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超陆权强国(战列)-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将康有为、梁启超缉获送官,验明实系该逆犯正身,立即赏银十万两。”

两位立宪功臣顶上两颗人头却被打上了十万两重赏,这里面的味道足够有心人喝上一壶了。

不过,满人不信汉人信,革命派为挤兑立宪派,以保皇帽子相扣,外加民族主义的排满号召,果然把青年吸引到自己阵营中来。一次次发起几乎是屡败屡战的暴动,让梁启超眼见年轻鲜活的生命倏忽而逝却徒唤奈何。倒是在他们之外的袁世凯看得清楚,他说满清是一棵将近300年的老树,闹革命的都是年轻人,有力气却不懂如何拔树;搞君主立宪的人懂得拔树却又没有力气。

自1894年夏孙中山上书李鸿章,阐述改革观念被拒后,立即走上了激进革命的道路。1895年底他发动的“广州起义”失败,1900年底,他又发动了“惠州起义”,用他自己的话说,前一次,举国舆论“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而五年之后已“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而这五年中,清政府并不是越来越开明、宽容,反而越来越愚昧、专制:先血腥镇压了温和的维新变法,又为了慈禧的一己之利而以全民族的灾难为代价向列强诸国同时宣战。

庚子国耻不仅彻底打醒了国内的革命先行者,也打痛了一心妄图享受的满清宗贵阶层。

在巨大压力下,清政府终于在1906年9月1日宣布进入预备立宪阶段。

对此迟来的顺应民意之举,国内依然万众欢腾,一些大城市甚至张灯结彩,敲锣打鼓,学生、市民、绅商集会、游行、演讲表示庆贺,这说明,广大民众、尤其是绅商阶层根本不希望、不喜欢革命,而是支持立宪。

但清廷并不珍视民情民意。在立宪原则上,它对权力的垄断甚至超过了日本的明治宪法。结果连温和的立宪派都极表反对:“政府宁肯与人民一尺之空文,不肯与人民一寸之实事”,开始号召“人民与之争者,宜与争实事,而不与争空文”。从1910年1月起到11月止,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以地方士绅为主的“立宪派”发动了四次大规模的国会请愿运动,声势浩大,遍及全国。但清廷就是毫不妥协,不愿让出点滴权力,拒不开国会,反而采取越来越激烈的手段镇压立宪运动。

这样,在“立宪”与“革命”的“赛跑”中,支持革命的人越来越多。本来纯从“道理”上说,立宪派无疑更有“道理”。然而,它的理论的前提是清政府在压力下必能“让步”,实行立宪。如果这个前提不存在,则无论说得多么“有理”,终将无济于事。这一点,反对革命的梁启超十分清楚,他看到了广大留日学生因清廷“假立宪”而由支持“立宪”到倾向“革命”的转变,确实,是清政府的所作所为才使青年相信革命派的宣传。所以1907年初他发表《现政府与革命党》一文指出:“革命党者,以扑灭现政府为目的者也。而现政府者,制造革命党之一大工场也。”确是一语中的。

辛亥革命前夜的1911年5月初,清廷出台了垄断权力的“皇族内阁”,实际向世人宣示清廷根本不愿放弃权力,结果使作为其统治基础的士绅阶层与其迅速疏远,最终弃它而去。清政府在政治上拒不变革,经济政策也倒行逆施,就在1911年5月推出“皇族内阁”之时,它又宣布要将原本股份制的民营铁路收归国有。为了保卫自己的产权,以绅商为主的几省股民自然要发起“保路运动”。四川保路风潮相对激烈,最后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索。然而,四川的保路运动的绅商首领一开始坚持的是毫不过激的“文明争路”,他们刊发光绪牌位和以前谕旨中“庶政公诸舆论”“川路准归商办”两句话,令各家各户张贴,还要设案焚香。凡此种种,不可谓不文明、不温和、不理性、不克制。但清政府还是在9月初逮捕了领导保路运动的绅商首领,随后在成都开枪打死30余名手无寸铁的和平请愿者!在此种情况下,立宪派都不能不倾向革命,革命就成为“宿命”。

苛捐杂税越来越重、民间愤怒越积越重、革命血仇越积越深,这才有了武昌一声枪响,天下群起响应,至如今不过区区半个月的时间,关内已有‘湖北、陕西、湖南、江西’四地革命者群起拥护,眼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鞑子之清廷即将寿终正寝了!

