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超陆权强国(战列)-第2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若是半个月之前,李汉自然不敢夸下海口来,但是现在,美国人的第一批资金已经到了他的手上,再加上在整个四川省内抄没满清旗人贵族的财富,他手上已经掌握了不小的一笔财富了!无论在什么国度什么年代,金钱都是最好的武器之一,对付湖北……他的先手已经用出了,想必也快到了收获的时候了吧!
想到这里,他的嘴角露出一抹笑意,“阁下不必担心,湖北全部落入我手已经不远了。如果阁下还不放心,那么我们的签约之日便定在武昌宣布接受我的统治的那一天,如何?”
他的目光深邃切清明,“如果阁下到时候对我方的实力感觉到不放心,那么,在第一批贷款到我手上,贵方完全可以单方面终止这份协议。毕竟,资金在贵方手上,想违约还是十分简单的事情!”
这话虽然说得难听,但是顾钦斯基等却认真的点了点头,的确,洋人擅自中断跟清廷之间的借款协议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这事正如李汉所说的,钱在他们手上,他们随时都可以选择给还是不给!
顾钦斯基跟旁边的其余几人小声交谈了几句之后,脸上带着笑,道:“总督大人,您的计划已经说服了我们,这份计划书我带走了,回去之后我立刻跟国内联系,我们很期待您能更上一步,请放心,您已经说服了我们,剩下的就由我们来说服国内了!”
李汉也跟着笑了起来,终于说服了奥匈代表了吗?
那么,该准备解决湖北的事情了!
黎元洪,我准备好了手段对付你了,准备接招吧!
第四卷 帝国东升 第410章 迎接大人物
马士英等人私下向皇帝表示给两人的专利费实在太多,即使是十分之一也是一笔庞大的数字,言下之意,希望能将专利费降下来,毕竟大部分钢铁厂是官营,省下点银子有什么不好,王福却没有点头,坚持给两人高额的专利费。
大明生铁一直在30两银子/吨左右波动,即一两半银子/担,而钢则要贵上数倍,甚至十数倍。当然,如果出口,价格更高,一口数斤重的铁锅到了草原卖上数两甚至数十两银子也不算希奇。
到弘光十九年时,由于钢铁产量大增,铁价已经下跌一半,合银15两/吨左右,钢价跌的更多,已跌至原先铁价水平,要从每吨钢铁中拿出一两银子作为专利费,这个数字绝不算小。
只是由于徐致喜和何为两人的努力,大明钢铁产量激增数倍,使得第一个五年计划才有完成的希望,又不是区区每吨一两银子专利费可比,何况,如予两人如此高的专利费,正是要千金买马,激起整个国家对科技发明的兴趣。
在了解到徐致喜和何为两人可能得到的收益后,新成立的专利局立即成为最热门的衙门,许多人都涌进专利局,要将自己掌握的技术和秘方登记为专利,这些专利有的确实有用,更多的却是毫无价值,专利局只好一边抬高登记专利的费用,一面增加人手,这才应付过来。
听到登记专利需要缴纳费用,那些一心靠专利发财之人脑袋才为之一清,不少其实并没有掌握独有技术的才悻悻而去,减少了专利局许多工作量。
专利法颁布的当年,专利局一共接受了上万件专利的申请,但受理的只有二千余件,这二千余件专利其中真正有价值的只有十分之二,少部分是一些古方,多数是新型的机械制造,其中皇家科技院占据一半专利。其余专利的主人要么是来自技校,要么就来自于工厂技术人员这;着申请的专利,这些原本平常之家一跃成为富翁,在这些人的带动下,工匠和技术学校地位大增。
弘光二十年七月,京沪铁路完工,京沪铁路长六百余里,全线共用钢45000余吨,水泥86000余吨,耗银五百二十万两,历时两年完成。
京沪铁路是大明第一条铁路,自然也是世界第一条铁路,本来预计工程在一年半左右,可惜由于钢材供应不济,这条铁路多拖了半年时间。
京沪铁路开通后,原本两地数天的距离缩短为八个小时左右,可以说是朝发夕至,大大加深京沪两地联系,也方便了货物的联系,京沪铁路开通当年,上海港出口货物激增,铁路取得了非常好的效益。这条铁路刚开通,朝廷马上准备了第二条铁路:京汉铁路。
