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征战天下第1部-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哥舒行文绝对不是泛泛之辈,如果风雨军和敌人拚得两败俱伤,实力大损,局面又会怎样发展呢?
还有各大势力的暗中运作如何对付呢?
这些问题都是让风雨非常的头疼。
、、、、、、
就这样,圣龙历753年9月28日的晚上,当秋里终于成功的说服风雨军的将领听从自己的战略方案,准备和哥舒行文的主力决战的同时,风雨军的主帅却身陷囫囵
第四章两军对阵
圣龙历753年9月28日的晚上,李中慧刚回到了自己的住处,那个异常热情的魔法师少女莉娜,蹦蹦跳跳的跑进了李中慧的房间,道:“慧姐,说说嘛,你有没有喜欢的人,莉娜摇着她的手催促着。”刚听及这个敏感的问题,李中慧的脸没来由的一红,那种情景叫人有多怜爱就多怜爱,不由得呆呆的想着,是啊,我和风雨究竟会发展到怎样呢,大家在一起的时候谈的都是当今天下的形势,虽然有时有点儿女情怀,但也是点到为止,不敢逾越,突然奶奶的话浮上了心头:“记住了,风雨不过是我们达到目的的一个铺路石罢了,没有他,那麽也许是张三,也许是李四,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合作夥伴。所以我不希望你投入太多的感情。家族的规矩你应该很清楚!我知道这真是太难为你了,可是你必须明白如今我们李家几代人的心血都寄托在你的身上了。如果风雨不是一个霸主的话,他最终不过是我们手中的一个被替换的工具;如果他是一个霸主的话,你一旦陷入感情的漩涡就非常危险了。”
唉,李中慧不禁长叹一声,心中却产生了一种惆怅。“慧姐,你说嘛。”莉娜继续说道。李中慧从思想中醒过来,望了望紧跟在后的雪雅一眼,产生了一种对这个精力过剩的少女的无力感。不过一下子,就在莉娜的穿插中,欢快地聊着悄悄话。
窗外的天空正开始慢慢变得阴暗起来,气温一下子变得燥热起来肆无忌惮地袭卷著灰色的天空,变幻著各式各样的模样。从窗口涌进来的凉风中还带著些许战争的味道,李中慧嗅了一下这种熟悉的空气,已经习惯的感觉慢慢涌上心头。不知为何她的心中突然间出现了一种极为不舒服的感觉,带著潮气的微风好像在传递著一种不详的预兆。
“是啊,今天怎么没看到风雨将军啊?”莉娜带着调笑的语气望着李中慧说道。“风雨”一想到这,李中慧心中没来由的一跳,一阵寒风夹杂著冷冷的雨丝飘到了她那美丽脸庞,带给她一阵寒意。她心中的不安在扩大。一想到这,李中慧来不及说明,冲了出去,马上连系上在圣龙所安插的暗哨,一一地交待了他们所要做的事,垫垫不安的回到府第,望了一眼跟着冲出来的莉娜和雪雅,道:“风雨,可能出事了。";
在暗桩的查访中,风雨早就被白云飞所谓的正义“承诺”软禁在圣龙的“安全地带”。一会儿,李中慧在焦虑中等来了暗桩所送来了惊人消息:“风雨被软禁了,原因是和云济的会谈,风云世家的首次会晤”李中慧在惊呀中理清了自己的思绪,并发布一系列的应急措施,首先把这一惊人消息以最快速度发给了在锦州的风雨军。
圣龙历9月29日的下午,太阳热辣辣的照射在大地上。
作为圣龙河一个干支的渭水正静静的流淌著,不知不觉中见证了一场激烈的战争。
在渭水的西岸,正黑压压的堆积著势不两立的两支军队。
风雨军共计二十万人:
秋风军五万骑兵;
赤狮军两万骑兵和三万步兵;(其中一万骑兵被风雨在重回圣京之前和青龙军的一万步兵,以增强伦玉关的机动力量,当时令许多将领感到不解,然而在不久之後就会证明这一决定非常高明,显示了风雨的伟大战略预测能力);
碧蛇军两千五百名轻骑和四万七千五百步兵,五百四十辆神龙战车(四个团的装备);
