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超陆权强国(战列)-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坐吧…这几天要辛苦你了,坐那养养神、休息一阵便是!”

屋里没了人之后,他脸上表情顿时也多了起来,对于这位这半月来为他挡驾多次的警卫长,他心中多少有些感激跟歉意,因此倒也没把他当成外人。

“是…先生!”

屋内没了外人,卢三也学着喊起了他‘先生’,这是他这半月来几番催促才令他改的口,卢三一直跟在他身边,一直‘大帅、大帅’的叫着,却显得生分的紧了!

卢三寻了靠墙的一处座椅坐了下来,屋内顿时安静了下来。

李汉也回到了自己的位子上坐下,右手却不断的敲击着桌上那张拜帖。

不知有意还是无意,他的手指总是很规律的落在左下角的那个大大‘孙’字之上。

屋内一时之间便只有他那规律的敲击声

“咚~~~~”

第三卷 波澜壮阔的大时代 第三百四十四章 交锋

“报告大帅,贵宾已带到!”

不一会儿的功夫,警卫便回来报告客人带到,李汉抬头一看,果然见到那个已经换了一身新式军装的警卫员身后跟着一个国字脸的中年汉子,正是那自武昌一别之后半月来再无一见的原第三十二标标统孙国安!

“易之老弟,你说老哥我如今该称呼你‘大帅’呢,还是……”

这孙国安虽然半个月未见,并且此时身上还背着军政府的通缉令,不过却完全不显得生分,方才一进了调度室,便毫不生分的抢在李汉说话之前开了口!

李汉眉头一扬,脸上也多出了几分笑意,连忙上前一把抓住他的手,“老哥你这是调侃易之呢,你我分别不过半月,何来如此生分,来来来,大战在即老哥你又来得匆忙,令我没有半点准备,只得在这临时办公点临时招待一下老哥你了。勿怪…勿怪……”

孙国安既然与他拉起了关系,他自然乐意与他调侃一番,倒也不显生分。

“你先下去吧!”

“是,大帅!”

他的警卫员得了李汉的允许之后,笔直的敬了一个军礼,转身迈着正步退出了房间。

孙国安眼中闪过一道精光,他跟随张彪执掌新军多年,眼力劲自然不必说了,只从那警卫员的几个动作上便瞧出了,李汉身边的警卫实力当真不凡,至少他麾下就没有能与其媲美。若是这样的人再多那么几十个,一般人想要通过暗杀等手段袭击他难度却要高了许多。

趁着李汉视线不在自己身上的一瞬间,他微微侧目瞅了一眼屋内那个一直坐在墙角处看似闭目养神的壮汉,似乎是感觉到了他的眼神,那壮汉先是眉头一皱,借着猛地睁开眼睛看了他一眼,便又复闭上养神了。

那一瞬间的气势令他明白了,李汉身边也是卧虎藏龙,隐藏着这样的任务,寻常暗杀手段除非突然,否则只怕断难生效了!

“老哥,你我相交久矣,何必拘谨……来来来快请坐,无须客气!”

那警卫员出去了之后,李汉为他搬来一张椅子,请他坐下。

孙国安脸上微笑,点了点头,也不跟他客气的一屁股坐了下去。

“易之老弟,你我半月不见,老弟这官是越做越大、气势也越来越足了。哪像老哥我如今丧家犬一个,左右省内都快呆不下去了!”

既然李汉没有让墙角那人出去,孙国安也不去提他,心中却是知道这李汉怕也是担心他会使出什么手段来,留下的后手罢了。

因此坐下之后只是与他交谈诉苦,完全不理会卢三,好似这屋内只有他们两人一般。

只是,他这话里未尝没有其他意思,李汉不需细品便能闻到一股淡淡的酸味,显然孙国安对他如今的地位、权势隐隐有些眼红、妒忌之心。

这孙国安与他计划有大作用,因此他眼珠一转,顿时感觉自己可以以此下手,因此笑着开口道:“老哥说笑了,这如今天下‘风起云涌’,正是我等‘革命之辈’‘有所作为’之时!易之也不过赶上了这百年难得一见的‘大变之际’,于‘革命大潮’之中‘有所作为’罢了!”

