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征战天下第1部-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白虎军统领朱大寿。
实际上朱大寿也道出了在场很多军官们的心声,但也只有这位目前风雨身边唯一的一位风雨军统领,才有资格和胆量说出这样直言不讳的建议。
素来以梗直敢言闻名的圣龙帝国前任兵部员外郎,对于眼下的战局忧心忡忡,无疑站在了保守一派的立场上,认为燕家军的补给处于绝对的劣势,只需要守住凉城,则风雨军必定能够不战而胜。
“退守?”
风雨苦笑,手指不禁习惯性的敲击着帐内的案几,心中却剧烈的犹豫着。
“如果我军只求守住凉城逼退燕南天的话,当初就大可不必进行追击,任凭燕家军扬长而去,则我军就已经获取了至少名义上的胜利和足够的颜面!然而这真的算是胜利吗?所谓放虎归山,后患无穷!燕家虎踞幽燕,有百年基业;纵横中原,得天子以令天下,甲兵达七十余万,外抗呼兰不敢南下,内压诸侯权重一方,圣龙疆域十之五、六尽在其手,试言神州,谁与争锋?
“现今燕家军自陷绝境,攻城不克、进退失据、补给困难,又遭我军重重包围,如不乘此机会痛击猛打,一旦其撤回中原,恢复元气,来日我军再与之决战,姑且不论胜负如何,即便获胜也必将付出更为惨重的代价,更不利于风侯的雄图霸业!”
起而反对的是雅龙,虽然由于断臂而显得脸色苍白,原本微微发福的身材如今也变得消瘦淡薄,仿佛随时都会在风中摇摇欲坠,但是双眼却格外炯炯有神,冒着逼人的光芒,以至于举手投足之间都令人感受到了一种绝不气馁的坚韧。
“重重包围?是兵力分散吧?”
在战略决策方面,桓炎显然和雅龙有着截然相反的观点,在雅龙起身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之后,便立刻冷笑着做出了反驳:“燕家军乃虎狼之师,名将辈出,兵卒凶悍、作战骁勇,向来镇守东北,令呼兰亦望之却步,战斗力与风雨军不相上下,急切之间不可妄图,应小心其情急拼命而反噬我军。如今有赖风侯英明,侥幸击退,风侯威名更著,凉州亦得以保全,可谓作战目的基本达到。然而我军也损失惨重,青龙军折损过半,黑狼军险遭覆没,此时此刻实已无力再战,理当步步为营,巩固战果,方为上策!”
“自古争天下,争的便是一个先机,一个气势!所谓两军相遇勇者胜,燕南天当日在凉城外正是畏首畏尾,引军撤返方才有今日之狼狈,而如今幡然醒悟,任用燕耳为帅,也恰是弥补其失策之处,我军目前士气正旺、气势如虹,正当势如破竹、一鼓作气,怎可反而重蹈燕家军之覆辙?”
雅龙不以为然的回击道:“放眼神州,唯有燕家军能与我军抗衡,若乘此机会加以歼灭,则无论东征中原,还是南下印月,天下无人能当我军锋芒;若草率回师,固然可以确保一个不败之局,然而劳师往返,将令我军士气消沉,且东线受到燕家军逼迫的战略格局依旧,东进受阻、南下羁束,困于一隅之地而难有大作为!”
一时之间,再次向昨晚雨夜那样,锐意进取的激进派和稳重谨慎的保守派,对于风雨军目前何去何从进行着非常激烈的辩论,而风雨默默的聆听着这些部下的意见,不发一言,谁也不清楚这位风雨军的缔造者,目前心中究竟有何打算。
不过在场的所有将领包括风雨在内,谁也没有意识到,这种集体讨论最后由风雨定夺的军事战略决策体制,便是从此确立了起来。
“风侯,夫人来信!”
正当风雨静静的倾听着麾下将领们各抒己见的时候,血衣卫统领魏廖悄悄的走到风雨的身边,递上了刚刚收到的一封密函——“近日,有欧谷主辅佐,又得云济、司马渊等贤良襄助,凉城运行照常,城门基本修复完毕,火炮妥善安置,城中凡十八以上、五十以下男女青壮,或耕运,或执戈,同仇敌忾,上下齐心,众志成城,倾尽绵薄之力,一心期盼大军凯旋!妾身居于后方,深以不能侍奉夫君左右为憾,每每思念夫君辗转难眠,为夫君及将士之艰苦处境而揪心,唯有日夜督促,加紧后勤以助夫君霸业!
