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超陆权强国(战列)-第2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帝重申了大明与日本的友好关系,遵从祖训,将日本列为不征之国,只是要求幕府必须保证大明商人在日本的安全和来去自由。

阿部中秋代表幕府一口答应,双方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阿部中秋满意而回。

对于日本的锁国态度,皇帝当然支持,而且干脆在外面再给日本加上一道锁,下令海军,不论是商船还是单纯的传教士,冒险者,严禁大明商人以外之人进入日本列岛,再过数十年,其余国家恐怕有没有日本这个国家都不能确定。

这样下去,日本将会一直沉醉在自己的闭关锁国梦中,成为大明商品的绝佳倾销地,如果有一天日本不允许大明商人进入,大明的舰队才会去敲开大门,这远比出兵征服日本要好的多。

十二月份,皇帝的车驾返回南京,年底,大明颁布了《工人组织法》,允许工人在工厂中组建工会,工会目的是为工人争取权利,代表工人与工厂主谈判,可以选择罢工的方式向工厂主施压,但严禁游行,暴力等活动。

之所以严禁游行,是因为游行实在有太多不可控制的因素,尽管如此,《工人组织法》还是在工厂主之间引起轩然大波,许多工厂主都不理解朝廷为什么要颁布这样严重损害他们利益的法律。

第四卷 帝国东升 第448章 大结局

工厂主不理解归不理解,最多只是嚷嚷几句而已,敢反对的却没有,私营工厂规模一般不大,工人大多是相熟的亲戚,并没有人因为有了《工会组织法》就当真组建工会反对工厂主,而大型工厂都是朝廷所有,工人福利待遇非常不错,虽然按规定开始组织工会,却没有工人因为加入工会就提出各种要求,除了开始有些工厂主嚷嚷外,大家都平静的接受了这部《工会组织法》。

这部《工会组织法》只是未雨绸缪罢了,皇帝也不寄希望于这部《工会组织法》现在就起多大作用,王福可以确信,至少百年内,大明不用担心工人运动,而到了工人运动兴起时,希望有这部法律进行规范,不至于发展成暴力运动。

《工会组织法》颁布后,皇帝组织人手,要求编撰一部总纲性的法律,对以前太祖所颁布的《大明律》和后来陆续颁布的一些法律作一个总结,将其中不合时宜的律法去除,对以后立法也做出规范,皇帝给这部法律亲自提名为《大明宪章》。

《大明宪章》无疑是一个庞大的工程,皇帝为此专设了一个机构,抽调了熟悉法律的人手百名,并要求皇长子和各部主官都需要参与其中,给出五年的时间来完成这部法律。

皇帝如此重视这部法律,皇长子和各部主官自然也不敢怠慢,从弘光二十九年到弘光三十四年,各部官员都将大半精力放在这部《大明宪章》的编撰上,报纸也对此多次报道,尤其其中一些惊世骇俗的条文,引起全国大范围的讨论,也引发了民间对《大明宪章》的热情。

在大明忙于制定《宪章》时,而欧洲的战事开始有了转折,弘光二十九年四月,英国人眼见荷兰舰队力量强大,又得到西班牙、奥地利等国支持,有了见好就收的想法,向荷兰伸出了橄榄枝。

而对荷兰来讲,法国才是最大的敌人,虽然愤恨英国人抢夺自己的商业利益,威廉三世还是接过英国人伸过来的橄榄枝,英荷双方签定了和约,结束了彼此之间的战争。

英国虽然没有取得战争的胜利,实际上完全达到了战争的目的,新的条约荷兰向英国赔款80万镑,承认英国夺取的荷兰海外殖民地,英国的《航海条例》有效,正是这个条约,使得英国取代荷兰成为欧洲新的海上霸主。

对于英国擅自与荷兰签订停战条约,路易十四大为恼火,大骂查理二世背信弃义,只是法国海军弱小的实力却让他拿英国无可奈何,只得继续加大对荷兰进攻的力度,到了最后,几乎是以法军一己之力对抗荷兰、西班牙、奥地利数国联盟。

