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超陆权强国(战列)-第2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房、造成了不少反戈民军死伤,据事后统计,约莫有三百多想要趁黑接管码头水师的反戈第二混成协民军士兵永远倒在了这里,甚至有些人根本不清楚他们为什么被派到这里来,更不明白为什么本该一个阵营的水师炮船为何朝他们开炮!
李汉等抵达武昌的时候,武昌城中的战斗早就已经结束了,革命军第一混成协统制陈穆坤、反戈民军第二混成协统制刘佐龙、原民军第三协协统陈炳荣、前民军炮队统领姜明经、被任命为第一协协统却一直没能从投效了李汉的胡玉珍手上争来第一协协统位子的石星川等都已经侯在码头多时,等待他的到来。熊秉坤、吴兆麟、王安澜三人需要顾虑的比较多,因此未主动来码头迎他,为此他心中并没有什么不悦,能够意外说服三人约束下面在三镇乱世不对革命军动手,已经是他之前最大的胜利了,没必要计较太多了!
城中虽然战事已经结束了,不过隆隆的炮声却依旧响个不停。江夏县槐山跟对岸汉阳府的大军山形同锁钥,异常险要,是长江中游的天然门户之一,在军事、交通上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邓玉麟的第七协便一直驻守在附近,槐山处有数十门新旧火炮,一时之间何锡蕃很难攻陷此处,只能从武昌调来数十门火炮,死死将第七协阻挡在这里。待到日后大势已去,由不得邓玉麟不投降了!
隆隆的炮声之中,李汉脸上却没有一点不自然。微笑着跟码头迎接他的诸将领一一握手之后,他在一群人的护卫下往城中军政府驻地赶去。
到了中午,又经过了一上午的恶战之后,盘卧汉口的一协民军主力已被击溃,季雨霖边打边招降,学足了李汉的手段承诺撒出去一堆,结果到了中午,盘卧刘家庙的最后一支民军编制宣布反戈,投入了革命军的阵营之中。随着汉口民军的投降,季雨霖终于腾出了手来,连休整都不休整,直接调转兵锋武力直指汉阳,东西两路革命军联手对汉阳盘卧的民军大部实施钳形夹击,至此,彻底将汉阳仍在抵抗的约莫万数民军团团包围,民军插翅难飞。
随后遵从李汉的指令,汉阳、汉口下令加强军管,限制任何东西进入民军盘卧地区,同时不忘派人主动劝降,可惜暂时收效不大,反而被俘虏了几个劝降之人。
至此,汉阳、汉口突袭战事基本结束。
此战共歼灭民军四千余人,俘虏或收编反戈民军一万三千多人,缴获步枪一万余杆,完好机关枪十挺、损坏部件二十几套,管退式野战炮十多门,日制山炮三十门,旧式大炮近百门,缴获的弹药无法准确统计。
武汉三镇,已大部落入李汉的掌握之中,已经许久未升起的铁血十八星旗重新飘摇在长江两岸。
当天下午,李汉应诺的记者答辩会准时在午后于军政府驻地处礼堂内召开,由于前夜为了攻克军政府驻地,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战斗,所以,当那些华洋记者们入了会场之后,他们还能闻到那淡淡的火药与血腥味。
经过了一上午的准备,从汉口租界来了不少的记者,华洋记者都有,约莫有四十多个,加上帮忙搬运机器的助手等,人数已经超出了六十人。由于不少记者互相都认识,因此在李汉没抵达之前,这会场里有些闹哄哄的。
“立正!敬礼!”
门外传来军人的口令,记者们停下寒暄,纷纷扭头望去,看着一群年轻的军官走进礼堂内,当先一人眼熟的很,正是早晨已经见过一面、最近风头正盛的川督李汉。呵呵,有不少心思活络的已经想到,也许今天之后就不该叫川督了!
中国本土的记者除了几个外纷纷站起行礼,几个洋人记者也取下礼帽,向这位即将掌握湖北、四川两省的年轻人表示了一下敬意。
李汉进入了屋内之后倒也并不怯场,微微清了清喉咙之后,他才坐上了仿照后世那种政府召开的记者答辩会所布置的主席座位上!