“闲余,偶翻军师遗作,曰:天下逐鹿,以勇者胜;四方贤才,唯明主投!妾身深以为然。
夫君崛起危难之际,以布衣之身、百余残兵,数载辛苦却扩地万里、扬名天下,仗三尺青锋,快意恩仇;拥百万甲兵,纵横天下,古今将相豪杰不过如此,奇迹也!而令狐、皇甫百年世家,根深蒂固、盘根错节,却困守一隅,外不能保家卫国,内不能将士用命,唯有苟延残喘,以度时日,可悲也!
“两者相差如此巨大,究其根底,盖夫君坚韧卓绝、不畏艰难,抗呼兰、复西北、征印月、剿叛逆,无不与强者争生存,与霸者夺空间,故大军百战而锐,夫君百战而威,豪杰英雄因此心折,尽相归顺,将士军民因此倾服,纷纷效命,风雨军之威愈显,岂是令狐、皇甫之鼠辈可比?
……
“今日如是!夫凉燕之战决定两军兴衰存亡,关系圣龙千秋命脉,切不可等闲视之。妾身愚见,燕南天虽凉城受挫,然数十万大军主力尤存,夫君又紧追其后,令其无法喘息,以此枭雄生性,多半不会就此俯首,必作困守之斗,掉头南返,甚至直逼凉城之可能极大。届时,妾身蒙夫君厚爱,自当与城共进退,城墙在则战于樵楼,城墙破则斗于瓦巷,三十万凉城军民,无论男女,不分老幼,誓御强敌卫我家园!
“望夫君以天下为重,勿以妾身为念,勿以一城一池得失为念,歼灭燕氏主力,则放眼中原无人敢挡夫君锋芒。纵或凉城有失,我军尚有圣龙河之北广袤土壤,尚有延城、伦玉关、玉门关诸险峻要塞,尚有高唐,尚有印月,妾身愿伴随夫君奔走四方天涯,号召各地将士民众,以期来日!
……
“匹夫用命,可为勇士;将帅用命,可成功业,君王用命则必能定天下!今日夫君以西北之地万千甲兵,力抗强寇,进而击之则顺天应命,天下英才响应;退而守之则锐气消沉,将士百姓离心,成败之数在此一举,夫君慎之!”
“好!太好了!”
风雨阅读之后,不由击案而起,一股知己之感也从心底油然而发。
的确,以风雨的眼光并非没有想到过燕家军可能会施展“回马枪”,重新杀回凉城,但是他依旧不顾军事上的重大风险,实施了四面合围的战术,除了考虑到燕家军在凉城受挫之后的士气消沉军事上有机可乘之外,更多的也是考虑到和燕南天之间决战涉及的更为深远的圣龙乃至整个天下的战略格局。
这一点,不是一般人能够了解的,而更少有人能够像李中慧那样一针见血的指出风雨这几年成功的关键,同时也是未来争霸天下的关键:“天下逐鹿,以勇者胜;四方贤才,唯明主投!”