白虎军五千轻骑和四万五千步兵,九百六十辆神龙战车(六个团的装备)。
哥舒行文一共调动了十七万人马,另外五万兵马镇守夏城,五万兵马镇守延城,三万兵马镇守凉城。
曾经有人事後指责哥舒行文太轻敌,所统帅的兵马太少。
但是考虑到呼兰由三座城池必须镇守,而且只要镇守十天就算是胜利了;另外,呼兰的士兵比起圣龙而言,总体素质绝对高出一筹;呼兰善攻,圣龙善守,如果去除城池或者大型军阵阻拦的话,这样一支军队在正面的对杀中足以横行,无论是风雨军还是皇甫家族或者林仁山,都无法在这样的厮杀中讨得便宜。──关於这一点,哥舒行文对於自己的军队有绝对的信心。
最重要的是,目前的布阵有点像锦州之役时风雨军刚刚渡过圣龙河的情景。虽然风雨军目前准备充足、以逸待劳,而且共计有七万六千人的骑兵;但是哥舒行文的呼兰军也调动了十七万身经百战的马上健儿,远远不是当初在北岸时的那麽仓促。
就这样,在明了了风雨军的战略意图之後,身经百战的哥舒行文果然如秋里所预料的一样,率领主力前来决战,意图掌握整个战役的主动权。
不过哥舒行文在知道当前对阵的主帅并不是风雨之後,不由摇头叹息:真是物以类聚,以前对於一个胆大妄为、屡出奇兵的风雨已经很头疼,没想到风雨麾下还有更具赌性的家夥,敢这麽玩命!
的确,这对於对阵双方来说实在是一场豪赌。
就风雨军而言:一方面置於死地的军队将充分发挥士气和战斗力,另一方面身陷绝地的兵马一旦占据不利就会惨遭全军覆没的危险。
对於哥舒行文而言:由於呼兰的权力之争,使得自己被视为异己分子,被迫面对兵力上绝对占优的圣龙军。要想守住凉、夏,而不是回去受到清洗的话,如今风雨军的部署对他有著绝对的诱惑。一旦乘著圣龙各系军队各怀鬼胎的机会,将眼前身无退路的风雨军扫下河去之後,纵横无敌的呼兰铁骑将对於围攻延城的林仁山和围攻夏城的梅文俊予以各个击破,这实在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否则一旦圣龙的军队团结起来,自己就算打赢了也已经元气打伤,只能被张仲坚摆布了。当然这样的主力决战可以说是一战定胜负,一旦战败,整个凉、夏诸州也就易主了。
所以,对於双方而言,同样都是胜则全胜,败则全败。
对阵的双方在烈日下保持著惊人的耐心,辽阔的平原上充满著肃杀的气氛。
终於,北国的老将开始发起了战斗的第一声号令,擅长进攻的呼兰军在老元帅的命令下,挥舞著战刀,口中发出令人震耳欲聩的呼啸,在地震山摇的铁蹄声中如同潮水般的向风雨军压来。
身处第一线的朱大寿显得十分的冷静,整个战役之前,在他的要求下。秋里终於决定调整了原先的兵力部署,把原属於碧蛇军的、装备有神龙战车的四个团挑拨到朱大寿的麾下,而将白虎军剩余的没有装备神龙战车的四个团交给了百里锡。所以朱大寿实际指挥著完全装备著神龙战车的整整一个军的兵力。
(注:圣龙军制,五人为一伍,设伍长;十人为一队,设十夫长;百人为一卫,设百夫长;千人为一营,设千夫长;五营为一团,设校尉。如果是正规军,则五团为一师,设都尉;两师为一军,设统领。
神龙战车每团配一百六十辆,每辆二十五人,分别是由四名士兵负责推动、一人负责站在车上了望指挥、二十人分别为盾牌手、弓箭手、刀枪手负责保卫的。同时每团留有一千人即一个营作为战略预备队。)
对於这种兵力部署,在风雨军的高层指挥官中引起了争执。神龙战车虽然在锦州之战中大显神威,但是毕竟是由南天门自己发明的一种新型的兵器而发展出来的,完全依靠神龙战车来抗衡呼兰骑兵,在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即使在锦州战役中,神龙战车也是作为防守兵力的一小部分,在激战中还是得到了其他步兵团的大力协助。所以这样的部署无疑是冒了巨大的风险。
