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第一盗(雪山)-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误?”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坏消息是一个连着一个飞来。

“相公,党项人就像发疯似的反身死战,西门那里,两位杨将军已经支持不住了。请求增援。”

“相公,北门城段被契丹人巨木轰击,料想无法支持。关都监请求相公调一军去城下,先行堵塞城门,防止辽军突入!”

一连串的坏消息让谢慕华有些头晕,自从幽州之战以后,每一次战役谢慕华都是胸有成竹,料敌机先。可是如今在西北,这些人好像都不按常理打牌似的,一个个变故实在来得太快。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远在开封府的朝廷。以前,朝廷上下一心,皇帝鼎力支持谢慕华的方针,做起事来自然是游刃有余,如鱼得水。可是现在,朝廷在后边拖着谢慕华的腿,皇帝也对谢慕华有所顾忌,少了支持,谢慕华等于是凭着西北一支孤军,在和党项人,和契丹人博弈,自然是有些头疼的!

如果可以的话,多么希望自己可以把持大局啊!谢慕华的心中不禁又泛起了一丝感慨,当人臣子实在是不够痛快,想要做些什么都要看别人的脸色行事。大丈夫做事,快意恩仇,说一不二,总有一天,再没有人能站在自己的头上指手画脚,那才是痛快!

“没有援军!”谢慕华淡淡的说道:“告诉他们自己想办法吧!我这里,没有办法支援他们!”

那几个跑来传令的小兵顿时变了脸色,他们是从战斗的最前线跑回来的,自然知道那里的战斗有多么惨烈,如今谢慕华一句话,没有援军,岂不是让人心灰意冷?但是看看谢慕华的脸色,再看看城头的战况,这些身经百战的士卒也知道城头正在发生什么,只得坚定的回应一声,撒腿就朝各自的战场跑去,那儿战斗如此激烈,就算是要死,也要跟自己的战友同袍死在一起。

“谢相公!”萧月影低声说道:“为何不退?”

“退?”谢慕华翻着眼睛看着辽国公主。

萧月影如雪贝齿咬了咬下唇,又说道:“相公,如今敌我双方形势分明,城中宋军不过万人而已,而李继迁手下党项人就已经颇为接近,加上外围的契丹大军,实在是……局面太不利了。固州城里经过民乱之后,城防组织不起来,已经不适合坚守,就算丢给李继迁,也无所谓。一座城池孤悬一地,李继迁没有本事守住这里,只能交给耶律清,而耶律清要想长期占据固州,也要花费不少精力……”

谢慕华平静的看着萧月影,到底是契丹的公主,萧燕燕的侄女,现在这时候还在为萧燕燕打算。的确,放弃了固州,宋人是肯定吃亏,李继迁的便宜也不大,拖住了耶律清的后腿,最后得利的还是耶律贤和萧燕燕。

“要是我不放手呢?”谢慕华冷冷的说道。

萧月影幽幽的叹息道:“我知道你心中在想什么,但是如今的局面,这只可能是唯一的选择,除非你准备在固州跟小小的固州城玉石俱焚。不过,即使是这样的话,最终除了你之外,也没有任何人吃亏,这笔帐,我想,相公应该能算得出来!”

“撤?”谢慕华喃喃的说道,这笔帐他当然算得出来,谢慕华从来也没打算跟一个固州城玉石俱焚,开什么玩笑呢?

哪知道这句话刚出口,满身浴血的关定邦就跑了过来,愣愣的听到谢慕华的一个“撤”字,急忙转身高叫道:“兄弟们跟我顶着城头,护着相公先撤!”

宋军闻言一鼓作气,又将攻上城头的契丹人赶了下去。谢慕华不由得恼怒的看了关定邦一些,这家伙到底是真憨厚还是假的啊?明明是看到大势已去,不可坚持,又怕谢慕华要面子不肯走,关定邦索性就替他喊了出来,不仅如此,还一力承担起掩护相公撤退的责任。这家伙……外表长得五大三粗的,心里可活络着呢!