身逢乱世,每一个有才学的人都希望寻找到奋发有为的名君,唯有如此方才能够施展平生所学,建功立业,名留青史;一般的百姓虽然没有这样的野心,却也同样希望能够依*在强者的羽翼之下,唯有如此方才能够安身立命,在乱世中为自己的性命和家人多增添几重安全的系数。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一方诸侯没有进取之心、尚武用兵,则即便他有很大的实力也不会被人所看重,甚至反而成为群狼窥视的肥肉。
所以,在这样的乱世之中,唯有能征善战的英雄方是真正的豪杰,风雨能够在短短几年内如此迅速的崛起,恰恰如同李中慧所说的“抗呼兰、复西北、征印月、剿叛逆,无不与强者争生存,与霸者夺空间,故大军百战而锐,夫君百战而威,豪杰英雄因此心折,尽相归顺,将士军民因此倾服,纷纷效命,风雨军之威愈显”。
也正因为如此,风雨面对燕南天入侵,绝不能够仅仅满足于击退敌军这个层面,否则虽然得以保全基业,却会因此丧失了声势和威望,造成在政治和战略上的被动;而燕南天即便不能够攻克凉城,但是他率领大军破锦州、入凉夏,横扫千里而安然折返的战绩也足以确立令天下不敢小视、乃至不得不敬畏顺从的政治和战略上的先机,从而有利于平定中原的反抗。
在这多方面的考量之下,风雨别无选择,必须至少重创而不是简单击退燕家军,从而确保自己在政治上的号召力,当然若是能够因此消灭燕南天的主力,也是风雨所求之不得的事情。
“传我号令,大军本阵原地休整,扩展侦骑关注敌军动向;秋风军、黑狼军继续前令不得变更;白起速返凉城主持大局,其部由副将指挥赶赴白沙河渡口,构筑工事待命;蒙璇、尚兴继续尾随燕南天,若其偏锋折返则击而破之,若其主力折返,则兵分两路,蒙璇率骑兵策应凉城,尚兴率碧蛇军渡过白沙河,会合阻截燕家军渡河!”
风雨在李中慧书信的激励之下,不再犹豫,断然对风雨军作了调整,整个大军继续以合围聚歼燕南天为主要目标,只是给了蒙璇、尚兴的南线兵团更多的自主决断权,但重心的却依旧是阻止燕家军东返,而不是保守的防御。
“万万不可!”
风雨的部署显然是兵行险招,成功固然能够收获巨大的红利,但是一旦失败则代价也十分惨重,因此并非无懈可击,自然存在不少争议,但是此时此刻,唯一敢于出言劝阻的,却只有白虎军统领朱大寿。
“风侯如此部署,则凉城势必遭遇敌军主力进击,夫人及全城百姓危矣!”
老成持重的将军不顾风雨的权势,坦然的直陈自己的意见。
“纵或凉城有失,我军尚有圣龙河之北广袤土壤,尚有延城、伦玉关、玉门关诸险峻要塞,尚有高唐,尚有印月。燕贼无故犯我家园,凡我风雨军将士军民,皆当奋起反抗,断其后路、穷追猛打,让这八百里秦川成为强盗的墓场,风雨军即便为此玉石俱焚,也在所不惜!”
风雨意气飞扬的说道。
此话一出,朱大寿呆了一呆,不再说话了。
在风雨军统辖的领地,地处圣龙河以南的凉城及其方圆百里,虽然和大部分皆在圣龙河以北的广袤土地相比较,实在是非常小的一部分,但却是风雨军的政治、经济中心,至少六成以上的赋税来自凉城,更有绝大部分的军械器重储存于城内,因此地位十分重要。如今风雨却说宁愿丢失凉城,也要和燕家军周旋到底,无疑是下定了极大的决心,力求歼灭燕南天于西北,姑且不论决策是否正确,单单是这份气魄和坚决,也足以让人明白,风雨的战略目标已经不容动摇了。
因此,这不再是讨论,也不再是简单的作战,风雨的这番话,已经成为了风雨军的宣战书,是一种捍卫家园抵御外侮的誓言。
“誓死杀敌!”
明白了风雨的决心和意图之后,即便是朱大寿这样资深的将领也不再犹豫,齐声响应道。这一刻,没有了怀疑和犹豫,也没有任何动摇,风雨军的将领们开始自觉的承担起一名军人的责任——即便前途艰难凶险,也将不折不扣的履行统帅的命令。
“报,延城捷报,耶律统领、欧仁将军率黑狼军及青龙军九千将士于昨日伏击锦州来敌,击毙都尉一名,俘获校尉三人,共歼敌七千三百余人!”
正在此时,一匹快马飞速的驰骋到帐外,带着捷报的探马刚刚落下地来,便匆忙的闯入营内,向风雨汇报了北线的战况。
“太好了!黑狼军终于重镇昔日雄威了!”