李汉的这一篇文,所用文笔甚是粗陋,便是易均室自认乃是贫苦出身,读起来也是不断皱眉,他、若不是这文的确扣人心扉、实乃近年难得的革命之拷问,以他之秉性是断不能允许这篇文登上报纸头版的首页!

也实在难为了张梅生,通篇文章立意甚好,所鞭所笞无不直指问题中心。只是以他之能想为其着色几分,却惟恐失了文章本来的意思,只好皱眉苦思,反复推敲有什么地方可以做些修饰!

这份报纸共有八页,其中不仅只有些有关天下大势、革命理论之辩,还刊登了不少军政府的施行政策、纲领,甚至还有军政府的一些岗位招聘,比如他最近便深感不足,想要多招募些高文化的学生兵,稍微培养一下,这些未来可都是军政府的高层将官、甚至科研人才。

见二人还忙着做最后一次校版,准备在中午前将出版确定并开始印刷,李汉打了个招呼之后悄悄离开了,他还有着一堆的时间需要去做呢!

出了就位于军政府驻地附近刚划出来的《中国之声》报纸的总部,他带上几个警卫,一路往李东来的办公处走去。

第三卷 波澜壮阔的大时代 第一百九十七章 卡伦·比利斯·韦伯

“斯蒂芬·泰伯?不,是卡伦·比利斯·韦伯先生,好久不见…您好!”

李汉笑着看着这个如今面上青肿,脸上额骨已经饿得凸起来的洋人骗子,笑得十分开心,在他的眼中,或许此刻的李汉就好似来自地狱的恶魔一样危险、恐怖了!

“真是太让我失望了,我将你从地狱中救出来,结果你是怎么报答我的?谎话、谎话、一个接一个的谎话!”

脸上遽然冷了起来,声音也寒地好似冰块一般,李汉冷哼连连,“比利斯先生,你终于说一句真话了!”

他心中的确十分的愤怒,竟然被这个年代的一个骗子给骗住了,而且,他还是第二天手下来报这骗子几次想逃走的时候才发现的不对!

他当真是栽了个跟头,而且还是自己最擅长的领域中,清末花旗银行在中国经营的都是无本的买卖,纯粹就是雇佣一帮骗子,然后到贪官、军阀甚至地主、江湖大佬家中忽悠一遍,然后吸收他们的存款,再放贷给清政府、地方实权总督。完全是将空手套白狼发展到极致,根本就没有多少财产,更别提涉及实业了。甚至连庚子国耻,清朝的借款都是花旗银行拿的中国储户的存款给的,论起两边赚钱的功夫,以钱立国的美国若说第二,便是到来后世也没人敢说是第一!

这段历史他记得有些模糊了,只是隐隐记得,好像花旗银行真正开始实业经营的时候好像都要到了一战之后了,不提那个什么‘gelire’机械公司他根本就没听过。

结果果然如他所想那般,在他命人撤了这骗子的所有待遇之后,又名李东来派人严加审问,用了整整一周的时间才收拾服帖了他,从他口中听到了些真实的东西!

“将…将军阁下,能给我点吃的吗?或者让我睡一觉也行!”

那年轻的洋人骗子卡伦·比利斯·韦伯可怜巴巴的询问道!

他脸上的笑意更浓了几分,“你说呢!”

