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超陆权强国(战列)-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谢皇上!”

各人在位置上坐下,马士英刚要出声,王福已经先开口道:“各位爱卿来的正好,朕正有要事与各位爱卿商议,这次朕御驾亲征虽然大胜而还,可是我军官兵也死伤不少,虽然朝廷有抚恤发下,可是朕觉得还是要为那些为了保卫大明而流血的官兵们做些什么,朕打算在南京修一座英烈祠,这次包括以后在战争中牺牲的大明官兵都可以将英灵迁入英烈祠,每年春季,皇帝亲自主持祭奠仪式,只要大明不亡,这些为了大明流血的英烈灵魂就可以永享香火。”

“啊。”数人听得吃了一惊,皇帝这时候抛出一个英烈祠出来,让几人大感意外。

祭祀在封建朝廷可不是小事,秦汉时期六部九卿中就有太常一卿专管祭祀社稷、丧葬等礼仪,如今太常由卿改为寺,职责依然不变,历代多少权臣,真正能谋朝夺位的却少,为的不过是死后哀荣,清史留名。

如今皇帝打算建英烈祠,要让所有战死的官兵都进入,而且每年由皇帝亲自主祭,那么岂不是说他们这些文官一辈子的追求,这些死后官兵一下子就可以轻易的得到,如此下去,不出数年,武将的地位就要超过文官了。

其实眼下文武的地位已经颠倒,当初史可法以阁臣之尊出镇江北,江北四镇对于史可法的调遣无人遵从,文官只是维持表面上的体面而已,只是他们却绝不会承认武夫凌驾到自己头上。

若非皇帝大胜而回,在座的内阁几人肯定会马上齐声反对,马士英、钱谦益、王铎三人交换了一下眼色后,王铎小心翼翼的道:“皇上要祭典那些为大明战死的官兵并无不妥,只是修英烈祠,皇上还要亲自主持并永久对其祭典,是否拨得太高了。”

“大学士此言差矣,若非皇帝此番率领大军亲征,挡住了鞑子十数万人南下,我大明后果不堪设想,这些官兵为大明流血牺牲,死后进入忠烈祠,得享香火,有何不可,若是有文臣死于战事,自然也可同样办理。”冯可宗在旁边驳道,锦衣卫说到底还是属于武将一系,军人地位的提高,冯可宗自然乐得接受。

王福点了点头:“冯爱卿说的不错,倒是朕刚才疏忽,不仅仅是官兵,凡是有人为了阻止异族入侵,或者维护大明正统而战死之人,不论文武、农夫、工匠、商人或者其他各个阶层,只要得到朝庭确认,都可以进入忠烈祠,永享朝庭香火祭祀。”

卢九德期期哎哎起来:“皇上,是否……是否……”

“不错,哪怕是身有残疾,只要是死于抵抗异族的战争中或者死于与流寇作战,为国立下功勋,皆可进入忠烈祠。”

“皇上英明,臣以为忠烈祠当建。”皇帝的意思再明显不过,即使是太监也可有入忠烈祠的希望,卢九德马上同意。

虽然说士、农、工、商皆可以进入忠烈祠,但毫无疑问,能进入忠烈祠多是以军人为主,其他各处阶层不及军队的零头,在卢九德和冯可宗都同意的情况下,虽然内阁还是可以一样拒绝,只是这样一来,不但要得罪皇帝,而且与内廷对立,传扬出去,更是会引起武将的愤恨,马士英等人暗叹了一口气:“皇上,臣也以为忠烈祠当建。”

“钱爱卿,此事礼部责无旁贷,朕就交给你负责了,早日选出风水宝地,朕会让工部和太常寺协助,务必让忠烈祠早日开工,早日完成,也好让为那些为大明流尽鲜血之人魂魄有所依,早日得享香火。”

“是,微臣遵旨。”

“还有一事,既有忠烈祠,当然也要有奸佞碑。”

