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纨绔到底(传说)-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卮蟮恼尉挛侍庥商匣示龆稀F溆嗟氖虑椴庞苫实劾垂埽

与此同时,李旦想用亲情打动太平公主,本来是儿子和妹妹斗,现上他把帝位传给儿子了,可能多少有些对不起妹妹啊。他想尽量满足妹妹的要求,只希望妹妹从此不再为难李隆基。

既然李旦有了这种心思,太平公主当然不会放过。她借此机会重整旗鼓,经常推荐一些自己看中的人,李旦是来者不拒。很快几个重要人物都被推荐到了宰相的位置上,太平公主的羽翼丰满了起来。上有李旦的庇护,下有拥护者的支持,太平公主的势力急剧扩张。李隆基虽然贵为皇帝,全却权力有限,谁也指挥不动。

……

这些天来,太上皇李旦身体微恙。李隆基日日在身边伺候。看着自己的儿子做了皇帝,对自己还是如此恭敬,这让李旦心中甚感安慰。

李隆基为了祈祷父亲早日康复,又摆驾前往天慈寺专程为太上皇祈福。

上香祈祷完毕,李隆基觉得有些累了,主持普润大师便请陛下前往禅房歇息。

“力士。你在外边守着,予要在这禅房内歇息一会!”

“是,陛下!”

李隆基进了禅房,李陶早已在等着他了。

“陛下,你请安歇,贫僧告退了!”将李隆基引入禅房后普润很识趣地告退了。

“三叔,最近过得有些憋屈吧?”李陶笑着问道。

“岂止是憋屈。我都快上不来气了。”李隆基大倒苦水。

李陶正色道:“三叔,你要想彻底挤去太平公主这个脓包,重振大唐雄风,就必须要忍耐。否则,将来你什么事情也做不成。”

“陶儿,你放心,我只是说说而已,怎会不知这其中的利害呢?”

“如此我就放心了。三叔,要让一个人灭亡,就必须让他先疯狂,无论再强大的人,到了天怒人怨的时候,只须轻轻一推,便会轰然倒地。更何况,太平公主并不强大。所以,三叔,你还得继续忍耐。”

“陶儿,我知道了,那你能告诉我,我还须忍耐多久吗?”李隆基苦笑着问道。

“那要看你了?”

“看我了?”李隆基有些不解。

“听说三叔喜欢看戏?”李陶突然话题一转。

“呃!”李隆基不知李陶何意。

“那三叔一定也会演戏了?”

“会一点!”李隆基还是很谦虚。

“会一点不行,得要炉火纯青才行。”

“陶儿,你就直说吧,不用与我兜圈子了!”李隆基急了。

“那好吧,我就直说了。不管是真的也好,是演戏也罢,三叔你只需要让太上皇明白,若再不对太平公主动手,你便死无葬身之地。只要太上皇下定决心,剩下的事情就交给我了。总之,你要让太上皇看到你很惨,越惨越好,毕竟你是他的儿子,他不会熟视无睹的。”

李隆基咬咬牙道:“不就是苦肉计吗,我豁出去了!”

“三叔,这下一步我准备……”

……

李隆基作为皇帝,一天受着太平公主的窝囊气,他能忍,可他的手下人不能忍了。

李隆基当初的手下,提着脑袋参加政变,为的就是功名富贵,本来以为李隆基当了皇帝,他们也能跟着鸡犬升天。可没想到李隆基当了皇帝,还继续受制于太平公主,他们这些人被贬的被贬,在朝的也没有任何权力,怎能不让他们这些功臣们很失落。

尤其是最具政治头脑的军师刘幽求,他不仅是李隆基的高参,而且在唐睿宗当皇帝的过程中也立了大功,对两代皇帝都有功,所以,自视甚高,每每以首席功臣自居。现在李隆基当了皇帝,他这个首席功臣理应直接晋升为首席宰相吧?可他虽然当了宰相,可是位置却靠在最后一个。前面的位置全让太平公主的人占了,这让刘幽求非常失望。

怎么办呢?刘幽求是搞政变起家,在他看来,政变是最简单可行的办法了。不如再搞一场政变,把太平公主除掉,否则,陛下的人马永无出头之日!