不过,就算如此,谢慕华还是对关定邦的好感越来越多,毕竟,留下来掩护,就意味着很可能把命送在这儿。

“老关!”谢慕华改口换了个称呼。

关定邦急匆匆的跑了过来,哑着嗓子叫道:“相公,你还是先走吧,这儿不知道要打到什么时候,契丹人多的跟牛毛似的,杀都杀不完,西门那里还没有头绪,相公,你是西北主帅,是朝廷栋梁,你要是在这儿有什么闪失,就算死一百个关定邦也赔不回来。走吧!”

“走!”要是不够当机立断,那也就不是谢慕华了:“老关,马上派人去通知两位杨将军,西门那里要且战且退,咱们都从南门退走。城中的百姓,一定要疏散,他们走不走都无所谓,李继迁现在为了收买人心,一定不会在固州乱来。而且,就算是固州落入耶律清的手中,城中的百姓也不会遭殃!”

“事不宜迟,那就走吧!”关定邦话音刚落,忽然西边喊声大作。

这几人齐刷刷的变了脸色,西门失守了!

果然如此,耶律清分兵八千,守在西门之外,坐视李继迁和杨延彬兄弟鏖战,待到李继迁将全部兵力投向固州,在西门取得绝对优势的时候,耶律清的部将果断的加入战团,这一支生力军一加入战斗,宋军立刻抵挡不住,杨家兄弟马上意识到西门已经不可守,而耶律清能在西门投入这么多兵力的话,那总兵力更是远在固州守军之上。退!成了杨家兄弟唯一的选择。

西门已经失守了,谢慕华的脸色也变了,辽军和党项人已经冲入城中,再不走的话,内外夹击,这些宋军就要被堵死在城头,杨延彬和杨延昭兄弟还在拼命的节节抵抗,关定邦提着大刀,左右为难,不知道是该去接应杨家兄弟还是留在城头拼命。

“走!”谢慕华再不迟疑,马上带着亲卫下了城头:“都走,从南门快退!”

关定邦扛起长刀,快步带着手下兵将下了城头,借着辽军调动人马再度攻城的间隙,火速离开。而西门那里激战连天,雨,越下越大,电光一道道披落下来,将整个固州城渲染的就像是人间地狱,每个人的脸色都极为凝重,这一次,是不是能逃出去都不好说了!

【第四十二章 决战前夕(一)】

“莫叫走了谢慕华……”契丹人和党项人蹩脚的汉语现在听起来充满了阴森的意味。

就在这一个暴雨倾盆的下午,耶律清和李继迁联手攻破了宋人在西北的固州,万余宋军殊死抵抗,却无奈敌兵势大,西门被攻破,城防被攻破,宋军的将领一步步组织起巷战,一群又一群死士反身再战,希望用自己的牺牲为战友赢得生存的机会。已经开始混乱的军队裹着谢慕华等人飞快的朝南门退却。

瓢泼大雨成了最好的掩护,南门外还没有敌人的踪影,城内已经战得昏天暗地,势如疯虎的契丹人和党项人冲进城中,追杀着筋疲力尽的宋兵,已经杀红了眼睛的两军,一具具尸体倒在地上,契丹人抓住宋兵的头发,按在地上,狠狠一刀下去,剁下头颅,随手将长发别在腰带上,有的人,腰间已经挂了一串头颅,这……是契丹人的草原法则,这些宋兵的头颅就是他们升官发财的本钱。而节节抵抗的宋兵已经越来越无力,兵力上的劣势,体力上的劣势,连番激战后的困顿,都成了他们致命的因素……

契丹人和党项人疯狂的在城中搜寻着谢慕华的踪影,与拼死抵抗的宋兵作战,不知道是哪一支队伍看到了谢慕华:“谢慕华在那里……”无数契丹人和党项人蜂拥而上……

谢慕华咬着嘴唇,雨水已经将他的头发,衣服全部打湿,自从幽州之后,从未尝过有这样的大败,人算不如天算,但是借口是无力的,失败了就是失败了,重要的是活着,才有机会去报仇,去战胜这些对手。