而在这一年年底,大明第二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当年大明钢铁产量为220万吨,超出原计划10%,占全球产量99%;煤产量达到2900万吨,超过原计划45%,占全球产量95%;蒸汽机产量23500台,超原计划17。5%,占全球产量100%;铁路里程突破15000里,超原计划50%,占全球里程100%;石油产量15万吨,占全球产量99。99%;棉花产量600万担,超原计划9%,占全球产量51%;蚕茧产量38万担,超原计划8%……

当欧洲各国看到这份数据时,心中的震憾可想而知,他们与大明的差距犹如非洲土箸与他们的差距一样大。

在巨大的差距面前,不少以文明自许的欧洲学者沮丧不已,转而对大明产生疯狂崇拜,他们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表示欧洲与中华文明相比完全是落后的文明,欧洲要想崛起,必须完全系统的学习中华文明,将字母改为汉字、引进文官考试、学习大明礼仪……

各国学者在报纸上的文章热闹非凡,各国也确实展开了对大明的学习,汉语在欧洲成为一种强势语言,贵族以学会汉语为荣,但真正接受全盘中化的国家却没有,更多欧洲学者并不服气,他们认为这是欧洲与大明差距如此大,是中国人对蒸汽机垄断的结果,如果能将蒸汽机研究出来,欧洲大可以迎头赶上。

就在此时,剑桥大学著名教授艾萨克·牛顿从东方学习归来,得到英国上下热烈欢迎,只是当他在伦敦发表对东方神学的研究演讲时,许多原本对牛顿抱着很大希望之人大失所望。

虽然大明对蒸汽机技术全面封锁,弘光三十一年,蒸汽机还是率先在英国获得突破,由英国皇家科技院研究出来的蒸汽机效率远不如大明,可是比起水力来,蒸汽机的效率至少提高十倍,英国的纺织业开始获得飞跃发展。

弘光三十二年,大明取消了对蒸汽机出口的一级限制,部分蒸汽机开始出口欧洲,虽然出口的都是早期旧机器,只是这些机器依然比英国人自己生产的蒸汽机要先进许多,欧洲各国获得和英国一样的发展机遇,而英国的蒸汽机生产遭到重创。

弘光三十四年,历时五年的《大明宪章》编撰终于完成,宪章总共七十二条,几乎涵盖了大明的方方面面,而最重要的是对各种权利进行了限制和制约。

第一条规定:大明帝国是以皇室为领导,士农工商各个阶层为基础组成的国家,皇室为大明帝国象征,大明帝国属于全天下而非皇家一家之天下,皇家权利非神授而是民授,即权利来自于人民。

第二条规定:皇帝为军队领导者,军队效忠皇帝和国家,皇帝为帝国保护者,使帝国不受外敌入侵。

第三条规定:没有内阁的允许,皇帝不得随意增加税率,皇室的拨款不得超过国库收入的百分之一。

……

第二十八条规定:内阁首辅为大明最高行政官员,非经内外廷推,皇帝无权对内阁首辅任免,内阁首辅五年一任,只允许连任一次,连任期满,不得以任何理由继续担任首辅之职。

第二十九条规定,朝廷组建上议院,上议院的权利包括立法、监督朝政,对内阁提出不信任案,只要三分之二议员同意,内阁必须辞职,由内外廷重新提出内阁的人选。

第三十条规定:上议院议员三分之二由各省推荐,每百万人口产生一名议员,此类议员不得担任朝廷任何官职,另外三分之一议员由皇室推荐有爵位之人担任,是否担任朝廷官职不作限制。

第三十一条规定:上议院议员任期同样为五年一任,对于连任不作限制。

……

第七十二条规定:《大明宪章》的修改,必须经皇帝、内阁、上议院三方面同意,方可进行修改,上议院必须有四分之三议员同意,方可视为上议院同意,其中任何一方不同意,对《大明宪章》的修改无效。