风雨拍案叫好,而身边的金岑更是不失时机的大肆渲染起这场战役来——身为跟随风雨左右的亲信,文弱的随军长史对于战场以外的东西远比风雨麾下的将军们更为熟悉,所以他很清楚虽然就全局而言,这样万余人的作战不过是不痛不痒的局部缠斗罢了,但是由于这是开战以来风雨军在圣龙河以北的第一场胜利,而且也是遭受重创的黑狼军为自己依然拥有战斗力的有力辩护,同时更具有阻截燕家援军的重要意义,因此在目前双方僵持的局面下,极有宣传的价值。
风雨微微一笑,顺手摸了摸鼻子。尽管从某种程度上黑狼军的这一次伏击表明了燕家的援军已经出动,今后几天北线的战局将会转入反复争夺、激烈关键的阶段,但他还是很高兴在这个时刻传来这样一场胜利,就如同昨夜印月大捷传来一样,这场小小的胜利同样在风雨军决策的重要时刻,为全军将士带来了勇气、信心和战斗的激情。
很好的兆头!
年轻的统帅感觉到似乎命运女神坚定的站在了自己的这一边,两场胜利都是在最恰如其分的时候传来,仿佛成了凯旋的预兆,这让风雨的呼吸急促起来,为自己即将到来的胜利,为胜利之后所拥有的荣誉和权势而眩晕。
甚至,在这一刻,风雨军的最高统帅又一次想到了原本为严峻现实所打压下去的远征的欲望——毕竟相对于本是同胞手足的残杀,横枪跃马征战四方,扩展前所未有的疆域和功勋,才是他生平的夙愿。
可惜,此时的圣龙帝国西北定凉侯,其实并不清楚,正如同今天这场战斗的胜利不足以决定和燕南天之间的胜负一样,圣龙历七五六年十月六日在印月战场上的决战,也并不如他所获知的那样辉煌和重要。



第五章决战坎普尔
雨过天晴

当圣龙历七五六年十月六日,在印月半岛城镇坎普尔的郊外广袤平原之上,当李逸如看着自己的部下在敌人的眼皮底下筑好了营寨之后,他无疑是认为自己赢得了这场战役,同时也毫不怀疑在击败眼前这股印月人之后,整个印月半岛将会恐惧的蜷缩在自己的战刀之下。
正是抱着这样坚定的观念,李逸如在这一天清晨,当他挥手发出总攻命令的时候,心中已经决定了在这一天结束的时候自己向凉城送达的战报内容——远征军大捷,重创阿育王朝主力!
事实上,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似乎都没有任何的理由动摇这位年轻都尉的看法。
就在前一天也就是圣龙历七五六年十月五日的夜晚,当对面的敌人,拥有着兵力优势的阿育王朝军队,满足于部署自己的防线并戒备风雨军乘着黑暗偷袭的时候,尚未弱冠远征军统帅便将自己手中仅有的包括两万五千尼国高原骑兵和五千风雨军骑兵在内的三万骑兵中的两万人,悄悄的抽调出去,交给了尼国王子迦岚和风雨军年轻的校尉褚频统率,秘密的绕向印月人的后方。
因此,在第二天清晨,那位阿育王朝意气飞扬的年轻王子所看到的远征大军,其实有很大部分仅仅是过多设立了旌旗的虚张声势。
如果这个时候,那位王子多一点沙场驰骋的经验,甚至多一些当初他镇守居萨罗城时的鲁莽,主动发起攻击的话,那么缺少骑兵、置身辽阔的平原,又要面对印月人引以为豪的、具备强大攻坚能力的象兵的圣龙远征军,在仓促之间必然会吃大亏。
可惜,这位在阿育王朝情场上无敌的美男子,显然在战场上的能力远远逊色于宫廷之内,即没有看出当面对阵的远征军的虚实,又因为在居萨罗城冒险攻击而惨遭失利的教训令他有所畏惧,再加上一心希望等待另外两支军队会师的强烈心愿,让他根本没有出击的念头,反而是坐视远征军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构筑好了防御的工事。