他的心情不错,昨天合并了汉川,终于拿到了他期待已久的汉川县,他如今不但掌握了汉江水道的入江口,而且昨日梁氏兄弟离去的时候,竟然意外的没带走汉川水师,虽说只有四五艘不足五百吨的木质战船加上四百多水师,不过他仍然激动了好长一段时间,要知道无论是在进攻新堤还是石首、江陵的时候,军政府都没能收复当地的水师,大部分如今都已溃散成了水贼,其余逃去无踪,只有光化县那边被俘获了一些,但也不堪大用!

当然好心情也在见到这洋骗子的瞬间消耗一空了,让情报司招呼了一段时间之后,李汉今天终于抽出了时间,派人请来了他,准备好好聊聊了!

打了个呵欠,这个年轻的洋人骗子显然已经彻底撑不住了,昨天晚上他又被晾了一夜没能睡觉,如今正处于最困的时候。

“我说……我说,将军阁下,我全交代了,保证没有谎话,真的!”

卡伦·比利斯·韦伯(以下简称‘卡伦’)并不是什么意志坚定的人,事实上早在他收到‘照顾’的第二天他便哭着喊着要坦白交代了,只不过李汉当时的意思是怕他再耍花枪,便命令情报司对他多多照顾一些,每天不给他吃饱,一些招呼也是少不了的,后来连续多天他都忙着应付京山之变后带来的机会,于是又晾了他好几天,直到今天他才想起来此人,叫人把他带了过来,准备好好审问一番!

“说吧,你是谁,哪国人……为什么来湖北,目的、目的地!为什么要撒谎!”

“是…我叫卡伦·比利斯·韦伯,将军可以叫我卡伦,我真是英国人,嗯,是犹太裔爱尔兰人,我是一名地质工程师,也做过一段时间的机械销售员,真的。我来自湖北是接到了一家洋行的委托,希望我能够帮忙寻找一些东西!”

收到了几天的招呼之后,这年轻的洋人骗子显然老实了许多,李汉目不转睛的盯着他,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的确不假,除非是接受过严格训练的顶级特工或王牌间谍,便是他自己都有可能因为一些想象不到的心理波动,泄露了自己的身份。

“这段话应该不假!”

见他眼睛自始至终除了疲惫之外,就只有一丝隐藏的不好的怨恨,没有其他的情绪波动了,李汉基本上已经可以肯定,他这段话是真话。

然后问题就来了,“是什么洋行?哪个国家的?还有,他们让你寻找什么东西?”

他顿时来了兴趣了,一双眼睛炯炯有神的盯着他,直看得他浑身不自然的扭了扭,干咽了咽口水,一想到咕咕直响的肚子,还有他如今最迫切想要得到的睡觉机会,他只好硬着头皮,继续说了下去。

“将军阁下,我是大英帝国怡和洋行的雇员,负责为其销售几种机械。同时,为了每个月多赚150英镑,我被受雇与德意志帝国礼和洋行,为其寻找几分他们最需要的矿石资源,比如钛矿、稀土矿、金矿、银矿、钼矿、镍矿、钴矿等等,我们每发现一处矿井、矿藏,都被要求在地图上标注出来,并且做出最精确的估计,而一旦得到验证,将能获得500到10000英镑不等的奖励!”

他叹了一口气,“我为怡和洋行汉口分部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来被礼和洋行雇佣了之后,便跟另外四人一起负责湖北跟湖南两省的矿藏寻找,可惜我们到目前为止只找到了几处零星的铁矿、金矿跟铜矿,而且都在你们国家的政府已经开发的矿井不远,由于德国佬给的奖励实在太丰厚了,所以,我们五个便商量雇佣了几个会英文的翻译一同往内陆偏僻的地方找找!然后意外遭遇了强盗,被抢光了所有的东西,又被卖给了盐井!”

他越说越愤怒,几个人已经被关在盐井里工作了快一个月了,由于人生地不熟的,加上语言有不同,他们在井下遭到了地域观念最终的其他矿工的排挤,甚至连饭都是饱一顿饥一顿的,他的四个同伴逃跑时被打死了两个,剩下的一个在争执中被其他矿工打死了,另外一个因为顶撞工头被打死了,如今一同来的五个人,就只剩下他一个了!