“奸佞碑?皇上,这又是何物?”钱谦益不解的问道。

“所谓奸佞,就是那些身为汉人者,却出卖祖宗,为异族入侵中原出谋划策,甚至亲自领兵杀我汉人,占我汉土,或与敌国勾通出卖汉人朝廷利益者。宋之秦桧,虽然没有投降异族,可是害死岳飞,使北伐大业成空,是为奸佞;张弘范领兵灭宋使汉人朝廷断绝,是为奸佞;范文程自称为名臣后裔,却事满清,多次替鞑子谋划入侵故国,是为奸佞;尚可喜本是我大明将官却为虎作伥,是为奸佞……朕不能将这些人都象秦桧一样铸像跪在西湖向岳飞墓忏悔,却可以将这些人的事迹一一刻于碑上,斜放在忠烈祠的门口,任由千人踩踏,万人唾骂,让其丑恶行迹暴于天下,一代代流传。”

皇帝一说完,马士英等人都打了一个冷颤,范文程已经千刀万剐,尚可喜也死于乱军,没想到皇上对他们依然余恨未消,秦桧铸像,遗臭已是数百年,若是他们的事迹刻在石碑上,效果虽然可能不如铸像,只是依旧是永不得翻身,子孙后代也将永远蒙羞,这简直是比杀人还让人难过。

钱谦益连忙问道:“皇上,范文程、尚可喜等人名列奸佞当无疑问,只是洪承畴、孔有德、耿忠明等人需不需要也加上?”

“凡名列奸佞者,需盖棺而定,冯爱卿,锦衣卫可将此事在北方大势宣扬,如果那些投靠满清的文武官员心中有悔意,或重新反正,或辞官归乡,死后皆可不入奸佞名录。”

“微臣遵旨,皇上英明,如此一来,那些投降满人者,必定会忌死后列入奸佞名录,不敢替满人出死力。”冯可宗兴奋的道。

王福点了点头:“正是如此,这也是朕修奸佞碑的用意,孟子早有所言: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可是古往今来,汉人舍生取义者固然不少,也有许多汉人不知廉耻,背叛祖宗,背叛民族,为虎作伥;凡舍生取义者,朕要给予褒奖,凡是给汉人朝庭造成严重损失者,朕都要命人一一记录,让其永不得翻身,此体事大,眼下可以先记录本朝之奸佞,以警当代后人,想我汉人,人口远胜于周边异族,聪明才智亦远胜于异族,文明远胜于异族,只要汉人羞于向异族效力,哪怕内乱,中原也不会成为异族放马之地,我汉人再也不会象当年重复当年蒙古之事,沦为他族之奴。”

第二卷 虎踞鄂中 第一百四十章 沙洋失陷

“还不仅仅只是这样呢!”

他的语气中,说不出的是佩服还是别的,倒是加上了一些不知名的情绪。

笑一笑,“我与应城杜家乃是亲家,杜家之名诸位想必不会不知道吧……”

“哪能……应城杜家当年可是汉口一巨……”

“杜老太爷乃是我鄂中名人,我等岂能不知……”

“呵呵……咳咳……”

盲公一阵咳嗽,旁边就有人赶忙上前为他抚胸顺气。半天他方才止住咳嗽。

“老喽,这身子骨是越来越不争气了……”

叹了一口气,盲公接着说道:“我那亲家公这几日倒是没少书信往来,也多提到了这位鄂中之王,他们杜家虽然在鄂中有些实力,不过最近却是连以前经常的家丁训练都免了……应城对于拥有枪械的马贼、土匪之流以及祸害乡邻的恶霸甚至拥有大量武装家丁的世家都隐隐有些敌意……听说军政府用了几天的时间,出动了至少一万以上的军队,扫清了鄂中境内的全部马贼之类,杜家前段时间不知道因何犯了事情,结果惹得军政府不喜欢,听说杜家为此不得不强制解散了大部分的兵勇。可是军政府目前还在杜家大院的不远处驻扎了一队新军,听说周围至少还布下了数门大炮,一旦杜家有些风吹草动,或是想要投降朝廷,铁定就要走上尤老四他们的老路了……”

“这……说到这大炮,诸位可曾注意到方才的炮声……”