第四卷 帝国东升 第414章 火炮试射
得知大明有大炮试射活动,无论是对火炮有兴趣还是没有兴趣的各国商人,都准时参加,一些没有得到邀请的商人也千方百计挤进来,对他们来说,能参观一场免费焰火表演的机会不多。
这天,位于上海捷虎营军营外一下子来了数百名各国商人,这些商人不只是欧洲人,更多是朝鲜、日本、越南、暹罗等国商人,数百人在一起,使得整个军营外围热闹非凡。
此时外面空地上已经整整齐齐摆放了四排口径不一的火炮,每排火炮五十门,与欧洲对火炮以重量分类不同,大明将火炮按口径分类,不同的口径对应不同的炮弹,一目了然。
这四排火炮口径分别为90毫米、110毫米、140毫米、160毫米不等,对应欧洲六磅、十二磅、二十四磅、三十二磅炮。大明最大的火炮口径已经超过240毫米,这样的火炮暂不在出售之例,自然也没有摆出来。
每门火炮后都有数名士兵守着,火炮已经抬起,炮口斜指着前方,阳光照在黝黑的炮管上,使得整个炮身闪闪发亮。
这么多大炮一下子摆出来,用捷虎营守备将军杜大山的话说,要用火炮狠狠的震摄一下藩国和夷人。
来这里的商人都是见多识广之辈,他们中许多人都亲手摸过大炮,一些人还亲手操纵过大炮,但从外表看,这些大炮已经比欧洲所用的大炮精良的多。
见到此,不少人跃跃欲试,想亲手摸一下炮管,只是碍于每门火炮都有数名精锐士兵看守,这才不敢造次。
布加路看到这些商人脸上露出渴望的样子,转头向杜大山道:“杜将军,是否可以让他们靠近大炮,亲手摸一下。”
杜大山对于这些商人其实是毫无好感,他以前打猎为生时,没少受到商人盘剥,看着这些商人望着火炮贪婪的目光更是不喜,勉强点了点头:“好吧,不过不能围在一起,每人只能摸一门炮。”
现场有二百门炮,而来的商人也不过二百多人,场面显得并不拥挤,欧洲商人目光多放在最后一排,口径为160毫米的五十门重炮身上,这些重炮炮管长1890毫米,超过大部分人身高,单是静立不动,就给人一种狰狞的感觉。藩国商人更感兴趣的则是前排小一点的火炮,这些火炮重量轻,更容易搬动,虽然口径小了一点,只是对付没有火炮的对手,这些火炮威力足够了。
福克斯第一个走到在火炮面前,在明军士兵的注视下,轻轻的抚摸着炮身,炮身光滑无瑕,如同少女嫩滑的皮肤,找不到一丝毛刺。
“这怎么可能,大炮怎么会如此光滑?”