“礼和洋行吗?”

洋骗子卡伦愤愤不平的抱怨,却不想惊得李汉心中震怒,让他想到了一段后世绝大多数国人都刻意忘掉了的历史!

“中国对于帝国之意义等于印度之与大英,帝国若要真正击败日不落帝国,必须占领远东,将那片富饶的领土变成皇帝陛下王座之上的璀璨明珠!”

这段话出自德国一位陆军元帅的口中,他的名字叫做‘瓦德西’,全称‘阿尔弗雷德·格拉夫·冯·瓦德西’,崛起与普法战争之前的情报收集,1900年8月任八国联军统帅,11月抵达北京,指挥侵略军由津、京出兵侵犯山海关、保定、正定以及山西境内,残酷镇压义和团,屠杀中国人民,胁迫清政府接受议和大纲,扩大列强侵华权益。

这段话如果李汉没有记错是他在1894年远东两大巨头‘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不久所说,并且由于他对德皇威廉二世的影响力,很快成为了德意志帝国上流集团之间的共识,于是才有了1897年的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不想却引得侵略成性的列强诸国纷纷效仿,英法德日美五国集团坚决不能容忍德国在华扩张,其中尤以受到德国挑衅最甚的大英帝国更是不能允许,沙皇甚至在与他的表弟亲切交谈的时候提到过,一旦德国在中国再有行动,俄国将不得不进行扩军。威廉二世根本没有同时面对两大恶邻的实力,这才暂时打消了德国变中国为德国之印度的想法。

可以说,德国对于中国之野心不在日俄两国之下,进入了这个世纪之后,英国因为人口的局限性,已经对于大规模的领土殖民兴趣不大了,反而对经济侵略逐渐上了心,当然,这也跟世纪之初的那场‘布尔战役(第二次)’有关。

如果说对于英国的经济侵略,李汉还有不少的手段能够一点一点讨回来,但是,像日俄那般的领土强占,可就不是耍耍嘴皮子、绞尽脑汁的玩手段,发动金融战争能够拿回来的,而是需要两个国家之前真刀实枪的全面对抗,因此,在他心中,德国是仅列在‘俄日’两国之外的第二阵列的敌对国家首位,地位比起英国还要高了半级!

至少在两年内,在那位德皇精力没彻底被欧洲乱局吸引住之前。

第三卷 波澜壮阔的大时代 第一百九十八章 礼和洋行

提起礼和洋行的大名,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远东,它都绝对能称得上是巨头般的存在。

它是汉堡轮船公司、德国克虏伯炼钢厂、蔡司光学器材厂、伊默克化学原料、也得西拉公司蛇牌卫生医疗器材、瑞典卜福斯炮厂、以及美国古特立汽车轮胎等世界级企业的代理商,尤其是在销售重型机械、特种钢板、精密仪器、铁路机车、采矿设备、光学器材甚至还有军火,它都是顶呱呱的第一流企业,这一点如今的美国还要一段路要赶超,而英国则已经被甩出了小半条街!

稍微有点眼光的人都知道,礼和洋行的背后站着的就是德国,准确的说是站在德国军方背后支持的资本巨头们,可以说,它的任何一个在华行动,都是经过德国政府或军方示意也不为过。

这一点不仅李汉明白,年轻的犹太人卡伦也清楚,正是因为如此,他才满嘴跑火车的想要靠一些谎话混过去,就是害怕消息败露之后,会遭到礼和洋行背后势力的责难。

“你说你们共有五个人,那么,其余四个呢!”

李汉显然还没能从他刚刚透漏的消息中完全走出来,只是随口询问一句,趁机消化脑海中的信息,并快速的转动自己的大脑,考虑自己到底能从里面获得什么利益呢!

卡伦有气无力的回答了一句:“死了,全都死了,两个逃跑时被打死,两个后来被打死,我那天要是不逃出来,他们也要打死我!”

“那你现在还能联系上礼和洋行那边吗?”