一谈到这方才再次击败了朝廷鄂中军政府,明显的大家话多了起来,方才那一阵炮鸣不仅彻底震慑了城中原本打算死守的清兵,还令一众原本还打算坐山观虎斗的乡绅、商贾们吓了一跳,纷纷心叹这朝廷所编练的新军不愧为效仿西方列强所练,倒是实力不凡。

有人接口道:“前几日我被困在汉川之时,曾经幸见识了一番革命军之威,数十门火炮一同开炮,那声势何止夺目惊人……据说当时汉川围城的还是原第八镇的统制张彪大人,结果还不是最后败下了阵去了……这革命党兵锋甚甚,我家中有多有老幼,才在刘家立府时捐了一千两银子……如今看来却是站对了地方了……”

商贾所行甚远,这京山诸位也有不少经常往返武昌三镇、北都襄阳的,见识却是不凡。

当下便有一中年人点头附和道:“原民兄所言甚是,这世道混乱,我等商贾还要寻个安全庇护才是。这襄阳我多有往返,那朝廷领兵大将——刘温玉我也有些耳闻,听说乃是巡防营出身,早年父亲曾是朝廷招安的马贼一流,不过其父子都善经营,这刘温玉又素有伏虎之力、倒也称得上勇武,加上他虽然心贪傲慢却着实有些功绩,襄樊之地经他多年精英,马匪、山贼之流都已销声匿迹、不敢盘卧两地,我等往来商旅虽然每年需要孝敬些银子却比其他处要损失的少多了。此人这二十年来倒是节节高升,官至襄阳城防官、又为一协统制,好在他虽善战,不过手下多是勇营、巡防之流,此番他且来袭鹿死谁手还是未知之数……”

见没人注意这边,一众人具是点头称是,脸上表情却也舒缓了不少。

“所以,我方才劝诫各位还是别多妄想,这天下一年之后姓孙还是姓觉罗还说不定呢,咱们即将迎来的这位爷可是位非常有手段的狠角色,这段时间想必大家对于旁边的情况也多少有些了解了,我也就不多说了,咱们今天点到为止,各位多多思量……多多思量……”

“多谢盲公指点……”

“多谢……”

……

“叫各位先生好等了……真是抱歉,前方军情生变……大帅暂时挪不开身子来叨扰各位先生了,与诸位京山名流见面可能要推迟一阵,还请勿怪……大帅已命人在城中寻了一处酒楼吩咐了去,午时一定设宴好好款待各位……”

一行人最终还是没能等到李汉却只等到几个新军的参谋军官。

“这位大人……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情了?”

盲公眼下心不盲,他在这里等待了半天,不想竟然突然碰到了这样的事情,又听那前来报信的参谋军官话中语气虽然急促却礼貌十足,显然不是这鄂中方面怠慢,必是出了什么事情了!

“这……”

那参谋军官明显有些为难……

“咳咳……大人若是不方便就算了……”

盲公刚要开口,突然猛然感觉胸口一阵气闷,连忙抚胸咳嗽了一阵,方才顺过了起来,与他说道。

那参谋军官犹豫了一下,想到大帅方才提醒他前来的时候还特别提醒要带人亲切、诚恳一些,只要对方询问不涉及到一切机密,不妨与他说了也罢,便整了整身子,点头跟向他询问的老人说道:“老先生说哪里的话,我革命军政府没有什么大人不大人的说法,那些都是鞑子的叫法。罢了,大帅并没有提到这事不能与各位交代,陈某说出来也没什么。方才我军政府接到前方细作情报,言到沙洋失守,被清军攻下了……”

‘沙洋失守了!’