第三百九十七章暗中较量

有了想法,就要考虑具体的谋划了。怎么政变呢?

刘幽求轻车熟路,他知道政变光靠自己一个人不行的,没有军队也不行,于是他想起了张玮。

还没等刘幽求找张玮,张玮却主动来找刘幽求了,二人一拍即合。

“张兄,长安的军队都在蓝田王的控制之下,要想政变,没有蓝田王的同意,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可是,蓝田王那里我不好出面,你与蓝田王相识甚早,交情不浅,这事还得张兄你亲自出马。”

说实话,刘幽求虽然自视甚高,可对李陶还是颇为忌惮。

张玮点点头道:“我可以试试,但我不敢保证蓝田王会答应。”

刘幽求道:“那是自然,先试试再说吧!”

张玮又道:“不过,此事还得先知会陛下。”

两个人商量好了之后,就来找李隆基了。李隆基想也没想,就立刻认可了他们的想法。但是,让他们回去从长计议,好好商量方案。

李隆基对前来找自己商议政变的刘幽求说,这是大事,千万不要泄漏,一旦时机成熟,咱们再发难也来得及。

谁也没有想到,第二天,张玮在与人喝酒的时候,在酒醉中却向别人和盘托出了计划。

酒醒之后,张玮吓出一身冷汗,他赶紧找到李隆基叙述了经过。

李隆基当即写了一纸奏疏,上奏李旦,说刘幽求和张玮两个人是奸臣,挑唆我和姑姑太平公主的关系,请太上皇裁决。

李旦得知后,马上命人把刘幽求和张玮抓了起来,准备以疏间亲罪处以死刑。

李陶知道后,前去因为二人求情。李陶的面子李旦不能不给,于是改为贬至越州,调离李隆基的身边。

到此为止。一场还在策划中的政变彻底流产了。

……

张玮前来向李陶告别,李陶叹了口气道:“张玮,这次辛苦你了!”

“能为陛下与蓝田王做点事,说明我张玮还有用,何来的辛苦。”张玮倒是笑呵呵的。

“这次政变的失败是因你而起,你要背个大黑锅,不会怨我吧!”

“蓝田王。想我张玮当初只是一介县令,蒙蓝田王提携。才有今日。我不怕背黑锅,为蓝田王与陛下背黑锅是我的荣幸。”

张玮离去后,李陶便来到军营,他让人将薛讷与解琬请来。

“二位老将军,最近羽林与万骑没有什么问题吧?”

“蓝田王,您放心,羽林与万骑我们会牢牢地控制在手中,绝对不会有任何问题。”二人拍着胸脯道。

“我最近事情有些多,就有劳二位老将军了!”

“我们知道蓝田王在做大事。能为蓝田王效劳是我们的荣幸。”

李陶似乎想起了什么,他向解琬问道:“常无楷那里有什么异动吗?”

常元楷是万骑的中郎将,在解琬的手下。此人虽然在军中,可暗影早已查出,他是太平公主布置在万骑的一枚棋子。

“没有任何异动!”解琬答道。

“记住,万万不可打草惊蛇,只须暗中注意他的动向即可。”

……

“放毒!”

“暗杀!”

“起事!”

虽然将李隆基的羽翼被一一剪除了。可只要李隆基还在,太平公主就不会收手,她与她和党羽们一直在密谋对付李隆基的办法。

这一次是崔湜登场了,在一次商议中,崔湜主动提议道:“公主,我早就提出过毒杀李隆基的想法了。你总认为不妥。此次,有个绝佳的机会,望公主一定要抓住。”

