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第一盗(雪山)-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上,臣以为谢大人虽然未曾踏足交趾,但是他举荐的杨延彬指挥使在交趾战功彪炳,大涨我中原国威,功过相抵倒也说得过去。此外,谢大人虽然动用大军平定大理内乱,不过大理国太子殿下亲自来开封府上书求封,愿为大宋藩属。也算是谢大人的功劳,只不过枢密院虽有发兵之权,调兵遣将入大理平叛应该是兵部的事,擅自动用厢军的罪名也不小,这条罪就不能功过相抵了。皇上,臣以为,应将谢大人外放反省,在地方做出政绩之后,再调回东京。”出班说话的正是张齐贤。

还没等其他大臣开口,赵德昭就定下了早朝的基调:“恩,张卿家说得有道理,谢卿,你可知罪?”

这一下,赵德昭一开口,就把赵普等人的话全堵回肚子里了,你们不想朕以为谢慕华功高震主,提防着他,架空他的权力么?朕就顺着你们的意思,外放出去,这样好了吧?大家可满意了吧?

赵普知道有些不妥,但是赵德昭已经开了口,现在要是出来给谢慕华歌功颂德,反而和今日早朝的氛围格格不入。

赵德昭接着说道:“念在你也为大宋立下不少功劳,这次朕就从轻发落你。江南东路安抚使出缺,你就给朕去江南东路,兼任江宁知州,与运转使王溥尽心尽力,将江南的事务为朕打理好了。要知道大宋赋税十之六七来自江南,要是做的不好,朕就把你赶到交趾去,做交趾的安抚使好了。”

“谢皇上恩典……”谢慕华一躬到底。

赵普顿时急了,这叫外放?江南东路可是肥缺啊,安抚使这个位置多少人眼红着想去。上次登闻鼓之后,赵德昭还是念着王溥是自己的岳丈,又在赵普的求情下,把王溥放到江南东路做个运转使,现在可好,把谢慕华也送去江南,那岂不是让谢慕华和王溥在江南闹得窝里反吗?

再说了,别人被赶出东京都是去岭南,要么就是广南西路、福建路这些鸟不生蛋的地方,现在赵德昭不但没有拿下谢慕华的官职,还送去江南那个花花世界。这下好了,谢慕华挂着枢密院知院事的头衔去了江南东路当安抚使。就凭一个已经一把年纪的王溥,能镇得住谢慕华?

“皇上三思啊,江南东路是大宋赋税所在,需要有经验有见地的人前去出任。谢大人虽然才华过人,但是管理江南东路这样的重任只怕谢大人还力有未逮……不如另选贤能,从朝中派有名望的官员前去吧?”御史毛阔海一看赵普的脸色就知道他在想什么,急忙跳出来跟谢慕华打对台。

反正他是御史,说什么都无罪。说完了便看着谢慕华,冷冷的瞪着他。

赵德昭摇摇头:“江南商路渐开,海外不知道多少人要和大宋通商。说到和那些番邦打交道,谁也没有谢卿家熟悉。他本就是从大秦来的。再说了,安抚使主管军务,赋税这些事情多半还是运转使在看着,有监司在江南,还有走马承受的监督。谢卿家应该不会让朕失望。”

赵普忍不住自己也跳了出来:“皇上,江南……”

赵德昭打断了赵普的话:“赵卿家,朕知道你的意思,放心好了,朕会让王卿家好生看着谢卿家的。今日朕本来是要处罚谢慕华胆大妄为,只不过他已经知罪。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大宋一贯仁厚,这件事就这么定了吧。”

“禁军殿前司指挥使杨延彬何在?”赵德昭一声低喝。

本来杨延彬也没资格来文德殿议事,但是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南征主帅,虽然手下只有一万五千兵马,可是主帅有回报战绩的责任,总不能因为官儿小,就让别人代说吧?于是今日谢慕华也带着杨延彬来到文德殿。

杨延彬大步走出武将队列,他的品级太低,只能站在最后,往前走了几步,便拱手道:“臣杨延彬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礼……”赵德昭看着眼前的未来妹夫,越看越是顺眼,武将之中有六郎七郎这般人品相貌的真是少见,尤其是杨七郎,面如冠玉,唇红齿白,身材修长,威风凛凛。穿上盔甲就是威风八面的大将军,换上便衣便是文质彬彬的书生。唉,真不知道陈国公主是怎么想的,难道非要偷看了杨延彬交往一下才算满意么?