于是,年轻的圣龙人因为自己的大胆和出色,赢得了机会,而对阵的另一方却不得不很快为自己的无能,而让部下面临危险的境地——在两军奇怪的对峙大约一个时辰之后,圣龙人的骑兵出动了,而且是出现在了印月人根本没有防备的后方。
虽然同为农耕民族,但是长期和北方游牧民族交战的圣龙骑兵,和呼兰帝国的虎狼之师相比或许战马之上单位战斗力尚有所欠缺,不得不依赖城池、兵器、阵形和谋略来弥补,而相对于长期处于炎热的印月半岛,过度依赖象军轻视骑兵,四面封闭除了不以骑兵见长的大食人偶尔会从山峡的那边窜出来产生威胁之外,基本上仅仅是平原和丛林的内战的印月人而言,却不知道优秀了多少。
巨大的战斗素质的差距,以及有心算无心的高明的战略战术的运用,导致了绕到敌人后方的远征军骑兵一发动攻击,便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果。
无论是黑衣黑袍的高原骑兵,还是头颈上学自己的统领洛信缠着红巾的赤狮军健儿,此时在印月人的眼里都成为了下山的猛虎、出渊的蛟龙,风驰电掣般的杀入,所到之处无不掀起一阵血雨腥风。
尘土在沙场上飞扬,鲜血流淌于大地,钢刀的寒光在阳光下格外刺眼,疾驰的战马助长了冲击的强度。
迦岚一马当先的冲锋在前。
尼国地处高原,本来就是民风强健、悍勇尚武的民族,只是限于国家的弱小而不得不在高唐、圣龙、印月等各方势力的夹缝中艰难的求取生存。
如今,风雨却给了这个国家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依附在强大的圣龙军队的羽翼之下,尼国的勇士欣然发觉自己完全可以在和远比自己强大的阿育王朝的战斗中,尽情的分享战争的红利。
由于尼国的军队是和风雨结盟的尼、丹、锡三国中最为勇猛彪悍的,因此也最为得到风雨的赞赏,在远征的历程中,虽然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包括了尼国著名的勇士、迦叶王子的阵亡,却也凭借自己的英勇和战功获得了远比丹、锡这两个国家更为丰厚的回报。
巨大的财富和耀眼的荣誉,让尼国的军人们感到了自豪,同时也倾佩和感激着为他们带来这一切的恩人——发动了这场远征的圣龙帝国西北定凉侯风雨。
作为这些尝到了甜头、并且渴望着继续在鲜血与死亡中追求荣誉和财富的军人们的领袖和代表,迦岚王子继承了其兄迦叶王子亲圣龙人的政治立场,而且远比纯粹是战场上勇士的兄长更为精明的弟弟,早就目光炯锐的看到了尼国其实已经毫无退路的被绑到了圣龙,或者更为确切的说是风雨征服印月的战车之上。
他明白,尼国,这个甚至远远小于三道圣龙或者印月一个行省的弹丸小国,此时已经和印月这个比自己的国土面积大了不知多少被的国度,结下了血海深仇,因此摆在尼国面前的只有两条路可走:追随风雨彻底征服印月半岛从而获取更大的红利,或者征服失败面对着充满仇恨又国土接壤的印月人的仇恨和怒火。
迦岚的选择是毫不犹豫的,而且理所当然是前者。
印月是一个有着辽阔疆域的国度,风雨的远征仅仅是因为出其不意,再加上统治着阿育王朝的君王和将领们的故步自封,以及半岛目前各方势力分裂格局窥视狼吞的局面,才得以顺利的进行,但是一旦这一片土地从这场战争中恢复了过来,那么仅仅是抽调了一部分精锐部队和几个附属小国参与的这场远征,势必会陷入敌人汪洋大海一般的包围之中而后继无力。
这个后果无论是风雨还是圣龙帝国,都可以承受,但是尼国不行。