话中他隐隐的加重了几个词语,他相信孙国安这只老狐狸不会听不懂的。

果然,听到他这一句之后,孙国安明显脸上有些心动,虽然只是一瞬间,却也令他感觉到了,心中对于计划成功又多了几分自信。

“只是,时不待命…老哥我也是一步走错、步步皆输呐,老弟,你可知这有时却很无奈,有些事情你不去做,却有人逼你往你不想走的路子上赶去!”

李汉话里的拉拢意味,在清末官场上混迹了近二十年的孙国安如何听不懂呢,事实上他今天来也确实是想有所作为,只是还摸不清李汉能开出的筹码,不得不亲自过来一趟。

“呵呵!”

李汉淡笑一声,头儿微微低下,脑袋急速转动,在品味他这一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一步走错、步步皆输?是在后悔离开武昌吗?也是,孙武即便是夺权心切,但他孙国安毕竟乃是首义功臣,若是留下未必不能如现在的黎元洪、汤化龙等逐渐掌握实权成为武昌一尊巨头,尤其是他手上还有一标的新军…扩军之后即便被打算,但只要他控制住原先跟随他的一些老军官下属,未尝不能变不利为有利,扩充自己在民军之中的影响力!至于这有人威逼……应该是隐指孙武的夺权吧?”

他心中万千心思转动,很快便明白了孙国安话里的意思,这是再给他下套,等他安慰……准确说是等他的筹码呢!

想明白了之后,李汉嘴角笑意又浓了几分,虽然之前有过一封书信的简单交流,但是毕竟这种事情还是要面对面的直接‘谈价’更让人安心。

“老哥此话有理,只是路是人走的。有人妄图赶我又何妨?莫非他还以为这大路是他一家的?得罪的人多了,总会有人看不惯他出来反抗的。或者干脆学你老弟我,官道不让走,不是还有千万条乡间小道吗?我若争气,日后未尝不能拉些助力,将它经营成官道!”

他笑着开导道,也学起他话里打着禅机,“我那乡间小道如今虽然是两旁茅草丛生,但是看着一块风水宝地,日后来的商人多了,未尝不能成为一处旺地!何况……”

他笑笑,指了指北方,“那官道虽然宏大但正值风口,不但敌人、自己人也有不少,想打它主意的人太多了。短时间之内这里虽然占着地利一片兴旺,但小心过犹不及,日后落入谁手还是个未知数……何况北方的那位家里也不是意见都一致,昨日又乱了起来,如今可是一个有意见了,而是两个!”

李汉不相信这太原兵变山西举义这么大的事情他孙国安会不知道……否则,以他的耐心,怎么会在这个节骨眼上还愿冒险前来见他!

“听得老弟一言果然胜读十年寒窗”,孙国安眼中精光闪动,开口笑捧了他一句,“难怪如今老弟能够手握数万重兵,成为北方的心腹一患!”

李汉脸上一滞,眉头微微一皱,这半月来他都未显山露水的。每行一步莫不是小心翼翼,便是为了将北面的注意力都吸引到武昌三镇那边去。

莫非,还是有人注意到了自己?

他有心跟孙国安询问一句,却见孙国安脸上笑意正浓,看到他询问的眼神,微微轻吐了一个人名,令他脸上表情顿时僵硬了起来。

“袁宫保!”

“是他?”

李汉心中一震,脸上一瞬间露出了一丝阴沉,不过他脑海中突然露出了另一个人的模糊面貌,一想到最迟两日内便能得到答复,心中一丝阴霾立刻便化去了大半了。

没错,只要他还在,袁世凯便是真看到了自己的潜力,想要出手镇压下他也奈何他不得了。

因为,紫禁城里的那帮觉罗们绝不会允许的!