京汉铁路长一千余里,长度是京沪铁路一点七倍,有了京沪铁路的修筑经验,负责铁路修筑的总工程师方季青依然觉得棘手,无他,这条铁路需要跨过长江,在长江上建桥,自古以来从没有过之事。
对于长江大桥能否修建成功,王福心中也没有底,他已做好准备,万一不成,那只好用轮渡来连接。
京汉铁路工期为两年,预算高达九百万两白银,这相对于大明高达二亿多两的岁入来说,并不算太大的负担,何况还是分期两年,只是全国钢材吃紧,工部才没有决定再修一条铁路。
弘光二十年九月中旬,上海火车站人头涌动,新成立的铁路巡警一遍遍大声喊话,要求所有人都退出站台白线之外。
现在火车已经运行了二个多月,经过报纸反复宣传,许多人对乘坐火车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全程票价高达1。5银圆,即使是从上海到达昆山也要花上两角银子,每天火车依然满坐。
经过二十年的开海,上海由原本只有数万人的小渔村已经发展到百万人口的大府,加上沿途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无一不是人口稠密地区,每天单只客运就收入七千多银圆,加上货运,收入高达一万五千多银圆,如果这样的收入持续下去,全年的营收将达到五百万圆之巨,除去成本,或许一年半左右的时间这条铁路就可以收回投资,说这条路是黄金之路也不为过。
此时站台外等车的人群中有十余人分外醒目,这十余人都是碧眼高鼻的西洋人,若是在外地,这些人很容易引起围观,只是在上海,他们虽然显得有些突兀,却不象其他地方一样罕见。
随着京沪铁路的通车,铁路已经不可能再保密,欧洲人对于铁路产生了狂热的兴趣,每天都有洋人特意买票乘坐火车在京沪之间来回,他们想弄清楚这个巨大的铁疙瘩为何能够行走,有些对科技有所了解的西人已经猜到了一个大概,只是要想仿制没有实物对照的情况下却是难上加难。
“呜!”一声长长的汽笛声响起,一列冒着白烟,发出“吭哧、吭哧。”声音的火车从前方驶来,速度渐渐变慢,稳稳的停在站台上。
尽管火车已经运行了二个多月,看到火车巨大的身躯,站台上等侯的人群还是发出巨大的赞叹声。
“上帝,这简直是人类的奇迹。”瞿纱微在胸前划了一个十字,喃喃自语道,在十余人当中,分成多个国家,瞿纱微是德裔、南怀仁是比利时人、毕方济是意利人、此外还有法国人、英国人、最多的还是葡萄牙人,除了荷兰人、西班牙人因为去年与大明在南洋的战争交恶外,和大明有贸易关系的欧洲各国几乎集齐。
瞿纱微在大明已经生活了近二十年,他给自己取了一个中国名字瞿安德,他们一行在站台候并不是为了乘坐火车,而是在等待一位尊贵的客人,一个可以给他们带来希望之人。
这群人当中,为首的是费苏沙,费苏沙是原葡萄牙澳门总督,大明将澳门收回后,费苏沙这个澳门总督头衔自然也被撤除,本来费苏沙打算返回本士,只是火车的出现让费苏沙改变主意,急忙乘船从满刺加赶到上海。
“哦,我仿佛看到这种巨大的……巨大的……”一名葡萄牙人张大嘴,只是一时忘记该如何称呼眼前的庞然大物。
“火车。”南怀仁提醒道,与那些生活在大明十余数甚至数十年不等的人相比,南怀仁来到大明仅有五年,只是对于大明的痴迷却不下任何人,他狂热的追寻着大明的一切,已经乘坐过数次火车往返于京沪之间。
“对,火车,我仿佛看到这种巨大的火车在欧洲驶过的身影。”葡萄牙人略显夸张的道。
“但愿如此。”毕方济接口道,语气中信心却有一点显得不足。
“各位放心,我们一定会得到我们想得到的,你们知道我们来迎接的是什么人,那是大人物,真正的大人物,一个帝国的侯爵,哦,感谢上帝,我们和大明关系一直融洽。”葡萄牙人脸上显得信心十足。
“幸好,可怜的荷兰人和西班牙人是在海上与大明交战,若是在陆路,几乎不可想象,有什么东西能够阻挡大明陆上的力量。”
“哈哈。”正在等候的人群都大笑起来,此时西班牙渐渐没落,荷兰人却依然强大,对于荷兰人和西班牙人在南海的失败,英国人和法国人都有一点兴灾乐祸,葡萄牙更是恨不得把大明的胜利当成自己的胜利。
言者无意,听者无言,笑过之后,不少人心中都是格登一下,大明光是兵力就达到百万,幸好欧洲离大明距离遥远,否则不知谁能挡住大明的兵锋?