“相公先走!”这儿是通向南门的必经之路,数排破败的民房留出了几条狭窄的街道。路面坑坑洼洼,起伏不平,一行宋兵护着谢慕华等人高一脚低一脚的从这儿离开。谢慕华等人刚刚走过去,便有一排宋兵留了下来,转身昂然面对追上来的契丹人和党项人,钢刀在手,面色冷峻。

呐喊着的契丹人和党项人猛扑上来,带队的宋军将官怒喝一声:“有死而已!”匹练般的刀光划破夜空,横斩,直劈,斜斫……五郎亲手锤炼出来的这一班死士在这个时候爆发出最强的战斗力,那些契丹人和党项人哪里见过这么拼命的人,哪里见过这般要命的刀法,只不过是一个照面而已,便有几个契丹人已经成了刀下亡魂,头颅咕噜噜滚在一边,宋人和契丹人的鲜血流在地上,被雨水混在一起,哪里是契丹人的血?哪里是宋人的血?

谢慕华快步走出南门,城门外,几个亲卫早已准备好了马匹,城内局势纷乱,骑马反而目标太大,但是在城外就不同了,有了战马就可以快速离开。尽管是雨夜,尽管泥泞满地,马也总是要比人省力的多。

“驾……”谢慕华扬鞭一挥,一队人马踏着泥泞离开,城内的厮杀声渐渐远去,惊雷暴雨充斥耳边。谢慕华的心中苦涩无比,并非是他接受不了失败,成功,其实就是从一个失败到另一个失败,而从未曾失去的信心。只是,这一次失利,很可能引来朝廷和契丹人的连锁反应,造成的后果却是难以估量的。

六郎、九妹还有萧月影都已经跟着谢慕华撤了出来,但是关定邦和杨延彬还留在固州城断后。这一夜,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能支持过去。

不知道马儿跑了多久,雨渐渐停了下来,天边泛起了鱼肚白,马儿的脚步越来越慢,马上的骑士却都是沉默不语,只能听见稀散的马蹄声。

“停下歇歇吧……”谢慕华也不知道跑出去了多远,只知道当初带在身边的军队,如今最多也就还有三四百人不到,一个个衣冠不整,满身污秽,神情委顿。有的人咬牙切齿,只怕是想起了在固州战斗的兄弟们,那些人,或许是永远也无法再回来了。有的人,跳下战马,就什么也顾不得,直挺挺的躺在地上,也不管地上的水有多深,就像一具已经开始沉睡的尸体。

“马上派人回去刺探消息,七郎和关定邦一定要找回来。”谢慕华沉着脸下了第一道命令。杨延昭沉声应了一声,吩咐部下去办。

谢慕华原地踱了两步,足尖轻点着潮湿的土地:“耶律清和李继迁占了这个大*便宜,暂时是不会离开固州的。传我的号令,怀州、灵州所有人马务必要在十日之内在原州完成集结。粮草供应全权交给怀州观察使负责,要是他拿不出足够五万大军支撑一月以上的粮草,就叫他提着脑袋来见。”

萧月影的脸色微微变了变,但是她知道这是宋人的军事安排,她若是多口也不合时宜,却是担心的看了看谢慕华。看起来,这位一直是以成竹在胸,谋定而后动著称的主帅,这一次是真的发狠的。在谢慕华的身上,萧月影居然看到了一丝耶律斜轸和耶律休哥那种必要的时候就算拼个鱼死网破也要破釜沉舟的霸气。这一仗,谢慕华不打算再跟李继迁和耶律清兜圈子,而是要硬碰硬了。这也难怪,固州这里,契丹人和党项人占了,必然不舍得离去。再说,当他们的共同对手都是宋人的时候,自然是一个鼻孔出气,而当他们失去了宋人的威胁的时候,各种利益的博弈,也足够这两位心思慎密的各族精英好好头疼一会了!

杨延昭只是静静的问道:“相公是准备决战?”

“决战!”谢慕华板着脸说道:“朝廷不会再给我时间,西北被那些脑子里都是浆糊的草包搞得乱七八糟,再拖下去,早晚会把老百姓都给逼疯了。李继迁也一直没有集结主力人马。这一次,正是和李继迁还有耶律清决战的好机会。”

杨延昭在军事上是天纵奇才,但是对政治还是少了几分嗅觉,不由得追问道:“相公怎知道李继迁要在固州集结党项大军?”