想明白了这些之后,他的脸上重新恢复了笑意,说道:“能够让那位主惦记上,易之当真应该自豪。不过老哥也无须担心,袁宫保便是想动我也腾不出手来,那位摄政王虽然性格软弱,但也不会白白将手上的权势让出来。袁宫保与他素有旧怨,以他之性格秋后算账乃是必然,这三年来摄政王可没少派人前往彰德羞辱与他。短时间之内除了王士珍的第六镇,他是腾不出功夫来再调一军的。何况……”

他笑了笑,微微顿了顿,面上说不出的自信,“我在北方另有强援,若他当真以为李某是软柿子,那么,就让他来尝尝吧……”

第三卷 波澜壮阔的大时代 第三百四十五章 交锋(2)

“那就让他来尝尝吧……”

孙国安耳中反复回想着他这一句话,脸上一片惊愕,不知道他缘何有这自信。

“这厮在北方另有强援?是在唬我还是……”

李汉的这一句话说得如此自信,面上表情也丝毫没有做作之意,倒是令他心中不敢确认这厮究竟是在唬他还是真有把握。

不过他心中虽然打不定主意,却不妨碍他有心与李汉结好。何况此时鄂中分军政府掌握湖北十府之中的半数,便是清军南下的京汉铁路都有大半落在他之手中。如今李汉手握数万重兵,也难怪他会心生渔利两头之心了!

他既有心,自然好言相哄,“老弟既然有此自信,老哥我也就放下心来了!你老弟如今尚不过而立便打下了这般威势,他日飞黄腾达更上一层,可莫要忘了老哥如今之窘况,多多帮衬一把!”

孙国安爽朗一笑,他知道面前这位年轻的让他嫉妒年轻人可跟武昌的一帮人不同,否则也不会前来与他相商合作的事情,而不是武昌那边的一群革命者。

“哪里,老哥这是折煞了我呐,兄弟我是光绪十二年的人(1886),哪里比的北方山西的那位大都督更来得年轻,阎都督不过痴长我一两岁,如今却也一朝得遇风云化作猛龙,执掌了北方一省之军务,当真是我辈之楷模。”

李汉耳边闻到镇上雄鸡啼鸣,知道外面必是天色已亮,便不愿再与他磨蹭,准备直入主题了!

“呵呵!”

孙国安脸上也是微微出神,显然早已知道这消息,不过这番被他点到,依旧微微出神浮想一番。

“如今天下正当大变之局,老哥吃过的盐比起我吃过的米还多,自然更能瞧得分明。哼,鞑子清廷夺我汉家河山数百载,近年来先是贼婆慈禧自毁长城,擅自挪用北洋舰队款银,甲午一战败光洋务三十年之家底,平白让我数万万汉民为她背负数亿两赔款;后又有庚子之祸,四万万赔款不但彻底动摇了清廷统治,更令民间徭役、赋税更重,民心逐渐思变。可以说这一场辛亥年兵乱看似突然,其实却是鞑子自毁根基早早埋下的祸患罢了,我等只需稍事推手便能摧毁它之腐朽统治!”

他见孙国安面上思考,当下继续说道:“南方诸省此时虽还安稳,却因乃是我党人苦心经营多年之地,如今北方之兵看似来势汹汹,武昌三镇乃至我湖北都要陷入不利的战事之中,实在却是不然。别看鞑子一直提议满汉不分家,实则却是对我汉人忌惮极深,尤其是如今天下新军九成却出自我汉家子弟,又值如今湖北兵起,老哥还以为那清廷如今可用的兵还有多少?”

他冷笑连连,却逐词逐句的细细为孙国安分析当前形势。

或许他有种种的不足,但是若论起对当今天下大势之掌握,凭借着他脑袋中所掌握的远远超过这个年代的信息量,他看得却是比任何人都要远得多!