“咣。”的一声,火车车门打开,乘客们提着大包小包陆续下车,经过八个小时的旅行,不少人脸上都显现出一丝疲惫神色,那些半大小子脸上则全是兴奋,磨磨蹭蹭着不肯下车,他们还没有坐够。
中间一节车厢车门打开,这节车厢人数明显要比其余车厢人数要少,如果能看到内部空间的话,就会发现车厢内和普通车厢装饰完全不一样,厢内铺着厚厚的毛毯,毛毯上面一排排坐椅宽阔到足可以让人平躺在上面,不错,这是一个卧铺车厢,专门给那些富人乘坐,票价比普通票价三倍还高。
车厢大门打开后,果然,车上下来的全是衣着华丽之人,他们的家仆早已等侯在一旁,这些人一下来就被仆人接走,过了一会儿,一名碧眼高鼻,穿着大明官服,五十余岁的人在数人簇拥下走出了车厢大门。
看到这个人出现,费苏沙连忙带着十余人向前拥去,远远就大喊起来:“布加路侯爵大人,布加路侯爵大人。”
这个喊声惊动了刚下车之人,他抬眼看到费苏沙,脸上也堆上了笑容,张开双臂向费苏沙扑了过来:“哦,我亲爱的费苏沙大人,见到你真高兴。”
“见到你真高兴。”两人拥抱了一下,费苏沙才道:“侯爵大人,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我们已经十余年没有见面了。”
第四卷 黑幕下的南北议和 第三百五十八章 湖北变(上)
1912年1月27日,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在南京成立,同盟会成员林森就任参议院议长。湖北代表汤化龙纵使心中不忿,但是聪明如他又怎么会不明白黎元洪在这个重要的位子上跟同盟会做了一笔交易,主动放弃了这个同盟会不可能让出的位子,换来了临时副总统之位。虽然黎元洪再三安抚这位盟友,并私下派人告诉他,最多两月必为他争来参议院副议长之位。汤化龙虽然未表示什么,但是黎汤二人之间原本密不可分的关系已经悄然裂开了一道缝隙。一月底,汤化龙再一次拒绝了南京方面委任他的法制局副总裁之位,开始以南京跟上海为据点联系立宪派诸名流,意图脱离黎元洪的影响力、另起炉灶!
“杜头,确定跟踪咱们的人都甩掉了!”
28日下午,南京汤化龙的临时住处附近,几个经过乔装打扮之后的年轻人穿着厚厚的皮袄,头上还带着一顶厚皮帽,看上去格外的不显眼。正是跟随着李汉的四川代表团一同抵达南京的几人。
领头一个年轻人抹了一把汗水,“也怪咱们不小心,上一次先生命令咱们跟光复会接触,没想到咱们竟然傻愣愣的撞上了蔡仲申身上,他跟同盟会走得太近了,结果给同盟会的人注意上了!”