“哦?你说来听听!”太平公主这次很感兴趣。

“上官婉儿曾经有一个叫元儿的小宫娥……”说到这里,崔湜的心头不由颤了一下。

听到了上官婉儿的名字,太平公主眉头轻挑了一下,但瞬间又恢复了平静。

太平公主的这点细微变换并未逃过崔湜的眼睛,他接着说道:“元儿从小失去父母。全靠婉儿养大,二人如母子般亲密。我与婉儿往来,对她也一点不避。前不久,我为婉儿上坟,碰见了元儿,她告诉我,她现在专为李隆基捣制保养药品赤箭粉。若是公主同意,我便去联系她,只要她把毒药掺入赤箭粉中,李隆基服了必死无疑,这样神不知鬼不觉岂不省事。”

太平公主的一班人听了,到时便议论起来,有人赞成,也有人反对。

太平公主思忖了好久,现在一时也拿不出更好办法,她觉得这个法子可以一试。

……

“元儿姑娘,我是蓝田王李陶!”李陶开门见山道。

今日一早,李陶便着人去请元儿过府。元儿来时,李陶早已在等候她了。

“元儿见过蓝田王!”

元儿虽然长像很是一般,但却有一种说不出气质。

李陶请元儿坐下后,笑了笑道:“我还以为元儿姑娘不会来呢,今日能见到了元儿姑娘,真的很好!”

说实话,李陶还真的很担心,现在见到了元儿,禁不住松了口气。

“蓝田王,其实我们早就见过面了。”元儿淡淡道。

“哦?我们见过面?”李陶实在想不起来,自己何时见过这位元儿姑娘。

“蓝田王真是贵人多忘事,您还记得刚到长安时,去太平公主府赴宴,在席上与我家上官娘娘斗诗一事吗?”

李陶点点头:“记得。”

“当时,就是我陪着上官娘娘一起去赴宴的。”

李陶隐隐记得,当时上官婉儿身边好像是有个侍女,但当时李陶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应付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上了,对此没有太在意,现在听元儿提起,自然有些歉意。

李陶欠欠身道:“当时没有在意,请元儿姑娘恕罪!”

元儿直接道:“其实,就算蓝田王不来找元儿,元儿也会来找蓝田王的,我想求蓝田王一事。”

“哦,不知是何事?若我能帮得上忙,定会全力以赴!”李陶道。

李陶找来元儿,就是为了让她来帮忙的。如今元儿有事,若不帮她解决了,她如何能尽心办事?

“我想求蓝田王帮我报仇!”元儿咬牙切齿道。

“报仇?报什么仇?为谁报仇,你可否说的明白些?”李陶耐心地询问道。

“我要为上官娘娘报仇!”

“啊?”李陶听罢大吃一惊。

第三百九十八章报恩的宫女

“蓝田王,虽然我没有证据,但我可以确定,上官娘娘是被太平公主逼死的!”

李陶默然良久,沉声问道:“就算是太平公主逼死了上官昭仪,可你为什么要找我报仇呢?”

元儿道:“上官娘娘在的时候与我聊天说起过,太平公主虽然是一介女流,可能斗得过她的人却并不多,中宗不行,韦皇后不行,相王不行,临淄王也不行,只有蓝田王才能治得住她。可惜的是,她说完这话没多久,就……”

说到这里,元儿忍不住啜泣起来。

李陶叹道:“上官昭仪不愧是女中才子,她的见解果然独特。”

“正是,现在看来,当初上官昭仪的话都一一应验了。中宗被人毒毙,韦皇后被诛,相王如今成了太上皇,整个朝政都被太平公主一人把持着。我虽然现在为陛下身边的侍女,可陛下连自身都难保了,如何还能顾得上为上官婉儿报仇?”

李陶斟酌了好一会才道:“元儿姑娘,看在你对上官昭仪一片忠心的份上,我还是告诉你实情吧。其实,我早就开始酝酿着替上官昭仪报仇了。”

“这是真的吗?”这下轮到元儿大吃一惊,她不可置信地盯着李陶。

“元儿姑娘,我去取一样东西给你看,你且稍坐。”

说罢,李陶转身而去。

不一会,李陶去而复返,他将上官婉儿临终前写的那封信递给元儿。

元儿看罢放声痛哭。

“当初,崔湜也找过,让我替上官昭仪报仇,可让我给劝住了……”

“莫要与我提起那个无耻之徒!”元儿突然声嘶力竭地喊道。

李陶被元儿突然的发作下了一大跳,怔怔地望着她。

元儿面色狰狞道:“这个小人,当初上官娘娘对他一片真情,而他呢?上官娘娘尸骨未寒,他就钻进了太平公主的被窝。”

李陶起身起色道:“元儿姑娘,你冤枉崔湜了!”