若不是大炮就在眼前,打死福克斯也不相信世上有如此光滑的炮身,他还想细细察看时,一名明军士兵拦住了他,道:“好了,下一个。”
福克斯只好退后,依然死死的盯着大炮,等到所有人都参观完毕时,每个人都看见周围人眼中震惊之色。
“大炮终究要靠火力,或许这些大炮火力不如它们的外表一样出色。”一名葡萄牙商人嘴里有点酸溜溜的道。
要说最吃惊的就是葡萄牙人了,二十年前,大明最好的大炮要么是葡萄牙卖给的,要么是葡萄牙人帮助大明生产出来的,如今大明火炮技术分明远超葡萄牙,却一直对葡萄牙保密,如何不让葡萄牙人感觉吃味。
对于葡萄牙人明显吃味的话没有多少人赞同,能将大炮铸造的如此精美,威力又怎么会小,铁炮之所有不如铜炮,关键就在于铁炮难予铸造的如同铜炮均匀,而大明无疑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只是众人绞尽脑汁也想不出炮身为何会铸造的如此完美。
众人参观完毕,很快到了试射的阶段,首先是90毫米的火炮试射,随着指挥官令旗挥下,五十门火炮炮口几乎同时吐出火焰,五十颗呼啸的炮弹准确砸在事先准备好的靶子上,将木靶砸的稀烂。
“哦,上帝,至少二千码。”福克斯喃喃自语。瞿安德、毕方济连连在胸前划着十字,显然也被火炮的威力狠狠震动了一把。
这个射程并没有超过欧洲火炮最远射程,事实上欧洲火炮最远射程达到了二千五百码,可是至少要十二磅火炮,炮管还需要特别加长才行。
福克斯看了看手上的小册子,这种90毫米口径的火炮长度只有1400毫米,全重610斤,不到七百磅,欧洲这个重量的火炮射程差不到只有900码,不及大明一半。
这意味着什么,福克斯当然知道,也就是说大明的火炮完全可以横扫欧洲同类所有火炮,甚至可以和更高一级的重炮对抗,难怪西班牙和荷兰两国会如此惨败。
福克斯扫了其他人一眼,所有人脸上都一幅震惊的表情,一些人还张大着嘴忘了合上,打出这个距离已是万难,更难的还是如此准确,除了炮手技艺精湛外,这款火炮必定也是非常优良。
90毫米口径火炮射击完后,接下来的就是110毫米口径火炮,这次火炮的落点在二千二百码左右,只是炮弹更大,造成的破坏力也更大。
这个距离没有超过众人的预计,不少人松了一口气,但是看看册子上对这款火炮的介绍,众人脸色再度改变,这款火炮长度不过1600毫米,重量1100斤,合1200余磅,欧洲同类火炮炮管至少需要1900毫米,炮重达到1700磅,才能将约十二磅的炮弹输送到二千码距离。
接下来的表演让众人有一种麻木的感觉,140毫米和160毫米口径的火炮试射过后,炮弹呼啸的声音塞满众人的耳朵,尤其是最后两百门火炮一起发射时,整个现场有一种地动山摇的感觉,直到炮声停歇良久,众人的耳朵依然嗡嗡作响。
这次火炮试射并没有刻意追求射程,1600毫米重炮的射程也在二千码左右,更多的是精准,所有标靶都被大炮炸得粉碎,爆炸过后,原先靶子所立之地全成了一个个大坑,这才是最可怕之事,费苏沙等人都想到,在欧洲恐怕还没有一支部队能在这样炮击下不崩溃。
毫无疑问,这些火炮的性能不但远远超过欧洲的铁炮,即使是青铜炮面对这些铁炮也有所不如,同重量的火炮远没有人家射程远,和人家射程一样的火炮又远重于别人,不但价高而且影响战场机动,如果这些火炮大规模运到欧洲,恐怕欧洲所有青铜火炮都要退役。
福克斯心中飞快盘算,或许将欧洲的铜炮运到大明来,换取大明铁炮是一个不错的生意,一门1700余磅重的十二磅铜炮运送到大明,铜料价格差不多值二百多两白银,而一门110毫米的铁炮大明报价不过200两白银,90毫米的铁炮报价160两白银。虽然铜料赚不了什么钱,可是以大明火炮的性能,即使是90毫米的铁炮,运到欧洲至少值千两以上。
在展示完火炮之后,明军又展示了火枪射击,燧发枪连绵不绝的射击方式令人震憾,不过,对于燧发枪,欧洲人并不感兴趣,反倒是亚洲各国的商人对燧发枪情有独钟。