只看一旁的孙国安便知道了,或许初时他的心中还有些分不清两边轻重,但是经他这么一分析,他反倒在一旁低头仔细品味起来了。

李汉看到有戏,组织了一下语言,继续说了下去,“你我都是行军打仗的武夫,咱们便简单一点从这军事上手说起吧。”

这调度室因为被他临时化作办公地点使用,因此却有他惯用的几幅地图使用!

他离开了座位,惊醒了正低头思考之中的孙国安,来到了其中一张巨大的全国地图前!

“老哥离开武昌有段时间了,兴许一些消息还不知道,无妨便有我为你解释一番。”

他从地图旁的板木上拿过指挥棒,宛若一个指挥家一般,手上的指挥棒轻轻滑动,停留在了地图上的一处。

那里正是广州地区!

“前段时间的广州将军凤山之死老哥还记得吧,哼,不是小弟妄言,南方本就是革命党的重点经营地区,孙黄二位先生苦心数载,虽然举义接连失败,但是却成功的将影响力扩及到了各省的新军、留学生之中,如今看似十分安定,却实则不过暴风雨之前的宁静罢了,党人正在四处奔走联系力量,正是为了一朝爆发,将革命的火种燃遍南方几省!”

孙国安点了点头,不过却皱眉道:“党人所能利用不过新军,湖北、陕西、湖南、江西、山西接连因新兵而乱之后,朝廷已经督促各地提督、巡抚收缴新军之武器,如此困境之下、缺枪少弹又消息不通,只怕南方想乱却也困难吧?”

不同于李汉,孙国安虽然有心在这场风云际会的大变局之中成就一番功名,只是,到底他在原清朝的新军之中任官多年,在他心中清廷的分量可是要比革命党重上不止一筹!

这一点仅仅从他无意识的话中,称呼满清为‘朝廷’而不是清廷便可见一般。

不过他这句话虽然说得是事实,但李汉却冷笑一声,反问道:“老哥当真是好记性,可还记得半月前我武昌如何乱起?”

有了这句话就行了,孙国安一停顿时面上一僵,不说话了。

武昌举义之时,新军何尝不是处于他口中所说的几种困境,甚至因为消息的提前走漏,危险可能还要更甚一些,如今不还是成为了天下革命党人心中的圣地,举义第一旗帜飘扬的地方。

“老哥既然心中还有担忧,罢了,如此易之便做主为你透露一个消息……不过,还望莫要私传到了清廷耳中才是!”

“哦?”

孙国安脸上微动,他知道李汉身在湖北,能够听到些什么风声很正常,当下心中微微好奇,脸上却是严肃的点了点头,“请老弟放心,老哥省得!”

言下便是保证不会让消息从他口中透露出去。

李汉点了点头,脑海中闪过那个人的模样,不过很快就被他否决了,他的事情绝对需要保密,当下只有自己跟李东来知道就行了,反正他还记得几桩不久后就要发生的事情,想要震慑孙国安却是分量足够了!

当下便挥舞着指挥棒从广州一处抬起,直接落在了代表上海的地方,开口道:“军政府前几天方才收到风声,不仅黄兴已经抵达武昌开始接管湖北军政府的指挥权了,那位正在国外的孙先生最近也快回国了。当然,我要讲得却不是这件事,最近有风声,同盟会已经准备了许久,即将在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地中的几处活动一番,据说他们已经说服了几位实业界的泰山北斗,有消息负责指挥的同盟会巨头陈其美,他的另一个身份想必你也有些耳闻吧?”

李汉到底对他不敢完全相信,因此话里却微微模糊了他知道的最近就要爆发的上海、浙江举义。不过即便他说得模棱两可,依旧足够震慑孙国安了。

他这话音落下之后,果见孙国安脸上顿时一变,虽然很快他便反应了过来,隐了下去!

“什么?”

“莫非老哥还没看清楚吗?清廷手上已经没有多少可用之兵了,如今陕西牵扯了甘肃、山西、河南、河北四省之军,山西一乱清廷京畿之地防同虚构,我倒想看看紫禁城里的一帮宗贵们还能从哪里抽调兵力驻防!”