元儿还要说话。李陶摆手止住她道:“你先听我说完!”

李陶也不隐瞒,将他与崔湜当初的约定一一道来。

元儿听得目瞪口呆,她张口结舌道:“蓝田王……你不是哄我吧,这是真的吗?”

“我有必要哄你吗?”李陶叹了口气道:“他忍受了那么多非议与骂名,就是为了那一刻。包括这一次请你来,也是他的主意,他怕你不相信。无法向你解释清楚,故而才让我出面的。”

元儿抹了一把泪道:“崔郎君为上官娘娘会出这么多都无怨无悔。而上官娘娘于我有大恩,我怎会无动于衷呢?蓝田王,你说吧,需要我做什么?”

李陶将自己的计划告诉了元儿,元儿听罢,低头深思了好一会,抬头道:“蓝田王,您的计划我应了,但您也得答应我一件事情。”

“你说吧!”

“我做完这事后。希望蓝田王将我杀死!”元儿一字一顿道。

“你说什么?我可不是那种过河拆桥之人,元儿姑娘,你放心,事毕之后,我一定保你安然无恙,然后让你藏匿起来,待太平公主被除去之后。你就可以重见天日了。”

元儿摇摇头道:“蓝田王,你会意错了,我不是不相信你。元儿自小便是孤儿,是上官娘娘将我养大的,上官娘娘去了,元儿本应追随她而去。可为了给娘娘报仇,才苟且至今日,此事一了,我也该去了。再说了,我只是一介女子,被擒住大刑之下难免会失了口,岂不会坏了大事?”

李陶赶忙摇头:“元儿姑娘。万万不可!”

元儿惨然笑道:“我之所以这么做,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什么?”

“蓝田王可以通过我的死,再次嫁祸给太平公主,让她百口莫辩。至于如何操作,我想蓝田王肯定会有办法。”

李陶震惊了,他没想到元儿一个弱女子,为了替主人报仇,竟然如此决绝,能想出如此恶毒的主意。

元儿见李陶沉吟不语,以为李陶不同意自己的想法,便催促道:“蓝田王,上官娘娘说过,你是果决之人,你就下决心吧。若蓝田王不做,我也只有自尽了,只是便宜了太平公主了。”

良久,李陶向元儿躬身施礼道:“李陶替上官昭仪谢过元儿姑娘了。”

……

元儿把赤箭粉中配了毒药,掺在银耳羹中给李隆基端去,不知怎的,手发抖,脚打颤,眼前一黑,竟摔在殿前,那药羹倒在大理石地板上,顿时出现一道黑迹,牵只狗来吃了,惨叫两声便死了。

李旦得知了此事恕不可遏,命人将元儿提来细加审问,元儿招供是受太平公主的指使,此事真相大白。

……

此刻,太平公主坐在轿内,正在急急赶往进宫的路上。太平公主觉得很窝囊,她的确很希望李隆基死,也同意让崔湜去实施这件事。可如今,李隆基没被毒死,反将自己牵连进去了。据安插在李旦身边的内线传来消息说,元儿招供是自己亲自安排她毒杀李隆基的。太平公主隐隐觉得这里面有问题,所以她要尽快进宫去向李旦解释,若是不能让李旦相信自己,那今后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皇兄,你怎么一相信我的话呢?三郎是我的亲侄子,我怎么会对三郎下手呢?”

李旦横了一眼太平公主:“那个宫娥已经向朕招供了,是你当面安排她,让她做此事的,如今人证物证俱在,你还有什么可狡辩的?”

太平公主一听就闷了,崔湜去做此事她是知道的,也是同意的了,可自己从未见过那个宫娥,怎么会当面安排她做这件事情呢?这不是栽赃是什么?