明军并没有拿出自己的先进火枪,充其量是以前军队换装淘汰下来的,这类火枪在南洋移民的汉人手中很多,欧洲商人也早有接触,他们并不比欧洲的火枪先进,虽然价格有优惠,只是加上运到欧洲的运费成本,这个价格根本没有吸引力,也难怪欧洲人不感兴趣。
火炮试射数天之后,布加路陆续收到了不少订单,这些订单的数量都不多,每个订单只有数门、十数门大炮、火枪百十来支,欧洲各国商人订单加起来才二万余两,勉强把今天试射的炮弹钱赚了回来。
只是布加路却没有着急,要想欧洲大规模采购火炮,起码也要等到明年,虽然说眼见为实,这些商人也认定大明火炮贩运到欧洲大有赚头,只是毕竟还没有得到军队的认可,为防止损失,只能小批量采购一点试用。
何况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比起吝啬的欧洲商人来说,大明各个藩国的商人大方多了。越南、暹罗等国都订购了价值数万两的火器,最大的订单来自朝鲜,受益于和大明大规模贸易,朝鲜岁入大为可观,单是海关收入每年接过三百万两,不但还清了大明的贷款,还留有存余。
虽然目前朝鲜目前没有什么外敌,但由于进口货物的冲击,朝鲜国内不少手工业者破产,起义时有发生,为了镇压国内的起义,朝鲜一直在加强军备。这次一次性就采购了一百门火炮,近万支火枪,加上弹药补给,价值二十多万两。
这次收到的订单共计三十二万两,扣除各项成本后,利润差不多在十五万两左右,对于大明来说无关痛痒,只是却是一个好的开始,等到欧洲真正感受到大明火炮优良性能时,才是收获的开始。
第四卷 黑幕下的南北议和 第三百六十二章 余波(中)
李汉才在主席台上坐下了,跟他的新副官蔡庆示意了一下,年轻人立刻会意,上前一步道:“本次军政府记者答辩会开始!”
李汉道:“诸位有什么问题尽管询问吧,只要不涉及到军事跟军政府的一些相关机密,今番在此李某一并回答了!”
几架照相机的镁光灯不失时机的爆出闪光,李汉转过头去看到一个熟人,原来是中国之声的自己人,似乎他入川就任川督时就是几人中的一个为他拍的照,现在还有些印象。
“我来做这第一个吧!”
靠旁边的一个年轻记者看到一时间大家没有开口,他倒是跳了出来做了第一个发问的人,李汉点了点头。
“李督,在下陈庆、申报的记者。您好,城中都在传说您在战前花费重金收买了不少民军将领,才导致不少民军编制临阵倒戈,请问是否有这件事情?”
李汉脸上带着笑,点了点头道:“一个很有深度的问题,想必很多人都想知道。那么,我也反问这位记者先生,您认为需要多少钱才能收买那么多的民军将领倒戈呢?一百万?两百万?五百万?还是更多?”
“这……”那个刚掏出纸笔,正准备在纸上面记录答辩的记者傻了眼了,他要是知道这个问题根本就不会问出来了。
李汉笑道:“传说当不得真,要是真如什么传说李某重金收买民军将领,试问没有四五百万两白银根本吃不消。各位莫要以为李某有这个身家能力,还有,也万望诸位请不要小视了城中的首义功勋们,他们中大多数都是从去年十月便随着那一枪响起,一路不畏艰难走到现在的革命功勋,参加过的大小战斗不下百十场,能无畏生死难道还会被几个臭钱打倒吗?他们之所以在战事开始之后便主动倒戈,更多是因为对于李某的信任,对于李某施政纲领跟能力的信服,这一点,易之要在这里说一声感谢诸位的信任,谢谢!”
他站起来,言辞诚恳的鞠了一躬,礼堂内顿时响起了几声鼓掌声,随即开始大了起来。能把谎话当真话来忽悠人,这是政客的必备技能,很明显的李汉已经越发展现出一个合格政客的能力,睁眼说瞎话的功夫也越来越高深了起来。但是无论他的话是真是假,即便是有人真的收到了什么风声,这一次他做出了姿势,下面的记者们即便是心中再骂,也不敢在这个已经掌握了两省的实权人物面前表现出来。
申报记者陈庆灿灿坐下,手上的笔却未动,显然李汉的答案让他十分不满意!
