾下的一名副将,虽然身经百战、久历沙场,但是说到地位自然不如在凉州大战中被韩让斩首的鲁固,更是远远比不上已故的哥舒行文。没想到也是时来运转,不知道什么缘故,最近一年呼兰大军的主力不是东移就是西去,几名重要的将领或者马革裹尸,或者在政治斗争中身败名裂,剩下的也另有调派,因此让他得以成为负责监控风雨军和圣龙西北方向的呼兰军团的统帅。
翰鲁知道论到调兵遣将、运筹帷幄,自己是远远不如哥舒行文统帅的,论到驰骋沙场、冲锋陷阵,自己也不如前任的上司鲁固,尤其是在半个多月前伦玉关下兵败之后,他对于风雨军的这次出征,更是小心翼翼,谨慎有加,不敢有半点懈怠。
由于这次哈尔里克汗正在猛攻鄯善城,准备一举灭亡鄯善,呼兰这一带的大部分兵马都被调过去了,他手头不过是四、万军队,远远不如风雨军,所以他甚至都没有认真去死守酒泉和总寨,从一开始就打定了主意,要依仗玉门关这座坚固的名关,来抵挡住风雨军的进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果然,尽管这两天城下的风雨军攻势猛烈,但是呼兰军凭借着坚固的玉门关防守得也不错,几天下来让风雨军除了在城下丢失了几千具尸首之外一无所获。
然而,不同于部下们的兴高采烈,一种不安的感觉却总是萦绕在翰鲁的心头。在他看来,虽然风雨军的用兵中规中矩,但是未免太正统了,只不过是一般将领发挥的水准,和自己领教过的风雨军第二号人物秋里应该发挥的水准,实在相差太远了。尤其是秋里如今一心忙着和那个鄯善王献上的银玲公主作乐的行为,不能不让人联想到就在几天前,正是这个狡猾的家伙,在麓城表面上无所事事,却暗中偷袭酒泉的前科。
而且这几日,风雨军竟然在城外挖起了一道道堑壕,并将翻起的泥土仔细的加固成了一道土墙,也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最初,他还以为这是风雨军想要实施坑道战,把地道挖掘到城内,没想到连续几日在城中的监听,以及派出细作的打探,得到的结论就只有一个:风雨军根本没有准备挖地道,反而倒是像要在城外铸成一道防线,长久守备下去。
这当然是匪夷所思的,因为玉门关不同于其他城池,它傍山而筑,风雨军根本不可能将其四面围困住,虽然丢失了酒泉和总寨,也不过是将兵力更加集中而已,至于城中的补给充足,还可以通过西面的昌马和新民堡源源不断的运送过来。
翰鲁的直觉意识到这里面一定有什么阴谋,但是他实在无法想明白。
「启禀大帅,我军又截获了鄯善王求援的信件,看来鄯善城已经粮草告罄,危在旦夕了。等哈尔里克汗回师,一定要让圣龙人好看,杀他个屁滚尿流,知道我们呼兰的草原健儿可不是好欺负的!」
这个时候,部将们因为查获了鄯善王的求援信,认为战局已定,不由兴高采烈的纷纷发表着自己的高见。
这些天,翰鲁为了谨慎起见,特意加强了玉门关附近尤其是一些小道的巡逻,并且派遣细作潜伏于风雨军的军营四周,连续截获了类似的信件十余封,再加上围攻鄯善城的友军也同样送来了相当乐观的情报,以至于连原本还有些怀疑的翰鲁,如今也对鄯善王很快兵败的消息确信无疑了。
可是,秋里会就这样坐视不理吗?