宪法对皇室权利作出了诸多限制,扩大了内阁首辅的权利,只是限制任期,而且多了一个上议院对内阁制衡,保障了士农工商各个阶层基本权利的平等,取消了考试对阶层的限制,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变成了皇帝与天下人共天下……

许多条款如果不是皇帝亲自拟定,谁也不敢提,甚至想都不敢想,《大明宪章》对于皇权的各种限制,使得大家都看到了天下长治久安的希望,即使是民间对皇权反对最高的黄宗羲、顾炎武等人也不得不承认,当今皇帝无愧于圣君之名。

这一年,绵延的战事终于让路易十四厌倦,战争使得法国债台高筑,单是欠大明户部银行的钱就高达五亿里佛尔,而整个法国国家欠款高达二十亿里佛尔,相当于法国人整整十二年的财政收入。

可以说法国其实已经破产,大明适时介入调停,得到了法国和荷兰人的同意,五月,双方签订了和平条约,军队退入各自的边界。

战后,为了感谢大明调停,荷兰将美洲的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转给大明,威廉三世此举多少有点破财消灾的意图,打的却是一石二鸟的主意,英国人对新阿姆斯特丹一直念念不忘,地图上一直标明为纽约,战后荷兰实力大降,已经无力守护这块殖民地,不如送给大明,换取大明的好感。

大明欣然接受了这块殖民地,如同一个楔子,深深的扎入美洲东海岸,英国人虽然眼红,却不敢从大明口中夺食,只得默认。

作为战争主力,法国除了巨额的债务外,什么也没有得到,反倒是英国人早早结束战事,还落得了不少好处,甚至连大明也因为调停得到一块殖民地。而为了还债,路易十四不得不将刚刚装饰一新的凡尔赛宫许多宝物变卖,甚至连宫中银烛台也拿了出来,强烈的反差,使得法英两国彻底交恶,从此开始了两国漫长的对峙。

蒸汽机开始在欧洲普及后,欧洲各国也得到迅猛发展,只是在弘光三十四年,大明第三个五年计划完成后,欧洲各国发现自己非但没有与大明的差距拉大,反而有扩大的趋势。

弘光三十五年,皇帝度过自己七十二岁大寿后,下令将皇位传给皇长子朱慈焯,尽管皇长子和大臣再三请求,皇帝还是坚持退位。

皇帝退位后,皇家日报发表文章,对弘光皇帝功绩进行回顾,皇帝即位之时,大明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随时有可能灭国;而到皇帝退位时,大明不但将强敌一一剪除,疆土扩张数倍,而且人民安居乐业,享受着富裕的生活,纵使是贞治之治亦不能相比。

文中最后道:“生活在弘光大帝这样一个时代,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都是何等的幸运,我们不但不用担心强敌的入侵,而且人人都过着富裕的生活,我们的时代,是一个黄金时代。”

南京码头,人山人海,大明帝国新任皇帝朱慈焯正带着文武百官来给太上皇送别,将皇位传给朱慈焯后,王福已经打定了主意,离开中原到海外巡游,实现自己环游四海的梦想。

为了自己的安全和舒适,王福数年前就作了准备,建造了一艘排水量高达一万二千吨的巨大游轮,可以乘坐二千多人,安装最新式的发电机,电灯,即使是在夜晚也亮如白昼,皇帝另外派遣了两艘战舰,作为游轮的护卫。

“嘟!”游轮发出巨大的汽笛声,开始缓慢的启动,正在送行的人群中突然出现一丝混乱,两名身着道袍的女子如游鱼一般接近正要离开的游轮,纵身一跳,已经跃上游轮底层甲板。

“什么人敢如此放肆?”底下护卫大惊,手中火枪已经对准两人,只要有人板机扣动,这两名道姑恐怕就要香消玉殒。

王福正站在游轮甲板上方,看到两名道姑的身影,心中大惊,连忙道:“快,传旨,不要伤害下面两人。”

“是,太上皇。”一名内侍应了一声,匆匆下去,不一会儿,两名道姑被带了上来,看到两人,皇帝神色稍显激动,道:“朕寻找你数十年,连面也难寻,今日却为何要赶来?”