但是在实战中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实战指挥过神龙战车的朱大寿,则对於神龙战车信心十足,不惜立下军令状。对此,秋里终於在最後的时刻,驳回了其他人的意见,大胆的采纳了朱大寿的建议。
这件事情,在日後为风雨军形成了两个独有的风气:
一是统帅在掌握全局战略的情况下,将会尽全力尊重和满足一线指挥官战术上的要求和意见。
二是风雨军在日後的大型作战战,将非常灵活的根据实战需要来调配兵力,经常性的打破建制,以战场实际情况来重新划分一线作战的各位将军的指挥权限。
就这样,被授予第一梯队指挥官的朱大寿,手中拥有了全军所有的一千六百辆神龙战,足足是十个团的兵力。
他冷静的指挥军队布成了两道直阵,用手中的一千六百辆神龙战车将大军保护在内层。弓箭手们张弓拔箭,在将领的一声喝令之下,万箭齐发,落向敌军之中。
只见凌厉的攻击瞬间到达,集合攻击的箭矢遮天盖日,如死神降临般直射天际而後猛扑而下。骑兵们活生生地被箭雨扫飞空中,人仰马嘶,鲜血迸溅,庞大的马身与慌乱人影在杂乱地摔跌、撞击,情况惨烈至极,被射中的骑兵甚至来不及呻吟就已毙命,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被活活摔死的,在如此高速下摔倒,没有任何反应死神就已经降临了。
受到攻击的呼兰骑兵发挥出精妙得骑术,运用从小在马背上学来的本领躲避著弓箭,同时还以颜色,使自己不负骑射甲天下的盛名。
一时间,弩来箭往,人声鼎沸。
虽然呼兰人骑术一流,虽然风雨军有神龙战车作为掩护,但是面对如此密集的箭雨,两军还未正面交锋,就已经有上千人永远的倒在了战场上。
阵前的朱大寿冷静的观察著战局,命令弓箭手暂退,盾牌手和枪刀手上前,堵在神龙战车彼此的空隙间,而神龙战车则早已用铁索连成一片,战车前部装备的刀枪正森然的静侯著呼兰骑兵。
在锦州之战中大发神威的神龙战车给予了朱大寿绝对的信心,因而他深信神龙战车将变成一种新兵种,凭借这种攻守兼备、机动灵活的战车,一定能够再次抵御住呼兰人的猛攻。
在他看来,运用这些战车其一是可以弥补步兵奔跑速度不如骑兵的弱点;其二可以进行有效的防御,为後方骑兵的出战创造更为有利的时机;其三可以使士兵有所依靠,充分发挥士兵的战斗力,队伍也会有纪律性,尤其避免了像风雨军这样建军时间很短、军中凝聚力完全依靠将领个人魅力的军队的不足。
而事实上,由於锦州之战後,朱大寿极力推广神龙战车的运用,并在大量实战的基础上,总结了非常完善的战车理论体系和实战兵法,而被後世称为战车之父,并因此在军事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注:神龙战车用两根木杆连接双轮,推木杆则车轮就向前转动。两杆之间用数条横木连接,横木上安装可以运载巨弩的支架,支架上还备有可装箭头和石块的皮网兜。另外还绘制了神兽模形,罩在战车上,当向敌人射箭时,箭头正好从神兽的口中射出,还可以从神兽模形的眼睛处观望敌情。战车的下部装上盔甲般的围裙,以保卫士兵的腿和脚。战车的前部装有两排枪刀,每排枪刀各四支,上面是长枪,下面是短兵器。长兵器,是打敌人的;短兵器,是用来刺杀马匹的。战车的两边都装有铁索!,在驻营的时候,战车的铁索!连起来,就成了营地。)
作者语:写这场决战主要是为了用文字沙盘推演一下战车是否能够对付骑兵,以解决圣龙不擅长骑兵,而风雨又将远征的矛盾。所以在描写这一仗的三、四章里,可能描写不是很细腻,对於想看细节的朋友恐怕会有所失望,不过希望众多对於战术有兴趣的朋友来一起探讨一下。我对於战车克制骑兵一直有些忐忑。如果不行的话,那我就在以後找一场战役让神龙战车全军覆没,为难的是无论长弓兵还是重步兵组成的铁甲阵都有所缺陷。希望大家广泛地提出意见,帮帮在下。