宛若晴天霹雳一般,顿时震惊了一群人。

要知道这京山地处江汉平原,地势平坦无险可守。沙洋虽然只是小镇,但是刘英未防南下清军先攻击京山军政府,便想出了两手妙招,一是排名西进拿下沙洋镇后命人于此处广设城防,又命人率领五千民军驻守,令小镇沙洋成为了固守京山军政府的一道重镇。这第二手则是自己亲帅大军北上攻陷钟祥,拿下钟祥之后只要半日脚程便能西击荆门,断了南下清兵回军之路。

因此这般,沙洋对于京山之重要性可想而知。

见不少人面上都有些阴沉不定,这位被李汉临时启用的参谋军官到底有几分才学,他叫陈天祥,字伯庸,乃是马荣成的副手,经过这几日的考核,马荣成发现此人颇有些才学,尤其对军事指挥之上的才能更在他之上,加上他性格沉稳,便在今日被委以重任之后,将这副手推荐给了李汉,给他做个临时副官。

陈天祥笑道:“各位不必如此惊慌,沙洋方面乃是突然闻知京山生变,加上民军多为新兵,方才临时起乱,给那清兵得了好处,一番恶战之后失去了沙洋镇。不过这沙洋城防甚为重要,因此一直都交给第二协统制刘铁驻守,他昨日因新兵与老兵冲突,早早离了城去,结果不想反而逃过了一劫!在他的指挥下,自沙洋溃散下来的民军已经退至五十里外的一家岭驻防,虽然手下有些损失,不过却也暂时挡住了清兵……大帅已命第二标携第一标一部前往支援……二十里外我军还有近五千大军即将赶至……京山……京山安全着呢!”

他笑着跟一行人说道,无论自己心中是不是这么想,但只是他面上这一副成竹于胸不以为意的轻松姿态顿时打消了不少人心中的担忧,面上重新多了些许笑意。

“到叫大……大人见笑了……既然大帅暂时忙于军务,老夫便代这诸位应下来了,请大……大人先带我等前去酒楼静候……”

“如此,诸位先生请这边……”

“请……”

第二卷 血战中原 第135章 两顺王的恐惧

皇帝的话掷地有声,哪怕是以马士英等人多年形成的圆滑性格,听得也是有点热血沸腾,众人一齐道:“皇上放心,臣等必将此事办好,让我汉人不再有亡族之危。”

王福大感满意,点了点头,突然用手抚额道:“既如此,朕有点累了,各位爱卿下去准备吧。”

五人此时正心情激荡,听到皇帝的话,想也不想,一齐道:“臣等告退。”

出了皇宫,马士英不由拍了自己大腿一下:“哎哟,今日我等为何来见皇上?”

听到马士英的发问,其余四人顿时面面相觑,这才想起他们要给皇帝呈报的事还没有来得及说,王铎试探着问道:“要不,我们一起再求见皇上?”

“皇上未必不知道我们来此的原因,既然皇上不说,自然另有用意,反正此事已无大碍,迟上数天又有何妨?”

钱谦益却打起了退堂鼓,他此时将心思全部放在忠烈祠和奸佞碑身上,他已经想通了,即使他死后入不了忠烈祠,可是就凭他负责筹建的身份也可以名垂千古。见到钱谦益打了退堂鼓,马士英等人也没有坚持,只得各自退了下去。

看到马士英等人离开,王福脸上露出一丝笑意,他已经想到如何对付那个假太子了,不过,在对付假太子之前,王福需要时间来确认这个假太子只是一个人心血来潮冒充,还是幕后另有指使者,以王福的猜想,这个假太子多半不是一个人所为,如果可能,王福更想将幕后主使之人揪出来,这才要回避与马士英等人谈论假太子的话题。

兖州是山东大府,夏禹划天下为九州,兖州为其一,洪武十八年设兖州府,辖四州二十三县,如今这座兖州府城正处于满清统治下,孔有德、耿仲明在徐州大败以后,这两人带着兵马正是退到了兖州。

豫亲王的大军已经是十几天没有传来消息了,只不过却没有人为豫亲王担心,他们深信以豫亲王手中的力量,横扫整个南明都绰绰有余,只不过后路暂时被徐州的明军所断而已,孔有德、耿仲明两人有心为豫亲王重新打通后路,又怕自己是多此一举,以他们手上的残兵败将,若是碰到了黄得功的主力,必无幸理,两人患得患失之下,只得一直龟缩不动。