太平公主怎能咽得下这口气,她立刻就跳了起:“皇兄,那个贱人竟敢诬蔑与我,她现在何处?我要与她当面对质。”

李旦还未说话,却见杨思勖进来,他在李旦耳边轻声说了几句什么,便悄悄地退下了。

李旦站起身来,死死地盯着太平公主,一句话也不说,眼神中有愤怒,有悲哀,有无奈,还有一丝绝望……

第三百九十九章山庄密谋

过了好一会,李旦伸出手来,指着太平公主道:“太平,你真的好算计,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杀人灭口,难怪你要理直气壮地与她当面对质。如今她被你灭了口,死无对证,这下你该满意了吧?”

太平公主莫名其妙道:“我何时杀人灭口了?”

“你还狡辩,刺客就是你家的家奴,已被羽林当场格杀,难道还要我把尸首给你搬上来你才承认吗?”李旦浑身颤抖着。

太平公主不言语了,看情形李旦所说的是真的,不用说,自己此次是被人算计了。她太了解李旦了,知道他现在正在气头上,若自己再不低头,恐怕今日就难以善了了。

想到这里,太平咬咬牙低头道:“皇兄,是我错了!看在兄妹一场的份上,还请皇兄从轻发落。”

果然,太平公主的伎俩奏效了,李旦声音放缓了,他问道:“太平,你告诉我,三哥的死是不是与你有关?”

太平公主乍一听此话,不免慌乱,但也很快便镇定下来了:“皇兄,请你相信我,这事绝不是我做的。”

李旦看着太平公主,深深地叹了口气……

……

李隆基本以为这次李旦会对太平公主出手了,谁知最后只是责令太平公主闭门思过。

见此情形,李隆基心中明白,李陶说的一点都没错,只要李旦没有最终下定决心,自己还得继续忍下去。

……

清明节后几天,天天下雨,从长安城市区到太平公主曲江池边的山庄道路,被车马辗得泥泞不堪。偏偏这时,这条路上行人陡增,人来人往,络绎不绝,而且都是行色匆匆的公家人。从他们个个绷紧的面孔看。估计又有什么大事变发生了。

太平公主的山庄被一片迷濛的春雨洗刷着,绿得可爱。但却静得可怕。没有丝竹声,没有喧闹声,更没有欢笑声。整个山庄静悄悄的,看不到一丝活气,就是聚集在山庄议事厅里的人们也都沉默不语,任雨水打得树枝树叶沙沙响。

太平公主今天的打扮与往常不同,一身戎装。英姿勃勃,除了没戴沉重的头盔外。其余全部佩戴整齐,甚至箭袋里插满了箭。她坐在上首,挨次打量着两旁或坐或站的心腹们:崔湜,窦怀贞、岑羲、肖至忠、慧范、陆象先另外还有万骑中郎将常元楷、右散骑常侍贾膺福等人,济济一堂。

太平公主在家中闭门思客,她想了很久,终于想明白了:与其天天这样与李隆基玩猫捉老鼠,还不如铤而走险一举将他拿下。

太平公主决定再次发发动兵变,杀死李隆基。今日。她将一干心腹召集至此,就是商议兵变之事。

太平公主从椅子上站起来,环顾四周,用坚决的口气道:“李隆基太狡猾了,明里什么也不做,暗中却在不停地给我使绊子。若再这样下去,太上皇就彻底站在他那边了。到时候若我们便要倒霉了。这些日子以来,宫中全无动静,从宫里来的消息说,看不出异常情况。但据我看,可能出现变故,故今日邀请各位共议大计。”

慧范抢先说道:“李隆基以幼夺长。刚愎自用,岂是当皇上的料?只要公主一声令下,不消两个时辰,我就可以杀入宫中。只是时间紧迫,事不宜迟……”

窦怀贞摇摇头:“你说的容易,如今长安的军队全部掌控在蓝田王的手中,此事若想瞒过他。恐怕不易。”