杨延彬站在中间,将攻打交趾的经过分说一番,说道:“……臣攻下大罗城之后分兵各处,追击黎桓余党,料想黎氏以后再也无法成气候……缴获……”

杨延彬说得口若悬河,但是那些文官越听越是没劲,这些战报早一个月兵部就已经发给大家看过了。现在只不过是多说一遍而已。

其实赵德昭也没听进去,只顾着看未来妹夫了,忽然半晌听不到声音,再一看群臣都在看着自己,尴尬的咳嗽一声掩饰了一下,这才说道:“杨爱卿此战扬我大宋国威,是要赏的,朕就赏你五千贯,不过以后你就不必去殿前司待着了……”

杨延彬心中一紧,还没来得及说话,就听到赵德昭接着说道:“江南东路实在让朕很头疼,既然谢卿家已经要去江南东路当安抚使,总要带些人去的,你就去江南东路任路分都监吧……”

杨延彬大喜过望,路分都监,掌本路禁军的屯戍、训练和边防事。是安抚使以下的第一武将。而且他虽然是指挥使,在禁军里比杨延彬官职高,品级高的人多了去了。到了江南东路,那才是大展拳脚的时候,自然喜出望外。

赵普又急了:“杨指挥使虽然精通韬略,只不过他年纪太轻,江南重地又有不少资历很老的将领,只怕杨指挥使到了江南东路无法服众。皇上,不如改为……”

赵德昭赏赐了杨延彬五千贯,也是知道杨府很清廉没有多少钱,但是将来是要娶皇帝的妹妹陈国公主的,聘礼这东西可是少不了的,也不能给少了。虽然五千贯给的比较多,但是杨延彬将来办聘礼怎么也要花个几千贯,这些钱只不过是左手出,右手进,拐一个弯儿都回到自己手里了。

再说封杨延彬的官职,那也是皇家的面子,别的公主嫁的都是高怀德这样的高级将领,但是陈国公主只嫁给一个小小的指挥使怎么能行?自然是要升官的,再说了谢慕华去管理江南东路,要是手下没有几个知心的人,到时候麻烦事肯定也不少,不如把杨延彬给他派去。一个妹夫一个小舅子,什么话都好商量么。

赵德昭越想越是得意,觉得自己英明神武,简直是安排得天衣无缝,没想到赵普又跳出来煞风景,脸色顿时不好看了:“朕意已决!”

赵普吃了个瘪,灰头土脸的退了回来。

谢慕华就站在杨延彬身侧,低声骂道:“还不快谢恩。”板子上面加根钉,这事儿就算是定下来了。

杨延彬如梦方醒,急忙跪倒在地:“谢主隆恩。”

其他南征众人也各有封赏,赵德昭对谢慕华还真是信任的很了,允许他自行挑选带去江南东路的人,赵普本以为谢慕华要把自己的班底都给带去,没想到谢慕华第一个就选了苏易简,跟着将于子廉、高启德诸人都选了出来,可是颇为奇怪的是,谢慕华从大理国带回来一个杨刚正,谢慕华居然向赵德昭说,要把杨刚正也带到江南东路去。赵德昭哪里会去管一个小小的乌族人,自然是答应了。

赵普摸不清谢慕华到底要做什么,没有再多说什么。

但是这一次谢慕华先发制人,让弥德超的伎俩无处可施,就像是硬拳头打进了棉花里。只不过赵普多少也有些满意,毕竟是把谢慕华踢出了开封府,这里是中书所在,出去了,这里的天下就是赵普的,谢慕华想把手再伸回来,那可就难了……

早朝散去,一个小太监一溜烟的跑到谢慕华身边:“谢大人,皇上召您去集英殿相会。”