“妾身又非铁石心肠之人,皇上的情意妾身又如何不感动,只是不愿困守在皇宫之中,如今皇上御下重担,云游四海,妾身自然赶来相陪。”

看着夏蕴贞依然如花般娇艳的脸,王福露出一丝苦笑“朕已经老了,你却依然仿若二八年华,朕又如何能与你相伴?”

夏蕴贞走到王福身边,主动握着皇帝的手:“能得到皇上的真意,妾身夫复何求,哪怕皇上再老,妾身也会陪在皇上身边。”

紧握着眼前美人的柔胰,一种失而复得的喜悦充斥着王福的胸膛,王福陡然感觉到自己年轻了许多,拉着夏蕴贞的手来到船头,道:“好,朕就与卿一起天下环游。”说完,将手怀抱美人的腰肢,任由江风吹动。

正在送行的人群突然安静下来,呆呆的看着这一幕,太上皇如此动作明显与礼法相悖,众人却没有突兀的感觉,反而感到理所当然,只是此情此景,却永远刻在他们心中。

【全书完】

第五卷 大炮主义 第三百七十一章 风雨欲来

1912年的春天来得格外晚了一些,不过入了四月,春意已经溢满了整个四川跟湖北。

武昌这座临近长江的城市中,因为水汽的充足,这个春天显得绿得格外美丽。

李汉这段时间似乎开始学起了修士修身养性了起来,每当办公有暇,都会和赵诗嫣在督署的花园里转转散步。花园里,花匠们因为他的喜好,移植了十几株桂花栽植在院子中,到了今年八九月份,就能闻到桂花芬香扑鼻的浓郁香味了。

川鄂联合军政府最近没有什么大动作,除了跟日人谈成了‘成渝铁路’跟‘武冶铁路’勉强造成一时轰动以外,就只剩下前段时间最终定名为‘西部储备银行’的出现跟川鄂联合军政府终于晚了天下各省几个月开始发行属于自己的钱币,引起了南北的关注。因为川鄂联合军政府发行的货币含银量十足,比起附近几省军政府发行的钱币不可同日而语,结果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便击溃了输入湖北、四川省内的湖南、安徽、江西各省货币,统一了川鄂两省的钱币标准。不仅如此,甚至军政府新制定的银币、铜币还借着湖北、四川两省经济强势复苏所带来的巨大购买力而反过来打入了附近几省,尤其是湖南省,如今湖南军政府发行的自己的钱币已经节节败退,在湖南北部等地,商贾使用的货币已经多为川鄂军政府所发行的货币了!

李汉最近的日子过得十分安逸,当然不称心的地方也不少。德国人的傲慢着实令他愤怒,一场从一月持续到现在,转眼已经过去了三个月的谈判还在持续之中。虽说到目前为止,双方之间已经妥协了无数次,但是德人的合约之中有着太多不利于军政府的地方了,以至于李汉心中愤怒淤积了不少,但是还是忍下来,继续跟德人谈判,并且开出的筹码跟要求的贷款也越来越多了。对于德国,他已经在心中打定了跟对待日本一样坑一把的想法了,所以,一口气将原本制定的三年1。75亿德国马克的贷款提升到了3。25亿。反正德国人财大气粗,若不是死死把住几条铁路九十九年经营权,跟在重庆、成都、荆州三处开辟租界区等无礼要求,李汉早就应下来了。哪怕德国人要求的年息为6。2%。

除此外不顺心的事情还有呢,最终他还是没能从汉口英国佬的手中争来被党人带走的船舰。整整数十艘大小船舰、货船系数在一个深夜驶离了汉口租界去,其中一部分停留在了江西、一部分往南京方向驶去,令他愤怒了好几天。