旁边一个年轻人哼了一声,“咱们来了南京快一个月了,同盟会现在是什么情况大家心里都有数,现在一个个傲的跟眼睛长在头顶上一样。南京城里这半个多月闹了四次兵乱,三次都是他同盟会的兵带头乱起来到处抢劫。先生说得对,革命成功、革命党亡,这眼下城中已经没有多少合格的革命党人了!”
“走吧,别多说了。咱们这么多人突然消失,那些盯着咱们的高侦科的人恐怕很快就该报告上去了,别耽搁事情。等会还要去城中闹市区转一圈呢!”
队伍中那个被称之为‘杜头’的年轻人止住了几人的牢骚,这一月的天风吹的实在够呛,几人在巷口站了一阵,个个冻得脸上青红,闻言顿时点头,其中两个主动站出来,“杜头,我跟小三去附近守着,万一碰到高侦科的人,也好提前有个准备。”
“去吧!”
“根据情报,汤化龙今天中午回来之后便一直没在出门。柳真,你跟我过府去拜访汤化龙,其余你们几个先去闹区转悠,一个小时之后咱们在约定酒楼碰面!”
“是,杜头!”
几人应了一声之后,立刻分成三拨人,各自往要去的地方去了!
“站住,你们是什么人 ?'…3uww'”
汤化龙到底是湖北代表,加上原本又是各省谘议局联合会主席,在南京的临时府邸外有一队士兵驻守。
“烦劳阁下将这封拜帖递给汤先生,就说故人应约前来拜访!”
杜姓青年不急不慌,将手上早准备好的拜帖跟几枚银元一同递给了那上前喝住了他们几人的卫兵手上。卫兵一看有五枚银元之多,加上他又说道乃是应约前来,顿时脸上表情一缓,道:“原来先生跟汤大人有约,您请稍后!”
他接过了拜帖之后便立刻开了门往府内赶去。
汤化龙此时正在临时书房内练习书法,他心中烦躁的时候便喜欢来练上一阵。这两日因为心情格外烦躁,连带着连练习书法的时间都比以往要多出了不少。
“老爷,外面有人递了拜帖,说是跟您约好了,应邀前来的客人!”
门轻轻被推开了,他的老管家进来低声道了一句。
“什么?”
汤化龙惊讶的停下了笔,“今日下午我并无任何事籍在册,更不曾记得今个邀请了什么人来……”
看了一眼他从湖北带来的老仆人,“会不会是谁弄错了?明后几日我的确有几位客人需要拜访!”
“这,老奴也不记得老爷今天跟人有约,想必应该是有人弄错了吧?您看……”
“拜帖给我吧,我看看是谁这么愚混!”汤化龙修身养性的功夫不错,很少跟人发脾气,即便是感觉下午时间被打扰了他也不生气,笑着跟管家要过了拜帖!
“四川军政府代表拜见!”
管家递过拜帖,他打开一看顿时心中一惊,“怎么会是他们?”
将拜帖放在桌上,他坐下思考了一阵之后才道:“去把几人请进来吧,吩咐下面煮一壶好茶,我去换一身衣服,马上就来!”
“是!”
很快汤化龙便见到了打着‘四川军政府’名义来拜访他的两人,令他惊讶的是,这两人的年轻有些过分了,分明都是二十岁上下的年轻人!
“两位是!”
他有些迟疑,不敢确定两人是不是那个年轻川督的人!
两人对视一眼,起身抱拳见礼。其中一个稍矮一些的年轻人抱拳道:“见过汤大人,在下柳真……四川军政府赴南京代表团武职人员!”
“在下杜远,字子达。军政府赴南京代表团参谋官,见过汤大人!”
杜远掏出自己的身份证明递给汤化龙一观,他这才面上和缓了一些,笑道:“两位小哥儿莫要说什么汤大人之类的客套话,汤某跟两位一样都是各省代表罢了,不知道两位今天前来拜访所谓何事!”