指挥棒在地图上连连划动,孙国安眼睛一动不动,随着他的指挥棒在地图上动来动去。

“信阳、南阳集结四万大军,麻城至滠口一线盘卧六万清军,黄州另有三万安徽、江苏、江西大军集结,湖北一省如今掌握天下清廷可用之兵,他要调兵防御京畿之地,要从哪里调兵?”

李汉声音突然高了几分喝道。

孙国安正听得认真,被他厉声一喝不自禁的便随着回答了出来,“从湖北…不湖北远水止不了近渴,应该从……从河南!”

他皱着眉眼睛却在河南的信阳、南阳两地转来转去,心中已经明白了李汉的意思了!

“不错!”

李汉收起指挥棒,面上笑意逐渐浓烈了起来,“我掌鄂中数万之军,清军南下当以武胜关、襄阳为战场,武胜关城高墙厚,一旦落入我之手中,我便可持此雄关阻挡清军南下十日。襄阳城高兵广、我于西线聚合半数雄兵,集中火力先行拿下一军,打掉清军士气,或可据雄城以守,他进我退,他退我进,他疲我打,他逃我追。十天,不,甚至只需要一半的时间,若我鄂中不求有功、一心只守,老哥,你可相信最先撑不住退兵的不会是我们,只有可能是清军!”

他早就算准了紫禁城的那帮觉罗们一定会从河南调兵拱卫京畿之地,自然有此自信。

“他进我退,他退我进,他疲我打,他逃我追。”

孙国安口中反复念叨着这一句,脸上表情阴沉不定,他乃是军伍出身,自然明白李汉若真实行这一听都未听过的战术,最先撑不住的必然不是他。李汉说得没错,山西一失紫禁城恐怕已经慌乱成了一团了,从河南调兵北上已是不争的现实,如今还没确定的也只是抽调多少士兵,从西线还是东线抽调、什么时间抽调罢了!

只是,他心中还有一个问题,天下十关之一的武胜关此时并不在他手中,李汉如何能够将它算计在其中呢?

不过他虽然疑惑却没着急询问,李汉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剩下的就等他有所表示了,当然,他还没等到一句话,一句他最想听到的话!

“老弟所说句句在理,老哥我心中也是知道,只是你可知我如今经常出入信阳,却并不为那王士珍所喜,何况我尚且不知道老弟之计划……”

他这话还没说完,变被李汉的一句话打断了,“我手上还有几处空缺,最近一直没能找到合适的任任职,老哥若不嫌弃,可来我鄂中与兄弟一同为革命效力。如今天下当值大变之局,战后我有心将手上之兵重新编练,或组建鄂中革命军第一镇、第二镇、第三镇,其中省内荆州将军同襄阳驻防总司令尚有空缺,便是老弟我如今所兼之荆襄五府巡察使也要另让贤士……”

孙国安脸上一阵抽动,显然十分心动。良久方才开口苦笑了一句:“看来老弟心已不再此属,只是不知易之老弟何取?”

李汉摘下头上军帽,手上却是不断把玩着上面名师雕刻的军徽,眼中精光闪动,低声说了一句,“老哥可知那袁宫保何德何能能够再一次复出?莫要以为真是北边无将可用……”

孙国安被他突然一岔开话题,登时一阵摸不着头脑,不过也还是随着他的发问回答道:“还能有什么,还不是有洋人支持,他……”

等等,洋人支持!!!!!

这个念头才一出现,短时间之内便在他的脑海中不断的反复回荡!

说起来,对于面前这个年轻人,不仅是他、便是武昌估计现在都还没弄明白他的出身跟能力。

如今孙国安虽说被赶出来武昌,但是到底是首义第一批民军标统,自然听说过不少有关他的轶闻。

至少便是现在,不少人都还没弄明白,他那装备了数万大军的军火是从哪里搞到的呢。

国内如今符合的就只有湖北军政府、清廷跟洋人三处,清廷第一个被排除、武昌对他也谈不上好感当然不会为他支付这么一笔巨额军火…

那么,剩下符合条件的便只剩下最后一个答案了!