北京的那位主在登上了这个国家的最高权力宝座之后也开始逐渐的不安稳了起来。他付出了一百五十万的代价,才从南京口中敲出了五个师加两个混成旅的新军编制。只不过,老袁上台之后屁股还没坐热便开始提案整编全国新军,结果一口气将李汉的五个师加两个混成旅缩减成了两个师加两个混成旅,凭空少掉了三个师的编制,李汉自然不可能答应。依旧我行我素的继续编练自己的新军。算起来加上现在扩充到二十四个的预备营,现在川鄂两省的军事力量已经达到了七万人,几乎不比北京差多少了。

这段时间来,北京操控舆论报纸,不止一次强调收编军事力量是为了更好的训练合格的国防士兵,为此一点短暂的阵痛还是要的。在这种大环境之下,李汉站在了风口只是象征性的裁剪了六七千年龄在四十岁以上的老兵,并且其中多数都是从各地从巡防营转变为预备营的二级编制中剔除的,这个不好的带头无疑令附近的几位年轻都督有样学样,江西、浙江等几省也都学他随意裁剪了些老兵,算是完成了北京的收束兵力计划了!

正是这种不配合的举动,令南北局势稍微平静了一段时间之后,一股暗流又开始汹涌了起来。

安生的日子似乎没多久了,李汉也开始下令川鄂两省进入准备动员状态。

在财政方面,自从陈耀祖领命成立了西部储备银行开始,川鄂两省财政已经基本上被李汉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下面之所以推翻了他之前定义的‘中国银行’提议,一是以国家名义开办的银行太过显眼,李汉显然不具备中央威信力跟无敌中国的实力,因此下面提醒了一番之后他便立刻反应了过来,将银行定义为跟钱庄差不多的性质,即从事存储与兑换货币。这也是无奈的举动,同时也是为了推行纸币,他选择了效仿历史上的美国,先行通过将储备银行券同军政府下属制币局发行的银元挂钩的方法,推行储备银行券暂时代替川鄂两省市面上流通的银票、洋行本票,作为大宗交易的纸质凭证。

这种方法其实很冒险,因为军政府并不具备历史上美国建立初期中央政府的国家信用度。不仅川鄂两省,整个中国现在都不具备发行纸币的条件,至少无论是中央财政现在都不具备发行纸币的能力。好在李汉就是吃一碗饭的,常年跟货币、经济与金融打交道的他很快便想到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西部储备银行是军政府明文规定的唯一一个具有发行‘西部储备银行券’的银行机构。为了推行真正货币前身的储备银行券,李汉除了将军政府所储备发行的数百万枚银元作为同储备银行券挂钩的凭证之外。还将政府公务员结算、军队士兵薪酬结算、军属福利结算、特殊技工福利结算以及联合盐业食盐销售、川鄂联合军政府大小数十家实业、工厂生产产品一并同储备银行券挂钩。并且李汉还下令军政府日后对市场上所有商品、粮食的采购,都以储备银行券作为结算工具。任何商贾、势力在获得政府采购结算之后,可凭借储备银行券往‘西部储备银行’,并且银行券换取与之面值等价的新制银币或金银。

如此通过种种手段,原本不具备发行纸币资格的川鄂联合军政府所印制的储备银行券便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了法定货币的功能。任谁想要质疑其信誉度,只要不能一下击溃整个军政府跟被李汉并入其中的高达千万的实业、财政,储备银行券便一直拥有结算功能。只不过想要它真正摆脱同银币跟实业挂钩,拥有自主流通与购买力,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

湖北、四川免除一年农业、工商税收的好处到了现在已经尽显无疑了。随着采购部向社会尤其是湖北、四川两地民间大量收购粮食作物以及皮草、木料、肉类等,湖北、四川两省内的民众明显手上多出了不少的闲钱可以用来购买其余所需的生活必需品,而军政府仅仅为此付出了不过百万银元,便推动了整个市场快速的活跃了起来!