因为距离、地理和国力等各方面的原因,同样是庞然大物般的圣龙即便远征失败了,所带来的也仅仅是边界的隐患,夜郎自大的印月人在这场战争之后,即便有心找圣龙人报仇,也必然比以往更加谨慎,更大的可能恐怕也只能是强自咽下这个苦果;而对于与之接壤又国力弱小的尼、丹、锡三国,印月人可就不会有这么大的顾虑,势必成为承受印月人复仇的牺牲品。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如今的尼国对于征服印月,反而比圣龙人更为积极和热衷。当风雨军的将领们更希望自己的主君从厌恶内战的政治洁癖中解脱出来,投入到在他们看来更为重要和向往的夺取帝国统治权从而象先人一样成为留名青史的功臣勋将的时候,尼国人却成为了风雨远征印月的最为坚定的支持者。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同所有对现实和未来有着清醒认识的尼国人一样,迦岚王子绝对赞成李逸如的观点——进攻,进攻,再进攻!发动猛烈的攻击摧毁这个王朝的战争意志和战争资本,从而迫使这个王朝在来得及发挥自己所有潜力之前因为畏惧和丧失信心而屈从于远征军强大的力量之下。
迦岚王子的赞成和支持,表现在了他的行动之上。
他的行动就是身先士卒的冲锋。
印月人仓促的弓箭多半被王子的战刀所劈开,剩余的也软弱无力,根本无法对身着精甲的王子造成半点的伤害。
年轻的王子则驱驰着奔若闪电的战马,依仗着战刀的锐利,奋勇的杀入敌群,快速的奔驰伴随着强大的冲击,让锋利的刀刃得以借着惯性和力度,毫不滞留的挥舞,往往是每一次的起落,都带走了对方那满含着惊讶兀自不信的头颅,留下的是死亡的请柬,还有恐慌的混乱。
紧随在王子之后的尼国骑兵,也不敢落在首领的身后,背负护卫不利的罪名,因此勇往直前、如影随形,在印月人庞大的军队中席卷起了一阵横扫一切的毁灭风暴。这些生长于高原之上的男儿,从小就经受着恶劣天气的考验,因此早就养成了勇猛无畏的品质,而今天,因为风雨军的远征,终于摆脱了国小力微无缘驰骋于天下的遗憾,在这片广袤的战场之上淋漓尽致的验证着自己的勇武。
“快,快拦住他!”
尽管相隔很远,在大军的本阵中望见迦岚王子的笈多,还是情不自禁的感到了背后一阵恶寒。
迦岚王子勇猛的冲锋,让敌对阵营的另一位王子不由记忆起了一年多以前在居萨罗城内的另一名尼国的年轻勇士。尽管居萨罗会战是阿育王朝在面对风雨远征时难得的一次大捷,尽管笈多也正是依*射杀迦叶而挽回了原本一落千丈的名声重新获得阿育王的宠爱,但是在这位印月的第一美男子心中,始终无法忘记本应是自己箭下亡魂的死者,在战斗中表现出了的勇猛和面临死亡时的从容与神威。
这种回忆,这种感觉,让笈多感到非常得不舒服,仿佛毒蛇一般的撕咬着自己的心,有似乎冥冥之中有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在恶意的对付自己,因此印月大军的统帅下达了斩杀迦岚的命令。
就在笈多喝令的时候,交战处已经有七、八名阿育王朝的军官冲上前去。这倒不是和笈多王子有什么通天感应的能力,而是因为迦岚王子冲得太前面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这支突袭骑兵的重心所在,因此在权衡己方颇有胜算的情况下,自有那希望获取战功的勇士围上去,企图博取这看来唾手可得的功劳。
“挡我者死!”