他确实会做人,即便知道湖北跟四川之间的关系说不得多好,但是依旧一脸笑容的跟他二人打照顾,当然这心中是不是有其他想法就不可而知了!
杜远看了一眼侯在一旁的老管家,却不说话。汤化龙会意,道:“我方才吩咐准备的上等好茶也不知道泡好了没,刘伯,麻烦你去催一下!”
“是,老奴这就过去!”
老管家会意的退出了屋子,只剩下屋内三人!
杜远谦声道:“还望汤大人见谅,我等欲要跟先生所言之事不宜有太多人知道,还望先生见谅!”
“无妨,屋内如今只有我三人了,两位尽管开口吧!”汤化龙摒去管家之后,示意两人可以说了吧。
杜远点头,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上前一步递给了他,道:“我军政府大都督派我兄弟二人往来南京之后,一定要过府拜访一下大人。都督有言,汤大人乃是天下少有的宪政能人,最近未能顺应民意就职参议院议长实乃是我民国之憾。都督对于大人之品质、才学钦佩依旧,只因忙于整理省内军政民事,最近腾不开身亲自前来拜访先生,故,请我二人将此封书信送到大人手上!”
汤化龙脸上微笑,“小哥儿谬赞了,川督乃人中龙凤,天下少有之英才。济武也是与川督神交久矣,恨不得把酒言欢,且谈三日。最近我听说贵军政府正在忙着招募人手修筑铁路,都督还能记得济武,倒是济武的光荣!”
他笑着接过书信,心中却不是个滋味。想当初李汉在鄂中的时候,他便瞧出了此子日后只怕会成为黎宋卿争夺湖北的最大对手,没想到才不过几月之后这一猜想便成为现实,前段时间黎元洪抵达南京之时,不止一次跟他抱怨李汉恨不得将汉阳搬空的事情,若不是他兵力不及,只怕早就忍不住趁机出手了。一想到对方尚不及而立之年便已经成为一省都督,掌握数千万人生死的一方封疆大吏,南方数得上号的实权强人,而自己却成为了别人交易的筹码,连原本该属于自己的位子都给别人占了去。
这么一想心中果如打翻了醋坛子,除了一肚子酸水外,根本不是个滋味!
这么想着他却快速的拆开了信封,令他有些惊讶的是,那信封内并没有其他东西,只有一张花旗银行的银票,更令他惊讶的是,那张银票上印着的数目巨大到令他感觉到震惊。
50万!
他一脸惊讶的抬起头来望向两人,却难掩心中的震惊。五十万在清末可不是个小数字,足够他在上海滩租界内购置一套面积惊人的别墅,如果不奢侈的花费,甚至足够一个家庭富足的过完一辈子!要知道,他汤化龙的身价家当算在一起也不过二三十万而已!当然,这也跟他为人较为清廉,咨议局主席也不是什么实权官员有关。
这,那位年轻的川督到底是什么意思!
杜远道:“我家都督闻之大人在南京过得不甚写意,又传闻大人最近一直在联络立宪政团宪友会的一些名流,都督知道大人最近花销想必不小,特命我兄弟送上些许心意,希望大人能够帮忙做一件事!”
汤化龙脸上毫无表情,却将那装了五十万银票的信封放在了旁边桌上既不推辞也不再看,他的脸上多了一抹冷笑,道:“几位太瞧得起我汤某人了吧,区区在下不过湖北一省代表,有何德何能,能帮上名传天下的川督大人!”
“不,您能帮得上!”杜远恭敬的道,“这只是报酬之一,都督还令我告知大人,事成之后,川鄂联合军政府议会会长兼司法部部长均由大人兼职,除此外,联合军政府副部级职位中,都督为大人留出了三个空位来,大人若是知晓有什么能力过人的贤才,希望不吝推荐给军政府!”
“什么……”
汤化龙猛地站了起来,“你们要对湖北动手了?”
汤化龙不是笨人,立刻便从杜远这只言片语之中听出了许多东西了,当下按耐不住了!