“都督您好,您是民国委任的四川军政府大都督,请问您为何要突然对湖北军政府所在的武昌三镇发动突然袭击?关于本次贵方军事行动在短时间之内所取得的成果,是否是因为贵方已经在战前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准备?请问您是接到了南京方面的指示,还是黎大总统在人期间有什么失德的表现?擅自挑起南方举义省份之间的战事,请问您将对全国跟南京作何解释?”
申报记者还未刚坐下,一个留着八字胡、穿着一身汉族传统服饰、看上去年龄也不过三十几岁的洋人站了起来询问道。他似乎在一群人之中比较有名气,几个原本跟他一同站起来的记者一看是他全都坐了下来。他用略有些生硬的中文一连问出几个问题,个个都令李汉微微皱眉。听下面的议论,这个男人竟然是英国泰晤士报的在华记者,不过并不是那位赫赫有名的中国通——莫里循,因为年龄不相符,那位西方民众关注远东的‘耳目’先生论起年龄来,现在应该有四五十岁了!
不过面对着‘泰晤士报’这个号称世界报纸的庞然大物,尤其是其背后的英国身影,他不得不谨慎一点回答这些问题。好在他心中已经有了腹案,略微沉吟了一下道:“这应该不算是一个问题吧,不过既然这位先生感兴趣,那么我也不建议一次将几个疑惑全为诸位解开。关于这一次的湖北军事变动事出意外,之前并不存在诸位所猜想的预谋之类的说法,完全是因为军政府临时接到湖北方面一些民众、军方将领的邀请,邀请李某接管湖北军政。同样因为事出意外,四川跟湖北当局并未就此事同南京民国中央作出报备,请诸位放心,最迟今晚李某将会就本次事出意外的湖北变化向中央政府做汇报。至于诸位所言的黎大总统失德的情况,对此李某表示遗憾。省内民众欢迎我革命军进驻武昌三镇并完全接管湖北军政权力,这一点是对李某跟之前所行政策、方针的肯定。请诸位放心,今后我跟军政府的诸同志还将在两省百姓最关注的民生、经济方面做出努力,这一点请诸位关注明天早晨的‘中国之声’报纸,有些相关政策军政府已经提前两月便开始筹备计划,目前经过局部地区的实验之后成效显著,未来将推广至湖北、四川两省所有地区,为百姓福利、实业强国再做贡献!”
李汉这一口标准官方式的回答当真是捻轻避重,看似每个问题都回答到了,但是所有问题都只是轻轻点到便转向下一个话题。甚至还在一帮记者面前为自己麾下的‘中国之声’报纸做了个宣传,奠定了其军政府官方报纸的地位!
真是个难缠的年轻人!
下面不少记者心中暗骂一声,挥舞起笔杆在纸上匆忙的写了些东西,但是等到他的话落下,一群记者们回过头来一看,却发现根本没有个点有用的或者爆发性的消息,当真令人心中不忿。
随后连续站起来数位记者提出了几个问题,都被李汉轻描淡写的挡了过去,这记者答辩会反倒成为了他的口才展示会,倒是叫一帮记者们认识到了他那一张滴水不漏的‘金口’。
“关于革命军各部突袭武昌三镇,三镇百姓普遍表示愤慨,上午时分汉口等地民众自发组织万人游行,要求革命军退出武昌三镇,对此,请问您跟您的军队是否会顺应民意?”
好半天都没有再碰到一些比较针对性的问题,李汉正要结束记者答辩,发表一些相关感言、一些日后的军政府施行政策等相关话题呢。会场内突然响起了一个年轻的声音,顿时吸引了大部分记者跟军政府相关人员的瞩目,甚至李汉看到了有记者快速的示意助手对着发话的那个年轻人多拍了几张照片。
这个是个针对性的打脸话题,顿时令众人精神一阵。
李汉微微皱了皱眉,“阁下是?”