谢慕华瞥了萧月影一眼,对杨延昭说道:“六郎,耶律清现在面对的对手,是契丹族内的第一名将,耶律休哥。而且耶律休哥的身后有耶律贤的支持,名正言顺。他手中的皮室军,战斗力超卓,不仅如此,休哥战神之名,威震契丹。还没开打,耶律清的部下听说对手是休哥,就软了三分。这个时候,耶律清必须要全力对付休哥,生怕少使了一丝力气,将来就后悔莫及。固州,他又舍不得放,必然会要李继迁暂时控制这里。固州地处原州、怀州之间。李继迁若是不趁大胜之机会盟党项人各部酋长的话,难道他想指望他那数千人马就能守得住固州吗?”

“多谢相公指点!”杨延昭躬身一礼。

谢慕华长长的叹了口气:“但求七郎和老关无事便好!”

九妹的脸色有些悲戚,却强忍着泪水说道:“姐夫也不必多想,我爹常说,战场之上,刀剑无眼。既然选了这条路,只能福祸自当。”

“福祸自当?”谢慕华的嘴角泛起自嘲的笑意:“他们又做过什么?还不是替我当的!”

杨家兄妹一时感怀,急忙离开,吩咐随从分头去执行谢慕华的将令。萧月影身边的侍卫也散了开来,远远的坐下休息。萧月影轻移莲步走到谢慕华的身前,她一身衣袍连夜奔逃,早已狼狈不堪,平日里雍容华贵的气度,如今也是大打折扣,萧月影低声对谢慕华说道:“相公,其实决战倒在其次,你现在应该担心的是……”萧月影伸指对东南方指了指。

“朝廷?”谢慕华反问道。

萧月影点了点头:“正是,宋人朝廷现在对你的态度已经十分明显。昨日我急急忙忙的赶来固州,就是为了告诉你,弥德超很有可能没死。他若是不死的话,固州民变的事一定压不住。此乃其一。其二便是这一次固州,你战败了!”

“这世上果真一辈子没有打输过的将军,还真不多见!”谢慕华想了想:“白起算一个吧,李牧也算一个……”

“这两位好像都是死在自己人的手里!”萧月影淡淡一笑:“自古以来,汉人对外族用反间计,极少成功。但是汉人自己中的反间计倒是不少。自己人跟自己人勾心斗角的时候,无所不用其极,实在是让我读史之时,齿寒无比。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谢慕华接口道:“这倒不劳你费心,我自有打算。”

萧月影听他这么说,便收了口不再言语。其实谢慕华心中多少还是有些感激她的,只是谢慕华自己是穿越到这个时代来的,哪里有什么忠君的思想。别说赵普他们了,就算是赵光义,当年想要了谢慕华的命,不也被谢慕华一枪击毙吗?人,就是这样,指望谁都没有用,靠自己才是真理。凡是挡在前边的人,凡是想对自己不利的人,无论他的地位有多高,权力有多大,统统都要扫除!

只是,谢慕华还不知道,开封府里,一场针对他的暴风雨,已经拉开了序幕!

【第四十三章 决战前夕(二)】

夏日的雨水滴滴答答顺着雨檐流到地上面,长年累月下来,虽然大宋的皇宫修建的日子不算太久,但是走廊上的青石板也被砸出了深深的小坑。守在门外的宫女和太监们站得远远的,大气也不敢出,隐约能听到御书房里的声音,不过这些在皇宫已经待了太久的人们,非常自然的面不改色心不跳,就当什么都没听见。人,有的时候,知道的少,比知道的多,更加快乐!

