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征战天下第1部-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饶命啊!请大人看在阿育王和我死去的父亲份上,饶末将一命啊!”
芨多大汗淋漓,绝望的叫道。
“且慢!”波拉斯叹了一口气,想起了当年芨多的父亲就是为救自己而丧命的,如今被芨多一提起来,让他心中一软,倒也下不了手了,唯有冷冷的说道:“好,本帅先打你一百军棍,收押大牢之内,等候阿育王的发落!”
听到了此话,芨多顿时松了一口气,只要回到京城,姑且不论皇上对自己一向钟爱,那个金姬也一直受到自己的巴结,想必不会见死不救的,看来小命是保住了。当下连忙叩头谢恩,只是一丝狠毒的眼神乘着他俯地叩首的时候,在波拉斯王公眼中不经意间悄悄的流露了出来。
“您就这样放过芨多吗?”
当这场闹剧结束后,从幕后走出来的正是居萨罗城的前任城主巴巴拉,他对于波拉斯的心慈手软感到有些不妥,他深知朝中的情况,像芨多这样的人留在世上只会误国误民,难得有这样的机会却放虎归山,只会给自己留下隐患。
“放心吧!等打完这一仗,本帅亲自为城主向皇上解释,毕竟居萨罗城可是在城主被调走后方才失守的!”
波拉斯王公误以为巴巴拉害怕芨多在阿育王面前把失守城池推托给自己,所以大手一挥满不在乎的说道。
在朝中,他是开国元勋,为了开创江山立下汗马功劳;论私情,他是阿育王的兄长,救助过少年的阿育王,更数十年如一日鼎力的支持着这头印月的雄狮,自认为很了解阿育王;再加上这些年他坐镇西北边关,不太了解朝中的变化,所以根本没有把芨多还有那个金姬放在眼里。
巴巴拉叹息了一声,事已至此他也就不多说什么了,反正凭借他这么多年为官的经验,倒也不怕芨多反咬一口,对于在官场上的自保能力还是很有自信的。让他忧心的仍是当前的战局,风雨此人的确会用兵,今天晚上派兵在河岸上来回奔跑,大声呼号、擂鼓,做出强渡日河的样子,使得印月军随着声响在对岸平行奔走,把那些马匹和大象累得够呛,虽然很快明白了对方用的是疲兵,所以来了一个以不变应万变,但是风雨真的会计仅止于此吗?
他有些担心自负的老将军会掉以轻心,当下说道:“圣龙人向来狡诈,老大人还是要多加小心啊!”
“放心吧,本帅麾下将士两倍于敌,个个都是能征善战,那些区区圣龙人岂是我们的对手,本帅这一次一定要让那些圣龙人知道我们印月可不是什么想来就来的地方!”波拉斯王公豪爽的说道。
老将军也确实有自己自豪的地方,他统帅的大军中有三万骑兵、八千象兵,和从西北边关调来久经沙场的五万正规步兵,再加上数量众多的奴兵和各个郡县抽调的部队,总计二十万之多,远远超过风雨军。
的确,风雨突然翻越群山而入印月,紧接着又取道西进而非南下会师,大出阿育王的意料,甩开了阿育王匆匆在南面集结准备决战的军队,一下子就打乱了整个王朝的军事部署。
又由于阿育王朝传统的防线是在日河的西北流域以防范西面敌人的入侵,兵力集中在西北,加上最近又被风雨设计调走了二十万大军入侵尼国等地,这一带本来就很难调集多少兵力了,以至于风雨军进入印月半个月来所向披靡。
但事实上这些圣龙人主要是没有碰上印月的主力所致,他就不相信追随阿育王征战这么多年的印月大军,会消灭不了这么一点兵力的圣龙人。
不说别的,单单是自己麾下的那些大象,形体庞大,吼声吓人,如果圣龙人上岸,只要象兵那么的一冲锋,就足以把他们重新赶到河里面去。
事实上圣龙军的战马别说是上岸了,恐怕在渡河的过程中,只要远远的看见大象,就会吓得跳进水里。
更何况只要自己粘住这股军队,也无需花费什么大力气,等到各路大军云集,就是吐口唾沫也足够把这些圣龙人淹死了。
想到这里,波拉斯王公忍不住想笑。
他倒是有些佩服对手的胆大,居然认为凭借这一点点部队就可以征服伟大的印月,如今更是敢以这样一支人数少于自己一半的乌合之众与自己正面对抗,真不知道他的脑子是怎么长的。