“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区区在下蔡天宪,武昌《民心报》编辑!请问李大人,蔡某好奇民心思稳,湖北战乱数月之久,如今才方苦尽甘来迎来共和之庆,阁下擅自用兵偷袭,行的是小人举动,做的是有违国法、宪政的事情。试问阁下置我湖北四千万百姓之民意于何处,置中央跟共和大业于何处。如此军阀举动,倘若全国各省一一学你,以武力作为政治资本、拥兵自重,占有国家土地、国家资源,以扩充地盘为唯一目的,则我天下共和大业何时可成!”
下面一众记者都惊呆了,没想到竟然有人敢当面打脸,而且打得如此响亮!顿时,一个个本来没怎么动过的纸笔快速的动了起来,左右将他方才的话语全都记录了下来,甚至连明日将要发行的报纸头条都想好了!
“蔡天宪,没听说过!”
脑海中快速的转动了一下,李汉记忆中并没有听说过近代史上有这么个人物。不过他所言的民心报李汉倒不是第一次听说,这是一份一月初才刚成立的新报纸,似乎跟三武中的蒋翊武有些关系,下面也曾经买过几份给他,都是些鼓吹革命跟共和,甚至偶尔还发表一些攻击立宪派跟黎元洪的相关言论,料想是满脑子只知道革命二字,不知道什么是革命的狂热青年。
他脾气倒是很好,笑着回答道:“你介绍了自己,我也要介绍一下我。李汉、草字易之,没什么特别的意思,回国之后自己取得。你说汉口等地民众自发组织万人游行,要求革命军退出武昌三镇。这件事情你不说我都要忘记了。我方才来之前得到消息,说是汉口的确有百十名年轻人一大早就在街上闹腾着什么示威游行,人数到了午时应该有七八百人了吧,并没有你所谓的多处出现万人游行,这是其一!”
他竖起根手指,比划了个一,然后慢悠悠的继续说道。
“现在是民国时期了,咱们革命要的是开明,解放了数千年来老封建对于这个国家百姓思想上的束缚。所以,有不同意见你要游行、要示威没人反对,但是最好先知会当地政府一声,以免在游行时如今天这帮拥挤了几条街道,前后砸毁了数十处店面跟数百摊点,导致百姓经济损失近万两白银。除此外,汉口游行的年轻队伍数次妄图裹挟不明群众冲击地方驻军部门,并且多次主动挑衅,向周围警戒警察、士兵扔投烂菜叶、鸡蛋,甚至开口辱骂,更有数十人因神色慌张引起士兵质疑,上前审查才发现私自携带武器、炸弹,经审讯是要在闹市区引爆炸弹,将炸死、打死不明百姓的罪名推到我军政府的身上。这件事情军政府已经投入大量人员进行排查,对着在背后阴谋操控游行,妄图陷害军政府的幕后黑手,一旦发现允许出动军队进行逮捕。诸位记者若是对这件事情有什么疑惑,请在记者答辩会之后前往汉口,我会知会汉口军分政府对诸位开放一些证据跟被抓捕的阴谋者,并允许诸位进行拍照!”
他的语调虽然很淡却引得下面一群记者一阵疯狂的抄写起来,没想到竟然遇到了这么一个大新闻,看来明天的报纸上不愁没有东西写了。
李汉又看向了那蔡天宪,发现他脸上已经变了色,不过他还是强撑着道:“请李都督回答在下的问题,请不要随意转移话题!”
手指轻敲在桌面上,这是他的一个习惯,李汉脸上带着笑,“没问题,阁下称呼李某为军阀,这一点李某不敢苟同,不过请给我几分钟的时间,我需要一点东西来反驳阁下扣下的大帽子,如何?”
蔡天宪愣了一下,不过点了点头。
李汉挥手招来他的副官,耳语几句之后蔡庆离开,好在这记者答辩会就在军政府内,没多久之后,蔡庆便携带着几份文件来到了他的身边,将资料放在了他的面前,然后敬了一礼退下去。
拿起蔡庆刚刚送来的几份文件,他在手上轻轻抚摸了一阵,这是他对付黎元洪的三把利剑之一,也是他有信心冒天下之大不韪,在这个时候发动战事将湖北收入麾下的信心之所在!