杜远只是看着他笑却不接话,仿佛刚刚说话的人不是他一般。
照理说在清末官场混了十几年的汤化龙本不该表现的如此被动,只是前段时间他根据跟黎元洪的密议,随着黄兴先是到了上海,借着又抵达南京参加了民国的成立,后来还帮助黎元洪成立了民社、夺来了临时副总统的位子,再加上他在湖北时为黎元洪鞍前马后的表现,可谓是劳苦功高。只是他先是在湖北为黎元洪上位扔了民政部长的位子,后来更是背了一身的骂名,但是黎元洪是如何对待他这位以前的盟友的?半月前湖北临时议会成立,刘心源成为了议长,那黎元洪告诉他是为了拉拢省内立宪派,他汤化龙忍了,因为黎元洪答应过,为帮他争夺民国议会会长之位。后来他黎元洪亲自抵达南京跟孙黄密议了一番之后,没多久同盟会高层林森登上了参议院议长的位子,而他什么没捞到,就给了一个法制局副总裁的补偿,即便他汤化龙再好的度量,现在也是憋了一肚子的火气,凭什么你黎元洪上位之后,把我这个鞍前马后伺候你那么久的功臣一脚踢开了!
也是因为如此,历史上这个时间段没多久之后袁世凯派人拜会过他之后,成功的拉拢了他,投入了袁世凯的麾下,后来袁世凯应验了他的承诺,先是扶他做了参议院副议长,后来干脆直接扶他上位,做了众议院的议长之位。
这段时间正处于汤化龙左右摇摆,欲要脱离了不守信用的黎元洪另起炉灶的时间,也是因此,之前那汤化龙却没有一口辞去两人送上的厚礼。
汤化龙深吸了一口气,站起来在屋内走了几步,停下,道:“能否问一下你家都督让我办件什么事情吗?”
他的脸上看得出挣扎色,川督李汉虽然年轻但绝对是个手段不凡的年轻人,从他能够在保住鄂中、布局河南的同时,还能夺下四川,并且跟美国人谈下一笔高达五六千万两白银的铁路建设公债便知道了。若他真能拿下湖北,他汤化龙投身他的麾下倒也不显屈才,兴许日后还能随着这位年轻的川督走得更高、更远呢。只是……黎元洪虽然失信于他,但是他这个鄂督兼副总统手上尚有七镇在编的兵力,就算只有以前的七协军队,也有近三万人,他李汉拿什么敢保证能拿下湖北?
黎元洪有副总统身份背在身上,鄂督又有天下第一都督的美誉,这些荣耀使他先天便立于不败之地,李汉若是不能在短时间之内击败他,则,届时南京方面必然会为了维持临时中央的权威,而发动全国的力量来声讨主动挑起‘内战’的李汉,到时候他还能不能扛得住来自全国各地党人跟与党人交好的报纸的指责之声?一旦扛不住,不但他李汉要失去争夺湖北的机会,连曾经帮过他的自己恐怕也要受到牵连!
因此,他却要先确定了李汉的信心!
汤化龙望向了那杜远,他看出来了来的两人之中他才是主导者。杜远轻笑一声,上前一步走到他的耳边,只是小声跟他交代了一句,“都督只希望大人能够帮一个忙,对于您来说一点困难都没有!那就是在未来几日内,无论您用什么借口跟理由,务必要将黎元洪从武昌‘请到’南京来,只要他离开了湖北省,我们便胜利了!”
“什么?”他的眉头跟着皱了起来。
“大人莫要担忧,都督派出来的人员并不止我们几个,在湖北武昌、汉阳、汉口,呵呵……我们只需要一个机会,湖北他就永远都回不去了!”
汤化龙心中一动,目光扫过桌上装着五十万两银票的信封,心中已经大致知道了李汉的计划了。脸上顿时苦笑了起来,只能暗叹一声好大的手笔!