洋人!

答案已经很接近了,虽然不似他想的那般!

只不过,能够趁机借势、李汉又怎么会放弃呢,只见他轻笑了一声,“袁宫保有的,我如今也有…如今清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究竟鹿死谁手,还是未知之数。这鄂中军政府对我来说不要也罢……”

孙国安心中惊骇,眼睛却是精光闪动,仔细在他身上认真打量了一番,发现如今身着一身华丽将军军装的李汉浑身上下莫不尽显傲人之气,刺得他不得不微微眯起眼睛。

他的筹码足够了!

“干了?干了!”

既然从李汉口中得到了自己最满意的答复,他当下心中便有了计较。

“哦?不知道老弟希望我做些什么?”

“很简单,我只需老哥为我应下来两件事。第一,军政府打听到了陈征手上似乎还有实力,只不过他看得比较严,我派出的人一直打不进去,我知道你肯定派人与陈征接触过,我要你在今明两天内掌握陈征手上的兵权!第二,为我聚集武胜关守军将领,护送我的一队人马混入武胜关内,我要武胜关!”

第三卷 波澜壮阔的大时代 第二百四十六章 县城

借着天还未完全亮,孙国安很快便离开了。得了他的承诺之后,这厮心中明显重头偏向了军政府这边。

孙国安走了之后,李汉继续处理了几份文件,直到鸡鸣声逐渐多了起来的时候,他方才感觉到有些困倦,便这么和衣趴在桌上小寝了一阵,再醒来的时候已是天色大亮、日上三竿了。

推开窗户看去竟然是个艳阳高照的好天气。

李汉掏出了怀表一看,才知道已经过了上午八点。

他醒来的时候,副官陈天祥已经在调度室等候了一段时间了,屋内卢三已经不见了,已经被他打发回去先去休息去了。

李汉匆忙的洗刷了一下,也顾不得去用什么早餐了,他知道县内这边还有一堆的事情需要处理,比如安排探子加紧收集有关清军的信息,比如巡视县内几处要地城防,比如动员民众疏散、以及建立指挥部。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他原本还准备缓缓再解决的第四标跟陈征的问题,如今也因为‘山西举义’带来的良性影响,他原本还打算通过这陈征传递些错误情报给清军的想法已经淡去了,都说计划赶不上变化,既然西线已经提前打响了,他却也不准备再做耽搁,就要着手准备抢先夺回武胜关,御敌于县外了!

因此,这陈征在他心中原本的作用已经没有多少了,却是不准备再耽搁了!

历史因为他的到来已经被修改的面目全非了。根据情报,这北洋第六镇的统制原本应该是吴禄贞这位与‘蔡锷’齐名的士官三杰之一才对。只是他如今还没收到到底是什么原因,令清政府做出了那般果断的临阵换将的举动。将这位一心效忠袁世凯,与他一同借病辞官的北洋旧将先于袁世凯被召回,顶替了吴禄贞就任第六镇统制。

历史在这一刻已经因他而变得有些陌生了,是故李汉对于即将面对的北洋三杰之一的王士珍,心中多少有些不安,已是将他当成平生大敌一般看待,即便他心中已经得到了孙国安的保证,也丝毫不敢懈怠半分。

“大帅!”

整理完了衣装之后,李汉一身标准的新式将军服出现在了已经等待了半天的副官陈天祥面前。

“怎么样了,伯庸。良轩跟第八标准备的如何了?”

“回大帅,幸不辱命。我等先后忙碌了四个多钟头,方才按照大帅的批示,在天亮之前将第八标隐藏至山中暂且等待,只要大帅一声令下,随时可以出兵接管县内城防!”

“县内城防?”

他一愣,旋即明白了过来,他这副官昨晚一直忙着配合第八标转移,如今却还是一事不知呢!