翰鲁的思绪又回到了原先的起点,不由紧皱起眉头来。
玉门关易守难攻,像秋里这样的进攻,根本不可能在短期内拿下玉门关的,如果不是想用诡计夺取玉门关的话,那么要想救援鄯善城,根本是天方夜谭,除非他……
除非他绕过去……
翰鲁心里面突然一动,想到了这两天出了查获鄯善的求援信之外的另一个收获,那就是根据逃回来的呼兰被俘士兵和派出去的细作报告,风雨军正不断的派人四散砍打柴草,寻觅路径。
这个消息原本并不放在翰鲁的心上,因为从小路前进,一方面路陡难行,另一方面只要派一支伏军截断粮草,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大败对手了,可以说是非常危险的一招棋,为正统兵家所不用。但是如果鄯善城势危,而秋里又急着救援他的那个送上门来的老丈人的话,事情就不一样了。毕竟,从私底下说,银玲公主一定会在枕边吹风要求秋里救援鄯善城,而从战略上讲,风雨也不会允许好不容易天上掉下来的这么一个大有用处的盟友就这么完蛋了,这样既没有面子,又会蒙受重大的战略损失。
再联想到风雨军挖好了一道道的堑壕和土墙,所有的讯息在翰鲁的脑中综合起来,终于形成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思路:风雨军是企图从玉门关四周的小路绕过去,然后一路兵马利用挖好的堑壕堵住呼兰人东进的道路,另一路人马则乘虚袭击玉门关西面的昌马和新民堡两座城池。这样一来,难以攻打的玉门关就成为了根本不需要攻打的城池,风雨军大可以浩浩荡荡的救援鄯善城,同时则兵不血刃的把玉门关中的呼兰官兵活活困死。
好毒啊!
在不动声色之间调兵遣将,本来就是秋里的拿手好戏,翰鲁是越想越觉得自己推测的不错,在冷汗之后,却又掩饰不住兴奋。尽管秋里擅长偷袭,但是任何偷袭战都是需要承受巨大风险的,而且如今既然已经被自己看破,那么又有何惧之?
于是,翰鲁嘴角泛起了冷笑,悄悄的对手下的部将布置起来。
秋风瑟瑟,西北十月的夜晚,无疑是寒冷的。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支圣龙的兵马正人衔石,马去铃,从风雨军的大营里出来,快速而又悄无声息的走上了一条羊肠小径,向北行进着。只是这条道路实在太狭窄了,队伍无法迅速通过,到了路口之后就只能一次走两个人,以至于整个队伍犹如那一条蜿蜒曲折的长蛇,在夜幕下不停的扭动着。
却见一名年轻的将领,玉面无须,眉宇清朗,不怒而威,正骑着战马在队伍中央前行,一面绣着大大的「秋」字的军旗在头顶上方随风招展;跟随在他旁边的是一个全身戎装、银盔银甲的女将,虽然看不清模样,但是在军旅中却显得格外的英姿飒爽;后面紧随几步的是一个中年文士,不过比起前面那对金童玉女般的人物而言,他却是相貌猥琐,仿佛是一个落魄而又势力的文案师爷,如今骑在一头矮小的毛驴上摇头晃脑、得意非凡的样子,更是让人有一种狐假虎威、小人得志的感觉,滑稽而可笑。
在这一行人走上那条小道没有多久,就看见一队长长的车辆,足有百多辆之多,在「吱呀吱呀」的声响中,缓缓的从风雨军的大营里出来,也走到了这条小道的路口。
就在这个时候,只听见一声声震天动地的擂鼓声响起,四下里突然出现了无数呼兰兵马,手舞着大刀,呼啸着杀了过来,手起刀落,鲜血飞溅,人头飞舞,不多时就涌向了车仗处,欲图抢夺。
「呼兰人听着,你们中计了,降者不杀!」
却听见一声清脆的锣声,掩盖住了夜色下的厮杀声,一员大将从风雨军的营寨里杀出,正是秋风军的统领秋里,而先前走过的却仅仅是一个容貌相似者的假扮。
与此同时,东面也杀出一员中年大将,文质彬彬,儒雅风流,却是拓跋家族的统帅拓跋山崎,他正统率着大约一万余人冲杀过来,长枪如林,尤其是在眼下地形无法充分展开的情况下,正好是骑兵的克星。
而北面,那位银甲银盔的银玲公主,也已经手提双刀,拨马而回,指挥风雨军的将士,发射出如蝗的箭雨,洒向在路口车仗前密集的呼兰将士,顿时让呼兰军队人仰马翻,倒下了一大片。