赵德昭极为罕见的铁青着脸坐在宽大舒适的黑檀木椅上,这书房做了夹层,里边存储了许多冰块,虽然是夏天,书房里也不是很热。王皇后小心翼翼的伺候在一边,看到赵德昭的心情不太好,王皇后也不禁暗自忐忑,她只是个深宫女子,对军国大事并非十分熟悉,在她看来,西北只不过是边陲之地,犯不上在那儿费那么多功夫,但是这些话却是不敢说。

王皇后转首看了看静静的站在一边的赵普,这位三朝元老已经显得非常老了,脸上的皱纹深深的挤在一起,身材已经消瘦了下去,当年看他那明亮如炬的双眼,现在也已经昏黄浑浊不堪了。偶尔还能看出当年的几分凌厉,却也已经是暮气沉沉,掩盖不住了!

“你说话啊!”赵德昭也不叫“赵卿家”了,恼怒的神情溢于言表。

赵普踌躇了一下,终于开口说道:“皇上,现在大军都已经在雁门关集结了,不如不等西北的军队,直接出兵吧!”

赵德昭沉吟片刻:“出兵?”

做任何事最怕的就是外行指导内行,行军打仗这样的事情,最起码也应该找曹彬来商议一下,但是赵德昭现在看着曹彬也有些不太顺眼了,总觉得这位他一手提拔上来的枢密使,和谢慕华走的太近,把朝廷极为看重的枢密院变成了两人的后花园,要不是一时之间找不到威望能力能和曹彬相当的人来镇住枢密院的话,这枢密使的位置早就换人了。但是赵德昭和赵普对于打仗还真的都是外行,从纸面上看起来,现在的宋军军力也不算差,辽国人的主力都在耶律清的地盘上准备削藩,而耶律清势必会牵扯辽人大部分的精力。宋军趁机进入辽国腹地,应该是能取得极大战果。

但是纸上谈兵永远都是让人兴奋不已,看起来极为美好的画面已经冲昏了这对大宋君臣的头脑。从开封调动禁军北上就已经是劳师远征,到了雁门之后,为了抓紧这一大好时机。宋军根本就没有什么休整的时间就要进入辽国境地。而那些原本属于汉人的土地,已经很久很久没有汉人踏足过了,山川地形是什么样?大家都是一头黑,哪儿是辽人的重要军事基地?细作们的情报准备的还不详细,而各处辽军的守备情况,军力分布,辽国重要将领的动向,这些对于宋人来说,都还是一片漆黑。在这种情况下,贸然和这个世界上几乎是最强军力的国家开战,胜利的机会,并非没有,但是绝对不会像赵德昭和赵普想象的这么乐观。

只可惜,这两位门外汉却是这场即将发生的战争的导演和制片……

“是啊!”赵普微微躬身道:“皇上,千载难逢的机会,要是此时不出兵的话,将来再想有这样的良机,实在是太难了!”

“可是西北那边还不够安稳啊……”赵德昭他们还不知道西北现在的情况,要是知道谢慕华已经吃了败仗,那赵德昭的脸色估计会更加难看。而赵普也许会在心里笑开了花。

屋子里一时间陷入了沉默,忽然听到外边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跟着一个尖锐的声音在门外响起:“皇上,有御史台送来的急件。”

“拿进来!”赵德昭沉声吩咐道,门轻轻被推开,一个弯腰驼背的老太监捧着一封密函缓步走了进来,恭恭敬敬的放在赵德昭面前的书桌上,转身走了出去。

赵德昭打开一看,脸色不禁又难看了好几分。

赵普察言观色,御史台?按说御史台这群御史们应该是吃饱了就没事干,现在是御史要弹劾哪位大员?但是赵普可一点风声都没有听到啊。看着赵德昭的脸色越来越差,赵普那颗七窍玲珑的心里也跟着转过了无数个念头。

“是弥德超的密函!”赵德昭反手把密函拍在桌子上:“固州发生民变,你看看吧!”

赵普急忙走过去接过密函,放在明亮处,离得远远的看了起来。越看越是开心,几乎忍不住想狠狠的夸弥德超几句。这家伙这次事情办的还真是聪明。走御史台,绝对是一步好棋。固州的民变,那些老百姓就差没有高呼“谢慕华比皇上英明”了。虽然罪证还没有坐实,但是对于一个帝王来说,绝对不能容忍的就是在老百姓的心目中,自己的皇权受到别人的挑战。别看魏征去拽李世民的袖子,那是两个人之间的冲突,并非是魏征在挑战李世民的皇权。假如要是民间高呼“魏征比李世民强得多,我们只听魏征的……”那绝对不会有以人为镜这句话流传下来,魏征的脑袋都不知道够不够砍头了!