来了,这不是叫我做媒人么?谢慕华眉毛一扬,跟在小太监的身后就走了过去。

【第十八章 爱酒如命的苏易简】

谢慕华要带上杨刚正是有他的用意,之前谢慕华并不了解在洱海杨氏还有这么一个智囊,但是那日受降之时,杨刚正的表现就给谢慕华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杨氏虽然战败了,但是杨刚正只对大宋投降却不对大理投降,巧妙的在大宋和大理之间埋下一个隐患。谢慕华很欣赏这样的人,也很喜欢这样的人。

现在谢慕华的身边,王旦、寇准、苏易简等人都是要再磨练磨练才能成为治世能臣。八姐虽然对政局有所了解,但是限于她是女儿身,并不能干预太多。谢慕华很迫切的需要一个智囊。杨刚正是个智囊型的人物,可是他却是大理人,是乌族人。正是谢慕华带领三路大宋的军队将杨氏击垮。杨刚正暂时是不会归心的,但是收复他,对于谢慕华来说,也是一种乐趣。要是真是像后世看YY小说那样,主角一爆王八之气,配角便是纷纷纳头就拜,那也太无趣。

杨氏要想翻身,并不是没有机会,对于大宋来说需要的只是一个在大理的代言人而已。是段氏还是杨氏来做这个代言人,大宋其实无所谓。杨刚正……这次带到江南去,让他好好见识一下江南的风光,好好收收他的心。当年徐庶进曹营,那是一言不发。谢慕华倒要试试这个杨刚正的嘴巴是不是和徐庶一样的硬。

一边想着一边走着,沿途的亭台楼阁,山水风景都引不起谢慕华的兴趣,不知不觉已经走到了集英殿的前方。

“谢大人请稍候……”那小太监笑着说道,便一溜烟的跑进集英殿通报了。

“快传!”隔着老远外加一层门,谢慕华都能听见赵德昭的声音。

谢慕华整了整朝服,大步走进集英殿,一抬头却看见苏易简也站在集英殿离,低着头,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

按说苏易简还没有资格来皇宫,他现在是外放到江南东路,通判扬州的正五品官员。看样子是赵德昭早就准备好了要把谢慕华派到江南东路,索性先把苏易简从扬州叫了回来,大家先熟悉熟悉工作。

但是看赵德昭的表情就有些不对劲了。苏易简更是耷拉着脑袋一副斗败的公鸡的模样。

“谢卿,你来的正好,你闻见没有?”赵德昭就差没有拍桌子了。

谢慕华翘起鼻子闻了一闻,这集英殿的空气中带着一股淡淡的酒味,要是谢慕华没有闻错的话,那还是上等的女儿红呢。

谢慕华咧嘴一笑:“皇上可是在饮酒?”

赵德昭摇了摇头,啪的一声,将玉斧拍在桌子上,怒斥道:“苏易简……朕有心提拔于你,可你是在太让朕失望了……”

谢慕华听了半天才算听出个大概来。

苏易简是大才子,这一点绝对不会错。但是就因为他是大才子,又年轻气盛,难免稍微有些卖弄,到了扬州之后,需要有禀告到开封府的公文,别人肯定不写了啊。有苏大才子在,谁闲着没事去和苏大才子抢笔杆子?于是苏易简狼毫一挥,一篇篇长篇大论就送来了开封府。

赵德昭丢下一封奏折:“你看看,这一份只不过是说说扬州屯田的事,他苏易简洋洋洒洒写了四五千字,不得要领。”

“再看这个……”赵德昭又丢了一份下来:“一件政务调遣的小事,写了三千多字。朕知道苏易简你的文采过人,但是不用每份奏章都这么写吧?”