突然想起了自己挖矿所需的机器,他的心中顿时一动,之前救下了这个洋骗子,还不是为了他背后的关系网,希望能够通过他的关系跟‘花旗洋行’联系上,然后购买开挖应城盐矿所需的机械!当下他便询问道。

卡伦思考了一阵,方才点了点头,“应该可以的,跟我们联系的是个德国军官,不是礼和洋行的人。让我想想,对了,他叫‘西格玛·维尔纳·冯·雅恩’,听说常驻汉口礼和洋行,我们都是受雇于他,寻常若是发现了矿山、地图,可以直接与他联系!将军阁下,莫非你想跟德国佬打交道?”

他是个聪明人,李汉只是询问了一句,他就从里面听出了不少的意思!

嘴角笑意浓烈,他轻瞥了卡伦一眼,“你说呢!”

他突然敲了下桌子,大喊了一声:“来人!”

“啪!”

门突然被打开了,冲进来两个实枪核弹的士兵。

“大帅,您有吩咐?”

“去叫人拿来纸跟笔!”

“是!”

两个士兵退了出去,很快就有人将纸跟笔送到了屋内。好在钢笔这东西在鄂中也能买到,虽然贵一些,不过用不惯毛笔的他还是准备了不少,没想到这个时候又派上了用场。

他将两样东西,推到了他的面前,“我说你写,这件事情完了之后,你之前撒谎骗我的责任不再追究,你也将恢复之前的待遇,然后咱们再谈第二件事情!”

“真的?”

一听到面前这位东方的年轻将军承诺不在追究了,虽然不知道是不是真实的,不过这些天来深刻的领悟到了东方刑法的威力的他已经基本上被折磨的没了人样了。这时候他哪里还敢计较是真是假,自然是抱着急切的恳求,忙不迭的点起了头来。

“写…至‘西格玛·维尔纳·冯·雅恩’阁下,我在湖北中、北部探矿时被强盗所绑架,幸得革命党军政府的一位将军帮助,方才逃出了一难。鄂中分军政府有意向礼和洋行采购价值两百万两白银的机械、轮船、钢轨、机车等物资,如果可以,请尽快派人前往鄂中军政府首府——应城相商。向您问候,卡伦·比利斯·韦伯,于1911年10月27日。”

卡伦惊得连笔都拿不起来了,他脸色有些不好看,犹豫了好一阵,方才有些悻悻的道:“将军阁下,您真有两百万两……不…不…不,我没有怀疑您的意思,而是,您要知道,商业信用是很重要的,尤其是面对礼和洋行这样的巨头!”

到底他对李汉的家底不甚清楚,虽然知道他是领军一方的大帅,听说手下也有几万士兵,可是,说实在的,他是在不敢相信,这么野蛮、贫穷的东方,几万人还拿着冷兵器打仗吗?虽然,他的确承认,这位年轻将军的军装实在是太华丽、漂亮了!

李汉抖了抖眉头,“这是自然,你只管写了便是,若是到时候我拿不出来,你也可以推说是我拿着枪指着你的脑袋逼你写的,这不就得了!”

卡伦脸上猛的一阵尴尬,忙低下头去按他的意思写了起来,显然你之前就有这个打算!

李汉让他写得东西并不长,他也只用了几分钟的时间他便将写好的东西交给了他!

李汉怕他使诈,写完了之后他拿过来看了一眼,由于常在国外任务,他的英语学得很不错,确定没有任何问题之后,就命令士兵将东西送到城内的电报局去了,那里的测绘学堂的学生有会英文的。他又下了张字条,随着这封信一同被那士兵拿去,电报只要拍到汉口那边,就有情报司的人负责送去礼和洋行的驻地,倒是不需要他再过问了。兴许快一点,到了下午他就能得到那边的回信了呢!

当然了,这种臆想基本上没可能性!

要知道德国人的严谨是世界出了名的,不出意外,没有三五天甚至十天的时间,他不可能收到回信的!