“川鄂联合军政府关于减免农田赋税相关草案!”
李汉将它高高举在头顶,大声读了出来。
“我们的很多革命同志,他们枉有一腔革命热血,却无知到根本不知道什么叫革命,为什么要革命,革命是为了什么,什么才算是革命成功了!李某在国外跟不少的精通西方宪政、立法的学着交流过,其中不乏相关方面的大师,结合鄙人回国之后的一些亲自,终于弄明白了一些疑惑。革命,革命不是你一家党派得了好处、占了天下,你家总理当了大总统、你家元老成为一省都督、你家革命同志都成了大官,成为了人上之人便代表着革命成功了,狗屁。抱歉,请允许我说出这个不文明的词汇,但是事实上这个词汇憋在我胸口,却有种不吐不快的感觉。”
“什么叫革命?革命就是推翻旧的政府、建立一个新政府。要让百姓们都拥有良田美宅、我们的后代子孙无论贫穷贵贱都能上得起私塾,甚至到了五年、十年、二十年之后,有后代子孙告诉我先生你错了,这个问题你的理解不对。这些都还不够,还需要一百万的带甲雄兵为我驻守边疆、一百万吨巨舰战船在海上搭建我中华的海上长城,要二十万英里的铁路,要让每一个村落之间都有铁路经过,这才是革命,只有做到了这一步,我们才有资格称呼自己为革命者!为什么要革命?因为在四川、区区三万多旗人贵族,却占去了整个四川三成的土地,那可不是十万亩、一百万亩,那是足够三千万、不四千万、甚至五千万川民活命的土地。满清朝廷的存在已经成为了鱼肉这个国家的巨大蛀虫,到了非杀不可的地步,所以我们要革命,要杀死这条大蛀虫,要把满人抢走我们的土地、财宝全部吐出来,不吐就打到他半死,让他不想吐也必须吐出来!革命是为了什么,前面我已经说了,总结起来就几个字,民富国强!什么才算是革命成功,还是这四个字,民富国强、再加上四个字‘国法至上’。这位蔡先生说道李某是军阀,那么,李某便提前宣读一下这一份将在明天正式施行的‘川鄂联合军政府关于减免农田赋税相关草案’,请先生听好之后,再来回答李某的一句反问。”
“请听好,民国元年二月初三暂定‘川鄂联合军政府关于减免农田赋税相关草案’。第一条,自民国元年二月起,川鄂联合军政府所管辖之四川、湖北省籍之内,所有完成新编户籍登记之民众,将享有一年田赋税务免征;第二条,全面废除满清时期强制摊收之赔款、议和款项,所有战败赔款将由军政府争取,改由满清皇室支付;第三条,将原属政府之卫田全部征收改为‘民田’、废除‘马田’、‘牛田’等不同劳力耕种土地不同税收的情况,全面废除满清时期所有税种,改由新编税种仅为三种,即‘国库实粮税’、‘田亩耕种税’、‘地方教育税’、如个别地区种植经济类作物,将征收‘特别税’;第四条,自‘川鄂联合军政府关于减免农田赋税相关草案’施行之日起,凡地方县镇遭遇洪水、干旱、虫灾等天灾所造成之农业减产,将由地方村公所上报各地军政府机关,凡核查属实,酌情减免当年税收;第五条,‘川鄂联合军政府关于减免农田赋税相关草案’中所著名之税收,将可由制定粮食作物代替食银上交税收,如小麦、稻米、马铃薯、红薯、大豆、玉米等!以上,自草案颁布之日起开始生效。川鄂联合军政府大都督,李汉,印!”
李汉一口气将他费劲了几个月的心血草拟的‘川鄂联合军政府关于减免农田赋税相关草案’全部读了出来,见面农业税在这个农业税占去了至少百分之二三十甚至更多份额的年代很不现实。因为这个国家的工业、实业还未兴起,短时间之内农业税有存在的必要,这是肯定的,所以他能做的就是在川鄂财政还算富足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为底层民众减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