第五章按兵不动
果然不出朱大寿所料,弓马娴熟的呼兰骑兵面对著数量庞大、布阵严谨的神龙战车,突然感到一种无力感。
不同於上次的战斗,这一次整整一个军的神龙战车犹如一条巨蛇,横梗在呼兰人的面前,形成了一道巨堑。战车前部挂列的两排犀利的刀枪,阻塞了呼兰铁骑前进的道路。长枪威胁著马上的战士、短兵器则刺向战马。
呼兰人赖以纵横天下的骑术,在这里没有了用武之地,还得承受躲在战车後面的弓箭手的袭击。同时由於这次战车的数量巨大,形成了两道完美的弧,使得在上次战役中绕到後方攻击步兵团的战术也无法凑效。而战车之间的空隙也被手持盾牌和刀枪的步兵所阻挠。
就这样,骑兵的机动、速度,以及由此产生的力量,在这些活动的堡垒面前一筹莫展。奇怪的现象诞生了,前方的勇士被这刀山枪海所阻挡住了,只能徒劳无功的砍杀著坚固的铜墙铁壁或者与战车之间守卫的风雨军战士表演兵刃地对撞。後方的骑士则只好在一边转马,有力无处使。风雨军在这样活动的“城墙”後面,以逸待劳,密集的弓箭再次射向拥挤的呼兰军。
呼兰人以往依仗骑兵迅如风、猛如虎的进攻,打乱敌人阵形,随後纵横突破,撕裂敌军、分割消灭,最终千里追杀、扩大战果的战术模式,一下子全都用不上了。
能够取得如此有利的战果,也是所有风雨军将领们始料未及的。
不过哥舒行文也不是好惹的人,他迅速做出了反应。大批燃烧的箭矢越过神龙战车射向风雨军,众多战士身上著了火。
与此同时,久战之後,风雨军缺乏训练、协调不一的弱点也显现出来了。毕竟这些战车刚刚投入到战场上,使用战车的士兵大多数是第一次进行这样的实战(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经历了锦州渡河之战而幸存下来)。
由於负责填补神龙战车之间空隙的士兵受到了呼兰骑兵弓箭的打击,终於这条长堑出现了漏洞,许多骑术精湛的呼兰人乘机跃过了战车;由於每辆战车分别是由四名士兵负责推动、一人负责站在车上了望指挥和使用巨弩、二十人分别为盾牌手、弓箭手、刀枪手负责保卫的。所以在这个时候由於失去了战车掩护,而周围本应该保护推车手的刀枪手、盾牌手、弓箭手在外围呼兰骑兵弓箭的压力下又没有及时掩护,这些推车手纷纷成了呼兰人屠杀的对象。基於生命安全的考虑,推车手们开始自发行动了。於是第一道车阵被弃守,第二道车阵也因此变得歪歪斜斜,造成了更多的呼兰骑兵冲了进来。
战刀在挥动,鲜血在飞溅。
乱了阵脚的风雨军成了呼兰人的猎物。
野战无敌的呼兰骑兵从而又恢复了以往的雄风。
朱大寿虽然及时将每个团的所保留的一千人的预备队全部押了上去,但是这一万人的军队也只是勉强稳住了阵脚,避免整个军团的崩溃。
整个神龙车阵眼看就要被彻底击败了。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响箭冲上了云霄,秋里部署在呼兰军後方的疑兵开始了行动,铁蹄阵阵,尘土飞扬,使得呼兰军有些犹豫,哥舒行文暂时放缓了进攻的节奏,没有在第一时间发起致命的猛攻。由於担心梅文俊可能的突袭,大批的呼兰骑兵没有跟进,而是滞留在看上去已经瓦解的神龙战车阵前方。事实证明这是灾难性的决定。
乘这个机会,百里锡的第二梯队补了上来。
大约五万碧蛇军、三万赤狮军排著整齐的队列,压了上来,抵挡住冲破神龙战车的呼兰骑兵。
百里锡挺枪跃马,大声喝道:“将士们,我们的後面是滔滔大河,我们的前面是野蛮敌军,是做一个圣龙的勇士献身沙场,让後人敬仰;还是做一个懦夫淹死於河中,被万世唾弃,决定权就在你们的手中!”