“将军阁下,您要我写的,我都完成了…您看…是不是…”

李汉冷哼了一声,“阁下,你最好没有骗我,否则,到时候可别怪我了……”

洋人虽然有在华特权,但是也要看是在什么地方了,落到他这一亩三分地上,他真要狠下心来对付的时候,一切都还是个未知数呢!

卡伦最近被他手下的情报司整治的有点后怕了,忙不迭的点头,表示自己所说的全部都是实话,李汉盯他看了好半天,发现没有别样的表情之后,方才点了点头,拍了拍手掌。

“来人!”

“啪!”

门再一次被打开了,除了一直站在门口警戒的两个士兵之外,李汉竟然还看到了张梅生的身影出现在了门外,显然他才刚来到,正在外面等他……只不过看情况应该不是什么有关鄂中的情报,应该是汉口那边的军情吧,若是有关军政府的,他早就该窍门请示了!

“带他下去休息,叫人停止‘照顾’他,平日吃喝恢复,只是看住了他,可别给他趁机跑掉了!”

“是!”

两个士兵架起了又困又饿,浑身没有半分气力的卡伦,将他拖了出去。

“是先生来了,咱们,昨天休息了一天,精神恢复了一些没?”

他和颜悦色的请过张梅生,有他在,李汉算是彻底从军政府每日的繁杂政务之中抽出了身来,不过他开始物色起了更多的人才来,因为之前鄂中分军政府只占据德安一府倒也罢了,如今占据了湖北十府之中的一半,居然要抽出那么多的底层管理,鄂中显然做不到,所以无论是荆州府还是更远的郧阳府、甚至襄阳府都存在一定的隐患!

李汉审问洋骗子卡伦的地方是在情报司的驻地内,张梅生明显不太适应这种地方,不过这些日子来他倒是瞧出来了,面前这位年轻的大帅小事上面向来是不拘小节,他特别擅长揣摩上意,因此也尽量让自己适应他的习惯!

“说不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不过,大帅请看!”

张梅生笑笑的将一份委任状递到了他的面前。

“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大都督令:原襄江河征讨使李汉品性纯良、素有战功,为我革命敢效死力,特令嘉奖,并令其则调‘荆襄五府巡检使’,节制‘德、安、荆、湘、郧’五府军队及民事、财政事务办理,望易之妥善处理荆襄等地善后事宜,加强北部防御,抵御清军南下!鄂军军政府大都督黎元洪”

“什么?”

李汉诧异的接过,打开一看顿时笑了起来,“先生每每开口都是不落其矢,有意思…有意思,我才费劲心思将梁氏兄弟赶出汉川,他们也该到了武昌了,这武昌竟然给我拟了份新委任状,这里面说不清楚是谁在帮忙说话。先生,我敢说那位居正先生的脸色绝不会好看了的!”

他轻弹了一下手上的委任状,面上说不出是怪异,“‘荆襄五府巡检使’,节制‘德、安、荆、湘、郧’五府军队及民事、财政事务办理……武昌那边除了磨磨嘴皮,陈述一份事实之外,连个大饼都不愿给画,目的倒是明白的扔出来了,抵御清军南下,哼,说得倒是轻松!”

只是,他脸上还是有些疑惑,武昌那边什么时候这么好说话了,昨天他才占了汉川,今天就给他换了新任命!

“大帅,您再看看这一份恐怕就明白了!”

张梅生笑笑的将手上拿着的第二份文件递给了他,李汉只是接过瞟了一眼顿时明白了一切了,笑骂道:“我就说那边的几位都是吃不了亏的主儿,怎么这一次这么痛快了呢,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只见那份文件上面赫然写着“经26日一夜交战,汉口民军逐渐陷入疲惫之中。27日凌晨时分,早就养足精神的北洋一镇新军开始冲击刘家庙民军阵地,至启明时分,民军外围阵线俱失,双方开始与刘家庙车站内交火!又两个钟头,张景良亲至前线督战,率炮队出,临发,炮予弹一枚,枪予弹一排,甫战弹罄,景良大声令全军撤退,众不知所为,遂大溃,死者枕藉,清兵得进屯刘家庙,前锋已跟随民军至大智门处交火!”