被老将怀疑为白痴的家伙,却也和对手一样的信心十足。
在这个人地生疏的地方是根本不可能实行游击战的,风雨早就准备好被阿育王朝的大军堵住大战一场,事实上他对于过了这么久,印月人才抽调了大军前来狙击,实在是感到有些不可思议,当然这对于自己而言,确实是十分幸运的。
如果说前段时间由于军队疲惫、实力不足,自己还很担心和力图回避这种决战的话,现在却是非常渴望这样的决战。
因为如今一方面自己气势如虹,军队也扩展到了一定规模--虽然大多数都是一些忠诚心和战斗力都极其靠不住的奴兵;另一方面从粮草供应上说,这个规模在目前印月人人心背离的情况下已经差不多是供应的极限了,而且规模再扩大的话,就有可能迫使阿育王考虑实行焦土政策了,所以也该是自己狠狠打一仗来提高士气、凝聚军心的时候了。
毕竟,新入伍的士兵也需要一场大捷来提高他们的士气和忠诚,那些观望中的奴隶和首陀罗也需要自己展示充分的强大--生活在如此艰苦环境中的人们,不管再怎么麻木,贪婪的人性还是会驱使他们选择依附强者来试图改变自己落魄的生活的。
所以风雨相信一旦证明自己是胜利的强者,那么跟随自己就可以成为自由人、获取权力财富女人的诱惑,势必会让他们超越对国家的忠诚,抛弃往日的恭顺与麻木,站在自己的这一边。
风雨需要这一战,而且是一场大捷。
就这样,在双方统帅斗满怀信心的情况下,奉命东进狙击的印月军同一路向西的风雨军不期而遇,由于双方都有着十分强烈的求战意志,所以很快三十多万大军在辽阔的平原上隔着著名的日河摆开了阵形。
微风轻轻的吹拂着军旗,战马在原地不安的踱步,如果从气势和规模上讲倒也不逊色于风雨军同呼兰人的那几场大会战,然而不同的是,双方的队列中都存在着那些七拼八凑的杂牌部队。
歪歪斜斜的队伍、五花八门的服饰,这样糟糕的情形不仅仅出现在风雨军的奴兵中,同样也适用于印月的那些凑起来的部队。
在这里,廉价而且几乎取之不尽的奴兵,显然成为了战争的主要兵源,虽然他们的作战力和纪律性实在很差,但是成本却也同样很低,也无所谓其中的伤亡,即使死了也不必支付抚恤金--尤其对风雨而言,还不必像印月统帅那样担心受到借出奴兵的贵族的责骂和支付赔偿的压力。
尽管求战的意识强烈,但是作为一员名将,风雨对于自身所处的窘境也有着充分的自觉。所以他大造渡河的声势,派出一批骑兵举着火把在河岸上来回奔驰,人声鼎沸,一片喧嚣,仿佛大军马上就要强渡一般,弄得印月人疲于应付,当最终明白是疲兵之计的时候,已经把马匹和大象都驱赶的非常劳累。而风雨和大部分军队都在营房中安然大睡,仅仅是派遣了侦察哨部署在沿河的各处。
不过这仅仅是风雨的第一部计画,在察觉到对手从这种对付夜间行动的紧张状态中松弛下来之后,他才开始了真正的军队调度。
在风雨军同印月人对峙的日河河段,河岸边有一处像半岛似的岬角,河道在那里绕了一个大弯。在这个岬角上生长着各种树木,非常的茂密。对面的河中还有一个小岛,也是林木森森,从无人迹。而且这个岬角和对岸的小岛距离自己的大营大约有二十多里,不远也不近。
这种地形给予了风雨作战的灵感,他意识到这个岬角和对面的那个小岛都是繁密的树木,足以隐藏自己的渡河行动,绝对是天赐的好地段,于是断然决定将这里作为自己渡河的突破口。
这时,早些时候的部署无疑起了掩护作用:原先被派遣的侦察哨之间都部署在可以看见的距离,不论是从哪一个地点口传命令都容易听到,而且他们根据命令一直在原地点起篝火、喧闹不止,掩护了大军行动的声响。而此时对岸的敌人却自以为已经识破了对手的疲兵之计,没有在一开始引起足够的重视。
“听着,逸如!我委任你统帅五万奴兵和七千赤狮军留在大本营。如果印月人离开营地攻击我时,或者我已经大获全胜、印月人试图夺路逃跑时,你就渡河追击;如果印月人只是分调一部分人前去攻击我,而留下一部分人守卫营地,并且还留下大象的时候,你就留在原地不动;如果印月人调集了全部大象向我攻击,只有一部分军队驻守的时候,你可以视情况全速渡河,牵制或者消灭对面的敌军!”