谢慕华差点笑出声来,苏易简这个人是出了名的认真,什么事情都要谨慎小心再小心,其实他倒不是有心卖弄文笔,只不过说到一件事就忍不住要把前因后果,上下八代都给写出来,生怕领导们看不明白似的。就好比当初登闻鼓案,让苏易简写一份供词,他便从如何与寇准相识一直写到开封府大牢里的伙食如何如何……实在是叫赵德昭有些难以忍受。

更要命的是,苏易简爱酒。

他对酒的爱,已经远远超过了一般酒鬼的境界。没有人敢在要见皇帝之前喝酒,但是苏易简敢,或者说不是他敢,而是他不喝酒的话,或许就没精神来见皇帝了。这位老兄早饭要喝酒,午饭还要喝酒,晚饭更要喝酒。看书的时候要暖上一壶酒,喝着看着。写公文的时候也要烫上一壶小酒,写着喝着……这不,明知道早朝之后是要来集英殿见赵德昭,居然在家喝了半斤女儿红才来,一身的酒气实在让赵德昭气愤不已。

这要是换个严厉的皇帝说不定就治了苏易简的欺君之罪。但是他确实是有才华的,赵德昭又舍不得真的不用苏易简。

苏易简现在也明白自己闯了祸,在扬州的时候,哪怕是在府衙里,也没事就端着酒杯办公。可是现在回到了开封府,酒后若是误事就实在是说不过去了。

“你……现在就回去,明天写一份表章来。将来回到扬州之后,若是再这样酗酒误事,朕就将你革职查办……”赵德昭总算是发完了火,一挥手:“你先出去吧!”

苏易简唯唯诺诺的退了出去,只剩下谢慕华一个人站在集英殿离,赵德昭端起茶杯喝了两口,算是平心静气了下来,低声问道:“谢卿家,今日朝堂之上,还算默契吧?”

谢慕华躬身道:“多谢皇上……”

赵德昭心中欢喜,便叫谢慕华起身,说道:“谢卿,朕有意将陈国公主许配给杨家七郎,只不过需要一位大臣为媒,不知道谢卿可否为朕分忧?”

谢慕华笑道:“皇上有旨,岂敢不从?”

赵德昭点点头:“可是陈国公主性情顽劣,一听说朕将她许配出去,便把后宫闹得不得安宁,整日缠着皇后,现在朕连福宁宫都不敢回去。谢卿可有什么妙计?”

“有,皇上,请下一道旨意,杨延彬既然已经要去江南东路,那就让公主去江南东路看望国丈,沿途就让杨延彬护送,如此一举两得,岂不是甚好?公主许婚,是不知道自己会嫁给什么样的人,所以才闹得天翻地覆。要是让公主知道,她嫁的是一个如意郎君,自然不会不从。”谢慕华朗声说道。

赵德昭眼前一亮:“谢卿果然有办法,恩,公主和杨延彬的年纪都不大,也不着急现在就成婚,待到两人情投意合,朕再下旨意也不晚。只不过,六郎杨延昭也尚未婚娶,朕有意将柴郡主许配给六郎,又怕柴郡主不肯婚嫁,当初她曾经说过要一直留在华阳……柴郡主到底是前朝公主,朕也不能勉强与她。谢卿可有什么办法?”

谢慕华微微有些诧异,这柴郡主和杨六郎本来就是一对啊,应该水到渠成的吧?

谢慕华当即拍了胸脯:“皇上只管下旨,料想柴郡主不会不从的。”

“皇家的颜面可丢不起,万一柴郡主不从,朕的颜面放在哪啊?谢卿,这事就交给你了,朕已经宣召柴郡主来开封府,这些日子,你要打探清楚了再禀告朕。”

谢慕华顿时有些为难,这事虽然自己从小说里看到杨六郎的老婆是柴郡主,但是现在皇命交代下来了,总不能自己一个大男人跑去问柴郡主是不是愿意嫁人 ?'…99down'到时候柴家人还不把自己给打出来?

只是赵德昭已经开了口,推脱不得,只得先应承下来,君臣两人闲聊一会,说说去江南东路的事,谢慕华便告辞了。一想到苏易简已经被召回开封府,谢慕华问了问他人,知道苏易简现在就住在王旦的家中,于是谢慕华先不回家,径直去了王旦的府邸。

王旦家中的人大多都认得谢慕华,见到是谢大人前来忙不迭要去通报王旦,谢慕华随着王府仆人朝内堂走去,路过书房之时,却听见书房里一阵慌乱之声。谢慕华心中疑惑,推开书房大门,却赫然见到苏易简手忙脚乱的收拾酒壶,身上的酒气更浓,而他面前放着一张雕花玉笺,上边还滴了几滴酒……