太平公主笑道:“这个情况我也知道,故而我让崔湜先去知会了蓝田王,他表明了态度,羽林万骑不参与我们与李隆基的争斗,他两不相帮。”

众人一听,大喜过望,若是李陶坐壁上观,以现在的实力对比,太平公主这边那是稳操胜券。

窦怀贞起身道:“明日太上皇早朝于含元殿,请常元楷将军率军从此门突入,捉拿李隆基。我与肖至忠在南面策应,定能一举成功。”

肖至忠提议道:“从这两日情况看,官中定有准备,不能拖延时日,吾意今晚行动,突然袭击东宫,杀他个措手不及。”

“不行,”慧范赶忙道:“今晚太仓促,而且日子也不吉利。明日,乃黄道吉日,出师大利。”

议论结果是多数人同意明早举事。

太平公主见陆象先一言不发,便问道:“陆卿有何高见?”

陆象先忧虑道:“臣以为皇上乃以平韦之功继承大统,上下拥戴;如除之,当有正当理由,否则,恐人心不服。”

常元楷却反驳道:“陆阁老所言乃书生之见,自古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秦始皇以武力治国谁敢不服?则天女皇在位十余年,谁敢不服?”

太平公主也劝道:“陆卿之言虽不无道理,但李隆基以微薄功德,潜居长上,今又登基为皇帝,朝野难服;且他离间宫廷,私通父妃,早应该废除了,只是太上皇昏庸,不明事理,才成全了他。这些都请陆卿细细思量。”

崔湜也添油加醋道:“陆兄,你的官爵,系太平公主一手提拔。公主今有事,理应知恩图报,勇往直前才是,否则,大家只有等死了。”

陆象先不语,起身向太平公主告辞道:“小臣年老,又胆小怕事,此事我就不参加了。”

太平公主冷笑道:“好呀,你去告密领赏去吧!”

“小臣不能在公主需要时尽力,已深感抱歉,岂能去做告密的禽兽勾当?”陆象先说罢,向太平公主再次拱手,出门而去。

常元楷大怒,拔剑撵了出去。太平公主急把他喊住:“常将军且慢,放他去吧。”

正在此时,从帘后走出太平公主的长子薛崇简,他向母亲下跪说:“阿娘,请听儿一言,明日之事千万干不得。我家有良田万顷,房舍千间,财帛金银堆积如山,何必去冒险造反?若事成,于我何补?如事败,九族遭诛。望母亲三思。”

太平公主没想到儿子会反对自己,气得她上前揪住儿子的头发,一阵拳打脚踢。又命左右把他捆了,送牢中关起来再说。

薛崇简不顾满脸鲜血直淌,一再向母亲求道:“儿冒死进言,请母亲立即回头。若不听,悔之不及。”

他又转过脸对窦怀贞等人骂道:“都是你等无耻小人,权迷心窍,我家就败在你们的手上,你们是不会得到好死的!”

第四百章落荒而逃

陆象先的退却,儿子薛崇简的背叛,都不足以动摇太平公主。为防止陆象先告密,她决定提前行动,命常元楷三更时分攻打东官,她将率自己的家奴支援,务求一举成功。

太平公主一切都布置妥当,本以为万无一失,岂知这一切谋乱的布署,都在李陶的掌握当中。

……

“叔翁,你说怎么办吧?”李陶看向李旦。

李旦默然了好一会,深深叹了口气:“陶儿,消息准确吗?”

“薛崇简因为规劝太平公主,被太平公主关了起来,但他派乳母送来了信。太平公主还派人来联络于我,我为了稳住他们,告诉他们我两不相帮。事情现在已经确凿无疑,他们将在明天一早动手。叔翁,若你再不定下决心,三叔明日恐怕就……”

李旦起身道:“朕早知这一天会来到,但朕想尽力推迟它,可它现在终于来了。陶儿,你务必要答应朕一件事!”

“叔翁,您说吧!”

“留下太平的性命,待我将权力全部交于三郎后,让她与我一起养老吧!”