风雨大胆的把军队副帅的职位交给了李逸如,虽然论资历和经验,蒙璇等将领更为合适,而李逸如则根本没有指挥过大部队作战,还仅仅是初出茅庐。但是风雨依然不顾所有人的反对,做出了这样的决定,他深信真正的雄鹰必须在困境中成长,对于李逸如能力的看好,使他决定好好利用残酷的刀光剑影、血肉横飞的战场来锻炼这个战争的天才,促使其早日成熟。
当然为了谨慎起见,风雨还是作了最可能详尽的指示,而李逸如也明白这是自己的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同样非常虚心而又认真的聆听着心中敬慕的统帅的安排,然后不折不扣的执行。
接下来必需的战前准备是在营地里公开进行的,风雨召集了所有的将领,部署了任务。
他平静的对他们谈了自己的战略部署,没有以往那么激动人心的动员和鼓励,仅仅是号召他们去鼓励自己的部队:伍长鼓励自己的伍;十夫长鼓励自己的中队;百夫长鼓励自己的卫;千夫长鼓励自己的营;校尉鼓励自己的团;都尉鼓励自己的师;统领鼓励自己的军。
“将士们,我不想用什么激昂的言词来激励大家。大家在过去的战争中都已经英勇的创造出许多光辉的战绩,这,就是最好的鼓励。
“我们的作战不是争夺土地,也不是占领国家,而是为了保卫神州免遭侵略,是为了圣龙的再次崛起和创造一个崭新的国度。为了佛门的纯洁,为了圣龙的强大,为了男儿们在有生之年能够顶天立地而不是受人奴役,面对着后有追兵、前有拦截的危机,我们别无选择,唯有一战!
“所以我想用不着再去发表什么长篇的演说,来激励大家做出崇高的战绩,这种英雄本色应该是大家所固有的。我宁愿对大家说:”每个人在遇到危险的时候要想到纪律;进军中需要安静时要做到鸦雀无声;需要欢呼时要喊得响亮;必要时更要发出惊天动地的杀声。每一个人都要机敏的服从命令;还要机敏的向部下传达。
“每个人都要牢记、全军也同样要牢记,个人的疏忽会造成全军的危险,个人的努力也有助于全军的成功!”
这段话成为了千古的经典,没有太多的华丽,但是却兼顾了热血的圣龙人、为了佛门而狂热的高唐僧兵,以及寻求摆脱自身受人奴役、做一个光荣的自由人而奋战的印月奴兵,因而得到了全军的响应。
各级将领小声的向自己的部队传达了统帅的命令,每个人都感到了热血的涌动。统帅平易近人的话语实实在在的点出了每一个人的利益所在,同时又切切实实的指导着士兵们如何进行战斗、军官如何指挥部队,这样的战前动员是以往从来没有一个将领曾去做过的,但是在风雨的口中说出来,又是如此的自然。
看见风雨这样满怀着信心去打败敌人,仿佛胜券已经握在了手中,忠心耿耿的赤狮军当然毫无保留的信任着曾经带领自己屡屡创造战争奇迹的统帅,为了宗教而狂热的高唐僧兵和那些还有些见风使舵的印月奴兵,也暂时放下了对不利战局的顾虑,心中充满了必胜的信念。
作为战争的旁观者,辛格意识到他正处在一支难以战胜的军队中,主帅的足智多谋还在其次,更为重要的是他擅长最大限度的调动战士们的士气和英勇,让将士们心甘情愿的效忠和卖命,这才是可怕的!