说著,当先冲了过去。
银枪在舞动,战马在嘶鸣。
很快,白色的战袍变成了血红,唯有那红缨在半空飘扬,所过之处人仰马翻,杀的呼兰人胆战心惊,却更把圣龙男儿的勇气激发了起来。
“誓死杀敌!”
没有退路的战士,在指挥官的激励下,发出了同仇敌忾的吼声。
质朴的农家子弟拿起了武器,向敌人猛扑而去。
借助这个空挡,朱大寿也迅速调整了自己的部队。在杀了几个惊慌失措的士兵之後,整个军队因为友军的无畏和自己刚才的那种慌乱与怯懦而羞惭不已。盾牌手、刀枪手再次负起了保卫推车手的责任,推车手也坚定的回到了自己的岗位,将自己的背部放心的交给了自己的战友。弓箭手们则调整了位置,向远处的敌人发起了反击。
虽然神龙战车在这次战役中,差点被击溃,但是这个兵种机动灵活、攻守兼顾的有点却深深的印在了作战双方将领们的心里。作为最推崇神龙战车的朱大寿更是在其後吸取了其中的教训,弥补了不足。日後经过改革後的神龙战车部队,将预备队全部变成了骑兵,同时每辆战车配备了训练有素的士兵,运用协调一致的阵形,在作战时更是有弓弩车、霹雳炮的强力辅助,使得神龙战车为风雨军的军事神话增添了无限辉煌。
而哥舒行文却痛苦的发觉自己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没有及时的扩大战果。
哥舒行文出於谨慎,为了防止想象中的後方梅文俊可能的突袭,而放缓了进攻的节奏;再加上他并没有对付神龙战车这种新兵器的经验,而是习惯的以为冲破了神龙战车阵之後,就是传统的撕裂敌军战阵、打垮敌军士气、千里追杀的战术模式,因而并没有太过重视这一次的战机,对於已经的突破寄予了过分的期望,而对於风雨军的反击能力却估计不足。却不料呼兰铁骑虽然跃过了神龙战车,冲散了风雨军的阵形,但是有神龙战车横挡在前面的毕竟不是以往毫无屏蔽的原野。
被冲散的神龙战车阵形,依然如同一道残破的城垣,虽然无法阻挡呼兰进攻的步伐,但也毕竟是迟滞了骑兵冲锋的速度。
当然如果呼兰的军队跟上的话,原本还是完全可以提前结束战争的,但是过分的谨慎使得哥舒行文没有及时的命令後面的军队全力跟上,使得呼兰军失去了一次大获全胜的良机。依然有大批的呼兰健儿游离在神龙战车的前面,而冲入阵内的勇士更是被随後来援的风雨军凭借数量的优势而团团围住,陷入困境。
这些呼兰健儿依仗著娴熟的骑术,杀了进来,等待他们的是百里锡指挥下的占据人数优势的第二梯队。大多数人被五六个风雨军的战士所围攻,上挑人、下砍马,被杀的狼狈不堪、防不胜防。很快风雨军就重新占据了优势。
而在朱大寿的调度下,神龙战车又重新发挥了作用,呼兰的主力再次被阻挡在外面。错失良机的呼兰军只好眼睁睁的看著自己的战友被单方面的屠杀。
而另一方面,圣龙军也在这次大厮杀中精疲力竭,如果不是有神龙战车的掩护,恐怕早就被呼兰人压向渭水,溃不成军了。如今也是损伤惨重,无力反攻了。
战场再次陷入了胶著状态。
在一旁观战的洛信是急得两脚直跳,眼看著这麽多将士在浴血奋战,而自己和大批的骑兵却在一边闲著,真是让这个好战的家夥受不了,恨不得拿著刀逼秋里下令进攻。
可惜,秋里根本没有理他。此时的秋里正专心致志的看著哥舒行文主力的动向。
“真是一支老狐狸,到现在还这麽沈得住气!”