“谢大人……”苏易简没想到谢慕华居然直接破门而入,呆在原地。

谢慕华可真是哭笑不得,赵德昭叫苏易简写一份悔过书,可是苏易简居然是翘着二郎腿,喝着小酒写着《论喝酒的危害》……更叫谢慕华气恼的是,苏易简的桌子上还放着一张纸,上边有一首墨迹未干的诗:神仙神仙瑶池宴。片片。碧桃零落春风晚。翠云开处,隐隐金舆挽。玉麟背冷清风远。

这想喝酒都想到去瑶池喝仙酒了……

谢慕华算是深深的体会到了赵德昭方才气不打一处来的心情。板下脸来斥道:“太简,你若是真的这般爱酒,就莫要再回扬州了。我去扬州是要去为江南百姓做事的,不是带着一个醉鬼去江南坏事的……”

苏易简从来没有见过谢慕华这么严肃的样子,吓了一跳,酒也醒了几分,急忙求道:“谢大人,下官知道错了,我保证……”

“戒酒么?”谢慕华不依不饶。

苏易简神色踌躇,似乎下了很大的决心,咬牙道:“大人,下官不敢说话骗您。今后,我能做到当值那日绝对滴酒不沾……大人,您要去主持江南东路,下官自当鞍前马后为大人效力啊……”

谢慕华叹了口气,真没想到,苏易简的酒瘾已经到了这般程度。无奈之下,点了点头,算是答允了苏易简,可谢慕华怎么也想不到,他今日留下了苏易简,不久后,在江南,正是苏易简一次冲动,便惹下了天大的祸事。

王旦闻讯跑了过来,上前施礼道:“不知谢大人前来,有失远迎!”

谢慕华笑眯眯的看着王旦那张歪瓜裂枣的脸,慢慢的说道:“不用客气,我跟你说几句话便走……”

【第十九章 山呼万岁】

如今已经是快到黄昏的时分,街上的行人渐渐稀少,到处都能听到呼儿唤女的声音,家家户户升起了炊烟,繁华的东京城一天之内只怕也就是黄昏时分能安静一些。

谢慕华和王旦并肩走在东京城的街道上,两人步伐甚慢,五郎带了些卫士远远的跟在后边,街上稀稀落落的行人见到谢慕华和王旦也知道是有官员出巡,那些胆小怕事的小老百姓自然远远的躲开,生怕冲撞了官员。

“子明,不久我就要去江南东路赴任了,之前我曾和皇上推荐你任右谏议大夫,不知道子明可愿意留在东京上任?”谢慕华遥望夕阳,悠悠的说道。

王旦心中大喜,他现在只不过是正五品的官员,而右谏议大夫是从四品的官员,不但是品级提了一级,工资还能往上涨两级,于情于理都没有拒绝的理由。况且右谏议大夫这个职位将来很容易晋升为翰林学士、中书舍人这些宰相学前班的职务。王旦急忙说道:“多谢大人厚爱,在下自当鞠躬尽瘁,为国效力。”

谢慕华微笑道:“右谏议大夫这个职位也不是让你白当的,你是挂右谏议大夫的职,任知制诰。”

王旦一愣,知制诰这个位置他倒是熟悉的很,他的父亲就当了很多年的知制诰。知制诰和翰林学士不同,虽然这两个职位都是替皇上起草诏书的,但是翰林学士是对内起草诏书,而知制诰是对外,又称为外制。

从地位上来说,翰林学士专掌内制,即由皇帝直接授意,下达如任免宰相、号令征伐以及其他重要诏令;而知制诰,代替中书舍人草拟一般官员的任免及其他制诏。翰林学士要比知制诰的地位略高。

其实不然,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需要用到重要的诏书机会并不是很多,一个朝廷一年能换几个宰相?一年能和几个国家打仗?一年能娶几个皇妃?所以翰林学士尊贵是尊贵了,但是实权就没有知制诰那么大。

而知制诰虽然是负责一般官员任免的,但是他是皇帝的传声筒,这样的诏书一年起码都是按百千来算的。知制诰手中的一支笔,权力并不小。

王旦急忙谢过谢慕华:“多谢大人栽培……”