心中很是挣扎了一阵之后,他才终于拿定了主意,道:“这几日南京都在商讨组建联军北伐的事情,湖北乃是首义之省,自然责无旁贷。为了逼迫北方清廷尽快签订清帝退位诏书,将我南方之革命燃遍全国,因此我认为应该由两位总统跟江浙几省都督好好谈谈这个问题,我正有打算拍封电报通知湖北那边,邀请黎大总统前往南京议事!”
杜远二人喜上眉梢,知道他已经应下了这件事情,顿时会意的起来抱拳一拜,“多谢汤大人鼎力相助,几日后我川鄂联合军政府成立之时,便是大人返回武昌之日!告辞,还望大人尽快确定了时间,然后派人送到我四川代表驻地,我等也好将那消息发回四川去!”
“请,两位还请放心,济武准备一下,等会便前往总统府拜见大总统,跟他商量这件事情!”
“如此,有劳大人费心了。我二人先行告辞!”
“请!”
南京城中,两江总督衙门的牌匾早已不知去向,总统府的匾额墨迹犹新,虽然此时天色已经黑去了。不过由于今天刚刚成立了参议院,这总统府内各省代表、参议院议员等流水般穿梭其中。
天色虽然已晚,不过方才就职民国大总统不及一月的孙文先生依旧坚持坐在自己的办公室内,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头来处理案牍上堆积如山的文件。
看他头上短短一月内便多出了一倍多的华发,显然这个外人羡慕不已的位子坐起来并不是那么的舒服!也是,如今他不但要忙着同洋人交涉、同袁世凯过招,还要应付南方举义各省的一些责难,尤其让他头疼的莫过于经费问题了。拜归国之初同盟会在民报、民立报、申报等报纸上大肆宣传他从海外携带海量巨款回国。导致各地民军蜂拥到南京准备来吃大户,目前城内已经聚集了十几万各省的民军。
不错,孙文在南洋跟美国的确筹集了一些资金,但是绝对没有外人想象的那么多,甚至还不抵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的军政府接管了满清藩库时得到了银两几分之一,勉强只能维持一段时间临时政府的运营,哪来的精力再去养活那么多张嘴巴?民国成立之后,湖北、江浙、上海、安徽加一起为南京筹集了一百万两协饷,可是想用来养活南京的十几万张嘴巴有些强人所难了!如今全国上下独立的省份已经有十几个,但是大部分都把税款截留,把持各地海关的洋人关长更是可恶之极。听闻了革命的消息之后,这些洋鬼子竟然不顾万国公法的规定,擅自将税银扣下存入了洋人银行中,他去几番交涉都只得到了一个傲慢的回答,“等贵国局势平稳之后,才能将关税交还贵国中央!”
泱泱大国,居然连自己国家的关税都不能自主,一想到这里他便一肚子火气,最后叹息一口低下头来。
民国成立之初当真是步履维艰!
“江西民军又在街头抢劫了商铺了,他们难道就不能安生一些吗?”
看着刚刚翻开的一份文件,孙文气得脸色都青了,一旁坐着的黄兴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终却没说出口来。
他知道现在这情况完全是因为前段时间光复军跟安徽的一支同盟会的武装为了军饷率先抢劫了城中商户,而里面因为牵扯到了同盟会的不少同志,最后政府只是训斥了几句之后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连被抢的财务都是政府帮忙借的钱补上的。这事闹的很大,最后城中的各省民军都知道了,结果这段时间来几乎每天都要上演一幕,难怪洋人的报纸都称呼南方的军队为流氓军队,倒也不是没有根据的!
“克强,你们的北伐准备的怎么样了?”
一份文件弄得孙文心情变得糟糕了起来,看到旁边黄兴正在对着一副作战地图看着,孙文强自压抑着烦躁的心情,挤出笑容询问道!
黄兴摇了摇头,“光复军的很多同志因为‘陶案’闹了别扭,不愿意再参加北伐。江浙的不少光复军的同志已经收拾了行李回去了。江西跟安徽的军队倒是比较积极,约莫有两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