锡克教最好不要成为这个人的敌人!
这是辛格得出的结论。
至于辛娜则早已跃跃欲试的准备加入战斗,虽然她不喜欢这些侵入印月的圣龙人,不过对于压迫锡克教的阿育王朝更加厌恶,最重要的是她情不自禁的希望自己能够伴随在那个可恶的圣龙人身边--尽管自己并不承认。
“我是要亲眼看着那个圣龙强盗和阿育王朝的坏蛋同归于尽!”
少女口中正式的理由是很冠冕堂皇的。以护花使者自诩的阿克拉自然别无选择的只好跟随其后。
第二章决战日河
当黎明艰难的从漆黑的夜幕中挤出一丝曙光的时候,风雨统帅着一万名赤狮军将士、一万五千名高唐僧兵和两万名奴兵,朝那个岬角运动。
直到大军渡过了日河之后,大营中的印月人方才醒悟到不对,匆匆的从四面调集好骑兵和象兵,在侧翼与风雨军所率的军队展开平行移动,以防其突如其来的冲击或者被绕到自己的侧后翼,掩护后面从大营中跑步赶过来的步兵整顿好队形准备决战。
但是印月人刚刚调动开,李逸如也率所部依令行事,开始全速抢渡日河。
印月人看到这种情形,被迫将骑兵改为双重队形,以数量较大、战斗力最强的那一部分面对风雨,另一部分则协助后面的步兵对付李逸如的部队。这无疑把原先的阵势和盘算全部打乱了,印月人中出现了一点混乱。
“将士们,跟我冲啊!”
风雨看到这个时机,恰恰抓住敌军骑兵向后转的时机,发动了向正面敌军的攻击。排成方阵的高唐僧兵和印月的奴兵,开始在天方露白的时分伴随着震天的吼声冲了上去,后面督阵的则是身经百战的赤狮军。
一时间措手不及的印月人下意识的慌忙向自己的大象靠拢,好像是要寻找到一堵友好的避风墙似的。这却更加助长了风雨军进攻的声势。
波拉斯见势不妙,立刻下令让象倌驱赶着大象前去狙击,这些战象在阿育王朝的扩张之旅中立下过汗马功劳,乃是印月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依靠,阿育王就是带领着这支军队纵横整个印月半岛,建立了旷世伟业。
这次波拉斯带来了八千象兵,按照印月的编制,每只战象配备两名射手、一名驾驭、两名护卫,所以战象一共有一千六百头之多。当这一千六百头战象迈动着它们笨重的身躯,在地动山摇的声响中前进时,让整个印月军都稳定了下来。
他们开始为自己被兵力处于劣势的敌人吓倒而羞愧,更对象兵的战无不胜而信念坚定,原先动摇的战线重新稳定了下来,士兵们开始了战斗。
风雨军的将士也不甘示弱,奋勇向前、迎击大象。他们向大象身边聚拢,纷纷枪挑箭射,还燃放浓烟,阻止大象的冲击,放缓大象的脚步,于是战争就以这种过去任何战役都没有见过的形式进行着。
就在此时,李逸如的军队乘着印月军主力杀向风雨的时候,拼力强渡过了日河,在对岸排开了阵形。
在他面前的主要是印月的奴兵,以及一些匆忙赶过来的骑兵,战斗力并不是很强。
但是这时候情况突然出现了变化,面对着敌军人数上的巨大优势,风雨军中的那些奴兵开始慌乱起来,这些家伙多数是刚刚俘掳过来的,眼见得自己这一边处于绝对劣势,立刻见风使舵,成群的向印月人的阵营跑去。
“耶律留铂,你率领一营骑兵跟在这些逃兵后面,向敌军射箭,同时斩杀后退者!”