谢慕华悠悠的说道:“我还保举平仲担任京朝官差遣院——知院事……你们将来时常会有机会在一起合作的……”

王旦立刻就明白了谢慕华的用意,京朝官差遣院,负责对少卿监以下京朝官注拟差遣。

大宋此时还没有吏部,是太祖皇帝时期设置的流内铨、三班院负责对东西头供奉官等武臣的考课和拟定差遣等事和太宗皇帝时期设置的勘京朝官院和磨勘幕职州县官院,总称磨勘院,负责对京朝官和选人进行考核。

这京朝官差遣院等于是后世的北京市委组织部,权力还要更大一些。因为京朝官差遣院不但有权力任免在东京城为官的官员,还有权力对中央机关的官员进行任免。前提条件就是,少卿监以下的京朝官……

如此一来,谢慕华就算离开了东京城,赵普也无法顺利的把自己的势力铺开。寇准就是那个动手的,而王旦就是那个动口的。这两人的级别都还不高,从四品而已。可是手中握着中低级官员升迁任免的实权。

任何一个政治势力想要培养起来,只拉拢高层是绝对不行的。就比如兵部好了,就算兵部尚书、侍郎都是赵普的人,可是兵部做事的人都是谢慕华的人,那到底是谁占优势就一目了然了。

王旦出身官宦世家,既然明白了谢慕华的心意,自然不会多言。官场斗争一贯如此,尤其现在谢慕华要放到江南东路去,若是不在开封府里安排好自己的亲信,将来回到开封府之后才发现已经是物是人非。到那时候却找谁哭去?

谢慕华和王旦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谢慕华又问道:“子明,听说令尊当年和张齐贤大人非常熟悉,只是我对张大人却不如何了解。你可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吗?”

王旦那张有些歪斜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谢大人,张大人的事说起来可就长了。”

“说说吧,反正闲来无事。”谢慕华接着朝前走去。

王旦跟在谢慕华的身旁,笑道:“张大人年轻之时就胆色过人。他自幼丧父,家境贫寒,可是张大人却能苦读诗书,发愤图强。实在是一代人杰……”

早年,张齐贤身无长物,落魄潦倒,经常混迹荒郊野外的小旅馆。这种地方虽然收费很便宜,但是向来有强盗出没,张齐贤却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一天,张齐贤常住的小旅馆来了十几名强盗,他们占据了大堂,大声吆喝着喝酒吃肉,店里的客人早吓得哭爹喊娘抱头鼠窜,张齐贤不仅不走,反而看上了强盗的一桌好酒好菜。他走上前去作了一个揖,“我很穷,想向各位求个醉饱,可以吗?”

强盗们先是一惊,继而看到张齐贤儒生打扮,知道是读书人。他们从来知道读书人胆小怕事,未料张齐贤这般胆大,全都笑了。强盗们说:“读书人既然愿意低头求人,吃个饭有什么不行的,只是我们吃相粗鲁,怕让秀才取笑。好了,不说多了,坐坐坐。”于是给张齐贤腾出一个位置。

张齐贤坐下后也不忘给强盗戴高帽,他说:“强盗哪是平庸之辈可以做的,各位都是当今的英雄豪杰,我也是慷慨之士,各位不必在意。”

张齐贤恭维完毕开始用餐,刚开始是喝酒,张齐贤不拿自己当外人,只见他端起一大碗酒一干而尽,这感觉就一个字,“爽”。张齐贤又连续喝下两大碗酒,三碗酒下来,引得强盗们一片称赞。

张齐贤吃肉不用筷子,伸手抓起一块大猪排,直接用手指掰成几截就往嘴里一送。强盗们看到张齐贤如狼似虎的吃相,先是相顾愕然,然后自叹不如,“如此不拘小节,真是宰相之才呀。日后你若做到宰相,一定要体谅我等迫不得已才落草为寇。既然今日有幸相识,不妨做个朋友。”