迦岚王子大喝着,毫不畏惧的迎向前来,疾驰中扬着的钢刃在阳光的映射下闪出点点耀眼的寒芒,仅仅一个照面,首当其冲的两名印月军官上未来得及还手,就只见两颗张口结舌的脑袋已经飞上了半空,紧接着便是满地鲜血纷纷洒落。
印月人不由呆住了。他们从来没有看见过如此锋利的武器,自然也不知道王子的兵器其实是一把用精钢横练的战刀。这种横练法是圣龙人的独创,其锻造出来的兵刃坚实锋利,在作战中平添了不小的威力,也因此让圣龙人得以在千百年的岁月中纵横驰骋,将帝国推向了世界的巅峰。
古老的帝国虽然已经垂垂老矣,然而这种在神州一度失传的锻炼法却意外的因为逍遥遗墨而留存下来,被风雨交给了南天门研究,从而锤炼出了一批犀利的兵刃,专门赐予有功的将领,尤其是迦岚王子手中的这把战刀,更是精品中的精品,锋利无比、所向披靡,是因为风雨有感迦叶王子的阵亡,为抚慰尼国而赠送给了迦岚。
此时的迦岚,拿着这把千锤百炼的精刃,在战阵之间真可谓如虎添翼,乘着印月人尚未回过神来的功夫,“呔”的喝了一声,一勒缰绳转向了右侧,冲杀了过来。
在一阵刺耳的金属摩擦声中,仓促拿起武器招架抵挡的印月军官骇然的发现自己的兵器在王子的刀刃之下不堪一击,被顺势劈成了两半,而更为糟糕的是那锋利的兵刃借着奔驰的力量和惯性,依旧不依不饶的向下,从倒霉的军官头顶击落,瞬间那六阳之首的头颅也追随了手中武器的命运,同样被分成了两半。
这种恐怖的震撼,令印月人的士气大为低沉,信仰神灵的士兵自觉遇到了歹毒的恶魔,在哭喊着寻求神祉庇护的同时,身体则做出了现实而明智的选择——躲避着迦岚的锋芒,用尽自己最大的力气和速度,远远的逃离恶魔有效的杀伤范围。
一时间,迦岚王子仿若战神下凡,所到之处无人敢挡,紧随在其后的尼国骑兵则布成了犀利的鱼鳞阵乘势扩大战果;而另一方面另一位负责指挥骑兵的远征军将领,风雨军年轻的校尉褚频,也不失时机的部署兵力巧妙的突击着印月人的薄弱环节。
在战火中成长起来的少年,此时已经是一个经验丰富、头脑冷静的合格指挥官了。和攻如风雷的迦岚王子相反,保持着理智的他,始终纵观着战场的全局,积极的配合、掩护着迦岚王子的冲锋,用手中有限的兵力,给予了印月人最大限度的杀伤。
混乱不可避免的在印月大军的阵营中蔓延,步兵为主的印月人本来就很难抵挡远征军的骑兵,如今更因为惊慌和恐惧加剧了灾难。
“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站在山岗之上远离前线的印月大军统帅笈多,此时的脸色非常苍白,已经六神无主,除了嘴里面不停反复的喃喃这一句话之外,再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倒霉的美男子突然发现了一件令他非常懊恼的现实——由于全部精力都关注在正面的远征军,因此印月大军最具备战斗力的象兵,正部署在了正面的第一线,也就是如今的大后方,由于庞大的体积、缓慢的脚步和大批步兵的阻塞,却只能够是鞭长莫及。
同样道理,让分布在两翼的印月骑兵也不得不眼睁睁的看着远征军的骑兵如同尖锐的匕首,深深的插入印月大军的中心,自己却只能徘徊在激烈的战线之外干瞪眼。
而和圣龙远征军交锋的则是大批的步兵,但即便是这些步兵,也有六成以上是正面对着远征军的本阵,匆忙的转身却又和被远征军骑兵驱赶溃散下来的败军相撞,更加增添了战场的混乱。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原本有条不紊、看似固若金汤万无一失的防御体系,顿时破绽百出,不堪一击,局面一片混乱,而笈多所制定的自鸣得意的战略战术也不得不被束之高阁,毫无用处。
在战前,笈多为了防御远征军的进攻拖延时间,因此特意选择了前方狭窄后方宽散的地形作为战场,如果面对圣龙人的正面进攻,这样的地形无疑是非常有效的,绝对可以让圣龙人付出惨重的代价。
但是笈多万万没有想到李逸如居然不按常理出牌,将主攻的方向变成了印月大军的后方。于是,后方宽松的地形正好有利于敌人骑兵的纵横驰骋,而己方却因为前方的狭窄以及构筑了防御工事的远征军本阵的虎视眈眈,而缺少足够的回旋空间,无法将优势的兵力进行有效的调整,摆放出来发挥应有的战斗力。
“全军自由进攻!孩子们,为了王朝的荣誉,冲锋吧!”
忍无可忍的副将,终于再也无法忍受一个庸人对于王朝和军队所造成的巨大伤害了。这个已经年过六旬的老人,乃是追随了阿育王朝名将波拉斯王公征战三十年的宿将,有着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