虽然第一次单独担任统帅,但李逸如一点都没有显露出慌张,他沉着的命令其他的部队也跟着挺进,让吉牙思、哥里等忠诚的奴兵将领统率着部队冲杀在最前面--这些将领因为从风雨那里得到了自由和富贵,而一旦战败印月人最多也不过是饶他们一命,却又得重新去过那种暗无天日的生活,所以战斗起来勇敢程度一点都不逊于正规的风雨军。他们的以身作则,进一步激励了尚未叛逃的奴兵,使他们暂时留在了风雨军的阵营,跟随着各自部队的将领前进。
与此同时,从河对岸拉来的那几门大炮也开始喷发出愤怒的火焰,倾泻在印月人密集的人群中。
那些叛逃的奴兵得到的则是印月人枪林箭海的攻击。
印月人看到风雨军骑兵和其他奴兵的攻击,误以为这些家伙是风雨军进攻的先头部队,所以毫不留情的展开厮杀,而那些奴兵的后面则是耶律留铂统率的骑兵,他们一边向远处的敌军射箭,一边无情的斩杀试图后退的奴兵,使得倒楣的变节者深陷绝境,不得不拿起武器向前冲杀,力图在刀光剑影中寻找自己的活路。
尽管如此,那些奴兵毕竟不是经过严格训练的劲旅,面对着拥有绝对优势的敌人,很快就显示出了败退的痕迹,大批大批的奴兵在对方的刀山枪林中倒下,鲜血在阵营中飞溅。无论是吉牙思等勇士声嘶力竭的激励,还是身后督战队的大刀,仿佛都无法扭转败局。印月人的步兵开始了步步进逼,好像不可阻挡。
幸好对方也大多都是些奴兵,剩余那些招募来的步兵,也是匆忙间结合起来的,在印月关起门来打仗也就罢了,同当今天下真正的军队比起来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所以一时间也无法完全击溃风雨军。
但也就在这个时候,印月人骑兵不足的弱点显露了出来。
印月军队本来就不是以骑兵为主,这一次只调来了两万骑兵,波拉斯王公为了先行解决风雨那一边,所以把主要的骑兵和所有的象兵都调集到了那一头,印月人部署在李逸如这一边的只有五千骑兵。而风雨军这次西征,带来了清一色最精锐的骑兵部队,说是赤狮军,其实有许多都是秋风军中最优秀的战士。如今风雨特意留给了李逸如七千赤狮军,使得风雨军的骑兵原本战力就在印月人之上,再加上占据了兵力上的优势,所以在骑兵的对抗中很快就占尽了上风,将印月骑兵杀得落花流水。
呼啸来去的马上健儿,掌控了对侧翼的主导权,有力的支援着奴兵和僧兵的作战,在战场上纵横驰骋。这个时候,天色已经转亮,更显出骑兵奔腾的气势,不断冲击着印月人步兵方阵,造成对手士气的溃散和阵形的混乱,从而弥补了自身兵力的不足,而另一方面,对阵的印月人大多都是各郡临时拼凑起来的部队和用于消耗的奴兵,缺乏默契的配合,虽然依仗人多支撑着战局,但是反而显得有些不利。
当然,决定胜负的依然是风雨那一边。这里是双方主力的决战,波拉斯把手中的王牌:八千象兵、一万五千骑兵和五万久经沙场的戍边部队都投入到了这一边,因而使得风雨所承受的压力非常大。
印月人把象兵放在了前面,虽然纵横无敌、所向披靡,一上来就给予风雨军重大的杀伤,但由于是匆忙上阵,所以无法发挥象兵惊人的冲击力,使得风雨军的步兵虽然被冲得有些混乱,但是却还没有到全军溃败的程度。
事实上配合着机动的骑兵,风雨军的步兵方阵采取了“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战术,不断的诱杀冲得太急、孤军陷入阵中的大象,对于其他大象则以浓烟和弓箭来阻挠,迫使印月人不得不放缓象兵进攻的步伐,以避免这些珍贵的战象在这场他们看来赢定了的战争中受到太大的伤亡。毕竟一头战象从诞生到训练,所花费的费用将是一匹战马的五到七倍。