「撤退,快撤!」
翰鲁脸色苍白,知道自己中计了,立刻下令撤退。虽然西面玉门关的方向竟然没有风雨军的阻挠的确非常奇怪,但是此时他也无暇细想,很自然的第一意识就是逃回城高墙厚的玉门关。
撤退还算顺利,这也算是一道最顺应人心的命令。发觉中计之后,呼兰将士很自然的想到确保撤往玉门关的退路,只是碍于呼兰严整的军纪,不敢擅自逃跑罢了。而在主帅终于下达了撤退命令之后,所有的人也就有志一同的向西杀去,好在呼兰军队军纪严明,还不至于因此而引发溃散。
另一方面,风雨军也只是从三面逐渐聚拢掩杀,尽管声势浩大,但是由于没有在西面设置军队狙击,所以不过是加速了呼兰人行动的速度罢了。这虽然让呼兰军队受到了不小的损失,但是呼兰的主力还是乘势涌向了玉门关。
「还好!」
翰鲁在护卫的簇拥下策马进入玉门关之后,方才稍稍松了一口气,暗暗庆幸秋里没有在西面埋设一支军队,否则自己的兵马恐怕就要在玉门关下全军覆没了,想到这里,翰鲁就不由一身冷汗。
「大家快跑啊,统帅已经进城了,城门要关了!」
就在翰鲁暗自庆幸的时候,只见拥挤在玉门关城门口附近的呼兰官兵中,突然传出了这样的谣言,再加上尾随在后的风雨军也加快了追击的速度,顿时让原本在撤退中秩序井然的呼兰官兵一阵纷乱。
由于害怕被圣龙人全歼在城下,求生的本能让呼兰的将士慌乱的前拥后挤起来。虽然呼兰的将士个个英勇善战,军队的纪律也是天下闻名的,但是无论什么样的军队,没有人会心甘情愿的被自己的军队当作了弃子来牺牲。所以当他们看见自己的主帅已经进城之后,这个谣言的出现,顿时让许多人产生了这样的猜疑,再加上先前中伏之后对军心的影响,于是恐慌的情绪立刻军队中传播开来。
只是,兵荒马乱之中这样的恐慌和猜疑,引起的仅仅是士兵们为了逃回去而自相残杀、刀兵相向,不仅没有加快军队入城的速度,反而因为彼此的争先恐后,堵住了城门,而原先正在英勇奋战的负责殿后的呼兰军队,在看到自己后方如此情况之后,也因此一时间士气低落,战斗力大大的下降。
紧随其后的风雨军,则乘机大发神威,在战场上纵横驰骋,杀得呼兰人人仰马翻,狼狈不堪,转眼间就要逼近城门了。
「快,快落下城门!」
翰鲁大惊之下,倒是做出了让谣言变成事实的决定。
他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从一开始,鄯善王的求援,风雨军挖掘堑壕、建立土墙,四处散开、寻找小路,所有的一切,都只是要让翰鲁相信,风雨军为了救援危在旦夕的鄯善城,不得已只好兵行险招,从小路绕道玉门关后。于是翰鲁理所当然的选择了伏兵于小道的路口,抢夺风雨军的补给,妄图让风雨军不战自败。
只可惜,这只是风雨军的一个计谋,当翰鲁真的从玉门关出兵之后,风雨军也就启动了第二个计画,反伏击呼兰军。而呼兰军队中计之后,翰鲁最好的选择其实应该是亲自断后,掩护军队后撤,以主帅的英勇激励起将士们的奋战,稳定军心提升士气;但是对于玉门关的极度关心和对于秋里的过分忌惮,使他的第一个念头是立刻返回玉门关控制全局,不要让风雨军有机可乘。
但是这个决定,却终究留下了后患——主帅的当先撤退,在军队中自然不可避免的产生了负面影响。幸好呼兰军队毕竟是百战劲旅,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井然的秩序,殿后的部队也力战不退,誓死掩护友军的撤退。在这样的情况下,风雨军的第三步计画开始实施了。
传播「主帅进城,城门将落」的谣言,可以说似真似假,有真有假,真假难辨,这也恰恰是谣言的高明之处。这个谣言引发了呼兰将士害怕无辜成为弃子的心情,引发了原先还颇有战斗力的呼兰军的军心混乱,不仅让尾随追击的风雨军轻而易举的大量杀伤呼兰兵马,而且更使得玉门关的城门距离风雨军越来越近了,大有乘乱杀入一举拿下名关的态势。
别无选择,翰鲁明知道这样一来,必然会使得大批呼兰健儿命丧沙场,必然会使得全军军心不稳、士气下降,但是要想保住玉门关,要想让自己还有筹码和机会和风雨军抗衡,并且击败风雨军洗刷耻辱,唯一的办法就是立刻关闭玉门关,藉助玉门关的天然险要来阻挡风雨军的进攻。