李汉目光着眼长远,虽然这些政策一开始被自己手下的一些目光短浅者所质疑,但是撑过了最初半年的不利之后,湖北、四川这两个在辛亥革命动乱之中收到损失最重的省份已经紧跟着江浙、福建等没有发生大仗的省份,开始经济快速的复苏起来,力度远在江西、安徽、河南、直隶等省之上,甚至连临近未经历多少战事的湖南论起发展势头来也远远不抵他所领导的两省!

地方上由于实行了彻底的自治,行政费用大为减少。剥离了执法跟行政还有监督权之后,地方名流、地方军政府分支机构、军政府三方势力形成平衡。互相监督之下地也少了很多营私舞弊的机会,吏治也在廉政公署发现并处死了几个典型人物之后为之一清,短时间之内想来应该没人再敢触及军政府的眉头了!

川鄂的这些改革政策引起了南方很多有志建设的人物前来观察投效,李汉招募了不少精通西学或者通晓行政的能人,地方本来有些瘸腿的部分也逐渐的补上了。如果说以前的军政府对于地方的掌控力度是四,尚在不及格线以下。那么现在已经基本上达到了七分左右,通过种种手段,军政府明显对于地方的掌控增加了不少。

唯一有些遗憾的是教育方面,尽管李汉先后拨出二十万、四十万、五十万三批教育经费,不过湖北、四川两省的教育进展十分缓慢,远远达不到他的要求。目前军政府也仅仅在成都、重庆、武昌、襄阳、荆州建成了五座可同时招募一万四千学子的中小学堂,因为上海、南京等地各处学校都注意到了军政府的挖角,结果加进了学校老师的管理,导致军政府现在已经很难从上海等地招募到合格的教师了。至于义务教育什么的,李汉只能通过下面鼓励各地私塾先生教授当地贫苦人家的孩子识些字为未来做打算。据手下的调查,仅仅他统辖的两省要完成他提出的五年义务教育,至少需要二十五到四十年,并且需要投入高达三四亿的教育经费,暂时不具备可行性。

几乎搬空了汉阳铁厂搭建成的重庆钢铁公司终于在重庆大渡口重新安了家,并且开始机器校准安装起来。军政府是从一月初便开始建设厂区跟组装机器的。由于厂区是采取的边建边组装的方法,预计最迟五月初,重庆钢铁将恢复炼铁、炼钢的能力。在李汉的指点之下,重庆附近的几处储量巨大的煤矿跟铁矿被发现,第一批李汉用贷款跟奥匈帝国购买的机械已经送到了地方,预计到达六七月份,重庆便能摆脱对于湖北铁矿的依赖了。

至于汉阳兵工厂的一些被拆迁的机器也开始陆续被运了回来,经过了一番折腾之后,汉阳兵工厂要完全恢复生产能力,最快要到五月下旬,好在大冶的矿场并未受到战争的影响,源源不断的矿产从大冶被运送到汉阳、重庆储存,等待着两处钢厂的组建完成。

季雨霖已经带兵往陕西赶去了,在蒋方震的再三劝告之下,李汉放弃了在向陕西派兵的期间,还要往西藏进军平乱的念头了。他给季雨霖的要求不高,一个月,一个月内必须要平定陕西之乱。届时腾开身之后,便是往西藏调兵平乱的时候了。在这难得的平静时间内,李汉做的事情并不算少,而这种日子又能持续多久,当真是谁也不知道。

四月一日,西方愚人节,这一天清晨才从应城转来郧阳府的电报,季雨霖已率十四师跨过陕鄂边界,进入了陕西境内军政府所掌握的府县地域内。同一天中午,军政府派往南京的使团传来一个消息,前任临时大总统孙文将在月中前后亲赴湖北,明面上的说法是跟他交流探讨民生主义,至于是不是有其他的意思在里面,李汉就不得而知了。