由于象兵无法采取奔跑冲击的方式,促使了后面跟上来数量庞大的印月步兵,很快就只好在大象的附近与风雨军的步兵开始混战起来,无法形成全军有序的进攻,从而导致了印月人虽然占据了绝对的优势,逐步把风雨军向后迫退,却始终无法取得战场上压倒性的胜利,战场也变成了两军步兵的对阵。
就在正面战斗持续部下的情况下,风雨却始终保持着镇静,早在决战之前,他就以敏锐的军事眼光,看到了这场战争真正决定性的关键还是在于骑兵的对决,相对而言他更为关注的是侧翼的骑兵对决。
因为此时,那些印月骑兵眼见得正面的战场已经成为了步兵的对抗,一时间无法结束,而自己也插不上手,于是就绕到了侧翼,企图冲击风雨军的左翼乃至后方。
在风雨的点头示意之下,蒙璇银枪一挑,当先冲杀了出去。早就在神州名动天下的“银枪铁面玉罗刹”在军队中有着不可战胜的神话,她的身先士卒更是极大激发了赤狮军的斗志,一方面是名将风采对士气的调动,另一方面是谁也不愿意背负“躲在女人背后的懦夫”的骂名,所以纷纷跟了上去。
就连那生病刚刚好转的欧仁也蠢蠢欲动,只是很倒楣的被风雨拦住了,只好哭丧着脸看着眼前的战斗。
虽然人数比印月少,但是在同强大的呼兰人的对抗中成长起来的风雨军,无论个人的战斗力还是战斗经验都远远强于印月人,更何况领头的还是让呼兰狂骑兵尚且闻之色变的蒙璇。
只见她一马当先的冲入了敌阵,仅仅几个照面,就狂风扫落叶一般的打开了缺口。
白袍在战阵中起伏,很快就被鲜血染红;红缨在刀山枪海中飘舞,绽开了死亡的绚丽;阴森的面具毫无表情,仿佛恶魔一般在嗤笑着人类的脆弱;银枪犹如蛟龙出海,几乎没有一个敌人是她的一合之敌。
紧随其后的风雨军也不甘示弱,挥舞着刀枪无情的攻向胆颤心惊的对手。
站在后方风雨身边的锡克教徒不由目瞪口呆,实在无法置信眼前的所见,唯有双手抚在胸前,口中不停的蠕动,不知道在喃喃自语着什么。
他们也曾是战场上英勇的战士,也曾经面对过无数次的生死存亡,但是也从没看见过居然有如此勇猛的将领,实在无法把这个原本娇柔可爱的女孩,同眼前凶神恶煞的战士联系起来,而偏偏这样勇猛的战士,还如此顺从的听命于自己身边莫测高深的圣龙年轻人,真是太不可思议了!从而在脑海中产生了强烈的最好不要与风雨军对抗的念头,这也算是风雨一个意外的收获。
骑兵的对抗很快就完结了,败退的印月人自然而然的朝大象那里退去,一方面是战象始终给予了他们根深蒂固的安全感,另一方面防御力强大的大象,也确实能够有效的抵御骑兵的冲击。
波拉斯一点都没有以眼前骑兵战的不利为念,在他看来,兵力上的优势,使他完全可以通过慢慢的消耗来抽干风雨军的鲜血,而在步兵获胜之后,庞大的象兵足以最终解决那些圣龙的骑兵。
可惜风雨并没有给他这样的机会。
这个时候风雨军的骑兵已经自发的集中在了一起--这样的集中倒不是由于什么命令,而是战斗过程的本身把他们逼在了一起。没有了对方骑兵的牵制,在蒙璇的带领下,整个战场成了随意驰骋的猎场。他们无论冲到哪里,都是先给予印月人大量的杀伤,然后才撤退。
这个时候,风雨方才露出了笑容,淡淡的对欧仁说道:“月有圆缺、事无完美,印月人最引以为豪的象兵,其实也完全可以成为束缚他们自身最大障碍。”
就在欧仁低头若有所思、辛娜撅嘴不服的时候,战场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于印月人朝大象靠拢的自然反应,使得庞大而笨拙的象兵逐渐的被挤到了一个很狭窄的范围,而且受到浓烟的熏烤和箭矢的袭击,变得有些狂躁和失去控制,从而朝四面乱窜,胡冲乱撞、践踏破坏,把自己军队和风雨军都冲击得七零八落,不管是敌是友,都受害不小。