第三卷 波澜壮阔的大时代 第一百九十九章 刘伟元来访

两人笑过,李汉也感觉到了待着这里的确有些不太合适了,两人一同出了情报司驻地,往不远的军政府办公处走去!

“对了,先生。这几日府内还需先生多帮衬一些!我晚些时候要亲自南下汉川坐镇,有故友西来相访,不得不去!”

两人边走边聊,此时正是正午时分,路上行人却是不多,倒不影响两人交谈。

“无妨?大帅尽管过去便是,只是广水那边才刚派人送来了消息,还望大帅尽快解决了手上事物,然后北上坐镇!”

信阳那边已经得到了确切情报,第六镇将在二十八号南下。李汉已经可以肯定,最迟这两日萌昌就要被撤免钦差大臣调回北京,第六镇会动完全是得了老袁的命令,是要拿人祭旗了!

而这个祭旗的人,不才,正是他李某人!

“先生放心,我此去正是为这是奔波,来了一批助力,有了他们相助,这一次我更有把握将第六镇跟随性南下的四万清军留下了!”

李汉严肃的回答道。

看来李汉如今在老袁心中的分量多少重了一些,南下的大军除王士珍的第六镇是一万两千五百多人外(第十一协李纯部六千余人、第十二协由王士珍暂代指挥,统制官周麟符被派往其他地方),还有两万七千多从直隶、河南、山东三省调来的清军编制,虽说战力不强,但是也比新兵要好得多。别的不提,清军南下的总兵力要比他分散在五府的兵力之和还要多出一倍,难怪李汉要谨慎北上亲自坐镇广水指挥了!

对于洋商卡尔之事,张梅生并不知道,不过李汉如今也没有再提的意思。

前几日李汉尚在京山指挥之时,汉口便有电报传来,言到从上海发来的‘货物’已经抵达汉口,不日将发货。

不想船将要驶出汉口码头的时候,鄂军水陆总指挥——胡鄂公统帅率万余水陆师对清军军舰实施攻击,意图打破长江水师封锁。虽说对于洋人的货船,交战双方都有心中顾虑,不过到底战时枪炮无眼,胡鄂公便派人知会卡尔,希望他能晚些出港。而这一晚便是两日,历二日,清军大败,楚豫舰负伤而逃,其余五舰悬白旗而降,胡鄂公知会汉口民军总司令——张景良,希望他能派兵接受降舰。不想老贼身在汉营心在满、一心要把奴才当。表面上答应了要接管五舰,私下却知会五舰让其趁机逃往汉口租界区,结果令军政府白白丧失了几艘长江水师的主力舰。

因两军交战,洋行的货船不得不重新驶回汉口避战,结果又耽搁了些时间,等到他们再一次驶出港口的时候,李汉已经拿下的汉川,于是船队临时做出的调整,将由需要六七日航程的新堤改成了只许半日航程的汉川交付,节省了他数日的时间。

不出意外,最迟下午四五点钟,卡尔的船队就能抵达汉川,他已命人修葺了码头,只要下午赶过去接待一番便可以了!

而如今,他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嗯,是发财的事情!

这边是,对府内的皇家产业动手,准确的说,是内务府加旗人田亩地产而已!

“差不多该送到了吧?”

李汉伸手挡在眼前望了一眼天上的太阳,脸上却是耐不住的兴奋。

张梅生自然知道他在等着什么,只是,他的脸上却见不得多少笑意,略微有些犹豫,他还是提醒了一句:“大帅,咱们占了荆州满城也就占了,反正前面有陕西的例子,听说陕西那边的不少会党大佬都因此发了笔横财,不少光是从满城中的旗人家中搜出的珍奇字画、琉璃玛瑙、玉石古玩等价值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