可惜,也就在这个时候,风雨军的第四个步骤开始启动了。
原本簇拥在城门附近的呼兰官兵中,突然分出了一队兵马,不由分说的斩落了城门官兵,口里面还大喊着:「不能落下城门!」
「不!我弟弟还在城外啊!」
「大家都是草原的同胞,我等岂能眼看着自己的兄弟被圣龙人所杀?」
「绝不能因为主帅的昏庸和胆怯,活活的把我们同袍战友逼向绝地!」
……
这些话要是在平时,以呼兰军队的纪律严明,早就被当作动摇军心者处斩了。但是军队永远都是不断用胜利和荣誉喂养的怪物,眼下由于呼兰军队中计在先,已经让将士们对于自己统帅的无能心怀不满;而如今更是眼看证实了,主帅竟然真的要将留在后面奋力拚杀的勇士当作弃子牺牲,心中当然是怒火中烧。
当然,如果没有人出头闹事的话,这些想法也仅仅是让非常遵守纪律的呼兰男儿们敢怒而不敢言,但是既然有人带头行动了,顿时在呼兰军中产生了严重的分裂。一部分忠实的执行着主帅的命令,另一部分人则消极抗命,而还有少数一些人,则因为自己的亲人在城外,所以竟然加入了闹事者的行列,阻止自己的战友关闭城门。
于是,原本就混乱的玉门关,更加混乱了。
「混蛋,这是圣龙人的诡计!」
翰鲁看着眼前的情形,不由在马上气得浑身摇晃,一口鲜血从嘴里喷了出来,差点晕过去。眼见得城门口自己的部下互相残杀,处于混战之中,局势一发不可控制。
与此同时,城门的两侧不知何时出现了一队风雨军的骑兵,在当先一个挥舞着钢刀的少年带领下,如同风卷残云一般的杀了进来,所过之处呼兰军望风而逃,不一会就已经把持住了城门口。
「退守内城!」
翰鲁定了定神,当机立断做出了新的决定。玉门关和伦玉关一样,有好几道城门,只要保存实力守住了内城,那么风雨军就不能算是真正的夺取玉门关。
等着吧,我要让你们知道玉门关可不是这么好夺的!
翰鲁虽然有些沮丧,但是并没有失去信心,处于谨慎的考虑,他早就在内城作了周密的部署,自信坚守一两个月不成问题。
圣龙历七五五年十月二十三日的庆典,可以说是圣龙帝国对于庞勋之乱,这场差点动摇了圣龙帝国命脉的变乱,基本得到平息的一次举国大庆。
虽然,这场原本应该在十月初广陵帝即位两周年的时候举行的繁华的庆典,推迟了足足半个多月方才得以召开,不仅让人有些遗憾,而且也反映出了圣龙帝国内部实权派人物之间的严重分歧,和暗中激烈的权力斗争,但是庆典毕竟还是举办了,在圣京热闹欢快、一片升平的气氛中,至少从表面上给人一种欣欣向荣、帝国中兴的假象。
这也算是我第四次回到圣京吧?
风雨远远望着帝国都城的城墙,不由有些感叹。
自从七五三年呼兰入侵、自己投笔从戎之后,应该说连带这一次,两年多来前后共有四次返回圣京,但是每一次都是天翻地覆,沧海桑田。
第一次是夺取了伦玉关之后,率领十万大军以抗击呼兰的英雄和圣龙帝国新崛起的军事统帅的身分,回到了圣京。而风雨军的介入,从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圣龙的政治格局的重新确定,以至于最后在天池剑宗带剑传人袁紫烟的调停下,各路诸侯达成了旨在稳定圣龙的圣京协议。
应该说从此之后,那个在圣龙大学堂的图书馆打杂、发呆的书生,完完全全的人间蒸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纵横天下、快意平生的权雄的逐步成长。只是在接受万民的拥护以及扬眉吐气、施展平生抱负的得意同时,风雨也饱尝了失去青梅竹马的晓兰的痛苦,连自己也不知道面对这样的变化,究竟应该是高兴还是悲哀。
第二次是前来庆祝广陵帝的登基,也是最凶险的一次。这次的入京,使他差点和天下各路豪强公开决裂,也差点被囚禁起来,成为历史上又一个功高震主、结局凄凉的名将,只留下些许生平琐事供后人垂吊,又或者彻底的消散于历史的尘烟之中,什么都没有留下。一想到这一点,风雨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