因此被压在了大象四周狭窄地带的印月骑兵,开始感受到了梦魇。
他们受到风雨军骑兵和大象的两面冲击,损伤惨重。
同时,很多大象和象倌也在混战中被打死打伤。
有些大象由于厌烦,又已无人驾驭,于是在这场混战中也不再躲藏,仿佛被临头大祸刺激得发了狂,不停的左冲右突、不遗余力。
在正面的战斗中,风雨军虽然也被冲击的损失不小,但是由于有着足够的回旋余地,可以是情况自行决定攻击:大象冲来,他们就退;大象一逃,他们就追,不断的用弓箭来射杀。
而印月军队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当大象精疲力竭的时候,不再猛冲直撞,而是一面吼叫一面像船一般的慢慢后撤,于是他们只能夹在大象之间向后退,受到大象更大的伤害。
风雨拔出了战剑,亲自率领骑兵把这一大帮大象、战马和士兵团团的围住,同时向步兵发出信号,让他们用盾牌连接起来尽量互相靠拢,形成极其密集的队形,整个方阵一起前进,只留下一条很狭窄的通道,让印月人自相残杀着夺路而逃。
失去斗志的印月军队开始了亡命之旅,许多人不是被大象踏伤踏死,就是在逃命的时候被视为障碍而遭到友军的残害,还有一部分人吓得跳入了日河。
风雨也不急,只是把军队缓慢的推进,以气势压倒其实还是占据兵力优势的对手,迫使大批大批的印月人举手投降,只有少数的幸运者簇拥着自己的统帅逃了出去。
李逸如那一边的印月人同样被风雨军死死缠住,如今见势不妙也无心再战,纷纷后撤,李逸如虽然尾随追击扩大了战果,终究由于兵力的不足,无法加以全歼,战争就这样很快在日出的时候结束了。
战后的氛围是凄凉的,这一战十万风雨军打败了二十万印月人,阿育王朝的八千象兵和两万骑兵几乎全军覆没,约六万多奴兵和三万印月步兵投降。
风雨军也损失了七千多赤狮军将士、近万名高唐僧兵和三万多奴兵,尤其是赤狮军的重大损失让风雨感到悲哀,这些英勇的将士是他最忠诚的追随者,也是他建立功业的强力支柱,这样的损失是绝对无法用物质予以弥补的。
空荡的战场上到处都是垂死者的呻吟,无主的战马不时悲哀的嘶鸣,因为精疲力竭而安静下来的大象蜷缩在地上,任由身上的伤口流出汩汩的鲜血,象鼻偶尔的挥动两下,或者扇一扇硕大的象耳,静静的等待着死亡的降临。
信教的奴兵开始将死者聚集起来,准备传统的火葬,他们先是将战友的尸体用“圣河”的水洗净双脚,以便日河女神的接灵,然后将尸体抬到临时搭建的简易河坛,绕河坛三圈后把尸体安置在木柴上,接着点起了熊熊的烈火以燃烧尸体,最后将残余的骨头敲碎,连同骨灰洒向河水之中,让河水冲走死者生前的一切罪孽。
高唐僧兵和赤狮军的战士也有样学样,将自己战友的尸体如法炮制,一来是入乡随俗,二来也是为了避免战友的尸体被野兽啃咬或者被仇恨的印月人摧残。
风雨只是默默的伫立在河边,看着战士们的忙碌,一言不发。
相对于只需要听从命令、奋勇杀敌的将士,身为统帅的风雨无疑责任更为重大。
当初说要直逼印月城、俘掳印月第一美女金姬,不过是一句大话以及为了鼓舞士气,即使大获全胜之后,风雨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意识到眼前的局势十分的不利:阿育王一定会调集所有的兵力保卫自己的都城,因为这意味着王朝权力的巩固与否,同时原先在南面堵截自己的印月军队,也随时都会出现在自己的后方,这场战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