这天晚上,蒋方震前来拜访他,向他汇报最新的速成军官培训问题时,李汉才和德国使团的几个代表结束了双方第二十七次会谈,依旧如他所想那般,没能取得任何突破性的进展。蒋方震来的时候,他正笑着把这几个德国佬送出厅来。看到蒋方震在一旁饮茶等待,几个德国人似乎认识他,几人耳语了几句,然后微微点了点头。

几人的表现李汉尽收眼中,却没有表示什么。等他送完客人回来,还没开口,蒋方震就抢着开口了:“都督,您说过不干涉我编练新军的事情,百里才答应着留下来的。可是这几天来,百里听下面汇报,点名时发现已经少了十七人,全都是营部级的中层军官。因为没受到请假条,百里派人去军委会询问了一下,最后才得知最近有五个营级编制神秘消失。随后百里又去后勤处询问了一下,发现最近军政府调拨了五艘约两千两百吨粮食跟弹药物资,去向不明。军政府有什么军事计划,百里没有过问的权力,那是军委会要管的事情。但是都督交给百里正在训练的军官却一声不响的消失不见了,这件事情我却不得不过问了!”

李汉有些苦恼地挠挠头,但还是朝他笑道:“我就知道先生肯定早晚会发现的。非是易之有意要隐瞒先生。只不过最近盯着军政府的眼睛太多了,这些为了达到隐蔽目的,都是连夜从武昌运出去的,目的地正是四川,是为了应付下一阶段的战事而做的后手。易之担心咱们一旦在陕西跟升允交上了手,那些回回兵可不是吃素的,个个心狠手辣杀人如麻。四川北边少有兵力警戒,万一回回骑兵仗着速度冲到了四川省内烧杀一番可就得不偿失了!”

蒋方震面上顿时缓和了一些,“真的只是这样?”

他也知道拜清廷几百年的贱汉贵满政策所致,满清贵族肆意对各族进行欺压、鱼肉,连陕甘那边的回民也免不了要遭欺辱。回民可不同被文明奴役了一千多年的汉人,他们生活在环境比较恶劣的地区,很多部落大小就在教导后辈耍刀弄枪,好不至于被人欺辱时连点还手之力都没有。就是因为如此,受到满清贵族欺压之后,回民便要反,举族起兵往陕甘、四川冲杀一阵,杀伤汉民几百万,最后杀怕了已经严重腐化的满清贵族,惟恐这些回回们杀完‘汉族贱民’,连自己这些天生贵族都丢了性命。前后几百年间回民不断反,清廷不断镇压,镇压不下便安抚,反正前后被回民杀死了近千万都是汉族贱民,旗人贵族们一点也不心痛。

因为回民有这个前科,而现在升允麾下的确招募了不少的回兵,所以李汉一亮出这个借口来,蒋方震脸上表情顿时缓和了下来。

只是,真得如他所说的那样吗?

蒋方震发了一通牢骚之后很快便离开了,他走后没多久,李汉招来蔡庆为他往郧阳发送一封电报,然后命人加急送到已经入陕的季雨霖手中。内容很短,只有几行。

“拿下汉中、不争西安!”

这汉中指的却不是汉中府,而是整个汉中地区。

短暂的清闲日子就要结束了。

北京,刚刚跟老朋友朱尔典碰了一面的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终于把前些时候忐忑不安的心情放下来一些了。

前些日子里,既要担心北京兵变引起的民心不稳,又怕南方的党人趁他还未完全掌握中央权力的时候再闹出什么事情来。以至于兵变那一夜,第三镇从京城抢了七八百万两银子,都不能让他开心多久,最近这段时间别提过得多烦闷了。

不过现在一切终于过去了,大权和平移交,内阁的重要部门都掌握在自己手里。除了老朋友唐绍仪突然杀出的一枪加入同盟会让他有些烦闷外,得到了老朋友朱尔典背后势力的支持,令他十分开心。最近他正在同四国银行团谈判之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