秋里心中暗暗的想著。
和风雨军始终没有调动骑兵一样,哥舒行文也至少保留了近七万人的主力,更重要的是在锦州城让秋里记忆犹新的狂骑军也迟迟未动。
秋里的脑海中至今仍然可以清楚的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在狂骑军的攻击下,圣龙军的反抗实在如同隔靴挠痒。秋里亲眼看见一个狂骑兵毫不费力的杀死了围攻他的五名锦州守军,两个被一枪贯心,一个被战刀劈成了两半,一个被生生的踩死了,而最後一个竟然被活活的吓死,而这个狂骑兵豪发无损,安然的撤退。
当时如果不是风雨在战略上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狂骑兵又被困在了地域狭小、无法施展战力的锦州城内,使得哥舒行文不愿拿这些宝贵的兵力冒险,否则还真不知道要牺牲多少战士呢。
即便在如此不利的情况下,那些陷入城内的狂骑兵也依然有条不紊的退了出来,对於圣龙军视若无睹。而遭轻视的一方也根本没有能力给予有力的打击。
这段情景给予当时在场的将领以很复杂的感受,从那个时候起,秋里就一直在思考著如何解决这样一支可怕的部队。然而秋里发觉偏偏现在情况更加糟糕,因为是开阔地带的大军决战,更给予了这支令人不由自已的联想到死神的军队发挥充分的杀伤力的机会。
也正是因为如此,秋里始终都保持著强大的骑兵不动,决定赌一把,用自己设好的圈套来解决这些可怕的家夥。
赢的话就是全赢,输的话就是全输。
说句老实话,秋里对於自己这个计划并没有太大的把握,不过身为风雨的死党,他的赌性绝对不在风雨之下。
作者语:谢谢大家的讨论,不过我想有些朋友搞错了一点。我这里的战车并不是春秋所使用马拉的战车,而是宋朝李纲提倡的用以对付金兵的人推的战车,在历史上也确实很有效的对付了金国的骑兵。
另外其实这一章已经很清楚地说了,哥舒行文在战略上也必须打败风雨军,因为风雨军切断了他和其他两城的联系,除非他不想要那两座城了,否则必须和风雨军决战。这也很符合谁动打谁的原则──风雨军先动了。
最後,本书中,神龙战车的大规模使用是风雨军的首创,而在锦州战役中呼兰军已经成功的对付了小规模的神龙战车阵,所以他发动传统的骑兵冲锋也是情理之中。当然,在後文中,我也会写到呼兰军对付神龙战车的几种方法,供大家讨论。
第六章主力决战
大战进行了两个多时辰,这个时候,神龙战车的威力进一步显露出来。
在神龙战车后面得到充分调整的风雨军,开始逐渐扭转了战局。
在消灭了杀进来的敌人之后,百里锡命令在神龙战车阵后的士兵燃起了浓烟,由于处在下风口,一下子,呼兰军都被呛得喘不过气来了,跨下的坐骑更是焦躁不安的来回跳动。
百里锡将手中仅有的五千骑兵调集起来,蒙上了早已准备的沾湿的丝巾发动了进攻。(根据秋里战前会议的指示:碧蛇军的骑兵被派到了呼兰军的后方;赤狮军和秋风军的骑兵都集中起来,由洛信指挥,准备做最后的总攻;所以百里锡只能调动从白虎军划拨出来、用以交换神龙战车的那一个团的骑兵)
谁也没有料到这场进攻居然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久战成疲的呼兰人根本没有料到风雨军会突然来个反攻,一下子有点措手不及。
五千人的骑兵分成两路,突然从神龙战车让开的两翼冲出,如同钳子一般的包夹正在神龙战车面前一筹莫展的呼兰军。
百里锡一马当先,杀入呼兰军中。
许多呼兰士兵还没有来得及侧转过身,就已经被百里锡一枪挑下马来。