“这事咱们等会再说吧,我这里有几份文件,你看一下,然后等会拿去该回复的回复,该处理的处理,对了,通知孝感,命铁道处的巡防部队派一营北上,这小镇便交给他们接管吧,你随我赶往县城去,咱们莫要让人等急了!”

“这……”

陈天祥一愣,本还没明白过来他到底打的什么注意,就看到李汉皱眉递过来一份文件,“你先看看,看完了便明白了,记住了,计划再好总有更好,咱们这次当真是如有天助一般,第四标我却不打算耽搁了,尽量今天解决了陈征跟他的第四标,然后集中全力应付即将南下的清军主力!”

“是!”

半个小时之后,在小镇留下两营看守物资之后,已经用过了餐的李汉带上了第七标的两个营一同赶往应山县城。

这一次为了保险起见,他将那件有段时间都没穿过的避弹衣又给穿上了。特种部队专用的避弹衣为了避免影响战斗,设计的时候才用了新材料,因此要比一般的避弹衣薄得多。所以被他穿在了将军服里面,却也并不显得有多臃肿!

不仅如此,随行的时候,他命令多带上了几挺机枪以及便于搬运的小口径火炮。

虽然并没有提前派人通知县城方向,不过这么一队上千人的行军想不引起注意都难,何况他也并没有隐瞒的意思,四十多里路一队人马赶得比较急,待到十一点方过,远远地便能看到县城外黑压压的迎接人马的影子了!

他们赶到的时候,县城三里外便站满了欢迎的人群。没办法,李汉只能带上一队警卫先行一步,而后面的第七标两营就交给陈天祥督管了。

“参见大帅!”

“标下等见过大帅!”

“我等见过大帅!”

一片噪杂的见礼声,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到达应山县,只不过上一次的巡防,他也不过匆忙的巡视了一下第四标的建设跟县城的城防,前后在城内仅待了不足一个时辰便离开了,因此对于前来欢迎的人群他倒是显得比较陌生!

陈征跟陈穆坤两人站在欢迎队伍的最前面,他嘴角多了几分笑意,不知道是不是自己跟陈家特别有缘,自己手下就有几个高级军官都姓陈,未免有些太凑巧了!

李汉回了一个新军军礼,方才看到还有一个略显粗犷的黑面陌生中年人正跟两人站在一起。只见那中年人发现了他的巡视目光之后,微微低下了头去,抱拳冲他见了一礼,“见过大帅,末将裴元喜、字尔东,见过大帅!”

“不必见礼了!”

李汉点了点头,眼中微微闪过一道精光。

这汉子是孙国安给他的几个联系人之一,据说乃是他的心腹,也是他安排在县内的人手之一。

陈征还以为他不认识,当下站出来为他解释道:“大帅,裴先生乃是这城内巡防营的管带,是县内颇有名望的人物。他早在湖北新军刚刚编练之时便曾在新军中任队官,后来因训练时枪走火负伤,这才离开了新军回乡养病。标下领命北攻拿下广水之后,眼看邻省河南清军驻兵逐日增多,便一心加强军备,又心中唯恐疏忽、导致县内罪孽丛生,便在县内民众的呼声下,请出了裴先生任巡防营管带。由于时间匆忙,还未来得及跟大帅反应,请大帅责罚!”

李汉眼睛微微一眯,眼中闪过一丝阴霾。不过低头的一瞬间便消失掉了。

他一向对于军政府的军官任免把持的非常严格,未免下面提前出现山头主义,加上此时军政府内业破不安稳。一般除非战时出现管带一级的军官战死,否则军政府内管带一级的军官都是由他亲自挑选任免的。这一点就只有郧阳府的第五协跟第四标是个例外。

第五协倒也罢了,一来军政府只拨发了少量的几批物资,之后便基本上处于不管不问的状态。盖因距离过远、加上在光化县的起义过程中、当地的江湖会出力不少,对于这只他给出了军政府编制的第五协影响较大,甚至大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