李陶点点头:“我知道了,叔翁。”

……

先天二年七月三日夜晚,也是太平公主预谋政变的前一天夜里,薛讷与解琬领着八百骑兵到了平时办公的武德殿,进入禁军驻地虔化门,以皇帝名义召见追随太平公主的常元楷。常元楷不知有变,马上晋见。可是,刚刚来到薛讷面前,只见寒光一闪,常元楷的脑袋就滚落在地了。解决了常元楷,二人马上率领人马来到朝堂。剑锋所指,窦怀贞、萧至忠等等几个宰相也当场毙命。这样一来,政府也被控制了。整个政变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完成得干净利落。太平公主安插在军政系统的党羽很快就被铲除了。

太平公主得到消息,赶忙从自己的山庄撤退,携崔湜与慧范带些细软逃到南山寺中藏匿。

薛讷领兵到南山寺,里里外外搜了一遍也没找到太平公主和崔湜。一气之下,举火烧了寺庙。

太平公主与崔湜、慧范从地下通道逃出南山庙,相互搀扶着走了一天一夜,至第二天黄昏。见前面半山上有一个道观,三人一癫一跛走了上来。

走近一看。原来是个破旧的道观。

当太平公主抬头见道观门额上那三个大字时,顿时晕了过去。

崔湜慧范二人一边扶着她,一边抬眼望去,那上面明明是“太平观”三个字。

半晌,太平公主才醒来。她与崔湜交换了无奈的目光,硬着头皮朝里走。

进了观门,见一白发银须的老道站惊奇地问道:“三位贵客这是怎么了。”

崔湜编了个谎,老道听了也没有细问,便将三人引进了客厅。三人已疲劳至极。只有随他入内。

“二位还没有吃饭吧?贫道准备了茶饭,若三位不嫌弃就请在这里用饭吧。”

说罢,老道让人从后院端出一个大钵,里面是热气腾腾的小米稀饭。三人也不拘礼,舀了就吃。接着,老道又端来窝头和酸菜,都是太平公主从来没有吃过的粗食。但在饥饿中。那小米稀饭能比过她爱吃的春秋战国宫廷名小吃“桂髓鹑羹”,那窝头较之西汉文帝之母薄太后爱吃的“太后饼”有过之而无不及。

吃炮喝足之后,慧范问道:“金道长,这附近有集镇吗?”

“向南去五七里地有一集镇。”

“我欲去集上卖些衣物食品,他们二人在此,请多照看。”慧范说罢。与太平公主依依告别,当然,他没忘给崔湜使了个眼色,便大步下山去了。

慧范走后不到一个时辰,只听山下马嘶人叫,漫山遍野的兵丁包围了上来,领头的正是她绝对信任的慧范。

太平公主与崔湜束手就擒。她冷笑着望了望慧范。慧范把头转过去,避开了她的目光。

太平公主被押回长安,关在皇宫的一个静僻的院落里。她要求见皇兄,她知道,只有李旦才能救他。

李隆基更清楚这一点,他不能让父皇知道,只说太平公主逃无踪迹,尚未找着。他本可以杀了她,但他觉得就这么杀了太便宜她了。她太可恶,在朝堂大庭广众下多次戏弄我,辱骂我,对我下毒、暗杀,什么手段都用上了。一定要让她在死以前与自己见上一面,让这个强悍的女人尝尝失败者的痛苦。

“姑妈在上,请受小侄一拜。”李隆基来到拘押太平公主的小院,向她请安。

“难得你有这片孝心,就不必了。”太平公主坦然地说。

“让姑妈受惊了,小侄特来请罪。”

“兵家交战,败者当受辱,何罪之有?”

“姑妈大量,侄儿不及。”

“其实,你不及的远不止此。”

“请姑妈指教。”

“也许,你的文才是我不及的,但除此之外,讲韬略,讲计谋,讲权变,你都不是姑姑我的对手。想当年则天母后当政,十个兄妹中只有我一个是顺顺当当过来的。他们死的死,贬的贬,我却能在夹缝中如鱼得水地过日子。你呢?若不是陶儿帮你,你怎会能今天,如今小有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