跟随在后面的风雨军布成了锥形阵,犹如两把尖刀刺入呼兰阵中。虽然只伤及了皮肉,但是却引起了足够的惊慌。
朱大寿也很配合的传令神龙战车向前挪动,战车前部的刀枪无情的向呼兰骑兵压去,跟随在后的盾牌手和刀枪手一边保护推车手,一边寻机斩杀落单的呼兰人或者偷袭呼兰骑兵的战马,弓箭手继续不止疲惫的向敌人发射,神龙战车上的巨弩手也不停的从战车上神兽的口中射出箭弩和石块。而第二梯队的步兵则排成了整列的队形,整齐而地动山摇的步伐,给予了敌军无形的心理压力;同时也进一步扫清了由于队伍前进而被卷在战车后面的呼兰士兵。
这场小小的逆袭战很快被反应过来的呼兰军所制止住,重新整顿好队形的呼兰军最终压住了阵形,以优势的兵力打退了风雨军骑兵的反冲锋,重新占据了优势,甚至还乘机利用神龙战车移动所产生的空隙,来了一场反冲锋。只是在朱大寿、百里锡沈着冷静的指挥下方才避免了风雨军的再次崩溃。
但是战斗到现在,呼兰军所承受的损失终于还是使得后方的哥舒行文有些坐不住了。
他一挥手,终于决定出动主力,解决整场战斗。毕竟即使是打败了风雨军,他还要对付梅文俊和林仁山,此外这支军队也是他在呼兰的内斗中拥有安全与权力的保证,所以他可不想在这样一场战斗中损伤太大。
最重要的是他已经确定了秋里派往呼兰军后方的那支骑兵不过是一支疑兵,不由得产生了没有了风雨的风雨军计仅止于此的感觉。
虽然对于按兵不动的风雨军骑兵有些忐忑,但是对於呼兰狂骑兵的作战能力,哥舒行文有着绝对的自信,更何况除了这一万狂骑兵之外,还有六万最优秀的呼兰健儿,这些都是他的军队精锐中的精锐。这也是他多年征战积累下来的家底。
不同于其他呼兰军,夹杂着被抓来的壮丁。这七万人个个都是正宗的呼兰子民,忠诚无畏,身经百战。
在哥舒行文的带领下,狂骑军一马当先,冲了过来,改变了整个战局。呼兰军上下显然对于狂骑军有着不可思议的信任与崇拜,一看见这支军队上阵了,顿时间,士气大振,欢呼声响彻整个战场。
狂骑军也没有辜负这种信任,他们居然没有使用传统的长枪,而是每个人都抡起了瓜锤,砸向神龙战车,承受不起如此中立的打击,正面的三百多辆神龙战车一下子就被摧毁了。顷刻间,使得呼兰军头疼无比的神龙战车阵便遭到了瓦解。
接着,全副武装的狂骑兵又拿起了长枪和战刀,无情的挥向失去神龙战车掩护的风雨军的战士。
成批的战士永远的倒下了,几乎没有一个士兵是狂骑兵的一合之敌。
许多战士临死的一刻依然睁大著自己的双眼,不甘心的望着蓝空。
狂骑兵犹如一把利剑,狠狠地刺穿了风雨军的要害。
而与此同时,跟随在后面的六万呼兰骑兵也紧随其后,顺利的撕开了风雨军的防线,向纵深扩展开来。整个战场重新成为呼兰军屠戮的地狱。
虽然风雨军的将士依然前仆后继的战斗着:朱大寿将剩余的战车编组成了几个圆阵,掩护着步兵继续抵抗。
百里锡竭尽全力鼓舞着士气,冲杀在第一线。
秋里也带领着骑兵加入了战场,迎向狂骑兵,力图遏制住敌人的猛攻。
然而无论如何努力,这个时候的战局,已经无可避免的倾向了呼兰这一面。从某种角度看,风雨军的苦战似乎是在为了荣誉而作的垂死挣扎。
就在呼兰人以为可以结束战斗的时候,右后方山丘后隐隐传来令人心惊的阵阵轰鸣声,伴随着大地轻轻地颤动,不一会满山遍野的骑兵从山坡上一泻而下,震天憾地,疾风骤雨般袭卷而来。
绿莹莹的山坡顿时被夕阳掩映下的片片刀光剑影所覆盖淹没,原本硝烟弥漫的大地更加猛烈的沸腾起来。
铁蹄轰鸣,刀光如闪,枪林似海,洛字大旗迎风招展,透着无尽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