因为孔有德和耿仲明两人的到来,兖州府明显着比以前加强了警戒,盘查的兵丁也比以前多了起来,这天,天色刚刚蒙蒙亮,兖州府城门还没有打开,城下突然传来一阵咚咚的拍门声,一名守门清军小校骂骂咧咧的走上城墙,向下喝道:“敲什么敲,还没有到开门时间,等着。”

只是小校的嘴吧马上惊讶的张开来,他看到城门下敲门的竟然有一百多名叫花子一般衣衫褴缕之人,这些人当中好象还有十余匹马,再仔细看,还留着辫子,若是一般的叫花子,那名小校早已叫人过来把他们轰走了,看到那些人的辫子却不敢怠慢,开口问道:“你们是什么人 ?'…3uww'”

“快开门,我们是正白旗旗人。”为首一人回道。

乖乖,正白旗可是当今摄政王亲任旗主的一旗。上面的小校更是吃惊,只是看着这些衣衫褴缕之人,小校却不敢确认,连忙道:“等一下。”急忙缩头向上面汇报。

听说有一百多正白旗旗人在城门外,孔有德和耿仲明亲自来到城墙,往下一看,马上认出了为首一人正是苏克萨哈,两人顿时大吃一惊,亲自到下面将城门打开,将苏克萨哈一行人迎进城中。

在孔有德的府中,苏克萨哈一行如饿死鬼投胎一样,拼命抓起各种食物就往嘴里塞,孔有德、耿仲明陪坐在旁边,一直想开口询问却找不到机会,只能胡乱猜测,只是任他们想破头也不知道苏克萨哈一行为何会变成这般模样。

苏克萨哈一行吃饱喝足,洗澡换过衣裳后,总算精神了一点,孔有德刚要说话,苏克萨哈已经先行开口,用沙哑的声音道:“恭顺王,马上给本官及属下准备好马匹,干粮,本官要回京城。”

“苏克萨哈大人,究竟出了什么事,大人和一行手下为何会如何狼狈?”孔有德忍不住问道。

苏克萨哈深深的看了孔有德一眼,这种眼光充满着危险,看得孔有德大为心惊:“恭顺王不必多问,过上几天你就会知道,这次你们在徐州城下的失败,朝廷还末作处置,好好守住山东方可将功赎罪,否则两罪并罚,谁也救不了你们。”

“是,本王自知有罪,一定会好好守住山东。”苏克萨哈的话严厉无比,孔有德顿时不敢多问。

看到苏克萨哈一行消失在远处,孔有德还是一头雾水,向耿仲明问道:“云台,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耿仲明脸上一片苦笑:“大哥,恐怕是豫亲王吃了败仗吧?苏克萨哈大人多半是要到京城搬救兵。”

孔有德顿时张大嘴:“不可能,豫亲王手中近六万大军,其中满人占了一大半,怎么可能吃败仗?”

“我也觉得不可能,可是苏克萨哈一行如此模样,除了吃败仗还有其他解释吗?”

孔有德顿时神色冰凉,他们没有完成多铎交给的任务,牵制住徐州的明军,多铎打了胜仗那还好办,摄政王最多下旨责备两人一番,罚一些财物,若是多铎是因为徐州明军才打败仗,他们就是有几个脑袋也不够砍,两人同时想到了这个问题,一时脸色都苍白起来。

他们两人虽然猜出多铎打了败仗,但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多铎败得如此彻底,数天之后,又有一些清军逃回,孔有德、耿仲明两人才得到了详细的消息,豪格死了,尚可喜死了,三顺王变成了二顺王,多铎、叶臣、谭泰、螯拜、岳尔多、勒克德浑、塔瞻……这些人在大清哪个不是朝中重臣,却一个个不知。

所踪,满清无数的忠臣良将好象只有一个苏克萨哈逃了出去。

两人得知消息后,顿时吓呆了,半天都回不过气来,一会儿两人恨不得马上丢下山东逃跑,一会儿想起苏克萨哈临行前眼中那危险的光芒,两人又觉得干脆自杀来的好些,最终只得硬着头皮继续守在山东。