更为有趣的是,张齐贤吃了强盗这一顿之后,那些强盗居然从身上凑了些财物给张齐贤,让他有钱继续读书。张齐贤也是来者不拒,吃吃喝喝甚是痛快。直到后来张齐贤果真做了官之后,再次遇到那些落草为寇的强盗,成就了一段佳话。

谢慕华哈哈大笑:“如此说来,那张大人还真是个雅人。”

王旦点点头:“张大人还是一介布衣的时候就胆气过人,太祖皇帝出巡到洛阳,当时张大人身无功名,但是在洛阳城拦住太祖皇帝的车驾,口口声声说有可安邦定国之策献上。太祖皇帝一听这话颇为有趣,便招来张大人问话。张大人当时就献了十策……”

“十策?”谢慕华也来了兴趣:“哪十策?”

王旦娓娓道来:“下并、汾,富民,封建,敦孝,举贤,兴太学,籍田,选良吏,慎刑,惩奸!”

王旦接着说道:“张大人献策之时是在洛阳的行宫之内,当时说道下并、汾的时候,张大人过于激动,拿了块石头在地上又写又画,要太祖皇帝看个明白。”

谢慕华笑道:“张大人果然胆识过人,常人在圣驾之前都是战战兢兢,生怕说错了话,他居然敢在太祖皇帝面前拿着石头画了起来。那太祖皇帝是如何说的啊?”

王旦也微微一笑,只不过他长得实在很是丑陋,笑起来的时候就像哭一样:“太祖皇帝就赞叹道,此人不错,此人很是有本事。然后告诉张大人,他献的十策里面有四条是可以用的。其他的就不能用。”

“当时张大人一听就不干了,他觉得这十策都是金玉良言,为何只能用四条而不能全用?于是就和太祖皇帝争吵起来。”

谢慕华暗忖道,这个张齐贤的胆子可真不小,只不过他的想法也颇有局限,就说封建好了,大宋怕的就是藩镇割据,所以把大将和宗室都架空了,尤其是皇亲国戚,等于是花钱把他们养起来,但是不给他们权力,更别说裂土封侯了,所谓封建就是分封疆土,这不是制造分裂吗?赵匡胤要的是统一,张齐贤却不明白。

只不过这些话赵匡胤也不会和张齐贤说出来,谢慕华想到这儿不禁看了看王旦,发觉王旦也在看着自己,两人会心一笑,都明白对方的心意。张齐贤的十策自然是好的,只不过是适用于大宋而已。

谢慕华接着问道:“那太祖皇帝是如何对张大人的?”

王旦忍不住大笑道:“听家父说,当时家父就在太祖皇帝身边侍奉。太祖皇帝十分生气,可是跟张大人又说不明白,于是一卷袖子就要离开,可是张大人却拉住了太祖皇帝的袍角,拉拉扯扯就是不要太祖皇帝离开,定要说个清楚。说起来,张大人的胆子实在是不小了。”

谢慕华微微点头,换了个暴虐的皇帝,只怕就要砍了张齐贤的头,不过宋代的皇帝在这一点上做的还是不错,包拯吐沫星子喷了仁宗皇帝满脸,寇准拽破了真宗皇帝的袖子,皇帝们都是一笑了之,这份胸怀在中国五千年的帝王史上还是颇为难得的。

王旦又说道:“后来太祖皇帝没了办法,就唤侍卫道,把这个家伙拖出去。侍卫将张大人拖出去的时候,太祖皇帝的袍子都被扯歪了。张大人还口口声声要太祖皇帝说清楚呢!”

谢慕华对张齐贤顿时起了好感,要知道一个人敢于在皇帝面前坚持自我,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张齐贤这件事虽然没有做官,又惹得赵匡胤生气。在太祖一朝连科举都不让他考。可是到了赵光义的时候,张齐贤参加科举,直到出现在殿试的时候,名气之大,满堂震惊。赵光义当即就点了张齐贤的功名。所以说人的名树的影,一点儿也不错。

只是张齐贤却不知道,赵匡胤私下是很欣赏他的,也曾经对赵德昭说过张齐贤是宰相之才,他本意是想让赵德昭将来再提拔张齐贤,好让张齐贤感恩戴德,从此为赵德昭出力。只是烛影斧声之后,却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