固州那次民变,谁对谁错现在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弥德超抓住这个机会,第一时间把情况上报给御史台。那些吃饱了天天闲的无聊发急的御史们,终于找到活儿干了,一个个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有人在密函后奋笔疾书,称:“刁民敢不从朝廷号令,口口声声言道只听一介官员直言,这岂非是结党营私,收买人心?大宋立国之后,有战功彪炳的诸位大将,有稳定内外的诸位贤臣,又岂是一个枢密副使能代替的?难道大宋就无人了?须得靠着一个枢密副使撑着局面?”

更有义愤填膺者,随密函上书曰:“为臣,理应为君分忧,谢慕华那厮不但没有为君分忧,反而还给朝廷找麻烦。这样的臣子,就算是称为乱臣贼子也不过分。皇上是仁厚的,但是主辱臣死,要是现在谢慕华就在开封府的话,御史们愿意卷起袖子去谢府找谢慕华拼了。”一颗颗忠肝义胆,一个个热血忠臣的形象跃然纸上。

“你怎么看?”赵德昭低声问道。他不自觉的就压低了声音,王皇后听到赵德昭这般言语,心头不禁一抖,她的父亲也是因为谢慕华才连续遭遇厄运。但是王皇后虽然不懂军国大事,多少还是分得清楚是非对错的,与赵德昭多年的夫妻,王皇后已经非常了解赵德昭的脾气,说话已经到了这种语气,赵德昭的心中对谢慕华的信任也就所剩无几了。但是动一个朝廷重臣,牵一发则动全身,何况谢慕华身边还有呼延家和杨家的支持,一些老臣也隐约站在谢慕华的身边,更有扶桑那里源源不断的金钱输入和江南财富重地的支持,到时候不要给大宋惹出什么大乱子才好。

赵普昏花的老眼不经意的精神了起来,轻咳一声:“太祖皇帝当年就是为了防止有人坐大,才设立三衙分离等制度。但是现在谢慕华的权力太大了,已经不好制约了。他身为枢密院副使,手握发兵大权,又历任监军,统兵之权也过重,手下的将领一直任用嫡系,长此以往,唯恐谢慕华在军中威望日高……”

赵普讲话讲究个点到即止,但是赵德昭却已经听得很明白,说到底大宋立国还不是很久,而之前从唐到宋之间无数次朝代更迭,大多不是武将造反就是藩镇割据造成的结果。赵匡胤也是因为害怕这一点,才大幅消减了武将的权力,玩了一出“杯酒释兵权”。作为赵匡胤的长子,赵德昭深深明白皇权的稳固,就一定要抓紧枪杆子,至于文官,也闹不出多大的花儿来。像赵普已经是文官之首了,还不是自己一句话想要拿下就拿下。可是对于武将就不同。那谢慕华名义上是文官,其实是个手握重兵的武将,赵德昭不敢肯定谢慕华一定有异心,但是赵德昭绝对不会用自己的皇位去赌谢慕华的忠心!

“继续说!”赵德昭冷冷的看着赵普。

赵普舔了舔干涸的嘴唇,接着说道:“之前派弥德超去宣读圣旨,现在看起来谢慕华并不在乎朝廷的旨意……”赵普悄悄的点了一句之后,偷眼看了看赵德昭的脸色,又说道:“与其这样的话,不如让潘美陈兵怀州,对外可以说是接应谢慕华的军队一起北上,这样一来可以震慑谢慕华,让他尽快交出兵权。二来,也可以让西北的党项人看到大宋的军威,不战而屈人之兵。同时,从京中派人前去西北,接替谢慕华的监军一职,让他赴雁门关听候潘美的调遣。”

“听说谢慕华的妻子……”赵普忽然收了口。

“恩……”赵德昭脸上露出一丝笑意,英雄所见略同啊,谢慕华还有老婆孩子不在身边呢,也好,就都接到宫中来,宣一下皇恩,顺便控制起来。妻儿老小都在自己的手里,就算谢慕华成了孙猴子,也跳不出赵德昭的手掌心。

“你去办吧!”赵德昭又加了一句:“诸事谨慎!”