两人战战兢兢十余日后才得到消息,大明皇帝已经返回,这下两人才松了一口气,不过,两人仍不敢大意,马上下令严禁前线士兵进入南直隶,即使是有明军过境,也要尽量容忍。

北京城效外,一队清军骑着马正从密林中将猎物驱赶到一名三十岁左右,头戴金盔,长相俊秀的青年男子身边,只见这名青年男子弯弓搭前,“咻!”的一声,一只黄羊应声倒地。

“摄政王好箭法!”旁边的人纷纷称赞。

这名长相俊秀的青年男子正是如今大清摄政王多尔衮,多尔衮相貌上继承了母亲阿巴亥的优点,在努尔哈赤的子嗣中,算是长得最为俊秀之人,如今正是这个刚满三十三岁的俊秀青年人掌握了满清所有内外大权。

自从成为摄政王以来,多尔衮每天都有处理不完的政事,为了让自己有更多的精力处理政事,他有时不得不抛下政事让自己放松一下,打猎无疑是多尔衮最喜欢的放松方式之一。

眼下刚刚开春不久,猎物还很瘦弱,若是在满人还缩在北方时,这个时期基本上不会出来打猎,他们要等到猎物长上一段时间才行,可是现在进入了关内,满人却没有那么多顾虑,以前是因为缺吃少喝,不得已才尽量挑猎物较肥的时候打,以免将猎物浪费,可是眼下整个中原都是满人的猎物,浪费一两只猎物根本无所谓。

多铎虽然还没有传来消息,可是多尔衮却并不担心,比起阿济格的鲁莽来,多尔衮更信任这个遇事冷静,又不缺泛武勇的弟弟,所以南下才会以多铎为统帅,而将阿济格用来监视吴三桂。

看到自己射倒猎物,多尔衮傲然一笑,他双腿轻轻一用力,纵马来到黄羊倒下的地方,弯腰一抄,已经将黄羊搁在马身上,顿时又引来部下的叫好声。

这只黄羊果然有点瘦不拉叽,可能是刚出来寻找食物就落到这队清兵包围中,最终送了命,多尔衮看着猎物有点不太满意,正想让部下正围一轮,远处传来一阵泼剌,泼剌的马蹄声,多尔衮抬头一看,好象来的是自己府中的戈什哈,心知必定又是有什么紧急事务,只得停了下来。

那名戈什哈看到多尔衮的位置,并没有象往常一样远远的就停,直冲到多尔衮身边才勒马停了下来:“报,摄政王,苏克萨哈大人回来了,他说有重要的事情报告王爷。”

“苏克萨哈,他不是在前线吗,怎么突然回来了?”多尔衮顿时明白,肯定有大事发生,他心中想的却是好消息,笑眯眯的道:“怎么,多铎那小子攻下伪明京城了,还要把苏克萨哈派回来报信,难道怕苏克萨哈抢了他的功劳不成?”

戈什哈摇了摇头:“回摄政王,奴才不知。”他迟疑了一下还是没有说出来,看苏克萨哈的脸色可不象打了胜仗的样子,万一猜错岂不扫了摄政王的兴。

“走,咱们回府。”听闻苏克萨哈回来,多尔衮虽然不能继续打猎却兴致不减,一路上都和左右说笑不停。

第二卷 虎踞鄂中 第一百四十一章 三个坏消息(上)

不提那边的陈天祥暂代李汉应付着京山县内的诸豪杰,城中某处临时昨夜遭了清兵毒手的城中富户庭院,此时包括李汉在内的熟人位于其中一间大厅内,有几位参谋军官忙碌着将一幅幅的测绘学堂的学生兵们刚刚完成的形势图挂在墙上,然后退到了一旁,等候召唤。

李汉负手站与一张刚刚悬挂上的武昌形势图前,眉头紧锁、面上阴沉不定。

在他背后低头站着两人,其中一人一腿之上赫然还绑着绷带、打着石膏,正是他的情报司司长——李东来,而另一人……却是李东来手下的几员干将之一的青犬,也就是之前负责清理城中漏网之鱼的。

“先生请将罚……属下自作主张却出了这么大的纰漏……”

此时的李东来面色冷黑如铁,眼中更是隐隐有些慌乱的神色,自从先生知道了那个消息之后便一直站在屋内一句话也不说,便是随李汉最长的他也隐隐心中有些慌乱,摸不准先生此时到底什么想法。不过有一点是十分肯定的,先生此时心中想必应该积了不少怒气吧!