^^^^^^^^^^^^^^^^^^^对不起,解释一下,这几天我去了外地办事,走的很急,昨天晚上才赶回来。今天恢复更新了,下午还有一章!

【第四十四章 决战前夕(三)】

今日第二更送到!!

——————————————————————

夏海是开封府的老衙役了,从十七岁当差开始,手中一条铁链不知道锁了多少人,在开封府多少也有个名捕的称号,一转眼二十年过去了,就连自己的儿子夏龙都已经进了六扇门做事,夏海已经混成了开封府里的捕头老爷,很多年没有自己出手过了。但是今个,夏海接到了一份不能不去的任务。

作为一个捕头,他是没有机会去和刑部、开封府尹的大老爷们一起谈谈办案的,夏海只能接受官老爷们交下来的任务。但是奇怪的是,这一次,并非是叫夏海去抓人,而是叫夏海去请人。请到开封府来!

一想起这事情,夏海的头皮就有点发炸,他还清清楚楚的记得,早上自己吃了三个鸡蛋,两个包子,喝了一碗豆浆,懒洋洋的拍着肚皮走到捕快房的时候,开封府的司簿就已经在捕快房等着他了,笑呵呵的对夏海说道:“海大哥,劳烦您今天走一遭了!”

夏海当时还没好气的哼了一声,多少年了,要不是出现了通天大盗,自己能出手么?这司簿的脑子里不知道在想什么。不过,还没等夏海开口拒绝,司簿就接着说道:“这事,你也别问,就找个由头,请谢府的两位夫人来开封府坐坐,只要进了开封府,后边的事,你就别管了。”

“谢府?城西开染布坊的谢老三?还是城南占着菜市场的谢小六?”夏海简直有些啼笑皆非,这些事情,叫手下的人去办就行了呗,居然要出动自己,开什么玩笑?难道不知道夏海这两个字在捕快界也是大神一般的存在么?

司簿笑得极为暧昧,低声说道:“是枢密院副使,谢慕华家的谢府!”

夏海现在还觉得一股股酸水从胃里往上涌,那时候想要推辞,可是却推辞不掉,司簿阴不阴阳不阳的说道:“这是开封府交代下来的事情,当然,你也是明白人,去谢府,不是开封府能办的事,至于是什么人交代开封府去办的,海大哥自己也能猜个**不离十。咱们都是吃皇粮的,上边交代下来的事,没办法,就得去办。我知道这事有困难,可是有困难也得照办啊……海大哥,辛苦你了!”

看着司簿飘飘然离开的背影,夏海在肚子里草了他的祖宗十*八代足足二十遍。但是夏海也明白,不去是不行的。左右看了看,随便挑了几个衙役就去谢府去了。听说谢府的两位夫人,安胎之后就被各自娘家接了回来,成天好吃好喝的伺候着,比赛着看谁先生个大胖小子出来,不过好在都是住在谢府,不用去靠山王府和天波杨府去。可是,谢府也不是什么好去处,夏海的背脊还一阵阵的冒冷汗呢!

转过御街,南北向有个胡同,这胡同里只有一户人家,便是谢慕华的府邸了,门口两个巨大的石狮子比夏海还要高大,红漆大门关闭着,四周静悄悄的,只能听见鸟儿飞过的叫声。夏海壮着胆子走上前去,抓着门环哐哐敲了几下门。

“谁啊?”侧门先打开了,露出一个年轻人的脑袋,看了看夏海:“咦,这不是开封府的爷们么?来谢府什么事啊?”

夏海堆着笑说道:“小人夏海,是开封府的衙役,有事求见谢夫人。”

那年轻仆役眨了眨眼睛:“夫人都身怀六甲了,不见客,有什么事,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