“……”

一阵沉默,李汉皱眉看着面前的地图,半响都没有开口的意思。

良久他方才深叹了一口气,转过身来:“说吧……跑掉了谁!”

面上看不出任何的表情,甚至连语调都是十分的淡漠,令李东来、青犬二人心中更是不安,额上隐隐密布上一层汗珠。

“回……回大帅,是李济臣……”

心中虽然不安,不过青犬还是站出来回答了他的问题,他一招手,远处正候着的一参谋军官顿时就来到了三人身边。

“把上面标了血色小箭的文件袋给大帅……”

他知道大帅对李济臣不甚熟悉,方才他来的时候便带上了这几日刚刚整理齐的有关李济臣的资料。

“是!”

那参谋将文件袋递给了李汉,李汉挥手示意没他的事情之后,便到了一旁候着。

“李济臣……参谋长”

李汉口中念叨一句,接过了资料之后解开了已经用蜜蜡封上口的文件袋,取出了几页小纸……仔细的看了起来……

他看的很快,面上却越加阴冷,末了突然冷哼一声:“同盟会……居正,好手段……好狠的心……”

将看完的小纸重新整理齐,又放回文件袋内之后,脸上方才和缓了一些,说道:“你们两个也坐下吧……同盟会还真瞧得起我,湖北暗杀团的首领……有意思……有意思,说吧……情报司是什么时候打探到的消息……”

对于那几页小纸上的信息,他看过之后便信了几分,知道历史上同盟会作为的他完全相信纸上的信息可能就是事实,孙大炮能因为某位光复会巨头有独立出去的想法便暗示手下暗杀了他,还有几桩说不清道不明死因的暗杀,难保居正不会因为纸上的信息而开始打他的主意!

他心中也是一凛,没想到自己派人于湖北散发的自己乃是归国华侨,身负国外千万华侨同胞的期待,竟然引起了同盟会的注意。

他更没想到的是,他与卡尔之间的军火交易居然走漏了风声,引起了军政府那边的关注,不过心中却更为那位叫做‘卡尔’的奥匈帝国军火商身上的巨大能量震惊,居然惊动了朱尔典等几位列强驻华公使而不是租界领事亲自询问,心中隐隐有些不安,他发现自己似乎无意间撞上了一位了不得的人物……由于实力跟信息的不对等性,这个年代想跟洋人打交道,可不是一句小心就能图个安稳了。

不过马上就把他扔到一边去了,冷哼一阵,就因为他的一句谎话跟一点风声,一直将海外视为主要捐款地的同盟会竟然对他起了敌意,其目的可想而知,还是钱闹的!

“回大帅,是十九日属下买通了刘英府上的一家丁探到的风声,得到风声之后属下就冒险的谈了一趟李济臣的临时住处,从他住处翻出了几封武昌方面的书信……”

青犬回答道。

手指轻敲在桌子上,半响他才再一次开了口:“情报司这一次太莽撞了……东来,回去写份检讨给我。漏下这么大的遗漏,我们鄂中虽然跟同盟会、共进会不对付,但是并不排斥革命者,这件事情一旦走漏了风声,或叫武昌那边知道了,到时候又要生出一番乱子来。之前还好借口与共进会交恶而略有些排斥武昌安插人进来,但是事情败露之后,鄂中必然彻底成为革命之敌,再没有一点回转余地,除非咱们先将一军,但是革命这面大旗,暂时还是要撑着的……罢了,这次的事情就此揭过。东来,李济臣虽然因为心口在右躲过了一劫,不过他身上也是受了重伤,料及跑不了多远……派人严密巡查,周围十里……不,二十里之内所有曾经经过过的行人、行商,附近的村落都不要放过,还有附近所有大夫、药铺……情报司这一次的行动我不反对,我只看结果不想询问过程,为了计划能够成功,有些时候有些手段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